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1945之後中國歷史

1945之後中國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9 08:10:59

1. 1919年到1945年的中國歷史有那些轉折點

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成為五四運動的導火索;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回召開,標志共產答黨誕生;1924年,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標志著國共合作正式形成;1926年國民革命軍從廣東出發開始北伐,從根本上動搖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同年,汪精衛製造七一五政變,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1927年8月一日南昌起義,是共產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開始;1927年10月,毛澤東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從進攻大城市到向農村進軍,是中國革命的轉折;1928年12月,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標志著南京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國家統一;1931年九一八事變,標志著日本開始局部侵華;1935年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1935年華北事變後,北平學生發起一二九運動,標志著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1936年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1937年七七事變,標志著全民族抗戰的開始;1945年日本投降,抗日戰爭結束

2. 1945年後的黨的重大歷史事件有哪些啊急!

有三大戰役、開國大典、鎮壓反革命運動、抗美援朝、金門炮戰等。

1、三大戰役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中華民國國軍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個戰略性戰役。

1948年,解放軍攻克擁有10萬重兵、工事堅固的山東省會城市濟南。斃傷國民黨軍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濟南戰役是人民解放軍攻克敵人重點設防的大城市的開始。

這一戰役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

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2、開國大典

開國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15:00在北京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舉行的儀式,直到21:00才結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標志。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3、鎮壓反革命運動

鎮壓反革命運動簡稱鎮反運動,是1950年12月至1951年10月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的清查和鎮壓反革命分子的政治運動,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並稱的三大運動之一。

歷時一年多的鎮壓反革命運動,范圍涉及到全國幾乎所有地區,從基本上肅清了國民黨殘留的反革命勢力,並清除了一批帝國主義間諜。

曾經猖獗一時的匪禍,也已基本撲滅,使我國的社會秩序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定,有力地支持、配合了土改運動和抗美援朝戰爭。

4、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

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5、金門炮戰

金門炮戰,目的解放台灣,統一中國,國民黨殘余部隊逃到台灣,對抗統一,又稱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台灣稱為八二三炮戰,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發生於金門及其周邊的一場戰役。國共雙方以隔海炮擊為主要戰術行動,因此被稱為炮戰。

1958年及其前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對據守福建省金門島的國民黨軍進行的懲罰性大規模炮擊封鎖行動。

炮戰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先發起,國民黨軍隊隨後開始反擊。炮戰初期,解放軍打擊島上軍事目標,後期重點封鎖海運線,以圍困金門。

在炮戰初期,國民黨軍隊猝不及防,損失慘重,隨著戰事繼續,逐漸恢復戰力。並得到美國海軍護航,維持金門補給線,甚至利用M55式203毫米榴彈炮反擊及癱瘓廈門車站內的補運單位。炮戰期間,雙方海軍艦艇和空軍也多次戰斗。

10月初,解放軍宣布解除封鎖,改為「單打雙停(逢單日炮擊,雙日不炮擊;單打雙不打)」,逐漸減少攻勢。大陸方面維持單打雙不打狀態,直到1979年中國大陸和美國建交為止。

金門炮戰是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也是國共雙方陸海空軍迄今最後一次大較量,此後雙方軍事沖突局限於海上,並逐漸停止至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開國大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大戰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美援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鎮壓反革命運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炮擊金門

3. 1945年後中外歷史上重大事件

1945年大事記

2月日-11日 蘇、美、英三國首腦在雅樂塔舉行會議。

3月22日 阿拉伯聯盟在開羅成立。

4月12日 美國總統羅斯福逝世,副總統杜魯門繼任總統。

4月25日 美軍和蘇軍的先頭部隊在德國易北河畔的托爾高會
師。

4月28日 義大利游擊戰士處死墨索里尼。

4月30日 希特勒畏罪自殺。

5月8日 德國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

5月9日 捷克斯洛伐克解放。歐洲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日。

7月8日 蘇聯對日本宣戰。

7月16日 美國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里進行了首次原子彈爆炸
試驗成功。

7月17日-8月2日 蘇、美、英三國首腦舉行波茨坦會議。同
日邱吉爾下台,英國工黨領袖艾德禮出任首相。

8月6日 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

8月9日 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中國軍民舉行
大反攻。同日,美國在日本長崎又投下一顆原子彈。

8月17日 印度尼西亞宣布獨立。

8月18日 越南八月革命勝利。

9月2日 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10月24日 聯合國宣告成立。

10月25日 上午10時,陳儀代表中國政府在台灣省台北市中
山堂接受日軍投降,宣布「從今日起台灣及澎湖列島正式重歸中
國版圖。」台灣被佔領50年零156日之後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11月20日 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開始審訊德國主要納粹首領
和戰犯。

11月21日 法國組成共產黨、社會黨和人民共和黨三黨聯合
內閣。戴高樂任政府首腦,法共總書記多列士任參議院副議長和
國務部長。

4. 1945年後中外大事年表

1945.4.23-6.11 中共七大>>制定黨任務>>確定了毛思想>>政治思想基礎.
1945.8 美兩原,蘇聯宣戰,(對日本)>>8.15 日投降>>9.2 簽投降書,抗戰勝利★
1948-1949 遼沈,淮海,平津戰役>>殲滅改編150萬人

1949.9 北平>>規定國名>>通過<<共同綱領>>,國家性質>>人民民主主義國家>>政府委員會
>>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初步建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949.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北京>>結束歷史+真正獨立
1953 周恩來首次提出五項和平共處原則.1954.1955兩次修改,原則內容★+意義★
1954.9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
>>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954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954 參加日內瓦會議>>以五大國身份
1955 萬隆會議>>求同存異方針>>萬隆精神
1956 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政協發展到新階段
1965 五大自治區:新疆維吾爾,廣西壯族,寧夏回族,內蒙古.西藏

1966-1976 文化大革命>>各地建立黨政合一>>政企合一的革命委員會>>重大倒退. ★
1971.10.25 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位置
1972.2 簽中美聯合公報>>關系正常化
1972.9 中日建立外交關系<<中美關系推動
1978.12 中美建交公報
1978.12 北京,中共十三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思想+政治+組織+偉大轉折★
1979 <<告台灣同胞書>>,實現三通(通郵+通航+通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
1979.1.1 中美正式建交
1981 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構想
1982.11 人大五屆五次會議>>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總章程) ★
1983 香港問題,中英會談
1984 香港問題聯合聲明+人大六屆二次會議確定了」一國兩制」
1987澳門問題聯合聲明
1996.4 中,俄,哈,吉,塔五國首領確定<<上海五國機制>>
1997.7.1 香港回歸★
1997 中共十五大>>依法治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任務★
1999 人大九屆二次會議>>確定根本大法★
1999.2.20 澳門回歸★
2000.9 中,法,俄,英,美,五個常任理事國首腦首次會議於美國紐約

5. 1937年至1945年 中國發生了哪些大事

1、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至1937年7月31日。又稱盧溝橋事變,發生於1937年7月7日。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借一個士兵失蹤借口,要進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縣城搜查。

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無理的要求。日軍開槍開炮猛轟盧溝橋,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中國守軍第29軍吉星文團奮起還擊。掀開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起因:

日本帝國主義為了佔領中國,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1937年7月7日,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橋頭的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的拒絕。當晚日寇突然向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守軍忍無可忍,奮起自衛,中國人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抗日戰爭,從此開始了。

2、台兒庄大捷

1938年3月,距離日軍全面侵華戰爭還不到一年,日軍的氣焰極度囂張,全國人民的抗日情緒異常高漲,在此契機之下發動了著名的台兒庄戰役。這是我們在抗戰以來取得的第一場勝利,在當時雙方的實力差距非常明顯的狀況下能夠打贏這場戰役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情。

極大的鼓舞了軍民的士氣。在和日軍的激烈交手之下,王銘章節節敗退,不得以被逼迫到了藤縣東關附近,而在此刻他依然沒有選擇放棄,而是和日軍展開了激烈的迂迴戰。

但是在一次戰斗當中不幸被敵人的機槍掃中,以身殉國,在他壯烈殉國之後他的部下還是堅持和日軍展開纏斗,最終壯烈犧牲,沒有一人後退。

台兒庄大捷背後慘烈代價:苦戰四晝夜全軍覆沒,蔣介石為其落淚。

3、百團大戰

1940年7月22日,日本為盡快結束侵華戰爭,採取威逼利誘的方式拉攏蔣介石、汪精衛政權。同時,在華北地區實施「囚籠政策」,通過建立據點、碉堡等,把抗日根據地與其它地區隔離開來。八路軍被日軍封鎖在各個窮鄉僻壤,生存和發展極其艱難。

為了減少蔣介石政權投降的可能性,同時打破日軍的「囚籠政策」,八路軍副總指揮彭德懷認為,必須打一場大的戰役。從1940年7月22日發布預備命令到8月20日下達行動命令,八路軍總部部署的都是20來個團參加的正太戰役。

直到8月22日八路軍總部首次綜合戰情時,彭德懷才意外地發現,竟有105個團參加了這次戰役。也就是說,其中有85個團「沒打招呼」就直接投入戰鬥了。

4、皖南事變

1940年10月19日,蔣介石強令黃河以南堅持抗戰的八路軍、新四軍在一個月內撤到黃河以北。中國共產黨為維護抗日大局,同意將安徽南部的新四軍調到江北。

新四軍軍部及所屬的一個支隊9000多人由雲嶺出發北移,當部隊行至皖南涇縣茂林地區時,遭到國民黨軍8萬多人的伏擊。新四軍奮戰七晝夜,彈盡糧絕,除約有2000人突圍外,大部分壯烈犧牲。軍長葉挺與國民黨軍隊談判時被扣押,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

5、日本投降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日本把美國這個世界第一強國提前拉進了戰爭中。

1942年年底,美軍就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隨後,日本方面開始節節敗退,日本海軍幾乎喪失殆盡。1944年下半年,美軍開始染指菲律賓,並最後收復了菲律賓。

6. 1945年後1949年之前中國發生了什麼事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同日台灣光復
1945年8月28日至10月10日,國共重慶談判,簽署《雙十協定》
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
1947年6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
1948年9月至11月,遼沈戰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淮海戰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平津戰役,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佔領南京宣告國民黨政權的覆滅

7. 二戰後中國發展歷程

二戰」結束,舊有國際格局被徹底擊碎,新的國際大格局慢慢地成形。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擊敗國民黨成立新中國,徹底打破了美蘇對遠東格局的最初設想。由此構成了朝鮮戰爭爆發的大背景,朝鮮戰爭始於美蘇的「出人意料」,而結局對它們而言同樣是「出人意料」。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在朝鮮半島的勝利,不只是改變了遠東地區的格局,整個世界的格局也隨之改變了,同時世人們也由此知道了,後面的歷史將不再僅僅是由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來書寫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世界的主題是破舊立新。舊有國際格局被徹底擊碎,美蘇忙著接收西歐的勢力范圍,一個新的國際格局慢慢成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個國家的勝敗不能僅僅去看它分屬哪個陣營。德、日在戰場上徹底失敗了,它們的國家工業體系也遭到徹底破壞,更重要的是,它們在戰後受到了新國際關系結構的約束,本土又有戰勝國駐軍,德國被一分為二,說它們失敗是很好理解的。而英、法兩國雖然在戰爭中免於亡國,國家主權得到了基本保障,但在新的國際格局中,原來以歐洲為中心,圍繞殖民地的利益分配體系被美、蘇所各自主導的新體系所取代,無論是靠向美國的西歐國家還是靠向蘇聯的東歐國家,在新的體系中都僅僅居於從屬位置,過去由英、法所控制的中東、印支等地區全部成為了美、蘇的勢力范圍,從這層考慮來說,說英、法是戰勝國是比較勉強的。
以此來推之中國也絕不可能是「戰勝國」,而且要比英、法更慘。當時國民政府在經濟、國防和國際政治上全都受制於美國,以中國海關來說「中國」二字不過代表一個地理意義而已,實際控制權掌握在美國手中,不但如此,如軍警憲特這類強力部門,也都在政府這條線之外和美國人保持著直接聯系,僅從此說那時中國大部分地區就可以視為美國的勢力范圍;東北地區則由蘇軍佔領,新疆地區同樣處於蘇聯的影響之下,那時烏魯木齊學校教材都是蘇聯的,提到「首都」孩子們想到的是莫斯科而不是南京;內蒙受外蒙古的影響未來走向同樣飄忽不定;除此之外,英國人不光控制著香港地區,西藏地區也處於它的影響之下。即便是南京國民政府多多少少能夠施加影響的區域,譬如蔣介石集團江浙地區,李宗仁集團兩廣地區,閻錫山控制的山西等,各個地區的地方勢力也都與美國人保持著獨立直接關系。
1945年之後,國民黨政府看似廢除了眾多與列強簽署的不平等條約,然而如前所述「二戰」結束初期的歷史很大程度上就是美蘇接手西歐國家勢力范圍的歷史,這一點在當時的中國也不例外。當時的中國空頂著「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名頭,而實際又是什麼樣呢?此處先來說中蘇之間。1945年8月,國民政府與蘇聯簽署《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承認了外蒙古的獨立;《關於中國長春鐵路之協定》:「滿洲里至綏芬河由哈爾濱至大連旅順之干線合並為中國長春鐵路,應歸中華民國'及蘇維埃共和國共同所有並共同經營…十、蘇聯政府有權在上開鐵路用加封車輛運輸過境之軍需品,免除海關查驗…十一、經上開鐵路應免關稅或其他任何捐稅…本協議期限為三十年」《關於大連之協定》:「為保證蘇維埃共和國對大連為其貨物進出口之利益獲得保障,中華民國同意:港口主任由中國長春鐵路局局長在蘇籍人員中遴選於徵得大連市長同意後派充,港口副主任應照上開手續在華籍人員中遴選派充之…蘇聯之貨物均免除關稅。協議期限定為三十年」《關於旅順口之協定》:「一、中華民國'政府同意兩締約國共同使用旅順口為海軍根據地…五、中國政府,對於主要民政人員之委派,將顧及蘇聯在該區域內之利益。旅順市主要民事行政人員之任免,由中國政府徵得蘇聯軍事指揮當局之同意為之。在該區域內之蘇聯軍事指揮當局為保障安全與防衛起見向中國行政當局所作之建議,該行政當局予以實行;如有爭議,則此類事件應提請中蘇軍事委員會審議決定之…六、蘇聯政府在第二條所述之地區內,有權駐扎陸海空軍,並決定其駐扎地點…本協議期限定為三十年」僅這三個附件,就意味著中華民國政府如果繼續存在下去就將白送給蘇聯一條鐵路一個軍港,外帶一個旅順市,而且一送就是三十年,而三十年後早已形成既定事實,屆時的結局也就不難想像了。蔣介石能做「總統」無非是因為江浙派系的經濟實力最強而已,那時中國地域間經濟壁壘比如今歐洲國家間有過之而無不及--試問現在誰會把歐盟看成一個獨立國家?而這種事實的分裂局面是除中國人民外,所有當事者都樂於見到的,美國在蔣介石和李宗仁間打平衡牌讓他們相互牽制的歷史就是例證。如此發展未來中國的領土主權會像德國、朝鮮那樣出現法理上的分裂。
國民黨除了與蘇聯簽署不平等條約之外,1946年11月與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簽署了後果更加嚴重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導致美國貨斥市場民族工業盪然無存,美國軍艦及民船在中國海港可以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到了《中美青島海軍基地秘密協定》乾脆明說「中華民國」修建的青島海軍基地,沒有美軍允許他國任何船隻不得隨意停靠。1945年11簽署《美國在華空中攝影協定》,1946年9月《中美三十年船塢秘密協定》,10月《中美警憲聯合勤務議定書》,12月《中美空中運輸協定》,1947年1月《中美青島海軍基地秘密協定》,9月《中美同意美軍駐華換文》,12月《中美海軍協定》。不客氣地說,南京國民政府對比之前的北洋政府並沒有什麼區別,而後者好歹還依靠「華盛頓九國公約」收回了青島和山東的主權。
除《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等條約之外,國民政府尚需償還1942年向美國借貸的貸款5億美元,而1945年國民政府全部黃金儲備也就約合5億美元,直到1952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也才剛剛到50億美元。除舊債外,國民黨政府還曾在美國發行過國債,募集大量資金用來打內戰。這兩筆債加在一起中國是還不起的,按照西方國家慣常的手段,還不起賬它們必然就會讓你借新賬還舊賬,結果是越還越多,越多越還不起…這筆「驢打滾」的債務將使得中國再次由於資本流失導致無法完成資本積累,無法實現國家工業化。更嚴重的是,旅順大連駐扎著蘇軍,青島駐扎著美軍,而美蘇爭霸的局面業已形成,未來如果美蘇開戰則日俄戰爭期間旅順大連的慘劇將在整個中國重演,即便美蘇是冷戰,哪個商人又敢在這樣一個火葯桶上投資呢?屆時不要說外商,本國資本家也會盡可能把產業轉移到更為安全的國外去。
甲午戰爭戰敗之後日本向中國勒索巨額的「戰爭賠款」。數額是當時的清廷根本拿不出的,只能向列強們「貸款」。從那以後中國的民脂民膏被以稅收的形式搜刮一空,然後作為「戰爭賠款」的債務本利每月在匯豐銀行交割分配到列強手中,中國工業化資本積累的途徑由此完全被掐斷。這種貸款和民間俗稱的「驢打滾」賬別無二致,你根本不可能還清,中國成了列強的提款機。資本不斷外流,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化現代化道路都被堵死了。後來清朝被推翻,可北洋政府繼承舊債;北洋政府被推翻,蔣介石政府接著繼承--這是列強承認你的先決條件,所以中國工業化也就遙遙無期了。
然而最終的結果卻出乎這些人的意料,中國共產黨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取得了全國政權,之後又解放了新疆和西藏,大大小小的土皇帝一個個都被轟了出去。更「可氣」的是,毛澤東竟然宣布「賴賬」了,美蘇等國既定的戰略構想都因為一個新棋手的加入而被徹底打亂了。由此開始,中國內地的事務只有中國人說了才算。正是解放戰爭,才真正確立了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格局中的戰勝國地位。中國的民族解放戰爭應該是八年抗戰加三年解放戰爭。中國的勝利不在於戰爭期間贏得了多少財富;相反,十幾年的戰爭極大地破壞了國民經濟的基礎,並付出了數以千萬計的生命,中國最大的勝利在於贏得了真正意義上的獨立自主,為日後的發展開辟了一個最大限度的、不受限制的發展空間。
美國政府提出承認新中國的先決條件是,人民政府必須承認美國在華的特權,並且要替南京國民政府還欠美國人的債。這顯然是不能接受的,毛澤東於是對司徒雷登就只能說「別了」,美國在中國內地的勢力被徹底驅逐了出去。某些人一直說新中國沒有「法制」正是始於這里--毛澤東「賴賬」是違反「國際法」的。再進一步從經濟角度來看那時中國的境遇。
而在此之前的1945年,美蘇兩國在朝鮮半島的南北兩側分別接受日軍投降,以「三八線」為界,劃分了各種控制區域。這之後所發生的事情幾乎就是兩德分裂的東方翻版,美國人從上海把李承晚勢力弄到了美佔區;1948年4月在南朝鮮宣布建立「大韓民國」,蘇聯作為應對,給北朝鮮松綁,在同年9月建立了「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自韓國、朝鮮建國之後,兩邊就都宣稱自己才是朝鮮的「正統」,而對方僅僅是「竊取」了國家名器的「偽政府」,與自己不共戴天。「三八線」上,雙方你來我往,摩擦、沖突不斷。兩國政府都忙著整軍備戰,以圖統一朝鮮半島。而蘇美兩國,則基本算是安於現狀。

這之後在1949年12月16日,毛澤東親赴莫斯科,中蘇由此開始就東北主權展開了拉鋸戰。中方利用英國、印度等英聯邦國家將和中國建交的消息向蘇聯施壓,同時在外蒙古問題上予以一定的讓步(必須指出的是,自沙俄時代起,俄國就在開始經營外蒙古,之後蘇聯一方步步為營,而中國則一直處於內憂外患之中,自1945年蔣氏政府承認外蒙古獨立以後,外蒙古問題已無可挽回,原因無他,國力使然),最終中蘇在1950年廢除原《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並訂立新條約,新條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規定「不遲於1952年底,蘇聯軍隊撤出旅順海軍基地」,由此恢復了中國政府在東北地區的主權。然而這一條約還是留了一個尾巴:蘇聯同意提前歸還長春鐵路,不過「在蘇聯的遠東地區受到戰爭威脅的情況下」,蘇聯仍然可以「借中國長春鐵路調動部隊」。斯大林的潛台詞是:「我已經'讓給'了你巨額的利益,放棄了我'應有'的權利,你如果連一條鐵路上的調兵權都不肯答應,那就別做夢了。」自清末起百餘年留下的窟窿,朝夕之間想填上,談何容易啊。
中蘇新條約的簽署徹底改變了蘇聯的對朝政策:一直到1949年蘇聯還在反對金日成以軍事手段統一朝鮮半島。而到了1950年1月《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之後,斯大林首次表態「可以和金日成同志談談」並表示「准備幫助他」。斯大林的考慮是:如果朝鮮勝利,則蘇聯在中國「丟失」的利益從朝鮮半島找回來--仁川和釜山可以替代大連和旅順港,且蘇聯可以通過朝鮮半島,繼續影響東北;而如果朝鮮失敗,屆時鑒於東北亞的緊張局勢,中國將不得不請求蘇聯軍隊留駐旅順港和大連,而長春鐵路根據條約實際上亦「失而復得」。
於是,朝鮮在事先未通知中國政府的情況下於1950年6月25日凌晨向南發起進攻--中方是通過國外報紙才獲得此消息的。朝鮮軍隊越過「三八線」後一路攻城掠地,韓國李承晚的軍隊節節敗退。而在9月15日至28日,也就是美軍仁川登陸成功後,形勢開始急轉直下,人民軍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很快被瓦解,開始向北潰退。 迫於局勢,朝方開始向外界求助。從本意上說,朝鮮更希望由蘇聯出手相助--朝鮮在歷史上長期是中國的藩屬國,從維護自身民族獨立性的角度說,朝鮮對中國自然始終有所顧忌。但蘇聯卻先由大使什特科夫「婉言拒絕」了朝鮮方面的請求,而後10月1 日,斯大林一紙回電,「請找中國同志相商」。當晚深夜,朝鮮方面與中國使館聯絡,請求出兵相助。原本一心一意准備解放台灣地區的中國政府,因美軍於1950年6月27日進入中國台灣海峽,不得不將目光轉投到朝鮮半島。中國政府的底線是:美軍不能越過「三八線」。這背後的道理是:若美國一味相逼,朝鮮軍隊最後必然要撤到中國東北境內--斯大林和周恩來會談時曾提出,「戰事若繼續惡化,朝鮮同志不妨將武器、物資等有組織、有計劃地撤到東北,以便於重新進入朝鮮。最糟糕不過,金日成同志可到東北組織流亡政府」。如果此時蘇聯再出兵東北,則之前中國辛苦談判取得的成果將要毀於一旦,在外蒙古問題上的讓步變得毫無意義,東北主權極可能得而復失。 最終,在蘇聯未派遣空軍提供掩護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志願軍仍舊在10月19日入朝參戰--朝鮮戰爭對中國而言,首先是保衛東北主權之戰。
再來看看同時期的美國。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越過「三八線」。美國的第一反應不是向朝鮮宣戰(6月30日),而是由杜魯門拋出「台灣地位未定」的宣言;同時美第七艦隊入侵台灣海峽(6月27日),阻止中國政府解放台灣地區。

8. 1945到1966中國發生了什麼重大歷史事件

圍繞中國這二十年的重大歷史事件,羅列如下:
1、1945年,抗日戰爭取得勝利,日本投降。專
2、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屬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
3、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4、1950年到1953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
5、1958年,解放軍炮擊金門,國內進入「大躍進」時代。
6、1960年開始,中蘇關系惡化。
7、1962年,中印發生邊界戰爭,中國軍隊參加對印自衛反擊作戰。
8、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9、1966年,爆發文 化 大 革 命。

9. 中國1937-1945年是怎樣的 歷史

1937年7月7日開始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進入了8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時期。回在這個階段中,國答共兩黨共赴國難,奮勇抗戰,最終在美國、蘇聯的支援下戰勝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戰勝利。1945年日本天皇裕仁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結束。隨後在華日軍向國軍投降。

閱讀全文

與1945之後中國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