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新疆历史发展进程

新疆历史发展进程

发布时间:2021-02-14 19:33:38

①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新疆工作更加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加快新疆发展和稳定的重大战略决策,把新疆工作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位置,确定了“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战略目标,明确了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进一步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新疆党委、人民政府带领全疆各族人民,坚决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积极构筑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新疆特色的发展之路,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国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的辉煌成就。

一是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高。1978——2008年,新疆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3%。从2003年起,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1.1%。人均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13元增加到2008年的19893元,在西部省区中位居前列;全口径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7.12亿元增加到2008年817亿元,增长近114倍,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1亿元,比1978年增长近50倍;1978——2008年,新疆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56.7亿元,是改革开放前29年的137倍。特别是2000年以来,新疆进入了大规模投资开发的“黄金”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1377亿元,占改革开放以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6%,大大超过建国后新疆前50年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总和,建成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重要基础产业和新的生产能力,对支撑新疆大开发、大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新疆在国家大局中的地位明显提高。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新疆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极大地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重点实施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目前全区水库总库容83.8亿立方米,在建的水库库容约60亿立方米,拟建山区控制性水库库容70多亿立方米,全部建成后库容将达218亿立方米,届时新疆将依靠大型水利枢纽适时调节供水,有效地掌握水资源配置的主动权。在交通设施建设方面,在相继建成北疆铁路、南疆铁路、兰新铁路复线的基础上,近年来又先后开工建设了精—伊—霍、乌鲁木齐—精河复线、奎屯—北屯、吐鲁番—库尔勒二线、喀什—和田、兰新线嘉峪关—阿拉山口段电气化改造、库尔勒—阿克苏二线、库车—俄霍布拉克、五彩湾—将军庙、哈密—罗中等,目前正在同时建设11条铁路,兰州—乌鲁木齐第二双线、福海—富蕴、将军庙—哈密、哈密—策克(额济纳)等五条铁路将于今年年底前陆续开工,新疆铁路进入了高速建设时期,这在新疆乃至全国省区铁路建设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同时,新疆公路和民航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2008年,公路里程14.7万公里,在全国排名第10位;民航机场15个,通航里程14.8万公里,是我国拥有机场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目前新疆公路和民航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规划2009—2013年公路建设总投资1200亿元,重点建设境内高速公路网络、加大国省道改造力度、加强口岸公路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除在建的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喀什机场改扩建和哈密机场复航工程外,“十一五”后两年,新疆还将陆续开工建设伊宁、吐鲁番、库车、石河子、博乐等机场。
三是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土地光热、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力推进粮食、棉花、林果、畜牧四大基地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1978—2008年,农业增加值由14亿元增加到691亿元,增长48倍。2008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棉花产量301.6万吨,比1978年增长54倍,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40%;林果面积1450万亩,其中南疆环塔里木盆地达1200万亩,果品产量451万吨,成为农民增收新的重要增长点;肉类产量175万吨,比1978年增长16.5倍,现代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的比重达到27%。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自治区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以来,新疆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相继建成了克拉玛依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三大油田基地,初步形成克拉玛依、独山子、乌鲁木齐、库尔勒—库车四大石油化工基地。2008年,原油产量2772万吨,天然气产量240亿立方米,分别比1978年增长6.7倍、95倍,油气当量居全国第一位。特别是随着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中哈石油管线、独山子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等工程建设,奠定了新疆作为全国重要的战略能源基地和国际能源安全大通道的地位。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已进入大发展阶段,一大批有战略眼光的国内大企业大集团纷纷介入新疆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一批千万吨级的煤田相继开工建设。在加强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基础上,相继建成了卡拉通克铜镍矿、阿西金矿、阿舍勒铜矿、罗布泊钾盐等一批重点项目,钢铁、贵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天山北坡经济带、乌昌一体化、库尔勒—库车石化工业带等工业聚集区,新型工业化显示出极好的发展前景。
新疆人文、地理、自然生态环境之独特,旅游资源之丰富是内地省市所不具备的。新疆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2008年,全区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195万人次,超过了全疆人口总数,国内旅游收入197.95亿元;接待国际旅游人数36.32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36亿美元。

四是对外对内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充分发挥向西开放的地缘区位优势,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开拓中亚、西亚、南亚、东欧和俄罗斯市场,加强与内地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贸易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目前,新疆有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12个,已与14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2008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222亿美元,是1978年的946倍,居中西部地区之首。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新疆优势资源开发和优势产业发展,目前在新疆落户的区外企业达10549家,其中世界500强及外国知名企业25家,引进我国500强企业75家。

五是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普九”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推进,率先对贫困地区中小学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对农村义务阶段中小学生免收学杂费。全面推进“双语”教育工程,把提升高中阶段教育作为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国家和内地省区的大力支持下,内地高中班和疆内初中班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医疗卫生服务逐步改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实现了全覆盖。大力实施“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促进了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城乡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19元增加到2008年的114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19元提高到2008年的3505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35倍和28倍。

② 新疆历史发展的三个基本结论


新疆历史重点总结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边陲,面积
166
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
六分之一,
是全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区。
国内与甘肃,
青海,
西藏三省区相邻,
国外与蒙古,
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
'
印度
8
国接壤
'
边界
线长达
5600
多公里,是我国边界线最长的省区。

2.
新疆的宗教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佛教为主的多宗教并存的格局。
这一
格局持续了
1000
多年。第二阶段是以佛教和伊斯兰教为主的多宗教并存的格局。这一格局
持续了
600
多年。第三阶段是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多宗教并的格局。

3.
总之,通过对《教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
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
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殊社会主义特色道路的认同
.
4.
国家的四个要素:国民,领土,政府和主权。

5.
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也是国家四个基本要素之中最能反映国家本质特征的要素。

6.
古代中国具有多种含义
'
它既有地域的含义,也有文化和王朝法统的含义。“中国”一词
至迟出现在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后,认为上天将“中国”交付给了他,占有了商的京师,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在这里,
“中国”是指王朝京师之地。
历史上说的“中国”不仅
包括以汉族为主所建立的中原王朝,
也包括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和非中原地
区政权。

7.
从国家的四个构成要素来看,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
“中国”
这一国家中的国民,
是由多民族构成,中国政治,
经济,
文化等的发展也是多民族共同努力
的结果。第二,历史上中国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和发展的。第三,在历史上,由汉民族
建立的政权中有许多少数民族参与任职;
而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也大量吸收汉族知识
分子和上层人士进入其政府机构,
他们并不外于中国。
第四,
国家主权是国家要素中最重要
的内容之一。

8.
狭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天山南北地区;

广义的西域主要指玉门关,阳关以西,中亚,西亚地区,及至地中海,东欧,北非的广大地
区。

9.
1884
年,清政府正式决定在新疆建省。从此,“新疆”成为一个固定的名称沿用至今,
其他几个名称则逐渐不再使用了。

10.
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以下四个方面可以表明:第一,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的
行政管理。
第二,历代中央政府在新疆设立的军事机构与驻军。第三,
历代中央政权在新疆
实施的赋税制度与法律制度。第四,新疆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

11.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祖国大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
13.39
亿
人,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汉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91.51
%,其余少数民族占全国人
口的
8.49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塔塔族。

12.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第一,民族杂居程度进一步扩大。第二,民族人口流动的趋势
有了新的变化。第三,各民族的共同性将日益增多,但各民族特点将长期存在。

13.
新疆是全国人口密度最低的省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
12
人。

14.
公元前
1
世纪,佛教经克什米尔首先传入新疆于阗。

15.
佛教寺院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殿堂式寺院,一种是石窟式寺院(又称“千佛洞”)。新
疆的石窟寺就开凿于这个时期,其中最著名的是拜城克孜尔千佛洞。

新疆佛教在鼎盛时期还形成了于阗,龟兹,疏勒,高昌等佛教中心。

16.
阿图什大清真寺是新疆历史上第一座清真寺。


17.
阿图什大清早寺的建立和萨图克·布格拉汗接受伊斯兰教,是伊斯兰教传入新疆的两个
标志。

18.
新疆现在仍保持着多种宗教并存的基本格局。现有宗教为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
主教,东正教和道教。

19.
种族是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如肤色,发色,发形,眼色,血型等)
的人群”。

20.
印欧语系各种文字的“民族”一词,一般源于希腊文,意思是依靠历史,语言或各种族
的联系而被视作整体的人群,最早见于《荷马史诗》。

21.
民族一词是
1899
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一文中首用的。

22.“四个共同”的民族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
共同经济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3.
民族发展的基本因素,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是民族素质的
提高。三是民族关系的和谐。四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五是自然环境的制约。

24.
民族同化的概念:民族同化是指在民族交往的过程中,一个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人,
因受另一个民族的影响而丧失本民族特征变成另一个民族的假象。

25.
民族同化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强迫同化,另一种是自然同化。

26.
民族问题的涵义:所谓民族问题,是指民族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历史过程中,基于民
族差别而产生的一切矛盾,问题和关系的总和。

27.
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有两个基本因素:一是自身因素,二是社会因素。

28.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
交织在一起,
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
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
国内问题
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

29.
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重要性,复杂性,普遍性,敏感性和国际性等特点。

30.
正确认识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总问题的关系,还必须把握以下两点:一是要正确理解和
把握社会发展与民族问题的主从关系。
二是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的辩
证关系。

31.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的基本观点是:第一,所有民族在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上一律
平等。
第二,
各民族在一切权利方面一律平等,
国家应当无条件地保护和保障一切少数民族
的权利。第三,只有消灭阶级剥削压迫,才能实现真正彻底的民族平等。第四,在不同的社
会主义制度下,
民族平等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
以及理论根据和实际情况,
都有这
很大的不同,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32.
中国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异同,
都有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具有同等的地位,
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依法享有
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33.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团结的基本观点,是指各民族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助合作,联
合奋斗,和谐发展。
在我国,各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是和睦,
友好和互
助,
联合的关系。
民族平等是实现团结的前提和基础。
民族团结是进一步实现完全平等的重
要条件。

34.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35.“三个离不开”思想的提出也是有实践根据的,这主要是指:一是政治历史条件。二是
政治现实条件。
三是民族分布条件。
四是各民族人口,
经济,
资源条件。
五是语言文字条件。

36.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当代
中国民族关系的新的科学概括。

37.“共同团结,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38.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涵义是:
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39.
在党的领导下,
内蒙古人民于
1947
年乌
5

1
日设立克内蒙古自治区,
为其他少数民族
和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树立了榜样。

40.
截至
2003
年年底,
我国共建立
155
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其中自治区
5
个,
自治州
(盟)
30
个,自治县(旗)
120
个。

41.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一般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第一,各
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都必须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依据,自治地方的建立和自治权的实施必须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进行。
第二,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建立,必须以一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第三,民族自治地
方的建立,
民族自治地方名称的确定,
都要同有关民族代表充分协商,
依照法律程序报请批
准。
第四,
民族自治地方区域界限的划分也是一个必须慎重处理的问题,
要考虑到民族关系,
历史沿革,经济条件和政治稳定等各种因素。


42.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发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43.
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44.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依据:第一,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相
互交错居住的特点,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应我国民族分布复杂的特点。

第二,
中国在
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历史传
统。第三,
中国各族人民在近代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
亲密关系,
中国共产党成为凝聚各族人民力量的领导核心。第四,
中国幅员广大,
各民族经
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45.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第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祖国的统
一。
第二,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权利。
第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自治权利和主人翁地位。
第四,

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第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
增进民族团结,加强边防建设,巩固国家安全,维护祖国统一。

46.
1984

5

31
日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于
2001

2

28
日第九届人大上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法》。

47.
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资源开发:第一,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必然要求。第二,是增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性。第三,是实施
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速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

48.
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49.
新世纪解决民族问题的主要任务:一,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从普遍贫穷到总体小康
的历史跨越。
二,
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集中表现。
三,
发展是新世纪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

50.
从根本上讲,
发展是当代中国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
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和根本途径。

51.
坚持以人为本,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52.
可持续发展观,主张环境,资源,人口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当前利益同长远利益,
当代人的需要和子孙代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53.
坚持国家扶持,兄弟省市支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

54.
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稳定新疆的核心”。

55.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56.
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共同创造的,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综合体。

57.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主要是指对中华先进文化的认同。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

③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发展的史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新疆,国民经济是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工业十分落后内,没有一寸容铁路,没有像样的工厂和矿山,一些地方粮荒不断,人民生活贫困不堪。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掀开了新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五十年来,新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工业实力迅速增强……
水利建设成就显著……
交通运输业突飞猛进……
通信设施与全国发展水平同步……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旅游业蓬勃兴起……
具体的字数太多,你看参考资料吧

④ 新疆在历史上的变迁

新疆,最原始的称呼是柱州,今天新疆大部分地区从中国西汉一直到魏晋南北朝都属于中国版图,唐朝再次纳入中国版图,元朝时为蒙古族察合台汗国地,清朝时再次纳入中国版图。汉称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这一名称自西汉出现于我国史籍。不时被北方游牧民族侵占。最后一次被侵占是在明清换代时期。1757年,清乾隆帝再次收复故土,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取“故土新归”之意。
清朝乾隆24年合并天山北麓及天山南麓,改称伊犁。1884年设立新疆。辖境相当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今天新疆大部分从中国西汉一直到西晋都属于中国版图,南北朝时期也对当时各个中央王朝臣服,关系良好。唐朝设置安西及北庭大都护府,西域依旧纳入中国版图,且面积也扩大到里海流域。元朝在今伊犁河流域曾设置阿里麻里(阿力麻里)行省,但不久就并入察合台汗国。又在阿姆河南岸曾设立行省。今乌鲁木齐一带曾设置别失八里行省,后一度被察合台汗国占据,后期重新成为元朝的辖地。元朝时部分为蒙古族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地,明朝时再次纳入中国版图,因“新开辟的疆域”而称新疆。唐宋为西域;元明为察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地;清统一其地,其北部称回部、南部称准部,合称回疆,设伊犁将军,又以其为新辟疆土而称新疆(其时贵州新辟疆土亦称新疆);清末设新疆省,是为新疆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后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主要城市:乌鲁木齐、克拉玛依、昌吉、塔城、伊宁、库尔勒、阿勒泰、阿克苏、喀什。

⑤ 简述新疆民族历史发展的特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腹地,面积166.49万平方版公里,占中国国权土面积六分之一,陆地边境线5600公里,周边与八个国家接壤,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据2000年统计,新疆人口为1925万人,其中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为1096.96万人。新疆现有47个民族成分,主要居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从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开始成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新疆各民族人民团结协作,努力开拓,共同书写了开发、建设、保卫边疆的辉煌篇章,新疆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⑥ 新疆的历史

一、新疆自古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在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部落、民族在新疆聚居。新疆居民的族属,从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开始才有明确的记载,当时主要有:塞、月氏(音:肉支)、乌孙、羌、匈奴和汉人。

塞人,原游牧于东起伊犁河、楚河流域,西抵锡尔河地区。因被月氏排挤而西迁,一部分退至锡尔河北岸,另一些南下帕米尔,散居各地。月氏人,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时期活动于河西走廊到塔里木盆地的广大地区,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汉之际最为强盛。公元前176年前后,受匈奴的攻击,被迫向伊犁河流域迁徙,驱走那里的塞人而居其地。乌孙,最初活动于河西走廊。秦末汉初,受月氏人的攻击而依附于匈奴,后在匈奴的支持下,袭击月氏人,并将其逐出伊犁河流域。 羌人,最初活动于黄河中上游地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一部分羌人经河西走廊,沿祁连山、昆仑山向西迁徙,从而在新疆留下了足迹。匈奴人,主要是在公元前176年前后进入新疆的。汉人,是较早进入新疆地区的民族之一。公元前101年,汉朝军队开始在轮台、渠犁等地屯田,后来扩大到全疆各地,各屯田点成为汉人进入新疆后最初的分布区域;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以后,或为官、或从军、或经商,进入新疆的汉人连续不断。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时期,是中国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迁徙往来频繁,又有许多古代民族进入新疆,如柔然、高车、哒、吐谷(音:玉)浑等。柔然,是北方草原古老民族东胡人(中国古族名)后裔,五世纪初兴起于蒙古草原,公元402年建立了强大政权,同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争夺西域。高车,亦称敕勒、铁勒,最初游牧于贝加尔湖及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公元487年,高车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与其弟穷奇率所属十余万部落(户)西迁, 在车师前部(今吐鲁番交河故城)西北建立高车国。哒,起于塞北(古指长城以北地区),五世纪末东进塔里木盆地,南攻月氏,建立政权,并越过帕米尔高原,曾一度控制南疆部分地区。吐谷浑源于鲜卑(中国古族名),四世纪初自辽东(泛指辽河以东地区)西迁,逐渐控制了今甘南(甘肃南部地区)、四川和青海地区的氐(中国古族名)、羌等民族,建立政权。

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时期,突厥、吐蕃等古代民族对新疆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突厥是公元六世纪到八世纪活跃于中国西北和北方草原的古代游牧民族。公元552年突厥首领土门打败柔然,以漠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为中心建立政权,尔后分裂为东西两部,为争夺汗权争斗不休。八世纪中叶,东、西突厥汗国相继灭亡,其后裔融入了其他民族之中。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六世纪末兴起于青藏高原,占领青海后,开始与唐朝争夺西域。公元755年,中原地区爆发“安史之乱”(唐代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大批驻守西域的唐军调往内地,吐蕃乘机占领南疆及北疆部分地区。

公元840年,大批回鹘人进入新疆。回鹘,原称回纥,是铁勒(中国古族名)诸部之一。最初活动于色楞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后迁居土拉河北。公元744年,发展壮大了的回鹘于漠北建立政权,并两次出兵帮助唐朝中央政权平息“安史之乱”。公元840年,回鹘汗国因自然灾害侵袭、统治集团内讧及黠戛斯(中国古族名)的进攻等原因而崩溃,其部众大部分向西迁徙。其中一支迁往今吉木萨尔和吐鲁番地区,后建立高昌回鹘王国;还有一支迁往中亚草原,分布在中亚至喀什一带,与葛逻禄、样磨等民族一起建立了喀喇汗王朝。自此,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受高昌回鹘王国和喀喇汗王朝统治,当地的居民和西迁后的回鹘互相融合,这就为后来维吾尔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124年,辽朝(公元916年—1125年)皇族耶律大石率众西迁,征服新疆地区,建立西辽政权,一批契丹人(中国古族名)由此进入新疆。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率军进入新疆后,把他征服的地方分封给其子孙。回鹘人进一步同化、融合了部分契丹人、蒙古人。

瓦剌,是明代(1368年—1644年)对漠西蒙古的总称,初分布于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后不断向额尔齐斯河中游、伊犁河流域扩展。十七世纪初,逐渐形成了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部。十七世纪七十年代,准噶尔占据伊犁河流域,成为四部之主,并统治南疆。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清朝(1644年—1911年)政府为进一步加强新疆边防,从东北陆续抽调满、锡伯、索伦(达斡尔)等族官兵驻防新疆,他们成为新疆少数民族中的新成员。以后,又有俄罗斯、塔塔尔等民族移居新疆。至十九世纪末,新疆已有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回、柯尔克孜、满、锡伯、塔吉克、达斡尔、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共13个民族,以维吾尔族为主体,形成了新的多民族聚居分布格局。

二、多种宗教在新疆并存与传播

新疆作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枢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早在伊斯兰教传入前,祆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等多种宗教,就相继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新疆,与当地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一起在各地流传。伊斯兰教传入后,新疆不仅继续维持了多种宗教并存的局面,而且又有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传入。

在外来宗教传入以前,新疆的古代居民信仰本地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及由原始宗教发展而成的萨满教。至今新疆的一些少数民族都还程度不同地保留着原始宗教和萨满教的观念及遗俗。

公元前四世纪前后,产生于古代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即中国所称之祆教(俗称拜火教)经中亚传入新疆。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祆教流行于新疆各地,吐鲁番地区尤为盛行。当时的高昌政权专门设置了机构和官员来加强对祆教的管理。新疆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历史上曾信仰过祆教。

公元前一世纪前后,产生于印度的佛教经克什米尔传入新疆。不久,佛教就在各地统治者的大力推行下,发展成为新疆的主要宗教。佛教鼎盛时期,在塔里木盆地周缘各绿洲,佛寺林立,僧尼众多,还形成了于阗、疏勒、龟兹(音:秋词)、高昌等著名的佛教中心。新疆佛教在造像、绘画、音乐、舞蹈、寺院和石窟建筑艺术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丰富了中国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

公元五世纪左右,中国内地盛行的道教随着汉人的不断到来传入新疆。但是传播范围不广,主要盛行于汉人比较集中的吐鲁番、哈密等地。直到清代,道教才传播到全疆各地。

公元六世纪前后,摩尼教由波斯经中亚传入新疆。九世纪中叶,以摩尼教为国教的回鹘西迁新疆后,促进了摩尼教在新疆的发展。信仰摩尼教的回鹘人在吐鲁番地区建造寺院,开凿洞窟,翻译经典,绘制壁画,弘扬摩尼教教义和文化。在摩尼教传入前后,景教(基督教的早期派别聂斯脱利派)也传入了新疆,但早期传播不够广泛。到元朝(1206年—1368年)时,才因为大量回鹘人接受景教而兴盛起来。

九世纪末十世纪初,伊斯兰教经中亚传入新疆南部地区。十世纪中叶,信仰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发动了对于阗佛教王国历时四十余年的宗教战争,于十一世纪初灭亡于阗,把伊斯兰教推行到和阗地区。十四世纪中叶起,在察合台汗国(蒙古成吉思汗二子察合台在西域建立的藩属国)的强制推行下,伊斯兰教逐渐成为察合台汗国的蒙古人、维吾尔人、哈萨克人、柯尔克孜人、塔吉克人等信仰的主要宗教。十六世纪初,伊斯兰教最终取代佛教成为新疆的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成为维吾尔等民族信仰的主要宗教后,原来主要由这些民族信仰的祆教、摩尼教、景教在新疆随之逐渐消失,但佛教、道教仍然存在。从明朝起,藏传佛教还有了重大发展,成为与伊斯兰教并列的新疆两大主要宗教。十七世纪后期,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阿帕克和卓借助藏传佛教的力量,消灭了自己的政敌黑山派和卓势力,并灭亡了叶尔羌汗国(蒙古察合台汗后代于1514年—1680年间以今莎车为中心建立的地方政权),足见当时藏传佛教势力之大。大约从十八世纪起,基督教、天主教相继传入新疆,佛教、道教和萨满教也有了较大发展。这些宗教的寺院、教堂遍布天山南北,有些穆斯林甚至改信了基督教等其他宗教。

历史上,新疆的宗教虽然一直在不断演变,但自从外来宗教传入以来所形成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却一直保持下来。现在新疆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包括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萨满教在一些民族中仍然有较大影响。

三、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的治理

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西汉之初,西域各地处在匈奴统治之下。公元前138年,为击退匈奴对汉朝边境地区的劫掠,汉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21年,汉军大败驻牧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军队,汉朝在此先后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公元前101年,西汉王朝在天山南部的轮台、渠犁等地驻兵数百人进行屯田,并设“使者校尉”地方官员统领之,后“使者校尉”改称“护鄯善以西使者”。

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设置“西域都护府”。当时,匈奴统治层内部发生动乱,驻守西域的匈奴日逐王贤掸“率其众数万骑”自愿归服汉朝,西汉王朝委任郑吉为“西域都护”,驻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治理西域全境,西域各地的首领和主要官吏均接受西汉赐予的印绶。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汉开始在西域行使国家主权,新疆成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政府在西域先设“西域都护”,后置“西域长史”,继续行使对天山南北各地的军政管辖。公元221年,三国(魏、蜀、吴)曹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政权继承汉制,在西域设“戊己校尉”,治设高昌(吐鲁番),后又置西域长史以对西域各地诸多民族进行管理。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末年,前凉政权(公元301年—公元376年)创建者张骏发兵西征,占领高昌地区,设立高昌郡。北魏王朝设置鄯善镇、焉耆镇,加强对西域的治理。

隋唐时期,中央政府加强对新疆的统治。公元六世纪末,隋朝统一中原,隋炀帝(公元604年—公元618年在位)即位之初,就派遣吏部侍郎裴矩到张掖、武威主管与西域的互市,了解西域民情。公元608年,隋军进驻伊吾,建筑城郭,设鄯善(今若羌)、且末(今且末西南)、伊吾(今哈密境内)三郡。

公元七世纪初,唐朝代隋而兴。公元630年,原属西突厥的伊吾城(今哈密)主率所属七城归顺唐朝,唐朝设西伊州(后改称伊州)。公元640年,唐军击败随突厥反唐的高昌麴氏王朝(公元501年—公元640年),于该地置西州,又于可汗浮图城(今吉木萨尔)设庭州;同年在高昌设安西都护府,这是唐朝在西域建立的第一个高级军政管理机构,后迁至库车,改置为安西大都护府。唐朝打败西突厥后,统一了西域各地,于公元702年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后又升为北庭大都护府,管理天山北麓及新疆东部地区的军政事务,而安西大都护府管理天山南部和葱岭以西的广大地区。唐玄宗年间(公元712年—公元756年在位),唐朝又在两大都护府之上设“碛西节度使”,是当时全国八大节度使之一。

唐朝中央政府对西域各地实行的是藩汉分别管理制度,即在汉民集中居住的伊州、西州和庭州等地,行政上采用与内地一样的府、州、县、乡、里管理制度;经济上推行“均田制”(唐朝田制)与“租庸调制”(唐朝赋税制度);军事上实行“府兵制”(唐朝军事制度)。非汉民聚居区,则设置“羁縻府州”,即继续维护当地本民族首领的行政管理制度,冠以唐朝都护、都督、州剌史的名号,允其以旧俗治理其部众。同时,还在龟兹、于阗、疏勒、碎叶(一度是焉耆)设军事建制,史称“安西四镇”。

五代宋辽金时期,因中原地区诸朝争夺统治权而无暇顾及西域,西域出现了几个地方政权并列的局面。其中主要有高昌、喀喇汗和于阗等地方政权,但它们同中原诸王朝都保持着密切关系。

高昌与喀喇汗王朝都是公元840年漠北回鹘汗国覆灭后,由西迁西域的回鹘人汇同其他操突厥语诸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前者以吐鲁番地区为中心,后者控制包括天山南部、中亚河中等广大地区。

回鹘人落居西域及其建立的这些地方政权与中原王朝关系十分密切,喀喇汗王朝的统治者就自称“桃花石汗”,意即“中国之汗”,表示自己是属于中国的。1009年,占领于阗地区的喀喇汗王朝派出使臣向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进献方物。1063年,北宋册封喀喇汗王朝可汗为“归忠保顺(音:后)鳞黑韩王”。北宋建立后第三年,高昌回鹘就派遣使者42人前往北宋进贡方物。

于阗系塞人居地。唐朝以后,于阗尉迟王族执政,与中原地区往来密切,因曾受过唐朝册封而自称李姓。公元938年,后晋高祖遣张匡邺、高居诲出使于阗,封李圣天为“大宝于阗国王”。北宋初,于阗使臣、僧人向宋朝进贡不断。

元朝时期成吉思汗完成对天山南北的政治统一。蒙古汗最初设立“达鲁花赤”(蒙古官名,意为镇守官)、“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等军政管理机构,对西域进行军政管辖。元朝建立后,在发展西域各地社会经济的同时,在吐鲁番地区设立提刑按察司,以后,又在吐鲁番等地建立交钞提举司(印钞机构)和交钞库等机构,设置“别失八里元帅府”以总管派往该地的“新附兵”(元朝以俘降的南宋士卒组成的军队)屯垦事务,派兵到和阗、且末等地屯田,在别失八里设立冶场“鼓铸农具”。在畏兀儿(元朝称回鹘为“畏兀儿”)地区实行“计亩输税”。1406年,明朝设立了哈密卫,任用哈密当地的世族首领为各级官吏统辖当地军政事宜,维持中西商贸通道之安全,并对西域其他地区实施羁縻控制。

清朝政府对西域的统一规模和管辖范围。1757年,清朝平定长期割据西北的准噶尔政权。两年后,清朝平定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大、小和卓(大和卓波罗泥都、小和卓霍集占)叛乱,巩固了对西域各地的军政统辖。在管理制度方面以1762年设立的“伊犁将军”统一行使对天山南北各地的军政管辖,官府驻地在“惠远城”(今霍城县境),分设都统、参赞、办事、领队大臣管理各地军政事务。清朝政府依据“因地制宜”、“因俗施治”的原则,对天山北部汉、回族居住区实行郡县制管理;在伊犁地区和天山南部各地维吾尔族中维持当地的“伯克制”,但是伯克(突厥语音译,地方官吏称号)的任免权归于中央,并严格实行政教分离;对蒙古族和哈密、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则实行“扎萨克(蒙古语音译,意为支配者)制”,即册封王、贝子、公等世袭爵位。清朝政府在官员的任用方面还采取了以满族为主、各族官员并用的政策;经济方面,推行以农业为主,农牧并举的经济措施,采取减轻赋税,确定财政定额补贴制度等。清朝统治时期,新疆的社会经济得到了稳步的发展。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新疆受到沙俄等列强的侵略。1875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就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到1877年底,清军陆续收复了中亚浩罕汗国(费尔干纳)阿古柏侵占的天山南北诸地。1881年2月,清政府收复被沙俄强行占领长达十一年之久的伊犁。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建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新疆建省,是清朝政府对历朝各代治理新疆的一次重大改革。自此,由巡抚统管全疆各项军政事务,新疆军政中心由伊犁移至迪化(今乌鲁木齐)。至1909年,新疆省下辖4道,道以下共隶有6府、10厅、3州、21个县或分县,新疆行政建置与内地完全一致。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第二年,革命党人在伊犁策动起义成功,成立新伊大都督府,宣告了清朝在伊犁地区政治统治的结束。民国政府建立后,不断强化新疆防务。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随着全国解放形势的发展和新疆各族人民革命斗争形势的高涨,国民党新疆警备司令陶峙岳、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宣布起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在王震将军率领下进驻新疆。1949年10月1日,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综上所述,自汉朝于公元前60年在新疆设“西域都护府”之后,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对新疆进行军政管辖。由于历代统治时强时弱,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也时强时弱。新疆各族人民积极维护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和巩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⑦ 新疆的发展史是什么样的

天山山脉将新疆分来为南北两大自部分。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 在新疆人眼中,南疆与北疆是截然不同的:北疆意味着高山和草原,意味着喀纳斯和那拉提草原;南疆则意味着沙漠和戈壁;北疆意味着草原文化,南疆则意味着农业文明;北疆意味着哈萨克和卫拉特蒙古,南疆意味着维吾尔和塔吉克;北疆意味着骏马和歌声,南疆意味着木卡姆和舞蹈。今天新疆大部分从中国西汉一直到西晋都属于中国版图,唐朝再次纳入中国版图,元朝在今伊犁河流域曾设置阿里麻里(阿力麻里)行省,但不久就并入察合台汗国。又在阿姆河南岸曾设立行省。今乌鲁木齐一带曾设置别失八里行省,后一度被察合台汗国占据,后期重新成为元朝的辖地。元朝时部分为蒙古族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地,清朝时再次纳入中国版图。

阅读全文

与新疆历史发展进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