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义和团的历史意义

义和团的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1-02-14 19:09:31

① 简述义和团运动的深远历史意义

摘自教科书:义和团运动加速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之野心

② 义和团兴起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兴起的原因:教会势力猖獗,民教冲突不断,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
历史意义 :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③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软禁在颐和园。慈禧立端王的儿子傅?为大阿哥(就是皇帝的继承人),来取代光绪。没想到各国公使拒绝入宫庆贺,表示不承认这位“大阿哥”。慈禧可气坏了,很有些怨恨洋人,于是她就想报复洋人一下。这时协办大学士刚毅早就看透了她的心思。

刚毅平日巡察各地时,亲眼见到教会任意欺压中国百姓的情况,而且教会也经常不把他这个协办大学士放在眼里。这时各地正在闹义和团,刚毅得知义和团烧教堂、杀洋人,勇敢无敌,洋人们都惧怕他们几分,这次见到慈禧,上奏道:“老佛爷有所不知,如今义和团活动相当广泛,山东、直隶一带,遍地都是。义和团个个武艺高强,如果我们派兵镇压,要花费很大力量,得不偿失。不如我们利用义和团仇恨洋人的心理,去对付洋人。这样既教训了洋人,又可以消耗掉义和团的力量。”慈禧听后大喜,当即命令刚毅主持这件事。

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后宣诏招抚义和团,并对列强宣战。并发布命令,承认义和团合法,禁止清军镇压义和团。这样一来,义和团就象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山东、直隶的各县各村,到处是“神坛”、“拳厂”。不少义和团到庆王府挂号,打起“奉旨义和神团”的旗号。1900年4、5月以后,义和团开始进入清朝的“心脏”——京津地区。在北京、天津城里到处贴有义和团的告示,上面写着:“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政效,民冤不伸。”、“练习义和神拳,保护中原,驱逐洋寇,以免生灵涂炭”等等。义和团还打起“扶清灭洋”的旗帜,吸引了许多清兵也参加了义和团。

声势如此浩大的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于是他们决定采取联合行动,镇压义和团。

1900年6月10日,英、俄、日、法、德、美、意、奥组成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从而开始了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

西摩尔联军在向北京进犯途中,遭到了义和团及部分爱国清军的阻击。在落垡一带,义和团将通向北京的铁路拆毁。西摩尔不得不命令部队停下来抢修铁路,结果中了义和团的埋伏,有几十人被打死。联军在落垡战败后,逃窜到廊坊,又遭到三百多义和团和清兵统帅董福洋率领的甘军的打击,死伤无数。这就是著名的“廊坊大捷”。西摩尔联军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得夹着尾巴逃回天津。

帝国主义一见西摩尔战败,大惊失色,慌忙又调集大批侵略军进入天津,驻扎在紫竹林租界里。

6月17日,天津紫竹林租界枪炮齐鸣,喊杀震天,义和团围攻租界的战斗打响了。

紫竹林租界在海河北岸,天津城东南,本来是个景色美丽、环境优雅的地方。可是自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这个地方被帝国主义列强强行占领了。他们在那里建教堂、盖洋房,驱逐原先居住在这个地方的中国人,还到处挂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污辱中国人。人们把这里的洋人恨透了。

打响进攻紫竹林第一枪的,是武备学堂的学生们。武备学堂位于紫竹林租界东面,是清朝培训军官的学校。当义和团在天津兴起的时候,武备学堂的许多学生也加入进去。6月17日早上,学生们乘洋人不备,开炮猛烈轰击紫竹林租界。由于武备学堂威胁很大,所以联军立即派大批军队扑向武备学堂。然而,在学堂学生们的英勇抵抗下,联军始终没能冲进学堂。恶毒的侵略者们,竟放火烧房,引起了学堂内的火药库爆炸,学堂学生全部壮烈牺牲。

就在武备学堂学生们英勇抵抗侵略者反扑的同时,另一路义和团在大师兄曹福田的率领下,开始了攻打老龙头车站的战斗。

在攻打紫竹林租界之前,曹福田就意识到:老龙头车站既是联军由大沽向津、京增兵的枢纽,也是租界与外界联系的要地。如果抢占了老龙头车站,也就切断了租界内兵力、粮食等供应的生命线,那么租界内的敌军就会不战自败了。守护在车站内的是俄国的两千军队。他们占据有利地形,构筑了坚固的工事。曹福田一到,就下令包围车站,向俄军发动猛攻。为了配合作战,义和团还在三岔口、黑炮台等地架起大炮,猛轰车站。一时间,枪炮声,喊杀声连成一片,俄军被打得哭爹喊娘仓皇逃走。不久,联军增派援军七、八千,带着新式的枪炮反扑。义和团寡不敌众,被迫退出车站,但仍对车站采取包围之势,寻机反攻。

争夺老龙头车站的战斗还在激烈地进行,由张德成率领的义和团,从马家口向紫竹林发起进攻。

张德成本是在海河上以撑船为业的船夫。后来由于帝国主义在天津附近修建铁路,霸占码头,张德成就没了生计。他痛恨洋人,为了生活,就在天津郊区独流镇组织义和团,不久发展到两万余人,号称“义和神拳天下第一坛”。这次是与曹福田商量好,联合攻打租界的。

由于联军使用的都是先进的洋枪、洋炮,并且在租界周围布满了地雷;而义和团大多使用大刀长矛,还有的使用镐头、铁锹,武器相当落后。虽然义和团战士们个个勇猛顽强,高喊着“刀枪不入,杀尽洋人”的口号,一批批地向上冲,但又一批批地死在联军罪恶的子弹下。义和团接连进攻了十几次,都没能成功。眼见着战士们一批批地死去,张德成心急如焚,他猛然脱掉上衣,怒骂道:“狗娘养的,我跟你们拼了!”说着抡起大片刀就要向上冲。这时忽然背后有人高喊道:“大师兄,且慢!我有计可治服洋鬼子。”

张德成回头一看,原来是红灯照的黄莲圣母。黄莲圣母,是天津附近红灯照的首领。红灯照,也是义和团的一支,不过参加者都是女子。黄莲圣母原名叫林黑儿,父母、丈夫、子女都被洋人杀害,她带着对洋人的满腔仇恨投奔义和团,并组织了红灯照,召集许多年轻女子参加进来。她还散发传单,上写:“一片苦海望无津,小神忙乱走风尘,八千十万神兵起,扫灭洋人世界新”,并自称是黄莲圣母,成为红灯照的领袖。

黄莲圣母叫人马上找来五十多头凶猛膘悍的公牛,又让义和团战士们在牛角上绑上锋利的匕首,牛尾上挂满一串串的大爆竹。张德成一看,不禁拍手叫绝,立即下令点燃牛尾巴上的爆竹。

爆竹一响,公牛一下子都惊了,它们拼命地向租界里冲去。租界周围的地雷被公牛踏响,大批的联军士兵被牛踩死或被牛角上的尖刀刺死,租界内的联军弹药库也被牛尾巴上的燃竹点燃,爆炸升天。联军一下子乱了阵脚,义和团乘势冲入租界,占领了许多地方。

在天津义和团奋勇杀敌的同时,北京义和团也与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搏斗,狠狠地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

正当义和团战士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时候,慈禧太后露出了她卖国的真面目。在此以前,她允许义和团反对八国联军的活动,只不过是泄私愤而已。7月初,慈禧就密令天津提督宋庆,不惜余力,屠杀义和团。在宋庆的血腥镇压下,义和团损失惨重,天津全城很快被侵略者占领。

8月4日,八国联军二万多人,从天津沿运河向北京进犯。途中遭到义和团的沉重打击,从天津到北京不到二百里,而联军却走了半个月才开到北京城下。

慈禧太后一看大事不妙,急忙请李鸿章出城求和,并送去西瓜、冰块给联军解暑。但是联军拒绝慈禧的求和要求,向北京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慈禧和她的亲信们只得弃城逃跑。就在她逃出北京的同时,还下令让留守的清军配合联军将义和团斩尽杀绝。

联军进入北京后,疯狂地进行烧、杀、抢、掠的活动:日军从户部抢走三百万两银子后,还放火烧毁户部以毁灭罪证;法军将无辜群众赶入一个胡同内,用机枪扫射,当场打死几千人……几天时间,繁华富庶的北京城被洗劫一空。

帝国主义在屠杀中国人民、抢夺中国财物的同时,还强迫清政府签定了《辛丑条约》。根据条约,清政府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加上利息,共9亿8千2百多万两,以海关关税、盐税、常关税作保,在北京设立了使馆区,拆毁大沽炮台,外国军队进驻北京等许多丧权辱国的条件。

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的:“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令人惊奇佩服,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④ 义和团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义和来团运动的意义
义和团源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历史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首先,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反侵略的伟大气魄和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其次,义和团运动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再次,义和团运动对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⑤ 义和团运动的国内外背景、内容经过和历史意义

义和团运动
一、背景:
1、兴起的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刺激了帝国主义国家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19世纪末,形成了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的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直接原因:山东地区洋教势力猖獗。
二、过程:
1、兴起:(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民间秘密的反清组织,主要成员是贫苦农民)
1898年,冠县赵三多带领拳民攻打外国教堂,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以后其性质由“反清”转为“反帝”。
1899年,山东平原县朱红灯取得平原大捷,此后称义和团。
提高:口号:扶清灭洋
评价:积极方面(爱国性),反映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有利于争取官军,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局限性方面,“扶清”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带有笼统的排外色彩。
2、发展:
1900年夏,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接着义和团纷纷涌入北京天津,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
提高:义和团得到发展的原因:清政府转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由“剿灭”转为“招抚”。
清政府态度转变的原因:企图利用义和团惩治外国侵略者,用外国侵略者来削弱义和团。
清政府态度转变的根本目的: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安抚―――剿灭――――――――招抚―――――――――剿匪
(毓贤) 袁世凯 1900年春北京天津地1900年8月,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3、高潮: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提高:(1)(天津――北京)廊坊狙击战
(2)(天津)收复老龙头火车站〔曹福田〕
攻打紫竹林租界〔张德成〕
(3)(北京)围攻外国使馆和西什库教堂
4、结果:天津北京相继失陷,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义和团运动失败。
三、评价:
1、 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2、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提高:瓦德西认为列强不能完全统治中国,更加认识到保留清政府德重要性。)
3、失败原因分析:
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不代表先进生产力;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不如“太平天国”);行动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没有严密的组织;农民纯朴天真(口号“扶清”)。
客观上(直接的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4、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备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面对民族危亡的时刻,各阶层掀起救亡图存的斗争。
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掀起戊戌变法运动。
②下层人民面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掀起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历史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首先,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反侵略的伟大气魄和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其次,义和团运动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再次,义和团运动对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⑥ 义和团运动有何历史意义和历史教训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义和团运动的高潮虽说为期不过三个月,并且最终还在清政府的叛卖下,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陷于失败,但是,它的丰功伟绩却是昭昭在人耳目的。它的功绩,概括起来说是: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保存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悠久文化,阻止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可能爆发,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并成为“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这些功绩,主要是在中国方面;不过其中有些也涉及到了世界方面,具有了世界历史意义[9] 。
1.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
义和团运动是通过拳民的英勇战斗,在瓜分危机三次缓解的基础上才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这三次瓜分危机的缓解是:1900年6月20日联军《大沽宣言》形成的瓜分危机之第一次缓解;7月3日美国《海约翰通牒》形成的瓜分危机之第二次缓解;10月16日《英德协定》所形成的瓜分危机之第三次缓解。三次缓解的过程从所谓有限的军事行动到“领土与行政的完整”,从“利益均沾”到不利用中国形势“获得领土利益”等,都是一次比一次更加具体明确,并使个别具有领土野心、企图趁火打劫的帝国主义强盗也终于没有达到目的。因此,通过义和团运动中三次瓜分危机的缓解,结果就起到了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作用 。
义和团运动以其英勇战斗的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者,使他们不敢为所欲为,不得不来一个紧急刹车,中止他们的瓜分罪行。单凭事业的正义性,而不靠英勇的战斗去把它付诸实践,最后也必是一番空话,一事无成。帝国主义列强根本不会因为他们掠夺殖民地的强盗行径的非正义性而停止其疯狂罪行的;不然的话,何以世界上许多地区都沦为他们的殖民地了呢?这种人们所谓的“一种可怕的真理”(an awful truth),在世界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义和团运动之所以能起到阻止列强瓜分中国的作用,乃是由于它是一次民族起义运动,是一场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这种运动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军事力量所镇压不了的。数十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史证明,它虽屡经镇压,却此伏彼起,更加茁壮成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它具有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性质的缘故。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义和团运动,它的这种性质就更明显了,规模也大得多了。
2.保存了中国的文化和文明
义和团运动既然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它就相应地保存了中国数千年来的悠久的文化,使我们中华民族这个文明古国得以在这个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掠夺领土的时代中存在下来,中国悠久的文化和文明之保存乃是中国在政治上没有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直接后果。
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发展本来是互相影响,彼此渗透,互相补充的。毋庸讳言,中国近代由于西方产业革命没有波及到中国,它是落在文化发展的后面了,但是,它是可以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急起直追。迎头赶上的。正像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等代表中国文化的四大发明,曾经有助于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代”之结束一样,中国文化和文明在将来也是很可能对世界文化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在义和团运动中,英勇的拳民敢于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号称“八国联军”的“挑战”(Challenge)作出“应战”(Response),就把所谓中华民族是“一个未开化的群体”,“一批没有活力的群众”,“一群没有民族热望的东亚病夫”,所谓中国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病人”,是“一个垂死的国家”等种种诬蔑,一扫而光,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它的文化并未衰老,而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没有像挑战一样的应战,就不会产生创造性的火花”。义和团运动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挑战所作出的应战证明,中国文化和文明是有其生存的价值和权力的,而中国几千年来的悠久文化和文明并借此得以保存,义和团运动的功绩是不朽的。
3.遏制了一场可能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
1900年全面爆发的义和团运动,如果说它曾经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话,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就曾经相应地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瓜分中国领土而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可能爆发。如果说义和团运动不曾阻止列强瓜分中国的话,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后来为了争夺我国东北的势力范围尚且不惜一战。不过,这时发生的帝国主义战争多半不会是日俄战争,却很有可能是英俄战争;也有可能不只是两个国家,而是两个国家以上参加的帝国主义战争。当然,也有通过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协商来进行和平瓜分中国的可能性,虽说这种可能性很难实现。
4.民族意识觉醒
义和团运动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滥觞。欧弗莱区在《列强对华财政控制》一文中论证义和团运动时说:“关于它兴起的原因,劳顿引证了义和团领袖于栋成所发布的一个布告,布告写道:‘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污辱我们。自道光以来,夺取我们的土地,骗取我们的金钱;蚕食我们的子女如食物,筑我们的债台如高山;焚烧我们的宫殿,消灭我们的属国;占据上海,蹂躏台湾,强迫开放胶州,又想来瓜分中国。’由这段布告看来,义和团的兴起虽然最初发生于幻想,但很明显的还是民族精神的觉醒。” 美国驻华特使柔克义致海约翰信中说:“赫德爵士认为,义和团起义是中国摆脱外国人的束缚,争取民族解放的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所显示出的热情和能量使八国联军司令德国人瓦德西将军感慨万端:“中国群众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不过1903年又发生了围绕东北的瓜分危机:“因为俄国占了奉天,各国要实行瓜分的政策”) 英国哲学家罗素也在《中国问题》中说,一旦怯弱温和的中国人的热情被激发,也可能变成世上最轻率的赌徒。而1949年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书上的评价显然带有毛泽东的个人色彩:义和团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失败证明,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就没有人民革命的胜利。
清末的义和团运动以及民国的反廿一条五四运动、五卅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三大群众性民族主义运动,其中五四运动主要为反帝国主义政治主权侵略,而义和团运动和五卅运动则是反帝国主义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侵略的运动,持续时间更长,影响更深远。
5.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
义和团运动不仅在当时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保存了中国的悠久文化,阻止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可能爆发和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并且还成为“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周恩来总理于1955年12月《在北京各界欢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是这样地把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同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联系起来观察并从这个角度来评价义和团运动的功绩的。他在《讲话》中说:“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受尽了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压迫、掠夺和屠杀。中国人民在这个时期里,不断地为争取自己祖国的自由和独立,英勇地进行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一九○○年的义和团运动正是中国人民顽强地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表现。他们的英勇斗争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

⑦ 义和团有什么意义

民族意识觉醒
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观点认为,义和团运动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滥觞。欧弗莱区在《列强对华财政控制》一文中论证义和团运动时说:“关于它兴起的原因,劳顿引证了义和团领袖于栋成所发布的一个布告,布告写道:‘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污辱我们。自道光以来,夺取我们的土地,骗取我们的金钱;蚕食我们的子女如食物,筑我们的债台如高山;焚烧我们的宫殿,消灭我们的属国;占据上海,蹂躏台湾,强迫开放胶州,而现在又想来瓜分中国。’由这段布告看来,义和团的兴起虽然最初发生于幻想,但很明显的还是民族精神的觉醒。” 美国驻华特使柔克义致海约翰信中说:“赫德爵士认为,义和团起义是中国摆脱外国人的束缚,争取民族解放的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所显示出的热情和能量使八国联军司令德国人瓦德西将军感慨万端:“中国群众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英国哲学家罗素也在《中国问题》中说,一旦怯弱温和的中国人的热情被激发,也可能变成世上最轻率的赌徒。而1949年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书上的评价显然带有毛泽东的个人色彩:义和团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失败证明,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就没有人民革命的胜利。 中共认为,清末的义和团运动以及民国的反廿一条五四运动、五卅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三大群众性民族主义运动,其中五四运动主要为反帝国主义政治主权侵略,而义和团运动和五卅运动则是反帝国主义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侵略的运动,持续时间更长,影响更深远。
宗教战争
哲学家唐君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中国民间道教与西方基督教之间的宗教战争。他说:“与近代中国文化问题,及西方经济、政治、宗教之力量之传入,密切相关之大事件,一为太平天国之乱,一为义和团之变。如果要在中国史上找宗教战争,则此二者在一义上,亦可说是宗教战争。太平天国,可说是变相的基督教与儒教之战争。而义和团则是民间的道教与基督教之战争。当然太平天国与义和团之事件,其产生之原因主要是政治的,太平天国是要排满,义和团是要灭洋。但在口号标语上说,太平天国明是打着上帝的旗帜,而义和团之口号,亦是要排斥洋教,而打着中国道教诸神的旗帜。此中不能说莫有中西宗教思想的冲突的问题在内。因而亦可说为一宗教战争。如西方之宗教战争,其背景中亦兼有政治经济的原因,而不失其为宗教战争。此二次宗教战争,第一次中国之儒教胜了,第二次中国之道教败了,连整个中国亦败在西方国家之前。自此下去,西方教士之传教事业,更日益在下层社会,进行无阻。”
权力斗争
历史学家唐德刚认为义和团运动的另一原因是清廷的权力斗争。唐德刚将义和团比喻为红卫兵,而将刚毅比作林彪,敦亲王载濂、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庄亲王载勋四兄弟比作四人帮。载氏四兄弟、刚毅及其一帮扶助义和团的大臣,赵舒翘、毓贤、董福祥等,利用义和团的民间力量及慈禧太后对洋人又怕又恨的心态,排斥光绪帝等帝党。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本拟废光绪立载漪之子大阿哥溥俊为帝,但遭到西方列强反对,因此,载漪等人对西方列强及光绪帝极为仇恨。在多次御前会议上,他们当众羞辱光绪帝及主和大臣,溥俊甚至直斥光绪为二毛子。1900年6月25日,载漪、载勋、载濂、载滢四兄弟率义和团六十多人欲弑光绪,被慈禧太后阻止。但慈禧太后虽保住了光绪的命,却也忌他们几分,无法控制他们。董福祥的甘军杀了日本使馆书记生杉山彬后,慈禧太后曾召董福祥及载漪面斥,欲下旨惩办,但董福祥以甘军哗变来要胁慈禧,慈禧也只好作罢。 而其时清廷中也有很多人将义和团当成升官发财的好机会,“士大夫谄谀干进者,又以义和拳为奇货”。如御史徐道焜上书:“洪钧老祖令五龙守大沽,龙背拱夷船,皆立沉”,御史陈嘉称自己“从关壮缪得帛书,书言无畏夷,夷当自灭”,“当是时,上书言神怪者以百数”,当时的报纸评论说:“推本言之,有守旧,而后有训政,有训政,而后有废立,有废立,而后有排外。”“义和拳者,非国事之战争,乃党祸之战争也。”
对义和团的正面评价
认为义和团运动是一次由农民群众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义和团的英勇行为,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粉碎了其瓜分中国的计划;同时还间接打击了反动卖国的清政府;最后,义和团运动促使民族觉醒,对民主革命的胜利起到了推动作用。 代表意见: 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刊物《开智录》于1901年发表文章《义和团有功于中国说》,称:“中国人柔筋脆骨,已为万国所不齿矣;绝东老大之号,第二犹太之名,已凄声盈耳矣。甲午一败,割地求和,俯首贴耳,任外人之予取予携,不敢稍违豪命,人心板板,民气毫无。义和团此举,实为中国民气之代表,排外之先声矣!彼耽耽逐逐以一鼾睡而目尽我中国人,而狂思妄想豆剖瓜分我中国者,观于此能无废然变计耶!” 早年留学美国的著名改良主义者容闳也于1901年告诉他的学生刘禺生说:“予默观现时大势及中国将来情形,当竭诚以授汝,汝其阐行吾志乎?汝以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纳民气于正轨,此中国少年之责也。(美国)十三州独立,杀英税吏,焚英货船,其举动何殊义和团?[13]” 陈独秀早期指责义和团的愚昧,后来思想发生一些变化,他在《我们对于义和团两个错误的观念》(1924年)中指出一般人对义和团运动怀着的两个错误观念的原因。即“他们只看见义和团排外,看不见义和团排外所发生之原因”和“他们不曾统观列强侵略中国,是对全民族的,不是对于少数人的;剧烈的列强侵略,激起了剧烈的义和团反抗,这种反抗也是代表全民族的意识与利益,决不是出于少数人之偶然的举动。”最后他认为:“我读八十年来中国的外交史、商业史,我终于不能否认义和团事件是中国民族革命史上悲壮的序幕。” 孙中山先生早期也对义和团的缺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后来,他在继续批评义和团弱点的同时也对义和团抵御外侮的行为进行了肯定,他在《国民会议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中说“及遇义和团之变,中国人竟用肉体和外国相斗,外国虽用长枪大炮打败了中国,但是见得中国的民气还不可侮,以为外国就是一时用武力瓜分了中国,以后还不容易管理中国,所以现在便改变方针,想用中国人来瓜分中国”。后来他在《九七国耻纪念宣言》中更指出,虽然义和团存在严重缺点,“然而义和团的人格,与庚子辛丑以后,一班媚外的巧宦,和卖国的奸贼比较起来,真是天渊之隔。可怪他们还笑义和团野蛮。哼!义和团若是野蛮,他们连猴子也赶不上”。 1955年,在北京各界欢迎东德代表团大会上,东德总理格罗提渥将当年德军缴获的义和团旗交还给周恩来。周恩来同志随后指出:“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正是中国人民顽强地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表现。他们的英勇斗争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 外国也有一部分人同情义和团运动。列宁发表《中国的战争》,针对一些人称义和团运动是“由于‘黄种人敌视白种人’,‘中国人仇视欧洲文化和文明引起的’”指出“中国人并不是憎恶欧洲人民,因为他们之间并无冲突,他们是憎恶欧洲资本家和唯资本家之命是从的欧洲各国政府。那些到中国来只是为了大发横财的人,那些利用自己的所谓文明来进行欺骗、掠夺和镇压的人,那些为了取得贩卖毒害人民的鸦片的权利而同中国作战(1856年英法对华战争)的人,那些用传教的鬼话来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能不痛恨他们吗?”他还谴责说:“欧洲各国政府(最先恐怕是俄国政府)已经开始瓜分中国了。不过它们在开始时不是公开瓜分的,而是像贼那样偷偷摸摸进行的。它们盗窃中国,就像盗窃死人的财物一样,一旦这个假死人试图反抗,它们就像野兽一样猛扑到他身上。它们杀人放火,把村庄烧光,把老百姓驱入黑龙江中活活淹死,枪杀和刺死手无寸铁的居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就在这些基督徒立功的时候,他们却大叫大嚷反对野蛮的中国人,说他们胆敢触犯文明的欧洲人。”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一次演说中表示:“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 义和团是爱国者。他们爱他们自己的国家胜过爱别的民族的国家。我祝愿他们成功。义和团主张要把我们赶出他们的国家。我也是义和团。因为我也主张把他们赶出我们的国家”。
对义和团的负面评价
认为义和团的行为除了杀害无辜的外国人外、也直接造成许多无辜的中国人(数量远超过洋人及教民)受害,而且针对对象从光绪帝(所谓一龙)、李鸿章、奕匡(所谓二虎)、京官大臣(所谓十三羊,或谓三百羊,宣称京官除十八人外全应杀)至洋人、教民、普通百姓(所谓十毛),无法无天,除屠杀外,也奸淫据掠,其不人道处比八国联军更甚,不论以中外的传统道德观点来看、义和团的行为实属野蛮残暴。 主要代表意见: 邹容在其著作《革命军》中说“有野蛮之革命,有文明之革命。”“野蛮之革命有破坏,无建设,横暴恣睢,知足以造成恐怖之时代,如庚子之义和团,意大利加波拿里,为国民添祸乱。” 鲁迅在《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中说:“清光绪中,曾有康有为者变过法,不成,作为反动,是义和团起事……”。 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华工学校讲义》) 李大钊在他著名的宣言性论文《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1918年7月1日)中说:“时至近日,吾人所当努力者,惟在如何吸取西洋文明之长,以济吾东洋文明之穷。断不许以义和团的思想,欲以吾陈死寂灭之气象腐化世界。” 陈独秀在发表在《新青年》上的《克林德碑》(1918年)一文,更是全面分析了义和团运动在五个根本方面反时代潮流的特征,陈独秀最后总结说:“照上列的事实看起来,现在中国制造义和拳的原因,较庚子以前,并未丝毫减少,将来的结果,可想而知。我国民要想除去现在及将来国耻的纪念碑,必须要叫义和拳不再发生;要想义和拳不再发生,非将制造义和拳的种种原因完全消灭不可。 现在世上是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向共和的科学的无神的光明道路;一条是向专制的迷信的神权的黑暗的道路。我国民若是希望义和拳不再发生,讨厌克林德碑这样可耻的纪念物不再竖立,到底是向哪条道路而行才好呢?” 学者王致中曾发表论文《封建蒙昧主义与义和团运动》,批评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愚昧、仇外的运动。引起较大反响,其论点和论据被广泛征引。
中立评价
台湾柏杨在《中国人史纲》肯定前期义和团运动“直觉的对抗外国人和做外国人奴才的中国人”,但对后期义和团运动进行抨击,认为其“变质”。

⑧ 义和团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1、使中国人民觉来醒,奋起对帝国主自义的侵略;2、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亚洲觉醒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3、被清廷借助,成为清政府反对帝国主义的直接对抗力量;4、被帝国主义镇压,成为帝国主义展示其实力逼迫清政府就范教材;5、使广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认识到单纯的农民运动不是先进的运动,不能救中国;……

⑨ 义和团运动曾轰轰烈烈,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

义和团运动是通过拳民的英勇战斗,在瓜分危机三次缓解的基础上才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

2.保存了中国的文化和文明

义和团运动既然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它就相应地保存了中国数千年来的悠久的文化,使我们中华民族这个文明古国得以在这个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掠夺领土的时代中存在下来,中国悠久的文化和文明之保存乃是中国在政治上没有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直接后果。

3.遏制了一场可能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

1900年全面爆发的义和团运动,如果说它曾经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话,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就曾经相应地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瓜分中国领土而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可能爆发。

(9)义和团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历史背景:

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再次引起欧洲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1896年,有意瓜分中国的欧洲强国,对清政府提出无理要求,并要求准许修建铁路和采矿。1897年11月,山东发生“曹州教案”,两名德国传教士能方济(Franz Niez)及理加略(Richard Heule)被冲入教堂的村民打死(起因不明)。

德国立即作出了反应,乘机出兵占据了胶州湾和胶澳(今青岛)。德皇更对其舰队训言,谓:“如中国阻挠我事,以老拳挥之。”接下来的一个月,俄军进驻了辽阳南方的旅顺,英国和法国分别派兵占领威海和广州湾(今广东湛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义和团运动

⑩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概括起来说是: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保存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悠久文化,阻止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可能爆发,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并成为"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这些功绩,主要是在中国方面;不过其中有些也涉及到了世界方面,具有了世界历史意义。

义和团运动是通过拳民的英勇战斗,在瓜分危机三次缓解的基础上才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这三次瓜分危机的缓解是:1900年6月20日联军《大沽宣言》形成的瓜分危机之第一次缓解;7月3日美国《海约翰通牒》形成的瓜分危机之第二次缓解;10月16日《英德协定》所形成的瓜分危机之第三次缓解。

三次缓解的过程从所谓有限的军事行动到"领土与行政的完整",从"利益均沾"到不利用中国形势"获得领土利益"等,都是一次比一次更加具体明确,并使个别具有领土野心、企图趁火打劫的帝国主义强盗也终于没有达到目的。因此,通过义和团运动中三次瓜分危机的缓解,结果就起到了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作用。

(10)义和团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义和团又称义和拳、义和团事件、庚子事变,拳匪、拳乱、庚子拳乱等,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义和团本来是长期流行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民间秘密会社,有人认为与白莲教等传统民间秘密团体有关;然而也有部分人认为义和团源于一种勤王的民团组织。

最初义和拳同当时清朝大部分秘密团体一样,反对满族统治,以"反清复明"为口号,遭到镇压。随着中国近代史形势的发展,以帝国主义侵略为先导的西方势力的冲突代替华夷之辩满汉之争成为主要历史矛盾,义和团开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改名为"虎神营",口号也改为"扶清灭洋" (1898年由赵三多首次提出) 。

阅读全文

与义和团的历史意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