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华山历史文化

华山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2-15 00:40:16

A. 关于华山的来历

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西安 120 公里,海拔2154.9米居五岳之首。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古代中国心脏地区,--古称“天府之国”的长安关中地区进出中原的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1982年,华山以陕西华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华山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它的历史衍化可追溯到1.2 亿年前,据《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

现在的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还有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 36 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是所谓的西京王气之所系。

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 皆因华山而得名。《尚书》里就有有关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有黄帝、尧、舜华山巡游的事迹;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十数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

华山还是道教名山;《华山记》谓“山顶池中,生千叶莲,服之羽化,因名华山”。道教称第四小洞天,名其岳神为金天王。有四仙庵,传为谭紫霄、马丹阳、刘海蟾、邱处机修炼处,陈抟亦隐居此山。《华岳志》称陈抟隐于云台观,殁于张超谷石室,葬于玉泉院。有避诏崖、希夷祠、希夷睡洞和睡像等遗迹。传华山为“第四洞天”,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最为著名的道教高人。山上现存七十二个半悬空洞,道观 20 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留下了无数名人的足迹,也留下了无数故事和古迹。自隋唐以来,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上千处。自汉杨宝、杨震到明清冯从吾、顾炎武等不少学者,曾隐居华山诸峪,开馆授徒,一时蔚为大观。而在华山诸多故事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有神话故事有“巨灵劈山”、“沉香劈山救母”、“吹萧引凤”等。 华山还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华山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 ( 亦称朝阳峰 ) ,朝阳台为最佳地点。华山的著名景区多达 210 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其中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
名字来源
华山名字的来源说法很多,一般来说,同华山山峰像一朵莲是分不开的,古时候“华”与“花”通用,正如《水经注》所说:远而望之若花状”,故名。

B. 华山的历史意义

华山,古称"西岳来",是我国著名的五源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西安 120 公里。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是所谓的西京王气之所系。 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 皆因华山而得名;《史记》中也有黄帝、尧、舜华山巡游的事迹;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十数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 华山还是道教胜地,为"第四洞天",山上现存七十二个半悬空洞,道观 20 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华山留下了无数名人的足迹,也留下了无数故事和古迹。自隋唐以来,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上千处。而在华山诸多故事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有神话故事有"巨灵劈山"、"沉香劈山救母"、"吹萧引凤"等。

C. 华山怎么介绍呢!

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西安 120 公里。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华山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它的历史衍化可追溯到 1.2 亿年前,据《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
现在的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还有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 36 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是所谓的西京王气之所系。
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 皆因华山而得名。《尚书》里就有有关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有黄帝、尧、舜华山巡游的事迹;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十数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
华山还是道教胜地,为“第四洞天”,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最为著名的道教高人。山上现存七十二个半悬空洞,道观 20 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留下了无数名人的足迹,也留下了无数故事和古迹。自隋唐以来,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上千处。自汉杨宝、杨震到明清冯从吾、顾炎武等不少学者,曾隐居华山诸峪,开馆授徒,一时蔚为大观。而在华山诸多故事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有神话故事有“巨灵劈山”、“沉香劈山救母”、“吹萧引凤”等。 华山还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华山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 ( 亦称朝阳峰 ) ,朝阳台为最佳地点。华山的著名景区多达 210 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其中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

D. 三华山的历史文化

竹山顶有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军营遗址;窑山有明陶窑遗址;双龙口为津关锁钥;矶头山烈士陵园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渡江烈士纪念塔高耸入云,令人景仰。登顶可瞰镇区全貌,极目远眺,可望长江龙窝湖,且有“登上三华感万千,风光旖旎意绵绵,舒心悦目穷千里,锦绣山川壮丽篇”(黄刚泽)之感慨,又可感受“临绝登山眺,心舒景入眸,江河多壮阔,一泻向东流”之雄浑。
扬子江畔,三华毓秀,游人趋之,墨客书之,骚辞咏之,游子思之。明末清初芜湖画家肖尺木(肖云从)创作的《太平山水图》十三幅,“三山秋月”幸入画轴。唐?李白有诗云“太华三芙蓉,明星玉女峰”,“树绕芦洲月,山鸣鹊镇钟”,“寻仙下西岳,陶令忽相逢,问我将何事,湍波历几重。”
嘉庆丁已年三月,清翰林院主事、桐城学派创始人之一、大文学家姚鼐阻风于三山矶,偕陈硕士及儿侄游三华山,也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五首,字字珠玑。如《又寄方值德之》“草青云碧接孱颜,一经深林记共攀,步屧只为前两岁,停舟仍在上三山。空岩松响含风急,春尽花枝著雨殷。寄语闭门千帙畔,梦魂曾否到江关。”
又有清翰林院庶吉士张星焕,游三华山著十章,赞道:“谁能参天工,扛此清霄笔”,“三峰天外落,古寺逼澄江,山色六朝剩,钟声长夜撞。”于是“携手同行半日闲,卧游翻笑频年拙。云霞滃涌足底生,星斗历落怀中撷,俯瞰江流信步归,夕阳欲下灯明灭”。
在当时交通极不方便的情况下,他们不畏艰难,临绝览胜,为空谷松涛所陶醉,尽管春雨殷殷,仍然乐乎怡然,回到船上赶快记录下来,汇成书卷,这才让我们后人能从诗文中了解当时的胜景。还有的在山中赏景、吟诗,乐不思返,想把天上落下的星星兜回,直到夕阳西下灯明灭的时分才离去。回来以后仍然思绪翻腾,魂绕梦牵:“上有九华几探寻,下有金焦几登临,到此恍若旧相识,三年信宿经睛阴,惊人有句何处问,搔首青天情更深,安得同游追曩哲,咳吐珠玉词缕金”。这是他们的赞叹:三华山可比九华金礁,真是太美了。还有的以为这里是灵山圣境,下次要邀画家同行:“安得黄笙写生手,同游重与绘山灵。”异乡的灵山秀水,使他由三山而想到老家“忽怜归去路,山面忆湘帆”。回去以后“纵许梦游仙,亦与乱山乱。”希望有机会再来,“何期去复来,永此巨鳌冠。入山手斧柯,岂为观棋烂 ”。那时再来就不走了,可是“法说宰官身,大愿恒沙算”。官服在身,身不由己啊,只能是“识我有山灵,默默心神粲”把这美好的记忆永远刻在心里了。
值得提起的还有乾隆年间,本邑学博谢潜斋邀户部尚书黄左田,太守王子卿,文博周最峰、金叶山等人同游三华山吟诗作联,互有唱和,有诗章十余首,开三山文人述宴之先河,扬三山文明风气之先声。此后,三山文风颇盛,以致建起九莲诗社,春山诗社等等。
三华山是三山的标识,闻三华山而知有三山。三华山乃邑人心中的圣殿,忆三华山而思乡,念三华山而恋毋,游子尤甚。三山区谢家苑嗣子,国大代表谢鸿轩先生,解放前夕赴台湾,为台湾师范大学教授,2000年作《千禧新秋》云:“三华遥望红华岭,二水中分锦卫洲。喜见飞帆归获浦,繁阳烈马自回头。”俞乃蕴,本区浮山人,曾任省政协办公厅主任、副秘书长,现为安徽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安徽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作《暮春过三山》云:“艳阳天里过三山,欲览风光久倚窗。梦里几番寻故迹,归来难识旧时颜。”无不为家乡自豪。
物换星移几多秋,沧海桑田说从头。如今三华山虽无当年之容颜,然灵气犹在,人们心中的圣殿永存。
正如芜湖诗词学会副会长、繁昌诗词学会会长、繁昌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表位书写的三华山雄伟壮丽的新诗章:“三华景物画图中,远近高低造化动,遍野禾苗淋露秀,无边柳絮沐烟浓。殷勤紫燕穿崖岸,快意黄莺啭翠丛。大好春光关不住,登临正值日升东。”绿满江南帆正举,碧血凝成草木鲜。在新三山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古老而年青的三山,必然会建设得更好。

E. 华山历史文化

有雄伟险峻的自然景观,又有历代石刻和古人的诗词吟唱,还有道家景观,景区文化设施好,是历史文化很好结合的产物,见证和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F. 华山简介

西岳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城南,海拔2200米,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交汇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河,“远而望之若花状”,故有其名。又因其西临少华山,故称太华山。

“华山自古一条道”,由北向南,贯穿北峰、中蜂、东蜂、南蜂、西蜂计程越20公里。一路行去必经千尺幢、白尺峡、老君梨沟、上天梯、沧龙岭等绝险要道,可包尝华山之险。此外,山上还有长空栈道、鹞子翻身等一般人闻所未闻的险景。
若亲临其境奇峰峭壁,险径危石,鬼斧神工必令游者不胜惊骇,叹为观址。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华山系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

其历史衍化可追溯至27亿年:《山海经》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主峰有三:南峰“落雁”,为太华极顶,海拔2160.5米。又有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36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文人谓之西京王气之所系。
山上奇峰、怪石、云海、鸣泉、飞瀑、古迹遍布,著名景点多达210余

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上天梯、苍龙岭等。“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的“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华山系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皆藉华山而得名。早在《尚书》里就有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载有黄帝、尧、舜都曾到华山巡游。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十数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自汉杨宝、杨震到明清冯从吾、顾炎武等不少学者,曾隐居华山诸峪,开馆授徒,一时蔚然成风。

华山又是道教胜地,为“等四洞天”,山上现存七十二个半悬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自周末始,即有道家于云台观布道, 金元时华山已成为全真派发祥道场。在历代高道中,尤以陈抟、郝大通、贺元希最为著名。秦汉以来,和道教与华山有关的神话传说广为流传,现存200余篇。其中以“巨灵劈山”、“劈山救母”、“吹萧引凤”影响深广。隋唐以来

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骚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1200余篇,摩岩石刻多达千余。

世纪之交,华山正以它独特的景色,全新的姿态,安全保护措施的加强、奇险无比的华山,正在变为中外游人的坦途!

华山有五峰,朝阳(东峰)、落雁(南峰)、莲花(西峰)、五云(北峰)、玉女(中峰)。因东南西三面是悬崖峭壁,只有柱峰顶向北倾斜打开了登华山的道路,所以有“自古华山一条路”的说法。

G. 华山的人文历史

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华山脚下生息。华山脚下的横阵、龙窝遗址是典型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清代国学大师,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一代儒宗、朴学大师,学问与革命业绩赫然”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考证认为,中华、华夏之“华”藉以华山而名,在其名作《中华民国解》中论述:“我国民族旧居雍梁二洲之地,东南华阴,东北华阳,就华山以定限,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
有“中国考古界拓荒者”之称的古史学家、考古学家徐旭生(1888年—1976年),在其著作《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论述:“华夏集团发祥于今陕西省的黄土原上,在有史以前已经渐渐地顺着黄河两岸散布于中国的北方及中部的一部分地方。”而徐旭生的观点和同时代的历史学家蒙文通、傅斯年不谋而合,“足以证明所得各条并非一人的私见。”
中国考古类型学的奠基人,前中国考古学会会长苏秉琦(1909年10月4日—1997年6月30日)教授,晚年撰写的考古学著作《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被称为“中国考古学的世纪之作”,其中论述,中华民族正是以华山脚下的仰韶文化的玫瑰花作为自己的民族图腾而得名的 。苏秉琦在《谈“晋文化”考古》一文中说:“源于陕西关中西部的仰韶文化,约当距今六千年前分化出一个支系(宝鸡北首岭上层为代表),在华山脚下形成以成熟型的双唇小口尖底瓶与玫瑰花枝图案彩陶组合为基本特征的‘庙底沟类型’,这是中华远古文化中以较发达的原始农业为基础的、最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火花’(花朵),其影响面最广、最为深远,大致波及中国远古时代所谓‘中国’全境,从某种意义上讲,影响了当时中华历史的全过程”。以“玫瑰花”为标志的仰韶文化,同起源于燕山北侧大凌河流域以“龙”为徽的北方红山文化,在桑干河上游交错相会,相互撞击、聚变,迸发出新的文明火花,“华山玫瑰燕山龙”的相遇,拉开了中华5000年文明的帷幕,这正是以华为名、以龙为徽的华夏民族共同体的前身。这一考证正好印证了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的一个观点——“中华”、“华夏”皆藉华山而得名 。苏秉琦的观点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王仁湘研究员 ,华中师范大学的陈建宪教授 ,多年来致力于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起源研究的中央民族大学陈连开教授等学者的认可和继承,陈连开还引述王震中、任式楠、孟华平等人的论述做了进一步探讨和延伸。
2007年06月18日,金庸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做题为《中国历史大事》的演讲,演讲前特别声明:“我讲的并不是我独创的学问,而是苏秉琦教授的观点。”而金庸阐述演讲的观点,即“中华文化不是在黄河一个地方发展起来的,当时最主要的文明在华山脚下。因为以玫瑰花为图腾所以我们称之为华夏民族,就来自于这个‘华’字。”
华山地处黄河中游,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与黄河一起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据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认为,“中华”“华夏”藉华山而得名。又说:“我国民族旧居雍梁二州之地,东南华阴,东北华阳,就华山以定限,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我们的祖先还曾以华山位居祖国版图的最中间而称华山为“中华山”。华山周围聚集的部族为“中华山集居群落”,进而演化为“中华”和“中华民族”。当代知名人士也为华山题词:“华夏之根”“父山”。华山孕育了中华民族,缔造了中华文明。华夏之根在华山,民族之源在华山。 华山的道教宫观很多,历史也很悠久,早在汉武帝时就建有集灵宫,唐朝更陆续出现了一些由道士们自己所营建的宫观,相传大上方的白云宫就是唐金仙公主的修道处,至今遗迹犹存。经过宋、元两代的发展,到明代华山上的道教宫观已经很多了,香火很盛。由于庙宇最初多建在峰顶,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山洪暴发,庙舍冲毁极多,故清代以后所重建的多改在峪内。
华山最主要的宫观是西岳庙。该庙在华山下十里之处,华阴东五里。旧址在黄神谷。它始建于汉武帝时,即前面讲过的集灵宫。东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曾立《西岳华山庙碑》,言东汉统治者祭华、修庙、祈雨等事。北魏兴光元年(公元454年),文成帝因旧庙已毁坏不堪,便在华阴东五里处的官道北兴建新庙。从北魏开始直至清代,历代人们都不断加以维修和扩建。
另外还有云台观和玉泉院。云台观在华山下,去谷口二里,华阴南八里,为古明堂地,北周焦道广初创,唐天宝年间金仙公主复修。《华阴县志》载:“云台观以云台峰名。有二:其一为北周道士焦道广建,其一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为陈抟建。”陈抟初居华山,曾开辟荆榛,在观内居住。元、明、清历代不断修葺,迄今旧址还在,其东北尚有纪念陈抟的希夷祠。玉泉院在华山的张超谷,宋仁宗皇祐年间(公元1049—1053)为纪念陈抟所建,院与玉井潜通,玉泉溪水环绕,故名。院内有奉祀陈抟的希夷祠,祠后曾有希夷睡洞,传说是陈抟练习睡功之处,可惜早已不存。玉泉院的规模是清朝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华阴知县陆维垣所建,光绪时曾为大水冲毁,后修复。解故后,人民政府于1958年拨款重修并扩建。另外还有镇岳宫、玉女祠、全真观、圣母殿、毛女祠、炼丹炉、巨灵祠等等。这些庙多依山而建,结构精巧。 华山金石题咏最早见于周剑汉鼎,《古今刀剑录》曾有著述。碑及摩崖石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曾对宋以前的华山题刻进行研究和整理,写出《华岳题名跋》专著10卷,考察研究了自唐开元二十二年(734)至后唐清泰二年(935)200年间532人对华山的题名。
清代顾炎武、王宏撰又将华山石刻收编成册,并辨析真伪。乾隆年间毕沅将华山的一石一字,均收于《关中金石记》中。华山石刻以摩崖石刻为主,是一个书法艺术宝库,被誉为镌刻在崖石上的书法博物馆。石上书法,行、草、隶、篆琳琅满目,各具特色。崖上字迹经多年风剥雨蚀,山洪冲刷,多有被埋没或字迹不可辨认者。经县文物局1980年、1986年、1988年3次普查,仅登主峰道路侧傍及主要景点计有摩崖石刻330多条。按由下而上顺序,撷英辑要列表于后。凡表中“不详”或“口”者,多因字迹无法辨认或题字本无落款和年代模糊,有待后来之有识者考证。 题刻人中的著名有清代胜保、吴大澄、升允,民国孙中山、张大千等。
华山小上方景点一处“陪睡”题刻,其落款为“后学李光汉”,被网友惊呼为神题刻。据收集华山崖刻的荆勤学表示,该题刻或为清代李光汉向睡仙陈抟(tuán)老祖表达谦恭。 《禹贡》:导河至于华阴。即华山之北矣。
《山海经》: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高五千仞,广十里,远而望之,若华然,故曰华山。
《白虎通》:西方华山,少阳用事,万物生华也。
《尔雅》: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云。
《水经注》:华岳有三峰按《胜览》云:华岳三峰:芙蓉、明星、玉女是也,直上数千仞,基广而峰峻叠秀,屹于岭表,有如削成。山顶有二泉东曰太丘泉,西曰蒲池,东西分流,挂溜腾虚,直泻山下。今其山盘回峻挺,翼带河滨,控临关险,壮都邑之形胜,扼雍、豫之噤喉。秦中险塞,甲于天下,岂不以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山川之雄,泰华裒然称首哉!
唐玄宗《华岳铭》:雄峰峻削,菡萏森爽。是曰灵岳,众山之长。伟哉此镇,峥嵘中土。高标赫日,半壁飞雨。 《捉搦歌》古乐府
《游西岳诗》西晋·潘尼
《华山馆为国家营功德诗》南北朝·沈约
《行经太华》隋·孔德绍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唐·李白
《登华山》唐·李白
《华山歌》唐·刘禹锡
《华岳》唐·王维
《望岳》唐·杜甫
《华岳庙》唐·张籍
《途经华山》唐·李隆基
《水帘诗》唐·柳宗元
《观华山瀑布》唐·吕履恒 1、洞里瓮是怎么回事儿?
这一景观在群仙观上方登山道路旁。在一块岩石上有一洞,洞里有黑色釉瓮一口,而且瓮里还套有一洞。令人费解的是,石洞口小,瓮体大,此瓮是如何装入洞内的,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洞里有个瓮,瓮里有个洞,洞里的瓮里有个瓮里洞,瓮里的洞里有个洞里瓮,不知是先有洞还是先有瓮。”
2、“全真岩”三字是如何刻在崖顶的?
在南天门外长空栈道尽处的贺老石室上方悬崖绝壁上刻有三个斗方大的字“全真岩”,双线体楷书,笔力苍劲,刻工精湛,传为元代道士贺志真题刻。然而,令人惊诧和不解的是,此摩岩石刻在数十米高的崖壁上,且崖壁呈屋檐状,字就刻在“屋檐”下方,崖壁下就是万丈深渊,真不知贺老是如何将这三个字刻上去的?
3、“云天弧光”是怎样出现的?
在天梯上方两块巨石周围,夏秋时节的雨天清晨,常常会有几缕电弧一样的光芒划过,格外耀眼,使夜幕下的石纹清晰可见,说是雷鸣前的闪电,但弧光过后并无雷声。不知这“弧光”是怎样出现的?
4、“莲台佛影”是怎样出现的?
在华山南峰,空气湿润,阳光朗照的日子,有时会在一片轻雾上方突然出现一团彩色的光晕,光晕正中间有一阴影,其形状酷似佛身,或立或坐,惟妙惟肖,象是“神明奥区”,十分神奇,不知这种现象是如何出现的?
5、为什么会有“燕子衔表”?
在南天门外有一石台,三面临壑悬空,下视深渊万丈,四围旷渺,相传是轩辕黄帝会群仙的地方。春夏立交,常有善男信女焚表以祭天神。黄表碎片纷飞漫舞天空,引来无数燕子叼衔,成为别有情趣的一道景观。不知这燕子为何要“叼表”呢?
6、“”是什么字呢?
在苍龙岭上方平台边崖上刻有“云海”二字,落款就是“”题,不知“”是什么字?有人说是“昌”“明”二字,有人说是陕西关中方言“jiao”(意思就是太阳光很火辣),到底是什么字,至今既无稽可考,也无典可查,成为一大字谜。
7、仰天池为何“旱而不涸,涝而不溢”?
在华山极顶落雁峰(南峰)巅有一天然石凹,宽不盈尺,长约一米,呈不规则形,青天近在咫尺,仰承天露,得名“仰天池”。池水清澈,涝时不盈溢,旱时不枯竭,一年四时与日月同在,不知是何道理?传说太上老君常用此水炼制金丹。
8、为什么黑龙潭水色变化无常?
黑龙潭在华山南峰,潭不大,有一平米见方,常年积水,为黑龙水府,得名黑龙潭。令人不得其解的是,有时潭水呈黑色如墨,有时又清澈见底。人们百思不得其中奥妙。《说铃》一书就说:“龙在则水黑,龙去则水清”。
9、游山神灯是怎样出现的?
明代画家王履在《玉女峰记》中记述夜宿玉女峰,夜半见峰巅崖畔有光如灯,或三或五游移不定,这就是华山神灯。《雍胜略》记述,华山白羊峰“每至三元八节,即有神灯或三或五现于崖端。”传说见神灯者必定福寿双全。
10、中方仙桥为什么人来人往?
在华山峪三清殿南绝壑上,因天象变化,有时远远望去,在峰壑间能隐约看见一座象彩虹一样的桥,桥上人影幢幢,如群仙聚会。有位名叫史纪的人在《中方仙桥》诗中这样写道:“天丁役力鬼工成,人在秋虹背上行。高如紫霄冲鸟道,下临线壤小咸京。兰香佩玉朝金阙,子晋吹笙弄明月。万籁不鸣寒夜寂,清风飘落步虚声。”

H. 华山历史是什么

华山是我国著名来的五岳之一,海源拔2154.9米居五岳之首,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县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凭藉大自然风云变换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的勾画出来,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华山不仅雄伟奇险,而且山势峻峭,壁立千仞,群峰挺秀,以险峻称雄于世,自古以来就有"华山天下险"、"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正因为如此,华山多少年以来吸引了无数勇敢者。奇险能激发人的勇气和智慧,不畏险阻攀登的精神,使人身临其境地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
我国古书中早就有关于华山的记载。最早述及华山的古书,据说是《尚书·禹贡》篇,但最初华山叫"惇物山",华山被称为西岳与东岳泰山并称,最早见于《尔雅·释山》一书。西岳这一称呼据说是因周平王迁都洛阳,华山在东周京城之西,故称"西岳"。以后秦王朝建都咸阳,西汉王朝建都长安,都在华山之西,所以华山不再称为"西岳"。直到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了东汉政权,华山就又恢复了"西岳"之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I. 华山的文化

原诗为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
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虞东海枯。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时来泉水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 ---------------赵孟頫 咏《趵突泉》诗.
《左传》载,鲁成公二年(前589年),齐晋鞍之战,齐顷公骄横轻敌,结果兵败,晋军紧追不舍,迫使齐顷公“三周华不注”。危急中,齐国大夫逢丑父与公易位,将及华泉,骖挂于木而止,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齐顷公借机逃脱。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华山有精彩描述:“单椒秀泽,不连 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由于此山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又加山色壮丽灵秀,历代史书均有记载。
华不注山岿然绝世的雄姿,峻拔峥嵘的风貌,傲然向上的精神,为世人所倾慕,古今游济南的文人墨客留下的赞颂华不注的诗词歌赋多达100多首。唐代李白、北宋曾巩、金代元好问、元代张养浩、明代李攀龙及晏壁、清代董芸、近代康有为等都曾在此留下足迹。李白第一次来济南时,登临华不注就写下《昔我齐都游》的名篇,留下“兹山何俊拔,绿秀如芙蓉”的绝唱。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也是描绘济南华山的经典之作,作者还在图的题记中写道:“齐之山川,独华不注最知名”。乾隆皇帝也亲自书写“鹊华秋色”,表达对华山的情有独钟。
华不注自古以奇、秀著称。奇石景观被清代诗人董芸赞为:“怒之如奔马,错者如犬牙,横者如折带,乱者如披麻,或高或亢,或抑或坠,或如几案平,或如矛戟锐”。山上自然天成的前龟、后蛇,左青龙、右白虎四块道教崇祀的真武神奇石,是绝无仅有的。
华不注还是道教名山,山上华阳宫、文昌阁、吕祖祠等建筑和传说,更丰富了它的文化内涵。

J. 西岳华山有多少年历史

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西安内 120 公里,容海拔2154.9米。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古代中国心脏地区,--古称“天府之国”的长安关中地区进出中原的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1982年,华山以陕西华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华山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它的历史衍化可追溯到1.2 亿年前,据《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

现在的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还有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 36 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是所谓的西京王气之所系。

阅读全文

与华山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