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國人暴動歷史意義

國人暴動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3-15 08:37:04

A. 西周的國人暴動是怎麼一回事情

「國人」指的是居住在都城內的人,還有一個相對於「國人」的「野人」,也就是居住於城外的農民。那麼城裡人為什麼要暴動呢?這就要說到以周厲王為首的統治階級和國人之間的矛盾。
周厲王(姬姓,名胡)即位後,周厲王寵信一個名叫榮夷公的大臣(卿士),聽從他的建議實行「專利政策」,壟斷山林川澤的收益,霸佔了一切湖泊、河流等天然資源,不準人們利用這些謀生。這一年是公元前844年。
這個類似於現在的土地資源國有化的「專利政策」,不應該是一個餿主意。兩百年後,改革家管仲率先在齊國實現山林川澤專利,把山林水澤收為國君獨有(等於國有),這就極大地增加了齊國財力,為富國強兵推波助瀾。而民眾,則只能在每年山林水澤定期短暫開放的時候,進去伐木漁獵獲利。直到今天,森林、河流、礦產這些東西都是國家組織專營開採的。
周厲王用暴力堵住人們的嘴,暫時將矛盾壓了下去。矛盾無法宣洩,越積越多,人們忍了三年後,終於忍無可忍,在公元前841年爆發。
國人舉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暴動,圍攻王宮,要殺周厲王。要殺厲王。厲王得知風聲,慌慌忙忙帶了一批人逃出周都鎬京,渡過黃河,止於彘(zhì,今山西霍縣東北)。
國人打進王宮,沒有搜到周厲王。有人探知周厲王的太子「靖」逃到召穆公家躲了起來,又圍住召穆公家,要召穆公出太子靖。
召穆公沒奈何,只好把自己的兒子冒充太子靖送出去,才算把太子靖保護了下來。(假冒太子有沒有被人殺了,這個任何一本書中都沒有提到,估計是九死一生。)
厲王出走後,朝廷里沒有國王,怎麼辦呢。經大臣們商議,由召穆公和另一個大臣周公主持貴族會議,暫時代替周天子行使職權,歷史上稱為「共和行政」。共和行政維持了十四年。

B. 西周歷史上的「國人暴動」是什麼典故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大肆搜刮民財

夷王去世後,其子胡即位,就是西周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周厲王。厲王初即位,就喜歡主張專利的榮夷公。榮夷公是榮國國君,在周王室擔任一定官職,「夷」是其死後的謚號。所謂「專利」,就是把國都附近的山林川澤,都封鎖起來,不讓人民進去打柴、採集、捕魚、捉水產品。誰要進入這些地區,就要繳納高額的稅金。周王可以借專利之機大發橫財。但是,國都附近的平民和工商業者,當時稱為「國人」的人,生活就發生了困難。

這時,周宮廷中有個賢臣芮良夫評論此事道:「山林川澤之有物,是天地所生。天地百物,大家都以此為生,怎麼可以專利?專利激怒的人甚多,榮公以此教王,王能長久嗎?在王身邊的人,應引導物質利益布施於上下,使神人百姓各得其所。即使是這樣,還要經常憂懼怨恨的產生。《文王》詩說:『布施賜利,以成周業。』現在王學專利的結果必然歸附者少。王用榮公,周朝必敗。」厲王聽到芮良夫的議論,只當耳邊風。由於利慾的驅使,厲王還是起用榮夷公為卿士,實行專利政策,大肆搜刮民財,以供自己奢侈享用。

堵住民眾的嘴巴

專利政策推行後,國人由於被王室官府盤剝,難以維持生活,紛紛表示不滿。王室重臣召穆公向厲王進諫道:「百姓已經不能忍受貪暴的政令了!」然而厲王不但不放鬆專利的剝削,並且從衛國招來巫師,要他們監督京城內百姓,發現誰發表「誹謗」王上的言論,就立即加以殺戮。這樣,國人再不敢發怨言。親戚朋友在道路上相見,也不敢說話。只眨一下眼睛,表示對王室貪婪剝削和殘暴鎮壓的憤怒。厲王看到這種情況,高興地對召穆公說:「你看,我能夠消除百姓的誹謗,現在他們都不敢說話,天下太平了。」

失去民心的大禍

召穆公嚴正指出:「這是堵塞人民的口啊!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堵壅河水一旦決口,傷人必多;堵塞人民的怨言不讓發表,更會如此。所以治理河水要疏通,使之流暢,治理人民要開導他們把話都講出來。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士大夫都獻詩,盲人樂官獻曲,史官獻書,師官勸告,百工進諫,庶人傳話。在近臣都進行規勸、親戚觀察補缺、各方面都發表意見之後,王再進行歸納、斟酌、取捨,這樣王事就能順利而不發生逆亂。人民有口,就像土地有山川一樣,財富從那裡出來,衣食在那裡生成,善惡興敗在那裡出現。人民心中有思慮,口中就發言,傾其言而行就能成功,怎麼可以堵塞?堵塞人民的口不讓講話,終究會釀成大禍!」

無法阻擋的暴動

厲王不聽召穆公的勸諫,仍一意孤行,對各種自然資源都實行專利,有怨言者即行斬首。這樣過了三年,國都中的人民再也忍無可忍。他們便聯合起來,憤怒地沖進王宮,守宮的衛隊無法抵擋。厲王見這么多人洶涌而來,知道民眾起來造反了。他知道被憤怒的民眾抓住,後果一定不堪設想,連忙命人駕車,從宮後門溜出,狼狽逃竄。厲王的車馬不停蹄,一直向東北方向亡命奔逃。他渡過黃河,來到彘邑(即今山西霍州市東南),認為國人不可能再追來抓他了,才在那裡找一塊地方,避居下來。

C. 「國人暴動」是什麼事件

公元前841年,我國歷史上有確切紀年開始,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而這個紀年記載的第一件事就是"國人暴動"。"國人"是指生活在城市中社會最底層的人民,迫使他們揭竿而起,為生存而斗爭的是西周的第10位君王--周厲王姬胡。

D. 「國人暴動」大概是什麼內容

畫像磚中描述的「國人暴動」國人暴動,又稱彘之亂,是公元前841年發生在西周首都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西北)的以平民為主體的暴動。 ]事件背景 西周自周成王、周康王之後,社會矛盾開始激化。到周昭王、周穆王時期,由於貴族內部的分化現象越來越嚴重,許多失勢的貴族和貧困的士階層,社會地位不斷下降,也在城中與一般平民雜處,成為「國人」的組成部分。另外,在「國人」中還有百工、商賈等工商業者以及社會的下層群眾。 在周代,所營築的城邑通常有兩層城牆,從內到外分別為城和郭,城內稱「國人」,城外的稱「野人」或者「鄙人」。 西周的土地基本制度是「井田制」,將大塊的田地分割成九塊,排成「井」字形。中央一塊田地由大家合耕,收獲歸國家所有,為公田;其餘八塊收獲物歸各家所有,為私田。井田制下受田的人,平時向授予者交納貢賦,戰時有服兵役的義務。天子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有權向每一位生活在土地上的貴族和庶民取得貢賦,有權向接收土地者收回土地。 西周行使取得貢賦權的方法有兩種,其一,庶民助耕公田;其二,諸侯采邑主朝覲貢獻。到周夷王時,已有諸侯不朝。同時,隨著私田的不斷開發,使西周的井田制度遭到破壞。國人不斷依靠從山林湖澤捕魚、打獵營利,這都對西周朝廷的經濟收入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1] 事件原因 周夷王死後,其子周厲王姬胡繼位。為了改變朝廷的經濟狀況,周厲王任用榮夷公為卿士,實行「專利」政策,將山林湖澤改由天子直接控制,不準國人進入謀生。 周都鎬京的國人因不滿周厲王的政策,怨聲載道。大臣召穆公(又稱召公虎、邵公)進諫說:「民不堪命矣!」(人們已經受不了了,都在議論紛紛)周厲王又命令衛巫監謗,禁止國人談論國事,違者殺戮。 在周厲王的高壓政策下,國人不敢在公開場合議論朝政。人們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談招呼,只用眼色示意一下,然後匆匆地走開,這就是「道路以目」。周厲王得知後十分滿意。對召穆公說:「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我有能力制止人們的非議,他們再也不敢議論了!) 召穆公勸諫周厲王道:「是障之也!」(這是用強制的手段來堵住民眾的嘴啊!)、「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此!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這樣堵住人們的嘴,就像堵住了一條河。河一旦決口,要造成滅頂之災;人們的嘴被堵住了,帶來的危害遠甚於河水!治水要採用疏導的辦法,治民要讓天下人暢所欲言)周厲王對此卻置若罔聞。 周厲王的高壓政策,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公元前841年,爆發了「國人暴動」。 [2] [3] [ 事件過程 公元前841年,因不滿周厲王的暴政,鎬京的「國人」集結起來,手持棍棒、農具,圍攻王宮,要殺周厲王。周厲王下令調兵遣將。臣下回答說:「我們周朝寓兵於國人,國人就是兵,兵就是國人。國人都暴動了,還能調集誰呢?」周厲王帶領親信逃離鎬京,沿渭水河岸,一直逃到彘(今山西省霍州市),並於公元前828年(周共和十四年)病死於該地。 國人攻進王宮,沒有找到周厲王,便轉而尋找太子姬靜。召穆公將姬靜藏了起來,國人圍住召穆公家,要召穆公交出太子,召穆公「乃以其子代王太子」,《竹書紀年》記載:「(國人)執召穆公之子殺之」。 在大臣周定公、召穆公的勸解下,國人平息了一些怨恨,紛紛離去。此時宗周無主,周公和召公根據貴族們的推舉,暫時代理政事,重要政務由六卿合議。這種政體,稱為共和(一說由共國國君共伯和代行天子職務)。史稱「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2] [3] ]事件影響 《史記》一書於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開始記年記事,因此發生「國人暴動」、厲王被逐、「共和行政」的這一年,被視為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國人暴動」動搖了西周王朝的統治,直接導致了周王室日趨衰微,逐步出現了分崩離析的局面。盡管有短暫的宣王中興,但周宣王之後,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西周最終被犬戎所滅。 [1] [4]

E. 春秋時期奴隸起義、國人暴動及其歷史作用

在春秋時期的奴隸器,光能把東西歷史作用春秋時期,那麼那些人說生活的很艱難,他們只有幾億來推動社會發展,是的那些奴隸主滿他們進行各種改革。

F. 公元前841年國人暴動怎麼回事

國人暴動周厲王任用榮夷公為卿士,實行專利政策,又命令衛巫監謗,禁止國人談論國事,違者殺戮。當時國人有參與議論國事的權利,甚至對國君廢立、貴族爭端仲裁等有相當權利,同時有服役和納軍賦的義務。國人在高壓政策下,「道路以目」。召公虎規諫厲王,但監謗更甚,國人忍無可忍,於公元前841 年,舉行暴動,攻入王宮,國王倉皇逃奔彘,公元前828 年,國王死於彘。宗周無主,朝政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同執掌,史稱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在周成王、周康王統治的時期,周朝政局比較安定。後來,由於封建主貴族加重剝削,加上不斷發動戰爭,國人的不滿情緒也隨著增長。周朝的統治者為了鎮壓人民,採用十分嚴酷的刑罰。周穆王的時候,制訂了三千條刑法,犯法的人受的刑罰有五種,叫做"五刑"。像額上刺字、割鼻、砍腳等等。但是,刑罰再嚴,也阻止不了人民的反抗。到了西周第十位國王周厲王即位後,對人民的壓迫更重了。周厲王寵信一個名叫榮夷公的大臣,實行"專利",他們霸佔了一切湖泊、河流,不準人民利用這些天然資源謀生;他們還勒索財物,虐待人民。那時候,住在野外的農夫叫"野人",住在都城裡的平民叫"國人"。周都鎬京的國人不滿厲王的暴虐措施,怨聲載道。大臣召公虎聽到國人的議論越來越多,進宮告訴厲王說:"百姓忍受不了啦,大王如果不趁早改變做法,出了亂子就不好收拾了。"厲王滿不在乎地說:"你不用急,我自有辦法對付。"於是,他下了一道命令,禁止國人批評朝政,還從衛國找來一個巫師,要他專門刺探批評朝政的人,說:如果發現有人在背後誹謗我,你就立即報告。"衛巫為了討好厲王,派了一批人到處察聽。那批人還敲詐勒索,誰不服他們,他們就隨便誣告。厲王聽信了衛巫的報告,殺了不少國人。在這樣的壓力下,國人真的不敢在公開場合里議論了。人們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談招呼,只交換了一個眼色,就匆匆地走開。厲王見衛巫報告批評朝政的人漸漸少了下來,十分滿意。有一次,召公虎去見厲王,厲王洋洋得意地說:"你看,這回兒不是已經沒有人議論了嗎?"召公虎嘆了一口氣說:"唉,這怎麼行呢?堵住人的嘴,不讓人說話,比堵住河流還要危險哪!治水必須疏通河道,讓水流到大海;治國家也是一樣,必須引導百姓說話。硬堵住河流,就要決口;硬堵住人的嘴,是要闖大禍的呀!"厲王撇撇嘴,不去理他,召公虎只好退出。厲王和榮夷公的暴政越來越厲害,過了三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國人忍無可忍,終於舉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暴動。起義的國人圍攻王宮,要殺國王。國王得知風聲,慌慌忙忙帶了一批人逃命,一直逃過黃河,到彘(音zhì,今山西霍縣東北)地方才停下來。國人打進王宮,沒有搜到國王。有人探知王子靖逃到召公虎家躲了起來,又圍住召公虎家,要召公虎交出王子。召公虎沒奈何,只好把自己的兒子冒充太子送出去,才算把王子保護了下來。厲王出走後,朝廷里沒有國王,怎麼辦呢。經大臣們商議,由召公虎和另一個大臣周公主持貴族會議,暫時代替周天子行使職權,歷史上稱為"共和行政"。「共和」一詞由此而來。從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起,中國歷史才有了確切的紀年。共和行政維持了十四年之後,周厲王在彘死去。大臣們立太子姬靜即位,就是周宣王。宣王在政治上比較開明,得到諸侯的支持。經過這一場國人暴動,周的政治重新恢復了民主。
公元前841年發生的國人暴動 直接導致了周王室日趨衰微.

G. 國人暴動在哪一年

國人暴動,又稱彘之亂,是公元前841年發生在西周首都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西北)的以平民為主體的暴動。

事件背景
西周自周成王、周康王之後,社會矛盾開始激化。到周昭王、周穆王時期,由於貴族內部的分化現象越來越嚴重,許多失勢的貴族和貧困的士階層,社會地位不斷下降,也在城中與一般平民雜處,成為「國人」的組成部分。另外,在「國人」中還有百工、商賈等工商業者以及社會的下層群眾。
在周代,所營築的城邑通常有兩層城牆,從內到外分別為城和郭,城內稱「國人」,城外的稱「野人」或者「鄙人」。
西周的土地基本制度是「井田制」,將大塊的田地分割成九塊,排成「井」字形。中央一塊田地由大家合耕,收獲歸國家所有,為公田;其餘八塊收獲物歸各家所有,為私田。井田制下受田的人,平時向授予者交納貢賦,戰時有服兵役的義務。天子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有權向每一位生活在土地上的貴族和庶民取得貢賦,有權向接收土地者收回土地。
西周行使取得貢賦權的方法有兩種,其一,庶民助耕公田;其二,諸侯采邑主朝覲貢獻。到周夷王時,已有諸侯不朝。同時,隨著私田的不斷開發,使西周的井田制度遭到破壞。國人不斷依靠從山林湖澤捕魚、打獵營利,這都對西周朝廷的經濟收入造成了巨大的威脅。[1]
編輯本段事件原因

周夷王死後,其子周厲王姬胡繼位。為了改變朝廷的經濟狀況,周厲王任用榮夷公為卿士,實行「專利」政策,將山林湖澤改由天子直接控制,不準國人進入謀生。
周都鎬京的國人因不滿周厲王的政策,怨聲載道。大臣召穆公(又稱召公虎、邵公)進諫說:「民不堪命矣!」(人們已經受不了了,都在議論紛紛)周厲王又命令衛巫監謗,禁止國人談論國事,違者殺戮。
在周厲王的高壓政策下,國人不敢在公開場合議論朝政。人們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談招呼,只用眼色示意一下,然後匆匆地走開,這就是「道路以目」。周厲王得知後十分滿意。對召穆公說:「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我有能力制止人們的非議,他們再也不敢議論了!)
召穆公勸諫周厲王道:「是障之也!」(這是用強制的手段來堵住民眾的嘴啊!)、「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此!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這樣堵住人們的嘴,就像堵住了一條河。河一旦決口,要造成滅頂之災;人們的嘴被堵住了,帶來的危害遠甚於河水!治水要採用疏導的辦法,治民要讓天下人暢所欲言)周厲王對此卻置若罔聞。
周厲王的高壓政策,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公元前841年,爆發了「國人暴動」。[2-3]
編輯本段事件過程

公元前841年,因不滿周厲王的暴政,鎬京的「國人」集結起來,手持棍棒、農具,圍攻王宮,要殺周厲王。周厲王下令調兵遣將。臣下回答說:「我們周朝寓兵於國人,國人就是兵,兵就是國人。國人都暴動了,還能調集誰呢?」周厲王帶領親信逃離鎬京,沿渭水河岸,一直逃到彘(今山西省霍州市),並於公元前828年(周共和十四年)病死於該地。
國人攻進王宮,沒有找到周厲王,便轉而尋找太子姬靜。召穆公將姬靜藏了起來,國人圍住召穆公家,要召穆公交出太子,召穆公「乃以其子代王太子」,《竹書紀年》記載:「(國人)執召穆公之子殺之」。
在大臣周定公、召穆公的勸解下,國人平息了一些怨恨,紛紛離去。此時宗周無主,周公和召公根據貴族們的推舉,暫時代理政事,重要政務由六卿合議。這種政體,稱為共和(一說由共國國君共伯和代行天子職務)。史稱「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2-3]
編輯本段事件影響

《史記》一書於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開始記年記事,因此發生「國人暴動」、厲王被逐、「共和行政」的這一年,被視為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國人暴動」動搖了西周王朝的統治,直接導致了周王室日趨衰微,逐步出現了分崩離析的局面。盡管有短暫的宣王中興,但周宣王之後,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西周最終被犬戎所滅。

H. 周厲王時的暴動的歷史事件產生了什麼影響

《史記》記載,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開始記年記事,因此發生「國人暴動」、厲王被逐、「共和行政」的這一年,被視為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由於周朝是一個由原始部落步入文明社會不久的早期國家,有氏族成員轉化而成的國人,是維持周朝統治穩定的主要力量,國人暴動導致了周人中上層貴族與平民階層之間的分裂,因而極大地削弱了西周王朝的統治基礎。
「國人暴動」動搖了西周王朝的統治,直接導致了周王室日趨衰微,逐步出現了分崩離析的局面。盡管有短暫的宣王中興,但周宣王之後,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西周最終被犬戎所滅。

I. 「國人暴動」一詞中的「國人」是指:

西周時期,住在野外的農夫叫"野人",住在都城裡的平民叫"國人"。

事件背景
西周自周成王、周康王之後,社會矛盾開始激化。到周昭王、周穆王時期,由於貴族內部的分化現象越來越嚴重,許多失勢的貴族和貧困的士階層,社會地位不斷下降,也在城中與一般平民雜處,成為「國人」的組成部分。另外,在「國人」中還有百工、商賈等工商業者以及社會的下層群眾。 在周代,所營築的城邑通常有兩層城牆,從內到外分別為城和郭,城內稱「國人」,城外的稱「野人」或者「鄙人」。 西周的土地基本制度是「井田制」,將大塊的田地分割成九塊,排成「井」字形。中央一塊田地由大家合耕,收獲歸國家所有,為公田;其餘八塊收獲物歸各家所有,為私田。井田制下受田的人,平時向授予者交納貢賦,戰時有服兵役的義務。天子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有權向每一位生活在土地上的貴族和庶民取得貢賦,有權向接收土地者收回土地。 西周行使取得貢賦權的方法有兩種,其一,庶民助耕公田;其二,諸侯采邑主朝覲貢獻。到周夷王時,已有諸侯不朝。同時,隨著私田的不斷開發,使西周的井田制度遭到破壞。國人不斷依靠從山林湖澤捕魚、打獵營利,這都對西周朝廷的經濟收入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事件原因
周夷王死後,其子周厲王姬胡繼位。為了改變朝廷的經濟狀況,周厲王任用榮夷公為卿士,實行「專利」政策,將山林湖澤改由天子直接控制,不準國人進入謀生。 周都鎬京的國人因不滿周厲王的政策,怨聲載道。大臣召穆公(又稱召公虎、邵公)進諫說:「民不堪命矣!」(人們已經受不了了,都在議論紛紛)周厲王又命令衛巫監謗,禁止國人談論國事,違者殺戮。 在周厲王的高壓政策下,國人不敢在公開場合議論朝政。人們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談招呼,只用眼色示意一下,然後匆匆地走開,這就是「道路以目」。周厲王得知後十分滿意。對召穆公說:「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我有能力制止人們的非議,他們再也不敢議論了!) 召穆公勸諫周厲王道:「是障之也!」(這是用強制的手段來堵住民眾的嘴啊!)、「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此!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這樣堵住人們的嘴,就像堵住了一條河。河一旦決口,要造成滅頂之災;人們的嘴被堵住了,帶來的危害遠甚於河水!治水要採用疏導的辦法,治民要讓天下人暢所欲言)周厲王對此卻置若罔聞。 周厲王的高壓政策,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公元前841年,爆發了「國人暴動」。
事件過程
公元前841年,因不滿周厲王的暴政,鎬京的「國人」集結起來,手持棍棒、農具,圍攻王宮,要殺周厲王。周厲王下令調兵遣將。臣下回答說:「我們周朝寓兵於國人,國人就是兵,兵就是國人。國人都暴動了,還能調集誰呢?」周厲王帶領親信逃離鎬京,沿渭水河岸,一直逃到彘(今山西省霍州市),並於公元前828年(周共和十四年)病死於該地。 國人攻進王宮,沒有找到周厲王,便轉而尋找太子姬靜。召穆公將姬靜藏了起來,國人圍住召穆公家,要召穆公交出太子,召穆公「乃以其子代王太子」,《竹書紀年》記載:「(國人)執召穆公之子殺之」。 在大臣周定公、召穆公的勸解下,國人平息了一些怨恨,紛紛離去。此時宗周無主,周公和召公根據貴族們的推舉,暫時代理政事,重要政務由六卿合議。這種政體,稱為共和(一說由共國國君共伯和代行天子職務)。史稱「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事件影響
《史記》一書於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開始記年記事,因此發生「國人暴動」、厲王被逐、「共和行政」的這一年,被視為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國人暴動」動搖了西周王朝的統治,直接導致了周王室日趨衰微,逐步出現了分崩離析的局面。盡管有短暫的宣王中興,但周宣王之後,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西周最終被犬戎所滅。[

J. 歷史上第一次「國人暴動」是發生在哪個統治者身上

公元前841年,因不滿周厲王的暴政,鎬京的「國人」集結起來,手持棍棒、農具,圍攻王宮,要殺周厲王。周厲王下令調兵遣將。臣下回答說:「我們周朝寓兵於國人,國人就是兵,兵就是國人。國人都暴動了,還能調集誰呢?」周厲王帶領親信逃離鎬京,沿渭水河岸,一直逃到彘(今山西省霍州市),並於公元前828年(周共和十四年)病死於該地。 國人攻進王宮,沒有找到周厲王,便轉而尋找太子姬靜。召穆公將姬靜藏了起來,國人圍住召穆公家,要召穆公交出太子,召穆公「乃以其子代王太子」,《竹書紀年》記載:「(國人)執召穆公之子殺之」。 在大臣周定公、召穆公的勸解下,國人平息了一些怨恨,紛紛離去。此時宗周無主,周公和召公根據貴族們的推舉,暫時代理政事,重要政務由六卿合議。這種政體,稱為共和(一說由共國國君共伯和代行天子職務)。史稱「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閱讀全文

與國人暴動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