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战争 >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发布时间:2021-03-15 14:14:57

A. 在泰山发生哪些著名的抗日战争,高手进进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1月,在抗日战争中,山东省泰安、莱芜、新泰、泗水地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领导下,在山东省泰安县东南徂徕山地区为开展抗日武装斗争而发动的武装起义。
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宣传部长林浩、红军干部洪涛、赵杰,在徂徕山大寺举行起义,以中共泰安县委已掌握的武装民众自卫团和山东省委带来的一些青年知识分子以及新争取过来的5名携枪国民党散兵为骨干,成立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4支队,编为第1、第2两个中队。随后,由孙汉卿、董琰、单昭洪等率领的新泰县起义部队来到徂徕山,编入第1中队。4日,刘居英、程绪润、秦云川等带领在莱芜县莲花山起义的部队来到徂徕山,编为第3中队。起义部队整训二周后,随即开始对日伪军作战。部队分为两路;一路向东南新泰、蒙阴、黄县、泅水地区发展;一路向东北莱芜、淄川、博山地区发展。26日在寺岭伏击日军,毙伤4人,2月17日又在四槐树村用地雷炸毁日军汽车2辆,毙伤其40余人。4月中旬,到博山一带的部队,与从清河区南下的第5军一部会合,协同淄博地方起义部队,袭入淄川、博山。随后,淄博、十字路(今莒南县城)、沂水等地的起义武装亦编入第4支队。至4月,部队发展到4000余人。

http://ke..com/view/1191059.htm

B.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泰安发生过几次大型的战役

泰安抗日游击战

1937年12月31日日军侵占泰城,旋即沿铁路南进,继而逐步侵占境内农村各地。至年日军控制了91个乡镇、1150余村。1942年日军疯狂“扫荡”,控制了80%的地区。我抗日武装时行了一系列的反抗斗争。
战役过程编辑
佟家庄伏击战:1944年3月8日,日伪军汽车沿泰莱公路巡逻。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特务营在佟家庄、梁家林一带伏击,展开肉搏战,毙日伪军44人,俘3人,击毁汽车2辆,缴获机枪、小炮、长短枪33支及望远镜、照相机等物。军分区特务营牺牲3人、负伤7人。
破袭北集坡铁路:1944年7月,泰安(西)县大队破袭北集坡火车站北段,割断电线4公里,拆除路轨5节以及夹板、垫板、道钉等,迫使日军火车停运1天。
拔除夏张据点:1944年8月21日,日军宪兵队在夏张清军清政。当夜,泰西军分区及县大队拔除夏张据点,击溃日军,缴获长短枪144支、马4匹及军用品等。是月,先后拔除了一、二、三、四、五区日伪军据点,残敌逃窜泰城。
宗家林伏击战:1944年秋,日军由邱家店据点出发沿汶河“扫荡”。泰安县独立营在无影山北宗家林伏击,毙敌2人,伤10人。
夜袭王家店:1938年1月24日,日军侵入王家店村,奸淫烧杀无恶不作。羊栏村高相孔、对臼村毕泗云率无极道30余人夜袭日军,杀敌20余人,缴枪4支,高相孔牺牲。
良庄保卫战:1938年1月28日,日军滨野中队100余人闯至东良庄。赵一川率村民以土炮、猎枪与敌激战4小时许。敌炮轰西门,强攻入寨,杀死村民64人,烧毁房屋650余间,抢去大量牲畜、衣物。
夜袭界首:1938年1月28日夜,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张北华、崔子明率60余人奔袭界首日军据点,毙敌20余人,缴获战马10余匹、步枪3支。
山阳保卫战:1938年2月24日,日伪军由泰城和大汶口集中1个大队兵力,“扫荡”徂徕山以南地区。程子元率部在山阳村与敌激战。敌炮猛轰,村成火海,毁房千余间,村民死伤近百人。
破袭黑虎泉铁路和道朗阻击战:1938年2月23~4月6日,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派出3个大队炸毁万德附近铁路桥、公路桥。又由崔子明率60余人夜袭北集坡火车站、黑虎泉,炸毁敌军车1辆,毙伤日军20余人,敌运输中断7天。次日,日军疯狂报复,在庵上村、道洼村、南朱家庄枪杀居民44人,烧毁民房1400余间。自卫团一大队阻击敌人修桥,在万德附近西峪村被日军包围,4月6日突围后,又在道朗村与日军遭遇,在当地红枪会5000余人的配合下,与日军激战于马庄、玄庄、孟家庄、西羊栏岭、王家林等 地,毙敌40余人。自卫团伤亡4人,政治部主任远静沧牺牲;红枪会伤亡20余人。
油房伏击战:1938年7月,日军70余人进犯泰山东部。泰安县独立营马子刚率30余人同国民党六十九军一部在油房村南打伏击,毙敌8人,伤11人,毙马1匹。激战中,六十九军突然撤出战斗,独立营遭敌猛攻,马子刚等2人牺牲,杜华等2人负伤。
起驾店伏击战:1939年3月,日伪军车2辆沿泰肥公路西犯。泰安(西)县独立团一个中队在北大圈至起驾店之间设伏,毙伤日伪军20余人,俘2人,缴获长短枪20余支及子弹、伪币等物。
姚庄伏击战 1939年3月2日,日伪军汽车6辆由泰城沿泰莱公路东犯。泰安县独立营在北?河、吴家庄、姚庄打伏击,毙伤日军36人,缴获武器弹药等物。
鱼池突击战 1939年3月,日军200余人进犯鱼池村。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2个连从石坞东进,在下洼村组成突击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毙敌46人,伤数十人,缴获敌机枪、步枪7支,并炸毁敌炮、毙敌马数匹。
泰莱公路破袭战:1939年6月,日军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战术进犯沂蒙山区。四支队第一大队第三中队(原泰安县独立营)及区中队配合群众破袭泰莱公路60里,迫敌10余日未通车。
徂徕山战斗:1939年9月26日,日军400余人“扫荡”徂徕山。四支队第一大队三中队与敌转战于作书坊、黑石埠、葫芦山等地,毙敌70余人,缴获枪支、子弹等物。
夜袭泮河桥:1939年10月,泰安(西)县独立团夜袭泮河桥日军据点,毙日军1人,伪军27人反正,缴枪27支。
袭击茅茨据点:1939年11月,日军由茅茨外出“扫荡”,顾廷臣率一个中队袭击敌据点,缴获步枪2支及手榴弹等物,烧毁敌炮楼。
夜袭黑虎泉:1939年11月,泰安(西)县独立团夜袭黑虎泉日军据点,伪军22人反正,缴枪18支。
无梁店伏击战:1940年2月,泰安(西)县独立营副营长李正华率1个连在无梁店截击日军,毙敌14人,缴枪14支,烧毁敌军车。
袭击茅茨据点:1940年4月13日,泰安县大队赵声余率10余人袭击茅茨日伪军据点,毙伪军小队长和日兵2人,缴获机枪1挺、小炮1门。是年8月,军分区授予赵声余“徂徕山战斗英雄”称号。
朱家庄突围战:1940年4月,安春华率泰安(西)县独立营一部由桃园向香水寺行军,中途与日军激战,转移朱家庄突围,牺牲28人,被俘40余人。
白石岭伏击战:1940年6月,日军汽车6辆由新泰入境,泰安县大队在白石岭设伏阻击,毙伤日军6人,毁敌汽车2辆。次日,泰城日军在白石岭炮轰店子、沙沟、西庄、贾乔二庄及韩家庄、崔家庄等村,将白石岭庙宇建筑群夷为平地,松柏等树2万余株付之一炬。
杨家林伏击战:1940年夏,泰安县大队在泰莱公路杨家林伏击日军汽车6辆,毙伤敌数人。
新庄伏击战:1940年9月,日伪军“扫荡”徂徕山,泰安县独立营在新庄刘家林伏击,毙伤敌5人,缴机枪1挺。日军撤至孙家疃村,杀死村民2人并烧毁民房和庙宇。
馍馍山战斗:1940年10月,蒋家庄据点日伪军绕道南北白楼向鱼池南山一带“扫荡”。安春华率泰安(西)县独立营将日伪军包围于馍馍山,全歼日军佐佐木小队,伪军陈学俭部30余人反正。李正华遂率该营三连及反正伪军奔袭蒋家庄据点,击毙日军全部守兵,缴获机枪、小炮、长短枪50余支及军用物资。
芝田河伏击战:1941年3月,日伪军50余人及硬拳道500余人,由泰安城向东“扫荡”,泰北县大队在芝田河伏击,毙伤敌20余人。
木英山战斗:1941年3月24日,历城县西营据点日伪军80余人窜犯泰山东麓木英南山,被驻大林村的八路军某部十二团包围,毙伤日军30余人,残敌逃窜。 道朗阻击战 1941年4月初,泰安日军协同济南日伪军“扫荡”黄河西区。泰安(西)县独立营在道朗攻敌一路,毙敌10余人,缴获机枪、步枪11支,子弹5000余发。
芝田河伏击战:1941年6月1日,泰北县大队在芝田河公路两侧伏击日伪军汽车8辆。中队长王华牺牲。
拔除常家庄据点:1941年7月初,泰安(西)县崔子明率部将常家庄铁路大桥的日伪军据点拔掉,歼日军1个班,伪军25人反正。
柏子二郎庙战斗:1941年7月,泰安(西)县独立营和区中队围攻伪八区区队于柏子村二郎庙内,敌37人反正,缴获枪38支和其它物资。
中军帐战斗:1941年冬,泰安县独立营炸毁旧县大桥,诱日军至徂徕山中军帐、罗圈崖等地,展开激战,毙伤敌8人,缴获枪10余支。
颜张突围战:1942年2月8日,中共泰安县委和独立营部分武装驻颜张村,遭日军包围。激战2小时许,毙伤敌10余人。县委书记程若晓负重伤。
马蹄峪突围战:1942年4月,泰北县独立营夜宿马蹄峪,遭日伪军三面包围。奋战突围,牺牲3人。
徂徕山突围战:1942年7月1日,日伪军集中4000余兵力“蚕食”徂徕山。首由南麓进攻,继从东、西、北三面分进合击,山区外围30多个村庄被敌占领。党政机关和人民武装突围,转移莲花山。8月29日凌晨,敌跟踪包围莲花山西部肖庄、蒲洼一带。泰安县独立营和八路军四旅十二团一个连与敌激战,除主力连突围外,独立营被摧垮,中共泰安县委代理书记张子云等40余人牺牲,县委秘书张振中等40余人被俘。
花红峪反击战:1942年秋,泰北县独立营1个中队(又称保安队)夜宿花红峪,遭日伪军包围。独立营王队长率部反击,至死不屈,全部壮烈殉国。
茅茨舍战斗:1943年2月15日,泰历县大队驻茅茨舍村,夜间破袭日军通讯联络线,将杨林河至西南圈的电线杆全部砍掉。拂晓,日伪军进攻,县大队迎头痛击,敌疑有八路军主力,仓皇撤退。
攻打茅茨据点:1943年3月23日,鲁中军区二团八连配合民兵攻打茅茨敌据点,炸毁炮楼,日军除被击毙者外,余均被俘。
卧龙峪突围战:1943年5月,中共岱峰区委书记王永坚率区中队在卧龙峪被日伪军500余人包围,激战1小时许,突出重围,毙伤日伪军30余人。区中队牺牲3人。
拔除杏园据点:1943年7月27日,鲁中军区警备二团四连配合岱峰区中队拔掉杏园据点,俘伪军70余人,毙7人,缴获敌据点全部物资。
二王庵突围战:1943年9月,日军组织燕家庄、黄前、上港、下港、猪食槽、范镇等据点日伪军千余人对泰北地区进行“大扫荡”,包围二王庵。泰历县大队伤亡30余人,毙敌百余人,突围转移。
大河峪突围战:1943年秋,泰历县大队大队长柯邦坤、副大队长郝昆率400余人驻大河峪,突遭日伪军4000余人包围,激战4小时多,毙伤日伪军20余人,安全突围。
梁家林伏击战:1944年4月,泰历县大队长柯邦坤率3个中队,在后梁家林伏击泰莱公路上的日军汽车4辆,毙伤日军30余人,缴机枪2挺,长短枪20余支,击毁汽车2辆。县大队伤亡15人。是年秋,柯邦坤又率大队300余人在后梁家林伏击日军,毙伤敌30余人。
东杨庄伏击战:1944年4月,日伪军由大汶口“扫荡”滕村、杨庄一带。区中队30余人在东杨庄南河伏击,毙伤敌10余人,打死日军小队长金之,缴获武器弹药等物。
拔除王家庄子据点:1944年夏,泰安县独立营组织突击装扮民夫潜入敌据点,中午展开激战,除日军小队长和田逃跑外,歼敌16人,缴获据点全部武器弹药,并烧毁敌炮楼。
春阳沟伏击战:1944年冬,日伪军30余人由黄前据点出发“清乡”。泰历县独立营一连在春阳沟伏击,毙敌2人,俘伪军15人,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15支。

C. 泰安的历史名人

泰安历史名人 鲍叔牙(生卒不详) 鲁国平阳(今新泰市汶南镇鲍庄)人,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善任著称。少年时与管仲友善,两人合伙经商,每次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鲍叔牙从不计较,这就是有名的“管鲍分金”故事。齐襄公乱政时,管仲随公子纠奔鲁,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莒。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桓公想任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却力劝桓公释放管仲代己位。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得以称霸诸侯,齐国成为强国。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少鲍叔能知人也。”
柳下惠(生卒不详)展氏,名获,字禽,又字季,春秋时鲁国大夫,曾为士师(掌管刑狱的官)。因食采柳下(今新泰市宫里镇西柳村),遂姓柳氏,谥号惠,称柳下惠。他博文达理,外和内介,以善于讲究礼节著称于世。孟子把他和伯夷、伊尹、孔子并提,称赞他是“圣之和者也”(《孟子·万章下》),“和圣”也就成了柳下惠的美称。《荀子·大略》还记载了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于是后人将其誉为作风正派、品德高尚的男子。柳下惠死后,葬在柳下村北,紧濒汶水,历代对其墓都妥为保护,至清代,墓犹高如山陵,俗称“王坟”。至今,柳下祠堂尚存,“和圣故里”、“柳下书堂”古碑依在。
柳下跖(生卒不详) 姓展,名雄,鲁国柳下(今新泰市宫里镇西柳村)人。“跖”,本指赤脚的奴隶,因他住在西柳,故称柳下跖。他追求“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的平等社会,曾领导奴隶起义,“从卒九千人”。孔子劝他效法“圣人之行”,罢兵休卒,柳痛斥曰:“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亟走归,无复言之!”柳下跖的事迹,《孟子》《史记》《汉书》多次提及,荀子也赞扬他“名声如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史记》中称“其徒颂义无穷”。据传,泰山傲徕峰上有柳下跖的插旗石,峰东的“大校场”、“小校场”,峰下的“跑马场”,就是当年柳下跖的练兵场。泰山西麓和西南麓有当年柳下跖使用和筑造的上马石和川道等遗迹。在新泰放城,还有传为柳下跖开凿的九龙口等。
师旷(生卒不详)字子野,春秋时期鲁国平阳(今新泰市北师乡北师村)人,晋国乐师。他精通音律,认为奏乐可卜吉凶,音乐可兴邦,亦可覆国,靡靡之音不可妄听。他曾劝谏晋平公不要听商纣王的乐师师延所作的靡靡之音,平公不听。结果晋国大旱三年,赤地千里,国力大损。师旷也十分关心政治,他认为治国“惟仁义为本”“君必惠民”。晚年潜心研究音乐,不幸熏瞎双目。卒后葬于新泰。墓前有宋代建的师旷庙。
左丘明(约前540~前452)鲁国都君庄(今肥城市石横镇衡鱼村)人,春秋著名史学家,儒学奠基人之一。著有《左传》、《国语》,前者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后者是中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均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孔子视左丘明为君子,尊称其左丘明,谓之与其共好恶。左丘明病世后,人们将他著述过的地方称作“左传精舍”,予以保护,并代有修葺。
钟离春(生卒不详)战国时无盐邑(今东平县)人,著名才女。她关注国家大事,曾当面指出齐宣王政治上的“四失”。宣王听了非常感动,当即让她坐车入宫,拜为无盐君,立为后。宣王据其言拆渐台、罢女乐、退诌谀、纳忠言、选兵马,用田婴为相国,以邹人孟轲为上宾,齐国从此成为强国。
刘桢(186~217)字公干,东汉末东平国宁阳(今宁阳县)人,东汉著名文学家。其五言诗颇负盛名,为“建安七子之一”。被曹操征召,为丞相掾属,行文才思隽锐。与曹植齐名,性格倔强。曹丕举行宴会,因“犯”礼制被曹丕以不敬罪下狱。后复起用为吏。不久染瘟疫病逝。后人将刘桢、曹植并举,称为“曹刘”。
羊祜(221~278)字叔子,泰山郡平阳(今新泰市)人,西晋政治家、军事家。新泰地名来源,即是羊祜取新甫山、泰山合意,上表晋武帝所改。羊祜出生显贵, 265年被晋武帝司马炎拜为尚书右仆射、卫将军、都督,管理荆州军事,垦田积粮深得百姓拥护,远近人皆来归降。他不居功,拒绝晋升,曾上奏著名的《让开府表》。278年病逝。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中赞其曰: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僧朗(生卒不详) 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泰山佛教的传入者,北朝高僧。前秦苻坚皇始元年(351),移居泰山传经,“孜孜训诱,劳不知倦”,在泰山地区影响很大。在统治者的支持下,他创立了海岱间第一座佛庙,后寺庙改称灵岩寺,成为唐宋间国内四大名刹之一。朗公寺的开拓,一度带来泰山佛教的兴盛,谷山玉泉寺、神宝寺、普照寺等大多在北朝后期相继建立。
程咬金(?~665)又改名知节,唐初济州东阿(今东平县斑鸠店镇)人,隋唐时著名将领。程咬金为灭隋兴唐,屡建伟功,其故事被采入《响马传》、《说唐全传》、《隋唐演义》等,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清《泰安府志·古迹》载东平县斑鸠店镇有程卢公衣冠冢。斑鸠店村还有程咬金庙,庙前楹柱镌联云:“偕叔宝翼秦王,悬甲军摧锋陷阵冠诸将;先世南次公仅,凌烟阁图功画像照千秋。”
梁灏(962~1004)字太素,郓州须城(今东平县州城)人,北宋著名政治家。雍熙二年(985)中状元。他关心国事,曾作《听政箴》献给真宗皇帝。北辽兴兵犯境时,灏主张“明赏罚,斩懦将,重用武勇谋略之士”,很受好评。灏有吏才,每进朝奏对,词辩明敏,真宗非常赞赏。景德元年(1004)病卒。有文集十五卷。
梁固(985~1019)字仲坚,梁灏子。自幼好学,曾著《汉春秋》。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中状元,后人称颂梁灏、梁固父子状元,在东平州城建有“父子状元”坊。梁固有吏才,马元方主掌三司,办事粗率,梁固常受命断案,因判案公正,当时被称为“平审”。年三十四岁病卒。有文集十卷。
钱乙(1035~1117)字仲阳,宋代东平郡(今东平县)人,宋代著名儿科医学家。著有《伤寒论指微》五卷、《婴孺论》百篇等书,惜已失传。其弟子阎季忠搜集钱乙论述、医案、处方及各种资料,于公元1119年整理编辑而成《小儿药证直诀》。该书比欧州最早出版的儿科著作早三百年,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原本形式保存下来的儿科著作。钱乙对儿科医学贡献卓著,后人称其为“儿科之圣”。
党怀英(1134~1211)字世杰,号竹溪,祖籍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后随父迁奉符南城(今泰安市岱岳区邓家庄)。金代文学家、书法家。著有《竹溪集》(30卷)、《钟鼎集韵》,《竹溪集》已佚。党怀英入仕前隐居徂徕山,筑竹溪庵,读书吟诗。现徂徕山上竹溪庵遗址犹存,庵旁有其篆书“竹溪”二字石刻。他还工书法,有“独步金代”美誉。当时泰山一带碑刻多出其手笔。现存碑刻如岱庙“金重修东岳庙碑”的篆书题额以及谷山寺碑、天封寺碑皆为怀英手迹。大安三年(1211年)卒,葬于奉符城南四十里(今泰安市岱岳区北集坡乡西旺村),享年七十八岁,谥号文献。
张志纯(1220~1316)字布山,号天倪子,又号布金山人,有张炼师之称。泰安州埠上保(今肥城市张家安村)人。元代著名道人。曾任东岳庙住持;元中统三年(1216),被宣授为东岳提点监修官,兼东路道教都提点;后又策划监修泰山南天门工程。他喜爱诗词,是当时著名诗人,《泰山喜雨》、《桃花峪》等诗篇讴歌了东岳泰山的秀丽风光。晚年,上书皇帝重修蒿里山神祠,获准,未峻即逝。
王祯(生卒年不详) 字伯善,东平人,元代农学家及木活字印刷术的创造者。曾任泰安州教授,重视教育事业。著有37卷农学巨著——《农书》(现存36卷),该书是一部从全国范围总结农业生产的农书,分三部分(《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于皇庆二年(1313)刊行(明初收入《永乐大典》)。印刷《农书》时创木活字,排印《旌德县志》一百部;又创造转轮排字盘,活字以韵排列,排版时转动轮盘,以字就人,极方便。还撰写了《造活字印书法》,绘制《活字板韵输图》附载《农书》内,成为印刷史上的珍贵文献。此外,对冶炼技术也有发明创新。善篆书、善诗文,著有《农务集》。
萧大亨(1531~1612)字夏卿,号岳峰。祖籍肥城安驾庄镇夏辉村,后随父迁居泰安州放城(今新泰市放城)。著有《岳峰萧公奏议》、《夷俗记》等书。隆庆六年(1572),萧大亨因念母上书请归养,五百里外闻母病殁,披发赤足,徒步日行百余里奔丧,居丧尽哀,内外称孝。萧大亨重视保护泰山名胜古迹,泰山道士昝复明在凌汉峰下建三阳庵,萧大亨为其撰碑记,今碑石犹存。他还主持移建了岱东四阳庵,为岱阴碧峰寺撰立《重修佛殿碑记》。在他为《泰安州志》题的序中,对泰山历史文化给予高度称誉。万历四十年(1612)卒。明神宗敕令在岱阳金牛山下为其建墓,今石坊、石仪、石表尚存。
萧协中(?~1644)字公黼,萧大亨次子,明末著名泰山学者。他自幼工于诗赋,十八岁时因作《绿远楼赋》而蜚声文坛,后以父荫入仕。崇祯末年,致仕还乡,寓居泰安城酝檀园,致力于泰山地理风物的研究。甲申,泰安城被李自成起义军攻破,协中投井自杀。著有《酝檀集》、《泰山小史》等书。其中,《泰山小史》“以名胜为纲,每目叙其大略,词简意赅”,收入泰山名胜及名人150余条,每条之下,均作题咏,而且书中记录了一些泰山史料如半山亭秦篆等,对泰山史研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泰山五贤
孙复(992~1057)字明复,北宋初学者,宋晋州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举进士不第,退居泰山讲学,世称泰山先生。鲁人自石介而下,皆师事之。范仲淹、富弼言称孙复道德经术宜在朝廷,于是由布衣拜秘书郎、国子监直讲,累官至殿中丞。孙复治《春秋》,著《春秋尊王发微》12卷。与石介、胡瑗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以继承儒家道统自居,排斥佛老,抨击祸福报应学说。嘉佑二年(1057)卒,葬于东平。欧阳修作《孙明复先生墓志铭》。旧志载,孙复还著有《睢阳子》10卷、《春秋总论》3卷。金大定间,在岱庙东建鲁两先生祠,祀孙复与石介,后移泰城东南隅。明嘉靖年间,佥事卢问在讲学处(今五贤祠旧址)建仰德堂祀孙复、石介,后加奉胡瑗,称三贤祠。三人并称“宋初三先生”。清道光九年(1829),县令徐宗干又奉宋焘、赵国麟入三贤祠,合称为五贤祠。后人将孙复列为泰山五贤之首。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北宋初学者。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人。故居在徂徕山西北之桥沟村。曾讲学徂徕山下,世称徂徕先生。北宋天圣八年(1030)进士,初任郓州推官、南京留守推官。在南京任职期间结识孙复,并引为知己,帮助他到泰山讲学,拜其为师。景佑三年(1036),任嘉州军事判官,因母亲去世,归家奔丧。居丧期间,在徂徕山长春岭下建徂徕书院,“以《易》教授诸生”。庆历二年(1042)夏,服丧期满,召为国子监直讲。庆历新政时,石介作《庆历圣德诗》,积极拥护改革。新政失败后,受到保守派打击,被迫出任濮州通判。庆历五年(1045)卒,葬于徂徕山下。欧阳修作《徂徕先生墓志铭》。著有《徂徕先生文集》。泰山五贤之一。
胡瑗(生卒不详)字翼之,北宋初学者,教育家。宋泰州海陵(今江苏泰县)人,世居陕西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曾与孙复、石介讲学泰山,十年不归,得家书见有“平安”二字,不拆阅即投涧中。现五贤祠旧址东有“胡安定先生投书处”刻石,称投书涧。后执教太学,四方之士来学者,学舍竞不能容。以太常博士致仕。著有《论语说》、《周易口义》、《景佑乐仪》等书。与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泰山五贤之一。
宋焘(1572~1614)字岱倪,号泽田、青岩,泰安孝门村(今肥城孝门)人。1600年(明万历二十八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后改任御史,巡按江南,兼督学政。多次仗义直谏,惹怒神宗,被贬为定州刺官,不久辞职隐乡。在青岩居建书院讲学,搜寻岱故,编著《泰山纪事》、《岱下小史》等,另有诗集《青岩居草》、《落花钱韵》等。万历四十二年(1614)卒,葬于泰安城西上旺村凤凰岭下。泰山五贤之一。
赵国麟(1673~1751)字仁圃,号拙庵,泰安人。清代名臣。少时家贫,好学。清康熙年间进士,历任福建、安徽巡抚,刑部、礼部尚书兼领国子监事、文渊阁大学士等职。后辞官返里,隐居读书。为启迪后学,在宋焘青岩居故址创办青岩义社,后易名青岩书院,是泰山历史上著名书院之一。著有《云月砚轩古体诗稿》、《调皖纪行草》、《拙庵近稿》、《塞外吟》、《近游草》、《大学困知录》、《文统类编》等。泰山五贤之一。

唐仲冕(1753~1827)字六枳,号陶山居士,世称唐陶山。原籍善化(今湖南长沙),后客居肥城县(今肥城市)涧北村。清代著名泰山学者。著有《岱览》、《陶山文录》、《陶山诗录》等。他主持泰山书院其间,曾参与重修《泰安县志》。他探访泰山名胜,遍览泰山典籍,历时12载编撰《岱览》(32卷)一书。全书层次明晰,稽考精审,图文并茂。史学家钱大昕为此书题诗:“东岱寰中秀,图经手自编。群山收一览,五岳独自先。”道光七年(1827)病卒,其子遵遗嘱将其归葬肥城陶山。
毛澄(1843~1906)字蜀云、又字叔云,四川仁寿人。著有《稚解诗集》等书。毛澄曾三任泰安知县,在任期间,致力泰山的保护和开发,兴新学,倡新风,为世人称颂。光绪十九年(1893),岱庙的秦篆刻石失盗,毛澄下令搜寻,查得原石后,移存道院,派人严加看护,幸存至今。光绪二十九年(1903),他捐银千两重修“和圣墓”。毛澄还发动泰安各界在泰山大面积植树造林,重修蒿里山神祠、对岱亭、环翠亭等。在黑龙潭新建西溪石亭,在云步桥新建酌泉亭,现都已成为著名景点。毛澄注意革除陋俗,他将岱顶舍身崖改为爱身崖,还查封斗母宫,派道士住持。毛澄重视文化教育,在天书观旧址创办高小学堂,在泰山上书院旧址创办师范学堂,先后在全县创办初等小学堂185处。为启迪民智,还在岱庙创办阅报所。1913年,山东提学陈荣昌撰立《泰安令毛君兴学记》,对其振兴教育事业的政绩给予高度评价。光绪三十四年毛澄卒于滕县任所。
王价藩(1865~1934)字荩臣,又字建屏,号退轩。祖籍四川成都,清咸丰年间随父落籍泰安。先后主办过醴泉义塾、图书社,与范明枢合力创办县劝学所、宣传所等。民国初年,创办泰安女子小学堂,任校长。晚年热心于泰山文献的搜集整理,悉心征集泰山史料。时《泰山述记》版本已不多见,他赴济南辗转借抄,凡8年始得补齐。历经30年,积书8000余卷,以草屋3间藏之,曰“仅好书斋”。时人赵正印称其“凡乡先哲之著述佚文,莫不收藏编录,泰山文献赖以保存”。他还曾担任民国《重修泰安县志》分纂。一生编著书13种,计60册;抄书66种,计150余册,有《泰山名胜》、《泰山述记》等。搜集泰山文献50余种,有《泰安州志》、《泰山小史》等。他从搜集整理的文献中遴选40种、110卷,编辑《泰山丛书》,事未竟病殁。由其子亨豫克承父业。
范明枢(1866~1947)名昌麟,又名炳辰,原泰安县元宝街徐家花园人。著名爱国人士、教育家。光绪三十二年(1906)留学日本,回国后致力于教育事业,先后在泰安、济南、菏泽、曲阜等地建学堂、办书社。1933年,协助冯玉祥在泰山前麓创办武训小学15处。“七七”事变后,他呼吁广大民众进行抗日,在西麻塔召开的抗日周年纪念大会上,跪在鹅卵石滩上领众宣誓。1946年6月17日,他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年已81岁。范明枢一生乐与青年接触,故有“老青年”雅称。他还关心农业及公益事业,农民尤喜与他交谈。1947年10月病逝乐陵县。1950年移葬于泰山前麓。谢觉哉为其墓碑亲题:“永远是人民的老师!”林柏渠为其墓碑亲题:“革命老人永垂不朽!”
赵新儒(1876~1952)原名赵正印,泰安县城(今泰城)人。著名泰山学者。幼年列名僧籍,为普照寺俗徒,法名义琳。1903年乡试中解元,旋赴日本留学,受到民主思想的影响。1911年任山东提学使司,主办《齐鲁公报》,宣传革命,遭通缉,流亡海外。辛亥革命后,历任山东省教育会长、师范学堂监督等职。袁世凯称帝,他借议论时尚予以抨击。张勋复辟后去职,闲居北平。1926年他积极响应国民革命军北伐,参与南北合作事宜。军阀混战期间,泰山文物古迹遭破坏,他多次登山,逐段勘估,拟订修缮计划,相继修复岱庙大殿、围墙、包公祠、五贤祠及中天门到南天门盘道,并将岱庙大殿内壁画护以铁栏。在整修过程中,结合实地考查,他悉心稽查文献,摅述所见,著成《经石峪考》、《泰山灾石记》(未付梓)、《新刻泰山小史》、《新儒联语录》等书和文稿,刊行《石塘老人文集勘本》。“七七”事变后,他流亡四川,1952年卒于绵阳。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原籍安徽巢县。出生于河北青县兴集镇。著名爱国将领。抗日战争开始后,积极主张抗日,与共产党合作,反对蒋介石消极抵抗政策,受蒋介石排斥,于1932年3月至10月、1933年8月至1935年10月两次寓居泰山普照寺“菊林旧隐”。在泰期间,他关心群众生活,经常给贫苦人民送衣送粮;出资修建大众桥;办小学14所,免费收取穷苦孩子入校读书;组织官兵疏浚、新建大众泉、朝阳泉;引种烟台苹果、肥城佛桃等优良果树。他还以民间疾苦为题材,与赵望云合作48幅诗配画,刻成48通诗画碑,立于天外村科学馆内。为纪念1911年辛亥革命滦州起义牺牲的烈士,1933年,在普照寺东北和南部分别建泰山辛亥滦州起义烈士祠、辛亥革命滦州烈士纪念碑。1946年出国考察水利。1948年9月,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途中轮船失火遇难。根据其生前愿望,遗骨安葬在泰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为其题写了挽联,郭沫若题墓壁“冯玉祥先生之墓”。
马伯声(1890~1966)原名马骏,回族。民族实业家。祖籍德州,后移居泰安。在萃英中学读书时,跟美传教士学英文,为登泰山的外国人当口语翻译。他善于经营,曾受聘于济南英美烟草公司,后跻身保险业。后又先后在济南建仁丰纱厂,在青州建永年面粉厂、永年电灯厂,仁丰所产“蜘蛛美人”牌原白布与日本纱厂的大五幅布竞争于国际市场。1927年出资在泰城办仁德学校。1937年在泰山南麓创办仁德农场,经营养殖、酿造诸业,并开辟果园,引种优良树种,投资恢复了泰山林业公司。1937年12月避居天津,期间撰有《泰安建设计划》、《仁丰纱厂创办经过》、《工业管理》等著作和文稿。1952年,“五反”运动中,因涉嫌贪污敌伪资产,被法院拘留审查。1966年春病故。
吕彦直(1894~1929)字仲宜,又字古愚。近代著名建筑师、设计师。东平县人。幼时喜爱绘画。1913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派往美国康南耳(一说康乃尔)大学深造,毕业后被聘为美国建筑大师茂斐的助手,曾协助设计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和北平燕京大学的建筑图样。回国后,又设计了中山陵墓、中山纪念堂和中山纪念碑。由于积劳成疾,在中山陵工程临近尾声时,因脑溢血突发与世长辞。中山灵堂西南休息室里,原有他的浮雕像,抗日战争中雕像不幸丢失,迄今下落不明。
李鹤年(1895~1969)原名李传龄,又名李茂三。早期共产党员之一。肥城市边院镇东向村人。李鹤年出身农民家庭,曾应募去法国当铁路工人,和留法学生先后领导3次罢工。1924年6月被派往苏联学习。回国后,辗转北京、张家口等地开展革命活动,创办“义武团”开展武装斗争。抗战期间,又积极组织抗日武装,1942年不幸被日伪军逮捕,受尽酷刑,但始终未吐露党的机密。建国后,曾在华北妇联、中央建工部工作。1969年12月病逝。1987年9月8日,中央将李鹤年的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张耀南(1901~1974)长清县纸房村人。早期农民运动领袖,泰山地区著名抗日领导人,今泰山林场创始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率全家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9月,任泰山林场场长。任职期间,主持制定《1960~1967年泰山林场八年发展规划》,提出了“泰山是旅游胜地,泰山建设要和发展旅游业,美化人民生活相互促进”的设想。1962年5月,在黑龙潭水库西创建山东社会主义劳动大学三分校,组织学生在水库周围大量栽植苹果树、桂花树,黑龙潭水库西坡成为泰山8年绿化规划的样板。1962~1965年,他又主持修建建岱桥和天外村至竹林寺简易公路、泰安城至岱阴佛爷寺简易公路、大规模绿化泰山等一系列大型项目。1974年10月5日在泰安病逝,葬于长清烈士陵园。
王耀武(1904~1968) 字佐民,幼名王哲让,国民党高级将领。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上王庄人。王耀武出生于农民家庭,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习,崇拜孙中山的革命理论。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少尉排长,不久升上尉连长。1927年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任少校营长。1932年参加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被蒋召见并提升为少将旅长。后又升任五十一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战绩卓著,被称为“抗日铁军”。1942年11月,常德会战胜利,受蒋介石召见于南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任长衡地区受降长官。1946年1月任第二绥靖区司令官,指挥部队进攻解放区,反共气焰嚣张。后兼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省保安司令、山东军管区司令等职。1948年9月16日济南战役打响,见大势已去,化装潜逃。9月24日在寿光被捕获,成为战俘。1959年被特赦。1964年任全国政协委员。1968年7月病逝于北京。
朱霄(1907~1931)原名朱桂生,又名朱啸、张子炎,肥城县(今肥城市)湖屯镇南辛庄人。早期中共山东党组织领导人。1922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4年上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济南第三支部书记,发起组织“济南青年读书会”;参与组织济南市学生联合会、育英中学联合分会及其群众组织举行集会,声讨英、日帝国主义的罪行。1926年成为山东学生联合总会主要负责人之一。大革命失败后,转入农村发动组织农民运动。开辟济南以南津浦铁路沿线至鲁南一带党的活动阵地,多次检查巡视泰安县党的工作。1928年调任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长。是年冬被捕。1931年4月5日,与其他21名革命志士,被国民党政府枪杀于济南纬八路侯家操场。
洪涛(1912~1938)原名洪裕良,江西省横峰县青板桥乡排楼村人。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师师长,著名红军将领,徂徕山起义领导人之一。洪涛1927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被中共中央派往山东,创建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1日,参加领导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组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任司令员。1月26日,在寺岭村伏击日军告捷。2月17日,在新泰境内四槐树村附近伏击日军运输车队,炸死炸伤日军40余人。洪涛重视部队建设,他带领的队伍由20多人发展到4000余人,成为山东在中共领导下的一支较大的抗日武装。因连续行军作战,洪涛在部队转移至徂徕山劝礼村(又称圈里村)时,不幸逝世。现安葬在泰安革命烈士陵园。
赵丹(1915~1980)原名赵凤翱。祖籍肥城县(今肥城市)安临站镇贺庄村人。著名电影、话剧表演艺术家。演出过世界名剧《娜拉》、《大雷雨》,历史剧《屈原》、《林则徐》以及大批抗日救亡剧目,是位很有影响的话剧演员。1936年,他主演的《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轰动国内外影坛,被誉为“中国影坛上开放的一朵奇葩”。1968年后,开始从事文艺人才的培养工作,曾随中国艺术团出访朝鲜和日本。晚年集一生之艺术理论结晶,撰写了《银幕形象塑造》和《地狱之门》两书,是表演艺术理论方面不可多得的专著。198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
夏辅仁(1916~1964)原名夏天庚,泰安城永福街人。早期中共地方领导人。1931年加入共青团。“九一八”事变后,参与南下学生抗日请愿团和纪念巴黎公社等活动。1932年被捕入狱。1934年,在狱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获释后返泰,联络范明枢等成立“泰安县各界抗敌后援会”,开展抗日宣传。他曾任泰安县委书记、泰山特委书记,1938年1月,带领县委和抗日武装部分成员奔赴徂徕山,参加武装起义。1939年10月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1945年8月调东北地区工作。1954年,奉调支援越南土改,荣膺“胡志明一级荣誉勋章”。1955年调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民族室副主任,后任主任。1961年,调西藏工作。他具有丰富的民族工作经验,被誉为“民族工作专家”。1964年11月,在视察公路建设时,不幸被飞石击中头部,殉职.

D. 泰安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资料

1937年12月27日 日军侵占济南,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不战而退,擅离济南赴泰安,留第二十师守济南。 12月28日 侵华日军总司令松井宣称,日本将予中国改变态度之机会,并称日军有进攻汉口与重庆之必要。 12月30日 国军党青岛当局实施焦土政策,全城大火,沈鸿烈市长劝市民走避。 12月31日 泰安失陷。
1947年7月泰安战役,王良恩率二十三团主攻嵩里山(今英雄山),配合兄弟部队歼灭国民党整编第七十二师;
徂徕山起义的参谋长,名字叫赵子樱(相关史料中也被称为赵玉、赵子玉或赵参谋),山东泰安人,黄埔军校毕业,1927年参加中国光产党,曾在上海组织过地下工作,徂徕山起义的重要发起人之一。。。。。。

在徂徕山起义初期曾亲自指挥新泰公路伏击战,亲手引爆地雷炸死日本宪兵40余人、日本大佐1人,其后在攻打莱芜城的战役中,亲手活捉、击毙莱芜城伪县长。我爷爷和洪涛同志一起工作三年,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直至洪涛同志去世,一直是洪涛同志最忠实的战友。从徂徕山起义革命武装力量建立初期的几十人、直至发展为数万人的山东纵队。立下汗马功劳。
虽然没有井冈山的光辉历史,但是同样雄伟的泰山一样为我军的建设做出了一些贡献,先来说说发生在泰山脚下的两次起义吧,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区内人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抗日武装如雨后春笋建立。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领导了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泰西武装起义,分别成立了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点燃起山东人民武装抗日的烽火。
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这可是山东八路军的主要领导,可惜后来上不去)、宣传部长林浩、红军干部洪涛、赵杰,在徂徕山大寺举行起义,以中共泰安县委已掌握的武装民众自卫团和山东省委带来的一些青年知识分子以及新争取过来的5名携枪国民党散兵为骨干,成立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4支队,编为第1、第2两个中队至4月,部队发展到4000余人。 这可是山东地区第一个起义,从此4支队也成立了。
1938年1月1日,根据山东省委指示,在泰安夏张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十余日后,泰安、肥城等地数支起义队伍汇集空杏寺,宣布成立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十一月底,泰西各抗日武装在特委领导下统一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成为一支有四千余人的山东抗战劲旅。

E. 山东历史上发生过的战争,,急急急!!

重庆大复轰炸
重庆大轰炸指中国抗日战争制期间,由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对战时中国首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
据不完全统计,此段期间日本对重庆实施轰炸超过200次,出动9000多架次的飞机,投弹11500枚以上。重庆死于轰炸者10,000以上,超过10,000幢房屋被毁,市区大部份繁华地区被破坏。日本对重庆实施的空袭,是继德国在1937年4月西班牙内战中对格尔尼卡(guernica)平民实施轰炸之后,历史上最先实行的战略轰炸。其目的是希望透过制造大量平民杀伤,以瓦解对方抵抗的士气。故此轰炸时不分前线及后方,亦不以军事目标为主要对象,反而多以为居民区、繁华的商业区等为目标。之后二次大战中德国对英国考文垂的空袭;英、美对德国的空袭,皆为同样的手法。日本轰炸重庆时首次大量使用燃烧弹,用以燃烧市区的房屋。到了二次大战的末期,美国亦以相同的手段对付日本,对日本本土进行大规模燃烧轰炸。

F. 抗日战争或解放战争发生在山东的历史故事

徂徕山位于泰安城东侧,抗日战争爆发后,山东省委于1938年1月领导徂徕山起义,这里成为山东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地方。

6月22日,采访团来到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前,该碑1988年立,用573块泰山花岗岩石精砌而成。纪念碑正面镌刻徐向前元帅题写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12个镏金大字;背面刻有当年参加徂徕山武装起义的老战士、全国著名书法家武中奇撰书的769字碑

文。仰望碑文,当年起义时英雄们的英勇壮举犹在眼前……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平津、绥远等地沦陷后,日本侵略军又沿津浦、平汉、平绥铁路入侵,华北危急!在这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广泛深入敌后游击战争的方针,中共中央北方局发出号召:“每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

10月3日,日军攻占德州,继而平原、禹城相继失陷,战火烧到山东境内。国民党各级官员和地方豪富纷纷携眷南逃,山东局势日益紧张。上旬,中共山东省委在济南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再次讨论了如何领导抗日游击战争的问题。为了取得经验,指导全省的抗日斗争,省委决定在泰安徂徕山直接领导这一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

据岱岳区良庄镇文化站站长张纯岭介绍,当时选择徂徕山作为起义地点,是因为其具有很重要的战略位置,徂徕山位于泰安县东南端,它北靠泰山,南接蒙山山脉,东接莲花山,四周群山环抱,成为天然的屏障。占据徂徕山,可以控制西面津浦铁路和南、北面几条公路等交通命脉。另外,徂徕山地处山东的腹地,在此建立根据地,便于和全省其它根据地进行联系。

1938年1月1日,省委率领共产党员、民先队员及爱国志士约200人,集聚徂徕山大寺,宣布成立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任命洪涛为支队长,黎玉为政委。不久,莱芜、新泰、泗水、宁阳等地抗日武装在我党的领导下,纷纷携带长矛、大刀、火枪、土炮,会师于徂徕山光华寺,汇集成一支英雄的抗日武装,举起了山东敌后武装抗日的大旗。

第四支队经过短期训练,立即投入战斗。1月中旬,起义部队在保安庄活捉了汉奸国民党新泰县长朱奎声等6人。1月26日,寺岭伏击,首战告捷,毙伤日军10人,击毁日军汽车1辆。2月18日,再战四槐树,炸毁日军汽车两辆,歼敌40余人,内有日军大佐一名。

抗日烽火在徂徕山越烧越旺,抗日民众在齐鲁大地英勇抵抗日军,振奋了山东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震惊了不可一世的侵华日军

G. 我想了解泰安的历史,泰安发生过几次大型的战役,比如解放战争,抗战期间,泰安的抗日武装是八路军,还是

泰安抗日游击战

1937年12月31日日军侵占泰城,旋即沿铁路南进,继而逐步侵占境内农村各地。至1941年日军控制了91个乡镇、1150余村。1942年日军疯狂“扫荡”,控制了80%的地区。我抗日武装时行了一系列的反抗斗争。
战役过程编辑
佟家庄伏击战:1944年3月8日,日伪军汽车沿泰莱公路巡逻。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特务营在佟家庄、梁家林一带伏击,展开肉搏战,毙日伪军44人,俘3人,击毁汽车2辆,缴获机枪、小炮、长短枪33支及望远镜、照相机等物。军分区特务营牺牲3人、负伤7人。
破袭北集坡铁路:1944年7月,泰安(西)县大队破袭北集坡火车站北段,割断电线4公里,拆除路轨5节以及夹板、垫板、道钉等,迫使日军火车停运1天。
拔除夏张据点:1944年8月21日,日军宪兵队在夏张清军清政。当夜,泰西军分区及县大队拔除夏张据点,击溃日军,缴获长短枪144支、马4匹及军用品等。是月,先后拔除了一、二、三、四、五区日伪军据点,残敌逃窜泰城。
宗家林伏击战:1944年秋,日军由邱家店据点出发沿汶河“扫荡”。泰安县独立营在无影山北宗家林伏击,毙敌2人,伤10人。
夜袭王家店:1938年1月24日,日军侵入王家店村,奸淫烧杀无恶不作。羊栏村高相孔、对臼村毕泗云率无极道30余人夜袭日军,杀敌20余人,缴枪4支,高相孔牺牲。
良庄保卫战:1938年1月28日,日军滨野中队100余人闯至东良庄。赵一川率村民以土炮、猎枪与敌激战4小时许。敌炮轰西门,强攻入寨,杀死村民64人,烧毁房屋650余间,抢去大量牲畜、衣物。
夜袭界首:1938年1月28日夜,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张北华、崔子明率60余人奔袭界首日军据点,毙敌20余人,缴获战马10余匹、步枪3支。
山阳保卫战:1938年2月24日,日伪军由泰城和大汶口集中1个大队兵力,“扫荡”徂徕山以南地区。程子元率部在山阳村与敌激战。敌炮猛轰,村成火海,毁房千余间,村民死伤近百人。
破袭黑虎泉铁路和道朗阻击战:1938年2月23~4月6日,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派出3个大队炸毁万德附近铁路桥、公路桥。又由崔子明率60余人夜袭北集坡火车站、黑虎泉,炸毁敌军车1辆,毙伤日军20余人,敌运输中断7天。次日,日军疯狂报复,在庵上村、道洼村、南朱家庄枪杀居民44人,烧毁民房1400余间。自卫团一大队阻击敌人修桥,在万德附近西峪村被日军包围,4月6日突围后,又在道朗村与日军遭遇,在当地红枪会5000余人的配合下,与日军激战于马庄、玄庄、孟家庄、西羊栏岭、王家林等 地,毙敌40余人。自卫团伤亡4人,政治部主任远静沧牺牲;红枪会伤亡20余人。
油房伏击战:1938年7月,日军70余人进犯泰山东部。泰安县独立营马子刚率30余人同国民党六十九军一部在油房村南打伏击,毙敌8人,伤11人,毙马1匹。激战中,六十九军突然撤出战斗,独立营遭敌猛攻,马子刚等2人牺牲,杜华等2人负伤。
起驾店伏击战:1939年3月,日伪军车2辆沿泰肥公路西犯。泰安(西)县独立团一个中队在北大圈至起驾店之间设伏,毙伤日伪军20余人,俘2人,缴获长短枪20余支及子弹、伪币等物。
姚庄伏击战 1939年3月2日,日伪军汽车6辆由泰城沿泰莱公路东犯。泰安县独立营在北?河、吴家庄、姚庄打伏击,毙伤日军36人,缴获武器弹药等物。
鱼池突击战 1939年3月,日军200余人进犯鱼池村。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2个连从石坞东进,在下洼村组成突击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毙敌46人,伤数十人,缴获敌机枪、步枪7支,并炸毁敌炮、毙敌马数匹。
泰莱公路破袭战:1939年6月,日军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战术进犯沂蒙山区。四支队第一大队第三中队(原泰安县独立营)及区中队配合群众破袭泰莱公路60里,迫敌10余日未通车。
徂徕山战斗:1939年9月26日,日军400余人“扫荡”徂徕山。四支队第一大队三中队与敌转战于作书坊、黑石埠、葫芦山等地,毙敌70余人,缴获枪支、子弹等物。
夜袭泮河桥:1939年10月,泰安(西)县独立团夜袭泮河桥日军据点,毙日军1人,伪军27人反正,缴枪27支。
袭击茅茨据点:1939年11月,日军由茅茨外出“扫荡”,顾廷臣率一个中队袭击敌据点,缴获步枪2支及手榴弹等物,烧毁敌炮楼。
夜袭黑虎泉:1939年11月,泰安(西)县独立团夜袭黑虎泉日军据点,伪军22人反正,缴枪18支。
无梁店伏击战:1940年2月,泰安(西)县独立营副营长李正华率1个连在无梁店截击日军,毙敌14人,缴枪14支,烧毁敌军车。
袭击茅茨据点:1940年4月13日,泰安县大队赵声余率10余人袭击茅茨日伪军据点,毙伪军小队长和日兵2人,缴获机枪1挺、小炮1门。是年8月,军分区授予赵声余“徂徕山战斗英雄”称号。
朱家庄突围战:1940年4月,安春华率泰安(西)县独立营一部由桃园向香水寺行军,中途与日军激战,转移朱家庄突围,牺牲28人,被俘40余人。
白石岭伏击战:1940年6月,日军汽车6辆由新泰入境,泰安县大队在白石岭设伏阻击,毙伤日军6人,毁敌汽车2辆。次日,泰城日军在白石岭炮轰店子、沙沟、西庄、贾乔二庄及韩家庄、崔家庄等村,将白石岭庙宇建筑群夷为平地,松柏等树2万余株付之一炬。
杨家林伏击战:1940年夏,泰安县大队在泰莱公路杨家林伏击日军汽车6辆,毙伤敌数人。
新庄伏击战:1940年9月,日伪军“扫荡”徂徕山,泰安县独立营在新庄刘家林伏击,毙伤敌5人,缴机枪1挺。日军撤至孙家疃村,杀死村民2人并烧毁民房和庙宇。
馍馍山战斗:1940年10月,蒋家庄据点日伪军绕道南北白楼向鱼池南山一带“扫荡”。安春华率泰安(西)县独立营将日伪军包围于馍馍山,全歼日军佐佐木小队,伪军陈学俭部30余人反正。李正华遂率该营三连及反正伪军奔袭蒋家庄据点,击毙日军全部守兵,缴获机枪、小炮、长短枪50余支及军用物资。
芝田河伏击战:1941年3月,日伪军50余人及硬拳道500余人,由泰安城向东“扫荡”,泰北县大队在芝田河伏击,毙伤敌20余人。
木英山战斗:1941年3月24日,历城县西营据点日伪军80余人窜犯泰山东麓木英南山,被驻大林村的八路军某部十二团包围,毙伤日军30余人,残敌逃窜。 道朗阻击战 1941年4月初,泰安日军协同济南日伪军“扫荡”黄河西区。泰安(西)县独立营在道朗攻敌一路,毙敌10余人,缴获机枪、步枪11支,子弹5000余发。
芝田河伏击战:1941年6月1日,泰北县大队在芝田河公路两侧伏击日伪军汽车8辆。中队长王华牺牲。
拔除常家庄据点:1941年7月初,泰安(西)县崔子明率部将常家庄铁路大桥的日伪军据点拔掉,歼日军1个班,伪军25人反正。
柏子二郎庙战斗:1941年7月,泰安(西)县独立营和区中队围攻伪八区区队于柏子村二郎庙内,敌37人反正,缴获枪38支和其它物资。
中军帐战斗:1941年冬,泰安县独立营炸毁旧县大桥,诱日军至徂徕山中军帐、罗圈崖等地,展开激战,毙伤敌8人,缴获枪10余支。
颜张突围战:1942年2月8日,中共泰安县委和独立营部分武装驻颜张村,遭日军包围。激战2小时许,毙伤敌10余人。县委书记程若晓负重伤。
马蹄峪突围战:1942年4月,泰北县独立营夜宿马蹄峪,遭日伪军三面包围。奋战突围,牺牲3人。
徂徕山突围战:1942年7月1日,日伪军集中4000余兵力“蚕食”徂徕山。首由南麓进攻,继从东、西、北三面分进合击,山区外围30多个村庄被敌占领。党政机关和人民武装突围,转移莲花山。8月29日凌晨,敌跟踪包围莲花山西部肖庄、蒲洼一带。泰安县独立营和八路军四旅十二团一个连与敌激战,除主力连突围外,独立营被摧垮,中共泰安县委代理书记张子云等40余人牺牲,县委秘书张振中等40余人被俘。
花红峪反击战:1942年秋,泰北县独立营1个中队(又称保安队)夜宿花红峪,遭日伪军包围。独立营王队长率部反击,至死不屈,全部壮烈殉国。
茅茨舍战斗:1943年2月15日,泰历县大队驻茅茨舍村,夜间破袭日军通讯联络线,将杨林河至西南圈的电线杆全部砍掉。拂晓,日伪军进攻,县大队迎头痛击,敌疑有八路军主力,仓皇撤退。
攻打茅茨据点:1943年3月23日,鲁中军区二团八连配合民兵攻打茅茨敌据点,炸毁炮楼,日军除被击毙者外,余均被俘。
卧龙峪突围战:1943年5月,中共岱峰区委书记王永坚率区中队在卧龙峪被日伪军500余人包围,激战1小时许,突出重围,毙伤日伪军30余人。区中队牺牲3人。
拔除杏园据点:1943年7月27日,鲁中军区警备二团四连配合岱峰区中队拔掉杏园据点,俘伪军70余人,毙7人,缴获敌据点全部物资。
二王庵突围战:1943年9月,日军组织燕家庄、黄前、上港、下港、猪食槽、范镇等据点日伪军千余人对泰北地区进行“大扫荡”,包围二王庵。泰历县大队伤亡30余人,毙敌百余人,突围转移。
大河峪突围战:1943年秋,泰历县大队大队长柯邦坤、副大队长郝昆率400余人驻大河峪,突遭日伪军4000余人包围,激战4小时多,毙伤日伪军20余人,安全突围。
梁家林伏击战:1944年4月,泰历县大队长柯邦坤率3个中队,在后梁家林伏击泰莱公路上的日军汽车4辆,毙伤日军30余人,缴机枪2挺,长短枪20余支,击毁汽车2辆。县大队伤亡15人。是年秋,柯邦坤又率大队300余人在后梁家林伏击日军,毙伤敌30余人。
东杨庄伏击战:1944年4月,日伪军由大汶口“扫荡”滕村、杨庄一带。区中队30余人在东杨庄南河伏击,毙伤敌10余人,打死日军小队长金之,缴获武器弹药等物。
拔除王家庄子据点:1944年夏,泰安县独立营组织突击装扮民夫潜入敌据点,中午展开激战,除日军小队长和田逃跑外,歼敌16人,缴获据点全部武器弹药,并烧毁敌炮楼。
春阳沟伏击战:1944年冬,日伪军30余人由黄前据点出发“清乡”。泰历县独立营一连在春阳沟伏击,毙敌2人,俘伪军15人,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15支。

H. 泰安历史上出过哪些名人

http://www.my0538.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1534
自己看吧
下面贴的很乱

鲍叔牙(生卒不详) 鲁国平阳(今新泰市汶南镇鲍庄)人,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善任著称。少年时与管仲友善,两人合伙经商,每次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鲍叔牙从不计较,这就是有名的“管鲍分金”故事。齐襄公乱政时,管仲随公子纠奔鲁,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莒。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桓公想任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却力劝桓公释放管仲代己位。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得以称霸诸侯,齐国成为强国。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少鲍叔能知人也。”
柳下惠(生卒不详)展氏,名获,字禽,又字季,春秋时鲁国大夫,曾为士师(掌管刑狱的官)。因食采柳下(今新泰市宫里镇西柳村),遂姓柳氏,谥号惠,称柳下惠。他博文达理,外和内介,以善于讲究礼节著称于世。孟子把他和伯夷、伊尹、孔子并提,称赞他是“圣之和者也”(《孟子·万章下》),“和圣”也就成了柳下惠的美称。《荀子·大略》还记载了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于是后人将其誉为作风正派、品德高尚的男子。柳下惠死后,葬在柳下村北,紧濒汶水,历代对其墓都妥为保护,至清代,墓犹高如山陵,俗称“王坟”。至今,柳下祠堂尚存,“和圣故里”、“柳下书堂”古碑依在。
柳下跖(生卒不详) 姓展,名雄,鲁国柳下(今新泰市宫里镇西柳村)人。“跖”,本指赤脚的奴隶,因他住在西柳,故称柳下跖。他追求“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的平等社会,曾领导奴隶起义,“从卒九千人”。孔子劝他效法“圣人之行”,罢兵休卒,柳痛斥曰:“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亟走归,无复言之!”柳下跖的事迹,《孟子》《史记》《汉书》多次提及,荀子也赞扬他“名声如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史记》中称“其徒颂义无穷”。据传,泰山傲徕峰上有柳下跖的插旗石,峰东的“大校场”、“小校场”,峰下的“跑马场”,就是当年柳下跖的练兵场。泰山西麓和西南麓有当年柳下跖使用和筑造的上马石和川道等遗迹。在新泰放城,还有传为柳下跖开凿的九龙口等。
师旷(生卒不详)字子野,春秋时期鲁国平阳(今新泰市北师乡北师村)人,晋国乐师。他精通音律,认为奏乐可卜吉凶,音乐可兴邦,亦可覆国,靡靡之音不可妄听。他曾劝谏晋平公不要听商纣王的乐师师延所作的靡靡之音,平公不听。结果晋国大旱三年,赤地千里,国力大损。师旷也十分关心政治,他认为治国“惟仁义为本”“君必惠民”。晚年潜心研究音乐,不幸熏瞎双目。卒后葬于新泰。墓前有宋代建的师旷庙。
左丘明(约前540~前452)鲁国都君庄(今肥城市石横镇衡鱼村)人,春秋著名史学家,儒学奠基人之一。著有《左传》、《国语》,前者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后者是中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均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孔子视左丘明为君子,尊称其左丘明,谓之与其共好恶。左丘明病世后,人们将他著述过的地方称作“左传精舍”,予以保护,并代有修葺。
钟离春(生卒不详)战国时无盐邑(今东平县)人,著名才女。她关注国家大事,曾当面指出齐宣王政治上的“四失”。宣王听了非常感动,当即让她坐车入宫,拜为无盐君,立为后。宣王据其言拆渐台、罢女乐、退诌谀、纳忠言、选兵马,用田婴为相国,以邹人孟轲为上宾,齐国从此成为强国。
刘桢(186~217)字公干,东汉末东平国宁阳(今宁阳县)人,东汉著名文学家。其五言诗颇负盛名,为“建安七子之一”。被曹操征召,为丞相掾属,行文才思隽锐。与曹植齐名,性格倔强。曹丕举行宴会,因“犯”礼制被曹丕以不敬罪下狱。后复起用为吏。不久染瘟疫病逝。后人将刘桢、曹植并举,称为“曹刘”。
羊祜(221~278)字叔子,泰山郡平阳(今新泰市)人,西晋政治家、军事家。新泰地名来源,即是羊祜取新甫山、泰山合意,上表晋武帝所改。羊祜出生显贵, 265年被晋武帝司马炎拜为尚书右仆射、卫将军、都督,管理荆州军事,垦田积粮深得百姓拥护,远近人皆来归降。他不居功,拒绝晋升,曾上奏著名的《让开府表》。278年病逝。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中赞其曰: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僧朗(生卒不详) 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泰山佛教的传入者,北朝高僧。前秦苻坚皇始元年(351),移居泰山传经,“孜孜训诱,劳不知倦”,在泰山地区影响很大。在统治者的支持下,他创立了海岱间第一座佛庙,后寺庙改称灵岩寺,成为唐宋间国内四大名刹之一。朗公寺的开拓,一度带来泰山佛教的兴盛,谷山玉泉寺、神宝寺、普照寺等大多在北朝后期相继建立。
程咬金(?~665)又改名知节,唐初济州东阿(今东平县斑鸠店镇)人,隋唐时著名将领。程咬金为灭隋兴唐,屡建伟功,其故事被采入《响马传》、《说唐全传》、《隋唐演义》等,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清《泰安府志·古迹》载东平县斑鸠店镇有程卢公衣冠冢。斑鸠店村还有程咬金庙,庙前楹柱镌联云:“偕叔宝翼秦王,悬甲军摧锋陷阵冠诸将;先世南次公仅,凌烟阁图功画像照千秋。”
梁灏(962~1004)字太素,郓州须城(今东平县州城)人,北宋著名政治家。雍熙二年(985)中状元。他关心国事,曾作《听政箴》献给真宗皇帝。北辽兴兵犯境时,灏主张“明赏罚,斩懦将,重用武勇谋略之士”,很受好评。灏有吏才,每进朝奏对,词辩明敏,真宗非常赞赏。景德元年(1004)病卒。有文集十五卷。
梁固(985~1019)字仲坚,梁灏子。自幼好学,曾著《汉春秋》。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中状元,后人称颂梁灏、梁固父子状元,在东平州城建有“父子状元”坊。梁固有吏才,马元方主掌三司,办事粗率,梁固常受命断案,因判案公正,当时被称为“平审”。年三十四岁病卒。有文集十卷。
钱乙(1035~1117)字仲阳,宋代东平郡(今东平县)人,宋代著名儿科医学家。著有《伤寒论指微》五卷、《婴孺论》百篇等书,惜已失传。其弟子阎季忠搜集钱乙论述、医案、处方及各种资料,于公元1119年整理编辑而成《小儿药证直诀》。该书比欧州最早出版的儿科著作早三百年,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原本形式保存下来的儿科著作。钱乙对儿科医学贡献卓著,后人称其为“儿科之圣”。
党怀英(1134~1211)字世杰,号竹溪,祖籍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后随父迁奉符南城(今泰安市岱岳区邓家庄)。金代文学家、书法家。著有《竹溪集》(30卷)、《钟鼎集韵》,《竹溪集》已佚。党怀英入仕前隐居徂徕山,筑竹溪庵,读书吟诗。现徂徕山上竹溪庵遗址犹存,庵旁有其篆书“竹溪”二字石刻。他还工书法,有“独步金代”美誉。当时泰山一带碑刻多出其手笔。现存碑刻如岱庙“金重修东岳庙碑”的篆书题额以及谷山寺碑、天封寺碑皆为怀英手迹。大安三年(1211年)卒,葬于奉符城南四十里(今泰安市岱岳区北集坡乡西旺村),享年七十八岁,谥号文献。
张志纯(1220~1316)字布山,号天倪子,又号布金山人,有张炼师之称。泰安州埠上保(今肥城市张家安村)人。元代著名道人。曾任东岳庙住持;元中统三年(1216),被宣授为东岳提点监修官,兼东路道教都提点;后又策划监修泰山南天门工程。他喜爱诗词,是当时著名诗人,《泰山喜雨》、《桃花峪》等诗篇讴歌了东岳泰山的秀丽风光。晚年,上书皇帝重修蒿里山神祠,获准,未峻即逝。
王祯(生卒年不详) 字伯善,东平人,元代农学家及木活字印刷术的创造者。曾任泰安州教授,重视教育事业。著有37卷农学巨著——《农书》(现存36卷),该书是一部从全国范围总结农业生产的农书,分三部分(《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于皇庆二年(1313)刊行(明初收入《永乐大典》)。印刷《农书》时创木活字,排印《旌德县志》一百部;又创造转轮排字盘,活字以韵排列,排版时转动轮盘,以字就人,极方便。还撰写了《造活字印书法》,绘制《活字板韵输图》附载《农书》内,成为印刷史上的珍贵文献。此外,对冶炼技术也有发明创新。善篆书、善诗文,著有《农务集》。
萧大亨(1531~1612)字夏卿,号岳峰。祖籍肥城安驾庄镇夏辉村,后随父迁居泰安州放城(今新泰市放城)。著有《岳峰萧公奏议》、《夷俗记》等书。隆庆六年(1572),萧大亨因念母上书请归养,五百里外闻母病殁,披发赤足,徒步日行百余里奔丧,居丧尽哀,内外称孝。萧大亨重视保护泰山名胜古迹,泰山道士昝复明在凌汉峰下建三阳庵,萧大亨为其撰碑记,今碑石犹存。他还主持移建了岱东四阳庵,为岱阴碧峰寺撰立《重修佛殿碑记》。在他为《泰安州志》题的序中,对泰山历史文化给予高度称誉。万历四十年(1612)卒。明神宗敕令在岱阳金牛山下为其建墓,今石坊、石仪、石表尚存。
萧协中(?~1644)字公黼,萧大亨次子,明末著名泰山学者。他自幼工于诗赋,十八岁时因作《绿远楼赋》而蜚声文坛,后以父荫入仕。崇祯末年,致仕还乡,寓居泰安城酝檀园,致力于泰山地理风物的研究。甲申,泰安城被李自成起义军攻破,协中投井自杀。著有《酝檀集》、《泰山小史》等书。其中,《泰山小史》“以名胜为纲,每目叙其大略,词简意赅”,收入泰山名胜及名人150余条,每条之下,均作题咏,而且书中记录了一些泰山史料如半山亭秦篆等,对泰山史研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泰山五贤
孙复(992~1057)字明复,北宋初学者,宋晋州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举进士不第,退居泰山讲学,世称泰山先生。鲁人自石介而下,皆师事之。范仲淹、富弼言称孙复道德经术宜在朝廷,于是由布衣拜秘书郎、国子监直讲,累官至殿中丞。孙复治《春秋》,著《春秋尊王发微》12卷。与石介、胡瑗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以继承儒家道统自居,排斥佛老,抨击祸福报应学说。嘉佑二年(1057)卒,葬于东平。欧阳修作《孙明复先生墓志铭》。旧志载,孙复还著有《睢阳子》10卷、《春秋总论》3卷。金大定间,在岱庙东建鲁两先生祠,祀孙复与石介,后移泰城东南隅。明嘉靖年间,佥事卢问在讲学处(今五贤祠旧址)建仰德堂祀孙复、石介,后加奉胡瑗,称三贤祠。三人并称“宋初三先生”。清道光九年(1829),县令徐宗干又奉宋焘、赵国麟入三贤祠,合称为五贤祠。后人将孙复列为泰山五贤之首。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北宋初学者。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人。故居在徂徕山西北之桥沟村。曾讲学徂徕山下,世称徂徕先生。北宋天圣八年(1030)进士,初任郓州推官、南京留守推官。在南京任职期间结识孙复,并引为知己,帮助他到泰山讲学,拜其为师。景佑三年(1036),任嘉州军事判官,因母亲去世,归家奔丧。居丧期间,在徂徕山长春岭下建徂徕书院,“以《易》教授诸生”。庆历二年(1042)夏,服丧期满,召为国子监直讲。庆历新政时,石介作《庆历圣德诗》,积极拥护改革。新政失败后,受到保守派打击,被迫出任濮州通判。庆历五年(1045)卒,葬于徂徕山下。欧阳修作《徂徕先生墓志铭》。著有《徂徕先生文集》。泰山五贤之一。
胡瑗(生卒不详)字翼之,北宋初学者,教育家。宋泰州海陵(今江苏泰县)人,世居陕西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曾与孙复、石介讲学泰山,十年不归,得家书见有“平安”二字,不拆阅即投涧中。现五贤祠旧址东有“胡安定先生投书处”刻石,称投书涧。后执教太学,四方之士来学者,学舍竞不能容。以太常博士致仕。著有《论语说》、《周易口义》、《景佑乐仪》等书。与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泰山五贤之一。
宋焘(1572~1614)字岱倪,号泽田、青岩,泰安孝门村(今肥城孝门)人。1600年(明万历二十八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后改任御史,巡按江南,兼督学政。多次仗义直谏,惹怒神宗,被贬为定州刺官,不久辞职隐乡。在青岩居建书院讲学,搜寻岱故,编著《泰山纪事》、《岱下小史》等,另有诗集《青岩居草》、《落花钱韵》等。万历四十二年(1614)卒,葬于泰安城西上旺村凤凰岭下。泰山五贤之一。
赵国麟(1673~1751)字仁圃,号拙庵,泰安人。清代名臣。少时家贫,好学。清康熙年间进士,历任福建、安徽巡抚,刑部、礼部尚书兼领国子监事、文渊阁大学士等职。后辞官返里,隐居读书。为启迪后学,在宋焘青岩居故址创办青岩义社,后易名青岩书院,是泰山历史上著名书院之一。著有《云月砚轩古体诗稿》、《调皖纪行草》、《拙庵近稿》、《塞外吟》、《近游草》、《大学困知录》、《文统类编》等。泰山五贤之一。

唐仲冕(1753~1827)字六枳,号陶山居士,世称唐陶山。原籍善化(今湖南长沙),后客居肥城县(今肥城市)涧北村。清代著名泰山学者。著有《岱览》、《陶山文录》、《陶山诗录》等。他主持泰山书院其间,曾参与重修《泰安县志》。他探访泰山名胜,遍览泰山典籍,历时12载编撰《岱览》(32卷)一书。全书层次明晰,稽考精审,图文并茂。史学家钱大昕为此书题诗:“东岱寰中秀,图经手自编。群山收一览,五岳独自先。”道光七年(1827)病卒,其子遵遗嘱将其归葬肥城陶山。
毛澄(1843~1906)字蜀云、又字叔云,四川仁寿人。著有《稚解诗集》等书。毛澄曾三任泰安知县,在任期间,致力泰山的保护和开发,兴新学,倡新风,为世人称颂。光绪十九年(1893),岱庙的秦篆刻石失盗,毛澄下令搜寻,查得原石后,移存道院,派人严加看护,幸存至今。光绪二十九年(1903),他捐银千两重修“和圣墓”。毛澄还发动泰安各界在泰山大面积植树造林,重修蒿里山神祠、对岱亭、环翠亭等。在黑龙潭新建西溪石亭,在云步桥新建酌泉亭,现都已成为著名景点。毛澄注意革除陋俗,他将岱顶舍身崖改为爱身崖,还查封斗母宫,派道士住持。毛澄重视文化教育,在天书观旧址创办高小学堂,在泰山上书院旧址创办师范学堂,先后在全县创办初等小学堂185处。为启迪民智,还在岱庙创办阅报所。1913年,山东提学陈荣昌撰立《泰安令毛君兴学记》,对其振兴教育事业的政绩给予高度评价。光绪三十四年毛澄卒于滕县任所。
王价藩(1865~1934)字荩臣,又字建屏,号退轩。祖籍四川成都,清咸丰年间随父落籍泰安。先后主办过醴泉义塾、图书社,与范明枢合力创办县劝学所、宣传所等。民国初年,创办泰安女子小学堂,任校长。晚年热心于泰山文献的搜集整理,悉心征集泰山史料。时《泰山述记》版本已不多见,他赴济南辗转借抄,凡8年始得补齐。历经30年,积书8000余卷,以草屋3间藏之,曰“仅好书斋”。时人赵正印称其“凡乡先哲之著述佚文,莫不收藏编录,泰山文献赖以保存”。他还曾担任民国《重修泰安县志》分纂。一生编著书13种,计60册;抄书66种,计150余册,有《泰山名胜》、《泰山述记》等。搜集泰山文献50余种,有《泰安州志》、《泰山小史》等。他从搜集整理的文献中遴选40种、110卷,编辑《泰山丛书》,事未竟病殁。由其子亨豫克承父业。
范明枢(1866~1947)名昌麟,又名炳辰,原泰安县元宝街徐家花园人。著名爱国人士、教育家。光绪三十二年(1906)留学日本,回国后致力于教育事业,先后在泰安、济南、菏泽、曲阜等地建学堂、办书社。1933年,协助冯玉祥在泰山前麓创办武训小学15处。“七七”事变后,他呼吁广大民众进行抗日,在西麻塔召开的抗日周年纪念大会上,跪在鹅卵石滩上领众宣誓。1946年6月17日,他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年已81岁。范明枢一生乐与青年接触,故有“老青年”雅称。他还关心农业及公益事业,农民尤喜与他交谈。1947年10月病逝乐陵县。1950年移葬于泰山前麓。谢觉哉为其墓碑亲题:“永远是人民的老师!”林柏渠为其墓碑亲题:“革命老人永垂不朽!”
赵新儒(1876~1952)原名赵正印,泰安县城(今泰城)人。著名泰山学者。幼年列名僧籍,为普照寺俗徒,法名义琳。1903年乡试中解元,旋赴日本留学,受到民主思想的影响。1911年任山东提学使司,主办《齐鲁公报》,宣传革命,遭通缉,流亡海外。辛亥革命后,历任山东省教育会长、师范学堂监督等职。袁世凯称帝,他借议论时尚予以抨击。张勋复辟后去职,闲居北平。1926年他积极响应国民革命军北伐,参与南北合作事宜。军阀混战期间,泰山文物古迹遭破坏,他多次登山,逐段勘估,拟订修缮计划,相继修复岱庙大殿、围墙、包公祠、五贤祠及中天门到南天门盘道,并将岱庙大殿内壁画护以铁栏。在整修过程中,结合实地考查,他悉心稽查文献,摅述所见,著成《经石峪考》、《泰山灾石记》(未付梓)、《新刻泰山小史》、《新儒联语录》等书和文稿,刊行《石塘老人文集勘本》。“七七”事变后,他流亡四川,1952年卒于绵阳。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原籍安徽巢县。出生于河北青县兴集镇。著名爱国将领。抗日战争开始后,积极主张抗日,与共产党合作,反对蒋介石消极抵抗政策,受蒋介石排斥,于1932年3月至10月、1933年8月至1935年10月两次寓居泰山普照寺“菊林旧隐”。在泰期间,他关心群众生活,经常给贫苦人民送衣送粮;出资修建大众桥;办小学14所,免费收取穷苦孩子入校读书;组织官兵疏浚、新建大众泉、朝阳泉;引种烟台苹果、肥城佛桃等优良果树。他还以民间疾苦为题材,与赵望云合作48幅诗配画,刻成48通诗画碑,立于天外村科学馆内。为纪念1911年辛亥革命滦州起义牺牲的烈士,1933年,在普照寺东北和南部分别建泰山辛亥滦州起义烈士祠、辛亥革命滦州烈士纪念碑。1946年出国考察水利。1948年9月,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途中轮船失火遇难。根据其生前愿望,遗骨安葬在泰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为其题写了挽联,郭沫若题墓壁“冯玉祥先生之墓”。
马伯声(1890~1966)原名马骏,回族。民族实业家。祖籍德州,后移居泰安。在萃英中学读书时,跟美传教士学英文,为登泰山的外国人当口语翻译。他善于经营,曾受聘于济南英美烟草公司,后跻身保险业。后又先后在济南建仁丰纱厂,在青州建永年面粉厂、永年电灯厂,仁丰所产“蜘蛛美人”牌原白布与日本纱厂的大五幅布竞争于国际市场。1927年出资在泰城办仁德学校。1937年在泰山南麓创办仁德农场,经营养殖、酿造诸业,并开辟果园,引种优良树种,投资恢复了泰山林业公司。1937年12月避居天津,期间撰有《泰安建设计划》、《仁丰纱厂创办经过》、《工业管理》等著作和文稿。1952年,“五反”运动中,因涉嫌贪污敌伪资产,被法院拘留审查。1966年春病故。
吕彦直(1894~1929)字仲宜,又字古愚。近代著名建筑师、设计师。东平县人。幼时喜爱绘画。1913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派往美国康南耳(一说康乃尔)大学深造,毕业后被聘为美国建筑大师茂斐的助手,曾协助设计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和北平燕京大学的建筑图样。回国后,又设计了中山陵墓、中山纪念堂和中山纪念碑。由于积劳成疾,在中山陵工程临近尾声时,因脑溢血突发与世长辞。中山灵堂西南休息室里,原有他的浮雕像,抗日战争中雕像不幸丢失,迄今下落不明。
李鹤年(1895~1969)原名李传龄,又名李茂三。早期共产党员之一。肥城市边院镇东向村人。李鹤年出身农民家庭,曾应募去法国当铁路工人,和留法学生先后领导3次罢工。1924年6月被派往苏联学习。回国后,辗转北京、张家口等地开展革命活动,创办“义武团”开展武装斗争。抗战期间,又积极组织抗日武装,1942年不幸被日伪军逮捕,受尽酷刑,但始终未吐露党的机密。建国后,曾在华北妇联、中央建工部工作。1969年12月病逝。1987年9月8日,中央将李鹤年的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张耀南(1901~1974)长清县纸房村人。早期农民运动领袖,泰山地区著名抗日领导人,今泰山林场创始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率全家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9月,任泰山林场场长。任职期间,主持制定《1960~1967年泰山林场八年发展规划》,提出了“泰山是旅游胜地,泰山建设要和发展旅游业,美化人民生活相互促进”的设想。1962年5月,在黑龙潭水库西创建山东社会主义劳动大学三分校,组织学生在水库周围大量栽植苹果树、桂花树,黑龙潭水库西坡成为泰山8年绿化规划的样板。1962~1965年,他又主持修建建岱桥和天外村至竹林寺简易公路、泰安城至岱阴佛爷寺简易公路、大规模绿化泰山等一系列大型项目。1974年10月5日在泰安病逝,葬于长清烈士陵园。
王耀武(1904~1968) 字佐民,幼名王哲让,国民党高级将领。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上王庄人。王耀武出生于农民家庭,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习,崇拜孙中山的革命理论。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少尉排长,不久升上尉连长。1927年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任少校营长。1932年参加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被蒋召见并提升为少将旅长。后又升任五十一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战绩卓著,被称为“抗日铁军”。1942年11月,常德会战胜利,受蒋介石召见于南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任长衡地区受降长官。1946年1月任第二绥靖区司令官,指挥部队进攻解放区,反共气焰嚣张。后兼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省保安司令、山东军管区司令等职。1948年9月16日济南战役打响,见大势已去,化装潜逃。9月24日在寿光被捕获,成为战俘。1959年被特赦。1964年任全国政协委员。1968年7月病逝于北京。
朱霄(1907~1931)原名朱桂生,又名朱啸、张子炎,肥城县(今肥城市)湖屯镇南辛庄人。早期中共山东党组织领导人。1922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4年上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济南第三支部书记,发起组织“济南青年读书会”;参与组织济南市学生联合会、育英中学联合分会及其群众组织举行集会,声讨英、日帝国主义的罪行。1926年成为山东学生联合总会主要负责人之一。大革命失败后,转入农村发动组织农民运动。开辟济南以南津浦铁路沿线至鲁南一带党的活动阵地,多次检查巡视泰安县党的工作。1928年调任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长。是年冬被捕。1931年4月5日,与其他21名革命志士,被国民党政府枪杀于济南纬八路侯家操场。
洪涛(1912~1938)原名洪裕良,江西省横峰县青板桥乡排楼村人。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师师长,著名红军将领,徂徕山起义领导人之一。洪涛1927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被中共中央派往山东,创建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1日,参加领导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组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任司令员。1月26日,在寺岭村伏击日军告捷。2月17日,在新泰境内四槐树村附近伏击日军运输车队,炸死炸伤日军40余人。洪涛重视部队建设,他带领的队伍由20多人发展到4000余人,成为山东在中共领导下的一支较大的抗日武装。因连续行军作战,洪涛在部队转移至徂徕山劝礼村(又称圈里村)时,不幸逝世。现安葬在泰安革命烈士陵园。
赵丹(1915~1980)原名赵凤翱。祖籍肥城县(今肥城市)安临站镇贺庄村人。著名电影、话剧表演艺术家。演出过世界名剧《娜拉》、《大雷雨》,历史剧《屈原》、《林则徐》以及大批抗日救亡剧目,是位很有影响的话剧演员。1936年,他主演的《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轰动国内外影坛,被誉为“中国影坛上开放的一朵奇葩”。1968年后,开始从事文艺人才的培养工作,曾随中国艺术团出访朝鲜和日本。晚年集一生之艺术理论结晶,撰写了《银幕形象塑造》和《地狱之门》两书,是表演艺术理论方面不可多得的专著。198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
夏辅仁(1916~1964)原名夏天庚,泰安城永福街人。早期中共地方领导人。1931年加入共青团。“九一八”事变后,参与南下学生抗日请愿团和纪念巴黎公社等活动。1932年被捕入狱。1934年,在狱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获释后返泰,联络范明枢等成立“泰安县各界抗敌后援会”,开展抗日宣传。他曾任泰安县委书记、泰山特委书记,1938年1月,带领县委和抗日武装部分成员奔赴徂徕山,参加武装起义。1939年10月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1945年8月调东北地区工作。1954年,奉调支援越南土改,荣膺“胡志明一级荣誉勋章”。1955年调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民族室副主任,后任主任。1961年,调西藏工作。他具有丰富的民族工作经验,被誉为“民族工作专家”。1964年11月,在视察公路建设时,不幸被飞石击中头部,殉职。

阅读全文

与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