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大學歷史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個法令

大學歷史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個法令

發布時間:2021-03-13 23:35:11

⑴ 歷史的今天 一月一十一日

大事記

532年――東羅馬帝國的都城君士坦丁堡爆發尼卡起義,3.5萬起義者被殺。

1569年――英格蘭首次發行彩票。

1571年――奧地利貴族開始享有宗教自由。

1759年――美國第一家人壽保險公司成立。

1787年――天王星的兩顆衛星被發現。

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領導發動了太平天國起義。這一天,廣東花縣(今花都)人洪秀全(聯合馮雲山、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人組成領導集團)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自稱天王。1852年春太平軍出廣西,經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於1853年3月攻克南京。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在清政府和外國侵略者的進攻下,1864年7月天京(南京)陷落。太平天國起義歷時14年,遍及18個省(自治區),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1904年――英軍在索馬里屠殺1,000多名回教苦行僧。

190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加入致公堂

1917年――中國撫順發生煤礦瓦斯爆炸,917名礦工死亡。

1919年——羅馬尼亞並吞特蘭西瓦尼亞。

1919年——蘇俄人民委員會頒布余糧收集製法令。

1920年——台灣新民會在日本東京成立。

1922年――加拿大多倫多綜合醫院的醫生班廷博士首次使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

1925年——中國共產黨召開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6年――張作霖宣布東北三省獨立。

1930年——海爾-塞拉西成為衣索比亞新皇帝。

1938年――中共中央長江局機關報《新華日報》在武漢創刊。

1942年――日本對荷蘭宣戰,並入侵荷屬東印度。

1943年――中國和英國、中國和美國分別在重慶、華盛頓簽訂《中英新約》和《中美新約》。新約宣布廢除英國和美國在中國的治外法權。但關於香港問題,英國堅持在戰後方得考慮。

1946年――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成立。

1947年——中央軍委指示東北部隊大量殲敵

1957年——毛澤東主席第二次為劉胡蘭烈士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被送往烈士故鄉。1947年3月下旬,毛澤東帶領中共中央機關轉戰陝北途中,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縱隊司令員任弼時向他匯報了一位小姑娘劉胡蘭英勇就義的事跡。毛澤東深受感動,為劉胡蘭烈士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後在解放戰爭中遺失)。

1957年——英國向葉門南部發動侵略戰爭。

1960年――查德宣布獨立。

1962年――中共召開「七千人大會」,糾正「大躍進」的錯誤,毛澤東作自我批評。

1962年——肯尼迪鼓吹進一步擴軍。

1964年――美國一名外科醫生首次發表政府報告,稱吸煙可能危害健康。

1966年——英迪拉-甘地出任印度總理。

1974年——南越宣布對西沙群島、南沙群島擁有主權。

1982年——鄧小平首次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概念.

1985年――聯邦德國科隆市南面的一條高速公路上發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155輛汽車撞毀燒毀,11人死亡,41人受傷,這是德國歷史上最嚴重的高速公路事故。

1983年――中國總理趙紫陽在訪問坦尚尼亞期間,宣布了中國同非洲國家開展經濟技術合作的四原則,即「平等互利、講求實效、形式多樣、共同發展」。

1989年——斯里蘭卡取消長達五年的緊急狀態

1993年——全國宣傳部長座談會召開

1997年——中共中央發出《關於進一步做好文藝工作的若干意見》,重申「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要求「堅持重在建設,團結鼓勁;堅持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堅持深入生活,深入實際,密切聯系群眾;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堅持繼承創新,走改革開放之路。」這是繼1989年中共中央發布《關於進一步繁榮文藝的若干意見》之後又一份綱領性文獻。

2004年――為梅姑舉行公祭

2007年——中國舉行首次反衛星試驗

出生

1755年――漢密爾頓,美國經濟學家。

1842年——詹姆斯,William James,美國心理學家、唯心主義哲學家和實用主義的主要代表之一

1868年――中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蔡元培誕辰。蔡元培生於浙江紹興。他早年參加反清朝帝制的斗爭,民國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個法令——《大學令》,熱心鼓勵和扶持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展。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後,實踐了他對中國教育制度民主性質的改革,後期又創立了中央研究院,積極參與保障人權和反對文化專制主義的斗爭。他以卓有成效的領導,在教育界和學術界培育了一代新風,給近代中國造就了一大批傑出人才,對中國近代科學文化教育事業的開創做出了重要貢獻。毛澤東主席高度評價他是「學界泰斗,人世楷模」。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

1868年——現代教育家蔡元培在浙江紹興出生。1917~1928年任北京大學校長。任職期間,銳意改革,使北大面貌煥然一新。

1885年――內山完造,中日友好協會創立人之一。

1893年——潘梓年,中國報刊主編、哲學家

1903年――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雅各布·羅森弗爾德在奧地利的萊姆貝格出生。他1927年畢業於維也納大學醫學院,獲綜合醫學博士學位,1939年來到中國,開始了在解放區長達10年的奮斗經歷。他先後轉戰華中、山東和東北解放區從事醫療工作,在新四軍、八路軍和東北人民解放軍中擔任高級衛生工作職務,並歷任大軍區醫學顧問、縱隊衛生部部長。他是唯一獲得正規軍高級軍銜的外國醫生,是中國共產黨特別黨員。他於1952年逝世。

1978年――希斯基,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1990年——郭俊傑,中國人

1995年——蔡宇奎,中國人

逝世

705年――教皇約翰六世。

1928年――英國最傑出的鄉土小說家、詩人哈代逝世,享年68歲。其代表作有小說《德伯家的苔絲》、《卡斯特橋市長》、《無名的裘德》、《遠離塵囂》等。

1966年――夏斯特里,印度總理。

2008年――第一位登上珠穆朗瑪峰的紐西蘭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因心臟病於當天上午9點左右在奧克蘭醫院去世,享年88歲。1953年5月29日,希拉里與其向導——尼泊爾夏爾巴人丹增·諾爾蓋一起克服千難萬險,從珠穆朗瑪峰南坡攜手登上高29035英尺的頂峰,在峰頂呆了不足30分鍾後他們安全返回,成功地實現了人類登上地球之巔的夢想。

節日

阿爾巴尼亞國慶日

查德獨立日

尼泊爾團結日

前中華民國司法節

⑵ 歷史上的1月11日

大事記

532年――東羅馬帝國的都城君士坦丁堡爆發尼卡起義,3.5萬起義者被殺。

1569年――英格蘭首次發行彩票。

1571年――奧地利貴族開始享有宗教自由。

1759年――美國第一家人壽保險公司成立。

1787年――天王星的兩顆衛星被發現。

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領導發動了太平天國起義。這一天,廣東花縣(今花都)人洪秀全(聯合馮雲山、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人組成領導集團)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自稱天王。1852年春太平軍出廣西,經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於1853年3月攻克南京。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在清政府和外國侵略者的進攻下,1864年7月天京(南京)陷落。太平天國起義歷時14年,遍及18個省(自治區),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1904年――英軍在索馬里屠殺1,000多名回教苦行僧。

190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加入致公堂

1917年――中國撫順發生煤礦瓦斯爆炸,917名礦工死亡。

1919年——羅馬尼亞並吞特蘭西瓦尼亞。

1919年——蘇俄人民委員會頒布余糧收集製法令。

1920年——台灣新民會在日本東京成立。

1922年――加拿大多倫多綜合醫院的醫生班廷博士首次使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

1925年——中國共產黨召開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6年――張作霖宣布東北三省獨立。

1930年——海爾-塞拉西成為衣索比亞新皇帝。

1938年――中共中央長江局機關報《新華日報》在武漢創刊。

1942年――日本對荷蘭宣戰,並入侵荷屬東印度。

1943年――中國和英國、中國和美國分別在重慶、華盛頓簽訂《中英新約》和《中美新約》。新約宣布廢除英國和美國在中國的治外法權。但關於香港問題,英國堅持在戰後方得考慮。

1946年――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成立。

1947年——中央軍委指示東北部隊大量殲敵

1957年——毛澤東主席第二次為劉胡蘭烈士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被送往烈士故鄉。1947年3月下旬,毛澤東帶領中共中央機關轉戰陝北途中,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縱隊司令員任弼時向他匯報了一位小姑娘劉胡蘭英勇就義的事跡。毛澤東深受感動,為劉胡蘭烈士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後在解放戰爭中遺失)。

1957年——英國向葉門南部發動侵略戰爭。

1960年――查德宣布獨立。

1962年――中共召開「七千人大會」,糾正「大躍進」的錯誤,毛澤東作自我批評。

1962年——肯尼迪鼓吹進一步擴軍。

1964年――美國一名外科醫生首次發表政府報告,稱吸煙可能危害健康。

1966年——英迪拉-甘地出任印度總理。

1974年——南越宣布對西沙群島、南沙群島擁有主權。

1982年——鄧小平首次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概念.

1985年――聯邦德國科隆市南面的一條高速公路上發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155輛汽車撞毀燒毀,11人死亡,41人受傷,這是德國歷史上最嚴重的高速公路事故。

1983年――中國總理趙紫陽在訪問坦尚尼亞期間,宣布了中國同非洲國家開展經濟技術合作的四原則,即「平等互利、講求實效、形式多樣、共同發展」。

1989年——斯里蘭卡取消長達五年的緊急狀態

1993年——全國宣傳部長座談會召開

1997年——中共中央發出《關於進一步做好文藝工作的若干意見》,重申「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要求「堅持重在建設,團結鼓勁;堅持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堅持深入生活,深入實際,密切聯系群眾;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堅持繼承創新,走改革開放之路。」這是繼1989年中共中央發布《關於進一步繁榮文藝的若干意見》之後又一份綱領性文獻。

2004年――為梅姑舉行公祭

2007年——中國舉行首次反衛星試驗

出生

1755年――漢密爾頓,美國經濟學家。

1842年——詹姆斯,William James,美國心理學家、唯心主義哲學家和實用主義的主要代表之一

1868年――中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蔡元培誕辰。蔡元培生於浙江紹興。他早年參加反清朝帝制的斗爭,民國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個法令——《大學令》,熱心鼓勵和扶持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展。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後,實踐了他對中國教育制度民主性質的改革,後期又創立了中央研究院,積極參與保障人權和反對文化專制主義的斗爭。他以卓有成效的領導,在教育界和學術界培育了一代新風,給近代中國造就了一大批傑出人才,對中國近代科學文化教育事業的開創做出了重要貢獻。毛澤東主席高度評價他是「學界泰斗,人世楷模」。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

1868年——現代教育家蔡元培在浙江紹興出生。1917~1928年任北京大學校長。任職期間,銳意改革,使北大面貌煥然一新。

1885年――內山完造,中日友好協會創立人之一。

1893年——潘梓年,中國報刊主編、哲學家

1903年――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雅各布·羅森弗爾德在奧地利的萊姆貝格出生。他1927年畢業於維也納大學醫學院,獲綜合醫學博士學位,1939年來到中國,開始了在解放區長達10年的奮斗經歷。他先後轉戰華中、山東和東北解放區從事醫療工作,在新四軍、八路軍和東北人民解放軍中擔任高級衛生工作職務,並歷任大軍區醫學顧問、縱隊衛生部部長。他是唯一獲得正規軍高級軍銜的外國醫生,是中國共產黨特別黨員。他於1952年逝世。

1978年――希斯基,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1990年——郭俊傑,中國人

1995年——蔡宇奎,中國人

逝世

705年――教皇約翰六世。

1928年――英國最傑出的鄉土小說家、詩人哈代逝世,享年68歲。其代表作有小說《德伯家的苔絲》、《卡斯特橋市長》、《無名的裘德》、《遠離塵囂》等。

1966年――夏斯特里,印度總理。

2008年――第一位登上珠穆朗瑪峰的紐西蘭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因心臟病於當天上午9點左右在奧克蘭醫院去世,享年88歲。1953年5月29日,希拉里與其向導——尼泊爾夏爾巴人丹增·諾爾蓋一起克服千難萬險,從珠穆朗瑪峰南坡攜手登上高29035英尺的頂峰,在峰頂呆了不足30分鍾後他們安全返回,成功地實現了人類登上地球之巔的夢想。

⑶ 歷史上的幾個著名的老師,令人心生敬畏,不忘師恩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前後達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相傳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2、柏拉圖

柏拉圖(Plato,Πλάτeων, 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和老師蘇格拉底,學生亞里士多德並稱為希臘三賢。另有其創造或發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圖思想、柏拉圖主義、柏拉圖式愛情等。柏拉圖的主要作品為對話錄,其中絕大部分對話都有蘇格拉底出場。但學術界普遍認為,其中的蘇格拉底形象並不完全是歷史上的蘇格拉底。

除了荷馬之外,柏拉圖也受到許多那之前的作家和思想家的影響,包括了畢達哥拉斯所提出的「和諧」概念,以及阿那克薩戈拉教導蘇格拉底應該將心靈或理性作為判斷任何事情的根據;巴門尼德提出的連結所有事物的理論也可能影響了柏拉圖對於靈魂的概念。

3、揚·阿姆斯·誇美紐斯

揚·阿姆斯·誇美紐斯,生於1592年,死於1670年,是一位以捷克語為母語的摩拉維亞族人,捷克偉大的民主主義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論的奠基者,出身於一磨坊主家庭。他是公共教育最早的擁護者,其理念在他所著作的《大教學論》中提出。

年輕時被選為捷克兄弟會的牧師,並主持兄弟會學校。三十年戰爭(1618~1648)爆發後數十年被迫流亡國外,繼續從事教育活動和社會活動。他尖銳地抨擊中世紀的學校教育並號召「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

提出統一學校制度,主張普及初等教育,採用班級授課制度,擴大學科的門類和內容,強調從事物本身獲得知識。主要著作有《母育學校》、《大教學論》、《語言和科學入門》、《世界圖解》等。

4、裴斯泰洛齊

裴斯泰洛齊(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是19世紀瑞士著名的民主主義教育家。他熱愛教育事業的奉獻精神,對教育革新的執著追求,在教育理論上許多獨創的論述,不僅為世界教育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為一切教育工作者樹立了一個令人十分崇敬的形象。

5、蔡元培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漢族,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進步人士,國民黨中央執委、國民政府委員兼監察院院長。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時兼任中法大學校長。他早年參加反清朝帝制的斗爭,民國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個法令——《大學令》。

北伐時期,國民政府奠都南京後,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員會、籌設中華民國大學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導教育及學術體制改革。1927年參與發起「護國救黨運動」,認為應當清黨但反對殺人。1928年至1940年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貫徹對學術研究的主張。

蔡元培數度赴德國和法國留學、考察,研究哲學、文學、美學、心理學和文化史,為他致力於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論基礎。1933年,蔡元培倡議創建國立中央博物院,並親自兼任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巔華人公墓。

⑷ 蔡元培的《圖畫》原文

圖畫
蔡元培

吾人視覺之所得,皆面也,賴膚覺之助,而後見為體。建築,雕刻,體面互見之美術也。其有舍體而取面,而於面之中仍含有體之感覺者,為圖畫。

體之感覺何自起?曰,起於遠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西人更益以繪影寫光之法,而景狀益近於自然。

圖畫之內容:曰人,曰動物,曰植物,曰宮室,曰山水,曰宗教,曰歷史,曰風俗。既視建築雕刻為繁復,而又含有音樂及詩歌之意味,故感人尤深。

圖畫之設色者,用水彩,中外所同也。而西人更有油畫,始於「文藝中興」時代之義大利,迄今盛行。其不設色者:曰水墨,以墨筆為濃淡之烘托者也;曰白描,以細筆勾勒形廓者也。不設色之畫,其感人也,純以形式及筆勢。設色之畫,其感人也,於形式筆勢之外兼用激刺。

中國畫家自臨摹舊作入手。西洋畫家自描寫實物入手。故中國之畫,自肖像而外,多以意構。雖名山水之畫,亦多以記憶所得者為之。西人之畫,則人物必有概范,山水必有實景。雖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損而潤色之。

⑸ 蔡元培提出的兼容並包 思想自由是什麼意思

他認為大學的性質在於研究高深學問,大學是「囊括大典,網羅眾家」的學府,應該廣集人才,容納各種學術和思想流派,讓其互相爭鳴,自由發展。墨守成規,抱殘守闕,持一孔之見,守一家之言,實行思想專制,是不可能使學術得到發展的。

⑹ 求歷史達人。在線等 !!!!

蔡元培(1868年1月日-1940年3月5日),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漢族,浙江紹興山陰縣(今紹興縣)人,原籍浙江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進步人士,國民黨中央執委、國民政府委員兼監察院院長[1]。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時兼任中法大學校長。他早年參加反清朝帝制的斗爭,民國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個法令——《大學令》
《新青年》是在20世紀二十年代中國一份具有影響力的革命雜志,在五四運動期間起到重要作用。該雜志發起新文化運動,並且宣傳倡導科學(「賽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學。 此外,同名的還有日本偵探雜志《新青年》、新青年網站和新青年論壇。《新青年》 是綜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創刊。初名為《青年雜志》。 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號改名為《新青年》。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學、文學、教育、法律、倫理等廣闊領域向封建意識形態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10月1日,陳獨秀發表《駁康有為致總統總理書》一文。 1917年初,《新青年》編輯部遷到北京。《新青年》從第4卷第一號(1918年1月)起實行改版,改為白話文,使用新式標點。帶動其它刊物形成了一個提新青年倡白話文運動。十月革命後,《新青年》成為五四運動的號角,成為宣傳馬列主義、宣傳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陣地。 4月《新青年》第三卷第二號毛澤東以"二十八畫生"的筆名發表了一篇體育論文—《體育之研究》。 7月4日,《新青年》第三卷五號陳獨秀發表文章答顧克剛關於政治思想問題。 8月9日,錢玄同邀請魯迅加盟《新青年》 1918年4月18日,胡適發表《建設的文學革命論》。 1919年1月15日,陳獨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辨書》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號上發表。 該年下半年到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的關於馬克思主義、十月革命和中國工人運動的文章達130餘篇。 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編輯部移到上海編印。從1920年9月的8卷一號起,成為中國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機關刊物,它與當時秘密編輯發行的《共產黨》月刊互相配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理論上正式的准備, 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改為季刊,成為中共中央正式理論性機關刊物。 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次年7月停刊。後期的《新青年》介紹了大量馬列主義著作和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經驗。。《新青年》的創刊是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敬告青年》一文則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宣言書。《青年雜志》改名為《新青年》出版1916年9月1日,《青年雜志》易名《新青年》出版。陳獨秀在改刊後的《新青年》第一期上發表《新青年》一文,號召青年做"新青年"。他提出"新青年"的標準是:生理上身體強壯;心理上是"斬盡滌絕做官發財思想",而"內圖個性之發展,外圖貢獻於其群";以自力創造幸福,而"不以個人幸福損害國家社會"。 李大釗發表《青春》一文,在文中揭露封建制度給中國帶來的危害,並強調要寄希望於"青春中國之再生";號召青年"沖決過去歷史之網羅,破壞陳腐學說之囹圄","本其理性,加以努力,進前而勿顧後,背黑暗而向光明,為世界文明,為人類造幸福"。

⑺ 蔡元培《在北京大學開學典禮上的講話》原文

五年前,嚴幾道先生為本校校長時,余方服務教育部,開學日曾有所貢獻於學校。諸君多自預科畢業而來,想必聞知。士別三日,刮目相見,況時閱數載,諸君較昔當為長足之進步矣。予今長斯校,請以三事為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

諸君來此求學,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與否,必先知大學之性質。今人肄業專門學校,學成任事,此固勢所必然。而在大學則不然,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敗,以求學於此者,皆有做官發財思想,故畢業預科者。

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蓋以法科為干祿之終南捷徑也。因做官心熱,對於教員,則不問其學問之淺深,惟問其官階之大小。

官階大者,特別歡迎,蓋為將來畢業有人提攜也。現在我國精於政法者,多入政界,專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請教員,不得不聘請兼職之人,亦屬不得已之舉。究之外人指摘之當否,姑不具論,然弭謗莫如自修,人譏我腐敗,問心無愧,於我何懼?

果欲達其做官發財之目的,則北京不少專門學校,入法科者盡可肄業於法律學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業學校,又何必來此大學?所以諸君須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入法科者,非為做官;入商科者,非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趨正軌,諸君肄業於此,或三年,或四年,時間不為不多,苟能愛惜分陰,孜孜求學,則求造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發財,宗旨既乖,趨向自異。平時則放盪冶遊,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之多寡。

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文憑到手,即可藉此活動於社會,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光陰虛度,學問毫無,是自誤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敗。

即在今日,吾人對於當軸多不滿意,亦以其道德淪喪。今諸君苟不於此時植其基,勤其學,則將來萬一因生計所迫,出而仕事,但任講席,則必貽誤學生;置身政界,則必貽誤國家。是誤人也。誤己誤人,又豈本心所願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此余所希望於諸君者一也。 二曰砥礪德行。方今風俗日偷,道德淪喪,北京社會,尤為惡劣,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鮮不為流俗所染。

諸君肄業大學,當能束身自愛。然國家之興替,視風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設想。故必有卓絕之士,以身作則,力矯頹俗,諸君為大學學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責無旁貸,故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勵人。

苟德之不修,學之不講,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已且為人輕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諸君終日伏首案前,芸芸攻苦,毫無娛樂之事,必感身體上之苦痛。為諸君計,莫如以正當之娛樂,易不正當之娛樂,庶幾道德無虧,而於身體有益。

諸君入分科時,曾填寫願書,遵守本校規則,苟中道而違之,豈非與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謹嚴。此余所希望於諸君者二也。 三曰敬愛師友。教員之教授,職員之任務,皆以圖諸君求學便利,諸君能無動於衷乎?自應以誠相待,敬禮有加。

至於同學共處一室,尤應互相親愛,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開誠布公,更宜道義相勖,蓋同處此校,毀譽共之。同學中苟道德有虧,行有不正,為社會所訾詈,已雖規行矩步,亦莫能辨,此所以必互相勸勉也。

余在德國,每至店肆購買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價接物,互相稱謝,此雖小節,然亦交際所必需,常人如此,況堂堂大學生乎?對於師友之敬愛,此余所希望於諸君者三也。 余到校視事僅數日,校事多未詳悉,茲所計劃者二事:一曰改良講義。

諸君既研究高深學問,自與中學、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員講授,尤賴一已潛修。以後所印講義,只列綱要,細微末節,以及精旨奧義,或講師口授,或自行參考,以期學有心得,能裨實用二曰添購書籍。本校圖書館書籍雖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廣為購辦,必不足供學生之參考。

刻擬籌集款項,多購新書,將來典籍滿架,自可旁稽博採,無虞缺乏矣。今日所與諸君陳說者只此,以後會晤日長,隨時再為商榷可也。

(7)大學歷史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個法令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漢族,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進步人士,國民黨中央執委、國民政府委員兼監察院院長。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時兼任中法大學校長。他早年參加反清朝帝制的斗爭,民國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個法令——《大學令》 。

⑻ 中國近代第一個以教育法令公布並在全國實行的學制是------

癸卯學制「癸卯學制」,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個以法令形式公布的並在全國推行過的學校教育體系。

⑼ 中國近代第一個教育法令

癸卯學制

為維護搖搖欲墜的統治,同時也為了適應風雲變幻的形勢,清政府制訂了新學制,並於1904年初(農歷癸卯年末)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亦稱「癸卯學制」。這個章程,把教育分為蒙養院、初等小學、高等小學、中學堂、大學預科、分科大學、通儒院等,包括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三級七段學制。同時還設師范教育、實業教育,以培養各方面人才。在中央政府,設學部主管全國教育。在省設提學使司,在縣(包括府、州、廳)設勸學所,分管各級教育。新學制的制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各種新式學堂的興辦,也加速了青年學生出國留學。

閱讀全文

與大學歷史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個法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