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海防歷史

中國海防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14 20:26:39

Ⅰ 清朝末年邊塞海防歷史

1、清朝後期的國防
1644年,清軍大舉入關,問鼎中原,最終建立大清王朝。從順治開始,經康熙、雍正、乾隆和嘉慶五代,先後177年是清朝的興盛時期。但是經過「康乾盛世」之後,政治日趨腐敗,國防日益疲弱。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西方殖民主義者大舉入侵,從此清王朝一蹶不振,江河日下,有國無防,內亂叢生,外患不息,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清朝的武備
清朝的武備包括軍事領導體制、武裝力量體制和兵役制度等方面。
在軍事領導體制方面,1840年以前,大清王朝先後設立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兵部和軍機處,作為高層軍事決策和領率機構。鴉片戰爭後,開始實施「洋務新政」,成立了總理衙門。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後,清朝統治者深感軍備落後,企圖通過改革軍制來強軍安國,遂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撤消原有的兵部,成立陸軍部。
在武裝力量體制方面,清軍入關之前,軍隊是八旗兵;入關後為彌補兵力的不足,將投降的明軍和新招募的漢人單獨編組,成立了綠營;1851年以後,為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咸豐號召各地鄉紳編練鄉勇,湘軍和淮軍逐漸成為清軍的主力;中日甲午戰爭之後,開始編練新軍。
在兵役制度方面,八旗兵實行的是兵民合一的民軍制。清朝規定:所有十六歲以上的滿族男子都是兵丁,不滿十六歲的則編為養育兵,作為後備兵源。綠營兵雖是招募而來,但入伍後即編入兵籍,其家屬隨營居住,實際上是綠營兵是職業兵,直到年滿五十歲才解除兵籍。湘軍和淮軍是由地方鄉勇逐漸發展起來的部隊。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後,湘、淮軍取代八旗兵和綠營兵,成為清軍的主力。甲午戰爭中,湘、淮軍大部分潰散,清朝開始「仿用西法,編練新兵」。新軍採用招募制,在入伍的年齡、體格及識字程度方面均有比較嚴格的要求。
(2)清朝的疆域和邊海防建設
清朝初期重視邊海防建設。在同國內割據勢力的斗爭中,制止了分裂,促進了國內各民族的團結,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在與外部侵略勢力的斗爭中,捍衛了國家的領土主權。這一時期疆域西到今巴爾喀什湖,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帕米爾高原;北到戈爾諾阿爾泰、薩彥嶺;東北到外興安嶺、鄂霍茨克海;東面到海,包括台灣及其附屬島嶼;南到南海諸島;西南到廣西、雲南、西藏,包括拉達克,建立了一個空前統一、疆域遼闊的多民族的封建專制國家。從道光年間開始,政治日益腐敗,邊海防逐漸廢馳。清軍的精華北洋水師「日久玩生,弁兵於操駕事宜全不練習,遇敵之時僱傭舵工,名為舟師,不諳水務」。(《清史稿》)邊防廢馳,海防要塞火炮年久失修,技術性能落後,炮彈威力很小,而且射程相當近。西方殖民主義者乘虛而入,以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封閉的國門。19世紀中葉以後,香港、澳門、台灣、澎湖被英、葡、日佔領,東北烏蘇里江以東、黑龍江以北及西北今國界以外的廣大地域被沙俄侵佔,帕米爾地區被俄、英瓜分,拉達克則被英國屬克什米爾所吞並。甲午戰爭前清政府的軍事自強,其實質是軍事變革。19世紀60年代開始的軍事自強以「練兵」和「制器」為中心展開。所謂「制器」,就是外購和自製新式船炮,改進中國軍隊裝備,實現「船堅炮利」;所謂「練兵」,一是按勇營制度改造綠營,建立「練軍」。將裁留的湘淮軍改為「防軍」,按西法進行操練;二是創建新式海軍;三是創建新式海陸軍學堂,培養軍事人才。其中,又以創建新式海軍為軍事自強的最重要內容。北洋海軍的成軍集中體現了甲午戰爭前中國軍事變革成果。

第一,北洋海軍成軍和北洋海防建設成就,是甲午戰爭前中國軍事變革在實現「船堅炮利」方面取得的最重要成果。

甲午戰爭前,中國軍事變革的主要舉措和目的是師夷長技,實現船堅炮利。經過近30年的努力,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狀況有了明顯改觀。陸軍中冷兵器已基本被淘汰,後裝線膛槍炮取代了前裝滑膛槍炮,中國軍隊武器裝備完成了一次歷史性的更新;海軍新式艦船日漸增多,南洋海軍和福建海軍初具規模。而北洋海軍成軍更顯示了中國軍隊在實現「船堅炮利」方面取得的成果。1888年北洋海軍成軍時,有「定遠」、「鎮遠」2艘鐵甲艦,「濟遠」、「經遠」、「來遠」、「致遠」、「靖遠」、「超勇」、「揚威」7艘巡洋艦,6艘「鎮」字型大小炮艦,6艘魚雷艇,3艘練習艦,1艘運輸艦,數量、性能均居中國其它幾支水師之冠,其實力在遠東各國海軍中亦首屈一指。北洋海軍的旅順、威海軍港堪稱遠東一流。旅順、大連、威海、劉公島、山海關、大沽口等地的海防炮台火炮數量之多、建築和裝備近代化程度之高,是中國其它沿海口岸無法比擬的。此外,將鐵路、電報用之於海防,也以北洋為最早最有成效。可以說,北洋海軍的成軍和北洋海防建設成就,代表了甲午戰爭前中國軍事變革在武器裝備方面取得的最高成就。

第二,北洋海軍集中展示了甲午戰爭前中國軍事變革在教育訓練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

創辦新式軍事學堂培養人才,改革軍隊的訓練內容和方法,是甲午戰爭前中國軍事變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教育訓練的變革雖然在陸海軍中都或先或後、或多或少地展開,但從成效來說,北洋海軍最為集中和突出。

福建船政學堂是清政府創辦的第一所新式海軍學堂,它為中國各支海軍輸送了一批新式管駕人才,其中的佼佼者大多集中於北洋海軍,如劉步蟾、林泰曾、林永升、方伯謙、葉祖珪、鄧世昌、邱寶仁、林穎啟、薩鎮冰、李和等,都曾任北洋海軍主要艦船的管帶,還有許多人擔任北洋海軍艦船的大副、二副、管輪。嚴復最初是天津水師學堂總教習,後來任總辦。他們的軍事才能是在北洋海軍期間展現出來的。他們對北洋海軍的建設和作戰作出了貢獻,鮮明地體現了甲午戰爭前中國軍事教育變革的成果。

從北洋海軍自身來說,其軍事教育變革的力度和取得的成效,也是顯著的。北洋1881年創辦的天津水師學堂,雖晚於福建船政學堂10餘年,但其辦學質量卻很快超過了福建船政,而且各項規章制度進一步完善,為爾後其它一些水師學堂效仿。除天津水師學堂外,北洋又陸續創辦了威海水師學堂、旅順口魚雷學堂、天津海軍西醫學堂,培養各類海軍人才。可以說,通過創辦海軍學堂培養人才,變革舊的軍官培養選拔制度,北洋海軍在當時中國各支海陸軍部隊中是做得最好的,成效也最突出。

北洋海軍訓練的內容和方法,同舊式水師相比,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它參照英國海軍部編的《水師操練》進行單艦訓練;參照英國海軍的《輪船布陣》、《艦陣圖說》進行陣法訓練。不僅操演槍炮,更訓練陣法,在眾多的陣法中,以魚貫陣和燕行陣為最基本。北洋海軍每日有小操,每月一大操,兩個月一會操,還建立了檢閱制度,每年一會哨由北洋大臣檢閱,每三年由清政府大臣會同北洋大臣檢閱一次。

北洋海軍還聘請了一批洋員為各學堂、魚雷營、機器局和艦船的教習,聘請外國教習,本身就是一種革新。這批教習對北洋海軍的教育訓練發揮了重要作用。以任北洋海軍總教習多年的琅威理為例,他不僅「教演水師尤為出力」[17],而且「具備各種海軍作業的經驗,是為任何級別的軍官所絕對不及的」[18],無論是指導作業還是指揮訓練,琅威理都嚴格要求,一絲不苟,而且十分注重紀律,「一時軍容極為整肅」[19]。盡管1890年琅威理去職後,北洋海軍的訓練和軍紀開始鬆懈,滋長了注重形式、忽視實戰訓練等傾向,但是,北洋海軍的訓練內容、方法和成效,仍然是當時中國各支海軍中最好的。這是甲午戰爭前中國海軍教育訓練變革成果的突出體現。

第三,北洋海軍首開清末軍制變革的先河,其制定的章程是甲午戰爭前中國軍制變革的初步成果。

甲午戰爭前清政府的軍事變革,主要是革新武器裝備和教育訓練方式,軍事制度變革基本未實行。革新軍制的思想只在少數人中萌生,北洋大臣李鴻章是這方面的代表。他說:「兵制關立國之根基,驅夷之樞紐,今昔情勢不同,豈可狃於祖宗成法。」[20]主張對中國軍隊體制「量加變通」[21]盡管李鴻章只是主張對中國舊兵制適當進行一些變通性改革,而不是從根本上變革中國舊軍制,其革新軍制的思想和舉措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徹底性,但他對北洋海軍在制度上實行的某些變革,卻代表了甲午戰爭前中國兵製革新最早的成果。

1888年頒行的《北洋海軍章程》是近代中國軍製革新的重要嘗試。這部章程是參照西方國家尤其是英國海軍的規章制度制定的,是北洋海軍師夷長技的產物。在它以前,雖然也有過湘軍兵制對綠營兵制的變易,但湘軍兵制仍然是從中國傳統兵制中找出路,從根本上說未擺脫中國舊兵制的束縛,沒有本質的突破。

《北洋海軍章程》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革新。章程共有船制、官制、升擢、事故、考校、俸餉、恤償、工需雜費、儀制、鈐制、軍規、簡閱、武備、水師後路各局等14項內容,在船制方面,對北洋海軍各類戰船編制體製作了較明確細致的規定,是中國海軍按照艦船性能進行編組的開端;在官制方面,不僅設立了較明確的等級制度,而且對軍官的選拔、晉升、服役年限等作了較明確的規定。軍官應受過專業訓練,從海軍學堂畢業生中選拔;軍官的服役有一定的時間和年齡限制;軍官的晉升要考核業績,依次序進行;對海軍學生的選拔考試方法也作了明確的規定。這些規定,使北洋海軍官兵的選拔召募,打破了綠營因襲了幾百年的世兵制,是制度上的革新。章程還參照英國海軍制度,對北洋海軍的俸餉制度作出了明確細致的規定,使北洋海軍的俸餉比綠營,比「練軍」和「防軍」都有明顯的提高。《北洋海軍章程》對海軍的後勤保障在制度上作了較多的革新,規定建立海軍天津支應局、天津軍械局、天津官電局、天津儲葯施醫總醫院、旅順船械局、旅順軍械局、旅順船塢、旅順水師煤棧、旅順水師魚雷營魚雷廠、旅順水師養病院、威海行營機器廠、威海水師煤棧、威海水師養病院等後勤保障機構,並委以專人負責。這是甲午戰爭前中國最早建立的具有近代涵義的後勤保障機構和後勤體制。此外,章程對訓練、軍紀、賞罰、撫恤等也作了較明細的規定。盡管《北洋海軍章程》中還保留著許多新舊雜陳的內容,許多新規定還顯得比較粗淺,而且在實踐中也未得到很好的貫徹,但這部章程的制定,是甲午戰爭前中國在革新軍制方面的一次重要嘗試,它比較集中地體現了甲午戰爭前中國軍製革新的初步成果,是甲午戰爭後中國軍制全面變革的先聲。

第四,北洋海軍甲午戰爭中的作戰是清末中國軍隊作戰方式革新的重要體現。

甲午戰爭前,隨著中國軍隊武器裝備和教育訓練的革新,中國軍隊的作戰方式和戰術戰法也開始發生變革。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的作戰,體現了這種變革。

北洋海軍同日本海軍進行的黃海之戰,不僅表現了中國海軍、甚至表現了整個中國軍隊作戰方式的變革和進步。這次海戰是中國海軍以新式艦船同資本主義列強進行的中國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海戰,也是「世界史上第一次蒸汽機艦隊的海戰」[22]。這次海戰表明,中國海軍的作戰方式和方法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性變革,已經與當時世界海軍武器裝備和海戰戰術變革發展的形勢基本適應了。這是中國海軍作戰的一個顯著進步,意義不應低估。

北洋海軍在甲午戰爭中還實行過其他一些方式的作戰。1894年10月,獲悉日軍將在花園口登陸,北洋海軍艦船奉命開至大連灣,協同陸軍進行抗登陸作戰,盡管北洋海軍在花園口抗登陸作戰中表現不佳,無戰績可言,但運用這種作戰方式是以前未曾有過的。1895年1月,日軍在山東榮成灣登陸後,分兩路進犯威海,在威海劉公島港內的北洋海軍,與陸軍協同進行了長達1個月之久的基地(城市)保衛戰。這也是近代中國前所未有的陸海協同作戰方式。同舊式水師時代的作戰相比,這些都是一種革新和進步。

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的作戰,雖然從總體上說戰略戰術思想比較落後,但也運用了一些新的海戰戰術,如艦隊列陣炮仗,魚雷攻擊,艦隊炮台相依輔作戰等,這是中國軍隊在戰術上發生變革的重要體現。

Ⅱ 中國近代海防

清代前期的海防對象是海盜和海上異己勢力,長期推行「重防其出」的海防方針,嚴禁向海外移民和運輸戰略物資。與之相適應的海防體系是以陸基為主,即以海口露天炮台為主、近海小型戰船為輔的水陸相維體系,海岸兵力分散布置。第一次鴉片戰爭後,這種星羅棋布的水陸相維的海防體系遭到嚴重挑戰和破壞,清廷最初試圖加以修整而成效甚微,後來持續發生的海防危機迫使清廷改變戰略方針為「重防其入」,即以防禦外國入侵為主,於是修築了軍港,組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水師等海上機動作戰力量,以確保近海與內河的安全。守軍依託炮台工事重點部署於重要海口和內河兩岸,目的也是為了確保長江、珠江、馬江、海河等沿岸城市的安全。架設電線和修造鐵路也都服務於海防。這種海防方針及海防體系的重大轉變體現了歷史的進步,但與西方列強的海權戰略相比,仍然是落後的,故而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中國被動挨打的局面。

Ⅲ 談談中國的海防歷史和現在的海防現狀

從秦朝開始吧:
秦朝,徐福出海求仙丹,據說日本人就是那個時候帶出去的童男童女的後代。
漢朝,基本上沒有還沒有海上的新聞,畢竟人類文明才起步。
三國時期,吳國擁有強大的海上力量和龐大的海上貿易,因此當時屬於富有的勢力。
隋唐,倭患初現,當時的政權也開始打擊倭患,但大多還是在陸地上打。
宋,南宋的海外貿易達到頂峰,但同時,也出現了大名鼎鼎的抗倭英雄。
元,主要是地面擴張,元跨革閬,少數民族的航海技術很差。
明清,開始閉關鎖國。
目前,中國擁有了自己的海軍一體化系統,從航母到潛艇再到補給艦都應有盡有,但都可以說和世界上的先進水平還有一定差距。
比如說,航母還是常規動力,艦載機不多。
052系列的整合能力和美國的伯克級別還有很大差距,不論是導彈數量還是通用性。
未來,據說中國將在2020年前擁有4支航母艦隊。
雖然我們目前在蒸蒸日上,但是,我想銀河號的恥辱我們是不能忘記的。而且,也不能因為自己的發展而膨脹,因為,差距,是客觀存在的,只有正視他,我們才有機會正正讓我們的子孫在藍色海洋中如暴風般肆掠。

Ⅳ 在我國海防歷史的發展中,你都了解到哪些著名的英雄人物

應當是范仲淹。他在北宋時期修建的海防對於後世有巨大貢獻。被稱為「范公堤」。他在後來曾經鎮守西北。但千百年來此堤仍然屹立。而明朝從朱元璋開始修建海防,防範日寇掠奪沿海居民。所以真正以武力為目的修建的第一人是朱元璋。將軍是湯和。後面則是著名的鄭和了。他沒有修建什麼海防建築,是率艦隊下南洋西洋巡視震懾東南亞不安分的越南等國。再有就是抗倭名將戚繼光,他在浙江福建修築練兵的效果都很好,包括北京周邊的長城也是他和弟弟修建的。萬曆年間日本豐臣秀吉發動了侵朝戰爭,為保證國家安全,明廷一方面調配兵力鞏固山東遼東一帶的海防,一方面又派出陳璘、鄧子龍等將領率水軍赴朝作戰,在戰爭中配合陸軍作戰,並取得了露梁海大捷,徹底粉碎了日本統治者的大陸痴夢。這是中國古代最後一次遠離本土海域進行防禦作戰。這一時期不僅是中國古代海防上承受壓力最大的時段,也是中國古代海防最輝煌的時刻。因此,最有名的應當是戚繼光了。

Ⅳ 簡述中國近代前期海軍和海防建設興起的背景、史實及結局

鴉片戰爭前,林則徐看到英國軍艦在廣州灣沿海游弋,深感大清水師的弱勢,上書道光帝用十分之一的關稅來造船買船,被道光帝駁回
兩次次鴉片戰爭失敗後,清政府深感海防的無助,又加上通商口岸的開辟,中國開始洋務運動,預備建立:北洋,南洋,福建,廣州4支新市海軍,後來改為北洋,南洋兩支。後來中法戰爭南洋艦隊基本覆滅,再加上軍費被慈禧用作修頤和園去了,成立兩支海軍沒錢。就下旨:海外訂購的船,一律歸北洋,先成北洋一師。從此中國建立起第一支現代化海軍。
但隨著清政府越來越多的割地賠款和慈禧玩樂,沒錢投向海軍了。到甲午戰爭爆發,中國已10年沒買新艦了,當時總噸位排亞洲第一,世界第七。但是艦船式樣開始老化,而且嚴重的彈葯不足。導致甲午海戰的失利,全軍覆沒。
後來,清政府想重新建立一支海軍,實在拿不出錢來了,一共買了6.7艘三千噸左右的小巡洋艦,太弱無法成軍。在【辛丑條約】後被列強分了,好搞笑啊。。。。
辛亥革命後,民國政府接管了清朝的幾艘艦艇,又從列強那買了幾支,成立了一支小海軍,但始終沒形成戰鬥力,導致日軍基本沒怎麼派軍艦在中國進行海戰,最多是打打沿海的炮台,全部海軍去打英美在亞洲太平洋的海軍了。
新中國第一支海軍是:華東軍區海軍
現在有:東海,南海,北海三支艦隊

Ⅵ 近幾年來中國海防取的的成就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立足有效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邊境和平安寧,按照平等協商、互諒互讓原則,上世紀60年代,先後與緬甸、尼泊爾、朝鮮、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6個國家簽訂邊界條約或協定,這是我國解決邊界問題的第一個高峰;90年代,又與俄羅斯、寮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越南6個國家簽訂邊界條約或協定,解決了邊界領土爭議問題,這是我國解決邊界問題的第二個高峰;2004年,我國與俄羅斯就解決黑瞎子島等問題達成協議, 2008年年底,正式劃定該島邊界,標志著中俄兩國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全面解決。
目前,我陸地邊界14個鄰國中,除印度、不丹外,與其他12個國家全部劃定了邊界,為邊界地區長治久安奠定了法律基礎。在海上,中越兩國政府簽訂了《中越北部灣劃界協定》。
與此同時,我國邊海防交通條件大幅改觀。據悉,從1994年起,國家啟動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邊防基礎設施建設,2004年,同步展開海防基礎設施建設。截至目前,已累計投資47億元,除修建了2.5萬余公里邊海防巡邏路外,還修建了7000餘公里的邊境鐵絲網、3000餘座邊境管理輔助標志,以及部分邊海防橋梁、碼頭、瞭望塔、執勤房、直升機停機坪等設施。這些邊海防基礎設施的建成,使我國邊海防基礎設施落後的狀況有了很大改觀,實現了從零散、單一、不配套,到成規模、多樣化、成體系的歷史性跨越,發揮了顯著的軍事、政治、經濟和社會效益。

有關資料表明,我國的邊海防通信條件也在不斷改善。目前,我沿邊沿海地區共修建光纜近3萬余公里,全軍所有邊防連以上單位和多數固定哨所,所有海防團以上單位和大部分的海防營連均已聯通光纜;邊海防團以上單位和大部分邊海防連隊,開通了電話交換網、軍事綜合信息網和電視電話會議系統等3個業務網系。邊海防哨卡「通信基本靠吼」的問題已得到有效解決。
迄今為止,國家和軍隊在沿邊沿海地區共修建100餘個邊海防監控中心、700餘個視頻監控站和部分岸對海雷達情報處理系統,多數口岸地段具備了視頻監控能力。邊海防監控系統已覆蓋邊境沿海重點區域,邊海防情況掌握、指揮控制、信息傳輸、快速反應和執勤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邊海防信息化建設得以穩步推進。

Ⅶ 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海防是從哪個朝代開始的

中國古代海防建設是從明代開始的。明代以前,如春秋戰國時期,三國時期,一些依江傍海的諸侯國,雖建有水師,並進行水戰和海上攻防作戰,但還沒有明確的海防設施和固定的編制。明朝初年,日本海盜形成了龐大的隊伍,歷史上稱為「倭寇」。他們在中國東南沿海進行武裝掠奪和騷擾,給沿海地區帶來了深重。為了抵禦倭寇,朱元璋開始加強海防建設,在沿海設置衛、所體制(規定「度地要害,系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建立水軍。直到明朝中期以後,戚繼光建戚家軍,在沿海地區構築水域,編練軍隊,才徹底平定了倭寇,海防得到了鞏固。清朝前期,在明代衛、所體制的基礎上,逐步將沿海建成炮台要塞式的海岸防禦體系。如,海岸要塞:長山列島、舟山群島等;海口要塞:虎門、溫州、吳淞口、大沽口等;海岸要塞:福州、廈門、煙台、威海、旅順、大連等;江防要塞:江陰、江寧(南京)等。並編有江河水師和外海水師。在天津還建有滿蒙八旗水師營(相當於海軍基地)

Ⅷ 中國國防的歷史有哪些

中國國防的歷史有:

1、洋務運動。

以「自強」為旗號,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訓練新式海陸軍,建成北洋水師等近代海軍。其中規模最大的近代軍工企業是在上海創辦的江南製造總局

2、北洋水師的成立。

於1888年(光緒十四年)12月17日於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撥出400萬兩白銀給予海軍建設。艦隊實力曾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九(採用當年《美國海軍年鑒》排名,前八名分別為:英國、法國、俄羅斯、德國、西班牙、奧斯曼土耳其、義大利、美國)。

3、黃海海戰。

1904年2月8日日本聯合艦隊的魚雷艇偷襲駐旅順口外錨地的俄國太平洋艦隊,日俄戰爭爆發。雙方在旅順港外都制定了相應的水雷封鎖戰術,雙方有多艘戰艦觸雷沉沒。

4月18日俄太平洋艦隊的旗艦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觸雷沉沒,艦隊司令斯捷潘·奧西波維·馬卡洛夫遇難,從此俄軍喪失了爭取黃海制海權的自信心。

4、威海之戰。

日本魚雷艇屢屢偷襲成功。威海衛之戰是保衛北洋海軍根據地的防禦戰,也是北洋艦隊對日本的最後一戰。結果日本獲得決定性勝利,北洋水師在此戰中全軍覆沒,京畿地區頓時門戶大開,位於旅順的日軍也展開進攻,連破鳳凰、營口、海城、牛庄等地,清軍全線潰敗。

以慈禧為首的統治集團向日本乞和投降,派遣李鴻章為全權大臣,前往日本和談。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甲午中日戰爭結束。

5、虎門銷煙(1839年6月)。

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的歷史事件。此事後來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南京條約》也是此次戰爭時政簽訂的。虎門銷煙間接導致了不平等條約給華夏人民帶來的傷害(割地賠款)。

虎門銷煙成為打擊毒品的歷史事件。虎門銷煙開始的6月3日,民國時被定為不放假的禁煙節,而銷煙結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是國際禁毒日。

閱讀全文

與中國海防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