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丹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體現歷史文化價值

丹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體現歷史文化價值

發布時間:2021-03-09 11:31:06

『壹』 丹東有什麼非物質文化遺產呀最好詳細介紹一下,謝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1efa660100g84c.html
有介紹。挺全的。

『貳』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包括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含有豐富的歷史資源,文化資源,審美資源,科學資源,倫理資源,教育資源,經濟資源,創造資源,相應地就具有歷史、文化、審美、科學、和諧、教育、經濟等功能。而這些多種多樣的功能決定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多方面的價值。

『叄』 簡述丹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體現其歷史文化價值

丹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會展上,麵塑、糖畫、剪紙等34個項目的傳承人進行了現場展示,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

『肆』 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哪些時代價值

談起我市現存的文化遺產,不能不首先說海門山歌。海門山歌可以分為兩大脈系,一是流傳於北部的民歌,她早在明代就已盛行,是古代海門山歌的遺存;二是流行於南部沙地的山歌,她是江南吳歌的支脈,而作為海門山歌劇的唱腔音樂,則主要來源於後者。海門山歌的魅力和她的發展歷程大家已耳熟能詳。作為一項文化遺產,她在當代社會中的價值毋庸置疑。首先,海門山歌傳遞出過去時代真實的社會生活和勞動人民真實的思想感情,是研究海門歷史的活化石。從其流傳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吳文化向江北地區拓展的軌跡,可以領略先民們勇於開拓的精神內涵。其次,海門山歌內容豐富多彩,語言純朴自然,形象生動,音樂清純甜美,悠揚婉轉,北部的民歌號子激情奔放,是真正的原生態的民間文化,是祖國民間音樂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同時,海門山歌是當代文化工作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是一筆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對當代海門文化的繁榮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幾十年來堅持不懈的傳承和發展使山歌成為海門文化個性、文化特徵的重要標志之一。而同樣或類似的價值也存在於其他方面,主要有海門方言、土布生產工藝、民間文藝和通東民俗等四大類。海門方言是移民方言,主要分為沙地話和通東話,這兩類方言同屬太湖片吳語,海門方言中的「俗語」、「歇後語」、「諺語」等是其中最精妙的部分,這些俗語、歇後語體現了海門人機智、風趣、幽默的性格。有的反映海門傳統男耕女作的傳統生活方式;有的表現孩童的想像;有的勾勒出海門特有的民俗風情。我們並不擔心海門方言會消失,但其中最為精彩的俗語等卻在消失,即使在農村,青少年中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使用這些語言,再經過幾代,這些語言極有可能丟失。海門文化界知名人士管劍閣、袁勁等曾對海門方言做過專門研究,編著了《海門方言俗語志略》、《海門方言》等書,留下了重要的文化記憶。大多人都知道,「藍印花布」。如今已成為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實藍印花布只是土布生產工藝的一種。大多數海門人並不知道,早在明清時期,余東鎮曾是南通地區土布紡織業的中心,是古代海門的家紡城。勤勞的余東人民生產的芙蓉布(麻布)曾經作為貢品遠銷海外,明清兩代的《通州志》就記載「用薴麻織成之,出余東鎮者為佳」、「手巾之出余東者,最馳名」。如今,芙蓉布工藝已經失傳,但浸麻的芙蓉池仍在東岳廟後。土布生產工藝是包含有藍印花布在內的著名民間印染工藝,這一手藝在我市一直傳到上世紀七十年代。那時,農村手工生產的主要是蘆菲花格子布、螞蟻布和彩印花布。蘆菲花格子布呈幾何圖案、藍白相間,或多色交織,表現直線之間的編織效果,有很強的幾何味,是一種精製的衫衣面料,工藝比較復雜;螞蟻布以淡藍為經度、深蘭為緯度,交織成深淺花紋,形似螞蟻排陣,粗厚牢堅,不易磨損,常用來做褲子,酷似流行的牛仔褲;彩印花布,花色品種超過藍印花布,常被稱為老被面子,主要印染有龍鳳呈祥、牡丹富貴、蝙蝠、毛主席語錄等圖案文字,相信現在50多歲以上的農村婦女大多有「一朵棉花做到頭」的經驗,熟悉土布紡織的整套工藝,過去姑娘出嫁,往往把色彩斑斕的印花布裝滿箱子,引為自豪。如今,大部分土布生產工藝已經失傳。民間文藝最具個性的是海門的民間舞蹈,比如跳財神,還有通東地區「放施食」中的舞蹈。「放施食」起源於道教儀式,後演變為通東喪葬習俗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放施食」有著濃厚的迷信色彩,但其中的「變衣」、「跑五方」等是種古老、原始的民間舞蹈表演形式,直到現在,它依然在通東民間流行。如果我們對它進行科學的整理、挖掘和研究,完全可以使之成為一種新的民間歌舞。通東民俗地域特色明顯,地保留了古代海門社會生活的信息和古代海門的民間文化特徵,由於滄桑變遷和人口流動,通東民俗又融合了江南、江淮地區、中原地區各地的文化元素。通東民俗有其特定的地域性、群體性、社會性和模式性,遠比沙地民俗豐富多彩、底蘊深厚。通東民俗中當然也包含大量的封建糟粕,但我們不能全盤否定,民俗的傳承自有其合理性,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通東民俗反映在居住、服飾、歲時、人生禮儀、民間信仰等多方面。比如通東的婚嫁習俗,有一系列嚴格而又繁復的禮儀規章制度,其中的「說利市」、「說賀房令」是極具個性的禮儀形式,至今仍在流行。除了這5項比較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外,海門還有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值得人們關注,諸如:以灶頭畫、山牆畫為主的農村壁畫;篾竹編制床席、帳席等竹編工藝;通東地區手繪年畫;頤生酒的傳統釀造工藝等。

『伍』 試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價值

1.從根源上來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集團或個人的創造,面向該集團並世代流傳,它反映了這個團體的期望,是代表這個團體文化和社會個性的恰當的表達形式」。由此可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反映了民眾集體生活,並長期得以流傳的人類文化活動及其成果,因而具有不容忽視的歷史文化價值。尤其重要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其民間的、口傳的、野史的、活態的歷史文化價值,可以彌補官方歷史之類正史典籍的不足、遺漏或諱飾,有助於人們更真實、更全面、更接近本原地去認識已逝的歷史及文化。
當今世界面臨著喪失文化多樣性的嚴重威脅,例如1970年代全世界還通用8000多種語言,但是現在僅存6000多種,而且這其中還有許多少數民族語言在互聯網和現代通訊工具的沖擊下正處於快速消亡中。這再次提醒我們一定要深刻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傳承價值中的文化多樣性價值,充分重視保護文化多樣性、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大意義。

2.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深深蘊藏著所屬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質,這些在長期的生產勞動、生活實踐中積淀而成的民族精神,是世代相傳沉積下來的民族的思想精髓、文化理念,是包括了民族的價值觀念、心理結構、氣質情感等在內的群體意識、群體精神,是民族的靈魂、民族文化的本質和核心。因此在當今全球一體化的潛在威脅下,確保民族特性、民族精神的代代相傳,就是每一個民族無法迴避的重要任務,而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人類文化傳遞和保存的生動有效的手段、工具和載體,能夠很好地將民族精神等文化信息傳遞到每一個人、每一代人這些活生生的載體上,從而造就一個有獨特文化個性和崇高民族精神的偉大民族。

『陸』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價值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價值再 造,是基於數字信息時代和現代知識產權制度的背景下,運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可以與現代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相結合的元素,更新或者賦予其...

『柒』 重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何重要意義

1、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不僅有大量的物質文化遺產,而且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2、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的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是連結民族情感的紐帶和維系國家統一的基礎。保護和利用好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對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是國家在21世紀初進行的一次大規模的文化普查,是掌握全國及各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蘊藏狀況和了解民情民心的重要手段。普查所得的資料和數據,作為全面分析國情的重要資料之一,是國家或地區主管機構制定文化政策乃至制定國策的重要依據。

4、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又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有效地保護,對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搶救的基礎。因此,根據國務院統一部署,對全國各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所進行的普查,無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和發展,還是對國情的調查,都具有重要意義。

(7)丹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體現歷史文化價值擴展閱讀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中,要充分尊重民眾的創造性,以全面性、代表性、真實性為普查的指導原則。所謂全面性,即在普查和採集過程中,要避免教條主義和機械主義,以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史觀為指導,堅持全面調查和采錄。

所謂代表性,即在普查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對一切民間文化現象平均使用力量,要善於發現一個地區的范圍內,哪些形式、哪些作品、哪些類型、哪些民俗現象是有代表性的,抓住了這些,就抓住了主流的或主要的東西。

因此,代表性在某種程度上具有抽樣調查的性質。所謂真實性,即按照民間文化作品和民俗表現形態,真實地、不加修飾地將其記錄和描述下來,更不要以自己的想像或憑自己的知識和愛好去篡改民間文化作品。

『捌』 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傳承與發展

1、制定「非遺」產業化發展規劃。

對於需要進行市場化開發的「非遺」項目,要進行合理規劃、科學布局,實現產業聚集化發展,謀求「非遺」項目規模經濟效應的產生,避免分散、零散、封閉式布局以及資源的不合理配置造成的規模不經濟。

要建設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文化產業基地,選擇「非遺」項目聚集能力較強、文化底蘊深厚、具有一定產業發展基礎、具有良好營銷環境的地區,作為「非遺」項目產業發展基地。

2、在法律框架內定位「非遺」產業化。

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形成的社會關系各有特色,對其實施產業化經營需要法律調整的重點和手段各不相同。就整體而言,應以公法為主、私法為輔。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由於現代社會的深刻變革和工業化生產方式的不斷更新,大量手工技藝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被失傳的境地。保存這些承載著我們祖先高超智慧和辛勤汗水的獨特的文化技能,就成為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工作。因此,政府應在規劃、立法、政策、投入等方面加大對「非遺」這種弱勢文化形態的扶持,體現政府的社會責任心和歷史使命。

4、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技術。

利用現代科技手段,賦予非物質文化遺產新的生命力,是其實現產業化的重要基礎。我國應該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充分利用全球化和數字技術帶來的優勢,以強有力的數字化手段保護自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大中華文化在國際交往中的話語權。

例如,通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配以電視製作、動漫設計、軟體開發等,讓其經濟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

5、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經營的服務平台。

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的市場主體是文化企業。為保障「非遺」產業化的有效開展,需要進一步深化文化企業改革,使之成為自主經營、自我發展、自我約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和法人實體。

要大力扶持能夠深刻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內涵、增強文化吸引力的項目,通過產業化經營和市場化運作,完成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及其潛能的開發,並逐步將文化產品推向國際市場,從根本上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

『玖』 求一篇論文 (2000字左右)如何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 以.......為例

2000字非物質文化遺產徵文稿

閱讀全文

與丹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體現歷史文化價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