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小麥在中國的栽培歷史

小麥在中國的栽培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15 10:10:22

1. 小麥在我國栽培歷史已經有多少年

五千年了,小麥是中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小麥起源於外高加索及其附近地區.傳入中國的時間較早,據考古發掘,新疆孔雀河流域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炭化小麥,距今4000年以上.其它如甘肅民樂、雲南劍川和安徽亳縣等地也發現了3000到4000年炭化小麥.
大約在距今5000年前,小麥最先進入了中國的西北地區。小麥雖然屬旱地作物,但要求有較好的灌溉條件,以致古人認為,麥和稻一樣,適宜在低濕地種植,所謂「小麥宜下田」,而中國北方農業所面臨的最大不利因素便是乾旱。當小麥進入中國南方之後,其所遇到的困難正好相反。南方雨水充沛,地勢低窪,厥土塗泥,宜稻不宜麥。特別是在稻麥二熟地區,水稻在收割之後,為了能及時地種上小麥,必須地排干稻田中的積水,因此,排水成為在南方稻田上推廣種麥的關鍵。不過,對於具有悠久農業歷史和先進農業技術的中國人來說,改造自然環境使之適應小麥的生長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2. 麥子種植的歷史

小麥是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對其野生祖先進行馴化的產物,栽培歷史已有1萬年以上。中亞的廣大地區,曾在史前原始社會居民點上發掘出許多殘留的實物,其中包括野生和栽培的小麥小穗、籽粒,炭化麥粒、麥穗和麥粒在硬泥上的印痕。

早在公元前7000-前6000年,在土耳其、伊朗、巴勒斯坦、伊拉克、敘利亞、以色列就已廣泛栽培小麥;公元前6000年在巴基斯坦,公元前6000-前5000年在歐洲的希臘和西班牙,公元前5000-前4000年在蘇聯的外高加索和土庫曼、

公元前4000年在非洲的埃及,公元前3000±159年在中國(詳情見下),公元前3000年在印度,都已先後種植小麥。中國的小麥是由黃河中游逐漸擴展到長江以南各地,並傳入朝鮮、日本。公元15世紀至17世紀間,歐洲殖民者將小麥傳播至南、北美洲;18世紀,小麥傳播到大洋洲。

伊朗西南部、伊拉克西北部和土耳其東南部地區,是栽培一粒小麥和提莫菲維小麥最早被馴化之地。以色列西北部、敘利亞西南部和黎巴嫩東南部是野生二粒小麥的分布中心和栽培二粒小麥的起源地。普通小麥的出現晚於一粒小麥和二粒小麥,一般認為約在8000年前,起源於裏海的西南部。

據考證,歷史上某一時期,當伊朗西部某地栽培二粒小麥被帶到粗山羊草分布地區後,發生了自然雜交,其雜種經染色體自然加倍後產生了普通小麥。

其演化的過程,按傳統的觀點是:具AA染色體組的野生一粒小麥與具BB染色體組的擬斯卑爾脫山羊草自然雜交,產生了野生二粒小麥(染色體組AABB);野生二粒小麥馴化為栽培二粒小麥,再與具DD染色體組的粗山羊草自然雜交,才產生了普通小麥(染色體組AABBDD)。

在黃河流域兩岸的三門峽、洛陽、盧氏以及西安、寶雞等地大量存在植物學特徵與普通小麥栽培種親緣最接近的小麥草,這種小麥草很可能早已為我國先民採集和栽培。

中國繼雲南小麥亞種發現之後,在西藏高原又發現有麥穗自行斷節的普通小麥原始類型(稱西藏半野生小麥);在伊犁河谷有大片的粗山羊草(中國通稱節節麥)原生群落,而黃河中游麥田早就有混生節節麥,這些事實對研究中國小麥的起源、演化與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1985年和1986年先後兩次於東灰山新時期時代遺址中,發現距今5000±159年的碳化小麥和大麥粒;1955年在安徽省亳縣釣魚台發掘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也發現有炭化小麥種子。以上從植物學和考古學上給麥為中國起源論提供了證據。

(2)小麥在中國的栽培歷史擴展閱讀

以播種期分為冬小麥和春小麥兩種。我國以冬小麥為主。

冬小麥在生長過程中抗寒的能力極強,其幼苗能夠過冬,在春天來臨時,幼苗分孽很快,扎蹲長大,冬小麥磨出的粉很好吃。

春小麥的抗旱能力極強,株矮穗大,生長期短,適於春天播種,但不如冬小麥粉好吃。

春小麥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種的,因為冬季太冷,不能播種,所以在開春後才種,稱為春小麥;冬小麥是稍暖的地方種的,冬季播種夏季收,比如我國東北就是春小麥,華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麥。

冬小麥應是秋播春末收獲的。在我國一般以長城為界,以北大體為春小麥,以南則為冬小麥。

3. 中國小麥的種植歷史……啥時候開始大規模的種植 谷香九號

考古學研究表明,小麥是新石器時代人類對其祖先植物進行馴化的產物,栽培歷史已有萬年以上。中亞的廣大地區曾在史前原始社會居民點上發掘出許多殘留的實物,其中包括野生和栽培的小麥干小穗、乾子粒、炭化麥粒以及麥穗、麥粒在硬泥上的印痕。其後,小麥即從西亞、中東一帶西向傳入歐洲和非洲,東向傳入印度、阿富汗、中國。中國的小麥則由黃河中游向外傳播,逐漸擴展到長江以南各地;並傳入朝鮮、日本。15世紀至17世紀間,歐洲殖民者將小麥傳至南、北美洲;18世紀,小麥才傳到大洋洲。

4. 小麥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目前已見報道的有關早期小麥遺存的考古發現多達數十例,至遲在距今4000年以前小麥已經傳入到中國境內,而且很有可能早至距今4500年。

小麥起源於西亞,後傳入中國,並逐步地取代了粟和黍兩種小米,成為了中國北方旱作農業的主體農作物,形成了現今中國「南稻北麥」的農業生產格局。

考古證據還揭示,小麥傳入中國至少有兩個途徑,即草原通道和綠洲通道。草原通道的傳播路線是:西亞-中亞-歐亞草原諸青銅文化-中國北方文化區-黃河中下游地區。

綠洲通道的傳播路線是:西亞-中亞-帕米爾高原-塔里木盆地南北兩側的綠洲-河西走廊-黃土高原地區。

(4)小麥在中國的栽培歷史擴展閱讀

小麥起源於西亞的肥沃新月地帶(Fertile Crescent),這個地帶大體包括現今的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約旦、敘利亞、伊拉克東北部和土耳其東南部。

小麥是新石器時代人類對其祖先植物進行馴化的產物,栽培歷史已有萬年以上。中亞的廣大地區曾在史前原始社會居民點上發掘出許多殘留的實物,其中包括野生和栽培的小麥干小穗、乾子粒、炭化麥粒以及麥穗、麥粒在硬泥上的印痕。

其後,小麥即從西亞、中東一帶西向傳入歐洲和非洲,東向傳入印度、阿富汗、中國。中國的小麥則由黃河中游向外傳播,逐漸擴展到長江以南各地;並傳入朝鮮、日本。15世紀至17世紀間,歐洲殖民者將小麥傳至南、北美洲;18世紀,小麥才傳到大洋洲。

5. 冬小麥的種植歷史

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種,翌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

中國三大小麥產區

1、北方冬小麥區,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北,長城以南,這里冬小麥產量約佔全國小麥總產量的56%左右。其中主要分布於河南、河北、山東、陝西、山西諸省區;

2、南方冬小麥區,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這里是我國水稻主產區,種植冬小麥有利提高復種指數,增加糧食產量。其特點是商品率高。主產區集中在江蘇、四川、安徽、湖北各省。

3、春小麥區,主要分布在長城以北。該區氣溫普遍較低,生產季節短,故以一年一熟為主,主產省區有黑龍江、新疆、甘肅和內蒙古。

(5)小麥在中國的栽培歷史擴展閱讀

小麥是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對其野生祖先進行馴化的產物,栽培歷史已有1萬年以上。中亞的廣大地區,曾在史前原始社會居民點上發掘出許多殘留的實物,其中包括野生和栽培的小麥小穗、籽粒,炭化麥粒、麥穗和麥粒在硬泥上的印痕。

公元前4000年在非洲的埃及,公元前3000±159年在中國,公元前3000年在印度,都已先後種植小麥。中國的小麥是由黃河中游逐漸擴展到長江以南各地,並傳入朝鮮、日本。公元15世紀至17世紀間,歐洲殖民者將小麥傳播至南、北美洲;18世紀,小麥傳播到大洋洲。

6. 中國小麥栽培有多少年的歷史

小麥在我國公元前7000年左右就開始廣泛種植,至今已有9000多年歷史了。

7. 小麥在我國栽培歷史有多少年

我國小麥的起源和種植歷史

小麥起源於西亞,這一點爭議不是很多。有些日本學者曾經認為,中國的小麥是漢代張騫開通「絲綢之路」後從西方傳入的。但在後來考古發掘和研究表明,東方和西方文明交流開始於5000年以前的民間交流,要比官方開通的「絲綢之路」時間早3000年左右。在民間交流的早期,小麥就從西亞傳於我國。
一些長期致力於絲綢之路沿線考古工作的學者指出,甘肅省發現出土最早的小麥種子有4000多年的歷史,河南殷墟里的小麥也有3500年左右的歷史,這與殷代甲骨文中已有「麥」字的記載相一致。1955年在安徽亳(bo)縣釣魚台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的炭化小麥顆粒,進一步證明了我國在5000年前的遠古時代就已栽培小麥了代和現代對商代甲骨卜辭的研究證明,我國至遲在商代已有相當規模的栽培小麥。根據對卜辭和遺存小麥的考證,可以認為,栽培小麥在商代已有相當的種植規模。當然,在周代古書典籍中有關小麥的記載就更多了。如在反映西周到春秋時期社會生活狀況的《詩經》中,所提到的主要糧食品種為黍、稷、禾、麻、菽、麥、稻等。
二,我國大面積種植小麥的歷史
我國什麼時間開始大面積種植小麥的,在學術界存在爭議。一些日本學者認為,我國的唐代的碾石畏經營賦有獨特的歷史性,是以小麥的磨粉作業為主要內容的,他們認為,如果小麥種植還不普及,碾石畏經營就不可能大規模流行。而我國學者經過大量研究認為,我國大面積種植小麥的歷史與其相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首先以石磨的普遍推廣使用為標志,其次與農田水利灌溉事業的發展和精耕細作的水平和防旱保墒技術的提高有關。有關石磨在漢代的普遍推廣使用已經在大量考古中發現證實;漢代的水利工程規模很大,在考古中也已經發現證實;水井模型在西漢中期以後的墓葬中是常見之物;如此等等,我國學者認為在漢代我國就有小麥大面積種植(這一時期的地主庄園已經初具規模)。

8. 我國有多少年的小麥栽培歷史

五千年了,小麥是中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小麥起源於外高加索及其附近地區。傳入中國的時間較早,據考古發掘,新疆孔雀河流域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炭化小麥,距今4000年以上。其它如甘肅民樂、雲南劍川和安徽亳縣等地也發現了3000到4000年炭化小麥。

9. 我國栽培小麥的歷史悠久可以追逐到什麼時候

小麥是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對其野生祖先進行馴化的產物,栽培歷史已有1萬年以上。中亞的廣大地區,曾在史前原始社會居民點上發掘出許多殘留的實物,其中包括野生和栽培的小麥小穗、籽粒,炭化麥粒、麥穗和麥粒在硬泥上的印痕。其後,從西亞、近東一帶傳入歐洲和非洲,並東向印度、阿富汗、中國傳播。早在公元前7000-前6000年,在土耳其、伊朗、巴勒斯坦、伊拉克、敘利亞、以色列就已廣泛栽培小麥;公元前6000年在巴基斯坦,公元前6000-前5000年在歐洲的希臘和西班牙,公元前5000-前4000年在前蘇聯的外高加索和土庫曼,公元前4000年在非洲的埃及,公元前3000年在印度,公元前2000年在中國,都已先後種植小麥。中國的小麥是由黃河中游逐漸擴展到長江以南各地,並傳入朝鮮、日本。——常識自然篇。

10. 小麥何時在中國開始種植

小麥在中國來開始種植的時間為西源周中期。

2016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鎬京遺址持續進行考古發掘,在一個西周中期用於填埋垃圾的灰坑裡,考古人員發現了一批碳化的小麥顆粒。

雖然距今有2800多年,但小麥顆粒形狀依舊保存完好。說明至少在西周中期,小麥已經在國都鎬京周圍開始規模化種植。

(10)小麥在中國的栽培歷史擴展閱讀:

小麥在我國分布的地區:

1、華北地區: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

2、華東地區:山東、江蘇、安徽北部中部 。

3、華中地區:江西、湖北。

4、西北地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5、東北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

6、西南地區:重慶、四川、貴州。

7、北方地區:內蒙古、新疆。

閱讀全文

與小麥在中國的栽培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