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钓鱼历史文化

钓鱼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2-14 14:26:05

⑴ 重庆钓鱼城有什么历史意义

1982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钓鱼城位于合川市合阳镇嘉陵江南岸钓鱼山上,占地2.5平方千米。山上有一块平整巨石,传说有一巨神于此钓嘉陵江中之鱼,以解一方百姓饥馑,山由此得名。钓鱼城峭壁千寻,古城门、城墙雄伟坚固,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环绕,俨然兵家雄关。钓鱼城峭壁千寻,古城门、城墙雄伟坚固,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环绕,俨然兵家雄关。钓鱼城古战场遗址至今保存完好。主要景观有城门、城墙、皇宫、武道衙门、步军营、水军码头等遗址,有钓鱼台、护国寺、悬佛寺、千佛石窟、皇洞、天泉洞、飞檐洞等名胜古迹,还有元、明、清三代遗留的大量诗赋辞章、浮雕碑刻。1982年,钓鱼城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钓鱼城是因为修筑在钓鱼山上而得名的。早在唐代,合州名僧石头和尚就在钓鱼山创建了护国寺和悬空卧佛、千佛石窟等摩崖造像,从而留下了僧侣、游人的足迹。南宋乾道年间(1171年),钓鱼山飞舄楼建成。当时过往州境的雅士豪客,莫不盘桓于钓鱼山,借江山之助,寄托自己豪放的胸襟与远大抱负。到了南宋晚期,宋蒙(元)战争爆发。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余玠为抵御蒙古军队的进犯,采纳播州(今贵州遵义)人冉琎、冉璞兄弟“择险、任人、积粟、驻兵、徙城”的建议,于淳祐三年(1243年)在钓鱼山筑城,徙合州及石照县治其上,屯兵积粮,控扼三江,以为重庆屏障。钓鱼城依山为垒,宛如金城汤池。它不但有构筑在陡峭山岩上的内外两道防线,而且还有纵向延伸的水军码头,以暗道出口、一字城墙相连接的给养补给通道,和天池泉井、水洞门为代表的给排水系统。在城中的两级台地上,良田沃土,豁然千亩。钓鱼城由此而成为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山地修筑防御体系的光辉典范。山上有一块平整巨石,传说有一巨神于此钓嘉陵江中之鱼,以解一方百姓饥馑,山由此而得名。从公元1243年到1279年,南宋合州军民在守将王坚、张珏的率领下,凭藉钓鱼城天险,“春则出屯田野,以耕以耘;秋则运粮运薪,以战以守。”而大汗蒙哥(元宪宗)、总帅汪德臣、东川统军合剌、四川总帅汪惟正等80多名叱咤风云的蒙、元将领,视钓鱼城为“弹丸”之地,长期围城强攻。双方于此殊死搏斗,浴血奋战,历经大小战斗200余次,共同创造了钓鱼城36年攻防战争这一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在这场旷日持久的钓鱼城攻防战争中,发生在公元1259年的钓鱼城开庆元年之战是7个多世纪以来,中外众多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一大战役。这此战役不仅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继彝陵之战、成皋之战、淝水之战之后的又一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而且是改写世界中古历史、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1258年春,蒙哥汗在完成了对南宋的战略包围后,亲率七万蒙军主力攻击四川。在短短的10个月间,成都及川西北府州俱被蒙军占领。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二月,蒙哥汗率军由渠江鸡爪滩渡江,驻跸钓鱼城东之石子山。庚即,蒙古军开始向钓鱼城大举进攻。五月,蒙古军累攻不克.潮湿炎热的气候使蒙古军“军中大疫,方议班师”。蒙哥未采纳部下“乘新集之锐,水陆东下”的建言,仍加紧了对钓鱼城的攻击。六月,汪德臣复选兵夜登外城马军寨,杀寨主及守城者,王坚率兵来战。迟明,遇雨梯折,后军不克进而止。七月,蒙哥汗以马军寨之马鞍山为桥头堡,向钓鱼城内城发起进攻。在此场激烈的战斗中,蒙哥汗被飞丸击中,崩于钓鱼山。蒙哥汗战死之后,进军鄂州(今湖北武昌)的蒙哥之弟忽必烈和进攻漳州(今湖南长沙)的塔察儿,以及占领了大马士革,正在与古埃及马木路克王朝军队作战的旭烈兀,为争夺汗位而匆忙回师,蒙古贵族集团即开始了长期的内部争战。钓鱼城由此在世界中古史上,赫然竖立了“延续宋祚、缓解欧亚战祸、阻止蒙古向非洲扩张”的不朽丰碑!当时,钓鱼城就以“东方的麦迦城”、“上帝折鞭处”的威名震惊了中外。此后,钓鱼城军民坚持抗战。直到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帝昺在厓山蹈海之后,守将王立开城降元,结束了钓鱼城36年抵抗战争的光荣历程。三江环抱的钓鱼城是闻名中外的古战场,南宋时期她抗蒙连续36年,写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钓鱼城因此被欧洲人誉为"陈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

⑵ 人类会钓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原始社会或者古代哪个朝代出现

原始社会不知道有没有。楼上那位说博物馆的情况也只能是揣测罢了。并没有史料版佐证(那时权候根本没文字估计也只能如此了)。目前来说我们可追溯的最早历史不过夏商周罢了,因为有龟壳文字。 明文记载的周有个叫吕望的他钓过鱼而且直钩的,只钓王侯将相. 后赐姓姜;鼎鼎大名的姜子牙。

⑶ 钓鱼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

我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钓鱼也同其他各种物质生产一样有著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大约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从我国的历史看,无论是猿人阶段的原始人群,还是新人阶段的母系氏族社会,绝大多数的穴居或村落都选址在近山靠水的地方,这对于利用自然条件从事渔猎生产十分有利。在距今四五十万年的猿人遗存物中发现有各种鱼类遗骨。新石器时期的遗址 中,鱼骨的发现就更多了。它表明人类在几十万年之前就同鱼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古代捕鱼方法很多。最早是徒手捉鱼、用石块砸鱼以及用树枝条抽打鱼。後来人们学会了制造工具,于是又出现了射鱼、叉鱼和钓鱼。钓鱼属于古代渔业生产项目之一。在捕捉鱼类的活动中,人们通过观察逐渐发现鱼类对落入水中的昆虫、草叶、草籽、谷物颗粒以及一些小动物的尸体等都很贪食。从而受到了启发,于是就利用鱼类的这种生活习性发明了钓鱼。起初,人们使用锋利的石片将动物的皮、筋等割制成皮条或筋条,也有的直接利用动物的肠子。有了这些东西就可以进行钓鱼了。开始人们将兽皮条的一端放入水中招引鱼来吞食,待鱼吞食一段之後,猛拉皮条将鱼拉出水面。在采集活动中,人们逐渐对植物的纤维,如野麻、葛藤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于是便利用这些纤维来搓制索。绳索的出现很快被用来钓鱼。这些可算是最初的钓线了。当人们使用野麻绳等纤维钓线时,就不得不使用钓饵了。这样便出现了钓线和钓饵的分离。这种古老的钓鱼方法是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一致的,其成功率是可以想见的。 为了提高垂钓的成功率和钓到更多种类的鱼,人们发明了鱼卡。古代钓鱼卡是利用兽骨磨制而成的,钓鱼卡的两端尖锐锋利,中间稍宽,并有系钓绳的凹槽。钓鱼卡使用时,将钓线系在鱼卡中部凹槽内,然後将鱼卡穿上钓饵(蚯蚓)放入水中,待鱼吞食钓饵後鱼骨卡横卡于鱼嘴之中,或待鱼排水时顺腮而出横于腮外,适时提绳便可钓获。後人传说姜太公直钩钓鱼,似乎不可思议,其实使用的“直钩”正是鱼骨卡之类的钓具。这种古老的钓法一直沿用至今,即可为证。 後来人们受到荆棘和鸟爪的启示,发明了绑制鱼钩。这种绑制鱼钩是鱼钩的前身,使用起来比较粗笨和不牢靠,但其开鱼钩之初始也可称为人类智慧的结晶。 新石器时期磨制技术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骨鱼钩的出现提供了技术条件。进而人们发明了骨鱼钩。 第一类鱼钩是属于初期的组合鱼钩,有的是鸟爪钩和人工制作的骨质钩尖。这种钩绑扎在另外的钩柄上才能使用。 第二类鱼钩的钩形已经基本完整,钩身全部是由一块骨头磨制而成。钩尖锋利,制作也比较精细。有的钩尖向内侧弯曲使钓到的鱼不易脱钩而去。但这类鱼钩上还没有倒刺。 第三类鱼钩已基本定型,除具备第二类鱼钩的全部特点之外,钩尖处均制出倒刺,多数倒刺在内侧,亦有在外侧的。 第四类鱼钩是从第三类鱼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这类鱼钩不仅有内倒刺,而且有外倒刺。外倒刺一般在骨鱼钩前钩弯处的外侧。这种鱼钩一般被鱼吞入後很难吐出来。在鱼钩制作技术上是一创新。这种内外均有倒刺的鱼钩,现代仍然使用,足见其源远流长。 钓鱼的性质由生产演变为娱乐的基本原因是渔业生产展的结果。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网具捕鱼已经广为采用,这就使得钓鱼在整个渔业生产领域中的地位愈来愈无足轻重,逐渐成为一种辅助性的渔业项目,甚至几乎被淘汰。 但是,由于钓鱼所用的钓具成本微小,容易制作,使用也非常方便;特别是作为一种娱乐、休息,钓鱼依然鼓舞著人们的情趣,并且一直延续下来至今不衰。钓鱼性质的演变使钓鱼从生产领域跨入文化生活之中,这个转变至晚 完成在商周之际。《尚书·大传》记载︰“周文王至溪,见吕望钓。”吕望又称姜子牙,人称姜太公。“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典故流传千古。姜太公钓鱼不在于得鱼,而是以钓鱼为休息娱乐。以此来消磨时间等候文王 的到来。姜太公钓鱼完全脱离了生产的性质。从此,钓鱼活动以它崭新的面貌和独特的内容丰富著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始了钓鱼史上的新纪元。

⑷ 古代人怎么钓鱼

现如今,市场上有品种繁多的钓鱼用具。那么,古代的人没有这些先进钓具内,又怎么钓鱼呢?当然,古人自容有办法。先说钓钩,到新石器时代,人们便会磨制骨质钓钩.到商代和西周以后,便有了铁制钓钩,东汉许慎在其《说文解字》里对“钓”解析为:“钩鱼也。”钩者,曲金也,以曲金取鱼谓之钓。再说钓线,除麻线、丝线,古时将结茧的蚕体内的丝浆收集后,人工拉成单股粗丝,天然干燥后使用。这种丝线,柔软、光滑、透明、强度大。至于钓竿,古代的人常用细而长的竹子来制作,从《诗经》里就可找到根据,《国风·卫风·竹竿》:“霍蓄竹竿,以钓于淇。”同时,古人对于钓鱼季节、天气的选择以及钓鱼技巧的运用等方面,也颇有经验。如张志和((渔歌子})中“桃花流水撅鱼肥”的诗句,指的就是在春季钓鱼的情况.孟浩然《临洞庭上张垂相》:“八月湖水平……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便道出了秋季正是钓鱼好时节。此外,古人对于线与水色相配的重要性也有所研究,唐朝诗人方干在其《赠江上老人》诗中提到:“潭底锦鳞多识钓,未设香饵即先知。欲教鱼目无分别,须学揉兰染钓丝。”@白芷<正>现如今,市场上有品种繁多的钓鱼用具。

⑸ 钓鱼起源于何时呢

古以来,钓鱼是讲究看天气的。不同的天气钓不同的鱼,不同天气钓不同的水,这种界定是十分清楚的。其实,看天气主要是看阴晴、看气温、看风向(看风向单独讨论),因为晴天钓鱼和阴天钓鱼是两回事,气温高和气温低钓鱼差别也相当大,晴天要钓浑水,钓深水,钓远水。阴天可以钓清水,钓浅水,钓近水。晴天光线强,在浑水中好钓鲤鱼。阴天的光线弱,在浅水中好钓鲤鱼。至于看气温,除了看基本气温外,还要看温差。温度在5℃以下,35℃以上,有些鱼会停止进食,要想钓上它们会有困难。温度在20℃左右时好钓鲫鱼、鲤鱼,温度在30℃左右时好钓草鱼、鳊鱼。温差在5℃至8℃左右,是比较好钓鱼的。一天之内,温差超过15℃,则不好钓鱼。

看塘型与选择钓点有关,塘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塘型,钓点是不一样的,通常的选择是“长塘钓腰,方塘钓角,大塘钓边,小塘钓心等等”。其实,看塘型有三大要点:一是看滩,二是看湾,三是看阳。春钓滩,看准滩位十分重要。秋钓湾,塘湾在哪里要清楚。冬钓阳,朝阳的地方要明白。当然,没有滩可以钓浅,没有湾可以钓深,没有阳可以钓明,这是看塘型的变化。而最为要弄清楚的是塘的走向,塘的摆放是否规则,塘的形状是否正规,以深水为准,是坐北朝南还是坐东朝西的,一定要看清分明,心中有数。它与变更钓点有关,由于天气变化等因素影响,需要搬移钓位时,塘的走向不同,下一站钓位是不同的。值得说明的是,看塘型决定钓位不是唯一的。确认钓位的因素很多,特别是当塘底的状况与塘型不一致时,看塘型就会失去它的有效性,应当明察。

⑹ 垂钓的起源

垂钓的起源历史: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高雅古朴的垂钓活动作为我们古老文明的一个小小侧面伴随著祖国的历史延续下来,历数千年而不衰,日益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在内陆淡水水域开展垂钓活动由来已久。
它起源于古代先民的生产活动,随著生活环境的安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从生活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充满趣味,充满智慧,充满活力,格调高雅,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中华大地有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穿山越谷的溪流,为垂钓提供优良的自然钓场和丰富的鱼类资源。古往今来,无数钓鱼爱好者陶醉于这项活动之中,他们怀著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激情,走向河边、湖畔,享受生机盎然的野外生活情趣,领略赏心悦目的湖光山色。深谷的清风吹走了城市的喧嚣,钓竿的颤动带给老人以童子般的欢乐,八要一竿在手,性情暴躁的小伙子也会“静如处子”....此中乐趣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三百多年前,世界闻名的钓鱼大师爱扎克.沃你顿曾预言:钓鱼将成为全世界人民广泛喜爱的活动。今天,垂钓已经风靡世界。在大陆与台湾,这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也越来越受到人民的青睐,发展形势十分喜人。
从钓具的发展看我国淡水垂钓的渊源
大约五万年前,我们祖先的形体已经进化到和我们现代人一样,他们学人会了用骨针缝制兽皮衣服,氏族社会逐渐形成。又经过了漫长的岁月,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这就是相传的神农、黄帝、尧、舜等时期。在这个接段,我国产生了辉煌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近几十年发掘的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胜中,除发现了大量的石器和用兽骨磨制的刀、齿、镞之外,还发现了很多鱼叉和鱼钩,这对了解我国的垂钓历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陕西省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胜发现的骨制鱼钓和黑龙江小兴凯湖岗上出土的骨制鱼钩,距今大约有六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发现得最早的钓鱼文物。在全省各地的新石器时代胜中,如黑龙江的宁安遗址,河北唐山市的大城山遗址,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的阿善遗址等,都发现了许多骨制鱼钓。这些鱼钓的造型多样,其中有的在钩尖下面磨出了倒刺,多数鱼钓还磨有拴钓线的槽,由此可证明当时磨出了的垂钓活动已具有较高水平。这些遗址都位于内陆地区淡水水域钓鱼已是十分普遍的了。
我国最早的关于竹制钓竿的文字记载见于二千多年前的诗歌总集《诗经》,比如在《季风》这一章中,有“籊籊竹竿,以钓于淇”,的诗句(淇,指黄河的一条支流,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北部),这表明了春秋载国时期,人们已经用细细的竹竿在江河中垂钓了。
古代名人时尚钓鱼活动
古往今来,人们都把钓鱼看作为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古代很多名人、学者都喜爱钓鱼,虽然他们垂钓的目地不相同,但培养高土雅的情趣是安全一致的。我国第一个有名气的钓鱼人不是人们熟知的姜太公,而是古帝舜。
舜号有虞氏。《孟子.离数篇》说:“舜生于诸溤(音平ping,今山东诸城)?.卒于鸣条(河南开封附近),东夷人也(舜居住地在东方)。”舜很有才干,被推为部落联盟的大酋长。大酋长有权祭天、巡狩。有一次,雷泽(今山东东阿、菏泽、梁山、寿张一带)的渔民争著开垦雷泽边上的土地,酿成氏族间的大械斗。舜知道了,就亲自排解。他没著雷泽巡视,饿了就钓鱼充饥,很快平息争地械斗。尧、舜、禹是部落联盟解体前最后的三个大酋长。那时生产还很落后,人们以狩猎、捕鱼为主要谋生手段。舜出巡时钓鱼是为了获得食物,这与后世的娱乐性垂钓是不相同的。
驾八骏出巡的穆天子——周穆王姖满,是一位大游历史家,是继舜之后第二个有名的钓鱼人。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在东征途中,常在水边垂钓。在西征时,有一次出巡到因氏国,他在黄河边上一边钓鱼,一边观看河边参天的古小木 。周穆王时期(公元前976~924年),周天子是天下宗王,诸侯朝聘贡献的玉帛、兽皮、珍玩和地方特产很多。富甲天下的周穆王在黄河之畔垂钓,已不是为了获得食物,而是消遗娱乐了。
只知道中国的,外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不知道了

⑺ 古人垂钓的几种文化精神境界

垂钓是我国人民十分喜爱的一项传统休闲健身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不朽的诗篇和众多的历史古迹。古人垂钓十分讲究文化精神境界,或名志、或备考、或欣赏、或品尝,可谓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一、等待时机,寻觅明主,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最有名的当数姜太公钓鱼。姜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吕尚,是一位有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听说周文王公正廉洁、礼贤下士、锐意改革,就立志去辅佐周文王,但他又不愿直接去找周文王,于是就来到周文王的领地渭水边隐居下来,以垂钓为乐。姜太公垂钓之意不在鱼而在乎政治,他经常在周文王打猎或出巡的必经之路渭水边,即今宝鸡县磻溪河畔,用直钩垂钓,一方面通过垂钓锻练身体,磨炼意志;另一方面又在思虑国家大事,研究对策,等待时机,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一待就是二十年,终于在80岁时,周文王来渭水边打猎,听说姜太公的奇事就决定亲自拜访姜太公,两人一见面就谈得十分投机,政治观念和治国策略完全相同,于是周文王就请姜尚出山,帮助他出谋划策,讨伐殷纣。经过10年的奋战,姜尚终于帮助周武王打败了纣王,灭了殷,建立了周朝,姜尚也在他90岁时正式被封为国师。
二、不愿与当朝者同流合污,隐居深山,以耕种垂钓为乐,保持自己的高风亮节 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士叫严子陵,又名严光,他少年时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两人感情十分深厚,情同手足。当刘秀夺取了政权,当了汉光武帝后,想起了自己的少年好友,思慕其贤,于是派大臣去请严子陵进京,出任议谏大夫,并表示要同严子陵“日同游,夜同榻”。但严子陵不愿与汉光武帝同流合污,“不吞荣华富贵之钩”,坚持隐居富春山,以垂钓躬耕为乐,甘愿过贫苦生活。后人对严子陵的这种“不吞荣华富贵之钩”的精神十分赞赏,给予很高的评价。尤其是李白,不仅写诗对其大加赞赏,还亲自到严子陵家乡浙江桐庐县的富春山凭吊,在严子陵钓鱼台垂钓,体会其精神,希望能在梦中与严子陵相见,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严子陵垂钓还有两个典故也十分感人。一是“羊裘垂钓”,出自后汉书《严光传》。说的是严光少年时和刘秀同学,两人十分要好。而刘秀当了汉光武皇帝,严光便离开京城更换姓名隐入深山了。刘秀思其贤,便派人四处寻找,有人报告说有一披着羊裘在富春江边垂钓的就是严子陵。于是汉光武帝派太监去请严子陵,遭到断然拒绝。后人便用“羊裘垂钓”来表示对严子陵这种不慕官爵、隐居不士的精神加以赞扬,遂形成“羊裘垂钓”的典故。 再一个是“子陵鱼”。说的是当汉光武帝派人手捧锦袍玉带去请严子陵回京做官时,严子陵不但拒绝,而且说“钓鱼人是用不着锦袍玉带的”,随手将锦袍玉带撕成一条条一丝丝,抛入富春江,而这些一条条一丝丝银光闪闪的锦袍玉带一入水,立马变成鳞光闪闪的小鱼。这些小鱼每年的五月都要集群逆流而上,来到子陵钓鱼台,拜谒严子陵,年年如此,岁岁必来。后人感其诚,称其为“子陵鱼”。 其实“子陵鱼”是栖居在山溪中的一种小型吻虾虎鱼,每年春夏之交,集群逆江而上,成群觅食产卵洄游。这种吻虾虎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论是新鲜或是干制品都是上等佳肴,成为当今旅游富春江的一道名菜。
三、追求淡泊宁静、闲适自由、人与自然和谐的至高境界,这是东方人垂钓的精神支柱 中唐诗人柳宗元十分喜欢垂钓,在遭贬广西柳州时,写过一首千古绝唱“江雪”,诗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试想在那鸟都不到、人迹全无的深山里,独自一人在大雪天里垂钓,可见其垂钓的环境是多么宁静,其性情是多么孤傲,内心是多么痛苦。柳宗元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年轻人,他因参与王叔文倡导的变革,屡遭贬斥。先被贬湖南永州,一待就是10年,后又被贬广西柳州。但他不屈不挠、顽强抗争,坚强地生活下来。不仅为当地的老百姓做了大量好事,而且寄情于祖国的山山水水,以垂钓为乐,以写诗、写游记为己任,借诗抒发心中的忧愤,表达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追求淡泊宁静、人与自然和谐的至高境界。
另一位诗人张志和也是一个垂钓迷,自称“烟波钓徒”。浙江金华人,唐肃宗时官至金吾卫录参军,因不满官场的腐败,弃官隐居江湖,以垂钓为乐。据说他在太湖垂钓,常常是不投饵,志不在鱼,以表达自己不恋官场、怡情山水、自得其乐的情趣与志向。他的“渔歌子”一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就是其心境的最佳表露,追求的就是自然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孟浩然的“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李商隐的“寒归山观随棋局,暖入汀洲逐钓纶”以及张志和的“乐是风波钓是闲”,都是这种文化精神境界的最佳体现。
四、以垂钓修身养性,陶冶情趣,解忧排遣,以激励自己的创作热情,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这是又一种垂钓的文化精神境界 历代大诗人、词家、文学家、散曲家、画家,诸如李白、杜甫、杜牧、王维、孟浩然、张志和、韩愈、苏东坡、李商隐、范成大、陆游、纪晓岚、唐寅、郑板桥、马朴臣以及女诗人李舜弦、花蕊夫人等,无一不是垂钓爱好者。他们通过垂钓,一方面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享受垂钓的乐趣,抒发自己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另一方面,又通过垂钓,体验生活,察看民情,搜集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并将垂钓的感受融注到诗词中,写出了大量的优秀诗词,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化精神财富。如李白的《独钓清溪江》、杜牧的《赠渔父》、王维的《清溪》、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白居易的《渭上偶钓》、高适的《渔父》、韩愈的《独钓》、花蕊夫人的《钓鱼》、和凝的《渔人》、陆游的《渔父》词、唐寅的《钓鱼》、郑板桥的《渔家》、马朴臣的《渔》等等。这些诗词,有的反映不恋高官厚禄,只追求享受自然和垂钓的乐趣与志向。如白居易的《渭上偶钓》诗云: 说我垂钓意,人鱼又兼忘, 无机两不得,但弄秋水光。 清代诗人马朴臣的《渔》诗云: 自把长竿后,生涯逐水涯, 不争鱼得失,只爱傍桃花。 有以诗词反映诗人忧国忧民、报国无门的悲痛心情,只有垂钓来排遣心中的怨恨和不得已。如杜甫晚年流落成都,在严武手下当差,因没有什么事干,就经常去钓鱼,严武为此专门写了一首诗劝杜甫不要因钓鱼而误了为官,杜甫立即写了两首诗酬答,其一云: 拾遗曾凑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 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 其二云: 两映行宫辱赠诗,元戎肯赴野人期, 江边老病虽无力,强似晴天理钓丝。
五、借垂钓放松身心,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以备再战,这也是古人垂钓的一种文化精神境界 清康熙年间,江苏宝应县城有一位年轻书生,名叫王式丹,他不仅自幼刻苦学习,饱读经书,而且善于学习,将学习与休闲结合得很好。这一年江苏举办乡试,别的考生都忙于日夜苦读,死记硬背,准备应考。而王式丹却不急不忙,更让人不解的是考试前三天,他拿起鱼竿,跑到芦苇丛生、绿树成荫的宝应湖边垂钓去了。在垂钓过程中,王式丹一方面饱受了湖边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的薰陶,使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与放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另一方面,他又在垂钓过程中,根据考试的要求,构思了一篇四、六对仗的骈体文,打好了腹稿,怀着必胜的信念参与了考试,一举考中了举人。接着他又参加了全国考试与殿试,夺得了第一名,成为当时的状元。 再一个故事是发生在清乾隆年间,故事的主人公是纪晓岚。纪晓岚既是一个大文豪,出口成章,又是一个嗜垂钓如命的人,特别喜欢钓鱼。一天乾隆皇帝与纪晓岚一起出游,乾隆皇帝想考一下纪晓岚的文学才干,指着远处的钓翁命纪晓岚写一首嵌着十个“一”的绝句,纪晓岚略一沉思就吟道:“一篙一橹一孤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拍一呼又一笑,一人独钓一江秋。”这首钓鱼绝句用十个“一”将钓翁垂钓的情景串连起来,有动有静,情景交融,跃然纸上,尤如一幅山水画,使人不得不叫绝。纪晓岚之所以能对答如流,短时间内吟出一首“钓鱼绝句”,除了他才思敏捷,文学功底深厚外,也与他经常垂钓有关,这也是他十分熟悉的题材,故能立刻吟出。 六、美食家的垂钓情结 江鲜湖鲜不仅是现代人餐饮中的优选食品,古人也十分青睐,而垂钓则是获取江鲜湖鲜的重要来源,尤其是亲手垂钓所得、活水煮活鱼,品尝起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历代大诗人、文学家、画家、散曲家中不乏美食家,而这些人又都与垂钓结下了不解之缘。最具代表的就是大文学家、美食家苏东坡,他喜欢吃鱼,更喜欢钓鱼。苏东坡的《春江晚景》一诗写道: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在这里,春天的野菜、长江中最名贵的河豚鱼、鲥鱼都是苏东坡最喜欢品尝的江鲜。

⑻ 钓鱼的由来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高雅古朴的垂钓活动作为我们古老文明的一个小小侧面伴随著祖国的历史延续下来,历数千年而不衰,日益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在内陆淡水水域开展垂钓活动由来已久。
它起源于古代先民的生产活动,随著生活环境的安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从生活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充满趣味,充满智慧,充满活力,格调高雅,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中华大地有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穿山越谷的溪流,为垂钓提供优良的自然钓场和丰富的鱼类资源。古往今来,无数钓鱼爱好者陶醉于这项活动之中,他们怀著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激情,走向河边、湖畔,享受生机盎然的野外生活情趣,领略赏心悦目的湖光山色。深谷的清风吹走了城市的喧嚣,钓竿的颤动带给老人以童子般的欢乐,八要一竿在手,性情暴躁的小伙子也会“静如处子”....此中乐趣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三百多年前,世界闻名的钓鱼大师爱扎克.沃你顿曾预言:钓鱼将成为全世界人民广泛喜爱的活动。今天,垂钓已经风靡世界。在大陆与台湾,这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也越来越受到人民的青睐,发展形势十分喜人。
从钓具的发展看我国淡水垂钓的渊源
大约五万年前,我们祖先的形体已经进化到和我们现代人一样,他们学人会了用骨针缝制兽皮衣服,氏族社会逐渐形成。又经过了漫长的岁月,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这就是相传的神农、黄帝、尧、舜等时期。在这个接段,我国产生了辉煌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近几十年发掘的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胜中,除发现了大量的石器和用兽骨磨制的刀、齿、镞之外,还发现了很多鱼叉和鱼钩,这对了解我国的垂钓历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陕西省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胜发现的骨制鱼钓和黑龙江小兴凯湖岗上出土的骨制鱼钩,距今大约有六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发现得最早的钓鱼文物。在全省各地的新石器时代胜中,如黑龙江的宁安遗址,河北唐山市的大城山遗址,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的阿善遗址等,都发现了许多骨制鱼钓。这些鱼钓的造型多样,其中有的在钩尖下面磨出了倒刺,多数鱼钓还磨有拴钓线的槽,由此可证明当时磨出了的垂钓活动已具有较高水平。这些遗址都位于内陆地区淡水水域钓鱼已是十分普遍的了。
我国最早的关于竹制钓竿的文字记载见于二千多年前的诗歌总集《诗经》,比如在《季风》这一章中,有“籊籊竹竿,以钓于淇”,的诗句(淇,指黄河的一条支流,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北部),这表明了春秋载国时期,人们已经用细细的竹竿在江河中垂钓了。
古代名人时尚钓鱼活动
古往今来,人们都把钓鱼看作为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古代很多名人、学者都喜爱钓鱼,虽然他们垂钓的目地不相同,但培养高土雅的情趣是安全一致的。我国第一个有名气的钓鱼人不是人们熟知的姜太公,而是古帝舜。
舜号有虞氏。《孟子.离数篇》说:“舜生于诸溤(音平ping,今山东诸城)?.卒于鸣条(河南开封附近),东夷人也(舜居住地在东方)。”舜很有才干,被推为部落联盟的大酋长。大酋长有权祭天、巡狩。有一次,雷泽(今山东东阿、菏泽、梁山、寿张一带)的渔民争著开垦雷泽边上的土地,酿成氏族间的大械斗。舜知道了,就亲自排解。他没著雷泽巡视,饿了就钓鱼充饥,很快平息争地械斗。尧、舜、禹是部落联盟解体前最后的三个大酋长。那时生产还很落后,人们以狩猎、捕鱼为主要谋生手段。舜出巡时钓鱼是为了获得食物,这与后世的娱乐性垂钓是不相同的。
驾八骏出巡的穆天子——周穆王姖满,是一位大游历史家,是继舜之后第二个有名的钓鱼人。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在东征途中,常在水边垂钓。在西征时,有一次出巡到因氏国,他在黄河边上一边钓鱼,一边观看河边参天的古小木 。周穆王时期(公元前976~924年),周天子是天下宗王,诸侯朝聘贡献的玉帛、兽皮、珍玩和地方特产很多。富甲天下的周穆王在黄河之畔垂钓,已不是为了获得食物,而是消遗娱乐了。

阅读全文

与钓鱼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