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名人对唐太宗的评价
人物评价:
1、曾国藩:”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汉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时皆异材勃起,俊彦云屯,焜耀简编。“
2、勒内·格鲁塞:“由于唐太宗的丰功伟绩,一个不可预知的中国,一个英雄史诗的中国,并改写了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的文明史。”
3、毛泽东:“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1)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扩展阅读
人物功绩
公元628年(贞观二年),唐朝只有二百九十万户人口。经二十三年的努力,李世民对内以德治国,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四海宾服;唐朝人口达到了三百八十万户,奠下了中国大唐盛世的基础。
即位后,李世民励精图治,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在政治上,李世民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李世民经常以前朝为戒,注意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大胆进谏。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其中魏徵廷谏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
又如王圭、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皆以极谏知名。晚年的李世民因国富民强,纳谏的气度不如初期,偶尔也发生误杀大臣的遗憾,但是大致上仍能够克制自己。同时,李世民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
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
在军事上,李世民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❷ 分析一名历史人物: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唐太宗于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599年1月23日)出生于武功别馆,是唐高 李世民
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公元614年娶妻长孙氏,武德九年八月二十一日立为皇后,即长孙皇后。 隋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被突厥十万骑围困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李世民受募从屯卫将军云定兴之命前往救援,提出虚张军容,昼引旌旗数十里,夜以钲鼓相应的疑兵计。时值东都及诸郡援兵亦至忻口(今忻县北),迫使突厥始毕可汗解围而去。十三年六月,与其兄李建成率兵攻西河(今汾阳),首战获胜,促使李渊决意西向关中。任右领军大都督,统右三军,封敦煌郡公。七月随李渊自太原(今太原西南)南下。途中李渊一度动摇,欲还师更图后举。世民坚决主张继续进军,提出先入咸阳,号令天下的方略。八月,进攻霍邑(今霍州),先率轻骑至城下,诱隋守将宋老生出战,继而率骑猛冲其侧背,配合李渊、建成正面攻击,斩宋老生,克其城。九月,军至河东(今永济西南),力主急速进军长安(今西安),遂奉命率前军西渡黄河,顺利占领渭河以北地区,各大族豪强纷至军门投效,数支农民起义军亦来归附,兵力迅速发展至13万人。十一月,会诸军攻克长安。李渊立代王杨侑为帝,即隋恭帝,改大业十三年为义宁元年。以光禄大夫、大将军、太尉唐公为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公,义宁二年三月,为右元帅,徙封赵国公。 同年(618年)五月,隋恭帝禅位于唐,唐王即皇帝位,国号大唐,改元武德。武德元年,以赵公世民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 唐朝建立以后,为统一全国,先后进行了六次大的战役。这六个战役李世民就指挥了四个,全部取得了胜利,为唐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第一次是对陇右薛举父子集团的战役,唐武德元年,薛举率军进攻关中,双方在现陕西长武县发生激战,在这里,李世民打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大败仗,退回长安。但不久,他便在浅水原之战彻底打败薛军,消灭了陇东集团。 第二次,刘武周依附突厥,南下进攻唐朝,攻占了晋阳,李世民不畏艰险,终于击溃了敌人主力,并乘胜追击,两天不吃饭,三天不解甲,彻底消灭了敌军,收复了丢失的土地。 李世民题跋像
[1]第三次是对王世充和窦建德的战役。这次战役规模为唐统一战争中最大的。在这次战役中,李世民先将王世充击败,围困在洛阳,令其无粮草供应,待其自毙。就在洛阳将下未下之时,河北的窦建德军十余万众号称三十万为救援王世充,突然出现在唐军背后,李世民力排众议,在虎牢之战中大败窦建德军,生擒窦建德。洛阳的王世充也只得投降,这次李世民一举两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第四次是平定刘黑闼的战役,刘黑闼是窦建德的部下,他打着为窦建德复仇的旗号,在河北起兵反唐。李世民指挥了平定其第一次起兵的战役,仅仅两个月就取得了胜利。(其他两个战役是由李孝恭指挥的平定杜伏威的江淮军和平定以江陵为根据地的萧铣的梁政权)。 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进入长安时,受到部分军民以皇帝的礼仪招待。武德四年冬十月,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食邑增至二万户。高祖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俨然形成一个小政府机构。 李世民在战斗中注重战前侦察,虽屡次遇险,但每次战斗都能作到知己知彼,善于制造战机,当敌强我弱时,他经常用“坚壁挫锐”的战法拖垮敌人,战斗中身先士卒,亲自率领骑兵突击敌阵,胜利后勇追穷寇,不给敌人喘息之机,因此获得了每次战役的胜利。在统一边疆的战争中,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明于知将,选拔良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李世民用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大唐盛世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❸ 唐太宗李世民的人物评析
历史上的唐太宗。唐朝第二代皇帝,隋大业十三年(617)他随父李渊在晋阳起兵。在唐朝的统一过程中,李世民用武力打败薛举、薛仁杲、刘武周、宋金刚、镇压了窦建德等农民起义军,统一了全国。唐太宗即位后,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坚决抵抗突厥军事贵族的骚扰,扩大了国内各民族的亲密联系,发展与四邻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唐初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出现了历史上称道的“贞观之治”。史评:“唐有天下,传世二十,其可称者三君,玄宗、宪宗皆不克其终,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而电视剧一开始,就是年逾五旬满脸阴鸷之气(雍正?)夹杂沧桑之感的唐国强老师登场,演绎着时年27岁刚刚经过玄武门之变,即将登上大唐王朝的最高统治地位英姿勃发的秦王李世民,如果不是那一身戎装和唐老师高超的演技,真让我不忍卒睹?不过总算这个稍逊风骚的太宗被唐老师塑造的还真是有血有肉有看头。只是心机太过、对众臣和诸子们工于心计,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虽然他口口声声离不开“我大唐黎民百姓”,可观其执政三年作为,却发现他老人家并不关注民生,而是一心扑在“灭突”大计上,浓墨重彩的表现他在“灭突”方面的施为,仿佛其最大志愿是向突厥复仇?而不是天下大治?
在遇敌料事上,仿佛太宗对任何事情的发展和对方的阴谋都未卜先知,站位很高,且处处高人一筹,那还要什么房谋杜断?还纳什么谏?胡玫导演的《汉武大帝》里把汉武帝也是塑造成了一个料敌在先、未卜先知的诸葛亮。鲁迅批评《三国演义》“状诸葛之多智而似妖”,过犹不及是也。其实人性是多方面的,尤其是伟大的人物。展示出、挖掘出人性最复杂的一面才是文学作品的上品。正如史言太宗其人:“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图,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
❹ 唐太宗李世民是个怎样的历史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子。母亲是太穆顺圣皇后窦氏。隋代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出生于高祖在武功县的别墅里。传说当时有两条龙在别墅门外游戏,三天才离开。高祖到岐州任刺史,太宗当时4岁。有个书生自称擅长算命,晋见高祖说:“您是贵人,而且有贵子。”见到太宗,说:“龙凤的姿貌,天庭隆起的仪表,年近20,必定能李世民济世安民。”高祖怕他把这话泄露出去,准备杀掉他,书生忽然不见了,于是取“济世安民”的意思作为名字。太宗年幼时聪明多智,见解深远,处事果断,不拘小节,当时人都摸不透他。
大业末年,隋炀帝在雁门被突厥围困,太宗应募前去救援,隶属于屯卫将军云定兴的部队。临出发时,对定兴说:“一定要携带旗鼓,用来虚设队伍,迷惑敌人。始毕可汗全国的军队,敢于来围困天子,一定以为国家仓促间派不出援兵。我方部署队伍,让数十里旗帜相连,夜晚则钲鼓声相应,敌人必定会以为救兵云集,望见我军的行尘而逃去。要不然,敌众我寡,敌人全军来战,我方一定支持不住。”定兴听从太宗的意见。部队在崞县宿营,突厥的侦察骑兵跑回去报告始毕说:隋朝的大军已到。突厥因此解围而去。高祖守太原的时候,太宗18岁。有高阳盗贼首领魏刀儿,自己起个号叫历山飞,来攻太原,高祖袭击敌人,深入贼阵。太宗用轻骑兵突围进入贼阵,箭射贼兵,所到之处,敌皆倒退,于是把高祖从上万贼兵的围困中救出。这时正好遇上步兵开到,高祖与太宗又奋力进击,大破敌兵。
这时隋朝气数已尽,太宗暗中图谋起义,常屈己下人,舍财养客,群盗大侠,无不愿效死力。等到义军一起,便率兵夺取西河,攻下了它。拜右领军大都督,右三军都归他统领,封敦煌郡公。
起义大军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领精兵二万屯驻霍邑(今山西霍县),以抵挡义军。正遇上连天阴雨,军粮用尽,高祖与裴寂商议,暂且领兵回太原,再谋划以后的行动。太宗说:“原本兴立大义是为了拯救百姓,应当先攻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到小敌就回师,恐怕随从起义的人将会一朝解体。回去守太原一城之地,这不过是贼寇罢了,怎么能保全自己!”高祖不接受,催促他带兵出发。太宗于是在营帐外啼哭,声音传入营帐中。高祖召太宗进帐,询问原因,回答说:“现在部队凭借正义而出动,前进、战斗就必定胜利,退回就一定会散伙。大家散伙于前,敌人趁机追击于后,死亡将顷刻而至,因此悲伤。”高祖醒悟,停止退兵。八月己卯,雨过天晴,高祖领兵直趋霍邑。太宗怕宋老生不出战,于是率领数名骑兵先到霍邑城下,拿着马鞭指点比划,好像要围城的样子,以激怒宋老生。宋老生果然发怒,开门出兵,背城列阵。高祖与李建成一起列阵于城东,太宗和柴绍列阵于城南。宋老生指挥兵士迅速前进,先逼近高祖,这时建成忽然坠马,宋老生趁机进攻,高祖与建成的部队都往后退。太宗自城南高地率领两名骑兵急驰而下,冲断了老生的部队,又领兵奋力进击,敌军大败,各扔掉兵器逃跑。城上的闸门放下,老生手拉绳子想上城,被砍死,霍邑平定。
部队到河东,关中豪杰争着跑来参加义军。太宗请求进兵入关,夺取永丰仓用来救济穷苦百姓,收编各路盗贼以便谋取京师,高祖认为这个建议很好。太宗带领先锋部队渡过黄河,先平定渭北。三辅的官吏百姓以及各式强宗豪族,到营门请求让自己效力的每日有上千人,扶老携幼,拥挤于将旗之下。太宗收纳优秀人才,用以充任朝廷官吏,远近听到消息的人,无不自求托身于此。部队在泾阳宿营,有优秀兵士9万名,击破贼寇胡人刘鹞子,兼并了他的部下。留下殷开山、刘弘基屯驻长安旧城。太宗自己奔赴司竹、盗贼首领李仲文、何潘仁、向善志等都来相见,停留于阿城,获得兵士13万人。长安父老牵牛担酒到营门劳军的不可胜数,太宗都加以慰问,然后送走他们,东西一概不收。军令严肃,秋毫无犯。接着与大军一起平定京城。高祖任宰相时,太宗当唐国内史,改封秦国公。恰巧薛举率精壮的士兵十万逼近渭水边,太宗亲自迎击,大破敌兵,追杀万余人,夺取的土地一直到了陇坻。
义宁元年十二月,太宗又任右元帅,统兵十万前去夺取东都洛阳。到了准备回师的时候,对部下说:“贼寇见我回去,必定会追赶。”设三处埋伏等待敌军。没多久隋将段达率领一万多人尾随而至,走过三王陵,伏兵出击,段达大败,太宗的部队追击逃敌一直到了东都城下。于是在宜阳、新安设置熊、谷两州,派兵防守而后回京。太宗改封赵国公。高祖接受隋帝禅让,太宗拜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进封秦王,加授雍州牧。
武德元年七年,薛举死亡,他的儿子薛仁杲继位。太宗又任元帅带兵攻打仁杲,双方相持于折墌城,各挖深沟筑高垒,对抗六十余日。贼寇有十多万人,军队的锋芒甚锐,多次来挑战,太宗按兵不动以挫折它的锐气。贼寇的粮食用完,他们的将领牟君才、梁胡郎前来投降。太宗对手下的将军们说:“敌军已经气衰,我应该征服它了。”派将军庞玉先在浅水原南列阵以引诱敌人,敌将宗罗率全军出战,庞玉的部队几乎被打败。接着太宗亲自统领大军,忽然从浅水原北出现,出敌不意。罗望见后,又回师抵抗。太宗率领数十名骁勇的骑兵冲入贼阵,于是朝廷的军队里外一起奋战,罗贵不成军,斩敌兵首级数千,落入涧谷而死的人更多得没法统计。太宗率领左右二十多名骑兵追击逃敌,直趋折城下以便乘机破城。仁杲非常害怕,环城固守。快到傍晚的时候,大军到达,四面合围。第二天早晨,仁杲请求投降,俘获他的精兵一万多人、随军的男女五万名。
接着将领们向太宗表示祝贺,于是问道:“开始大王在野外击破贼寇,他们的主子还保有坚固的城池,大王没有攻城的器具,靠轻骑兵奔驰追逐,不等候步兵,直逼城下,大家都怀疑不能攻克这个城,却竟然攻下了,这是为什么呢?”太宗说:“这是用随机应变的方法逼迫敌人,使他们的计谋来不及形成,所以能攻克。罗依恃往年的胜利,加上养精蓄锐的日子很长,见我们不出战,便有相轻之意。现在高兴我们出战,于是率领全部人马迎击,我们虽然击破敌人,但擒获、杀死的人不多。如不急追,使敌人还跑回城里,仁杲收聚、安抚这些败卒,那我们就得不到这个城了。而且罗拘部下都是陇西人,一打败仗,溃散后退,来不及回头,便逃归陇西,那么折墌城自然空虚,我军随着逼近它,所以就害怕而投降。这可说是既定的计划,诸位都没看到吗?”将领们说:“这不是我们这些凡人所能赶得上的。”获得敌军精壮的骑兵甚多,还让仁杲兄弟及敌军首领宗罗、翟长孙等统领。太宗和他们一起骑马打猎,没有什么隔阂。这帮贼寇蒙受恩惠,屏息丧气,全愿舍命效力。当时李密刚归附朝廷,高祖命他乘驿车到幽州迎接太宗。李密见太宗容貌精明而威武,军威严肃,惊畏叹服,私下对殷开山说:“真是英明的主子。不像这样,怎么能平定祸乱呢?”太宗凯旋回京,到太庙进献战利品。拜为太尉、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坐镇长春宫,关东的兵马都归他指挥调度。接着加授左武候大将军、凉州总管。
宋金刚攻陷浍州的时候,军队的锋芒甚锐。高祖因为王行本还占据蒲州,吕崇茂在夏县反叛,晋州、浍州相继陷落,关中震惊,就亲自给太宗写诏书说:“贼寇的势力像这样,难以同他们争斗以决胜负,应该放弃河东,谨慎防守关西。”太宗进上奏章说:“太原是王业的奠基之地,国家的根本,河东富足,京城依托于它。如果攻下而又放弃它们,臣私下感到愤恨。愿陛下借给精兵三万,必定能消灭刘武周,克复汾州、晋州。”高祖于是全部征调关中的军队以增强太宗的兵力,又亲临长春宫送太宗。
武德二年十一月,太宗率领部队奔赴龙门关,踩着冰过河,进驻柏壁,与贼将宋金刚相持。接着永安王李孝基在夏县打了败仗,于筠、独孤怀恩、唐俭都被贼将寻相、尉迟敬德抓获。敌军将回浍州,太宗派殷开山、秦叔宝在美良川拦击,大破敌军,寻相等只独自逃脱,他们的部下全被俘虏,殷开山、秦叔宝又回到柏壁。于是将领们全来请战,太宗说:“宋金刚孤军千里,深入我们的地方,精兵骁将,都集中在这里。刘武周据有太原,专依靠金宋刚保卫自己。敌人士卒虽多,内实空虚,意在速战。我们加固营垒、养精蓄锐以挫折敌人的锋芒,一朝粮尽计穷,敌人自当逃走。”
武德三年七月,太宗总领各军往洛邑攻打王世充,武德四年二月,太宗又进驻青城宫。营垒还没有建立起来,王世充的部队二万人即出方诸门临谷水列阵。太宗率精壮骑兵在北邙山列阵,命令屈突通率步兵5000渡过谷水攻击敌军,告诫屈突通说:“等两军交战就放烟为号,我当率骑兵南下。”军队刚交战,太宗率骑兵冲击敌人,挺身走在队伍前方,与屈突通里外相应。贼军拼死战斗,多次散而复合。自辰时到午时,敌人才开始后退。太宗趁势纵兵追击,俘虏和杀死敌军8000人,部队前进到洛阳城下扎营。王世充不敢再出来,只环城固守,以等待窦建德的援兵。太宗派各部队在营外挖壕沟,营四周布满长围子以利防守。
正好窦建德领兵十多万前来援救世充,到了酸枣。萧瑀、屈突通、封彝德都认为腹背受敌,恐怕不是万全之策,要求退兵到谷州以观察敌情。太宗说:“王世充粮尽,内外离心,我们合当不费力攻击,坐等他自己破败而得利。窦建德新破孟海公,将骄兵惰,我们应该进兵据守虎牢,扼制要害之地。贼寇如果冒险与我们决战,击破他们是必然的。如果贼寇不战,十日间王世充当自崩溃。如果不迅速进兵,贼寇一入虎牢,各城新归附我们,必定无法守住。那时王世充、窦建德两贼协力,我们将怎么办呢?”屈突通又要求解东都之围移军险要之地以等待敌军的变化,太宗不允许。于是留下屈突通辅助齐王李元吉包围世充,亲自率领步、骑兵3500人奔赴虎牢。
窦建德由荥阳西上,筑营垒于板渚,太宗驻虎牢,双方相持二十余日。间谍报告说:“窦建德等候官军草料用尽,侦察到官军在黄河北岸放马,就将袭击虎牢。”太宗知道敌人的计划,于是在黄河北岸放马以引诱敌人。
第二天早晨,窦建德果然倾巢出动,列军汜水,王世充的将领郭士衡也列阵于窦建德之南,绵延数里,击鼓呼叫,将领们非常害怕。双方激战多时,窦军溃败太宗追击逃兵跑了30里地,斩敌军首级3000余,俘获敌兵五万名,在阵中活捉了窦建德。太宗责备他说:“我兴师问罪,目标本在王世充。得失存亡,不干你事,为什么越过自己的境域,触犯我军的锋芒?”窦建德吓得两腿发抖说道:“现在我如果不来,怕还要有劳您到远方去拿我。”高祖听到胜利的消息非常高兴,亲自给太宗写诏书说:“隋朝分崩离析,崤山函谷关隔绝不通。两个豪杰势力相联,一时就把他们清除。军队既打胜仗,又没有死伤。无愧是臣子的表率,不让自己的父亲忧虑,这些都是你的功劳。”
太宗于是带着窦建德到东都城下。王世充害怕,率领他的部属2000多人到营门要求投降,山东全部平定。太宗进驻东都宫城,命令萧瑀、窦轨等封闭和防守仓库,一无所取,命令记室房玄龄收集隋朝的地图和户籍。于是诛杀和窦、王一起作恶的段达等50余人,无辜被囚禁的人一律释放,无罪被杀害的人都加以祭奠并作悼辞。大宴将士,分等级颁赏。高祖派尚书左仆射裴寂到军中慰问。
当时海内逐渐平定,太宗于是专心研读经籍,开设文学馆以接待四方的士人。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等18人任学士,常轮流在馆里值班,太宗和颜悦色,同他们讨论经义,有时到夜半才休息。
武德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图谋杀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在玄武门杀建成、元吉。甲子,太宗立为皇太子,政务都由他裁定。太宗于是放走禁苑中所养的鹰犬,并命各地停止进献珍异之物,政治崇尚简约严肃,天下人非常高兴。又命令百官和上密封的奏章,细述安民治国的要旨。
八月癸亥,高祖传位给皇太子,太宗在东宫显德殿即位。派司空、魏国公裴寂在南郊烧柴祭告上天。大赦天下的罪人。武德元年以来究问得实被流放到边远地区的人全部放回。文武官五品以下原先无爵的赐给最低一等爵,六品以上各加勋官一级。天下免除徭役一年。癸酉,放走后宫里的宫女3000多人。甲戌,突厥颉利、突利可汗侵犯泾州。乙亥,突厥进犯武功,京师戒严。丙子,立妃子长孙氏为皇后。突厥颉利可汗到了渭水便桥北边,派他的酋长执失思力入朝窥探,擅自察看地形,太宗下令囚禁他。太宗亲自出玄武门,乘六匹马驾的车疾驱到渭水上,与颉利隔着河谈话,指责他负约。一会儿各个部队接着开到,颉利见军容壮盛,又知道思力被囚禁,因此很害怕,要求讲和,太宗允许。当日回宫。乙酉,又亲临便桥,与颉利杀白马订盟,突厥退兵。
九月丙戌,颉利献马3000匹、羊一万头,皇帝不收,让颉利送回所掠夺的中国户口。
贞观元年,太宗对随侍左右的臣子说:“神仙的事本来虚妄,不过空有其名。秦始皇不安本分地爱好神仙,于是被方士欺骗,便派童男童女数千人随徐福人海求仙药。方士为躲避秦朝暴政,留在那里不回来,始皇还在海边徘徊等待他们,后来回到沙丘便死了。汉武帝为求神仙,就把女儿嫁给有道术的人,后来事情既无效验,便杀掉方士。根据这两件事,神仙是不必劳神去妄求的。”
贞观二年,派御史大夫杜淹巡视关内各州。取出皇宫府库里的黄金和宝物,赎回自己卖身为奴的男女,送还给他们的父母。大赦天下的罪人。
贞观三年,户部报告:中国人自塞外归来和突厥人前后归附中国以及开辟四境异族地区而建立的州县所增加的人口,合计共有男女一百二十多万。
贞观四年,定襄道行军总管李靖大破突厥,俘获隋朝皇后萧氏和炀帝的孙子杨正道,送到京师。二月李靖又在阴山击败突厥,颉利可汗轻装骑马远逃。这一年的四月,皇上临顺天门,军中的官吏押解颉利向天子献战利品。自这以后西北各藩属都请求皇上用“天可汗”的尊号,于是皇上下诏书册封各藩属的君长,就兼用这个称号。
秋七月甲子初一,日蚀。皇上对房玄龄、萧瑀说:“隋文帝是个怎么样的君主?”回答说:“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于礼,辛勤思考政事,每次一坐到朝廷上,有时直到太阳偏西。领着五品以上官吏议论政事,皇宫的卫士不能下岗,站着传递干粮而食。虽然不能说品性仁爱、贤明,也可算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君主了。”皇上说:“你们看到他的一个方面,而不了解他的另一个方面。这人本性极其明察而内心并不贤明。内心昏昧那么览察事理就不能都通达,极其明察就会临事多疑。自己靠欺骗孤儿寡母得到天下,认为众臣不可信任,凡事都自己决定,虽然使精神劳累、身体受苦,‘处事也未能都符合道理。朝廷的臣子既然了解皇上的这种心理,也就不敢直言,自宰相以下,接受皇帝的命令罢了。朕的意思不认为这样做对。以天下事物之广,难道可以凭一个人的思考独自决断?朕将选用天下的人才,治理天下的事务,信任人才,要求他们完成任务,使他们各尽其用,这样做也许可以达到政治的清明安定。”因此命令官吏:“天子的诏令如果不适合于时世,就应当坚持上报,不得顺旨施行。”
太宗非常重视儒学的教化作用,贞观七年亲自到国子学,参预祭奠先师孔子,赦免大理寺、万年县在押的囚犯,国子祭酒以下学官及在学生徒成绩优异学习勤奋的,提升一级,赐给丝织品,多少不等。庚辰,左骁卫将军、淮阳王李道明送弘化公主远嫁吐谷浑。壬午,天子到温泉。辛卯,自温泉回到长安。乙未,发布诏令说梁皇侃、褚仲都,周熊安生、沈重,陈沈文阿、周弘正、张讥,隋何妥、刘焯、刘炫等前代名儒,他们的学生多能实行老师的道义,命令寻找这些名儒的后代。
贞观十五年春正月丁卯,吐蕃派他的国相禄东赞前来迎亲。丁丑,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送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❺ 人教版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太宗和康熙帝的整理资料
唐太宗: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唐太宗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③法律上:慎用刑法
④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⑤民族关系上: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和控制
⑥对外关系上:采取积极友好的开放政策和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促
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以上措施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使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进入了鼎盛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
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自我评价“功大过小”。
康熙帝: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1、巩固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加强了台湾和祖国内地的联系,
加快了台湾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平定噶尔丹叛乱(加强了对外蒙古和新
疆地区的控制)。
2、 维护国家主权:抗击沙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
3、 缓和民族矛盾: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崇尚儒学,尊奉孔子;恢复开科取
士、延揽汉族文士,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册封四大活佛;既缓和了阶级、民族
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加强了与蒙、藏民族的团结。
4、但在他统治时期加强君主专制(设南书房),大兴文字狱,违背了时代发展
潮流,阻碍社会进步。
康熙帝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开创出中国封
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 方位记忆:西南-----东南-----东北-----西北
❻ 历史上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评论
一、钮先钟:“唐太宗在我国历史中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人物,其文治武功,固不待言,尤其是有超人的天才,而且又能好学好问,真可以说是天纵之圣。从《问对》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一位天才皇帝的智慧和风度。在战略思想中,他的地位远超过拿破仑。”
二、柏杨:“李世民大帝是中国最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他用他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国,不久就为中国开创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李世民大帝是中国帝王中最初一个被中国人真心称颂崇拜的人物,固由于他的勋业,也由于他本身的美德。他治理国家的一言一行,成为以后所有帝王的规范。”
三、张绪通:整个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朝代,即汉代与唐代奉行道的哲学。这两个帝国是当时全部地球文明中最健康、最幸运、最先进的国度。
监狱是空的,遗落在街道上的贵重东西没有人捡,所有国民充满自信。这是因为这两个朝代的政府达到了礼制与正义政府的水准。历史学家把这两个朝代称为中国的黄金时代。
四、李敖:“唐太宗是历史上最有‘奇情’气质的英雄人物,柔情侠骨,一应俱全。在打天下的政治斗争中,当然他有和人一样的霹雳手段,但在这些政治性的‘俗情’以外,他有许多‘奇情’,使江山多彩,为人类增辉。”
五、《剑桥中国隋唐史》:对后世的中国文人来说,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国家由一个精力充沛但聪明而谨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地掌握着他的帝国,同时又一贯谦虚耐心地听取群臣,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见。
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不仅由于它的成就,而且由于它接近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另外还由于它表现了君臣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
人物生平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❼ 急求唐太宗李世民简介的PPT
唐太宗,名叫李世民(599年—649年 )在位23年(627-649)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也是一名军事家。唐太宗在位23年,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后人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❽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
吴兢在《贞观政要·序》中说:“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专。”属
明宪宗在命儒臣订正重刊《贞观政要》时写道:“太宗在唐为一代英明之君,其济世康民,伟有成烈,卓乎不可及已。所可惜者,正心修身,有愧於二帝三王之道,而治未纯也。”
❾ 从评价唐太宗看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设计思路是用已有历史知识结合补充的历史材料,创设历史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探究,评价历史人物。 首先确定选取评价哪个历史人物,要选择在历史上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相对实力在世界上最强大的朝代,尤其是唐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民族关系融洽,对外开放与交流活跃,文化走向繁荣。在唐朝的统治者中,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顺应了时代潮流,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值得做为典型。理解唐太宗这个历史人物,是理解唐朝的一把钥匙。分析评价唐太宗这个历史人物,既可以通过对隋唐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做总结对比,使知识系统化层次化;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其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以课标为依据,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第一步依据课标,选择在历史上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在教学中呈现学习过的四位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皇帝, 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第二步科学地呈现这一历史人物。在学完了唐朝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以后进行,通过归纳教材上已学过的相关内容,分析提供的必要史料,引导七年级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通过纵向的比较,了解历史的发展趋向,通过横向的比较,发现历史现象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通过创设这样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既梳理、巩固已有的知识,又通过分析、思考、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更加全面地认识唐太宗和唐初的历史。在认识中,初步掌握历史地、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使学生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找准人物的地位、理解人物的历史作用。在教学中概括其主要作用——由乱世到治世;列举其治国思想,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列举其治国措施,概述其成效;通过对学生问题和调查问卷的整理和分析,逐个解决问题:1.“唐太宗经历了隋朝的灭亡,他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他的治国思想是什么?”2.“唐太宗是怎样使国家从乱世走向盛世的?”他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3.“唐太宗治国措施有什么成效?”他的政策对后代的影响?4.唐太宗统治后期有怎样的变化? 第三步要科学地呈现历史人物,首先需要全面展示他的历史业绩,帮助学生完成由形象具体的历史故事到全面把握历史事实,形成正确认识的方法。这也是贯穿整节课的重难点:凸显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探索如何引导七年级学生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在教学中这么做:以上我们从哪些方面认识了唐太宗?这是否是全面的唐太宗?认识唐太宗还有没有其他的视角? 出示元朝人戈直对唐太宗的评价,戈直指出了唐太宗的不足,认为唐太宗主要的方面还是做得很好的,总体上给予肯定的评价。体现出古代学者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出示唐太宗干预史官工作的素材,在分析中边归纳,边板书出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方法:历史、客观、全面的方法。历史人物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有一定的想法和做法,取得一定的成效,认识历史问题需要回到当时的情景中,这是“历史地”看问题;尽量选取“真实”的材料认识历史事物,这是“客观地”看问题;评价历史人物,既要看其优点,又看到其不足,同时又能将人物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定位,这是“全面地”看问题。评价历史人物采取三步:选择在历史上有典型意义的人物;科学地呈现这一历史人物;凸显评价人物的方法,学生整节课的学习,就是感受、体验、理解,从而初步掌握这种方法的过程。 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也是学生探究历史人物的过程,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能得以展现的过程,也是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得以充分发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步掌握了理解和运用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进而形成独立的自我生成的观点。学生之间在交流、争论、意见综合中,慢慢构建起对人物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思路逐渐清晰、外显,学生在反复的交流中,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运用及思维过程进行判断和矫正:不仅达成对问题的共同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间、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关键的在探究中,历史的学习由认知、理性的智力范畴,渗透扩展到情感、态度、人格等非智力领域,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单单是知识增长、能力发展;更是情感激发、人格健全的育人过程,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为学生正确看待他人评价他人提供良好的人生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