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的創立

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的創立

發布時間:2021-02-27 14:28:41

1. 中國共產黨誕生為什麼是歷史的選擇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年鴉片戰爭以後,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結構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由於他們的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中國產生了無產階級,而且在不斷發展壯大,到1919年產業工人已經發展到200萬人左右。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1920年初,李大釗、陳獨秀等開始了建黨的探索和醞釀。4月,俄共(布)西伯利亞局派維經斯基等一行來華,了解中國情況,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他們先在北京會見了李大釗,後由李大釗介紹到上海會見陳獨秀,共同商談討論了建黨問題,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從5月開始,陳獨秀邀約李漢俊、李達、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談建黨的問題。8月,陳獨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10月,李大釗在北京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接著,在湖南、湖北、山東、廣東等地相繼建立了黨的早期組織,同時在法國和日本也由留學生中的先進分子組成了黨的早期組織。這些組織當時叫法不一,有的叫共產黨,有的則稱共產黨小組或支部,由於它們性質相同,因此,後來統稱它們為各地共產主義小組。 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以後,開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動。為了廣泛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建黨思想,1920年9月,上海發起組把《新青年》雜志(從八卷一號開始)改為黨的公開刊物;同年11月,又創辦了《共產黨》月刊,在全國主要城市秘密發行,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刊。新青年出版社還翻譯出版了《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等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著作,以及多種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通俗小冊子。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又創辦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勞動界》,北京有《勞動音》和《工人月刊》,濟南有《濟南勞動月刊》,廣州有《勞動者》等,對工人進行階級意識的啟蒙教育。在此基礎上,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積極深入工人群眾,舉辦工人夜校,建立工會組織。各地還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發展了一批團員,青年團成為黨的有力助手和後備軍。 1921年3月,在俄共遠東局和共產國際的建議和支持下,召開了各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會議,發表了關於黨的宗旨和原則的宣言,並制定了臨時性的綱領,確立了黨的工作機構和工作計劃,表明了黨組織對社會主義青年團、工會、行會、文化教育團體和軍隊的態度。這次會議為黨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備。維經斯基回國不久,1921年6月,共產國際派馬林等到上海。他們建議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上海黨的發起組在李達的主持下進行了全國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並向各地黨的組織寫信發出通知,要求各地選派兩名代表出席大會。來自北京、漢口、廣州、長沙、濟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達上海。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綱領規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黨的性質是無產階級政黨;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廢除資本所有制,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黨的基本任務是從事工人運動的各項活動,加強對工會和工人運動的研究與領導。大會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張國燾負責組織,李達負責宣傳。 黨的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從此,中國誕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產主義為目的、以馬列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給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正如毛澤東所說的那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個開天闢地的大事變。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為之一新了。 由於黨的「一大」召開於7月,而在戰爭年代檔案資料難尋,具體開幕日期無法查證,因此,1941年6月在黨成立2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發文正式規定,7月1日為黨的誕生紀念日。 [1]

2. 為什麼說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歷史必然選擇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近代社會經濟、政治和革命發展、思想演變的必然結果。到1921年,各方面的條件已經具備。

(1)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黨的誕生提供了思想基礎。 ①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宣傳新文化的報刊大量涌現;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紛紛建立;馬克思主義課程開始登上高等學校講壇;馬克思主義的一些基本著作和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書籍陸續翻譯出版;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隊伍逐漸形成。 ②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是在同各種錯誤思潮斗爭中實現的。馬克思主義者與反馬克思主義者開展了「問題」與「主義」的論戰,批判了基爾特社會主義和無政府主義,不斷擴大和鞏固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陣地,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開辟了道路。
(2)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為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五四運動前夕,中國產業工人已達200萬人。五四運動中,他們開始登上政治舞台並發揮了巨大威力,實現了從自在階級向自為階級的轉變。五四運動以後,工人運動進一步發展,表明中國無產階級建立自己政黨條件日趨成熟。
(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五四運動後,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深入工人群眾中傳播馬克思主義。從1920年起,他們開始著手建黨活動。在中國最早籌建無產階級政黨的是陳獨秀和李大釗。1920年8月中國第一個共產黨小組在上海成立。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為成立中國共產黨奠定了基礎。
(4)列寧領導的共產國際從各方面給予的實際幫助,從外部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①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可以信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人民從此在黨的領導下,推動日益興起的共產主義運動不斷向前發展; ②中國革命有了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的指導思想,就能夠制定出徹底的革命綱領和正確的方針政策,保證中國革命沿著正確方向發展直到勝利; ③溝通了中國革命和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之間的聯系,為中國革命獲得廣泛的國際援助和避免資本主義前途提供了客觀可能性。

3. 中國共產黨是在什麼歷史背景下成立的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條件:

1、十月革命勝利後,一批先進分子「以俄為師」,開始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2、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3、組織基礎: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組織基礎。第一個早期共產黨組織是陳獨秀在上海建立的。

中共一大的內容:

1、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綱領。綱領規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黨的奮斗目標是用無產階級的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的政權,實現共產主義。

2、黨的中心工作室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

3、成立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3)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的創立擴展閱讀

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1、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有了可以依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革命從此不斷向前發展,由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推進。

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制定了正確的革命綱領和斗爭策略,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斗爭的目標和走向勝利的道路。

3、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並溝通了中國革命和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之間的聯系,為中國革命獲得了廣泛的國際援助和避免走資本主義提供了客觀可能性。

4、中國革命有了新的奮斗目標。即:實現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

4. 為什麼說中國共產黨建立新中國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中國共產黨是近代中國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這是因為:
第一、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近代中國社會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
1、中國是一個有著數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曾經對人類發展作過重大的貢獻。在17和18世紀里,隨著中歐之間交往的增多,歐洲一些主要國家還掀起了一股「中國熱」,當時不少著名學者對中國的古老文明給予了高度贊頌。就是這樣一個令人稱羨的國度,到了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後期,卻遠遠落在了歐美一些經歷工業革命的國家後面。這時的中國,政治腐敗,國勢衰落,軍備廢弛,社會動盪,虛弱而不堪一擊。
2、中國近代史是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開始的。老牌殖民主義的英國不僅用鴉片直接毒害中國人民的健康,還依仗著洋槍洋炮逼迫清王朝簽下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從此,法、德、美、俄、日等後起的列強潮水般涌來,急不可耐地要瓜分中國。
3、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破壞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客觀上促使了已在封建社會母體內產生的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生長並得到初步發展。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中國一步一步地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華民族淪落到苦難深重和極度屈辱的悲慘境地。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成了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富裕,便成為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
4、為了擺脫凌辱和壓迫,為了擺脫貧窮和落後,中華民族的無數仁人志士奮勇踏上救亡圖存的漫漫征程,苦苦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從鴉片戰爭中反抗英國侵略者的斗爭開始,經過太平天國農民起義、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孫中山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斗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率先奮起的是中國的農民階級。1851年開始的太平天國運動、地主階級中的「洋務派」掀起的洋務運動、隨著中國傳統社會結構的日趨解體,一支新的社會力量——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成長起來、19世紀末,資產階級改良派發起了維新運動、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次把中國民主革命的反帝和反封建這兩大任務結合起來,廢除了帝制,建立了民國,打開了中國進步的閘門,使中國社會一時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但是,由於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辛亥革命以同舊的反動勢力的妥協而告終,革命的果實落在了北洋軍閥的手裡,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勢力沒有受到削弱,封建勢力依然在中國的每一個角落盤根錯節。中國人民依舊生活在貧窮、落後、分裂、動盪、混亂的苦難深淵中。
5、辛亥革命後,以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的掠奪為背景,國內軍閥割據和混戰愈演愈烈。從西方學來的多黨制、議會制,成了各派軍閥、官僚、政客用來爭權奪利的工具。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條」,欲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各個方面滅亡中國。這時的中國,用孫中山的話來形容,就是「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10、近代中國社會矛盾不斷發展和人民斗爭不斷深入昭示:不觸動封建根基的自強運動和改良主義、舊式的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資本主義的其他種種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中國期待著新的社會力量尋找先進理論,以開創救國救民的新道路。
6、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進一步加深和封建軍閥統治日益殘暴和腐敗的情況下,中國人民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愛國運動。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的中國先進分子又一次向西方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介紹和傳播國外的各種新思潮,從中探求改造中國社會的各種新方案。他們經過反復分析、實驗、比較和推求後,最終接受了科學社會主義,認識到只有用「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專政」的辦法,才是「改造現世界的對症之方」。這樣,中國先進分子終於選擇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作為改造中國社會的武器,選擇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並根據列寧的建黨學說組建起中國無產階級的政黨。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適應了近代以來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近代中國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

二、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1、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的先進分子為什麼在救亡圖存的探索中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又是如何同中國工人運動結合起來的?
2、中國的先進分子在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富裕的道路上,經歷了血雨腥風,進行了苦苦求索,斗爭、失敗、再斗爭、再失敗。面對辛亥革命之後社會的黑暗狀況,他們陷入了苦悶和彷徨。路在何方?他們發出痛苦的吶喊。正在這時,俄國和中國發生了兩件大事,這就是1917年的俄國十月革命和1919年的中國五四運動。十月革命的隆隆炮聲,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從五四運動起,馬克思主義開始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中國民族民主革命出現了一片新的天地。
3、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會主義從書本上的學說變成活生生的現實,對中國革命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由於俄國的情況和中國相同(封建壓迫嚴重)或相似(經濟文化落後),十月革命就對中國人民有著特殊的吸引力。它給正在苦悶中摸索、在黑暗裡苦鬥的中國人民指明了一條新的出路,使中國產生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十月革命不僅給中國先進分子正在苦思焦慮地探索著的種種問題提供了合理的解答,更給予了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苦鬥的仁人志士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啟示。一位老同盟會員曾說:我們過去和孫中山一起搞革命,孫的路子不對頭,總是靠軍閥。革命發展了,孫中山掌握不住,結果叫別人搞去了。於是我們就開始研究俄國的方式,我們從俄國革命中看到了要搞群眾運動。
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以李大釗為代表的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通過對各種學說、各種救國方案的反復比較和縝密思考之後,終於選擇了科學社會主義,確立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念。如果說,在此之前,當人們沖破封建思想的牢籠之後曾經在資本主義的死胡同里徘徊過,那麼,如今這個死胡同的牆壁被推倒了,人們由此進人了一個廣闊的天地。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後,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
4、隨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中國近代產業工人的隊伍也開始壯大起來。這個階級的人數雖少,但他們代表著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具有特別強烈的革命要求,斗爭特別堅決、勇敢,在地區和產業部門的分布上特別集中,同農民有著天然的聯系等特殊優點。工人階級的逐步壯大,知識分子隊伍的不斷擴大,勞資矛盾的日漸激烈,都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提供了客觀的階級基礎和社會基礎。在各種社會矛盾日益加劇的情況下,中國資產階級的民族民主革命出現了新的更為壯大的陣營。一場新的人民大革命的興起已經勢不可擋。這場大革命以1919年的五四愛國運動為起點。五四運動五四運動帶著為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態,即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成為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開啟了波瀾壯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5、五四運動有力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經過五四運動,更多的知識分子丟掉了對帝國主義的幻想,拋棄了資本主義的建國方案,開始走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指引的道路,成了中國先進分子共同作出的歷史選擇。五四運動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運動的先頭是學生群眾,他們起了先鋒的作用;然後工人舉行聲援學生的罷工,成為運動後期的主力軍。一些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看到中國工人階級在運動中表現出來的偉大力量,開始到工人中去開辦學校、組織工會。所以,中國的先進分子一開始就是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革命行動的思想武器接受的。盡管他們的理論准備不夠,但是一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他們就用於研究中國社會的實際問題,投身到群眾斗爭中去。這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思想運動一開始就具有的一個特點,也是一個優點。在宣傳和組織工人的過程中,初步確立了共產主義信念的知識分子,逐漸地了解了工人群眾的疾苦,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從而使自己的立足點真正轉到了工人階級一邊;一部分工人在與這些知識分子接觸的過程中,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從而使自己具有了階級的覺悟。這樣,中國就出現了一批工人階級的先進分子,從而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准備。
9、1921年7月,來自全國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匯聚上海這個中國工人階級的搖籃,醞釀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在古老的中國,從此出現了一個完全新式的、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
三、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有了共產黨中國的面貌就煥然一新
1、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因辛亥革命失敗而迷茫的人民群眾帶來了光明和希望,為他們的斗爭開拓了通向勝利的新航道。從此,領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振興中華的偉大使命,歷史地落到了中國共產黨的身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為之一新。
2、中國共產黨一開始便旗幟鮮明地以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觀點來觀察和分析中國的問題,並且深入到工人中做群眾工作,所以盡管最初人數很少,卻立刻使舊社會一切腐朽勢力深感恐慌。
3、中國共產黨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人民指出了明確的斗爭目標。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中國人民就曾對外國侵略者和本國封建統治者進行過長期的、英勇的斗爭。這些斗爭之所以收效甚少,主要原因就在於沒有弄清革命的對象,「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從歷史上看,無論是農民領袖,還是資產階級民主派,都沒有能力為中國人民指明斗爭的目標。對於這個長時間里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中國共產黨剛剛成立一年,就給予了一個基本的解決。黨的二大明確地揭示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指出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民主主義的革命運動是極有意義的」。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但在現階段的革命綱領應當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這是在中國的條件下走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不可逾越的一個階段。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提出這樣一個史無前例的民主革命綱領,是因為它作為最先進的階級——工人階級的政黨,不僅代表著中國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中國廣大人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是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根本對立的;是因為它掌握著馬克思主義這個銳利的思想武器,正是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理論,為中國人民對於中國社會問題的解決指出了一條基本線索,指明了走向勝利的道路。
4、中國共產黨一開始就採取群眾路線的革命方法,這是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政黨和政治派別沒有也不可能採取的。資產階級是一個剝削階級,它天生具有害怕群眾的性格,這一點在中國資產階級身上表現得尤其突出。戊戌變法時期,資產階級維新派依靠的是一個皇帝,盡管一些維新志士本人在斗爭中表現得很英勇,由於沒有取得群眾的支持,他們還是不得不發出「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感慨。辛亥革命前後,同盟會及國民黨的活動也只是「僅僅浮在上面」。他們只是依靠少數革命分子或聯絡一些會黨,一般的工人和知識分子對他們並「沒有深刻的印象」。這種狀況,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後不久,就有了一個根本的改變。因為,中國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它的全部活動都是為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謀利益的,是為他們的解放事業服務的,它就敢於相信、發動和依靠群眾。黨的二大指出,「我們共產黨,不是『知識者所組織的馬克思學會』,也不是『少數共產主義者離開群眾之空想的革命團體』」,而是一個「為無產階級之利益而奮斗的政黨」,「黨的一切運動都必須深人到廣大的群眾裡面去」,都「必須是不離開群眾的」。正是在黨的領導、影響和推動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員罷工為起點,中國工人不斷掀起罷工的浪潮。這些斗爭,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堅定的革命性和堅強的戰鬥力,擴大了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政治影響,為黨建立同其他革命力量的合作、掀起全國人民的大革命准備了一定的條件。
5、初創的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准備還很不充分,對中國革命問題的許多看法還很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還顯得有些幼稚。但是它剛剛成立就解決了其他黨派、團體所解決不了的中國革命的對象和動力問題,採取了其他黨派、團體所沒有採取過的依靠群眾的革命辦法。這個情況表明,它能夠勝利地擔當起領導中國革命的歷史責任。由於中國共產黨是代表著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國社會的前進方向的新生力量,由於它掌握著馬克思主義這個革命的思想武器,經過革命風暴的洗禮,它能夠逐步地而又牢固地在中國的大地上紮下根來,使自己發展成為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6、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結束了國家積貧積弱、四分五裂、任人宰割、受盡欺凌的悲慘歷史,把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變成了社會主義新中國,使中華大地展現出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嶄新面貌。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開創了在改革開放中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使我國的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沉著應對國際國內復雜局勢,戰勝風險,頂住壓力,使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於世界東方,展現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一切愛國力量深深認識到,中國能從最悲慘的境遇向著光明的前途實現偉大的歷史轉變,就是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有了共產黨,中國的面貌就煥然一新。這是中國人民從長期奮斗歷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結論。」

5. 為什麼說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歷史的選擇,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

第一,中國歷史上的革命都是由農民階級與資產階級領導的,由於他們的階級局限性,不可能版領導取得權革命的勝利,而中 國 共 產 黨 的成立,使無 產 階 級 開始登上歷史舞台,肩負領導革命的重任,由於無產階級的先進性,為革命的勝利奠定了階級保證
第二,中國 共 產 黨提出了第一個完整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為中國人民的革命指出了正確的方向
第三,中國 共 產 黨不僅僅提出完整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還提出在革命勝利後還將建設共 產 主 義社會,這不同於以往的革命,以往的革命只是少數人朝換代的工具,舊社會的性質沒發生根本改變,而中國 共 產 黨 為中國人民勾畫出一幅新社會的美好畫面,鼓舞與激勵了人民的革命熱情與鬥志.

6. 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成立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中國共產黨成立是歷史的必然選擇的原因是:

1、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黨的誕生提供了思想基礎

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紛紛建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是在同各種錯誤思潮斗爭中實現的,不斷擴大和鞏固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陣地,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開辟了道路。

2、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為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五四運動前夕,中國產業工人已達200萬人。五四運動中,他們開始登上政治舞台並發揮了巨大威力,實現了從自在階級向自為階級的轉變。五四運動以後,工人運動進一步發展,表明中國無產階級建立自己政黨條件日趨成熟。

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五四運動後,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深入工人群眾中傳播馬克思主義。從1920年起,他們開始著手建黨活動。在中國最早籌建無產階級政黨的是陳獨秀和李大釗。1920年8月中國第一個共產黨小組在上海成立。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為成立中國共產黨奠定了基礎。

4、列寧領導的共產國際從各方面給予的實際幫助,從外部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6)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的創立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條件

1、思想基礎

十月革命勝利後,一批先進分子「以俄為師」,開始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2、階級基礎

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3、組織基礎

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組織基礎。第一個早期共產黨組織是陳獨秀在上海建立的。

4、外部條件

共產國際的幫助。

7. 歷史為什麼選擇中國共產黨

歷史的呼喚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了一個嶄新的工人階級政黨的誕生。20年後,1941年6月30日,中共中央發出指示,規定把7月的第一天作為黨的誕生紀念日。
為什麼在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要建立一個共產黨?這是歷史選擇的結果,是人民選擇的結果。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1840年,英國侵略軍以堅船利炮沖開了中國閉關自守的大門。自那時起,西方列強接踵而來,不斷對中國進行軍事的、政治的、經濟的和文化的侵略。盡管中國在形式上還保持著獨立,但實際上逐漸形成了被西方列強共同宰割的局面。外國資本的侵入雖然促使延續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開始解體,給中國帶來了資本主義的新因素,引起了社會階級關系的新變化,但侵略者的目的不是要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而是要尋求更廣大的市場,掠奪更多的資源,沒有也不可能導致中國建立起獨立的資本主義社會。這樣,中國逐步地演變成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
面對外國資本—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中華民族淪落到深重苦難和極度屈辱的境地,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同人民大眾的矛盾,成為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這樣,中華民族就面對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在這兩大任務中,前一個任務是為後一個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因此,如何反對外國的侵略,擺脫封建專制統治,改變國家貧窮落後面貌,解決獨立、民主、富強的問題,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外國資本—帝國主義入侵中國,勾結中國的封建勢力,變中國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也就是中國人民不斷反抗侵略和壓迫的過程。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人民同資本—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除歷次反侵略戰爭外,比較著名的斗爭有: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大國農民革命運動;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改良派發動的戊戌變法運動;以農民為主體的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這些斗爭,同屬於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范疇。但是,這些斗爭最終都難逃失敗的悲涼結局。它們的失敗證明,農民、資產階級改良派都不可能擔當起領導民主革命的重任。
中國人在進行各種不成功的反抗之後,只有起來革命一條路了。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在1894年創立興中會時,提出了「振興中華」這個振奮人心的口號。1905年,他發起成立中國同盟會,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由於這一年是辛亥年,所以由此引發的這場革命被稱作「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結束了統治中國數前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並於1912年元旦宣告建立中華民國。
辛亥革命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有著不可抹煞的偉大功績。它的意義首先在於打亂了原有的反動統治秩序,使它再也無法重新穩定下來,從而為此後革命斗爭的發展開辟了道路。它的意義還在於從此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深入人心。試想,至高無上、神聖不可侵犯的皇帝被推翻,那麼,還有什麼陳腐的東西不可以懷疑,不可以打破?於是,中國人從這個事實中產生了信心:人民可以推動歷史前進,中國的命運並不是由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任意擺布的。進步的閘門開啟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浩浩盪盪,勢不可擋。這對於推動社會進步和人的解放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辛亥革命是20世紀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所經歷的第一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孫中山因領導這場革命而成為20世紀站在時代前列的一位偉大人物。
但是,從另外一個意義上講,辛亥革命最終還是失敗了。在帝國主義國家的干涉下,孫中山被迫妥協,將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職位讓給前清朝內閣總理大臣、北洋軍閥頭子袁世凱。袁世凱上台之後,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北洋軍閥政府。1916年,袁世凱復辟帝制垮台後,北洋軍閥分裂成以段祺瑞為頭子的皖系、以馮國璋為頭子的直系和以張作霖為頭子的奉系三個主要派別。各地還有大小不等、實力各異的軍閥盤據一方。這些軍閥各以外國帝國主義作靠山,爭權奪利,擴充地盤,彼此征戰,形成割據和混戰的局面。在這種局面下,民族危機日益加深,國家愈發貧弱,百姓飢寒交迫。孫中山曾沉痛地說:「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嚴酷的現實說明,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外國帝國主義在華統治的基礎並未動搖,封建統治依然在每一個角落盤根錯節,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沒有得到絲毫改變。
為什麼辛亥革命會出現這樣的結局呢?這是因為,領導這場革命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及其政黨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都太軟弱。這就決定了它必然不能提出明確而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綱領,必然脫離中國社會最廣大的勞動群眾特別是農民群眾,必然形不成一個能夠勝利地領導革命的堅強有力的革命政黨。因此,辛亥革命的失敗是必然的。
辛亥革命的失敗說明,農民不能承擔的歷史使命,資產階級同樣不能承擔。要在中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務,必須要有新的階級充當領導力量。
各種救國的方案,各種慘烈的斗爭,都相繼劃上了痛苦的句號。舊的路已被證明是走不通的,必須尋找新的出路。歷史呼喚一個新的政黨的出現。

8. 歷史為何選擇中國共產黨

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歷史的呼喚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了一個嶄新的工人階級政黨的誕生。20年後,1941年6月30日,中共中央發出指示,規定把7月的第一天作為黨的誕生紀念日。
為什麼在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要建立一個共產黨?這是歷史選擇的結果,是人民選擇的結果。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1840年,英國侵略軍以堅船利炮沖開了中國閉關自守的大門。自那時起,西方列強接踵而來,不斷對中國進行軍事的、政治的、經濟的和文化的侵略。盡管中國在形式上還保持著獨立,但實際上逐漸形成了被西方列強共同宰割的局面。外國資本的侵入雖然促使延續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開始解體,給中國帶來了資本主義的新因素,引起了社會階級關系的新變化,但侵略者的目的不是要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而是要尋求更廣大的市場,掠奪更多的資源,沒有也不可能導致中國建立起獨立的資本主義社會。這樣,中國逐步地演變成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
面對外國資本—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中華民族淪落到深重苦難和極度屈辱的境地,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同人民大眾的矛盾,成為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這樣,中華民族就面對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在這兩大任務中,前一個任務是為後一個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因此,如何反對外國的侵略,擺脫封建專制統治,改變國家貧窮落後面貌,解決獨立、民主、富強的問題,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外國資本—帝國主義入侵中國,勾結中國的封建勢力,變中國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也就是中國人民不斷反抗侵略和壓迫的過程。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人民同資本—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除歷次反侵略戰爭外,比較著名的斗爭有: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大國農民革命運動;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改良派發動的戊戌變法運動;以農民為主體的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這些斗爭,同屬於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范疇。但是,這些斗爭最終都難逃失敗的悲涼結局。它們的失敗證明,農民、資產階級改良派都不可能擔當起領導民主革命的重任。
中國人在進行各種不成功的反抗之後,只有起來革命一條路了。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在1894年創立興中會時,提出了「振興中華」這個振奮人心的口號。1905年,他發起成立中國同盟會,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由於這一年是辛亥年,所以由此引發的這場革命被稱作「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結束了統治中國數前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並於1912年元旦宣告建立中華民國。
辛亥革命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有著不可抹煞的偉大功績。它的意義首先在於打亂了原有的反動統治秩序,使它再也無法重新穩定下來,從而為此後革命斗爭的發展開辟了道路。它的意義還在於從此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深入人心。試想,至高無上、神聖不可侵犯的皇帝被推翻,那麼,還有什麼陳腐的東西不可以懷疑,不可以打破?於是,中國人從這個事實中產生了信心:人民可以推動歷史前進,中國的命運並不是由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任意擺布的。進步的閘門開啟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浩浩盪盪,勢不可擋。這對於推動社會進步和人的解放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辛亥革命是20世紀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所經歷的第一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孫中山因領導這場革命而成為20世紀站在時代前列的一位偉大人物。
但是,從另外一個意義上講,辛亥革命最終還是失敗了。在帝國主義國家的干涉下,孫中山被迫妥協,將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職位讓給前清朝內閣總理大臣、北洋軍閥頭子袁世凱。袁世凱上台之後,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北洋軍閥政府。1916年,袁世凱復辟帝制垮台後,北洋軍閥分裂成以段祺瑞為頭子的皖系、以馮國璋為頭子的直系和以張作霖為頭子的奉系三個主要派別。各地還有大小不等、實力各異的軍閥盤據一方。這些軍閥各以外國帝國主義作靠山,爭權奪利,擴充地盤,彼此征戰,形成割據和混戰的局面。在這種局面下,民族危機日益加深,國家愈發貧弱,百姓飢寒交迫。孫中山曾沉痛地說:「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嚴酷的現實說明,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外國帝國主義在華統治的基礎並未動搖,封建統治依然在每一個角落盤根錯節,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沒有得到絲毫改變。
為什麼辛亥革命會出現這樣的結局呢?這是因為,領導這場革命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及其政黨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都太軟弱。這就決定了它必然不能提出明確而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綱領,必然脫離中國社會最廣大的勞動群眾特別是農民群眾,必然形不成一個能夠勝利地領導革命的堅強有力的革命政黨。因此,辛亥革命的失敗是必然的。
辛亥革命的失敗說明,農民不能承擔的歷史使命,資產階級同樣不能承擔。要在中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務,必須要有新的階級充當領導力量。
各種救國的方案,各種慘烈的斗爭,都相繼劃上了痛苦的句號。舊的路已被證明是走不通的,必須尋找新的出路。歷史呼喚一個新的政黨的出現。

9. 論述歷史和人民為什麼選擇中國共產黨

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為中華民族作出了三個偉大歷史貢獻,具體如下:

1、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從此,勞動人民成了新中國的主人。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點,標志著中國社會進入了新的時期。

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

2、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消滅一切剝削制度,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極大地提高了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廣大勞動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這是中國幾千年來階級關系最根本的變革:消滅了一切剝削制度,跨越式的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極大的促進了社會的和諧,推進了社會主義的建設;

3、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改革開放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30年來,我們黨的全部理論和全部實踐。

歸結起來就是創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

30年的歷史經驗歸結到一點,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改革開放極大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

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使中國趕上了時代,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9)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的創立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成就:

政治上,建立了各級人民民主政權。從新中國成立初新政權的建立過程看,新政權的建立一般經過三個步驟,先是建立軍事管制委員會,安定新解放地區的局勢。

第二步,協商產生臨時性政權;第三步,召開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選舉產生正式的政權。政權的參與者來自方方面面,受到人民群眾發自內心的擁護和支持。

經濟上,恢復了被多年戰亂破壞的國民經濟。1949年國民黨逃往台灣時,帶走了大陸多年積累的黃金、白銀、外匯和重要文物,留給共產黨的完全是一副爛攤子。

這嚴重低估了共產黨人的能力。我們黨內不光有經濟行家,更重要的是能用正確的政策調動各方面群眾的積極性。

對農民,實行了土地制度改革,使三億多農民分得了七億畝土地;對工人,通過沒收官僚資本建立起國營經濟,使他們感到政治和經濟上都得到了解放;對民族工商業者,不光不沒收他們的資產,反而還通過加工訂貨等方式幫助他們恢復和發展生產。

這些辦法,使國民經濟到1952年底就恢復到舊中國的最高水平,還迅速解決了國民黨留下的嚴重通貨膨脹問題。

外交上,盪滌了帝國主義的污泥濁水。新中國建立前夕,黨中央還在西柏坡的時候,毛澤東就提出了新中國的外交方針。其中一條是「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他形象地把舊中國比作一間屋子,過去什麼人都進來踩上兩腳,藏污納垢,應該徹底打掃干凈,然後再請客。

所謂打掃,就是不承認舊中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因為帝國主義侵略而失去的國家民族權益盡可能收回。在這之後,外國帝國主義曾經在中國享有的不正當權益盡數消除,曾經失去的國家主權和民族權益迅速回到中國人手中。

閱讀全文

與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的創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