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历史文化名人简介大全

历史文化名人简介大全

发布时间:2021-03-15 13:08:02

1. 求一篇关于历史文化名人的资料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大教育家与思想家。在长期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中,孔子提出并逐步完善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后来被孔门弟子及其后学发扬光大,从而形成为影响深远的儒家学说和学派体系。《论语》是经孔子的弟子整理而成的孔子言论集,是研究孔子思想的基本史料。 一、孔子的生平与业绩 1.多能鄙事与好学乐道 孔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名叔梁纥,母亲名颜征在,先祖本是宋国人,后来迁居至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城),成为鲁国人。孔子三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非常艰苦。孔子后来回忆他的青少年生活时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所谓“鄙事”是指他曾当过看管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等低等差使。 贫贱的生活并未熄灭孔子心中求知的火焰。他十五岁便立志求学,三十岁便学有所成,但仍谦虚地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只是一般人“不如我之好学”而已。孔子虚心求教,不耻下问,认为“三人行,必有吾师”。曾经向老子请教礼仪,向师襄子学习演奏。他三十六岁到齐国学习《韶》乐,如痴如醉,三月不知肉味。他晚年读《易》,翻来覆去地读,竟然韦编三绝(编联竹简的皮绳子断了几次)。由此可知他不仅勤奋好学,而且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 孔子认为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最终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闻“道” 、明“道”与弘“道”。他强调“君子忧道不忧贫”,要求自己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意思是坚信道而又喜欢学业,还要不惜用生命来保护道的完善。孔子甚至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如此津津乐“道”,正是他“志于道”与安贫乐道精神的集中体现。 孔子把他的人生历程概括为“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也是他好学乐道与修身养性的漫长历程与既得成就。 2.为官参政与周游列国 五十岁的孔子自以为达到了“知天命(即天道)”的境界,可以从政治国了。于是他应邀出任管理鲁国国都的中都宰,一年后升任管理建设工程的司空和治安保卫司寇等工作,还曾“摄相事”(代理外交礼宾司),先后使鲁国从齐国手中收复了郓、灌、蒙三座城池。但在企图推行改革和实现自己政治主张时却处处碰壁,劳而无功。不得已,五十五岁的孔子带着十几个弟子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希望有别的诸侯国能采纳他的施政主张。 公元前497年(鲁定公十三年),孔子在从卫国到陈国的路上,被匡(今河南长垣县境内)人包围,身处险境的孔子坦然自若,以“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自勉。 公元前492年(鲁哀公三年),孔子经过郑国都城的时候,不幸与弟子走散,被人嘲笑为丧家之犬,孔子听后连说:“是啊,是啊!”。 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孔子一行在陈、蔡之间被人围困,粮草断绝数日,随行弟子也疲惫不堪,在此存亡危急之中,孔子依然讲诵、弦歌不绝。 孔子师徒历经卫、曹、宋、郑、陈、楚等国,四处游说达十四年之久(公元前497年 — 公元前484年)。虽然一路艰难备尝,但他的主张还是没有人接受,最后只好返回故乡。 晚年的孔子在鲁国主要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实践他的教育思想,并完善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七十三岁的孔子离开人世,葬于曲阜城北。 3.创办私学与整理文献 孔子一生主要献身于教育事业,他不仅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办学的先例,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而且从实践中总结出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孔子奉行“有教无类”的办学原则,对学生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身份贵贱、经济条件好坏,凡是虚心求学者一概加以教诲。据历史记载,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大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积极入世的社会责任感。其中颜回等人以德行著称、子贡等人以言语见长、子路等人以政事显名。 4.创立儒家学说和学派 在长期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中,孔子提出并逐步完善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后来被孔门弟子及其后学发扬光大,从而形成为影响深远的儒家学说和学派体系。 二、孔子的学说与思想 1. 天道观与人性论 《论语·阳货》有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 《礼记·哀公问》中在回答鲁哀公“君子何贵乎天道”之问时,孔子说:“贵其‘不已’,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 2.“仁”与 “礼”的伦理思想 ① “仁”的学说---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包含恭、忠、孝、悌、信、恕、智、勇、宽、敏等多种含义,但主要体现在“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为仁”两方面。 ② “礼”的学说——“礼”是当时典章制度与行为规范的统称。作为行为准则,“礼”具有很强的教化功能,要求人们加强自身修养,约束自己的行为,符合“仁” 的要求,以达到“仁”为支柱的修己之学与“礼”为支柱的治人之学融会贯通。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0e6f001008hoe.html ) - 孔子的生平与思想_上善若水_新浪博客 3. “大同”与“德治” 的社会政治思想——孔子崇尚“大同”社会,认为大同社会是真正德治的社会。 “德治”又称“德政” ,即“为政以德”,是以道德教化为主的政治主张,后来被孟子发展为“仁政”学说。 4.“中庸”的哲学思想——中庸具有中和、执中、持中、稳健、包容、调和的特征。“中”和“庸”的观念早已有了,而“中庸”合称成为一个范畴则始于孔子。 “执中”应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内心的“执中”就是仁,发于外便是:一是在极端中寻求平衡;二是避免“过”与“不及”;三是适可而止;四是和而不同,和为贵;五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5.孔子的教育思想 ①教育宗旨——“成人”教育。孔子的教学是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并重,目的在于教育弟子“成人”。具体来讲,既要使学生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人才,又要使他们追求仁、智、勇,知、意、情与真、善、美的全面发展。 ②教学原则——“有教无类”。对学生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身份贵贱、经济条件好坏,凡是虚心求学者一概加以教诲。 ③教学内容——“六艺”与“六经”。孔子教学的内容主要分为礼、乐、射、御、书、数等六大学科,简称“六艺”;以《诗经》、《尚书》、《周礼》、《乐经》、《易经》、《春秋》等为基本教材,简称“六经”。 ④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启发式教学等。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孔子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师长之教与学生之学两方面。 从“教”的角度讲:首先提倡因材施教和言传身教,要求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同时倡导循循善诱的启发式教学,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从“学”的角度讲:孔子强调学思结合,要求学生“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并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 在教与学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上,孔子主张教学相长和尊师爱生,倡导“学无常师”且“当仁不让于师”。 三、孔子和儒学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地位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 的局面,翻开了人类教育史的新篇章。他继承了夏商周的优秀文化传统,创造了 以“仁”、“礼”、“中庸”为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在内的 完整思想体系,创立了著名的儒家学说与学派。他的学说博大精深,自成一家, 饱含着人文理性精神,洋溢着与时俱进和历久弥新的变革气息。 孔子一生以天下为己任,坚持理想,锐意进取,自强不息,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与人格修养。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学宗先哲,思接来者,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虽然孔子的学说受到不断的挑战,但其历史地位却不会动摇。 周、秦以下,伴随着中外交往的增多,一个以中国文化为轴心,包括今天韩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在内的东亚文化圈日渐形成,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正是这个文化圈的精神核心。17—18世纪的欧洲,由于传教士带来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形成了长时期的中国文化热,使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新思想结合,成为欧洲启蒙思想的重要渊源。可见孔子思想对中国,对亚洲,对全世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人类共有的珍贵文化遗产。所以,1984年美国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2005年9月29日,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2届执行局会议作出决定,正式批准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奖励在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各国政要和专家。这是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字在联合国设立的奖项。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不仅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

2.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5、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3. 历史文化名人

●1832年月15日是埃菲尔生日。埃菲尔是法国土木工程师,因建筑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而闻名于世。1855年从中央工艺和制造学院毕业后,专门研究金属建筑。他是首先用气压沉箱造桥的工程师之一。以后埃菲尔又设计了尼斯天文台的活动圆顶和纽约港自由女神像的骨架。他在1887年至1889年建造的埃菲尔铁塔震惊了全世界,人们称他为“用钢铁创造了奇迹的人”。为了建筑铁塔他还研究了空气动力学问题,并用这座塔作了多次试验。他在巴黎郊外建设了第一座空气动力实验室。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菲尔一直在该实验室工作。1921年他把实验室赠给国家。

●1859年12月15日,是世界语的创始人柴门霍夫生日。柴门霍夫是波兰籍医生,他创造了一种国际人造语言 ——世界语。世界语的词汇大都源于欧洲的各种语言,全部词的拼写与发音都一致,语法简单而规范。柴门霍夫为改进和试验这种新语言,翻译了大量的著作。包括《旧约》、《哈姆雷特》、安徒生的《童话集》、莫里哀、歌德和果戈里的戏剧。柴门霍夫所著的《世界语基础》一书确立了世界语结构和形成的原则。

●12月15日是美国卡通画家、电影制片人沃尔特·迪斯尼逝世纪念日。沃尔特·迪斯尼和青年美术家伊渥克最早创作的动画片是《艾丽丝在动画世界》。他创造的米老鼠和唐老鸭,流行于全世界,长期享有盛名。1966年12月15日,沃尔特·迪斯尼逝世。50年代初,他设计在洛杉矶附近构筑迪斯尼乐园,1955年完成,成为国际旅游胜地。在他去世时,第二个迪斯尼乐园正在佛罗里达州构筑。现在,迪斯尼乐园已经成为世界最著名的老少皆宜的游乐园。

●1984年12月15日,苏联向哈雷彗星发射了第一颗“韦加”(金星和哈雷彗星的俄文缩写)行星际站。并在几天后发射第二颗行星际站。这两个行星际站将于1986年3月6日和9日先后与哈雷彗星相会。在此之前,它们将在1985年6月到达金星,并在那里进行考察。在行星际站上装有参加考察的各国专家研制的有各种功能的科学仪器,将把搜集到的科学资料发回地球。

●1985年12月15日,京秦复线电气化铁路全线正式开通。年设计运量870万吨。京秦复线电气化铁路西起北京丰台西站,经双桥、丰润、秦皇岛,东至山海关,全长341公里。西端与丰沙大电气化铁路相接,主要承担山西煤炭至秦皇岛港下水的任务,同时分流京山线部分直通运量,是晋煤外运的北路重要通道。

●哥本哈根发生鼠疫(1711)。

●法军再次占领罗马并征服那不勒斯王国(1789)。

●拿破仑进入波兰的华沙(1806)。

●法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凡尔登战役中打败德军(1916)。

●1949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成立。

●美国“水手”号宇宙飞船在飞过金星时向地球发回有关金星的数据(1965)。

●苏联宇宙飞船开始从金星发回信息。

●1970年12月15日,中国与智利建交。

●1975年12月15日,各地在押的原国民党县、团以上党、政、军、特人员一律获得释放。

●1980年12月15日,中日合作开发渤海油田第一口控井开钻。

●北也门地震中死亡人数达到2000多人(1982)。

●1991年12月15日,我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

·1912年12月15日北京政府颁布《戒严法》
·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第二次下野
·1931年12月15日黄显声组建“辽宁抗日义勇军”
·1939年12月15日电影《乱世佳人》举行首映式
·1944年12月15日美国建立五星上将军衔
·1949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成立
·1961年12月15日纳粹战犯艾希曼在以色列被判死刑
·1965年12月15日美国两艘飞船在太空轨道相会
·1978年12月15日《天安门诗抄》出版
·1982年12月15日首届茅盾文学奖授奖仪式举行
·1988年12月15日北大研制出新一代电子出版系统
·1989年12月15日第4个《洛美协定》签署
·1993年12月15日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全面协议
·1995年12月15日第一个网上感人故事
·1995年12月15日深圳特大杀人抢劫案十三名主犯伏法
端午节----屈原
寒食节----介之推
七夕----牛郎织女
中秋节吃月饼----朱元璋
冬至吃"捏冻耳朵"(饺子)----医圣张仲景
元宵吃汤圆----东方朔

4. 介绍一位历史文化名人 一百字左右

韩 愈(768~824)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他和柳宗元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了整顿旧时秩序和振兴儒道统而提供学习古文,又为了宣传古道而写作古文。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 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 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

5.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1、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经》。《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2、孔子

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

《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3、屈原

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

他用楚辞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诵。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4、孟子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5、墨子

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

《公输》即选自《墨子》。

6. 历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书法家:
李斯、蔡邕、王羲之、王献芝、郑道昭、欧阳询、楮遂良、版张旭、颜真卿、怀权素、蔡襄、黄庭坚、苏轼、米芾、宋徽宗、董其昌、刘镛、康有为、翁同禾、

文学家:
老子、左丘明、孔子、墨子、孟子、庄子、屈原、荀子、吕不韦、韩非、贾宜、司马相如、东方朔、司马迁、张衡、孔融、蔡文姬、曹操、谢道韫、陶渊明、谢灵运、郦道元、骆宾王、王勃、宋子问、陈子昂、贺知章、张九龄、高适、杜甫、韦应物、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李商隐、李后主、范仲淹、欧阳修、苏洵、苏轼、李清照、陆游、朱熹、辛弃疾、文天祥、关汉卿、王实甫、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汤显祖、冯梦龙、徐霞客、蒲松龄、孔尚仁、郑板桥、曹雪芹、龚自珍、等

7. 著名历史人物简介

1、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

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2、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3、王莽(前45年12月12日—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邯郸大名县)人,西汉权臣,新显王王曼长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侄,篡夺皇位。新朝开国皇帝,公元8年至23年在位。

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人虽然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实际上却是沽名钓誉之辈。在朝野素有威名。

西汉末年,在汉哀帝早亡、皇权旁落的情况下,王莽乘机窃取大权。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4、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自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5、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8.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简介及其著作

吴敬梓 wú jìng zǐ(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现存吴敬梓手版写《兰亭叙》中盖有权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清代小说家,汉族,安徽全椒人。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享年五十四岁(一生54年,在全椒23年,在赣榆10年,在南京21年)。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雍正十三年,(公元一七三五年)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参加了学院,抚院及督院三级地方考试,因病未赴廷试)。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后卒于客中。
著书《儒林外史》

那应该是些近代作家
名著中会考查的啊
比如老舍 鲁迅 巴金 以及他们著作中的主人公

阅读全文

与历史文化名人简介大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