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戲劇歷史的更替

中國戲劇歷史的更替

發布時間:2021-03-14 03:58:00

⑴ 中國戲曲的發展歷程

杭州戲劇的概況:

自南宋以來,中國戲曲兩大體系——以北曲為主的雜劇和以南曲為主的南戲,先後在杭州得到發展。杭州成為全國戲曲活動中心之一。南宋臨安盛行雜劇,上演的宮本雜劇有280多本,並有當時最有名的雜劇組織——緋綠社。元代許多雜劇藝人從大都來到南方,杭州的戲曲也日益昌盛。元曲大家關漢卿曾到過杭州,與杭州劇作家和演員有廣泛接觸,寫下了散曲《杭州景》。到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前後,杭州出現了羅貫中、鄭光祖、喬吉、楊梓、秦蕳夫、蕭縝強等一批著名的雜劇作家,並成為與大都齊名的南北兩大雜劇出版中心之一。

從12世紀30年代至14世紀60年代,一種新的戲曲形式——宋元南戲(又稱溫州雜劇)在杭州開始流行。杭城內外眾多的固定演出場所(瓦舍勾欄),為南戲的演出提供有利條件。入城後的南戲,大量吸收說唱、話本的故事題材和北方伎藝的成就。錢塘人沈和苗首創南北詞調合腔,進一步發展南戲。其時杭州還出現以蕭天瑞為代表的南戲劇作家群,和以龍樓景、丹墀秀為代表的南戲演員群,鞏固了南戲在杭州的地位。南戲在杭州流傳盛行達200餘年。

明代,雜劇日漸衰落。南戲因城市經濟繁榮,在民間得到廣泛發展,形成了傳奇劇,並有多種聲腔。據魏良輔《南詞引正》記載,當時已是「腔有數種,紛紜不類。各方風氣所限,有崑山、海鹽、餘姚、杭州、弋陽。」均以唱傳奇劇為主。「杭州腔」的形成,表明杭州戲曲活動的繁盛。明中期以後,杭州出現了一批名噪一時的劇作家和作品,如陳所聞的《獅吼記》、《種玉記》、《彩舟記》,高濂的《玉簪記》、《節孝記》,王錂的《綵樓記》、《尋親記》等。

清初,杭州傑出的劇作家洪升撰著的傳奇劇《長生殿》,在全國廣為流傳。它與孔尚任的《桃花扇》,合稱「南洪北孔」。其時,蘭溪人李漁兩度移居杭州,所著《閑情偶記》為中國一部較為概全的戲曲理論著作。清代杭州的廟宇戲台頗多,以吳山的東岳廟宇戲台最盛,為藝人的演出提供了場所。光緒二十年(1894年),建於拱宸橋的天仙茶園,為杭州早期的戲館,譚鑫培、周信芳、蓋叫天等均曾在此演出。

清末,京劇開始在杭州流行。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越劇首次在於潛外伍村和餘杭陳家村登上舞台。30年代,眾多越劇名角從農村來到杭州,又從杭州進入上海。光緒年間,淳安出現「三腳戲」,由江西、安徽傳入的採茶戲與當地流行的民間歌舞「竹馬班」相結合,逐漸形成了睦劇。民國初年,宣卷首次在杭州搬上舞台,當時稱「化妝宣卷」,後稱武林班,解放後定名為杭劇。民國16年(1927年),杭州滑稽戲演員首次進上海演出,杭州成為滑稽戲的發源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成立杭州市戲曲改進協會和中華全國戲劇工作者協會杭州分會。1956年成立杭州市劇目整理小組,發掘傳統劇目,紀錄、整理、改編了許多京劇、杭劇、越劇的傳統劇目。杭州瀕臨絕境的11個劇種、23個專業劇團獲得了新生。「文化大革命」中,戲曲團體被迫停止演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市、縣劇團相繼恢復和重建,創作演出了一批新劇目。一批新劇作和年輕演員在全國和省市會演連連得獎,浙江小百花越劇團享譽全國,桐廬越劇團的《綉花女傳奇》、《桐花淚》先後被搬上銀幕,杭州雜技團、杭州歌舞團、杭州越劇團多次赴20多個國家訪問演出。同時,新建了杭州劇院、杭歌劇院、東坡大劇院等一批現代化的劇場,進一步推動了杭州的戲劇繁榮。

(徽班進京之後就有了京劇)

⑵ 中國戲劇的發展史

中國戲劇(China Drama)

中國戲劇主要包括戲曲和話劇,戲曲是中國固有的傳統戲劇,話劇則是20世紀引進的西方戲劇形式。

中國古典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她以富於藝術魅力的表演形式,為歷代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而且,在世界劇壇上也佔有獨特的位置,與古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劇。

【歷史起源】

戲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漢時代。但形成過程相當漫長,到了宋元之際才得成型。成熟的戲曲要從元雜劇算起,經歷、明、清的不斷發展成熟而進入現代,歷八百多年繁盛不敗,如今有360多個劇種。中國古典戲曲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曾先後出現了宋元南戲、元代雜劇、明清傳奇、清代地方戲及近、現代戲曲等四種基本形式。

【古典戲曲基本形式】

宋元南戲
宋元南戲大約產生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浙江的溫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帶,是戲曲的成型時期。

元代雜劇
元代雜劇也叫北曲雜劇,元雜劇最早產生於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陽一帶。盛行於元代,元雜劇是中國戲曲的第一個黃金時代。它達到了很高的文學水準,以至單從詩體而言,古人早就將唐詩、宋詞、元曲並稱。

明清傳奇
明清傳奇是由宋元南戲發展而成的戲曲形式。它在產生於元末,在明初流傳,到了明嘉靖年間興盛,至萬曆而極盛,並延至明末清初,作品之多號稱「詞山曲海」。

清代地方戲
清代地方戲是古典戲曲的第三個階段。它和近、現代戲曲有著共同的藝術形式。清康熙末葉,各地的地方戲蓬勃興起,被稱為花部,進入乾隆年代開始與稱為雅部的昆劇爭勝。至乾隆末葉,花部壓倒雅部,占據了舞台統治地位,直至道光末葉。這150多年就是清代地方戲的時代。1840年1919年的戲曲稱近代戲曲,內容包括同治、光緒年間形成的京劇以及20世紀初出現的一段戲曲改良運動。

「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傳統戲曲受到激烈的批判,此後戲曲便進入現代戲曲時代。京劇的形成是清代地方戲發達的結果,而京劇成為全國性的代表劇種後一點也沒有壓抑地方戲的發展。從清代地方戲到京劇,是中國戲曲極度繁盛的時代。
http://lxf.lszjy.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51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407052701000.html

⑶ 中國戲曲的發展史(速回,急用)

中國戲曲發展史
中國戲曲,起源於原始歌舞。漢代,在民間出現了具表演成份的「角抵戲」,尤以《東海黃公》為著。到了南北朝時期,民間出現了歌舞與表演相結合的「歌舞戲」,具有了更為濃郁的表演成份,如《拔頭》、《代面》、《踏搖娘》等。唐代,出現了由先秦時期的優伶表演發展來的以滑稽表演為特點的「參軍戲」;民間的歌舞戲進入宮廷,得到了更大的發展;民間又出現了「俗講」和「變文」等通俗說唱形式。宋代,城市商品經濟得到長足發展,出現很多市民娛樂場所——「瓦舍」和「勾欄」;民間歌舞、說唱、滑稽戲有了綜合的趨勢,出現了「宋雜劇」。金代,在宋雜劇基礎上,北方出現了「金院本」,南方出現了「南戲」。元代,北方形成「北雜劇」,南方南戲進一步發展成熟,戲曲形成。

2、中國戲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戲

南戲,是中國戲曲最早的表現形式,它形成於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溫州(古稱永嘉)一帶的民間,時稱捻蘭卧泳鐢。它是在宋雜劇的基礎上,融和南方民間小曲、說唱等藝術因素形成的。以體制龐大、曲詞通俗質朴為其特點,已粗具戲曲的基本藝術特徵。劇目多表現民間故事。

3、中國戲曲的第一個繁盛期——元雜劇

元代,是中國戲曲史的一種重要時期,它以其元曲聞名於世,而元曲中影響最著者,唯北雜劇(亦稱元雜劇)。北雜劇之文學,以質朴自然勝,後世戲曲文學無有出其右者;關(漢卿)、王(實甫)、白(朴)、馬(致遠)等雜劇作家,使北雜劇成為一代之文學。北雜劇之表演則顯示出戲曲在形成之初的朴實和濃郁的民間氣息。

4、中國戲曲的第二個繁盛期——明清傳奇

傳奇,源於宋元南戲,是它成熟化與規范化的結果。明中葉以後,傳奇代替雜劇成為戲曲舞台上的主角。摯

⑷ 中國古代戲曲的演變歷史

中國戲劇的起源:

戲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漢時代。但形成過程相當漫長,到了專宋元之屬際才得成型。成熟的戲曲要從元雜劇算起,經歷明、清的不斷發展成熟而進入現代,歷八百多年繁盛不敗。

如今有360多個劇種。中國古典戲曲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曾先後出現了宋元南戲、元代雜劇、明清傳奇、清代地方戲及近、現代戲曲等四種基本形式。

中國戲劇的發展:

宋元南戲大約產生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浙江的溫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帶,是戲曲的成型時期。南戲是中國較早成熟的戲曲形式。

它熔歌唱、舞蹈、念白、科範於一爐,表演一個完整的故事。由於故事情節比較曲折,劇本一般都是長篇,數倍於北曲雜劇。

元代雜劇也叫北曲雜劇,元雜劇最早產生於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陽一帶。盛行於元代,元雜劇是中國戲曲的第一個黃金時代。

它達到了很高的文學水準,以至單從詩體而言,古人早就將唐詩、宋詞、元曲並稱。元雜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深刻,具有強烈

⑸ 中國戲曲的歷史

戲曲( opera)

戲曲是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包含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各種因素綜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歷史悠久,早在原始社會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長發展的過程中,經過八百多年不斷地豐富、革新與發展,才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體系。雖說它的淵源來自民間歌舞、說唱、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但區別一個劇種所顯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現在它來自不同聲腔系統的音樂唱腔。這些音樂唱腔則是以所產生地區的語言、民歌、民間音樂為依據,並兼收其他地區音樂而產生的。各個劇種的劇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凈、丑等不同臉變化的腳色行當充任。表演上著重運用以生活為基礎提煉而成的程式性動作,和虛擬性的空間處理。講究唱、做、念、找藝術,表演運輸和富裕舞蹈性,技術性很高,構成有區別其他戲劇而成為完整的戲曲藝術體系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出現許多改編的傳統劇目,新編歷史劇和表現現代生活題材的現代戲,都受廣大觀眾熱烈歡迎。比較流行著名的劇種有:京劇、崑曲、越劇、豫劇、湘劇、粵劇、秦腔、川劇、評劇、晉劇、漢劇、潮劇、閩劇、祁劇、河北梆子、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等五十多個劇種,尤以京劇流行最廣,遍及全國,不受地區所限。藝術

相傳,清朝初年的北京有四大劇種,即南昆、北弋、東柳、西梆。據嘉慶八年的記載:「有明肇始崑腔,洋洋盈耳,而弋陽、梆子、琴、柳各腔,南北繁會,笙磬同音,歌舞昇平,伶工薈萃,莫感於京華。」也說明了當時這一歷史盛況。其中所謂南昆即流行於江南崑山一帶的崑山腔;北弋指南戲與北曲結合,產生於江西弋陽地區的弋陽腔,即流傳到北方形成的高腔,也就是當時盛行於京城的京腔;東柳即流行於山東的柳子腔;西梆自然是我國西北廣為流傳的梆子腔,也就是秦腔。說明了東西南北四方藝人匯集北京的盛況。

從當前來看,以上四大聲腔已遠遠超出了自己的原有范圍,有的早已遍及全國許多省份,弋陽腔(即高腔)更是在安徽、浙江、江蘇、湖南、湖北、福建、廣東、雲南、貴州、四川、河北廣為流傳,因此有關人士認為這種說法並不科學,但是這種歷史形成的說法還是客觀地反映了歷史事實。從當前戲曲劇種的分布來看,昆劇在上海、南京、浙江、湖南還是有相當的觀眾基礎。弋陽腔不但在北方紮根,從乾隆年間,在京師「六大名班,九城輪轉」,而且對京劇以及一些北方劇種的形成發揮了重要影響,就是在江南一帶的流傳也主要是在許多北方語系的地區。柳子腔(包括受其影響的柳琴戲)雖然流行於河南、蘇北、冀南、皖北等地,但是它重要的活動還是山東的曲阜、泰安、臨沂。秦腔(即山陝梆子)以及由其發展而來的山西、河南、河北等各地的梆子腔盡管至今在北方盛行,然而我們在甘肅、寧夏、陝西等地看到的秦腔卻有著更深厚、更古老的根基和更廣泛的觀眾群,所以說「南昆、北弋、東柳、西梆」的說法是有歷史根據的。

全國戲曲的種類

彩調劇 藏劇 潮劇 楚劇 鳳陽花鼓戲 廣東漢劇 桂劇 漢劇 黃梅戲 徽劇 荊州花鼓戲 柳子戲 呂劇 山東梆子 紹劇 四川曲劇 甬劇 雲南花燈 壯劇 越劇 粵劇 越調 豫劇 宜黃戲 揚劇 新疆曲子劇 湘劇 錫劇 婺劇 碗碗腔 天津文明戲 蘇劇 曲劇 瓊劇 青海平弦戲 秦腔 黔劇 祁劇 蒲劇 莆仙戲 評劇 甌劇 閩劇 隴劇 龍江劇 遼南戲 昆劇 梨園戲 京劇 晉劇 吉劇 黃龍戲 淮劇 滑稽戲 花兒劇 滬劇 河北梆子 贛劇 二人轉 二人台 川劇 北方崑曲 新城戲

⑹ 中國古代戲曲盛衰的原因

經濟發展有關

⑺ 中國戲曲有什麼歷史

中國戲曲歷史戲曲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傳統。中國戲曲的淵源可以版追溯到秦、漢時期的樂權舞、俳優、百戲。唐代更有了較大的發展,出現了歌舞戲和參軍戲,「戲」和「曲」進一步融會,表演形式也更為多樣。宋、金時期,戲曲藝術趨於成熟,宋雜劇和金院本都能演出完整的故事,劇中角色也較前增多,初步形成了我國戲曲表演分行當的體系。

元代戲曲創作和演出空前繁榮,涌現出了一批傑出的劇作家和作品,元雜劇在中國戲曲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不少作品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都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其中,尤以關漢卿的《竇娥冤》和王實甫的《西廂記》最為著名,堪稱世界戲劇藝術的不朽作品。明、清時期,是中國戲曲史上又一個繁榮時期,特別是傳奇作品大量涌現,包括作為中國戲曲史上劃時代的浪漫主義傑作湯顯祖的《牡丹亭》等。這個時期,大量戲曲理論論著的出現,更加促進了戲曲藝術的繁榮發展。最引人注目的是這個時期內,不但出現了昆劇、京劇等全國性的大劇種,而且涌現出幾百個地方劇種,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建國以來,戲曲藝術更是有了長足的發展,一批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和優秀的戲曲作品,深深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和歡迎。

⑻ 簡述中國戲曲的形成和發展歷史

中國戲曲發展過程
中國古代戲劇因以「戲」和「曲」為主要因素,所以稱做「戲曲」。中國戲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戲、元明雜劇、傳奇和明清傳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戲和其他地方戲的傳統劇目在內,它是中國民族戲劇文化的通稱。
○現代戲劇主要指的是20世紀以來從西方傳入的話劇、歌劇、舞劇等,話劇是主體,外國戲劇一般專指話劇。
中國戲曲源遠流長,它最早是從模仿勞動的歌舞中產生的。
(一)先秦——戲曲的萌芽期。《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抵」(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二)唐代(中後期)——戲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後,我國戲劇飛躍發展,戲劇藝術逐漸形成。
(三)宋金——戲曲的發展期。宋代的「雜劇」,金代的「院本」和講唱形式的「諸宮調」,從樂曲、結構到內容,都為元代雜劇打下了基礎。
(四)元代——戲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雜劇」就在原有基礎上大大發展,成為一種新型的戲劇。它具備了戲劇的基本特點,標志著我國戲劇進入成熟的階段。
(五)明清——戲曲的繁榮期。戲曲到了明代,傳奇發展起來了。明代傳奇的前身是宋元時代的南戲(南戲是南曲戲文的簡稱,它是在宋代雜劇的基礎上,與南方地區曲調結合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的戲劇形式。溫州是它的發祥地)。

閱讀全文

與中國戲劇歷史的更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