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世界歷史人口數量

世界歷史人口數量

發布時間:2021-03-14 04:04:47

1. 中國古代人口 世界古代人口

秦朝時中國人口約2000萬,西漢最高在5000多萬,東漢鼎盛時略略少於西漢時的最高水平,兩漢時期正是羅馬共和國—帝國的興盛時期,其人口在3000萬到4000萬之間。
隋唐時期最高人口也都在5000萬到6000萬之間,這一時期阿拉伯帝國處於興盛期,總人口在2000萬以上。
明代南洋高產作物引進後,人口開始高速增長,明末時估計大約在1.2億到1.3億,直到1600年前後西歐航海家完成全球探索後才有了世界人口這個概念,1600年全世界人口估計在5億左右。
清朝實行」攤丁入畝「後,隱戶完全暴露,乾隆時期人口統計為1.7億,嘉慶年間統計為3.6億,當然嘉慶時期的統計數據是存疑的,估計3億還是有的,19世紀初年全球人口估計為10億。

2. 各個歷史時期世界人口,要從遠古起。

公元前1400年世界人口約為萬
公元前1300年世界人口約為4200萬
公元前1200年世界人口約為4400萬
公元前1100年世界人口約為4700萬
公元前1000年世界人口約為5000萬
公元前900年世界人口約為5800萬
公元前800年世界人口約為6600萬
公元前700年世界人口約為7600萬
公元前600年世界人口約為8700萬
公元前500年世界人口約為1億
公元前400年世界人口約為1.1億
公元前300年世界人口約為1.3億
公元前200年世界人口約為1.5億
公元前100年世界人口約為1.65億
公元1年世界人口約為1.8億
公元100年世界人口約為1.85億
公元200年世界人口約為1.9億
公元300年世界人口約為1.9億
公元400年世界人口約為1.9億
公元500年世界人口約為1.95億
公元600年世界人口約為2億
公元700年世界人口約為2.1億
公元800年世界人口約為2.2億
公元900年世界人口約為2.43億
公元1000年世界人口約為2.65億
公元1100年世界人口約為3.2億
公元1300年世界人口約為3.6億
公元1400年世界人口約為3.5億
公元1500年世界人口約為4.25億
公元1600年世界人口約為5.45億
公元1700年世界人口約為6.1億
公元1800年世界人口約為9億
公元1900年世界人口約為15.63億

3. 世界人口歷史

xx年前全世界人口大約500萬左右;1830年世界人口達到10億;1930年世界人口達專到20億;1960年世界人口達到30億;經過15年,屬1975年世界人口達到40億;又過12年,1987年世界人口達到50億。2000年世界人口已達到63億

4. 世界各國人口排名

截止到2020年4月14日,世界各國人口排名:全球 230 個國家人口總數為7,585,204,179人,其中中國以 1,400,050,000 人位居第一,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以 1,354,051,854 人位居地球第二。

第三至第十名分別是: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奈及利亞、孟加拉國、俄羅斯。

這3個人口超2億的國家分別為位居第四位的印度尼西亞(2.68億);第五位巴西(2.12億);第六位巴基斯坦(2.03億)。在1億內的4個國家分別為奈及利亞(1.99億);孟加拉國(1.67億);俄羅斯(1.44億);第十位是墨西哥(1.32億)。

在世界前十位國家人口數排名中,人口在3億內的,僅有美國一國,2億多有3個,在1億—2億內的,有4個國家。

(4)世界歷史人口數量擴展閱讀

2018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3億9538萬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比2017年末增加530萬人,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死亡人口993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81‰。

從年齡結構看,2018年中國大陸0-15歲(含不滿16周歲)總人口為2億4860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的17.8%;16-59歲(含不滿60周歲)總人口為8億9729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的64.3%;60周歲及以上總人口為2億4949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的17.9%。

2020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400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7萬人。

5. 從古代到現代的世界人口總數年鑒

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93億

聯合國2月28日發布人口報告,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93億。1804年世界人口總數是10億,1999年突破60億。
目前世界人口年均增長1.2%,即年增加7700萬左右。
全世界60歲以上的老人有6.06億,2050年將上升到20億。那時,80歲以上老人將達4億,100歲以上老年人也將有320萬。
世界人口的歷史變化:據科學考證,公元前100萬年,世界人口僅1-2萬人。在舊石器時代,世界人口翻一番要3萬年之久;到公元初,世界人口翻一番縮短到1000年;而到了15世紀中期,世界人口翻一番則縮短為15年。1830年,世界人口達到第一個10億;1930年突破20億;1960年達到30億;1975年達到40億;1987年達到50億;1997年達到60億!世界人口每增長10億人,所需的時間分別縮短為100年;30年;15年;12年;10年!世界人口的列車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向前飛奔,等待人類的又是什麼呢?
消費需要的增長,導致了生態失衡:為了養活增加的人口,必須擴大用於生產糧食的耕地和牧場。
世界耕地在19世紀初僅有4.5億公頃(1公頃=1萬平方米),其後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耕地面積也在迅速擴大,現在已達15億公頃左右,相當於全球陸地面積的10%;另外,牧場面積約有30億公頃,這樣耕地和牧場面積總和占陸地面積達30%,剩下的50億公頃土地完全是無法利用的沙漠、凍土帶,其餘是森林。耕地和牧場的迅速增加嚴重破壞了森林。
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壟斷性地使用著佔地球陸地1/3強的土地,這對其它生物來說無疑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導致物種滅絕的加速。
據世界糧農組織的估計,為了滿足人口增長的需要,過量地砍伐樹木,以及毀林造田、開辟牧場,使世界熱帶森林面積每年減少1130公頃,而造林面積只有毀林面積的1/10,致使全球每年損失500-700萬公頃的可耕地。
城市化的發展,人口日益向城市集中,也使得可耕地大量減少。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報告,到2000年,世界上將有一半(即30億)人生活在城市,為此,居住、交通、工業、市政及其他生活設施的建設佔用大量耕地。
排污量的增加加重了環境污染和破壞:美國世界資源研究所的一份題為「世界能夠得到拯救嗎?」的報告中指出,從本世紀初至今,全世界人口增加了3倍,世界生產總值卻增長了20倍,礦物燃料使用量增加了10多倍。1900年-1985年間,全球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增加6倍,氮氧化物增加10倍,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25%。1990年全世界農葯銷售額達到500億美元,是1975年的10倍,由此而帶來的一系列惡果是可想而知的。

6. 世界歷史人口

xx年前全世界人口大來約500萬左右;自1830年世界人口達到10億;1930年世界人口達到20億;1960年世界人口達到30億;經過15年,1975年世界人口達到40億;又過12年,1987年世界人口達到50億。2000年世界人口已達到63億

7. 中國歷朝歷代的人口是多少佔世界的總人口比例

[編輯] 春秋戰國時代
春秋末年到戰國初年的這一時期(前481年—前453年)是古代中國傳統農業的迅速發展和奠定後來傳統農耕文明基礎的時代。期間各諸侯國的人口以較快速度穩定成長,到前230年時中原各國總人口達到約3000萬。此後一直到秦末民變之前持續不斷的增長.

估計公元前1000年時的世界人口有5000萬。
估計公元前500年時的世界人口有1.0億, 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此年有25,000,000人口。
估計公元前400年時的世界人口有1.62億。
估計公元前200年時的世界人口有1.905億。
估計公元前265年的印度孔雀王朝有50,000,000人口。
[編輯] 秦、漢
[編輯] 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最終完成統一六國大業,之後持續不斷的領土擴張,到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全國總人口約3000萬。 估計此年的世界人口有2.0億,秦代人口占據世界15%的比例。

秦末民變和楚漢戰爭造成期間全國的社會經濟生產受到嚴重破壞,大量人口死亡,民生凋敝,全國各地到處一片凄慘蕭條,原來的人口稠密地區的繁榮景象不在。據《史記》載:「至漢祖定天下,民之死傷,亦數百萬,是以平城之卒,不過三十萬,方之六國,五損其二」;由此可以反映人口大量死亡的事實。

[編輯] 前漢
由於中國歷史早期農業發展集中在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的黃河中下游流域地區,故全國人口分布格局為北多南少。

若以淮河、秦嶺為界,那此時的華北人口超過85%,華南人口不足15%。人口數超過500萬的司、豫、冀、兗、青、徐五州均位於黃河中下游地帶,這五州的人口總數佔全國的55%。首都長安周圍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人口數量在200萬以下的有交、涼、並、朔方四州。揚、荊、益三州的主要人口分布在成都平原、南陽盆地、太湖平原和寧紹平原。

漢太祖元年(前202年)在楚漢戰爭之中取勝的漢王劉邦稱帝,天下重新統一,建立漢朝,據當代學者估計,人口約1650萬。占此年世界人口的8.66%.

西漢建立後由於奉行黃老政治、與民生息的政治措施,特別是文景之治的迅速發展到孝武皇帝元光六年時(前129年)達到3600萬,黃河中下游這一全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在這六十年之中增長了2.5倍.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繁榮富庶的景象。

從漢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開始,因之後連年的戰爭和徭役賦稅較之於前加重,使得自漢武帝在位中期開始,人口數出現了多年的停滯和下降,到漢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只有3200萬。之後昭宣中興的休養生息使得漢武帝在位後期已瀕臨崩潰的全國經濟形勢得到扭轉,社會穩定下來,期間人口開始恢復增長。到漢平帝元始二年時(2年)根據《漢書》記載,有12,366,470戶,57,671,401人.

漢太祖元年(前202年)16,500,000人
漢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36,000,000人
漢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32,000,000人
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12,366,470戶 57,671,401人 一說:59,594,978人
[編輯] 新莽
新莽時期沒有具體的人口調查,估計新莽天鳳五年(17年)全國有5600萬人.但是新莽天鳳五年(17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緊接著烽火遍地,群雄割據和混戰,流寇作亂,造成期間大量中原人口流徙或死亡,或為躲避戰火向長江流域遷徙,華南地區人口升至全國四成。口數超過500萬的有豫、荊、揚、益四州。南方人口增長的同時,北方大部分郡國人口減少。

估計公元元年(1年)的世界人口為2.7227億 此年的漢代人口佔世界比例是21.18%

羅馬帝國在前25年有270萬平方千米土地 5680萬人口;117年的羅馬帝國有590萬平方千米土地 8800萬人口;395年的東羅馬帝國有250萬平方千米土地 3400萬人口;

[編輯] 後漢
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時估計全國有人口2800萬人.

漢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 4,279,634戶 21,007,820人

漢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5,860,573戶 34,125,021人

漢章帝章和二年(88年)7,456,784戶 43,356,367人

漢和帝元興元年(105年)9,237,112戶 53,256,029人

漢安帝延光四年(125年)9,647,838戶 4,869.0789人

漢順帝永和三年(138年)估計有10,736,000戶,53,860,000人

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 9,698,630戶 49,150,220人

漢順帝建康元年(144年)9,946,915戶 49,730,550人

漢沖帝永嘉元年(145年)9,937,680戶 49,524,183人

漢質帝本初元年(146年)9,348,227戶 47,566,772人 [1]

漢桓帝永壽三年(157年)10,677,960戶 56,476,856人

漢靈帝光和七年(184年) 估計有11,000,000戶,55,000,000人

估計公元200年的世界人口為2.23億. 此年的後漢人口佔世界比例的15.7%.

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估計有3,000,000戶,約15,000,000人
[編輯] 魏.晉.南北朝
[編輯] 三國
自東漢末黃巾之亂開始(184年),進入長期的瘟疫頻發和大小戰爭頻繁的禍亂時期,全國人口數量與分布格局發生重大變化。黃河流域屢遭戰爭,十室九空,人口或外遷避難或死亡。到蜀漢滅亡時(263年)人口數字根據傳世文獻資料記載合計在8,180,000人左右。自此人口數一蹶不振,到隋文帝在位時方復甦.

[編輯] 兩晉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統一全國後,根據《晉書》記載,太康元年(280年)全國有2,495,804戶,16,163,863人。

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戶口調查為全國3,770,000戶.約23,800,000人。

漢趙劉聰在位時(310年—318年)全國合計約2,480,000戶,12,400,000人。

西晉的統一局面只維持了十一年,就發生了八王之亂和緊接著歷史上著名的導致華北地區人口在八年之內消失80%的五胡亂華。

東晉建立後中原人民為躲避戰火紛紛大量的南遷,一共有六次南遷高潮,累計合計遷入90萬,東晉因而設置大量僑州。

漢趙劉聰在位時(310年七月—318年),漢趙控制地區的戶口大約有六十三萬戶,人口大約有三百一十五萬人左右。估計此時的華北地區有700萬人口,此時的東晉有540萬人口.全國合計1240萬。

後趙滅亡時(351年)華北地區漢族不到100萬人.

《十六國春秋》-前秦錄記載前燕幽帝建熙十一年(370年)2,458,669戶,9,987,935人。此時的東晉有8,000,000人,全國合計17,987,935。華北地區人口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增長。

[編輯] 南朝
南朝人口的傳世文獻資料記錄,只有《宋書》記載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戶口數為90.1769萬戶,517.4074萬口。由於當時戶口調查統計受到隱匿人口數量影響較多,這個數字不能反映實際。

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估計全國有20,000,000

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七年(440年)估計全國有23,700,000

南朝人口數量最多時,根據今人研究認為是梁武帝大同五年時(539年)有11,030,000人.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9月爆發的侯景之亂造成長江下游地區:"千里絕煙,人跡罕至,白骨成聚,如丘隴焉".

禍亂結束後的南梁境內人口僅剩1,100,000人,自東吳以來的得到普遍大規模開發的三吳地區的社會經濟成果在歷時三年零八個月的侯景之亂之中化為烏有。

直到陳霸先建立陳朝後到陳宣帝在位時(約577年)才達到600,000戶,2,400,000人。

[編輯] 北朝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太延五年;北涼承和七年;南朝宋元嘉十六年;仇池建義四年(439年)滅北涼,北朝開始。此時在北魏統治下的地區的社會經濟生產得到一定恢復。

馮太後於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485年實行均田制後到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時(520年)達到北魏人口峰值5,000,000戶,約30,000,000人。
北魏於爾朱榮之亂後分裂時(534年),有3,375,368戶.
北齊幼主承光元年(577年)3,032,528戶,20,006,880人。
北周靜帝大定年間(581年)3,599,000戶,9,009,614人.估計實際約18,000,000人。
[編輯] 隋.唐.五代.宋
[編輯] 隋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建立隋朝,當時戶口數為3,599,000戶,9,009,614人;估計實際人口為18,000,000人。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平陳得戶500,000戶.2,000,000人,此時全國戶口7,000,000戶,人口約40,000,000人。
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年) 約44,500,000人。
隋文帝仁壽四年(604年)9,040,000戶。
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8,907,536戶.46,019,956人。 [2]
隋煬帝大業九年(613年)全國約44,500,000人。
[編輯] 初唐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1,800,000戶, 12,350,000人。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2,190,000戶, 15,000,000人。
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2,900,000戶, 19,000,000人。
唐太宗貞觀十三年(639年)3,000,000戶。
唐太宗貞觀二十年(646年)3,600,000戶。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3,800,000戶, 約23,800,000人。
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6,156,141戶, 37,140,000人。
[編輯] 盛唐
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7,069,565戶,41,419,712人。
唐玄宗開元二十年(732年)7,861,236戶, 45,431,265人。
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為8,412,871戶.48,143,609人.
[編輯] 中唐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8,525,763戶,48,909,800人。
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9,069,154戶,52,880,488人。
估計此年實際有13,000,000戶,75,000,000人。
安史之亂結束後,人口分布格局發生重大變化。期間原遭受戰禍地區的人口大量南移。襄州人口增加120%,鄂州增加100%,蘇州增加30%,泉州增加50%,廣州增加75%。五代十國時期南方九國中,只有吳和吳越兩國君主為華南本地人,南漢君主是早期移民後裔,其它六國的君主均為華北移民。
南北人口分布格局比例從初唐時:華北占據75%,華南占據25%。到唐亡時:南北人口分布格局比例各自50%。此後的人口統計資料由於統計疏漏混亂不堪因而不準確可靠。
唐肅宗乾元三年(760年)2,933,174戶,16,993,806人。[只有169個州上報戶口;不足安史之亂前的一半單位]。
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2,933,125戶,16,900,000人。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3,805,076戶。([一說310餘萬])[3]。
唐憲宗元和二年(807年)2,473,963戶。[4]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年)2,375,400戶,15,760,000人。--[5].
唐穆宗長慶年間(824年)3,944,595戶。
唐敬宗寶歷年間(826年)3,978,982戶。
唐文宗開成四年(839年)4,996,752戶。
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年)4,955,151戶。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 估計全國有80,000,000人。
[編輯] 晚唐
黃巢之亂時(875年—884年),期間超過八百三十萬人死亡。
唐僖宗光啟三年(887年)全國合計約72,000,000人。
唐哀帝天復三年(907年)全國合計75,000,000人.
[編輯] 五代十國
淮南 後周世宗顯德五年(958年)] 226,574戶,南唐割江北地。
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2,309,812戶。[6]
荊南(963年),142,300戶。
湖南(963年),97,388戶。
後蜀(965年),534,029戶。
南漢(971年),170,263戶。
南唐(975年),655,065戶。
宋太祖開寶九年(976年),3,090,504戶[主戶]。
清源(978年),151,918戶。
吳越(978年),550,680戶。
北漢(979年),35,250戶。
[編輯] 北宋
注:宋代的人口統計數據是戶數和成年男性數(人丁數)。
估計960年的五代十國人口總為六千萬人。
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年) 全國統一,估計有7,737,209戶。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4,131,576戶(主戶),估計實際有8,263,152戶。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6,839,331戶(主戶),實際8,677,677戶。
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10,290,000戶。
宋仁宗慶歷元年(1041年)100,000,000人。
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年)10,792,705戶。
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年)12,462,531戶。
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14,181,486戶。
宋英宗熙寧十年(1077年)14,245,270戶。
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17,800,000戶。
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19,120,921戶。
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19,960,812戶。
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20,264,307戶。
宋徽宗大觀四年(1110年)20,882,258戶 約125,000,000人。
其中華南地區人口佔全國70%. 華北地區占據30%。
估計在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有22,118,160戶.約132,398,000人
據《遼史》記載及今人考訂,遼國人口最多時的遼天祚帝干統十年(1110年)有140餘萬戶,900萬人;西夏人口最多時的西夏崇宗貞觀十年(1110年)約有300萬人。
[編輯] 宋、金
紹興和議後(1141年)從靖康之難開始因頻繁戰亂遭受破壞的社會經濟開始得到恢復。自靖康之難開始減少的人口總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增長。到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時,宋、金、西夏三國人口總數達到一億三千六百萬人。
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11,139,850戶,約69,620,000人。
宋光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約76,490,000人。
宋寧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13,600,000戶,80,600,000人。
宋寧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12,670,000戶,76,810,000人。
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5,696,989戶. 約35,606,181人。
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年)3,000,000戶,約31,800,000人。
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5,599,700戶,39,663,400人。一說為6,789,449戶,44,705,086人,又一說為6,060,723戶,36,989,014人。
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年),女真、契丹、漢戶為7,223,400戶,48,490,400人。
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 7,684,438戶 45,816,079人. 估計實際人口約50,000,000人
估計1200年宋、金、西夏三國總人口為13600萬人。 世界人口在950年—1200年期間從2.5億增加到4.04億,拜占庭帝國在1025年有1200萬人。其中宋、金、西夏三國總人口占當時世界的33.66%(1200年)中國人口在第十一世紀到第十二世紀期間成長了,從1083年的一億增加到1120年的一億三千二百四十萬。
[編輯] 蒙古
蒙古帝國從1205年開始入侵西夏到1227年滅西夏,從1209年開始入侵中原到1234年滅金,從1231年開始侵宋,1235年全面侵宋,直到1279年完全消滅南宋抵抗勢力。在這七十年之間根據「光緒《潼川府志》卷五所載明人王維賢《九賢祠記》所說:["蒙古軍制,軍所至,但有發一矢相格者,必盡屠之。],由此可見蒙古軍在作戰地區進行大規模種族滅絕,隨後遭受戰禍蹂躪地區又長期相伴瘟疫與飢荒,導致大量平民百姓消失,華北地區極為慘重。1234年底原金國境內人口跌至谷底,。是為中國歷史上最殘酷的空前浩劫。
蒙古滅金時(1234年三月)原金國境內僅有873,781戶,4,754,975人,只有蒙古入侵之前的九分之一多。
至1259年底,蒙古佔領的原金國境內和川陝四路加上此時的南宋境內總共為61,500,000人。
1276年2月臨安城陷落後原南宋境內人口僅僅剩下51,000,000人。
南宋境內人口大量死亡主要發生在川陝四路地區。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軍完全撲滅四川抗元勢力後,在1280年的戶口調查僅為12萬余戶,60萬餘人,只有蒙古入侵(1231年)川陝四路地區前的2.22.%。
蒙哥汗二年(1252年)籍之原金國地區較之於上次增加20餘萬。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籍之原金國地區較之於1252年又增加30餘萬。
1261年1418499戶。
1262年1476146戶。
1263年1579110戶。
1264年1588195戶。
1265年1597601戶。
1266年1609903戶。
1267年1644030戶。
1268年1650286戶。
1269年1684157戶。
1270年1929449戶。
1271年1946270戶。
1272年1955880戶。
1273年1962795戶。
1274年 1967898戶 約8,870,000人。
1275年4764077戶。
1276年 9370472戶。
1280年13196206戶。
[編輯] 元
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建立大元,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的元代人口約8,870,000人。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滅南宋(1276年)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籍之原南宋境內有戶11,848,000戶。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0年) 13,196,206戶,58,834,711人。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 13,430,332戶。江淮和四川11,430,878戶,內郡1,999,444戶,59,848,964人,游食者429,118人共計60,278,082人。
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年)全國有14,003,760戶,估計人口為62,818,128人 這個是元代人口峰值,也只相當於1200年宋、金、西夏三國總人口的47%左右。
元世祖死後全國人口增長十分緩慢,並在元成宗死後出現了多年的停滯和下降。
據《元史》記載,到元文宗至順元年(1330年)全國有納賦戶1386.0699萬戶,口59,510,000人。估計實際有60,000,000人。
[編輯] 明
元惠宗至正年間(1341年—1370年)全國發生多次大規模的災荒飢饉疾病和瘟疫,並最終促使紅巾軍起義爆發,造成期間人口大量死亡。明建立並逐步統一全國後,明太祖洪武年間的休養生息使得全國的農業生產在蒙元時代長期大規模戰亂而遭受極大破壞的背景下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復,加上洪武年間大規模的移民填充長江以北的荒無人煙之地和墾荒使得期間人口穩定成長。到明太祖洪武廿六年(1393年)有6500萬人,其中民戶6175.0萬,軍戶325.0萬。北五省(北平、山西,山東、河南、陝西〕人口有1755萬,佔全國27%。其中山東最多,有5,462,850人,以下依次為山西 (3,790,760人)、河南(2,825,300人)、陝西(2,646,450人)、北平(2,619,500人)。中五省(京師、浙江、江西、湖廣、四川)人口總數為3380萬,佔全國52%。其中,南直隸有11,291,460人;人口密度最高的蘇南太湖流域人口達6,320,300,平均每平方公里220人;其次為浙 江省,有9,959,270人;江西有7,260,000人,湖廣有4,318,420人,四川最少,僅1,314,260人。南五省(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總人口有1040萬,佔全國的16%。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 10,654,362 59,873,305,3.6677億畝 明太祖實錄卷140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60,545,812[這個是除開華北大部分地區外的調查數據](今學者估計實際人口達到65,000,000人)。
明太宗永樂元年 1403年 11,415,829 66,598,337
明憲宗成化十六年(1479年)71,850,000。
明憲宗成化二十四年(1487年)75,000,000。
明孝宗弘治十五年 1502年 10,409,788 50,908,672,4.228億畝 明孝宗實錄194
明孝宗弘治十七年 1504年 10,508,935 60,105,835
明神宗萬曆六年 1578年 10,631,466 60,692,856
明光宗泰昌元年 1620年 9,835,426 51,655,459,7.4393億畝 明熹宗實錄卷4
明世宗嘉靖末年美洲高產作物傳入後開始在明代人口最為稠密的江浙和嶺南地區普及和推廣,尤其是經過萬曆中興過後以較快速度穩定成長,到明神宗崇禎十三年(1640年)根據當代學者研究估計達到175,000,000人。 明思宗崇禎十三年(1640年)到清聖祖順治七年(1650年),在這個期間爆發一種迄今為止未明的瘟疫,造成京杭大運河沿線和南直隸這一全國人口最稠密和重心地區的很多地方人口的50%消失,有的地方甚至高達80%,

[編輯] 清
明末清初四十餘年期間的頻繁戰爭和頻繁的瘟疫災荒飢饉疾病使得再次遭受一次浩劫,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全國社會開始穩定下來,社會經濟生產開始得到恢復。但是事實上直到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全國人口僅一億多,遠未恢復到晚明時的水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上升到一億五千萬余。
清聖祖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101,710,000。
清聖祖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50,000,000。
清高宗乾隆十四年(1749年)177,495,000。
清高宗乾隆十六年(1751年)181,810,000。
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205,500,000。
清高宗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209,840,000。
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268,238,000。
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301,487,110。
清仁宗嘉慶十年(1805年)332,181,403。
清仁宗嘉慶十五年(1810年)340,000,000。
清仁宗嘉慶十七年(1812年)360,000,000。
清仁宗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383,100,000。
清宣宗道光十四年(1834年)401,008,574。
清宣宗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419,441,360。
清宣宗道光三十年(1850年)430,000,000
清文宗咸豐元年(1851年)432,160,000[一說:436,100,000人]
清文宗咸豐元年(1851年)爆發的太平天國和捻軍及清穆宗同治元年(1862年)西北穆斯林禍亂造成期間全國的大量人口死亡。
清德宗光緒十三年(1887年)377,636,000。
清德宗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450,000,000。
清遜帝宣統三年(1911年)戶口調查統計有92,699,185戶。
18世紀時的清代人口得到很大成長的原因一般認為是來自美洲的高產作物的大規模推廣種植和普及,造成大量山地被開發,糧食總產量大幅增加。清仁宗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時全國有38310萬人,其中華南人口比重為71.4%,華北28.6%。人口超過兩千萬的有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浙江、江西、湖北、四川、廣東;不足兩千萬的有直隸、湖南、福建、山西、陝西、甘肅;不到1000萬的有雲南、貴州。人口最密集的地區有太湖平原、長江流域、大運河沿線。

[編輯] 中華民國
參見:台灣人口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人口為517,568,000,約佔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中國人口地理學創始人胡煥庸1935年劃定黑河瑗琿-騰沖人口線(又稱胡煥庸線),在領土面積上,該線東南部分佔全國的43%,西北部分佔全國的57%;而在人口上,東南部分人口佔全國的90%以上,西北部分人口卻不足全國的10%。四川、江蘇、山東為全國人口最多三省。江蘇、山東、浙江為人口密度最高三省。到1982年,瑗琿-騰沖線以東人口佔全國的比例超過94.4%,以西人口佔全國的比例不到5.6%。

民國卅八年中華國民政府遷台,中華民國有效管轄台灣及福建部分地區等。至民國九十八年七月(2009年7月),有效管轄地區總人口為23,059,339人。

世界人口從1830年的10億、1930年20億、1960年30億、1974年40億、1988年50億、2000年60億、到2009年5月30已經達到680000萬。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
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全國人口 601,912,371人。

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1964年7月1日,全國人口 694,580,000人。

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1982年7月1日,全國人口 1,008,180,000人。

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1989年7月1日,全國人口 1,133,680,000人。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7月1日,全國人口 1,242,600,000人。

[編輯] 21世紀10年代
2005年全國人口1%抽樣調查,估計在調查時的11月1日全國人口有1,306,280,000人。

2009年9月28日,估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1,333,220,000人。

8. 世界各國人口排行

世界各國人口排行前十名:

1、中國 1,394,102,196

2、印度 1,354,051,854

3、美國 326,766,748

4、印度尼西亞 266,794,980

5、巴西 210,867,954

6、巴基斯坦 200,813,818

7、奈及利亞 195,875,237

8、孟加拉國 166,368,149

9、俄羅斯 143,964,709

10、墨西哥 130,759,074

截止2018年10月12日,全球 230 個國家人口總數為7,577,908,055人。

其中中國以 1,394,102,196 人位居第一,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以 1,354,051,854 人位居地球第二,第三至第十名分別是: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奈及利亞、孟加拉國、俄羅斯、等等。

(8)世界歷史人口數量擴展閱讀

世界各國面臨 不同人口問題

據美國2010年人口普查結果,美國人口達到了3.087億人,僅次於中國和印度,成為世界人口第三大國。相對美國的國土面積而言,美國算得上是地廣人稀。

美國政府並不滿意當前的人口規模,執行的是「吸引精英、生產精英、培養精英、使用精英」的人口戰略,在人口政策上奉行鼓勵多生。

目前,美國人口增加速度保持在西方國家之首。美國新增人口中有60%是在美國本土出生,另外40%則為移民人口。

美國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良好的社會福利體系、優質的教育資源等優勢,實行有選擇的移民政策,每年從世界各國引進各類人才,使其成為美國永久居民。

西班牙是西歐一些國家中鼓勵生育子女的典型國家。西班牙目前全國人口為4400萬。由於歷史、經濟和觀念等原因,西班牙婦女不願意生孩子和多生孩子,生育率呈現逐年下降趨勢,並已經出現社會老齡化問題。

近年來,西班牙政府採取了一系列鼓勵生育的政策。一對已婚夫婦生育一個孩子,政府每月給予300歐元(大約合3000元人民幣)補貼,生育的子女越多,補貼數額越大,盡管如此,西班牙人還是不願多生孩子。究其原因,主要是西班牙人有著自己獨特的生育觀念。

不少西班牙人認為,生育子女只是社會責任,在經濟上是劃不來的。近年來,西班牙人口增加的部分主要是移民。

日本是東方國家中少數鼓勵生育的國家之一。專家曾預計,從2006年起,日本人口將進入負增長期,比原先預計提前了一年。如果不立刻採取行動增加新生人口,人口驟減的負面作用將直接影響日本國際競爭力。

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的估算,從2007年開始,日本人口由1.2778億人的高峰按年率為0.56%遞減,到2050年減至1.0050億人。

日本家庭之所以不願意生育,是因為養育費用高昂。養育費包括對孩子人力資本的投資,以及母親為培育孩子必須犧牲工作的費用等。日本政府也在採取措施鼓勵生育,但效果仍不明顯。

9. 世界人口數

世界人口日(World Population Day)

1987年7月11日,前南斯拉夫的一個嬰兒降生,被聯合國象徵性地認定為是地球上第50億個人,並宣布地球人口突破50億大關.聯合國人口活動基金會(UNEPA)倡議這一天為"世界50億人口日".聯合國人口基金決定從1988年起把每年的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以提高人們對世界人口問題的重視。

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理事會第36屆會議建議,為引起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對人口問題的重視,聯合國人口基金要求各國政府、民間團體在此期間開展"世界人口日"活動。此後,每年7月11日世界各國都要開展宣傳活動。

1995年2月15日零點,北京婦產醫院一個重3700克的嬰兒出生,宣告中國第12億個公民的到來。距1989年4月11日"11億人口日"不足2000天,龐大的人口列車又增加了1億名新乘客.為了進一步喚起全民對人口問題的高度重視。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達60億聯合國確定今天為世界"60億人口日。

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93億

聯合國2月28日發布人口報告,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93億。1804年世界人口總數是10億,1999年突破60億。

目前世界人口年均增長1.2%,即年增加7700萬左右。

全世界60歲以上的老人有6.06億,2050年將上升到20億。那時,80歲以上老人將達4億,100歲以上老年人也將有320萬。

世界人口的歷史變化:據科學考證,公元前100萬年,世界人口僅1-2萬人。在舊石器時代,世界人口翻一番要3萬年之久;到公元初,世界人口翻一番縮短到1000年;而到了15世紀中期,世界人口翻一番則縮短為15年。1830年,世界人口達到第一個10億;1930年突破20億;1960年達到30億;1975年達到40億;1987年達到50億;1997年達到60億!世界人口每增長10億人,所需的時間分別縮短為100年;30年;15年;12年;10年!世界人口的列車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向前飛奔,等待人類的又是什麼呢?

消費需要的增長,導致了生態失衡:為了養活增加的人口,必須擴大用於生產糧食的耕地和牧場。

世界耕地在19世紀初僅有4.5億公頃(1公頃=1萬平方米),其後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耕地面積也在迅速擴大,現在已達15億公頃左右,相當於全球陸地面積的10%;另外,牧場面積約有30億公頃,這樣耕地和牧場面積總和占陸地面積達30%,剩下的50億公頃土地完全是無法利用的沙漠、凍土帶,其餘是森林。耕地和牧場的迅速增加嚴重破壞了森林。

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壟斷性地使用著佔地球陸地1/3強的土地,這對其它生物來說無疑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導致物種滅絕的加速。

據世界糧農組織的估計,為了滿足人口增長的需要,過量地砍伐樹木,以及毀林造田、開辟牧場,使世界熱帶森林面積每年減少1130公頃,而造林面積只有毀林面積的1/10,致使全球每年損失500-700萬公頃的可耕地。

城市化的發展,人口日益向城市集中,也使得可耕地大量減少。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報告,到2000年,世界上將有一半(即30億)人生活在城市,為此,居住、交通、工業、市政及其他生活設施的建設佔用大量耕地。

排污量的增加加重了環境污染和破壞:美國世界資源研究所的一份題為「世界能夠得到拯救嗎?」的報告中指出,從本世紀初至今,全世界人口增加了3倍,世界生產總值卻增長了20倍,礦物燃料使用量增加了10多倍。1900年-1985年間,全球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增加6倍,氮氧化物增加10倍,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25%。1990年全世界農葯銷售額達到500億美元,是1975年的10倍,由此而帶來的一系列惡果是可想而知的。

10. (追加懸賞)世界歷史累計總人口有多少

現在每天約出生37萬,則每年約出生一億。1800年以後按這個算,1800到現在大約出生200億。十九世紀以前世界的人較少,大約20年出生1億,以人類算六千年的歷史,則大約有300億人,故總共可能大約五百多億

閱讀全文

與世界歷史人口數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