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1-03-15 14:24:14

1. 如何客觀評價韓國

韓國,又稱大韓民國。是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的國家。韓國的總面積也就約十萬平方公里,可以說低於並不大。但是韓國的經濟還是比較發達的,政治上依賴美國。政治方面,韓國目前是沿襲盧武鉉在位時候的政治路線,基本反感美國親近朝鮮。

其實韓國依賴美國多年,一直和日本一樣,因為本身的國土較小,資源也不充裕。保護自己的唯一有效途徑就是抱大腿,實際真的依賴美國並沒有讓韓國損失什麼,反而經濟以及政治方面都的確是給予了幫助。總體來講,沒有美國,韓國是達不到目前的標准。

另外,不能不提的方面,關於韓國與我國的多年的文化遺產的爭奪。比如,韓國一直想要就端午節申遺。韓國不要在這種傳統文化方面,妄圖排擠中國。本土沒有文化也不丟人,搶別人的就丟人了呀。

2. 盤點各國都是怎樣評價中國歷史的:日本還算誠懇,韓國

美國最大特點就是全部採用敘述方式,古籍怎麼記載就怎麼寫,很少加入主觀解讀。而且關注點側重於發明創造對今天的影響。
比如講到針灸時說:這種古老的醫術越來越受到當今美國民眾的認可;講到漢朝時說:強大的中央政權是中國人生活中永恆不變的部分;講到唐宋兩朝時,著重講了印刷術、火葯、瓷器等,還順便提了一句中國是美國馬桶的最大進口國,注重讓學生把歷史和實際相聯系。
2、日本歷史教科書:崇拜古代中國,鄙視近代中國
日本教科書也分很多的版本,但幾乎所有的版本都對古代中國歷史無限推崇,詳細講了中國的萬里長城、漢朝唐朝的強盛、京杭大運河,還有印刷術、造紙術等很多重要發明。而且在講到古代中國的成就時,非常客觀。
比如:講到孔子時,談到儒學對日本產生了巨大影響;講到與我國的貿易給日本帶來很多實惠;講到派遣遣唐使學習唐朝各項制度文化時,說「倭曾向唐派遣使者」,對唐朝稱呼他們為倭絲毫不避諱。
講到印刷術、棉花栽培這些科技創造時,也很客觀的承認這就是中國發明的,日本和高麗都是從中國進行了引進學習。
但在講到近代的清朝和民國時,畫風就變了。常常用「混亂、腐敗、軟弱」這些貶義詞來描述。在談到二戰時,日本的教科書常常把自己描述成受害者之一,並且對南京大屠殺等歷史事件輕描淡寫,比如他們把「殺害大量無辜中國人」這一史實寫成「殺害許多中國人」。
3、韓國歷史教科書:極度高估自己,部分進行歪曲
韓國歷史教科書也把中國古代史作為重點內容,但與美日不同的是,韓國課本總是把中國古代史納入整個亞洲范疇來講,而不是單純講中國。為什麼這么做呢?因為他們需要在講中國的同時,突出韓國的貢獻。
比如,日本課本說從唐朝學習了先進文化,而韓國則表述成韓國和中國共同創造了先進的東亞文化,並順便說了句:文化傳播到日本,對日本古代文化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在講到宋朝的活字印刷術時,承認這是中國的發明。但話鋒一轉,說宋朝以後活字印刷命脈就斷絕了,韓國將其進行了普及,並在世界上首次造出金屬活字。
值得一提的是,韓國教科書都對部分史實進行了主觀歪曲解讀。比如把我國的東北地區算成是古朝鮮的固有領土;在講到隋煬帝和唐太宗征伐高句麗時,說「隋朝數次入侵高句麗均以失敗告終。高句麗抵抗隋唐的入侵取得的勝利在我國歷史上值得大書特書。」

3. 怎樣評價歷史人物

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1.要把歷史人物放到當時所處的「時代」這個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標准苛求古人。

2.要對歷史人物的功和過進行全面的分析,一分為二,切忌絕對化,任何絕對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確的論斷。

3.要對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不能以點帶面。

4.要史論結合,不能空下結論。先要敘述史實依據。然後得出結論,做到有理有據。

5.要有正確的評價標准,看其歷史活動對歷史發展的作用是促進還是阻礙,或個人品質是優是劣來進行評價。然而許多歷史人物的活動充滿矛盾,評價時要看其主流(主要方面),依據主流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3)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歷史人物的評價原則:

1.一分為二的原則: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即進步與落後、積極與消極、成功與失敗、優點與缺點……傑出歷史人物也不例外,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因而在評價傑出人物時也應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進行辯證的分析。

2.時代性原則:這一原則就是看待和評價歷史人物要將其放在他所處的特定的歷史時代。這種特定的背景是歷史人物活動的大舞台,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不能超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例如,對於商鞅的評價主要是基於他積極變法的歷史事實,其改革的結果是在秦國建立起封建制度,使之走向強大。

3.階級性原則:歷史人物大都生活於階級社會中,因此在評價歷史人物時,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求是不應停留在個人動機上面,而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階級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關系的環境。

4.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學生在明確評價標准和原則之後,要將其觀點表達出來,就必須做到「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即評價歷史人物一定要以歷史事實或者具體史料為依據,才能得出相應的觀點,既不能主觀臆斷、空穴來風,也不能堆砌材料和歷史事實。

歷史人物,它指在歷史發展中起過重要影響,在歷史長河中留下足跡,歷史上有記載,對人類歷史起到推動作用的人物。

評價歷史人物是研究歷史的一個重要部分,這個也是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考古學佐證。歷史簡單的概括:以前發生的對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的事,歷史人物也就不難理解了,當然就是在這些事件中起主導作用的人了。歷史人物是構成歷史的重要要素,構成歷史的要素有很多,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如果單講事物,在事物裡面,人便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參考鏈接:

網路-歷史人物 (史學名詞)

4. 韓國歷史 影響力人物

1、檀來君(公元前2333年第一個部落自式國家)
2、公元前108年 三國時代
3、676年新羅統一三國 建都慶州
4、900_935再次分裂進入後三國時代
5、935年高麗再次統一朝鮮半島 定都開城 korea由此時得名
6、1392年將軍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 進入朝鮮時代 建都漢城(今天的首爾)
7、1910年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朝鮮半島淪為殖民地
8、1948年大韓民國成立 李承晚任首任總統
9、1960_1961尹譜善 第二任總統
10、1961_1979朴正熙 連任時間最長 遭槍殺身亡 是韓國第一位軍事獨裁者
11、崔圭夏、全斗煥、金泳三、盧泰愚、金大中、盧武鉉

5. 韓國歷史學者是怎樣評價文定,明成兩位皇後的拜託各位了 3Q

歷史上的明成皇後 孝慈元聖正化合天明成太皇後(1851—1895)即韓國歷史上的閔妃,本名閔紫英,驪興人。她是朝鮮王朝高宗的王妃,驪興閔氏外戚集團的核心人物、韓國歷史上女性掌權的延續。 1851年(辛亥年,哲宗二年)陰歷九月廿五生於驪州近東面蟾樂里,是僉正贈領議政驪城府院君純簡公閔致祿的女兒。1866年(丙寅年)十六歲入宮,並冊封為王妃,是為閔妃,行家禮於漢陽的雲峴宮(興宣大院君之府第)。 本圖片據稱為明成皇後照片,真實性待考。(註:據韓國的歷史學家研究:明成皇後生前酷愛攝影,曾有一定數量的照片留下,但被日本暗殺後卻再也沒有人見到過她的照片。現在所能看到的所謂「玉照」,可能都是日據時有意偽造的。) 閔妃為朝鮮王朝高宗之王妃,純宗之母。高宗幼時即位,其生父興宣大院君李是應攝政,一味採取閉關鎖國路線。而後閔妃鼓勵高宗採取開化政策並引入日本勢力,在朝野扶植親信,推舉親族出任要職,排斥大院君勢力,兩派互斗不斷,導致黨爭激烈,政權更迭動盪。過程之中閔妃與親日之改革開化派勢力漸行漸遠,偏向親華,多次利用清朝勢力掃除政敵以求掌權。 至甲午戰爭(韓國稱:清日戰爭)日本戰勝中國之後,遭親日開化派奪權而失勢之閔妃欲轉與俄羅斯合作對抗日本,因而引發1895年乙未年(高宗三十二年,光緒二十一年)10月8日的「乙未事變」,日本公使三浦梧樓領日本浪人及亂軍入侵景福宮,於玉壺樓弒殺閔妃,並焚毀其遺體,並脅令高宗廢她為庶人,直至兩年後1897年,高宗改國號為大韓帝國,自行稱帝,才將閔妃復位並追謚為明成太皇後,並厚葬於南楊州市金谷洞的洪陵。 由於閔妃(即:明成皇後)初期主張開放政策,後期力抗日本並身死殉難,所以深受韓國後世人民歡迎。韓國的後世史家稱她為「偉大的鐵女子」。 明成皇後(閔妃)相關年表 1863 朝鮮哲宗去世,無子,十二歲李載晃繼位,是為高宗,由生父李罡應襄政,稱興宣大院君。大院君政權由此成立。 1866 高宗大婚。閔致祿十六歲女兒閔慈英,冊封為王妃,是為閔妃(後追謚為明成皇後)。 1868 獲高宗寵愛的李尚宮誕下一子。 1871 朝鮮王朝飽受空前的內憂外患。閔妃得子,卻年幼夭折。閔妃說服高宗親政,朝野掀起倒大院君風潮。 1873 高宗年滿廿一歲宣告親政,大院君被迫隱退。 1874 閔妃又得一子(即後來朝鮮王朝最後一位國王純宗) 1875 日本開始武力威脅朝鮮國。 1876 日本威逼朝鮮王朝締結《江華島條約》,朝鮮國門打開。後再簽訂《日朝修好條約》。 1882 朝鮮大旱,人心浮動,軍人起事,是為「壬午軍亂」。大院君利用局勢襲擊閔妃,閔妃扮成宮女避難忠州。高宗請大院君主政,大院君第二次上台。 清朝政府為防日本借機入侵朝鮮,決依制出兵朝鮮。大院君復出執政33天被囚。9月政局明朗,閔妃在清軍護衛下回漢城(首爾)。朝鮮政府再次改組,戚族執政。 1883 法國奪取中國藩屬國越南,清政府從朝鮮撤出部分軍隊應戰,僅留袁世凱駐守朝鮮。 1884 日本支援開化黨發動政變,慘殺朝鮮重臣多人,是為「甲申政變」。駐朝的袁世凱鎮壓,開化黨執政三天垮台。中日就朝鮮問題進行談判,最終簽訂《天津條約》,中日共管朝鮮。為牽制日俄,李鴻章促朝鮮開放門戶,以夷制夷。 1885 朝鮮請清政府派遣外務顧問主理洋務,李鴻章派其幕中德國人穆麟德往朝鮮國。不意穆為沙俄收買,向閔妃集團鼓吹朝鮮「引俄拒清」。李鴻章發覺後,立即罷斥穆麟德。為牽制閔妃,李鴻章下令放還大院君。大院君在袁世凱護送下乘北洋水師軍艦返朝鮮。 1894 朝鮮發生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依慣例請清軍平亂,日本不請自至。後起義軍議和,日本拒絕撤軍,挑起甲午中日戰爭。中國軍隊失利,日本對朝鮮加大壓迫,要求朝鮮政府按日本方案改革,逐華兵、廢華約,朝鮮政府拒絕。日軍包圍朝鮮王宮。朝鮮親日派密謀推翻閔妃政權,由大院君重新執政。日軍攻入朝鮮王宮,將高宗和閔妃軟禁,隨後成立親日派政著手改革。史稱「甲午更張」。 1895年1月 在井上馨的壓力下,高宗率世子、宗親大臣赴太廟向列宗列祖誓告「獨立」。4月,日本迫使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正式宣布中國放棄對朝鮮宗主權。中國退出朝鮮,閔妃失去靠山後,謀求接近俄國抗日。日本開始對閔妃動殺機。 1895年10月8日,日本用極其殘忍手段殺害閔妃,史稱「乙未事變」。 1896 日本逐漸侵奪朝鮮獨立和主權。2月高宗逃進俄國駐朝公使館,一年後才返王宮。 1897年1月 高宗改朝鮮國號為「大韓帝國」,改年號光武,追謚閔妃為「明成皇後」。 1898 大院君去世。 1906 日本設置朝鮮統監府,任命伊藤博文為第一任韓國統監。 1907 日本迫韓國簽訂第三次日韓協約,將朝鮮半島變為日本的保護國。高宗被迫退位,純宗登位,改元隆熙。 1909 伊藤博文被韓國愛國志士安重根刺殺身亡。 1910年8月22日 日本迫使韓國簽訂《日韓合並條約》。10月1日,統監府改為朝鮮總督府,開始對朝鮮半島長達35年的全面殖民統治。日本封純宗為昌德宮李王,退位的高宗太上皇為德壽宮李太王,均列入日本皇族。

6. 韓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是誰呢近代以來

衡量歷史上最偉大的人,一是科學,二是政治,三是宗教。所以,牛頓、華盛頓回、玻利瓦爾答和耶穌都是有很大成就的。

但是,只有一個人能夠跨越三者當中的兩者,稱的上偉大。那就是穆罕莫德。 穆罕莫德不僅獨自創立和傳播伊斯蘭,而且能夠帶兵打仗、建立阿拉伯國家。

有人說沒有牛頓也會有人發現他的定律,沒有愛迪生也會有人發明電燈,沒有玻利瓦爾南美遲早也會獨立。——但如果沒有穆罕莫德,就沒有今天的伊斯蘭教和整齊劃一的阿拉伯世界。

所以,穆罕莫德不僅一人創立和傳播了伊斯蘭教,而且能夠帶兵打仗和建立國家。即使是信徒最多的基督,也並非耶穌一人獨自完成,其中保羅的傳播甚至大於耶穌。

7. 如何評價歷史人物

一.評價歷史人物應堅持的原則 (1)全面性原則:堅持兩點論和一分為二的觀點,應從積極性和消極性、主觀動機和客觀效果方面全面評價。 (2)階段論和方面論結合的原則:在縱的關系方面,歷史人物有階段上的劃分,從不從階段上作出不同的評價;在橫的關系方面,歷史人物又具有多重性,如有的人是英雄與暴君集於一身,評價時應採用方面論的方法。 (3)發展性和長遠性的原則:從整個人類歷史發展角度去評價,從是否順應歷史進步潮流、是否體現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角度去評價。 (4)主流性原則:要分清歷史人物的主流與支流,政治活動與個人生活方面的差別,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個人道德標准代替歷史進步的標准。 (5)適度性原則:評價歷史人物不能標新立異,不能違背主流學術觀點,不能違背一般人的善惡標准。 (6)階段性原則:運用馬克思主義關於階級的觀點與階級分析的方法,但反對貼階級標簽,反對苛求古人。 (7)實踐的原則:從是否有利於社會進步,有利於生產力發展,實踐效果好壞及對社會歷史發展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評價。 二.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1)要確立歷史人物的時間背景:在評價任何一個歷史人物時,都要把他放到一定的歷史范圍內進行考查,即尋找改歷史人物個人活動與當時社會歷史條件之間的關系。在分析歷史人物的歷史背景時,要考慮的主要因素有:歷史人物的生活的時間、國家、時代特點以及他的活動所處的歷史環境等。 (2)要確定歷史人物的階級屬性:在評價歷史人物時,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求是不應停留在個人動機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階級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關系的環境。這實質是尋找個人活動與本階級的關系。 (3)要確定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主要看他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是否推動或阻礙了生產力發展及人類社會進步。這是確定歷史人物歷史作用的最根本標准。對不同類別的歷史人物,在確定其歷史作用時應有不同側重。 (4)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依據歷史人物的主要事跡或活動對其做呼應有的評價。在總結歸納歷史人物的活動時,可採用兩種方法: ①「階段論」的方法:該方法以時間順序為綱,結合歷史人物所處的歷史時代,把歷史人物的活動分成不同階段,逐段評價其功過是非。 ②「方面論」的方法:該法以人物活動的內在邏輯關系為順序,把它分解成幾個不同的方面來評價。該法的特點是評價人物脈絡清晰,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特別適合活動范圍廣泛,活動內容復雜繁多的歷史人物。 (5)要確定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性結論。對歷史人物,不僅要一分為二,還有有一個總結論,亦即對歷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斷。在具體評定時要從決定歷史人物歷史地位的最主要方面定性。 三.注意進行歷史人物評價過程中的幾個常見誤區 (1)要正確處理歷史人物與人名群眾的關系。要明以下四點:首先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再次要分析歷史人物的歷史作用同當時人民群眾的生產特徵、階級斗爭之間的聯系;最後還要確定歷史人物的作用要恰當評價,不能任意誇大。 (2)要正確處理階級分析與個人出身的關系。不能僅據個人出身來確定歷史人物的階級屬性,因為單獨的個人不總是以他所屬的階級為轉移(中國近現代許多革命家的經歷即可證明)。也不能以貼階級標簽的方式代替階級分析。如對剝削階級出身的人或其代表人物統統加以否定就是一種典型的「貼標簽」。 (3)要正確處理主觀願望與客觀效果之間的關系。既要注意主觀動機,又要看客觀後果。尤其應把客觀後果放到評判的首位。這樣處理二者的關系是歷史的復雜性所要求的,動機和效果有時是一致的,有時又是矛盾的,「好」的動機有可能帶來「壞」的後果;「壞」的動機在特點條件下又能帶來「好」的結果。如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其動機和效果就背道而馳需要此觀點才能得出正確結論。 (4)要正確處理道德評價和歷史評價的關系。不能用一些過時的或抽象的道德標准來評價歷史人物,也不能用現在的道德觀去苛求古人。主要應著眼於他的歷史作用。如有人把曹操說成是「漢賊」,就是從封建正統的道德觀出發,用道德評價取代歷史評價,是錯誤的。 四、比較歷史人物的方法 (1)同時代歷史人物的比較:可以從歷史人物身上尋找時代背景。比如,孔子與柏拉圖的比較,華盛頓與拿破崙的比較等。 (2)同類歷史人物的比較:可以從中尋找歷史的發展規律,比如,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與鄧小平的比較,資產階級時代的華盛頓與孫中山的比較等。 (3)同背景下歷史人物的比較:比如,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的政治家的比較,追求民族獨立的孫中山、凱末爾和甘地的比較。

閱讀全文

與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