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近現代歷史版圖變化

中國近現代歷史版圖變化

發布時間:2021-02-27 13:05:03

A. 地圖史的近代和現代地圖

公元17~19世紀,歐美資本主義有了很大發展。歐美強國不再滿足於探尋海上通商航路,而是要求深入了解大陸腹地的自然資源和經濟情況。原有的航海地圖和世界地圖就顯得不夠詳盡了。隨著瓜分領土,擴張殖民地的需要,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在許多國家大規模地開展起來,形成近代地圖發展的主流。
測繪地形圖,以西歐為最早。1730~1780年,法國的卡西尼父子(G.D. Cassini & J.Cassini)測繪的法國地形圖頗負盛譽。大革命之後不久,法國完成了當時最精詳的 1:56000比例尺的地形圖。1818~1882年又完成了1:80000比例尺的地形圖。1898年以後,開始測繪比例尺為1:50000和1:20000的新地形圖1953年全國1:20000比例尺的地形圖基本完成,後更換比例尺為1:25000的地形圖為基本地形圖,並分民用、軍用和山水底圖3種型式出版。這項工作在70年代中期基本完成。目前仍以覆蓋全國的1:100000比例尺地形圖293幅印刷得最為精美(8色),更新最為迅速(8年一次)。英國年開始測繪愛爾蘭地形圖,1791年成立陸軍測量局,1870年出版1:63360比例尺的單色地圖(第一版),1887~1914年完成以25英寸表示1英里的地形圖,1800年在印度恆河流域測繪以1英寸表示5英里的地形圖。20世紀初,英國在地形圖測繪方面本來居於領先地位,但50多年來未能解決地圖更新問題,僅對居民稠密地區每7~8年更新一次,農村和山地沼澤區15~25年更新一次。歐洲幾個面積較小的國家較早地完成了地形圖的測繪工作。比利時在1846~1886年完成了比例尺為1:20000的全國地形圖,以及縮小到比例尺為 1:40000的全國地形圖。1947年更換為1:25000比例尺地形圖作為國家基本地形圖,共237幅,1970年出齊。以後每6年更新一次。瑞士在 1833~1865年完成比例尺為1:100000的「都孚」地形圖,1973年完成比例尺為1:25000的基本地形圖。這種地圖採用 6~8色印刷,以地貌暈渲表示的精美而著稱,每6年更新一次。其他歐洲國家地形圖測繪的進展參差不齊。德國1848年成立帝國測量委員會,測繪了比例尺為1:100000的全國地形圖,1939年頒發全德1:25000比例尺地圖的統一符號圖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聯邦德國的測繪工作一度中斷。1952~1957年全境2086幅地圖全部更新一次,1967年大部分地區擁有比例尺為1:5000的基本地形圖,並編制了覆蓋全境的1:50000比例尺地形圖,更新期為5~10年。民主德國則在戰後建立了統一的測繪局,1969年完成全國1:10000比例尺基本地形圖6150幅,並編印了1:25000~1:200000共5級比例尺的地圖。1797年俄國成立了地圖局,1805年出版第一套國家基本地圖,但比例尺為1:840000,內容比較粗略。1845~1863年又出版了俄里地圖(比例尺約為1:126000)。十月革命以後,列寧於1919年簽署了成立測繪總局的命令。以後在統一領導下保證了國家建設中所需要的精確地圖。美國在1870~1900年間開發西部的熱潮中測繪了一部分1英寸表示4英里(比例尺約為1:253000)和1英寸表示8英里(比例尺約為1:506000)的地形圖,面積約達500萬平方公里。這一時期被稱為美國地圖史上的黃金時代。1879年,美國成立了地質調查局,負責開展國內地形圖的測繪。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包括1:125000在內的大比例尺地形圖只覆蓋領土40%。到1978年,1: 24000比例尺地形圖約覆蓋全國70%。
17世紀以來,各國紛紛成立測繪機構,主管國家基本地形圖的測繪。各國繪圖比例尺日漸增大,形成不同的比例尺系列。各國規定的地圖更新周期不同,使用的地圖投影方法、分幅、圖例符號和表示方法也規格不一。在美國甚至各州採用的中央經線和標准緯線也各不相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東方同西方的對峙,地形圖的測繪逐漸形成二大體系:一是以高斯-克呂格爾投影作為數學基礎;一是以通用橫軸墨卡托投影作為數學基礎。並且地形圖的測繪還有按國際百萬分之一地圖建立多級分幅體系的趨勢。 17世紀,歐洲地圖測繪技術傳播到中國。18世紀初,清代康熙乾隆年間組織了亞洲最大規模的地圖測繪1702年康熙命法國傳教士張誠(J.F.Gerbillon)和葡萄牙傳教士徐日升 (T.Pereira)先在北京附近進行試點,1707年擴大到北直隸(今河北省),1708年沿長城測繪,1709~1710年陸續完成東北地圖,1711~1712年一隊出山東,一隊出長城測定喀爾喀蒙古地方。1708~1718年間康熙又命法國傳教士雷孝思(J.B. Regis)和杜德美(P. Jartoux)測制全國各省地圖。雷孝思等共測分布於全國各地的天文點630個1718年完成了以北京為中央經線的《皇輿全圖》(圖6[皇輿全圖中的一幅]),並石印出版後又增測新疆西南部和西藏地圖,改稱《清內府一統輿地秘圖》。圖上最早標繪出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後來康熙派人隨軍進藏測繪,又培訓嘛進行恆河上游的調查,並由法國傳教士唐維爾(D'Anville)編繪成圖。乾隆於1756~1761年間派何國宗、劉統勛合作編制《西域圖志》。1761年哥彼爾(A.Gaubil)參考俄蒙文獻,匯編亞洲全圖。這幅圖北盡北冰洋,南至印度洋,西達波羅的海、地中海和紅海,採用梯形投影,比例尺大約為 1:1400000,是當時最完善的一幅亞洲全圖。
《皇輿全圖》的測繪以天文點和三角網為依據,奠定了中國近代地圖的基礎。1865年胡林翼根據《皇輿全圖》和《乾隆內府輿圖》改編成《大清一統輿圖》,在國內流傳,成為當時一般民間出版的地圖的藍本。1903年成立陸地測量局,初期編繪的1:100000和1:300000比例尺調查圖,覆蓋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60%,這些調查圖是用測繪皇輿全圖的天文點和三角網作控制的。1930~1933年間,申報館出版的《中華民國新地圖》也採用了《皇輿全圖》中的一些經緯度數據和地圖資料。與此同時,由唐維爾改編成的法文版《中國分省圖》和《滿蒙地圖》,俄國1889年出版的比例尺為1:1680000的《亞洲俄羅斯南部邊疆圖》,印度測量局編制的1:1000000比例尺的印度及其鄰國地圖,斯坦(Sir A.Stein)編制的1:1000000比例尺《中亞地圖》,日本匯編的1:500000和1:1000000 比例尺的《東亞輿圖》等大都是以當時的實測地圖為骨架,修訂出版的。
國際百萬分之一世界地圖1891年在伯爾尼召開的第五屆國際地理會議上,彭克(A.Penck)提議國際合作編制世界地圖。為此1909年在倫敦召開第一次會議,提出了統一的分幅編號,地形表示,城鎮分級和地名拼寫的初步設計方案。1913年和1928年又分別在巴黎和倫敦開會,決定採用分層設色法和公制單位,擬訂了專門的改良多圓錐投影。1962年在有40個國家參加的波恩會議上,修改並通過了國際百萬分之一世界地圖編繪細則和圖式,規定了在北緯84°和南緯80°之間採用等角圓錐投影,兩極用極球面投影;規定了統一的圖廓整飾、地理內容和表示方法;擬訂了地名譯寫原則。這一倡議對地圖的規范化和標准化是有貢獻的,得到亞洲和歐洲國家的響應。例如,蘇聯制訂了編制地圖的規范,完成了全蘇184幅百萬分之一地圖的編制工作,而且採用國際百萬分之一地圖的分幅作為各級比例尺地形圖分幅編號的基礎。中國早在1907年就獨立完成了第一版全國百萬分之一地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先後兩次更新。美國主要翻印了其他國家的百萬分之一地圖,本國的百萬分之一地圖於20世紀50年代完成。全球陸地共約9000幅地圖,其中大部分地區已經編制出版,但質量參差不齊。編制國際百萬分之一地圖的倡議原來只考慮了陸地部分,後來由17個國家分區承擔編制的大洋水深圖也採用了國際百萬分之一地圖分幅系統。以後,國際百萬分之一土地利用圖、森林圖、地質圖和地貌圖的編制計劃也相繼提出。但由於國際百萬分之一地圖內容和精度很不一致,國際交流受到限制。為此,蘇聯提出用編制1:2500000比例尺地圖代替百萬分之一地圖,並和東歐各國一道,費時20年,於70年代中期全部完成這項工作。美國主張編制國際 1:2000000比例尺地圖代替百萬分之一地圖。現已完成了歐洲各國的 1:2000000地圖和這一比例尺的世界航空圖,並設計了1:2500000大西洋地圖,1:5000000和1:7500000比例尺世界航空地圖,以適應超音速飛行的需要。

B. 關於中國的歷史資料

關於中國的歷史資料:約公元前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

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中國近現代歷史版圖變化擴展閱讀:

中國又是一個有著輝煌文明的古老國度。從步入文明的門檻之日起,中國先後經歷了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遼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歷史時期。

歷代統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績在歷史舞台上演出了內容不同的劇目,或名垂青史,或遺臭萬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時代,經歷了奴隸社會發展的全部過程。

從戰國開始,封建社會孕育形成,秦朝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封建帝國。此後,兩漢王朝是封建社會迅速成長的階段,唐、宋時期經歷了封建社會最輝煌的時代,至明、清兩代,封建社會盛極而衰,並最終開始步入了多災多難的近代社會。

C. 近代中國失去的領土有哪些

個人稍微整理下
清朝時期與沙俄簽訂不平等條約
1.丟失巴爾喀什湖以西,天山專以北,阿爾泰山屬以北的新疆領土
損失約
51w
平方千米

勘分西北界約記丶伊犁條約

2.丟失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約
100w
平方千米

璦琿條約丶北京條約丶滿洲里條約

3.丟失附屬於己的喀爾喀蒙古(外蒙古)領土,從貝爾加什湖以東到額爾古納河以西領土
40w
余平方千米,連尼布楚城都割讓出去(
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所損失的領土沒多少人提吧?呵呵,真的很諷刺啊,世界上第一個領土條約,康乾盛世?呵呵
尼布楚城當時城內都已經爆發起義,清朝竟然慫了
呵呵

民國時期
1.麥克馬洪線
今藏南地區
約9w
平方公里(
英國人玩陰的

2.喀爾喀蒙古(外蒙古)約
151
w(
1921年實質獨立,同時其西北部地區被蘇俄吞並,1946年中華民國承認其為獨立國家

以上為我整理的部分,希望可以解除你的疑惑
當然這不是最全的
比如雲南被英國所吞並的領土,因為我材料不多,沒有去整理過,不過少了一圈怎麼看
也看的出來吧
望採納

D. 中國近代史的領土面積有沒有減少

鴉片戰爭前中國1200萬平方公里,看看現在多少

E. 在中國近代史上,曾經割佔中國領土的國家有

俄國 日本 英國

F. 中國近代史上,打破中國領土完整權獨立的歷史事件

打破中國領土完整權獨立的歷史事件應該是鴉片戰爭。

閱讀全文

與中國近現代歷史版圖變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