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穆斯林歷史問題

中國穆斯林歷史問題

發布時間:2021-03-04 14:53:55

A. 在中國人們怎麼看伊斯蘭教和對穆斯林的看法,完整的答案。。謝謝

我是一名中國人,毫無信仰 ,網路偶然看到小編的文章 ,激起了我想談談對於個人對宗教的理解,中國人目前狀況是只要伊斯蘭教的人事不關己 ,關起門來做自己 ,反對打著宗教信仰去公然挑戰政府權威或者傷天害理小編的理解也是站了對戰票 。但是沒有看到小編對伊斯蘭教的教條和日常詳細作了解 ,看不到一些細節問題的報道往往就是官方報道,完美的遮掩事實,希望你可以科普更多更加全面的信息給大眾,都擦亮雙眼看待這一個不公平,不平等的宗教信仰!對於男性,現代可以允許和不同民族通婚 ,如果女方不是伊斯蘭教, 一律必須真心誠心的加入伊斯蘭教,然後以一定目的入教者,阿訇(就是老師 ,指指引你入教的神職工作者,地位非常高) 都會認為你是不真心者,是假意入教。也會擔心你信仰不堅定,怕偽信,不像家庭原本就是伊斯蘭教的,10歲後就開始耳濡目染的去培養他們,根深蒂固的傳承這些東西。上街一定必須遮臉 ,每天只可以晚上才可以和丈夫在一起,有男性客人到家拜訪一律都只能躲在一個小房間里,不準見人,每天做好飯伺候好男人,對任何事件不準大呼小叫,對自己丈夫唯命是從,甚至其他落後的國家類似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偶爾新聞還是報道出來了家暴,或者阿爾米汗的電影(我的個神,還有摔跤吧爸爸)阿爾米汗的電影都是批判性思維,反射出這一個迷信又封建的社會,阿爾米汗是一位很好的很高知名度在中國。在印度就一遍罵聲,罵聲有多大,代表印度多麼的封建和落後,多麼好的救世主就被這愚蠢的世人罵了,氣人!家裡如果有小孩是一男一女的話,女孩必要要端茶倒水到嘴邊,他們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沒有感謝之說,更加不是中國口中說的文明禮貌之說了,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丈夫,照顧不好就是你失責,老公說什麼就是什麼不能反對,只能自己消化,如果生不出小孩,(不排除任何原因,如果女方因為婦科疾病也沒得看醫生,非常的落後,沒有女醫生,而且家裡沒錢,去看病認為也是羞恥的事情!)男人大不了隨隨便再娶一個,毫無感情毫無人性之說,婚後必須在家呆著不準出去工作,男方條件允許的話,女方要呆在家裡終生不得出去工作,實在窮的就不計較照樣出去工作,但是人們會認為這種家庭的男人沒有能力,看不起他們。多麼愚蠢的人類,這和古代帝王霸王有什麼區別,一樣封建!一樣荒謬!女性地位還是像畜生一樣,可以用來踐踏!!簡直氣人!每天做禮拜5次, 不可以吃豬肉 ,未來生的孩子10歲以後是被強制性要求上學學古蘭經, 明文規定對於女方 ,必須只允許嫁給穆斯林人 ,不準對外嫁!這樣的體制的話,這樣久而久之他們的隊伍又偷偷的強大了!!!這是一個很可怕的事情,之前他們沒有意識到,嚇人的君王時代正在復活,生的小孩一代又一代 ,歷史一次又一次的重演著!
政府對於該宗教的疏鬆只是是在自我毀滅, 他們默默的強壯 ,默默的在死灰復燃, 總有一天會吞噬整個名族整個中國 ,越貧窮的地方普遍文化都不高 ,利於他們宣傳和培養一個宗教基地 。現世紀2020年 ,許許多多小城市都已經有了他們的基地就像老鼠窩一樣, 一到他們的四大節日就集中到了一起做禮拜, 哪裡都有好人也有壞人 。對於好人 ,我個人態度是尊重就可以不過多評論,而反之對於那幫蠻橫無理之人 ,你稍微提到穆斯林三個字他們就認為你是對他們的神污衊, 對他們的侮辱或者不尊重 ,他們這時候就像刺蝟一樣, 狠起來了! 多少次國家嘗試著去控制他們, 就是怕扎手 ,畢竟也是中國人, 要想真正統一中國, 讓國家繁榮富強起來首先就得解決內戰。歷史又是驚人的相似 ,俗話說的好 ,要想打贏這種硬仗 ,必須知己知彼, 百戰百勝, 首先你就得三觀正堅持自我 ,毅力非常人的, 那樣不容易中途被蠱惑或者被帶偏,請這樣的學士去專門研究古蘭經 。 即古蘭經書 ,這個存在了一千多年前的書籍, 是伊斯蘭教最後一本經書 它的由來是什麼 ?具體去作深究,啥都給它深扒出來,全部真相就都會出來。裡面的教條教規都很詳細的規定伊斯蘭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 ,耶穌本是安拉的一位使者, 後人改寫說他才是真主之子, 所以產生了別的教派, 裡面還提到基都教, 猶太教和伊斯蘭教本是同根生, 後來基都教和猶太教被後人改了 。默罕默德是最後一位使者, 在戰爭時代 ,每次都有使者做代表去勸說其他人們要信奉安拉, 但是都不聽都信自己的祖先 ,所以後來就有了世界大戰 ,《 內戰 》我在研究英國歷史的時候裡面也提到了內戰的一事 ,教派與教派之間的戰爭 ,我們一個人的生命或者是有限的 ,幾十到百年, 但是為了下一代更加的上進 ,提高中國文化還有素質問題 ,道德規范 ,團結才是力量 ,上個世紀年代都贏不了的格局, 統一不了的問題相信會在中國政府的慢慢規劃下得到統一, 必要時候就暗地下手為強 ,中國人一條心 。再提回宗教信仰之說 ,只要你心地善良 ,三觀正 ,開心過好自個日子不枉費這一生 ,不以任何目的去傷害這個國家 傷害其他無辜百姓 ,宗教信仰無非是祈禱蒼天佑大地,佑蒼生 ,不要過度迷信。然後上帝視角就是個人有命數 ,你祈禱蒼天, 你最終終究難逃一死 ,你不祈禱蒼天 ,你心靈保持干凈 ,只管付出努力了, 其他看緣分, 其實也是看天 ,大家都在看天 ,只是大家都把寄託都交給了天 。只是大家做的方法方式不一樣 ,都是希望各掃門前雪, 勿管他人瓦上霜。 在這個萬千大世界 ,你每天做了什麼, 遇見了誰 ,誰的出現又令你激起了對蒼生對國家對事件的深徹感悟 ,你在這個世界輪回使命是什麼冥冥間自有定數 。
發自我內心的肺腑之言 ,希望這個世界多些人去做這些正能量的事, 願意去做,陽光會證明,一切都是值得,感恩感謝!

B. 穆斯林是怎麼走向極端的

這個是歷史問題吧。。。推薦你看看Stone歷史劇,我覺得非常適合科普,能解決你的問題。
伊斯蘭版教: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709/19/26505891_483855996.shtml
十字權軍東征: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1110/13/27571385_512118795.shtml

C. 關於穆斯林的一些問題

穆斯林見面時怎樣說「色倆目」? 「色倆目」,阿拉伯文Salam的譯音,又譯作「色蘭」、「賽倆目」,原意為「和平」、「平安」。穆斯林相互祝安和問候用語,每次禮拜也是以先向右方後向左方說「色倆目」結束。「色倆目」的全文是:「按賽倆目阿來枯姆」 ,意為「主的安寧在你們上」,回答者則說「我耳來枯悶賽倆目」,意為「主的安寧也在你們上」。現在一般多譯作「您好」。 說「色倆目」是阿拉伯人的傳統。據宗教家傳說,易卜拉欣及其妻老來得一兒子,天使曾預先向他說「色倆目」,此後人們便仿此而行,見面時以說「色倆目」互相問候。到穆罕默德傳教時期,說「色倆目」非常普遍,人們將說「色倆目」視作一種「聖行」。伊斯蘭教認為,穆斯林之間說「色倆目」,既有利於團結友愛,又可以除成見,家庭可以和,社會可以安,宗教可以興,國家可以強。因此,相互祝安以禮貌待人,成為伊斯蘭教重要的倫理道德傳統。按伊斯蘭教習慣,說「色倆目」應注意以下幾點: ⑴進門的向門內的人先說「色倆目」; ⑵站著的人向坐著的人先說「色倆目」;⑶行走著向停立者先說「色倆目」;⑷年輕人向年長者先說「色倆目」;⑸知識少的人向知識多的人先說「色倆目」;⑹聽到有人向自己說「色倆目」,必須立即以「色倆目」答之,這是「當然」;如一群人聽到有人說「色倆目」,至少須有一人答以「色倆目」,否則這群人均有責任。第75問:中國穆斯林有哪些習慣用語? 中國穆斯林的語言習慣是和中國穆斯林在中國的歷史發展密切相關,早在唐宋時期,一些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商人經絲綢之路來我國進行貿易,因生活的需要,他們必須學習漢語,並逐步接受漢語為共同語言,但在語言方面仍保留了一些原來使用的阿拉拍和波斯等語言詞彙,再加上宗教生活的諺響,形成了獨特的穆斯林語言習慣。現將穆斯林常用的語言、習慣用語譯其主要介紹如下: 一、阿拉伯語的漢語譯意色瓦布(賞賜)、白倆(災難)、伊瑪尼(信仰)、伊斯倆目(伊斯蘭教)、安拉(真主)、《古拉尼》(《古蘭經》)、阿也提(《古蘭經》的節)、蘇勒(《古蘭經》的章)、哈迪斯(聖訓)、遜乃(聖行)、克塔布(經、書)、格亞麥提(後世)、穆斯林(順主者)、穆民(信士)、頓亞(今世)、阿扎布(懲罰、痛苦)、台格低勒(前定)、主麻(聚禮)、爾德(節日)、阿布(缺點)、呼圖白(演講)、乜提(舉意)、阿麥里(功修、善行)、魯海(靈魂)、討白(懺悔)、庫夫勒(背教)、舍西德(殉教者)、卧爾茲(宣教)、合倆力(合法的)、哈拉目(非法的)、比達阿提(異端、新生)、候困(律例)、阿格力(智力、智慧)、阿林(學識)、底尼(宗教)、高目(群眾、大眾)、合瓦尼(牲畜)、葉給尼(確定、定性)、葉提木(孤兒)、伊赫瓦尼(兄弟)、伊卜利斯(魔鬼)、引撒尼(人、人類)、毛提(死亡)、麥可如海(可憎的、厭惡的、討厭的)、麥提(屍體)、麥斯吉德(清真寺)、穆納菲格(偽善、偽信)、尼卡哈(婚禮)、乃隨布(福份)、色拜布(條件、作用)、謝赫(長者)、索哈白(先知的戰友)、台斯比合(贊詞)、討菲格(成功、興隆、好運氣)、卧格夫(宗教不動產)、歐萊瑪依(學者們)。二、波斯語的漢語譯意乃麻孜(禮拜)、邦克(喚禮)、阿布德斯(小凈)、邦達(晨禮)、撇世尼(晌禮)、底格爾(哺禮)、沙日(昏禮)、虎夫丹(宵禮)、朵則海(火獄)、呼達(真主)、板德(奴僕)、古納海(罪過)、肉孜(宰牲)、別瑪(有病)、皮拉罕(屍衣)、朵斯弟(朋友)、滿拉(學生)、吾巴力(可憐)。

D. 中國穆斯林的歷史淵源

撒拉族自稱「撒拉爾」,史稱「撒撒拉族拉族」、「撒喇」、「撒拉回」。原本與中亞的土庫曼族,土耳其,韃靼族和亞塞拜然族是同一民族,元代遷入青海的撒馬爾罕人與周圍蒙、回、漢、藏等民族長期相處,相互融合,發展而成撒拉族。有語言,有文字。不過由於沒重視自己的文字,所以文字沒得到普及。通用漢語文,信仰伊斯蘭教。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注重園藝。喜狩獵,善編、織、勤勞節儉、樸素、謙謹、待人誠懇,熱情好客,為了求生存求發展,在歷史上曾掀起蘇四十三反清斗爭等多次反壓迫、反剝削斗爭。縣內的撒拉族是在清乾隆、同治、光緒年間反清斗爭失敗後,因逃難和婚姻關系從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的街子、崖曼、西溝、白庄、清水、孟達、草灘壩、塔撒坡等地遷入的。
元代後期,世居中亞撒馬爾罕(今烏茲別克中部)撒魯爾部落的尕勒莽、阿合莽兄弟二人不堪忍受部落貴族的毀謗、排擠、傾軋,率領族人長途跋涉,輾轉遷徙到青海循化定居下來。今循化街子地區保留著為尕勒莽和阿合莽建造的「拱北」、「拱北」附近一泓泉水稱「駱駝泉」,是撒拉族祖先遠途千徙而來的紀念。元時,撒拉族先民的首領已被中央王朝封為「世襲達魯花赤」,「世襲百戶」和「副千戶」,成為本民族的統治者。明朝沿襲之,清朝時「爾最」(世襲總掌教)制和「哈爾」(長老、頭人)、土司等構成撒拉族內部新的統治者。明朝時,撒拉族為河州「招茶中馬十九族之一」。每年納馬易茶。明初制定「金牌信符」制度,撒拉族領有金牌一面,每年納馬大約360匹。嘉嘉時領獲金牌兩面,納馬倍之。清雍正時終止。民國時期、徵兵和兵款是撒拉族人民最沉重的負擔,頻繁的徵兵,要款和徭役,逼得許多人傾家盪產,流落他鄉。隨著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的日益尖銳,在歷史上撒拉族人民進行了多次反抗斗爭。共和國成立後,撒拉族人民獲得新生。
撒拉撒拉族族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語的烏古斯語組,語言內部比較一—致,無方言區別。句子成份的基本同序是:主語,賓語,謂語,定語和狀語都在中心詞前面。除相當數量的詞彙與同語族各親屬語言同源外,從漢藏語言中吸收了許多借詞。母音都有清化現象塞音、塞擦音都是清音,送氣的和不送氣的兩套。名詞沒有數的區別,動詞和名詞做謂語時的人稱形式已經消失,帶有兩個以上附加成份的詞很少。在突厥語族中撒拉族語受漢語影響較深。積石縣內大河家鄉關門和石塬鄉沈家坪村撒拉族使用本民族語言外,其他地方的均使用漢語。

E. 穆斯林的歷史 要詳細的 越詳細越好

穆斯林(阿拉伯語:مسلم),意思是順服伊斯蘭教的神阿拉的人。另外穆斯林多數自稱正教徒。

穆斯林現在可泛指伊斯蘭教的信徒。這是伊斯蘭一詞的主動分詞。目前一般提到的穆斯林都是指伊斯蘭教徒。

伊斯蘭教(阿拉伯語:إِسْلاَم,islām),中國舊稱天方教、清真教或回教,與佛教、基督教並列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與猶太教、基督教同屬亞伯拉罕系。7世紀初興起於阿拉伯半島,其使者為先知穆罕默德。「伊斯蘭」一詞原意為順從、和平,即順從真主意志的宗教。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稱為穆斯林,意為順從者。伊斯蘭教主要傳播於西亞、北非、西非、中亞、南亞、東南亞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西歐、北美、非洲以至澳大利亞等地區迅速傳播,是上述地區發展最快的宗教。西歐有些國家,穆斯林的人口非常可觀,比如法國,穆斯林人口已經達到了總人口的10%。英國和德國也有比例可觀的穆斯林人口。美國大約有穆斯林800萬左右。現全球約有信徒13億,佔世界總人口19.2%。

伊斯蘭的創始者簡介
穆罕默德於西元571年出生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屬於古萊須部落的哈須姆氏族。雖然祖父為望族,但他的父親在他出生前已去世,家道中落。幼時根據阿拉伯人習俗母親將他送到貝督因部落中撫養以學會堅忍的生活態度,在此期間曾有傳說他被天使開膛。五歲時他的母親去世,先後由祖父和伯父撫養。在十三歲那一年他跟隨著伯父的經商隊到處作生意,因此雖身為文盲但見過世面,重要的是在此時接觸了猶太教徒與基督徒,也許對日後創建伊斯蘭有所助益。成長後的穆罕默德固定每一年會抽出一個月的時間,獨自到距離麥加三哩遠的洞穴去禱告及默想。二十五歲時在敘利亞接受了四十歲的寡婦哈蒂嘉的求婚,兩人育有六子女(但兒子夭折)。 穆罕默德在青年時期即因為人誠信而受時人稱贊,擁有「阿敏」稱號,亦即「誠信之人」。生意人遇上仲裁糾紛時常請他做裁判,而哈蒂嘉正是因欣賞其才能將自己託付給他。

在他四十歲的那年,穆罕默德聲稱他在洞穴中默想時遇見了天使長加百列。阿拉真主派加百列啟示他創造一個宗教,此事稱為「天啟」,加百列並命令他「你讀!」,藉此將古蘭經的內容傳授給他。經過一段驚慌期與鎮定期,穆罕默德接受自己是阿拉派遣的使者,要引導真主的信徒,踏上正道,從此開始一生的傳教事業。

他所創立的宗教「伊斯蘭」(是「順服神的旨意」的意思),以古蘭經為依據,經中列出許多規條,包含食衣住行各方面,真主所給予的指示。此外也教導穆斯林(信奉伊斯蘭者)道德規范與應守的禮儀。

伊斯蘭認為,真主阿拉是唯一的神,但是請注意!這位神只和基督宗教的「上帝」,猶太教的「耶和華」所指稱為同一者。Allah在阿拉伯語原意即為「神」,跟猶太民族使用的希伯來語「神」Eli是同根字。因此穆斯林並未「禁止」其他的宗教,而且在古蘭經中承認耶穌、亞當、亞伯拉罕、摩西等人與穆罕默德同為先知,雖然穆斯林認定穆罕默德是最偉大也是最後一位先知,但是絕對不崇拜使者,因為他跟其他先知一樣都是凡人。 穆罕默德歸真後,其繼位者稱為哈里發,其意為繼承者,而不敢稱先知。他所建立的「溫瑪」(Ummah)應譯為「社群」,既非國家也非團體,而是綜合兩者政教合一之系統。

穆罕默德雖然身為「統治者」,但一生儉朴,身無長物。其多妻一事,導因於當時爭戰許多寡婦乏人照顧,以及與敵方和解聯姻所以迎娶,其中多有年事已高者,不可說是貪戀美色。至於其幼妻阿伊莎,九歲嫁給穆罕默德,是阿拉伯半島上適婚年齡(只要月經來臨即可嫁人),而穆罕默德五十二歲,以當時標准為人夫並不算晚。在中東地區十四歲女孩嫁與四十歲男性是常見之事,在猶太舊約全書中就曾經提到:「不可貪戀你的岳母」,可證此況。而且阿伊莎與穆罕默德感情甚篤,在先知歸真後甚至成為聖訓(穆罕默德生前行誼)主要來源提供者。

他的擴張建立了一個穆斯林大國,這是在他身後繼位的哈里發逐漸完成的。穆罕默德在世時為人寬厚,雖然曾經在壹次戰役中殺盡所有敵人(這些猶太人曾經叛變),但是除此之外他都讓被征服地的人民歸化;對於不願入教者只是多收稅金,並未殺害,比起一般的「帝國征服」完全不同。因此雖然武力手段不可避免的使用,但是已經將傷害減到最低。伊斯蘭的傳播已經是世界上幾大宗教(尤其是西方宗教)中造成傷害最少的,今日的「恐怖攻擊」並非為傳教發生,當然有其可書可誅之處,但此事完全不相關。伊斯蘭倡導仁慈,而個人所想所為所詮釋者皆不代表宗教本身,更不能代表創建者;這點在其他宗教、其他團體、甚至國家中都是相同的道理。

伊斯蘭傳到中國後,首先為西部邊疆一帶民族所信奉,因其見面時以阿拉伯語「兄弟」(Akhu)互稱,故音得名「回族」,後來又稱其信仰為「回教」。此稱呼只在中國境內使用而非別稱,該以「伊斯蘭」為正。

歷史
伊斯蘭教興起於阿拉伯氏族社會由部落到民族和國家的歷史時期。因氏族制解體而形成的貧富分化和對立,各部落間長期的仇殺,波斯和拜占廷帝國為爭奪東西商路的激烈沖突,激發了阿拉伯人的民族意識,使建立統一的民族國家的歷史前提漸趨成熟。同時,因部落宗教的崩潰,猶太教、基督教傳入的影響,使一些具有模糊一神觀念的人轉而探求真正的民族信仰。伊斯蘭教的興起,正是這些社會經濟變動和政治統一要求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

約610年,穆罕默德在麥加宣布奉到真主的啟示,命其為人類的最後使者,號召族人皈信正道,以免末日的懲罰。他宣稱真主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和獨一無二的主宰,反對流行的多神和偶像崇拜,又針對易卜拉欣(中文聖經翻譯為亞伯拉罕)、爾薩(中文聖經翻譯為耶穌)等使者以及經典提出了與猶太教及基督教不同的見解。622年,在麥加貴族的迫害下,穆罕默德與其信徒遷徙麥地那,建立以信仰為紐帶的穆斯林社團烏瑪。經過10年斗爭,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取得統治地位,在穆罕默德去世後開始向外擴張和征服。100年後,阿拉伯人建立的世界帝國橫跨亞、非、歐三洲,伊斯蘭教成為統治者的宗教。

750年,阿拔斯家族利用人民起義建立新王朝後,以征服民族為統治者的社會結構瓦解,全面伊斯蘭化的進程大大加快。至10世紀,各宗教學科基本定型,伊斯蘭教的宗教體制大體確立。同時,哈里發帝國開始急劇衰落,各地割據自立,外族相繼入侵。在動盪不定的政局下,伊斯蘭教發展為依靠自身機制維持和擴展的世界宗教,不受以其名義統治的王朝興衰的左右。清真寺、宗教學校和教法法庭由宗教學者主持,伊斯蘭教繼續向外擴張,或由於穆斯林君主的軍事征服,或得益於穆斯林商人的積極活動。但真正意義上的傳教活動,是蘇菲苦行者的自發努力。他們使伊斯蘭教在民間和異教地區得以不斷擴展和深入,然後由宗教學者施加進一步的影響。

基本教義
古蘭經穆斯林是真主意志的順從者。順從真主的意志,就是遵奉曾啟示於眾先知,最後在麥加和麥地那降示於封印先知穆罕默德的一系列天啟。穆罕默德去世後不久,《古蘭經》被整理並規范。這部伊斯蘭教的根本經典,被視為真主的言語。經文強調的主旨是真主獨一。他超絕萬物,至尊全能,而在多神和偶像崇拜意義上以物配主,則是不可寬恕的大罪;他普仁特慈,是引導信徒走向他的「天地的光明」,「比他的命脈還接近於他」。僅次於《古蘭經》的經典是聖訓集,即穆罕默德的言行及其所默認的聖門弟子的言行的綜合記錄。收集聖訓的活動始於早期,至9世紀下半葉,隨著聖訓學的發展,出現六大聖訓集,被遜尼派奉為權威的聖訓實錄,與《古蘭經》同為教義、教法、社會倫理和學說思潮的經典依據。對經、訓的理解差異,曾引起長期的教義爭論,並興起不同的學派或教派。唯理主義的穆爾太齊賴派一度成為阿拔斯王朝的官方學派,但遭到正統派的反對。而後出現維護正統教義的艾什爾里學派、馬圖里迪學派和塔哈維學派共同奠定遜尼派的教義學基礎。

穆罕默德十分注重實際,伊斯蘭教對信徒順從真主而規定的宗教信仰和義務,朴實而易行。

基本信仰是:
信仰真主是唯一真實的主宰;
信仰吉卜利勒為首的眾天使;
信仰《古蘭經》和以前的諸經典為天啟;
信仰眾先知和穆罕默德為封印先知;
信仰死者復活和審判、後世的獎懲。
有的還加上信仰一切皆由真主前定。宗教義務就是稱為信仰支柱的五功:

信仰作證(念清真言),謹守拜功(每日五次);
完納天課(法定施捨),封齋節欲(每年一月),朝覲天房(有條件者一生至少一次);
為主道而奮斗,即聖戰,早年曾是重要的宗教義務。
這些僅是最基本的義務,而伊斯蘭教法,即真主對於人類生活的全部誡命,還有更為廣泛的要求。教法在社會生活中的至上地位,使伊斯蘭教成為以律法為中心的宗教。教法的內容從宗教禮儀、社會倫理、政治制度、經濟活動到法律規范,幾乎涵蓋日常生活的全部行為,構成一個包羅萬象的應盡義務的體系。因此,伊斯蘭教不僅是宗教信仰和意識形態,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和社會制度。阿拉伯語裡面,「دين」一詞既有宗教的意思,同時也有生活方式的意思。教法的實質性內容,穆斯林認為已在《古蘭經》中包攬無遺,只要加以認識和闡述即可。至於具體問題的解釋和適用,則求助於先知的聖訓。由此而發展的四大教法學派,在教法學中堅持公議的原則,承認各學派由類比推理作出的不同裁決。但什葉派堅持只有出自先知家族的宗教領袖,即不謬的伊瑪目,才有權傳述聖訓和詮釋教法,並因此否認公議和類比。不過,十二伊瑪目派的烏蘇里學派,以理性為教法的補充淵源,堅持教法學家運用獨立判斷的權利。這些正是兩大教派在教義和憲制上的分歧所在。

派別和思潮
藝術描繪1187年的哈丁戰役,耶路撒冷被薩拉丁的艾優卜軍隊重新佔領。伊斯蘭教的教派紛爭起源於哈里發繼承問題。哈瓦利吉派僅殘存一個小教派易巴德派。什葉派的各支派,約占穆斯林人口的10%左右。遜尼派是穆斯林的主流派。在教法和教義的形成時期,各教派和學派相繼興起。近代以來,各種社會思潮和社會運動在各地競相輝映。但融合多種民族和文化的伊斯蘭教,仍顯示高度的同一性。伊斯蘭教始終是一部經典《古蘭經》的宗教。麥加作為禮拜正向和朝覲中心,也起著增強伊斯蘭教的凝聚力,促進穆斯林世界一體化的重要作用。但在經籍記載的宗教典範和理想外,各地實際上存在的伊斯蘭教在不同民族傳統和文化下呈現出背景多樣性。在同一地區,有制度化的官方伊斯蘭教與夾雜地方習俗的民間伊斯蘭教。神秘主義的蘇非派在民間占據統治地位。他們以主觀直覺和內心體驗追求與真主合一,漠視教義和教法的外在要求,容忍和吸收異教習俗和儀式,從而引起正統派的猜疑和敵視。11世紀後,安薩里將蘇非主義引入正統教義,為傳統信仰注入活力,並限制蘇非派的極端傾向,促成兩者的和解。蘇非派接受正統教義,但沒有改變其修持道路和活動方式,從12世紀後形成教團組織,傳播到整個伊斯蘭世界,在14—18世紀占據統治地位。

在理論上,伊斯蘭教沒有教士階層,沒有教義機構,沒有教會組織,也沒有信經和教條。信奉伊斯蘭教,首先要接受和遵奉教法規定的行為規范和生活方式,忠誠於穆斯林社團並服從社團領袖。伊瑪目是伊斯蘭教正統觀念和社會准則的監護人,但並沒有直接干預的手段。為反對伊斯蘭教上的偏離和調和,歷史上不斷發生復興宗教的聖戰運動。伊斯蘭教認為:寶劍的聖戰是小聖戰,而大聖戰則是與內心邪惡意念作斗爭或學習教法一類的精神活動。自近代以後,伊斯蘭教世界遭到殖民主義的侵略和奴役,各地穆斯林以伊斯蘭教旗幟掀起多次社會運動,引發種種社會思潮,至當代匯成伊斯蘭教復興運動。這種凈化信仰、恢復原始教義的思潮,既是對復歸純正伊斯蘭教的領悟和追求,也是對在現代條件下變革和適應的激勵。當代伊斯蘭教復興,正是這種復雜的社會心態和傳統影響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宗教體現。

伊斯蘭教的影響
伊斯蘭教勢力,在西元640年征服了埃及的亞歷山大城,它是當時羅馬帝國其中的一個大城,而到了西元650年時,整個波斯帝國也都陷入伊斯蘭教的勢力范圍。西元711年,軍隊進入西班牙准備一舉攻佔全部歐洲,到了西元717年,又派出另一支軍隊去圍攻君士坦丁堡,為期一年,但此次被擊退。伊斯蘭教勢力在穆罕默德死後的一百年之內,用武力攻擊幾乎征服了一半的基督教世界。

與其他宗教的關系
在宗教歸納層面上,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以及猶太教同屬亞伯拉罕系;其歷史均可追溯至亞伯拉罕時期。三教都確認聖經舊約部份的真確性;基督教相信耶穌為神的兒子,即舊約里提及的彌賽亞,新約是上帝與人們重新訂立的約。猶太教對新約不給予承認,認為彌賽亞還未降臨。伊斯蘭教認為耶穌只為先知,與亞伯拉罕、摩西和穆罕默德持同樣地位,上帝每隔一段時間要挑選一位先知,並賜予經卷,但穆罕默德為「封印至聖」,即上帝挑選的最後一位先知,伊斯蘭教相信聖經的神聖,但認為聖經的內容在歷史的進程中已被修改,各種聖經的不同處一律要以上帝最後賜予穆罕默德的古蘭經為准。

F. 在當今時代,作為中國穆斯林對待不同的文化該如何處理

很難的,
正常應該兼容並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吸收各種文化的長處幫助自己成長。
但是作為一個穆斯林這樣做行么?
所以要學習歷史,要知道自己祖上究竟是怎樣信上這個教的,畢竟現在中國穆斯林基本都是祖傳下來的。

G. 中國的穆斯林境況怎樣現今社會如何更好發展

分享一片網路文章
《中國穆斯林發展構想》
中國正在進行一場深刻而廣泛的社會變遷,據多數機構分析,中國在未來二十五年內如果不出現歷史突發事件,其經濟仍會保持5%的高速增長,要保證實現中國大陸富國強民的理想,中國就會在各個方面進行更大的改革和開放,不斷地溶入統一的國際規則中。
與此同時,中國穆斯林也會隨之面臨巨大的歷史挑戰和發展機遇。因此我們必須有一種韜光養晦的涵養,對自身有一個准確的定位和認知,反省和總結所存在的各 種弊病和危機。我認為中國穆斯林的發展必然是建立在中國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因此,中國穆斯林應該成為對中國的發展有建設性的主動因素,應該積極地參與中國 的經濟、文化和政治的改革。只要我們能夠縱觀全局,把握時機,並在此基礎上制定一系列宏觀和微觀的發展計劃和目標構想,中國穆斯林就會迎來一個興起和發展 的歷史進程。否則我們將成為一隻到處亂竄的無頭蒼蠅,任隨歷史的波濤跌入不可預見的未來,最終被淘汰出局。在這里我有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寫出來,願與各 位有識之士共勉。
一、正確處理好各種內部和外部關系。
要發展,首先要解決生存問題。處在多民族的環境之中,作為一種邊緣文化,中國穆斯林的歷史雖也有過短暫的輝煌,但更讓人注目的卻是滿目瘡痍、血淚斑斑。因此如何處理好與其它民族的關系,不發生民族沖突,是非常重要的。中國穆斯林在某種程度上依然被主體民族視為"外來僑民",是"非我族類"。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在一些回漢雜居的地區,漢民族對回族普遍有一種敵視和反感心理,近些年我們也常常聽到民族沖突事件的發生。這一方面和漢民族的文化心理有關,另一方面也與一些回族在同其它民族交往中的好勝性有關。因此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處理好與其它民族的關系,在發展自身利益的同時要兼顧其它民族的利益。
2、在已經有民族矛盾的地方應當尋求對話化解矛盾。
3、在發生民族利益沖突時應該以一種更為大度和寬容的方式對待對方。
4、不敵對和歧視其它民族。
5、對少數對穆斯林有深刻偏見和仇視的人,特別是某些有意挑起事端,以坐收漁翁之利的惡人應想辦法分化和孤立他們,必要時掌握他們的證據,將他們的陰謀公之於眾,或者不斷地上告、上訪,將這些人徹底搞臭、搞垮。
上面所提的這些都是迫不得已的應對措施,其實是消極、被動的,要發展關鍵還在於穆斯林經濟和政治地位的迅速提高,同時加快穆斯林的外部形象和道德素養建 設。在此,我主張打破宗教民族化的籓籬,將伊斯蘭突顯出來,把它呈現給世人,這樣一方面可以使伊斯蘭發揚光大,另一方面其它民族對伊斯蘭有所認識和了解 後,會促使減少雙方的誤解和隔閡,對回族身上表現的優點和缺點也能客觀地對待。如果仍將普世性的伊斯蘭局限在回族內部,伊斯蘭可能會被有意無意地變成回族 民族主義的強化劑,最終使回族與其它民族產生更大的距離。伊斯蘭也將成為回族的犧牲品。因此未來伊斯蘭的發展應該關注的是中國這個整體,而不應只是回族或 者維族,應該基於中國的發展強調伊斯蘭的普世性和社會性。未來的穆斯林應該真正體現伊斯蘭的愛、和平、公正和對社會正義的強烈關注,重新樹立應有的道德形 象。
上面所說的是外部的危機,對於內部,所謂禍起蕭牆,多少年來的教派紛爭和內訌已經把中國伊斯蘭的發展置於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中東穆斯林的苦難還不足以使我們警醒嗎?產生內耗的根源更多是"利益"的原因,當然也有源於"虔誠"的 一面。其實如果我們放開視野,從更寬、更廣的角度去思考穆斯林的發展問題時,我們就會發現我們已沒有時間和精力糾纏在某些教法的執行問題上,各教派一直陷 於敵對的猜疑和致對方於異端邪說的審判上,最終也無法得出勝負,而不知不覺間已被其它民族遠遠地甩在後面。各教派內有影響的權威是否可以從思想深處樹立一 種大局意識,求大同而存小異,盡量包容對方,而不是制對方於死地。我們是否可以把關注的視角作以下調整:
1、關注中國大社會的發展問題,以及時調整中國穆斯林的應對策略;
2、關注中國人的精神境遇和道德問題,尋找切入點向中國社會輸出信仰;
3、關注中國穆斯林的信仰問題和被漢化的問題,發展教義而淡化教法之爭;
4、關注中國穆斯林的道德建設和經濟文化發展。
二、世界格局給中國穆斯林所帶來的機遇。
事實上,中國穆斯林的發展已經遇到了一個空前的發展機遇。從中國的發展情況來看,中國和西方不可能完全走在一條路上,中國同西方國家在自然資源、經濟資 源和地緣戰略方面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在政治制度和文化價值觀上存在著巨大差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在戰略上總是在扼制中國的發展,總是將中國的發展視為 對自己的威脅和挑戰,認為中國一旦強勝就會挑戰西方價值和以西方為主導的游戲規則。據分析家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會促成同美國發生難以調和的資源爭 奪。因此中國在策略上必然加強南南合作,希望和第三世界國家形成戰略夥伴。我們知道,阿拉伯穆斯林國家同西方的沖突、不信任在不斷升級,而中國和他們則會 有更多的共同利益。我們不難看到,中國和穆斯林國家將會有更加全面的利益合作,這必然會給中國穆斯林帶來更多的經濟和政治發展機遇。鑒於這種情況,我們應 建立一個能真正代表中國穆斯林整體利益的機構,統一協調,調動整體力量,並在以下幾方面作出努力,盡可能表現出中國穆斯林的獨特作用。
1、中國正在迅速掘起,成為世界強國只是時間問題,因此中國穆斯林應依附中國的大國地位和大國影響,在穆斯林國家中產生影響。
2、中國穆斯林應自覺成為中國與穆斯林國家的橋梁,發揮共同信仰的紐帶關系,為中國大陸引進投資和拓展外部市場做積極的努力,並以粘結劑的作用促使雙方最終成為利益和戰略上的夥伴關系。
3、中國穆斯林應積極開展伊斯蘭文化方面的交往活動,並盡可能地參加穆斯林國家之間的社會事務活動。
4、在穆斯林國家建立代表中國穆斯林的派出機構協調各種工作。
但需要注意的是,西方媒體在不斷地炒作和宣揚穆斯林國家出現的一些"恐怖活動"和"暴力事件"。這是中國目前和穆斯林國家保持一定的距離及限制中國穆斯林和中東穆斯林更廣泛的交往的原因。所以,中國穆斯林應該始終堅持非暴力的和平發展的途徑,應該表明反對和不支持暴力行為的立場,甚至成為一支宣揚和平的主力軍。
一旦中國與阿拉伯穆斯林國家形成相互信賴、長久的戰略夥伴關系,中國將是最大的受益國,並因此加快中國經濟發展,迅速提高綜合國力。而且,雙方力量相加 就增強了國際上的影響力和主導作用,將打破美國主導的單邊世界格局,並促使國際機構調整原有的游戲規則,以使中國和國際機構的非主導國獲得更為公平的國際 規則。
三、把握關鍵,形成共識,進行穆斯林的人才儲備。
剛才我說的是有利於穆斯林發展的一些外部因素,但我們能否很好地利用這些 有利因素才是問題的關鍵。時代要求我們要有一批具有國際化思維和開拓意識的時代先驅去為中國穆斯林的整體發展不懈奮斗。目前中國制定了一系列的追趕發展計 劃,事實上中國穆斯林的發展也是一個追趕發展的過程。
我們知道,目前世界上先進的國家早已進入了高科技的信息化社會。而中國穆斯林現在的整體 趨勢只是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過渡的過程,遠遠沒有進入科技信息社會。所以我們首先面臨一個知識儲備和人才培植的過程,需要進一步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實際 上沒有任何一種信仰和宗教比伊斯蘭更注重知識和對人才的培養。現在我們已經具備了潛在的優勢,比如民間自發的在清真寺內開辦宗教學校等。雖然這些教育形式 還非常落後和低級,但是這種優良的傳統一旦有了正確的導向,一旦穆斯林的整體通過啟蒙,能達成一些共識,這些優良傳統就會爆發出巨大的作用。許多仁人志士 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一直在嘗試著對這一優良傳統的進一步利用,比如對經堂教育進行改革的中阿學校。雖然中阿學校有其失敗的一面,但至少已開始對穆斯林子弟 導入一種憂患意識和發展意識。事實上,我們的教育首先受到社會大教育的限制,因為中阿學校的生源幾乎都是經過社會一體化教育篩選後的,這些中阿學校往往是 高投入、低回報(指教育成效)。學生進入這樣的學校除了交少量的生活費外,其它費用幾乎全免,但所學的知識一般只適合呆在清真寺里或同樣的學校。學生畢業 之後,除了一少部分能夠留在清真寺或學校,大多數學生仍然面臨就業的壓力。而且,學校或者清真寺所受的教育比較單一,走出校門的學生難免感到茫然失措,伴 隨著生活的壓力,他們還要面對社會上巨大的物質洪流的侵蝕。所以,中阿學校除了必要的信仰教育外,應投入更多的分門別類的職業技能教育,而且應開放型地把 信仰教育和社會現實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思考、關注社會的發展、社會的問題以及人在社會中生存的狀況。這將有助於增強信仰在現實生活的指導作用。
我想,如果把全國清真寺辦學以及開辦中阿學校所用的資金集中起來,應該會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中國穆斯林如果能夠統一思路,集中力量,辦一兩所綜合性的高 等院校應該是不成問題的。它可以融信仰、知識、技能教育為一體,使學生能夠接受更為全面、系統的教育,更廣泛地與社會接軌,以使伊斯蘭思想更好地在社會實 踐中突顯出來。
而在加強技能化教育的同時,需要強調的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正確的信仰不僅不應該被拋棄,反而更應該被強化。現在整個社會因為 沒有信仰而出現的道德危機和精神危機已逐步彰顯了出來。我們應該開放型地去學習和借鑒好的東西,卻也不能放棄我們最優秀的東西。正確的信仰可以使我們更有 道德、更有愛心。迄今為止我們沒有看到一個有道德和愛心的人會走投無路和被社會拋棄,也沒有看到一個有道德、有愛和正義的民族會被完全毀滅。真正的信仰會 使我們更能經受失敗和成功的考驗,伊斯蘭的拜功、齋戒這些造物主基於人性所命令我們的修持方式會培養我們持之以恆的工作態度、頑強的自我約束能力和對待事 物的專注精神,這些都是一個人、一個群體在社會上最大的立身之本。
四、發揮清真寺的職能。
伊斯蘭是一個入世的宗教,它反對遠離塵世的修行,因此,清真寺總是修在人群集居區。它應該是一個崇拜真主、教化人心、傳播知識、信息交流的地方,應該是穆斯林經濟、文化活動的中心。作為穆斯林的"心臟",它應該更貼近穆斯林的生活。
1、清真寺應該有一套民主的管理機制,清真寺管委會應該實行民主選舉,實行換屆制,管委會成員應該能代表穆斯林群眾的利益。
2、清真寺對本坊的穆斯林應建立檔案管理。應該清楚地統計本坊的人口數、禮拜人數、文化程度、經濟狀況等,並根據檔案建立目標管理。
3、作為單一的清真寺,不一定要招收全日制的學生在寺內進行脫產學習,而更重要的是根據穆斯林群眾的不同層次組建學習班,包括一些技術和技能培訓,以及為中小學生在假期開辦學習輔導班,進行一些初級的信仰教育。
4、建立助學和獎學基金,對本坊的優秀學生和貧困學生實行獎勵和幫助。
5、清真寺的阿訇應該有比較開闊的視野,他應該是本坊群眾道德品行的楷模,並負責本坊群眾的道德教化和信仰普及。
五、加強伊斯蘭的理論建設和學術研究。
伊斯蘭教傳入中國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但它始終處於一種邊緣狀態,沒有像歷史上的佛教和當今的基督教那樣有過活躍的學術活動。伊斯蘭作為一種完整的信仰 體系、生活方式和社會制度,在這一千多年中沒有真正地同中國主流文化有過交鋒,而只是殘缺地保留在父傳子受的傳承中,在失去話語權的尷尬境地中,蒼白地維 系著信仰。伊斯蘭教沒有主動地回應過中國文化的挑戰,而總是迴避和消極地內斂。其實這本身就是對自己的信仰缺乏自信的表現。迴避事實上是被動、痛苦和不得 已的一種選擇。但是,這種選擇並非能夠相安無事,因為中國信仰伊斯蘭的群體時時都在受到主流文化的沖擊。
近兩個世紀以來,中國經歷了一次次的 巨變和陣痛,時至今日,西方文化更以不可阻擋的勢頭沖擊著中國文化。中國為了求得發展,不惜犧牲傳統價值和具有約束力的道德倫理。西方價值雖為中國帶來了 一定的發展,同時也帶來了普遍的犯罪、吸毒、家庭的破裂和危機等。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伊斯蘭這種信仰和價值體系,對於中國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必不可少 和迫在眉睫的。關鍵是我們還有沒有那種源於信仰的使命感,同時我們需要有系統的理論指導以尋求合適的方式進行建設。
但令人遺憾的是,我們可以一遍一遍地把清真寺拆掉重修,為此我們可以一次性投資兩三千萬,卻很少有人對理論學術的發展給予一定的扶持。更為可悲的是,要使伊斯蘭從理論上介入中國文化的嘗試還未開始,就遭到了打擊。因為現在似乎有另外一種"理論", 而且很受支持,即認為伊斯蘭的發展不需要什麼學術理論,因為古蘭和聖訓就足夠了,除此之外只要遵循就夠了。我不知道這種說法是不是也算對古蘭和聖訓的一種 理解,這種說法看上去無懈可擊,而事實上是非常有害的。因為古蘭經是全方位的社會實踐,它要求穆斯林成為大地的代治者,並在古蘭的原則下建立一整套的社會 運作機制,包括政治、經濟、科技以及人與人之間所有互動關系中所涉及到的全部內容,我們可以這樣說,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在古蘭和聖訓中找到相關的原則性指 導,但具體的操作和技術層面的事就必須很好地運用造物主所賜予我們的理智和智慧來進行工作。難道我們不可以對中國伊斯蘭的發展作一個宏觀的理論構想嗎?難 道我們不應該對來自其它文化對伊斯蘭置疑的問題進行回應嗎?難道我們不可以就種種社會弊端提出伊斯蘭的解決方式嗎?回答應是肯定的。我認為現在在教育和宣 教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重視和投入,但是在理論建設和學術研究方面也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甚至可以說沒有成熟的理論建設和學術研究作為先鋒,中國的伊斯蘭就 很難有實質性發展。伊斯蘭首先應該在主流文化中引起爭議抑或是引起非議也罷,這是迴避了一千多年的中國伊斯蘭發展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當然,伊斯蘭不是泛 泛的空談,也不是那種玩弄概念、不著實際的論述,我們不贊成甚至反對那種為學術而學術的賣弄或者是投機,但是我們更應該反對那種排斥理論建設和學術研究的 做法。否則我們的思辨會被窒息,我們的智商將會萎縮,我們的智慧將會枯竭。
在進行學術研究和交流方面,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兩點:
1、要有兼容並蓄的精神,睜開自己的雙眼去學習和研究中西文化。
2、要有足夠的寬容精神,對不同的見解應鼓勵論辯,但要反對以正統自居的審判。
總之,凝聚產生力量,團結誕生希望。我們需要集中力量,尋求伊斯蘭真正的發展,以改變伊斯蘭在中國的邊緣狀態,並使伊斯蘭成為精神迷茫的人們的一盞明燈

H. 求證一個關於回族的歷史問題

不是的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是中國55個少數民族之一,是中國少數民族中散居全國、分布最廣的民族。

回族的形成
《唐書 ·大食傳》記載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大食兵馬進攻波斯,波斯不支,王子卑路斯向中國告難,唐高宗又以遠不可師謝譴。大食既滅波斯,益擴地而東。當時薩珊王朝的伊俟侯進行了殊死頑強抵抗,直至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亡國,波斯王子卑路斯帶殘兵敗將逃亡中國,成為回族早期先民。不久康國、安國、曹國、石國、米國、何國、火尋、戊地、史國等昭武九姓各小邦和吐厥各部落也遭到同樣命運,而東漸中土,在長安和洛陽等地建立了大量的景教和拜火教等寺廟,圍寺而居,以經營酒店餐飲業為主,形成較早時期的回坊。此外還有大量中亞和古波斯回回商人陸續由海路及陸路(絲綢之路)來華,成為回回人的一部分。回回一詞初見於北宋沈括《夢溪筆談》和南宋彭大雅《黑韃事略》中,主要指蔥嶺東、黑海以西諸胡人。回回是回紇的轉音,民間也有將回回稱為回紇,兩者與回鶻三名可以通用。回回在蒙古語有另一稱呼:撒爾塔兀勒,專指花剌子模。如欽察、康里、阿蘭、猶太人、吉普賽人等。1218年,成吉思汗派遣由四百五十名回回組成的商隊去花剌子模經商。商隊途經訛答剌時,被該城守將亦難出扣留,花剌子模沙摩訶末下令殺死商人,沒收全部財產,因而引發成吉思汗西征。西征過程中(指1219----1225年的成吉思汗西征和1252----1260年的旭烈兀幾西征),把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以西,黑海(亞歐大陸地帶一內海)以東的中西亞廣大地區納入蒙元版圖,此間東來的回回人數量達到幾十萬(有說過百萬),這些回回人除了部分工匠、官仕、商人、學者、醫師等外,大部分編為「西域親軍」、「諸道回回軍」、「阿速回回軍」、「阿爾渾軍」「探馬赤軍」、「哈剌魯軍」等,被分散安置在中國各地屯聚養牧,上馬備戰,下馬墾牧。1235年元太宗窩闊台實施了「乙未籍戶」制度。來自中、西亞一帶的回回人有古粟特人、哈剌魯人、康里人、突厥人等,信奉有拜火教(襖教,瑣羅亞斯德教)、摩尼教(也稱明教)徒、景教徒、穆斯林(信仰伊斯蘭教者),還有「術忽回回」(猶太人)、「綠睛回回」(信仰基督教的阿速部人)、「羅哩回回」(吉普賽人)等,這些具有禁食豬肉的習俗的西域人都被統稱為回回,正式被當時的政府編入戶籍,名「回回戶」,自此,回回人就有了正式的中國國籍,與漢、蒙等民族女性結合組成家庭並留居,成為中國一個民族。

閱讀全文

與中國穆斯林歷史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