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神仙起源

中國歷史神仙起源

發布時間:2021-03-09 14:02:08

『壹』 中國古代的神仙的來源是

天神儒教道教上帝(天尊)昊天上帝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五方帝(東)青帝靈威仰青靈始老蒼帝君五方帝(南)赤帝赤熛怒丹靈真老赤帝君五方帝(中)黃帝含樞紐元靈元老黃帝君五方帝(西)白帝白招拒皓靈皇老白帝君五方帝(北)黑帝汁光紀五靈玄老黑帝君北極星玉皇上帝七曜日、月、歲星、熒惑星、鎮星、太白星、辰星五星七曜星君紫薇大帝、勾陳天皇大帝、後土皇地祗北斗、南斗司命北斗七星君、南斗六星君十二辰十二辰四值功曹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四靈二十八宿風雨雷電風伯、雨師風伯、雨師、雷公、電母地神皇地祇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祗神州社稷土地五嶽、四鎮、海、四瀆東岳大帝、河神、海神

一:至尊三清及諸尊神三清:元始天尊(玉清聖境元始天尊,也稱玉清大帝)靈寶天尊(也稱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等)道德天尊(也稱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等)五老君:東方安寶華林青靈始老君(簡稱青靈始老蒼帝君)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真老君(簡稱丹靈真老赤帝君)中央玉寶元靈元老君(簡稱元靈元老黃帝君)西方七寶金門皓靈皇老君(簡稱皓靈皇老白帝君)北方洞陰朔單郁絕五靈玄老君(簡稱五靈玄老黑帝君)二:天地日月星宸等諸大神玉皇大帝(又稱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四御:中天紫微北極大帝(紫微北極大帝,北極大帝,北極星君)南極長生大帝(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大帝,統天元聖天尊)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勾陳大帝,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祗 (後土,後土娘娘)五星七曜星君:太陽太陰(月亮)歲星(木星)熒惑星(火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鎮星(土星)北斗七星君第一陽明貪狼星君 (天樞)第二陰精巨門星君 (天璇)第三真人祿存星君 (天璣)第四玄冥文曲星君 (天權)第五丹元廉貞星君 (玉衡)第六北極武曲星君 (開陽)第七天關破軍星君 (搖光)第一至第四為魁,第五至第七為標,合而為斗。南斗六星君第一天府宮:司命星君第二天相宮:司祿星君第三天梁宮:延壽星君第四天同宮:益算星君第五天樞宮:度厄星君第六天機宮:上生星君四靈二十八宿青龍(東):角、亢、氐、房、心、尾、箕白虎(西):奎、婁、胃、昴、畢、觜、參朱雀(南):井、鬼、柳、星、張、翼、軫玄武(北):斗、牛、女、虛、危、室、壁十方諸天尊:東方玉寶皇上天尊南方玄真萬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極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上方玉虛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圓明道母天尊:斗姆,北極坎宮三官大帝天官:紫微大帝地官:清虛大帝水官:洞陰大帝降魔護道天尊:亦稱高明大帝.祖天師,即道教創立者張道陵真武大帝:亦即佑聖靈應真君.翊聖保德真君.佑聖真君玄天上帝.盪魔天尊文昌帝君:文昌帝君:亦即梓潼帝君.保德宏仁大帝.更生永命天尊.元皇大帝太乙救苦天尊:亦稱青玄上帝太乙雷聲普化天尊:亦稱都天糾察大靈官.王善天君南極長生司命真君:亦稱南極真人.壽星.老人星東岳大帝:全稱為東岳天齊仁聖大帝,又稱東岳天齊大帝,東岳泰山君,酆都大帝三:靈官.太歲諸神及人身中之神靈官:有所謂十天靈官.九地靈官.水府靈官.五百靈官.五顯靈官功曹:亦稱四值功曹,為道教所奉值年.值月.值日.值時的神城隍:據說由《周禮》蠟祭凡神之一的水(即隍)庸(即城)衍化而來土地:由古代之社稷神衍化而來灶君門神財神瘟疫神四:真人和仙人四大真人(莫生莫死,莫虛莫盈,是謂真人)南華真人:即先秦道家學者莊周微妙元通真君:沖虛真人:即先秦道家學者,鄭人列御冠通玄真人:據傳為文子,姓辛名鈃,一名計然洞靈真人:即亢倉子,亦稱亢桑子.庚桑子仙人(超脫塵世.有神通變化.長生不死,是謂仙人)赤松子:神農時雨師寧封子:黃帝時人赤精子:顓頊時人彭祖:顓頊帝之玄孫容成公:黃帝之師安期生:海上仙人三茅真君:即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小茅君茅衷許真君:晉代道士許遜北五祖:東華紫府輔元立極大道君王玄甫正陽開悟傳道垂教帝君鍾離權純陽演正警化采佑帝君呂洞賓海蟾明悟弘道純佑帝君劉海蟾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王重陽南五祖:紫陽真人張伯端翠玄真人石杏林紫賢真人薜道光翠虛真人陳泥丸紫清真人白玉蟾北七真:丹陽抱一無為普化真君馬鈺長真凝神玄靜溫德真君譚處端長生輔化宗玄明德真君劉處玄長春全德神化明應主教真君邱處機玉陽體玄廣慈普度真晤王處一太古廣寧通玄妙極真君郝大通清靜淵真玄虛順化元君孫不二八仙:鐵拐李、漢鍾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

『貳』 中國古代的神仙究竟是怎麼來的

中國神話是遠古中國人民表現對自然及文化現象的理解與想像的故事。是中國文學童年時期的產物,多為口頭散文作品。中國神話豐富多彩按地域系統,大體可分為西方昆侖神話、東方蓬萊神話、南方楚神話及中原神話等。按所表現的內容,有關於天地開辟、人類起源的;有關於日月星辰、自然萬物的;有關於洪水和部族戰爭的;還有關於工藝文化的。這些神話在古代人的幻想解釋中多方面地說明了天地宇宙、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及人類、民族的由來,呈現出中國古代人對天地萬物的天真美麗富有趣味的藝術想像。中國開辟神話在文獻記載中具有極強的幻想性。女媧是北方神話的開辟神,盤古則為南方神話的開辟神。女媧是摶土造人的始祖,盤古則以他巨人的身軀化生天地萬物。女媧煉石補天,挽救了一個即將毀滅的世界,成為人類的再造神。圍繞女媧補天的神話,還有共工怒觸不周山等許多動人的情節。中國洪水神話漢族記錄最早,少數民族的則比較晚近,大體可分為南北兩大系統。南系洪水神話多有雷公出現,雷公為洪水的製造者,因而在神話情節中常常展開與雷公的斗爭。北系洪水神話多與共工相聯系,共工怒觸不周山成為洪水泛濫的根源。後期記錄的洪水神話與兄妹婚型神話常常結合在一起,而洪水後成婚的兄妹,又往往被說成是遠古的伏羲、女媧乃至盤古。這類神話的主旨在於表達「洪水遺民,再造人類」的過程。它把洪水故事與血緣婚相結合,具有重要的文化史意義。關於鯀、禹的神話,塑造了中國古代兩位治水英雄。鯀在洪水滔天時竊了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被殺於羽郊,三歲不腐,孕育出一位繼續賓士洪水的禹。禹疏導河川,平夷山嶽,以更堅決的意志,在黃龍、玄龜的幫助下,獲得成功,反映了古代勞動者征服自然的偉大胸懷。日月星辰神話,在古文獻記載中有巨人化生說和神生日月說兩種。在神生說中,羲和被認為是日月的母親;太陽又被想像成為可以浴於咸池,登上扶桑,運動於水、樹之間的形象。太陽常常與烏相聯系,月亮常常與蟾蜍相聯系,在日和月的關繫上,神話又往往以人類社會家庭關系加以說明,如把它們看成是父與母或兄與妹的關系。其他如誇父逐日、羿射十日等,均與日月神話有關。中國古代神話散見於《山海經》、《穆天子傳》、《呂氏春秋》、《國語》、《淮南子》、《獨異志》等古籍中。不僅記載早,品類多,而且不少古老的神話,至今依然在民間口頭上流傳。由於流傳時間久遠,這些神話與古文獻上記錄的,在具體情節上有所不同,出現許多變異。特別明顯的是發生神話間的融合及地方化的現象。也有的融進一些後世宗教的觀念。這些現在仍流傳不衰的神話,經過演變,自然不同於原始古典神話,但卻可以證明和補助文獻記錄的材料,實有裨於中國神話學的研究,特別是對弄清有關神話發展的古今形態具有重要作用。
中國神話是多民族的創造除漢民族外,中國有55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的神話構成中國神話的重要部分。由於各民族歷史文化及經濟發展不同,這些神話大多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表現出多情節也頗曲折。著名的有納族多源的特點。各民族的神話,想像豐富,西族創世神話《人祖利恩》、壯族神話《布洛陀與妹六甲》、彝族神話《人類和石頭的戰爭》、《開天闢地》等。日月神話中,苗族的金銀鑄日月神話以及壯族的《侯野射太陽》、瑤族的《射太陽》、布依族的《王姜射日》、彝族的《吉智高盧射日月》、布朗族的《顧米亞射日月》等,都各有特色。
中國神話在人民口頭創作史及文學創作史上佔有重要位置神話是對中國各種文學創作較早發生影響的一種體裁。它的題材內容和各種神話人物對歷代文學創作及各民族史詩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響,特別是它豐富的想像和對自然事物形象化的方法,對後世作家的藝術虛構及浪漫主義創作方法的形成都有直接的淵源關系。它的口頭敘事形式也成為敘事文學體裁如小說等的先河。不少神話直接為作家、藝術家提供了創作題材。其中有些著名神話,還成為人們經常援引的典故。神話的美學價值、歷史價值與認識作用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是了解人類童年生活和心理的鑰匙。它對研究古代社會婚姻、家庭制度、原始宗教、風俗習慣等,都有重要參考價值。中國神話在中國古代即受到一些先哲、史家、學者的注意。他們不僅在著述中加以記述和援引,而且還對神話提出過一些片斷的見解、解釋和說明。但更多的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排除其虛幻想像的成分,企圖從中尋找歷史的根據。於是在一些古代典籍中便出現將神話歷史化的傾向。現代中國學者對古代神話做過不少的整理與研究,運用了西方人類學派等的神話學觀點進行探討,取得了相當的成績,諸如茅盾的《中國神話研究ABC》、聞一多的《伏羲考》等,都是這方面值得注意的著作。還有許多民族學者、民間文藝學者、文學史家撰寫了不少論文和專著,推進了中國神話學的發展。袁珂的《古神話選釋》、《中國古代神話》等,對中國古代神話,分別作了注釋和整理。隨著社會科學和民間文學事業的發展,中國少數民族神話和史詩也得到了重視和研究,並出現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叄』 中國古代神仙詳解

在中國神仙譜中,最最至高無上的神仙,當然是三清和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民間推崇的最高神(以後撰文再說,本次不討論),而道教則以三清為至尊
三清的名詞解釋:所謂三清,就是指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太上老君。

三清的來歷:自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兒女情長被亂世左右,誰來煮酒……對不住對不住,扯到歌詞上去了。自那時佛教傳入,道教的生存和發展被佛教嚴重威脅。於是到了南北朝時出現了一代名道——陶弘景,他弄了個《真靈位業圖》,比照佛教三世佛,「發明」了三清尊像。
元始天尊當之無愧是中國道門第一尊神。他的全名有點長,一般有兩個全名,一是「上合虛道道君應號元始天尊」,二是「玉清紫虛高上元皇太上大道君」。

其實最早的道教中並沒有元始天尊,只不過隨著佛道之爭愈演愈烈,只太上老君一個架不住佛門的三世佛「三打一」,正所謂「雙拳難敵四手」,何況三世佛的「六手」。於是,葛洪道長率先提出了元始天尊。據葛道長在《枕中書》中所記:「……混沌古黃,已有盤古真人,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游乎其中。」這一來,盤古就是元始,當真是比佛教三世佛的來歷永遠多哩!!
太上老君在三清中本排第三位,不過個人覺得他比靈寶來得更靠譜,就提到第二位來說說。
其實他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神仙了,本不必多言,這里只提一條:太上老君就是老子,這一點沒錯;若說太上老君就是李耳,就不精確了。因為,中國歷史上除了李耳之外,還有很多老子,上古時老子為倉頡,西周時老子為伯陽父,春秋時老子為李耳,戰國時老子為周太史儋,東漢時老子為「三張」。太上老君,是以上諸神合成的形象,其中以「三張」的成分居多,最最重要的成分應該是張衡。

『肆』 中國古代諸神起源

道教裡面的更復雜我就不說了,下面是保存的 公元前1000000年,沒有天沒有地,整個宇宙是混濁的一團。突然間竄出來一個巨人,他的名字叫盤古,他手握一把巨斧,用力一劈,把混沌的宇宙劈成兩半,上面的是天,下面的是地。從此宇宙有了天地之分。盤古完成了這樣一個壯舉,累死了,他的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毛發變成了森林和草原,骨頭變成了高山和高原,肌肉變成了平原與谷地,血液變成了河流 公元前35000年,伏羲氏在今天的河南淮陽創造了八卦,懂得了結網捕魚。他的老婆叫女媧,是人面蛇身。她倍感到人間只有他們夫妻兩個太沒勁了,於是用泥巴捏成人樣,一吹就變成了真人,於是人類就誕生了。你現在去淮陽還可以看到很多泥泥狗,就是懷念女媧娘娘的。後來東北方向的天塌下來了,她就煉五色石補天,由於五色石乃冰塊凝固而成,所以中原地區刮東北風時特別冷 公元前2600年,在今河南新鄭出了一個偉人叫姬軒轅,號稱黃帝;淮陽出了一個偉人叫神農氏,號稱炎帝。炎帝有個女兒在東海被淹死,山西長治縣有一隻叫精衛的鳥,銜西山的木石去填東海,估計沒有成功。炎黃結成同盟,在今天的河北涿鹿與蚩尤展開大戰,蚩尤戰敗,逃到貴州,成為苗族、壯族、彝族的祖先;炎帝則遷到湖南居住,是楚國人的祖先;黃帝則住在中原,是華夏族的祖先。 公元前2500年,共工氏與姬顓頊(黃帝的孫子)爭帝失敗,怒而觸不周山(昆侖山),把天柱和地維給搞斷了。所以天向西北傾斜,星星湊近西北;地向東南傾斜,江河流向東南。 公元前2400年,帝嚳在位。他有兩個老婆,一個叫姜,生子叫棄,是周文王的祖先;另一個叫簡狄,吞鳥卵生子叫契,是商湯的祖先。 公元前2000年,是夏朝國王太康在位,首都在今天的河南登封,出現了一個人物,他叫後羿。當時天上有10個太陽,可能盤古的左眼是個單細胞,會自我分裂,居然出現10個太陽。後羿射掉了其中的9個,餘下一個逃到馬齒菜下面才得以活命。後來為了報答馬齒菜的救命之恩,馬齒菜有了太陽不能曬焦的能力。後裔的妻子叫嫦娥,偷吃了葯丸,飛上了月球,住在廣寒宮里終日與小白兔為伴,後來幾個美國人到了月球,沒找到嫦娥,悻悻而歸。失去了妻子的後羿變得焦慮不安,乾脆廢掉太康,自己當了國王。再後來被寒浞殺死,最後少康復國,重建夏王朝。 公元前1144年,姜子牙在陝西渭河用直鉤釣魚,周文王姬昌對之好奇,姜坐在船上讓姬昌當纖夫,姬昌徒步拉了888步,所以姜就保佑周王朝888年。從那天起到公元前256年周赧王姬延被秦始皇滅掉剛好888年! 公元前1050年,姜子牙佐周94年後,周滅商。那個時候,只有人沒有鬼和神,就是說天堂和冥府都是空的,所以甲骨文記載:商王崇拜祖先但不敬鬼神。在周都鎬京(陝西西安)姜子牙奉他的師父原始天尊之命開始封神: (1)紂王子辛被封為玉皇大帝,俗稱老天爺,是天堂的最高主宰。他的老婆妲己被封為王母娘娘,後宮由安陽遷到昆侖山的瑤池別墅;後來周穆王姬滿西遊,王母娘娘會晤了他。楊戩是老天爺的妹妹的兒子,封二郎神;老天爺的幾個女兒不爭氣,分別下凡,一個嫁給了董永,一個嫁給了劉彥昌。 (2)大將李靖被封為托塔天王,即天軍總司令,巨靈神任大將,朱剛躐任天蓬元帥,沙沙任卷簾將軍,太乙真人任宰相,其徒哪吒一直是未成年兒童,不在冊封之列。赤腳大仙是逍遙派創始人。 (3)太白金星主管二十八星宿,即恆星(如太陽)、行星(如水金火木土星)和衛星(如嫦娥所在的月球)。比干任文曲星。雷震子任雷公。 (4)灶神主管民間廚房的炊飲。所以每年臘月廿四是民間的祭灶節,人們希望灶神能使他們鍋里有米有面,使他們能多吃上幾頓飽飯。 (5)財神由趙公元帥擔任,主管金錢與財富,有權利賜予某個凡人一定的金錢。 (6)南極仙翁即壽星,坐在烏龜上、青松下,群鶴環繞。 (7)各地的山神土地是老天爺派到全國各地的代表,負責收取祭祀供品,90%上繳中央,10%留歸自己。 (8)黃飛虎為冥府最高行政長官,即閻羅,首都內蒙陰山,陪都重慶酆都(鬼城)。 (9)敖氏四兄弟任四海龍王,南海龍宮設在太平島,轄南海,主管中國南方的降水;東海龍宮設在釣魚島,轄東海、黃海、渤海,主管中國東部及北部的降水;北海龍宮設在胡日爾(貝加爾湖中間的一個小島),轄貝加爾湖、呼倫湖、庫蘇泊,主管阿爾泰-通古斯民族(匈奴、鮮卑、柔然、契丹、女真、蒙古)的降水;西海龍宮設在木伊納克(鹹海南岸的烏茲別克港口),轄鹹海、熱海(伊塞克湖)、巴爾喀什湖,主管阿爾泰-突厥民族 維吾爾(丁零回鶻)、柯爾克孜(堅昆黠戛斯-塞種月氏)、哈薩克(烏孫)、烏茲別克(康居大宛)、土庫曼、土耳其 的降水。 神封完了,沒姜子牙的位置了,他就住在民間房屋的屋脊上。姜子牙的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受到中國人民的愛戴和贊揚,至今在民間結婚時還寫著「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連老天爺受到的景仰都不及姜子牙,可見中國人民重視道德修養,而不是你有多高的權位,多富的金錢!偉大的中國人民萬歲! 春秋時期,在今河南鹿邑有個人叫李耳,人稱老子,寫了著名的《道德經》,後來得道成仙,成了太上老君,取代太乙真人成為天國宰相。三國時期,割據漢中的張魯的爸爸張陵也成仙,號稱張天師;同時成仙的還有關羽,號稱關帝、關爺。張陵和關羽都成了老天爺的大臣。再後來,通過各顯神通沖破東海龍王設立的重重艱險、終於渡過東海、在今天的山東蓬萊成仙的八個人上天,號稱八仙。南宋時期,大鵬金絲鳥轉世的民族英雄岳飛和為人民服務的道濟和尚(濟公)也成了仙。八仙、岳飛、濟公都是老天爺手下的小神仙,但同樣受人敬仰與愛戴。 宋朝,在福建廣東沿海一帶,也出現了一位女神仙,即保佑漁民出海安全的媽祖。媽祖離觀音菩薩的舟山群島不遠,兩個女人之間不知道有沒有戰爭。媽祖形式上是老天爺的臣子,實際上不受老天爺控制。 春秋時期,人間正在由分裂走向統一,天堂卻面臨著分裂。在今天尼泊爾的藍毗尼出現一個人,是釋伽族的王子,他出家隱修,後來成佛,即佛祖釋伽牟尼,中國人稱之為如來佛。如來佛上天之後,馬上向老天爺發起挑戰,並逐步依靠自己的佛法取得與老天爺平等的地位。從此天堂一分為二,西天歸如來管理,東天歸老天爺管理。 如來所管轄的印度人間大力擴張佛教,於是東南亞、中亞成了如來管理的人間地盤。到了東漢,佛教擴張到老天爺的傳統地盤--中原。不過顯然佛教正在呈上升之勢,老天爺眼睜睜地看著如來在中原跟他搶地盤,也沒有辦法。到了後來如來派了一個女****來到中國主管中國佛教事務,她就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觀音將中國總部設在浙江省舟山市,人們稱之為「南海紫竹林」。 眼看如來的勢力如日中天,老天爺(玉帝)採取人才交流的方式加強感情,派李靖的大兒子金吒當如來的助手,二兒子木吒當觀音的助手。這一招果然奏效,後來如來竭力幫助老天爺維護統治。 東漢中期,來自江蘇連雲港花果山的孫悟空拜菩提法師學藝,菩提法師學貫中西,道法、佛法皆通,是中國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人,孫悟空算找對了人。孫悟空跟菩提不一樣,是一個具有反叛精神的人,追求自由與民主,是要求推翻封建帝王獨裁統治的第一人。他跟老天爺分庭抗禮,自立為王,才有了後來的大鬧天宮。在老天爺面臨絕境之時,外援如來及時趕到,將孫悟空鎮壓下去。公元645年小孫隨河南偃師人陳玄奘取經歸來,被如來封為斗戰勝佛,一個中國人接受外國人的冊封,這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從此,中國的孫大聖成了外國人的買辦。不過這僅僅是一時的,到了公元2000年,孫悟空擺脫如來佛的統治,成了老天爺的大將。

『伍』 神仙的由來

關聖帝君是中國最有名的神之一,也是最受尊敬的神。因為他不但在民間受到崇拜,在宗教中也被納入了信仰體系,而且他還得到了中國幾代朝廷政府最大限度的敬拜。從文化的意義說,他幾乎成為了中國人的一種團體象徵。

他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真實人物,生於中國北方的山西省,曾經是很有名的戰將,後來被殺害。但是他死後影響卻越來越大。作為神他被各種宗教吸收,官方也不斷授予他各種稱號。在民間他被稱為"關帝爺";儒家稱他為"山西夫子",與孔子並列;官方稱他為"伏魔大帝",為他建立了無數的神廟,把他看作民族英雄。過去幾乎中國的每個村莊都建有關帝廟;道教中他被尊為"協天大帝",幾乎與最高神並列;甚至在來自外國的佛教中,他都被當作一位重要的神,稱他為"蓋天古佛",在寺院建築中,有他的畫像,有時還稱他為菩薩(僅次於佛的神)。

還有一種傳說,曾經有一位地方首領送給他許多金錢,以收買他的效忠,而這位首領是他的結拜兄長的敵人,結果他拋棄那些金錢逃走了。因此,後來人們就把他看成財神,受到商人的廣泛崇拜。另外,他還被看作是預防災難之神、平安之神、地獄之神、天堂守護神等等。

相關文章
中國龍的起源
福祿壽,中國吉祥文化
中國神仙的來歷:民間最
中國神仙的來歷:最高領
中國神仙的來歷:捉鬼的
中國神仙的來歷:時間之
中國神仙的來歷:懲罰罪
中國神仙的來歷:奉命尋
中國神仙的來歷:大地之
中國神仙的來歷:地獄之

『陸』 中國古代傳說中有哪些神仙

1、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在中國民間的影響極大,祭祀玉皇的儀式往往超越了三清的規格,內玉皇即昊容天上帝。

2、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是公認的道教始祖,即道教中具有開天創世與救贖教化的太上道祖。每年農歷二月十五日為道祖老君的聖誕日,為國際道教節。

3、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全稱「青玄祖炁玉清元始天尊妙無上帝」,又名「玉清紫虛高妙太上元皇大道君」,是道教最高神三清之一,「玉清元始天尊「道場位於昆侖玉清境。

4、鍾離權

鍾離權姓鍾離,生卒年約(公元168.農歷7月27日-256)東漢、魏晉時期人物,中國民間及道教傳說中的神仙。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師,名權,字雲房,一字寂道,號正陽子,又號和穀子,漢咸陽人。

5、東海龍王

東海龍王名敖廣。在中國以東方為尊位,按周易來說東為陽,故此東海龍王排第一便是理所應當,東海龍王為四海龍王之首,亦為所有水族龍王之首。

東海龍王,居於東海海底水晶宮(花果山瀑布順流可直抵龍宮)。東海龍王為司雨之神,但其保持著較大的特殊自由性,人間降雨由其它江河湖井龍王完成,很少需要東海龍王親自降雨。海洋管轄之權為龍王所有,天庭一般任其自治。

『柒』 中國神話起源演變

由於古代生產力水平很低,人們不能科學地解釋世界起源、自然現象及社會生活的矛盾、變化,於是藉助幻想,把自然力擬人化。神話往往表現了古代人民對自然力的斗爭和對理想的追求。

話以故事的形式表現了遠古人民對自然、社會現象的認識和願望,是「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

神話通過以神為主人公,它們包括各種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話的情節一般表現為變化、神力和法術。神話的意義通常顯示為對某種自然和社會現象的解釋;有的表達了先民征服自然、變革社會的願望。

(7)中國歷史神仙起源擴展閱讀

中國神話的分類:

1、上古神話故事:盤古創世、女媧補天造人、精衛填海、誇父逐日、大禹治水、共工祝融、三皇五帝、神農氏嘗百草、刑天傳說 等等著名神話。

2、宗教神話故事:老子得道、八仙過海、鍾馗捉鬼、媽祖傳說、狗咬呂洞賓、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極、九耀十都、四大神獸等等著名神話故事。

3、民間神話故事:天仙配、白蛇傳、牛郎織女、嫦娥奔月、後羿射日、吳剛伐桂、孟姜女傳說、梁山伯與祝英台、愚公移山、濟公、除夕傳說、十二生肖傳說、日月潭傳說等著名神話傳說。

4、小說神話故事:哪吒鬧海、大鬧天宮、西天取經、三打白骨精、劈山救母、寶蓮燈等著名神話傳說。

『捌』 中國古代神話起源和發展

鴻均:鴻鈞老祖生於太元之先,雖然天地淪壞,但是老祖之體常存不滅,每逢天地初開,就會開劫度人。鴻鈞老祖乘騎金龍,左有青龍,右有白虎,左手執龍頭杖,右手捧凈缽盂水。 小說《封神演義》中稱為鴻鈞道人,為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師傅

盤古:盤古的傳說—天地開辟
傳說在天地還沒有開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個大雞蛋一樣混沌一團。有個叫做盤古的巨人在這個「大雞蛋」中一直酣睡了約18000年後醒來,發現周圍一團黑暗,盤古張開巨大的手掌向黑暗劈去,一聲巨響,「大雞蛋」碎了,千萬年的混沌黑暗被攪動了,其中又輕又清的東西慢慢上升並漸漸散開,變成藍色的天空;而那些厚重混濁的東西慢慢地下降,變成了腳下的土地。盤古站在這天地之間非常高興。盤古很怕天地再合攏起來還變成以前的樣子,他就用手撐著青天,雙腳踏著大地,讓自己的身體每天長高一丈,天地也隨著他的身體每天增高一丈。這樣又過了十萬八千年,天越來越高,地越來越厚,盤古的身體長得有90000里那麼長了。
盤古憑借著自己的神力終於把天地開辟出來了。可是盤古也累死了盤古臨死前,他嘴裡呼出的氣變成了四季飄動的雲;聲音變成了天空的雷霆;他的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頭發和胡須變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體變成了東、西、南、北四極和雄偉的三山五嶽;血液變成了江河;筋脈變成了道路;肌肉變成了農田;牙齒、骨骼和骨髓變成了地下礦藏;皮膚和汗毛變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變成了雨露。 傳說,盤古的精靈魂魄也在他死後變成了人類。所以,都說人類是世上的萬物之靈。http://ke..com/view/13547.htm

女媧:女媧是中國歷史神話傳說中的一位女神。與伏羲為兄妹。人首蛇身,相傳曾煉五色石以補天,並摶土造人,制嫁娶之禮,延續人類生命,造化世上生靈萬物。 女媧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我們,又勇敢的照顧我們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

《太平御覽》:女媧在造人之前,與正月初一創造出雞,初二創造狗,初三創造羊,初四創造豬,初六創造馬,初七這一天,女媧用黃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樣子造出了一個個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覺得太慢,於是用一根藤條,沾滿泥漿,揮舞起來,一點一點的泥漿灑在地上,都變成了人。 為了讓人類永遠的流傳下去,她創造了嫁娶之禮,自己充當媒人,讓人們懂得「造人」的方法,憑自己的力量傳宗接代。另一種傳說《獨異志》是:女媧是與伏羲為兄妹。當宇宙初開時,天地之間只有他們兄妹二人,在昆侖山下,而天下未有其它人民。相議想為夫妻,又自覺羞恥。兄即與妹上昆侖山,咒曰:「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請您將天上的雲都合起來一團,要不就把雲散了吧。」以是天上的雲立即合起來,他們倆就成了夫妻,中華民族都是他們倆的子孫後代
http://ke..com/view/10667.htm

三清:三清(san qing)
1.道教所指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 南朝 梁 沈約《桐柏山金庭館碑》:「此蓋棲靈五嶽,未駕夫三清者也。」 唐 呂岩 《七言》詩之四八:「津能充渴氣充糧,家住三清 玉帝 鄉。」
2.道教對玉清境洞真教主 元始天尊 ,上清境洞玄教主 靈寶天尊 ,太清境洞神教主 道德天尊 的合稱。《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知觀與同兩個道童火攻道人,張掛三清,眾家鋪設齊備,動起法器。」http://ke..com/view/48273.htm

天庭: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玉帝皇庭,現在也用作比喻極高尚的地方。
中國文化是多種文化融合的產物,中國的神仙也是。對中國的神仙體系影響最大的當然是儒釋道三家。其它如拜火教、摩尼教(明教)、景教(基督教)以及伊斯蘭教等教派在中國流傳不廣或者流傳面比較的狹小,他們的神仙無法進入中國神仙的序列。
由於幾大教派雜處,互相融合,中國的神仙體系是相當復雜的。道教的諸位神仙和佛教的諸佛之間的地位問題一直是困擾中國神仙體系的一大難題。到底是佛高於道還是道高於佛,歷史上曾經爭論過多次,一直沒有結論性的文件發表,最後,只好成立天庭聯合政府。
天庭聯合政府的成立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偉大事件,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這個政府最初由365個神(注意,是365個神,神在仙佛界地位最低)組成,上應周天諸星宿,下管普天億兆生靈,算得上是個高效的政府。政府根據儒家的教義組建,設立皇帝一名(由於神仙不死,不牽扯世襲罔替的問題),這就是玉皇大帝,全稱是「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為天庭聯合政府的最高元首,具有最高權威。道祖太上老君和佛祖如來也必須服從天庭領導,對玉帝的差遣稱為「奉旨」。
玉帝職位的設立,是儒釋道三家充分融合妥協的產物。玉帝不能是儒釋道三家任何一家中的神仙,只能重新選取。天庭政府依照儒家教義組建,充分體現了儒家在中國的主體地位;玉帝的名稱側重道家,也充分顯示了道家的主場優勢;而釋家(佛家)則最大限度的保全了自身組織的完整性(如來仍然稱霸西方,擁有自己的一片地盤)。
天庭聯合政府最初成立時,更多的是一個象徵,並不具備很大的權威,各路仙佛仍然自行其是。於是天庭開始擴招公務員,其擴招的對象無外乎三種:道家中部分仙真、佛家中部分菩薩以及儒家中部分人間的著名人物。最初只是小打小鬧,隨著加入政府的仙佛神越來越多,一些有身份有地位有輩分的高級仙佛也加入了政府並分管部分獨立業務,像道家的真武大帝,東華帝君等,佛家的四大天王、地藏菩薩等。儒家推薦的許多人間著名人物也被納入天庭政府,如關羽、魏徵、包拯等。天庭實力越來越大,以至於道祖太上老君也受聘做了天庭的首席政治顧問(當然,為了維護道家仙界的尊嚴,老君也是自貶三級,自願由道家老大降為三清之末的)。
至此,天庭的實力逐步壯大,並具備了相當的組織規模,甚至擁有了一定數量的軍隊。天庭最初的組成部分----神,也具備了相當的政治地位,作為後起之秀,已經完全可以和修為等級更高的前輩仙以及佛分庭抗禮了。
為了給日益壯大的政府中的公務員安排足夠的工作崗位,天庭開始組建一些地方政府,分管一地一山一水的事物。在陰司設立十殿閻君,為最高統領,但實權卻掌握在地藏菩薩手中。於四海分設龍王,掌管四海水域,監管天下江河湖汊諸處水神。一時間,天上天下犄角旮旯諸般事物都有神仙相應掌管。沒有職司的仙佛只能在指定的區域內自娛自樂,除個別法力廣大的外,一般不得受理人間事務。至此,天庭政府完全掌管了天上天下的大權。
在天庭的統一領導下,儒釋道諸位仙佛都緊密團結在以玉帝為核心的中央政府周圍,一時間倒也相安無事各得其所。道家在天庭安插了大量的人員,基本掌握了天庭的大部分事務;佛家也趁機安排四大菩薩進駐四大名山,牢牢站穩了自己的腳跟;儒家在確立天庭以自己的教義組建政府後,也切實鞏固了自身在人間的統治地位。
天庭是封神戰爭的產物,神是職務不是仙界的實力等級。天庭從成立到現代才4千年左右。玉皇大帝之前的天帝,在位時間都是近萬年的。
第一任天帝是帝俊,是出身妖族的。當時天,地,人三界是處於混戰狀態。封神戰爭基本上可以說是平息了妖,人,仙,之間的戰爭。
封神戰爭最重要的條約是,天,地,人三界互相不可干涉。因此玉皇大帝的權威沒之前的天帝大是必然的

封神之戰:在上古時代,姜子牙封神之前, 宇宙共分天界、仙界和人界。其中天界由統領天地的正神控制, 但是仙界和人界並沒有截然分開,眾仙有法術高低和得道深淺的說法,修行的方法也大有差別。其中有一派以原始天尊為首,是人間的凡人謀求造化而修行而成的,他們稱為闡教;而另一派以通天教主為首,是四方的靈物吸日月之精華,匯天地之靈氣而修煉而成,他們稱為截教。
這些仙人和擁有仙骨的異人有的逍遙於仙界,有的卻在人界象普通的凡人一樣過著隱居的生活。 甚至 修行成人形的妖怪和神仙都不能明顯的區分開來。
因此,受昊天上帝之命,闡、截兩教商議共立封神榜。將捲入殷周之戰的遊仙異人、有道之士都記入名冊,待商滅周興之後,冊封為天地之神,組成神界。為此,原始天尊派弟子姜子牙持榜下山輔佐周王。 封神之後,眾多的神仙按三界八部各司其職。
闡教與截教雖然一師同源,但法旨有所差異,門徒資質也有高低。在商湯伐紂時更是各為其主互相鬥法,終究截教不敵闡教,教徒死傷慘重,甚至被西方教吸收了一些力量。截教掌教師尊通天教主,居碧游宮,神界建立之後,看到截教仙人巨大的犧牲,心中不滿,認為雙方的犧牲並不公平。雖然暫時被師尊鴻鈞道人制止,但為了洗刷恥辱,還是施展了同歸於盡的 映日包金術 ,破壞了封神台,重創仙界,毀掉了神界。倖存下來的仙人們,把帶有高貴靈魂的人類收為徒弟, 試圖重新建立三界的秩序, 拯救 失去控制的華夏大地……鴻均道人則帶著通天教主駕祥雲冉冉而去。

佛教和道教:因為鴻鈞的徒弟盤古(即元始天尊)開的天。元始天尊,太上老君,通天教主,接引道人(後更名為如來佛),准提道人(很可能就是菩提老祖)都是鴻鈞老祖的徒弟。前三者稱為三友。如來佛後來創立了佛教。太上老君創立道教。
道佛兩教,一個是中土文化,一個是外來文化,但兩者在中國哲學、宗教發展史上,卻有著大致相同的興衰經歷。佛教於東漢時期傳入中國,道教亦在此時發生,二者又都經魏晉南北朝的蘊釀發育,到隋唐而繁榮並盛。此種情形,歷來引起人們的濃厚興趣,尤其是兩教之間的相互抗爭、互不相讓的關系備受研究者的關注和探究。然而,在互不相讓的另一面,是相互融攝,這是二者得以並存,進而繁榮共昌的主要原因,亦是道佛二教關系的一個極重要的方面。
一、道教攝取了佛教的名相術語
道教在建構自己的辨思哲學時,大量地吸收了佛教的方法和范疇,然而這些范疇卻是根據道教自身的需要進行改造的。隋唐的道教學者一方面發揮道教的兼容特性,深入納佛;另一面他們的道教主體意識也很強,他們要因循其本,再博採他說。他們的主旨是,借佛教的名相術語闡揚老莊的思想,進而使老莊思想根據宗教發展的實際需要得以提升,達到安身立命的目的。
(一)佛性說。道教有「道性說」,佛教有「佛性說」。把宇宙本體作為某種抽象的本質來看,並非佛教的獨創,早期道家把道確定為萬物的最高規定性,已經具備了這種抽象力。然而,「道法自然」,道「出於自然」,當「自然而然」被理解為道的最基本特性並與人性論聯系起來時,「道性」便應運而生,道性即指人性之「自然」。這在東漢時產生的《老子想爾注》中就明確地表述出來了:
「道性不為惡事,故能神,無所不作,道人當法之。」(「道常無為而不為」注) 「道性於俗間都無所欲,王者亦當法之。」(「無名之朴,亦將不欲」注)「不為惡事」,「與俗間都無所欲」,就是要順其自然而然道性,「道常無欲,樂清靜,故令天下常正」(「無欲以靜,天地自正」注)。道教發明了「道部」,卻沒有很好的發揮,被六朝時期蓬勃興起的佛性說取而代之。佛教自竺道生倡「一闡提人皆有佛性」說以來,加上《大乘涅盤經》被翻譯過來,佛性說逐漸成為佛學主流思想。其謂「佛性」,乃指「真如法性」,即抽象的宇宙本體。作為一種本體論學說,它是將印度諸法實相說結合魏晉玄學本體論而產生的。作為一種修道論,它關心終極的抽象宇宙本性與有生滅的具體的人物有何關系,真諦翻譯的《佛性論》說:
「問曰:佛何因緣說於佛性?答曰:如來為除五種過失,生五功德,故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六朝到隋唐,道教大講道性說,確實接受了佛性說影響。但道教並不在本體論意義上,而是在修養論方面接受了佛性說。魏晉六朝,道教奉行外丹學說,其中雖有修煉身心的內容,其主要目的只在於以清靜不動之心神迎受永恆不朽的道,並沒有明確地認定客觀的道與主觀的精神有著某種直接同一性,而佛性說卻完成了這方面的論證。道教本來講道體論,但為了說明道體與人性之間的關系,也提倡道性說。《常清靜經》強調「真常得性」,《升玄經》主張「思維分別,得其真性」,《雲笈七簽·仙籍理論要語》主張「道性常一不異」。孟安排《道教義樞·道性義》更明白地表明了道性說與佛性說之間的內在聯系:
「道性以清虛自然為體,一切含說,乃到畜生果木石者,皆有道性也。究竟諸法正性,不有不無,不因不果,不色不心,無得無失,能了此性,即成正道。自然真空即是道性。」
這不僅說是一切物類都具道性,也明確提出,人如能反躬自修,了卻本性,就能通道成仙。王玄覽《玄珠錄》既講「道體」,又講「道性」
「諸法若起者,無一物而不起,無一物而不忘。忘自眾生忘,道體何曾忘?道之真實性,非起亦非忘。」
道體是道之本然體,道性是道體潛在於人與物中的具體屬性,故人能修性,就能體道。不過,道教的道性說不僅僅吸收了佛性說,也吸收了儒家的心性說。儒家講盡心知性知天,基本立意是主張從一念之初的本心達知本性。莊子主張「致道者忘心」(《讓王》),「兩忘而化其道」(《大宗師》),就是以冥化自然作為體道知道的途徑。而這在時間上先於佛教天台大師湛然提出的「無情有性」說。同時,道教主張以常清靜心識性體道,即是把常清靜心作為常清靜之道作同一體來看待的。在早期道家看來,常清靜、自然而然乃是道的最根本特性;在道教看來,人心能常清靜,自能識道性。道教在講求道性說時,也講求道體說,還講心與身的一致,不象佛教天台那樣捨身求性。
(二)因待、境智與本跡的論辨術。道教在發展自己的思辨哲學時,從佛教中借用了許多術語,如「智境」,王玄覽說「道在境智中間,是道在有知無智中間。」(《玄珠錄》)成玄英說:「道是虛通之理境,德是志忘之妙智,境能發智,智能克境,境智相會,故稱道德。」(《道德真經開題義》)
「聖人空慧明白妙達玄理,智無不照,境無不通。」(顧歡《道德真經註疏》「能無知乎」疏)又如「本跡」,唐玄宗說:
「攝跡歸本,謂之深妙,若住斯妙,其跡復存,與彼異名先進無差別,故寄又玄以遣玄,欲令不滯於玄,本跡兩忘,是名無住,無住則了出矣。」(《御制道德地經》「玄之又玄」注)再如「觀照」、「定慧」,孟安排說;
「二觀者,一者氣觀,二者神觀。既舉神氣二名,具貫身心兩義,身有色象,宜受氣名以明定;心無難測,宜受神名以明空慧。故《本際經》雲:氣觀神觀,即是定慧。」(《道教義樞·二觀義》)
唐代的道家、道教不僅借用佛教範疇,也運用道家、道教固有的術語展開論辨,如張志和關於「同乎時」、「異乎時」的論辨說:
「今有之忽無非昔無之未有,今無之忽有非昔有之未無者,異乎時也。若夫無彼無有連既往之無有而不殊無此有無,合將來有無而不異者,同乎時也。異乎時者代以為必然會有不然之者也,同乎時者代以為不然會有必然之者也。」(《玄真子外篇》)又如杜光庭關於同異關系的論辨:
「道德不同不異而同,而異不異而異,用辯成差不同而同,體論惟一。……知不異而異無所可異,不同而同無所可同,無所可同無所不同,無所可異無所不異也。」(《釋疏題名道德義》)
諸如此類的論辯頗繞口舌,在格調上不僅類似莊子、公孫龍的辯術,也足可與佛教的論辯相匹敵。唐代的許多道家奇書,如《化書》、《無能子》、《讒書》等,都具此特點。道教還發展了一些自己的新術語,如因待、互陳、體用雙舉,等等。
(三)雙遣方法的動用。非有非無,不落兩邊的雙遣方法是龍樹《中論》所闡述的基本思想,意謂執著於有是滯於有,遣有歸無是滯於無,既非有,又非無,才是中道。運用在主客關系中,就是既遣他執,又遣我執,兩邊不落。這種方法在六朝、隋唐的佛教中有著廣泛影響。道教在根據《老子》「玄之又玄」闡揚重玄哲學思想時。借用了這種方法。成玄英、李榮把佛學的非有非無稱為「玄」,把非非有、非非無稱為「重玄」。《天隱子》在闡發《莊子》「坐忘」觀點時,也借用了雙遣方法,外遣物境內遣心智,兩邊不落,心泯合於道,所謂「彼我兩忘,了無所照」。
隋唐道家、道教學者在建樹自己的形上學時,借用了佛教的術語與方法,發展了自己的術語,不僅有了辨思的外觀,的確也有了辨思的高水準。但從嚴格意義主講,道教雖然有了辨思的哲學,卻仍然沒有動用印度佛教的因明邏輯方式,尤其是沒有採納佛教的立破辨術,道家、道教原先的非邏輯特性並無根本改變,而且隨著內丹學說的興起發展,隋唐形成的辨思哲學沒有沿著辨思的方向繼續發展,而是服務並融鑄在內丹學說中,進一步朝著「契思」與神秘主義方面發展了,其結果仍然是寓辨於不辨之中,這是道教在與佛教徒的論辯中總是「辯」不過佛教徒的一個基本原因。
三、佛教攝取了道教的思維方式
佛教在魏晉時期,曾以格義的方式大量地襲取了道家的概念、范疇,帶有顯明的玄學思想色彩。東晉以後,隨著佛經大量被翻譯過來,佛教則努力擺脫玄學的影響,盡可能地少用道家典籍的范疇、概念,同時攻斥道教襲取了佛學的范疇術語。到隋唐,佛教宗派林立,不僅氣象博大,也顯得根柢深厚。從表象上看,佛教於道家、道教無所取焉,其實不然。除唯識宗屬於原本的印度佛教之外,其它幾派皆是在中國文化土壤上生成的,它們用以標其思想宗奉的是中國文化與印度文化的混合再生品,這是佛教中國化的歷史必然。僅僅從范疇徵引上難以看得出佛教從道教那裡襲取了什麼,但從思想內涵及其思維方式來看,則可清楚地了解佛教從道教那裡襲取了什麼東西。對此。梁啟超曾說:「惟有一義宜珍重聲明者,則佛教輸入非久,已寢成中國的佛教,若天台、華嚴、禪宗等,純為中國的而非印度所有,若三論、法相、律、密諸宗,雖傳自印度,然亦各糝以中國的特色,此種消化的建設的運動,前後經教百年而始成熟。」(《飲冰室專集之五十八·佛教教理在中國之發展》,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
(一)「出世」中的「在世」。原本的印度佛教乃是一種高蹈出世精神的宗教,把「不得參預世事,結好貴人」的佛陀遺訓作為代代相因的傳統,因之,出世就是要斷絕一切俗緣,不得對現世有纖毫的回眸,不認六親,不敬王侯。然而,當佛教傳入中國並要立根中土時,它就不能不作出讓步,慧遠《沙門不敬王者論》中已有調和中土與西土、方內與方外矛盾的意願。在佛教與中國固有文化傳統的反復沖撞中,佛教家們得出了一個結論:「不依國主,法事難立。」而在宗教教義上公開認同的,便是在中土產生的經典《大乘起信論》。《起信論》的最基本思想是:「一心二門論」,「一心」即「眾生心」,「二門」即「真如門」,「生滅門」。《起信論·立義分》說:
「摩訶衍者,總說有二種。雲何為二?二者法,二者義。所言法者,謂眾生心。是心則攝一切世間法、出世間法。依於此心,顯示摩坷衍義。」
「顯示正義者,依一心法,有兩種門。雲何為二?一者心真如門,二者心生滅門,二門皆各總攝一切法。」
此「眾生心」即不是單指佛性,真如,也非單指個體之心,生滅現象,而是佛性與人心、本體與現象(用)、聖與凡、凈與染、絕待與相待、出世與在世等的和合。在這種和合精神原則下,佛教徒既可追尋超越的、形而上的終極境界,也可「隨順」對世間表示出普遍的關懷。《大乘起信論》自隋初流布開來,對隋唐諸宗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天台、華嚴、禪宗等立宗分派多從中稟承一端,如天台的「性具」論,華嚴的「理事圓融」論、「功德本具」與「隨緣不變」論,禪宗「真如是念之體,念是真如之用」的體用論,都普遍地帶有和合世俗的特點。
佛學與儒學,一個是極端的出世學問,一個是極端的入世的學問,《起信論》在調和出世與入世的關系時,顯然擷取了儒學叩共兩端而竭焉的中庸觀點,但作為一種出世宗教學說與入世的官方正統學說,相距甚遠。佛教與道教的關系不同,一來兩者都是出世的宗教,二來兩者又都在國主面前爭寵,在民間爭奪地盤,因而既要互相攻斥,又要互相效仿。道教雖然也常為出世與入世問題困擾,卻先天地帶有世俗的特點,老莊「無為」與「離世異俗」的學說根本不曾放棄「無不為」,不曾放棄此岸世界,道教的早期經典《想爾注》、《河上公章句》及《太平經》都蘊含了「道不遺人」的精神內質。《起信論》作為中國化的佛教的產物,自然極方便合理地從道家、道教那裡襲取了這種精神內質,而且,在相互爭高低的過程中,也競相表現出現世的關注情懷。
(二)相對主義的方法論。
(三)整體性原則與「悟」的思維方式。
禪宗、密宗:【禪宗】
又稱佛心宗、達磨宗、無門宗。指以菩提達磨為初祖,探究心性本源,以期『見性成佛』之大乘宗派。中國十三宗之一,日本十三宗之一。中國自古以專意坐禪者之系統為禪宗,兼含天台、三論二系,而不限於達磨宗;唐中葉以降,達磨宗興盛,禪宗遂專指達磨宗而言。

本宗傳承,中國以釋尊在靈山會上拈花、迦葉微笑為其濫觴。蓋此說雖無史實根據,然為強調六祖以來之禪『以心傳心』、『教外別傳』,故特重此迦葉付法相承之說。迦葉以後,經阿難、商那和修、優婆鞠多、提多迦、彌遮迦、婆須蜜、佛陀難提、伏馱蜜多、婆栗濕婆、富那夜奢、阿那菩提、迦毗摩羅、那伽閼剌樹那、迦那提婆、羅侯羅多、僧伽難提、伽耶舍多、鳩摩羅多、闍夜多、婆須盤頭、摩拏羅、鶴勒那、師子菩提、婆舍斯多、不如蜜多、般若多羅,至菩提達磨,凡二十八人,是即本宗西天二十八祖。菩提達磨於梁武帝普通年間(520~527)自南天竺抵建業(今南京),傳本宗入我國,故亦為我國禪宗初祖。

【密宗】
又作真言宗、瑜伽宗、金剛頂宗、毗盧遮那宗、開元宗、秘密乘。依真言陀羅尼之法門,修五相、三密等妙行,以期即身成佛之大乘宗派。我國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主要以金剛頂經為經藏,蘇婆呼經為律藏,釋摩訶衍論為論藏。統稱密教之經典為密經。此宗派通稱密教(顯教之對稱)者,系顯示自宗所詮解之教理最為尊密,而鄙視其餘諸大乘教派為淺顯,認為法身佛大日如來所說之金剛界、胎藏界兩部教法,方為佛自內證之境界,深妙奧秘,故以密自稱;又不得對未灌頂人宣示其法,故稱密。然就詮理之教而言,本無顯密之別,惟其攝理成規所宗尚之行軌特殊,為區別其餘宗派,故稱密宗為宜。又密教之學問與修行,稱為密學。密教之宗家或修學密教之僧徒,稱為密家。修行密教之徒眾,稱為密眾。密教修學之道場,稱為密場。

印度密宗起源於古吠陀典籍,其後流行於民間各階層,佛教在長期發展過程,逐漸滲入民間信仰,並受此等咒術密法之影響,加以攝取,作為守護教徒、消除災障之用,古來通常稱為雜密。密宗並將吠陀以來之諸神,用交換神教方式重新組織佛教,而出現許多明王、菩薩、諸天、真言咒語。故後期大乘經典中出現以陀羅尼(梵Dha^ran!i )為主之經典,巴利律藏及經藏中,有說護身等偈之經典,錫蘭等地佛教徒,將其編集,稱為明護經(巴Paritta ),迄今仍傳誦不已;又有如大會經(收於長阿含經),為列出聽法會眾之名的經典;此等被認為是密教陀羅尼及曼荼羅之起源。其後迄四世紀左右,出現專說咒法之獨立經典孔雀明王經,認為口念真言,內心統一,建立方圓之土壇,供養諸尊,嚴修儀禮,即可產生不可思議之功德。

及至七世紀後半,印度佛教進入全盛期,已有經有教,有軌有儀,真正密教方始開展,以真言、陀羅尼為中心而增益大乘佛教哲學,以奠定其基礎。此為純正密宗,純密以大日經、金剛頂經為主。在七世紀後半時,成立於中印度之大日經,將雜密經典所說諸尊以大日如來為中心,集大成而成胎藏界曼荼羅。其理論可能承自華嚴經之說法,主張在現實之事相上,直觀宇宙真相。金剛頂經成立稍晚,流行於南印度,系傳自佛教瑜伽派之說,以心識為中心而言五相成身(在心身中具備五相與本尊同一之觀法)。以此二經為代表之純密,在印度不久即告消滅。八世紀時,純密由善無畏傳至我國,後再傳至日本成為真言宗。

密教興起於七世紀時,至十一世紀印度佛教衰亡止,在中印度頗為興盛,融入性力派(梵S/a^kta^h! )教說之後,成為左道密教,此派尤其強調散見在純密金剛頂經中之大樂說(梵maha^sukha -va^da )。八世紀以來,傳入西藏,遂成為喇嘛教之骨幹。至十、十一世紀時,其部分經典已在中國流傳並翻譯,但在思想上則未產生影響。因此從發達史而言,雜密先興起,繼而純密集大成,與純密平行者,為融入印度性力派等教說之左道密教。據傳,謂大日如來越三世之一時,於色究竟天之法界心殿,對金剛薩埵等從心流出自內證之內眷屬,為自受法樂而宣說大日經,又於真言宮殿宣說金剛頂經,後由金剛薩埵結集之(日本台密謂阿難亦參加)。後於佛陀入滅後約八百年頃,龍猛(龍樹)菩薩施咒於七粒白芥子,以之打開十六丈(表示金剛界之十六菩薩)南天竺之鐵塔,親從金剛薩埵受兩部大經(台密則稱大日經系於鐵塔外由文殊菩薩所傳授)。後龍猛傳予龍智,復經七百年左右(相傳龍智歲壽七八百年),再授大經於善無畏。故密教以龍猛為開山祖師,根本教典為大日經及金剛頂經,信奉之教主系大日如來(大毗盧遮那佛),與釋尊之說法不同,故自稱為金剛乘。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神仙起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