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濮阳历史文化

濮阳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2-14 10:45:10

㈠ 河南濮阳历史有什么

春秋时期抄濮阳属卫袭国,公元前660年,散居于齐、卫北部的狄人入侵卫国,占领卫都朝歌。公元前629年,卫成公迁都帝丘(今濮阳),帝丘成为卫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凡400年。仅前626年至前479年140多年间,春秋经传中关于戚的记载即28处,诸侯来卫国的14次会盟中,就有半数在戚举行。其他如咸(位于今濮阳市东南25公里)、铁丘(位于华龙区)、顿丘(今清丰县西南)、五鹿(今清丰县南)、澶渊(位于华龙区内),清丘(位于市中心东南30公里)等城邑商旅不绝,相当繁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促进了思想的活跃,精神的解放,文化的发展,劳动人民于“桑间濮上”创造的诗歌“卫郑新声”,风靡华夏。先进的卫文化既培育了中国第一个杰出的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也激励工奴于前478年掀起世界上最早的手工业奴隶的革命斗争——百工起义。同时,帝丘位居黄河要津、中原腹地,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的城濮之战、铁丘之战等都发生在濮阳一带。

㈡ 河南濮阳的历史!

濮阳古称帝丘,据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故有帝都之誉。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黄河与济水的支流,后因黄河泛滥淤没)之阳而得名。

春秋时期,濮阳一带属卫国。公元前629年,卫国迁都帝丘(今濮阳),帝丘成为卫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凡400年。公元前242年,秦置东郡,次年秦取濮阳等地,卫国此时名存实亡。前240年,东郡治濮阳。

宋,濮阳改称开德府,一度成为北辅。1128年秋,金占领澶州,金皇统四年(1144年)改澶州为开州,辖今濮阳、清丰。明清时期,濮阳仍称开州,辖濮阳、清丰、南乐,属大名府。

民国2年(1913年),改开州为开县。因与四川、贵州两省的开县重名,1914年1月复称濮阳县。濮阳县、南乐县、清丰县归河北省大名府管辖。


(2)濮阳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濮阳,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平原,北与河北省邯郸市交界,东与山东省泰安市、济宁市、聊城市、菏泽市接壤,西与安阳汤阴县、滑县接壤,西南与新乡长垣县毗邻,鹤濮高速将鹤壁与濮阳两座城市紧密连接在一起。

濮阳是中原油田所在地,石油、天然气、盐、煤等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石油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濮阳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还是中国姓氏的重要起源地,卢、张、范、姚、秦、顾、孟、骆等姓氏均发源于此。作为“中国杂技之乡”,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012年2月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中华帝都”。

风景名胜

1、戚城遗址

戚城遗址是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卫国的重要城邑遗址,年代为公元前11世纪~前476年。戚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上的部分为周长1520米的古城残垣,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地下则保存着自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到汉代等不同时期历史遗存。

戚城又称“孔悝城”,向北隔黄河与晋国相望,南与鲁接壤,西与郑毗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它成为诸侯争夺的一个战略目标。同时,戚城又是卫国孙氏家族的采邑,孙氏家族权倾朝野,其立场的向背直接影响到卫国的政局和诸侯势力的均衡,所以,史书记载,许多历史事件与戚城有关,孔子戚城遗址的弟子子路就是在与戚城有关的政治事变中遇难。

2、单拐革命旧址

单拐革命旧址位于河南省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包括中共中央平原分局革命旧址、中共中央北方局革命旧址、冀鲁豫军区纪念馆等。

1945年春到1946年10月军区政委邓小平、司令员杨勇等同志先后在这里居住长达一年之久。他们在这里不仅领导了有名的锡山战役和解放阳谷、封丘、延津等战役,还积极发动这一带贫苦农民建立农民政权,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增资、增佃斗争,并在这里建立了小型兵工厂,成功制造了我军兵工史上第一门大炮──九二式七十毫米步兵炮,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近年来,清丰县对该旧址进行了多次修复,并按原址建成3个展区、8户旧居和19座展室,并从全国征集史料和革命文物2000余件,各类珍贵图片400余幅,并建设了占地8000余平方米的革命旧址广场。

3、仓颉陵遗址

仓颉陵遗址位于南乐县梁村乡吴村,遗址上建有庙宇和一些碑刻。明天启七年(1627年)的碑文记述,对仓颉的供奉“历汉唐以来没有间断过”,可见汉唐以来这里已有陵庙建筑。明清两代,陵庙得到大规模整修兴建,现仅存明天启年间方碑两通,其正面所刻“三教之祖”、“历圣之宗”分别为明工部尚书李从心和刑部尚书李养正题。

享殿前檐石柱两根,上雕二龙戏珠和鱼龙变化图案,正面镌刻楹联:“百王景仰治代结绳扶宇宙,万圣崇尊文成书契整乾坤”。仓颉陵建筑在一处古文化遗址之上,这一遗址位于古繁水河道的阳台地上,面积约4000平方米。经考古钻探,地下有汉代和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层,充分表明,在上古时代,这里就是先民的一个聚居地。

㈢ 濮阳的来源和历史

濮阳位于中国河南省的东北部,黄河下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东、南部专与山东省济宁市属、菏泽市隔河相望,东北部与山东省聊城市、泰安市毗邻,北部与河北省 的邯郸市相连。西南部与河南省的新乡市相倚,西 部与河南省的安阳市接壤。地处北纬35°20′0″ --36°12′23″,东经114°52′0″--116°5′4″之间,东西长125千米,南北宽100千米。全市土地面积4188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5%。其中耕地面积26.94万公

濮阳古称帝丘,据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故有帝都之誉。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黄河与济水的支中华第一龙流,后因黄河泛滥淤没)之阳而得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986年,境内出土的石磨盘、石磨棒、三足陶等裴李岗文化典型器物证明,七、八千年前这里已有人类活动。1987年,在濮阳西水坡发掘出三组蚌砌龙、虎图墓葬。据测定,其年代距今6400年左右,蚌壳龙被考古界公认为“中华第一龙”。专家据此遗址推断,6000年前濮阳地区已率先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并成为中华民族龙文化的发源圣地。濮阳因此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为“中华龙乡”。

㈣ 濮阳 从古至今发生的历史大事

濮阳历史悠久,抄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约公元前2513年,这里是五帝之一颛顼部族的活动中心,时称“帝丘”。随着历史的演进,曾几度易名。夏称昆吾国,春秋称卫都,亦称“五鹿城”,秦灭卫后,因城址位于濮水之阳,更名为“濮阳”,宋代称“澶州”,金代称“开州”,民国伊始,复名濮阳。这里素有“古战场”之称,历史上著名的晋楚“城濮之战”、齐魏“马陵之战”、宋辽“澶渊之盟”均发生在这里。濮阳民风淳朴,人杰地灵,诞生和培育了许多历史名人,如我国的文学家仓颉,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政治家、军事家商鞅、吴起,天文学家僧一行,元曲大家宫天挺等。这里又是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近代史上,濮阳是波及全国的天理教起义、捻军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的发起地区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濮阳是我党最早的活动地区和革命根据地之一。1926年就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并逐步发展成为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带。朱德、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杨得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工作战斗,组织一系列重大军事活动。

㈤ 濮阳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吗

濮阳是一座历史名城,濮阳古称帝丘,据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故有帝都之誉。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黄河与济水的支流,后因黄河泛滥淤没)之阳而得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986年,境内出土的石磨盘、石磨棒、三足陶等裴李岗文化典型器物证明,七、八千年前这里已有人类活动。1987年,在濮阳西水坡发掘出三组蚌砌龙、虎图墓葬。据测定,其年代距今6400年左右,蚌壳龙被考古界公认为“中华第一龙”。专家据此遗址推断,6000年前濮阳地区已率先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并成为中华民族龙文化的发源圣地。濮阳因此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为“中华龙乡”。

上古时期 濮阳一带地跨兖、冀二州,是黄帝为首的华夏集团与少昊为首的东夷集团活动的交接地带。黄帝与蚩尤的大战就发生在这里,据说蚩尤之首就埋在台前县。黄帝长子玄嚣青阳氏邑于顿丘(今清丰县南),次子昌意在南乐筑昌意城;黄帝史官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被尊为“造字圣人”,今南乐有造书遗址及仓颉陵、仓颉庙。中原地区继黄帝之后由颛顼统一治理,都帝丘(今濮阳西南,史称“颛顼之墟”)。颛顼时,其氏族集团实力强大,打败了以共工为首的集团,活动范围大为扩展,万邦来朝。颛顼之后,帝喾继位,初都帝丘,后迁都伊洛平原。帝喾赐颛顼玄孙陆终长子樊为己姓,封邑昆吾(今濮阳东南)。帝喾之后,尧继位成为祁姓集团首领,以冀州为活动中心,死后葬于城阳(范县东)谷林。濮州(今属范县)有尧母庆都庙,范县辛庄乡北有尧子丹朱墓。舜生于姚墟(今范县城西南),住南河。他在黄河之滨烧制陶器,到雷泽(古泽名,在今范县东南)渔猎,去历山耕作,还贩于顿丘(今清丰)。舜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后代尧而立,成为姚姓联盟的首领。尧舜之时,太行山区雨水丰沛,水患频仍。以秦(今范县)为活动中心的东夷首领伯益协助舜的水官大禹治水,两大集团在联合抗洪斗争中进一步增进了民族融合。

夏王朝时期 濮阳地区建有己姓联邦集团的昆吾(它是夏后氏酋邦王国最亲近的成员)、斟灌、顾等宗族邦国。夏启时于昆吾铸九鼎,并视为国宝。夏帝仲康的儿子相为羿所逐,奔依同姓邦国斟灌氏。后相即位,都帝丘,至帝杼时迁都于原。其间历百年,濮阳一直是夏文化中心地带,不仅农业发达,制陶和冶铜技术也处于领先地位。

殷商时期 以契为始祖的子姓集团至相土时迁至商丘,即帝丘(今濮阳),活动于今豫北、冀南和豫东一带,势力发展至东海之滨。汤时征服了昆吾、韦(在今滑县东南)、顾等邦国,后灭夏建商,以帝丘为其陪都。

西周时期 以姬发为首的姬姓联邦集团联合其他邦国灭商后成为新的联邦王国的宗主国,帝丘一带称东国,为管叔封地。周成王四年,周公旦东征,平定武庚及三监叛乱,封康叔于河、淇之间,建立卫国,帝丘一带受其节制。西周时,帝丘一带的经济、文化都得到迅速发展,实力较强。厉王时,卫武公曾带兵入朝平定叛乱,稳定政局。

春秋时期 濮阳一带仍属卫国,为当时较先进的地区之一。公元前660年,散居于齐、卫北部的狄人入侵卫国,占领卫都朝歌。公元前629年,卫成公迁都帝丘(今濮阳),帝丘成为卫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凡400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大改道流经濮阳,给这里带来水利之便。这一时期人们用桔槔提水灌田,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发展带动了纺织、皮革、竹木、冶铸等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业兴旺,涌现出一批城镇。如临黄河的戚邑,水陆交通便利,经济十分繁荣。仅公元前626年至前479年140多年间,春秋经传中关于戚的记载即28处,诸侯来卫国的14次会盟中,就有半数在戚举行。其他如咸(位于今濮阳市东南25公里)、铁丘(位于华龙区)、顿丘(今清丰县西南)、五鹿(今清丰县南)、澶渊(位于华龙区内),清丘(位于市中心东南30公里)等城邑商旅不绝,相当繁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促进了思想的活跃,精神的解放,文化的发展,劳动人民于“桑间濮上”创造的诗歌“卫郑新声”,风靡华夏。先进的卫文化既培育了中国第一个杰出的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也激励工奴于公元前478年掀起世界上最早的手工业奴隶的革命斗争——百工起义。同时,帝丘位居黄河要津、中原腹地,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的城濮之战、铁丘之战等都发生在濮阳一带。

战国时期 铁农具和牛耕普遍推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各诸侯国为壮大实力、争夺霸权竞相改革,大批优秀人才应运而生,仅濮阳人就有政治家和军事家吴起、儒商子贡、改革家商鞅、政治家吕不韦、外交家张仪等,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吕不韦主持编写的《吕氏春秋》记载了天文、地理、物理、医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战国后期,大国争霸,帝丘一带战争频繁,原为西周第一大国的卫国,春秋时已降为中等诸侯国,到战国时更加衰微,最后仅剩濮阳城(濮阳县西南)一弹丸之地。前242年,秦置东郡,次年秦取濮阳等地,卫君角被迁到野王(今河南沁阳),卫此时名存实亡。前240年,东郡治濮阳。至前209年卫君角被废为庶人,卫亡。

秦汉时期 秦统一中国后,为束黄河之水,曾修金堤(即原黄河大堤,顶宽20丈,兼作御道。谓其坚固无比,故名金堤)。秦末,濮阳人民助项羽大败章邯,加速秦朝灭亡。汉时,濮阳仍为东郡治所。西汉武帝曾于元封二年(前109年),亲率官吏、将士数万人到濮阳堵塞瓠子河决;西汉成帝建始四年(前29年)秋,河决东郡,朝廷遣官发众来堵,并增筑金堤;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在著名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下,濮阳人民修渠筑堤千余里,固河道于濮阳城南,黄河安澜700余年。期间,濮阳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口大增,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濮阳人口已达37

㈥ 濮阳市历史

濮阳,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平原,北与河北省邯郸市交界,东与山东省专泰安市、济宁市属、聊城市、菏泽市接壤,西与安阳汤阴县、滑县接壤,西南与新乡长垣县毗邻,鹤濮高速将鹤壁与濮阳两座城市紧密连接在一起。
濮阳是中原油田所在地,石油、天然气、盐、煤等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石油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濮阳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还是中国姓氏的重要起源地,卢、张、范、姚、秦、顾、孟、骆等姓氏均发源于此。作为“中国杂技之乡”,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012年2月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中华帝都”。

㈦ 古今濮阳文化历史。

濮阳文化底蕴厚重。濮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颛顼遗都”、“帝舜故里”之称,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中华帝都”。

美誉:1987年出土的距今6400多年的蚌塑龙形图案,被誉为“中华第一龙”,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据此命名濮阳为“华夏龙都”。濮阳杂技享誉中外,是“中国杂技之乡”。

名人:仓颉见鸟兽的足迹是受启发和分类的,收集和使用它们。它在汉字创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圣人的创造者”。

文物:到2009年底,濮阳市有1279种不可移动文物。有5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唐兀公碑、戚城遗址、颜村铺革命旧址、单拐革命根据地旧址、京杭大运河台前段)和25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学: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7)濮阳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为了取消封建土地所有权,濮阳地区的县根据中共中央和何贝璐宇政府的部署,于1946年6月开始了土地改革运动。到1947年5月,濮阳县基本摧毁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经济基础,实现了平分土地的目标。

市区主要旅游景点有南乐仓颉陵、唐槐、文庙,清丰普照寺大雄宝殿、张清丰孝子碑,濮阳东濮黄河大桥、唐武功碑,范县李桥渡河、闵子墓、九龙铁路桥等。

㈧ 河南濮阳历史文化遗址

1、唐兀公碑

唐兀公碑坐落杨十八郎南唐兀公祖莹,上刻“大元赠敦武校尉军民万府百夫长唐兀公碑”,碑文记述墓主自唐兀台至唐兀闾马、达海、崇喜等历代情况,是蒙汉两族融合的实证, 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曾建立西夏的党项族消亡过程的重要研究资料。

1987年被列为河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05月25日,唐兀公碑作为元代石刻,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阅读全文

与濮阳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