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要籍介紹及選讀

中國歷史要籍介紹及選讀

發布時間:2021-03-15 00:25:35

中國歷史要籍介紹及選讀的各章的練習題答案

歷史要籍及選讀第二章課後習題答案

② 關於高教版趙淡元主編的《中國歷史要籍介紹及選讀》介紹

記得我們上學時就是趙先生的

③ 學生怎樣學好中國歷史要籍介紹及選讀1000字

不要相信課本就能學好

④ 江西師范大學的歷史系怎樣

從排名來講還是可以,在全國43名,是前50名。
這是優秀的老師:
方誌遠
*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 * 江西師范大學教授一類崗受聘者 1950年2月12日出生於江西省吉安市。歷史學碩士(江西師范學院)、文學博士(揚州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院長,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民進江西省委副主委。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十屆人大常委會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兼任中國歷史學會理事、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江西歷史學會會長。研究方向為明代政治及制度史、明清社會經濟史,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江西省社科規劃課題多項,主要著作有《中國政治制度通史.明代卷》(合著)、《明清湘鄂贛地區的人口流動與城鄉商品經濟》、《明代城市與市民文學》、《明代國家權力結構及運行機制》(華夏英才基金資助項目)等,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文史》、《中國史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正承擔國家清史纂修工程及華夏英才基金資助項目(已結題)2010年應《百家講壇》欄目之邀主講嘉靖帝。
然後是他的歷史系:
歷史學類
歷史學
學制:四年
專業教育主幹課程: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通史、中國經濟史、中國文化史、西方史學史、中國史學史、史學概論、中古歷史文獻學、中國歷史要籍介紹及選讀、江西地方史、歷史教學論、中國思想史、中國社會生活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當代世界史。
培養目標: 掌握歷史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歷史學的基本研究方法與分析方法,熟悉教育法規,能夠初步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基礎理論與歷史教學的基本理論,具有較好的教師職業素養和從事歷史學教學、教學研究的基本能力。
接著是他的學院介紹:
江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前身為國立中正大學文史系,創建於1941年,老一輩著名學者有姚名達、吳士棟、谷霽光等。學院現設有歷史學、旅遊管理以及博物館學三個專業(系),現有歷史學一級碩士學位授予點(已開設有專門史、中國古代史、近現代史、歷史文獻學、世界史、史學理論、歷史地理、博物館學等碩士授予點),旅遊管理碩士學位授予點。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57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學位12人,脫產攻讀博士學位10人)。歷史系下設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江西地方史教研室;旅遊系下設旅遊企業管理、旅遊文化、景區開發與管理教研室;博物館學系下設博物館學教研室。學院還設有中國經濟史研究所、中國地方史研究所、客家研究所及太平天國史、中外關系史、秦漢史等3個研究室及區域社會研究資料中心、旅遊發展研究中心、信息人才中心、金日旅行社等。
學院圖書資料室現有各類專業圖書資料共165000餘冊,其中英、俄、日等外文圖書1500餘冊,外文期刊32種,線裝古籍2430餘冊,期刊合訂本4766冊,建國前後報紙合訂本11種1796冊。還購買了《四庫全書全文檢索電子版》、《清實錄》、《二十五史》等光碟書籍。學院設有江西省內高校唯一的文物陳列室供教研使用。
自建立以來學院已培養了數千名畢業生,大都成為省內外各級各類學校的骨幹教師,有的還成為知名專家學者、教授,或走上各級領導崗位。學院現有在讀本科學生800餘人,碩士研究生200餘人。

⑤ 中國歷史要籍介紹及選讀重要詩句

中國歷史要籍介紹與選讀 一、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 稱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的內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 的記錄。 二、金文 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鍾鼎文。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滅六 國,約 1200 多年。 三、 《尚書》 《尚書》又稱《書》《書經》 、 ,為一部多體裁文獻匯編,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史書。 《尚書》是中國最 古的皇室文集,是中國第一部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它保存了商周特別 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四、 《詩經》 《詩經》 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 305 篇, 《詩三百》 又稱 。 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 ,並沿用至今。分「風、雅、頌」三部分。 《詩經》的主要表現手 法是賦、比、興。 《詩經》多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 五、 《國語》 《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著作。記錄了周朝王室和魯國、齊國、晉國、鄭國、楚國、吳國、 越國等諸侯國的歷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 990)西征犬戎(約前 947 年) ,下至智伯被滅(前 453 年) 。 優缺點: (1)首創國別體。 (2)與《左傳》互相參證補充,史料價值高。 (3)缺點:文風、語言不統一。 六、 《戰國策》 《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 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 七、 《左傳》 《左傳》原名為《左氏春秋》 ,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 ,簡稱《左傳》《左傳》實質上是一部獨立撰 。 寫的史書。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前 722 年) ,迄於魯悼公十四年(前 453 年) ,以《春秋》為本,通過記 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 八、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 ,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 294 卷,歷時 19 年告成。 它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 年)寫起,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 元 959 年)征淮南停筆,涵蓋 16 朝 1362 年的歷史。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占 有極重要的地位。 九、 《史記》 《史記》是由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 元狩元年間共 3000 多年的歷史(哲學、政治、經濟、軍事等) 。全書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紀、十 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一十五字。其中的本紀和列傳是主體。 司馬遷(公元前 145 年~公元前 90 年) ,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字子長,夏陽(今陝 西韓城南芝川鎮)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著有《史記》 。 《史記》的成就: (1)創立史書紀傳體; (2)內容廣泛,規模宏大; (3)厚古薄今,思想進步; (4)尊重史實,秉筆直書; (5)文學成就巨大。 不足:P107 十、 《漢書》 《漢書》 ,又稱《前漢書》 ,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 十四史」之一。 《漢書》是繼《史記》之後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 、 、 1 並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 206 年) ,下至新朝的王莽地 皇四年(公元 23 年) ,共 230 年的史事。 《漢書》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 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萬字。 成就:P109 缺點:P110 十一、 《後漢書》 《後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司馬彪續作) ,記載 了從王莽起至漢獻帝的 195 年歷史。本紀和列傳的作者是南朝劉宋時的范曄, 成就:P112 缺點:114 十二、 《三國志》 《三國志》是西晉陳壽編寫的一部主要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詳細記載了從 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歷史,受到後人推崇。 《三國志》全書一共 六十五卷, 《魏書》三十卷, 《蜀書》十五卷, 《吳書》二十卷。與《史記》 (司馬遷) 《漢書》 、 (班 固) 《後漢書》 、 (范曄、司馬彪)並稱前四史。 成就:P115 缺點:117 十三、 《通鑒紀事本末》 《通鑒紀事本末》是有南宋袁樞(1131—1205)所撰,凡四十二卷。始於〈三家分晉〉 ,終於〈周世宗之 征淮南〉 ,共 1300 多年。文字全抄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原文,只是撰寫方式改易。取《通鑒》所記之 事,區別門目,分類編排。專以記事為主,每一事詳書始末,並自為標題,共記 239 事,另附錄 66 事。 開「紀事本末體」之先河。為了方便閱讀,分為戰國至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和隋唐五代四部分。 十四、 《華陽國志》 《華陽國志》 ,又名《華陽國記》 ,是一部專門記述古代中國西南地區地方歷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 志著作,由東晉常璩撰寫於晉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354 年) 。全書共 12 卷,約 11 萬字。記錄 了從遠古到東晉永和三年巴蜀史事,記錄了這些地方的出產和歷史人物。洪亮吉認為,此書與《越絕書》 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地方誌。 《華陽國志》內容結合了歷史、地理、人物三方面的內容,較為全方位地反映 了這一地區的歷史。 史料來源:P307 十四、 《洛陽伽藍記》 《洛陽伽藍記》是一部集歷史、地理、佛教、文學於一身的名著,又稱《伽藍記》 ,為北魏人楊炫之 所撰,成書於東魏孝靜帝時。書中歷數北魏洛陽城的佛寺,分城內、城東、城西、城南、城北五卷敘述, 對寺院的緣起變遷、廟宇的建制規模及與之有關的名人軼事、奇談異聞都記載詳核。與酈道元《水經注》 一起,歷來被認為是北朝文學的雙璧。 成就:P309 缺點:310 十五、 《大唐西域記》 《大唐西域記》 ,簡稱《西域記》 ,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門人辯機奉唐太宗之敕令筆受編集而 成。 《大唐西域記》共十二卷,成書於唐貞觀二十年(646 年),為玄奘游歷印度、西域旅途 19 年間之游歷 見聞錄。其中,包括玄奘游學五印,大破外道諸論的精彩片段,高潮迭起。 十六、 《史通》 《史通》是中國及全世界首部系統性的史學理論專著,作者是唐朝的劉知幾。 《史通》包括內 篇三十九篇、外篇十三篇。全書內容主要評論史書體例與編撰方法,以及論述史籍源流與前人修 史之得失。包括的范圍十分廣泛,基本上可以概括為史學理論和史學批評兩大類。 成就與缺點:P336 十七、 《文史通史》 《文史通義》是一部史學理論著作。它是清代著名學者章學誠的代表作,與劉知幾的《史通》 一直被視作中國古代史學理論的雙璧。 《文史通義》共 8 卷,包括內篇和外篇兩部分,內篇 5 2 卷,外篇 3 卷。 成就:P338 十八、 《讀通鑒論》 《讀通鑒論》是王夫之畢其一生心血,全書約 60 余萬字分為 50 卷,每卷之中以朝代為別;每代 之中以帝王之號為目共 30 目, 目下又分作一個個專題;另在卷末附有敘論四篇。該書文采飛揚議 論縱橫新見選出論點精到,堪稱傳統史論中最系統最精彩的傑作,同時也全面地反映了王夫之進步 的歷史現和政治思想傾向。總結經驗引古鑒今探求歷史發展進化規律,尋求漢族復興的大道。 成就:P340 缺點:P341 十九、 《日知錄》 《日知錄》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的代表作品之一。 《日知錄》是顧炎武「稽古有得, 隨時札記,久而類次成書」的著作。」。 《日知錄》內容宏富,貫通古今。三十二卷本《日知錄》 有條目 1009 條,其內容大體劃為八類,即經義、史學、官方、吏治、財賦、典禮、輿地、 藝文。 二十、 《明儒學案》 《明儒學案》 ,為中國第一部嚴格意義上的學術史專著。 《明儒學案》系統記載、總結論述明代 學術思想的發展演變和流派,是明代思想史,哲學史,學術史的專著。作者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 家」之一的黃宗羲。 價值:P369 二十一、何謂編年體?有何有優缺點? 編年體是我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編排史實,是編寫歷史最早 也是最簡便的方法。如《春秋》《資治通鑒》等就是編年體史書。 、 其優點是給人以明確的時間觀念,比較容易反映出史事發生和發展的時代背景; 其缺點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歷史事件前後的聯系。 二十二、何謂「春秋筆法」 所謂「春秋筆法」,也叫「春秋書法」或「微言大義」,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歷史敘述方式和技 巧。是孔子首創的一種文章寫法,即在文章的記敘之中表現出作者的思想傾向,而不是通過 議論性文辭表達出來。春秋筆法以合乎禮法作為標准,既包括不隱晦事實真相、據事直書的 一面,也包括「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的曲筆的一面。 二十三、簡述《左傳》在中國史學上的成就。P59 二十四、 《資治通鑒》的主要成就有哪些?P64 二十五、何謂實錄?,將整個朝代的實錄完整地保存至今天地實錄書有哪幾部? 實錄就是按照真實情況,把實際情況記錄或錄制下來。也是編年體的一種,一般以皇帝的謚號 或廟號為書名,也有以王朝命名。在南北朝時期已有。 《明實錄》《清實錄》 、 、 二十六、胡三省對《資治通鑒》作的注有哪些特點?P66 二十七、為什麼紀傳體史書會成為中國封建社會之「正史」 。 中國紀傳體史書體現它的人文價值,立傳撰書是每一個讀書人的夢想,而紀傳體為士大夫提供 這樣一個平台,被士大夫認可。而傳記里大人物的行為為天下人做了示範作用,符合封建階級的統 治。再者紀傳體史書,有其相當的藝術價值,要求撰寫人又較高的文采,是對讀書人的一種肯定, 傳記里的人物不在北一個個歷史時間限制而生動活波的展現在讀者面前,為讀者所接受。 二十八、史書紀傳體為什麼會在漢代產生? 首先,經濟角度。漢朝結束了秦朝的混亂統治,經濟上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到漢武帝時期,經 濟高度繁榮。這就為史記這一部史學巨著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基礎。 其次,政治角度。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成為正統思想,儒家重視修史, 3 孔子曾親自編訂《春秋》 。儒家思想的成熟,使得統治者重視歷史的記錄及教育意義,也成為加強 封建統治的重要方式,政治制度給予了史記重要的政治基礎。 第三,個人角度。司馬遷出身史學世家,從小受到了良好的史學教育,史記的完成,與司馬遷 個人的辛勤努力是分不開的。 二十九、班馬異同論 「班馬」指的是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與東漢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兩人在史學上、文學 上都取得了重要成就,既有類同之處,又有不同特點。 司馬遷所著《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而班固所著《漢書》則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 代史。《漢書》在體制上承襲《史記》,只是把「書」改為「志」,取消「世家」並入「列傳」。 《漢書》前半部照抄《史記》,武帝以後是新作。 司馬遷及其《史記》在思想上既吸取了各家學說,又自成一家之言,具有卓越的思想和批判精 神。班固及其《漢書》在思想上尊奉儒家,有明顯的正統觀念。《漢書》從儒家倫理道德出發,肯 定了一些正直之士,批判了一些奸佞小人,這與《史記》有類似之處,但不具有《史記》那樣強烈 的思想銳氣和廣泛的人民性,有時還表現出與《史記》針鋒相對的觀點。 《史記》與《漢書》在史傳文學上都有高度成就。《史記》開創了中國史傳文學的先河,成為 中國史傳文學的千古典範。《漢書》在描寫手法上繼承了《史記》的一些傳統,又呈現出不同的風 格。它沒有《史記》那樣的奇崛多姿,但文章組織嚴密,語言受到漢辭賦散文影響,繁富綺麗,凝 煉整飭,具有一種雍容典雅之美。 4

⑥ 中國歷史要籍介紹與選讀 怎麼講

《中國人史綱》:從神話時代不可信史到晚清的歷史均在其列,文筆老辣、錙專銖畢現,對春秋戰國以及五屬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這種大混亂史亦有精準的記載。令與中國史事的同時,簡單的羅列全球同時期文明歷程,實乃不可多得的歷史書籍。但個人認為作者的觀點受時代影響性較大,可批判式吸收。《上下五千年》通俗易懂,老少皆宜、是歷史的入門書籍。《歷代政治的得失》錢穆著,深入歷史層次,不可多得的典藏良作;從制度、政治、經濟、氣候、文化以及環境等多方面深度解析中國歷朝歷代與史上大事件。

⑦ 求《朱元璋大赦天下詔》全文翻譯,是中國歷史要籍介紹與選讀下冊的一篇文章,回答了我會加到100分的

我主要來給你翻譯下朱元璋的話吧.上曰源:使用法律就像利用葯物一樣.葯物是用來救人而不是致命.胡亂服用必然會戕害生命.法律的本質是用來保護百姓而不是殺害百姓.法律太嚴格就會傷到百姓.百姓自從天下大亂以來剛從悲慘中走出來.現在歸附了我,正應該好好撫慰他們.況且其中有一時失誤觸犯法律的難到都要繩之以法嗎.大抵刑事都是以寬厚為主.偏離了寬厚變會變的嚴苛.所謂治理剛建立的國家要用寬政.刑法用的恰當百姓就沒有冤屈.如果偏執而不通情理就不和適宜了.

⑧ 求中國歷史要籍介紹及選讀的《魏孝文帝遷都》翻譯

《魏孝文帝遷都》翻譯:
魏孝文帝因為平城氣候寒冷,夏季六月時還在下雪,而且經常狂風大作,飛沙漫天,所以,准備把京都遷到洛陽。但他又擔心文武官員們不同意,於是,提議大規模進攻南齊,打算以這種名義脅迫大家。在明堂南廂東邊的偏殿齋戒之後,讓太常卿王諶占卜,得到「革卦」,孝文帝說:「『商湯王和周武王進行變革,是適應上天之命,順應百姓之心的。』沒有比這更吉祥的了。」文武官員沒有人敢說什麼。尚書、任城王拓跋澄說:「陛下繼承幾代累積下來的大業,並使之發揚光大,擁有了中原土地,而如今卻要討伐還沒有臣服的對象,在這時得到了商湯王和周武王變革的象辭,恐怕這並不全是吉利。」孝文帝立刻嚴厲地說:「繇辭說:『大人物實施老虎一樣的變革』,你為什麼要說這不吉利呢?」拓跋澄說:「陛下作為飛龍興起已經很久了,怎麼到今天又實施如同老虎一樣的變革?」孝文帝立刻發怒說:「國家,是我的國家,任城王打算要阻止大家嗎?」拓跋澄說:「國家雖然是陛下所有,而我是國家的臣屬,怎麼可以明知危險而不說出來呢?」孝文帝過了很長時間才緩和了氣色,說:「每個人都該說出自己的看法,這又有什麼關系!」
孝文帝回到皇官,立刻召見拓跋澄,劈頭就說:「剛才關於『革卦』的事,現在要進一步和你討論一下。在明堂上,我之所以大發脾氣,是因為害怕大家爭先恐後地發言,破壞了我一個大的決策,所以,我就聲色俱厲,以此嚇唬那些文武官員罷了。我想,你會了解朕的用心。」於是命令左右侍從退下,對拓跋澄說:「今天我所要做的這件事,確實是很不容易的。我們國家是在北方疆土上建立起來的,後來又遷都到平城。但是,平城只是用武力開疆拓土的地方,而不宜進行治理教化。現在,我打算進行改變風俗習慣的重大變革,這條路走起來確實困難,朕只是想利用大軍南下征伐的聲勢,將京都遷到中原,你認為怎麼樣?」拓跋澄說:「陛下您打算把京都遷到中原,用以擴大疆土,征服四海,這一想法也正是以前周王朝和漢王朝興盛不衰的原因。」孝文帝說:「北方人習慣留戀於舊有的生活方式,那時,他們一定會驚恐騷動起來,怎麼辦?」拓跋澄回答說:「不平凡的事,原來就不是平凡的人所能做得了的。陛下的決斷,是出自您聖明的內心,他們又能有什麼辦法呢?」孝文帝高興地說:「任城王真是我的張子房呀!」
孝文帝派錄尚書事、廣陵王拓跋羽,手持皇帝的符節前去安撫六鎮,並征調六鎮的突擊騎兵。丁亥(初九),孝文帝叩別永固陵。已丑(十一日),孝文帝親自率領三十多萬步、騎兵,從平城出發,大規模向南征伐。命令太尉拓跋丕和廣陵王拓跋羽留在平城鎮守,並加授使持節。拓跋羽說:「太尉最好全權負責管理,臣可以做他的副手。」孝文帝說:「年紀大的人有經驗,能深謀遠慮,年紀輕的人有氣魄,遇事堅決果斷,所以,你不要推辭了。」
孝文帝從平城出發,直到抵達洛陽,天一直下雨,沒有停過,丙子(二十八日),詔令各路大軍繼續向南進發。丁丑(二十九日),孝文帝身穿戰服,手持馬鞭,騎馬出發。文武官員趕緊攔住馬頭,不斷叩拜。孝文帝說:「作戰計劃已經決定,各路大軍將要繼續前進,你們還想要說什麼呢?」尚書李沖等人說:「我們現在的行動,全國上下都不願意,只有陛下一個人想實現它。臣不知道陛下一個人走,將要到什麼地方去。我們有一心報國效忠皇上的心願,卻無法表達出來,只好冒死向陛下請求。」孝文帝勃然大怒,說:「我現在正要征服外邦,希望統一天下,治理國家,可你們這些文弱書生,卻多次懷疑這一重大決策。殺人用的斧鉞有它們使用的地方,你們不要再多說什麼!」說完,又縱馬要走,這時,安定王拓跋休等人一齊來好言勸諫,流淚阻止。孝文帝又告訴大家說:「這一次,我們出動軍隊的規模不小,出動而沒有什麼成就,我們將來拿什麼讓後人看?朕世世代代居住在幽朔,一直想要南遷到中原。如果我們不再向南征伐,那麼,我們就應該把京都遷到這里,你們認為這樣做怎麼樣?同意遷都的人站在左邊,不同意遷都的人站在右邊。」南安王拓跋楨靠近孝文帝說:「『干成大事業的人,並不向眾人征詢意見。』如今,陛下如果放棄向南征伐的計劃,將京都遷到洛邑,這正是我們所希望的,是老百姓的幸運。」文武百官都高呼萬歲。當時,鮮卑人雖然不願意向南遷移,但是又害怕再向南征伐,所以,也就沒有人敢說些什麼。北魏的遷都大計,於是確定了下來。
李沖對孝文帝說:「陛下將要遷都洛邑,可是,皇家祖廟和皇宮、府宅都要重新建造,我們不能只騎在馬上走來走去,等待它們建成。希望陛下暫時回到代都,等到文武百官把這一切事情做好之後,陛下再備齊儀仗,在寧靜祥和的鑾鈴聲中蒞臨新的京都。」孝文帝說:「朕正要到各個州郡巡查,現在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先到鄴城,暫作停留,明年一開春就返回,而不應該先回北方。」於是,派遣任城王拓跋澄返回平城,向留守在那裡的官員們宣布遷都的情況,對任城王說:「如今才是『革卦』上真正的『革』,你要把事情辦好。」
由於文武官員的意見並不一致,孝文帝就對衛尉卿、鎮南將軍於烈說:「你是怎麼想的呢?」丁烈回答說:「陛下聖明的謀略,是為了國家長遠的利益,這不是愚昧、膚淺的人所能預測得到的。但如果推測大家的心意,願意遷都的人和依戀故土的人,正好各佔一半。」孝文帝說:「你既然沒有公開說自己反對,那就是表示認同了,我深感到你不說話的好處。」於是,派於烈回到平城鎮守,說:「留守在朝廷里的一切事情,全都託付給你了。」
乙亥(二十九日),北魏孝文帝到了洛陽西宮。中書侍郎韓顯宗向孝文帝上書講陳了四件事情:其一,認為:「我聽說陛下今年夏天輿駕出行,不是去巡視三齊,就是臨幸中山。往年冬天大駕停在鄴城,雖然正當農閑之時,但仍使每家每戶出資出力供奉,不勝辛勞破費。何況現在正是蠶麥剛熟的農忙時節,您大駕所至,百姓將如何忍受得住呢?而且六軍冒著酷暑護駕,恐怕要生癘疫。臣希望早點回到北京平城,以便能節省各州張羅供奉的費用,這樣就能使營建修繕洛陽都城的工程早日完成。」其二,認為:「洛陽宮殿的舊基,都是魏明帝所建造的,在那時人們就批評他太奢侈了。如今我們的營建,應該縮減規模。還有,近來北都平城的富室大戶,競相比逐宅舍房宇的高下,應該借這次遷都搬移的機會,在這方面定出一個制度。同時,對於都城的道路交通要拓寬加直,水溝渠道也要加以疏通。其三,認為:「陛下您往還洛陽,隨從保衛的武器人員很少。皇帝平時住在宮中,還要施行警戒保護措施,何況出外巡察山河呢?對此不可不加以三思。」其四,認為:「陛下耳聽雅樂,眼觀聖人典籍,口對百官言談,心慮萬機,日頭偏西方才吃飯,午夜時分才能入侵。再加上自文明太後去世之後,陛下對她的孝思隨著時日的推移而日日加深;陛下還撰寫文章,每日都有篇章寫成。雖然陛下聰明睿智,這些都不足以成為煩若,但是終非修心養性、愛惜聖體,以保萬壽無疆之良策。所以,俯請陛下無為而治,只管重要之事,不必事事親躬。」孝文帝對上述建議頗有採納。
韓顯宗又上書上帝,指出:過去周成王居處洛陽,但仍保存豐鎬為故都;東漢遷都洛陽,而在長安仍置京兆尹。根據《春秋》大義,有宗廟的叫『都』,沒有宗廟叫『邑』。況且平城這個地方,是宗廟和先帝陵墓所在之地,是朝廷王業的根基所在,其作為一塊神奇福地,意義是非常久遠的,如今就把它等同於一般的州郡,我私下裡非常不安。所以,我認為應該如過去的慣例那樣,在平城建置京兆尹,以示崇尚根本,重視過去,光昭萬世。
「還有,古代士、農、工、商分別居處,不使雜混,以便他們能各專其業、各安其志。太祖道武皇帝創基立國之始,撥亂反正,日夜操勞,無有閑暇之時,然而仍然不忘區別士族與庶族,不讓他們雜混居處,工匠、技人、屠夫、商販等各有所處,但沒有制定禁止措施,時間久了就互相混淆而住了。現在聽說洛陽城居民居處制度專以官位來分劃,而不以士族庶族分類。官職並非是永久不變的,有時朝得之而夕失之,所以以官位來劃分居處,則勢必使衣冠之士和仆隸之徒不日而相雜混處。假如同一里居之內,有的人家調教演習歌舞,有的人家講讀《詩》、《書》,在此情況之下,即使讓孩子們選擇自己的愛好,則必定不能棄歌舞而接近《詩》、《書》。但是,讓工匠、伎藝人家學習士人的禮儀習俗,一百年也難以學成;讓士人的子弟仿效工匠、伎藝們的舉止言談,一朝半夕就可以學成。所以,孔子指出人選擇居處,應居於仁者之里,如此就是美;孟母三次擇鄰而居,以便使孟子遠下賤而近禮儀。這乃是風俗禮儀的根本所在,不可不加以明察。朝廷每次選拔人才,考察其婚姻和仕宦情況作為升降的標准,何其嚴密認真啊!可是,在安置民眾居住事情上,卻尊卑貴賤不辨,使他們雜混居住在一起,又是何等的疏略啊!如今正是遷徙初始之時,洛陽城中皆是空地,使工匠、伎藝等行當的人分別居住,甚為容易,一言之令即可以辦到,有何疑難而不為,以致使如此盛美之事付之闕如呢?「還有,南朝過去佔有淮北之地時,自己比作是中華,在那裡設置了僑郡僑縣。但是,自從淮北歸附本朝管轄之後,這一情況仍然沿而未改,以致名實交錯,給文書方面帶來諸多不便。所以,現在應該依照地理上的舊名,一一核實,重新加以規定,小的合並,大的分開設置。至於中原地區的郡縣,過去我們因為戶少人稀而合並撤消了一些,如今人口既然多起來了,就可以恢復舊有設置了。孝文帝看了韓顯宗的奏章,非常稱贊他的意見。
壬寅(二十七日),北魏孝文帝到北方巡視;癸卯(二十八日),渡過黃河;三月壬申(二十七日),到了平城。孝文帝讓諸大臣再次議論遷都的利害關系,各位臣子們都表述了自己對此問題的看法。燕州刺史穆羆說:「如今天下四方沒有安定,所以不宜於遷都。況且到時軍中缺少戰馬,這樣如何能克敵取勝呢?」孝文帝回答說:「養馬的地方在平城地區,何愁沒有馬呢?如今的都城代京到處恆山的北邊,九州之外,並不是理想的帝王之都。」尚書於果接著說道:「我並不是認為代京這塊地方就比洛陽好,但是自從道武皇帝以來,就一直居住在這里,老百姓已經安居於此,一旦讓他們往南邊搬遷,恐怕會產生不滿情緒。」平陽公拓跋丕說:「遷都是一件大事,應當通過卜筮來決定。」孝文帝說:「古代的周公、召公是聖賢之人,所以才能卜問宅居。如今沒有他們這樣的聖賢了,卜筮又有什麼用處呢?況且古人曾言:『卜筮為了決疑,沒有猶疑,何必占卜?』過去,黃帝灼龜甲卜吉凶,龜甲燒焦了,黃帝的臣子天老說是『吉』,黃帝聽從了。那麼,至美至善的完人知曉未發生的事情,是通過龜兆而審悉的。但是,統治天下做王稱帝的人以四海為家,南北不定,哪有常常居留一地而不動的呢?朕的遠祖,世世代代居住在北方荒涼之地,到平文皇帝之時方才建都於東木根山。其後,昭成皇帝又營建了盛東而遷居。道武皇帝之時,又遷都於平城。朕很幸運遇上了能平定天下、施行教化的時運,為什麼就不能遷都呢?」群臣百僚們不敢再表示反對意見了。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要籍介紹及選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