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皖南特委的歷史意義

皖南特委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3-09 04:15:51

A. 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由中共中央哪個局直接領導

先是長江局再是中原局後是華中局。劉少奇同志為中原局和華中局書記,後饒漱石專任屬華中局書記。曾任中共中央華中局第二書記。

陳毅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是第二次國共合作期間由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留在南方八省進行游擊戰爭的中國工農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的軍隊。1937年10月12日新四軍建軍。新四軍是主要由項英創建的,實質不受國民政府指揮的中共軍事力量。抗戰結束後,新四軍番號繼續被沿用到1947年1月30日才撤銷,原新四軍部隊主力除第3師(黃克誠部)開赴東北加入東北野戰軍,第5師(李先念部)改編為中原軍區外,其餘主力改編為華東野戰軍,1949年1月改稱第三野戰軍。

B. 屯溪哪裡好玩

風景:花山謎窟、新安江延伸段、世紀廣場、戴震公園、小龍山
歷史文化古跡:程氏三宅、程大衛故居、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程大衛珠算館、屯溪老街博物館、戴震紀念館、中共皖南特委舊址

C. 饒北客家人的著名人物

詹安泰(1902—1967)著名古典文學學者,文學史家和書法藝術家。民盟民員。號無庵,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新豐鎮樓仔人,畢業於廣東高等師范和廣東大學中國文學系。詹氏第九十二世。一生從事古典文學研究和教學,發表了幾十篇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論文,尤其精於詩詞的研究、創作。他的詞學專著有獨特創新見解,在詞壇有較大影響,日本學者有「南詹北夏,一代詞宗」的評譽。
詹伯慧,當代語言學家,教授,博士生導師。筆名柏葦,廣東省饒平縣人,詹安泰長子,生於1931年7月10日。1949年考入中山大學文學院語言學系。1983年10月到暨南大學任教,曾任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廣東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2006年從暨南大學中文系退休。現任暨南大學漢語方言研究中心名譽主任。
詹玉湘,男,漢族,1964年11月出生,廣東饒平人,中共黨員,學歷在職研究生。現任廣東省友和集團公司總經理(法人代表)、省工商聯副會長。
張偉烈(1911-2006),又名張永猛,抗戰時期曾用名張開南。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優秀的外交戰士,外交部原駐外大使。1911年6月9日,出生於廣東省饒平縣上饒鎮壩上村的一個貧農家庭。父親張應科(1878—1937),因祖父早年去世、祖母守寡而經濟困難,在家鄉務農;母親楊坪(1886—1935),廣東省大埔縣人。192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7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江西抗日義勇軍劇團隊長,新四軍服務團組織股長、團代表,皖南特委巡視員,銅陵中心區委書記,縣委書記,皖南特委委員、宣傳部部長、組織部部長、銅繁行政辦事處主任。抗戰勝利後,任新四軍第七師、山東野戰軍第四縱隊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膠東軍區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部長,西海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地委委員,華東警備第五旅副政委、煙台市委委員等職。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廣西宜山地委、欽州地委書記、軍分區政委,桂北區黨委委員,廣東省海南島區黨委書記、省委委員,駐蘇聯大使館參贊、黨委副書記,駐伊拉克大使、黨委書記,駐摩洛哥大使、黨委書記,駐蒙古大使、黨委書記,駐泰國大使、黨委書記,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1985年3月離休後,曾擔任中蒙、中泰友好協會會長。2006年4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張偉烈病重期間及逝世後,黨和國家領導人都以不同的方式 .表示了慰問和哀悼。

D. 我們朱氏一族紫陽堂是怎麼回事

我們朱氏一族紫陽堂是怎麼回事?

朱氏 大家族 繁昌朱沖朱氏宗祠

百家宗祠2019-04-15 15:40

安徽省繁昌縣繁陽鎮大陽村朱沖朱氏祠堂被命名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清明節當天,朱氏族人齊聚宗祠,為「市保單位」揭牌。

朱沖朱氏宗祠始建於1813年,歷經戰火、歲月的侵蝕,幾經翻修重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特別是皖南事變後,曾作為中共繁昌縣委、皖南特委臨時駐地,為新四軍、游擊隊的發展壯大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解放後,曾作為農民掃盲學校和生產隊隊屋使用。

近年來,縣文物局、繁陽鎮和朱氏後裔們多方籌資,對宗祠進行了多次修復和維護,鑒於該處建築的歷史價值和古民居的文物價值。2011年被授予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1月被授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一、源遠流長之紫陽堂

位於紅花山腳下的繁陽鎮大陽村朱沖,有一座逾百年的朱氏祠堂。青山修竹,林木秀立,置身蜿蜒水泥小道上,抬首可見巍峨紅花山,路邊的房屋大多數已被拆遷。據當地人介紹,這里的地質災害比較嚴重,有的是搬到鎮上去了,有的則是搬到縣里去了。

宗祠,顧名思義,即宗族共同祭祀祖先的地方——祠堂。宗祠歷經風雨的滄桑,歲月的洗禮而成為歷史文化遺存。宗祠是我國民俗文化的重要載體,對於現代的人民來說,仍具有一種神秘感:而對於相關學者來說,則充滿各種珍貴的民俗文化研究元素。

當天我去的時候已是傍晚,夕陽晚照,余輝下的宗祠彷彿是一位經歷百年風雨卻依舊傲然挺立的老將軍,我撫摸一磚一瓦,一木一石,感受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魄。宗祠,是凝聚家族之魂,更是激勵子孫不屈不撓、頑強拼搏、創新奉獻的精神之光。保護好古建築就是在保護我們自身的文化,就是在延續傳統繼往開來,也是為子孫後代展示先祖智慧結晶和遺存文化的輝煌。

二、一脈相承之家譜

家譜,又稱之為族譜、家乘,族譜等,它是一種以表譜為形式,記載一個以血緣關系為主題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跡的特殊圖書體裁,也是記錄和承載宗族發展歷史的主要資料。同時,族譜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在漢族有悠久的歷史,後來在民族融合中逐漸在各民族中開始出現了族譜。族譜是中華民族的三大文獻國史、地誌,族譜之一,屬於珍貴的人文資料,對於歷史學、民俗學、人口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文獻價值。在20世紀60年代中國的破四舊運動浪潮之中,家譜曾被當做四舊遭到清理和損壞,「成千上萬」的家譜被毀掉,很多中國人不得不自毀家族世代珍藏的家譜,這對於研究中國人的人文歷史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失。然而,關於家譜的起源,雖然目前學術界眾說紛紜,但是仍未有定論。

聊到家譜時,朱氏子孫將他手寫的部分家譜拿給我看,他屈指算道:「從唐朝新安系第一代瓌公到我已是三十三代了」

E. 孫宗溶的介紹

孫宗溶,祖籍安徽太平縣仙源(今黃山市黃山區仙源鎮),1916年2月出生於蕪湖,1937年畢業於宣城高級師范學校,1938年3月參加革命工作,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3月奔赴延安抗大學習,同年8月畢業後,分配到新四軍軍部,隨即由中共中央東南局派到中共皖南特委做青年工作。

F. 張世傑的皖南事變時期

民國29 年春,張世傑任皖南特委巡視員,先後去南(陵)蕪(湖)宣(城)縣委和青陽縣開展工作,發展黨的組織。同年,擔任皖南特委秘書長兼軍事部副部長。翌年元月隨新四軍軍部北移。在「皖南事變」中,張世傑彈盡糧絕後突圍時被俘。在江西上饒集中營被囚的3 個多月里,他雖受盡折磨、頭發脫落、身體虛弱,仍參與獄中難友與敵人進行的絕食等斗爭。後來,他機智逃離後,輾轉贛、閩、浙、蘇、皖,歷經艱險抵無為縣找到了黨組織,重返新四軍七師根據地。同年冬任中共銅陵敵後縣委書記。

G. 松潭的近代史上的松潭

1934年7月初(民國23年),紅七軍團軍團長尋淮洲帶領七千餘人的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從江西瑞金出發,經過福建、浙江到達皖贛交界地區,計劃利用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輻射影響,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吸引南京國民政府武裝力量,掩護中央紅軍的戰略西征。在中央紅軍即將出發的前夕,尋淮洲率部經休寧縣流口於10月3日進入祁門縣蘆溪鄉查灣村。
1935年1月13日,農歷乙亥年臘月初九,紅軍一部分路經松潭停駐,當晚,松潭青壯年齊聚村民戴秀中家中,成立松潭農民團,選舉戴熾昌為農民團團長、團副戴佛林,並確定農民團的主要任務是為紅軍做向導、探敵情、傳情報、買物資、安排吃住。紅軍當場給農民團成員發放紅色根據地通行證件。自此,松潭村成為紅軍、游擊隊來往的中轉站、茶水站和宿營地。村人不僅接納部隊居住,還幫紅軍縫衣采葯。1936年9月一天,村中二百餘紅軍與山下偽壯丁隊開戰,在松潭村民的大力援助下,紅軍大獲全勝。戰後,紅軍高興之餘,在村民門口牆壁揮墨寫下《告拜堂石村民書》,號召村民聯合起來,上繳私藏獵槍,共同抗日。 1932年(民國21年),在上級的指示下,於村口太陽廟成立了第一個中共地下黨小組,小組共5人,具體負責松潭到查灣一線的信息聯絡,為黨的地下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1934年(民國23年),中共閩浙贛省委派肖龍開等人,來祁門舍會山進行革命活動,發展黨員,建立組織,同時成立了拜堂石、宋家山、茗灘、長嶺4個區委。
1938年(民國27年)秋,祁城區委會成立,書記金厚初,繼任馮宗禮,同時下設祁城和拜堂石兩個支部,隸屬皖南特委。翌年春,拜堂石支部改屬贛北特委領導。1941年(民國30年)元月,因叛徒出賣,組織被破壞。
1939年(民國28年)4月,中共贛北特委在蘆溪成立中心支部,書記汪挽華,有黨員30餘人。8月,蘆溪區委成立,書記汪挽華,繼任史平之。這年冬天,汪挽華書記來到拜堂石村民戴聲鴻家,召集十多名黨員,將1932年成立的黨小組擴建為黨支部,自此,以松潭村民黨員為主體的黨支部正式成立,書記戴聲鴻。支部成立後,立即籌建小學,大膽動用公堂祠會財產作基金,聘請兩位中共地下黨員作教師,既教學又幹革命,學校建立「松濤圖書室」,藏書多為左翼作家作品以及《抗戰歌聲》、《解放日報》等刊物,同時設有牆報、舉辦歌舞等活動,其時,誕生了「團結禦侮,槍口一致對外」、「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要廉潔政府、不要黑漆衙門」、「皖南是埋葬敵人的墓地」等一系列愛國標語。1940年(民國29年)夏,贛北特委批准成立中共祁門工委,書記史平之,副書記汪挽華,下建拜堂石、蘆溪、蔣家丘3個區委,7個支部,黨員70多人。
1934年(民國23年),中共閩浙贛省委派肖龍開等人,來祁門舍會山進行革命活動,發展黨員,建立組織,同時成立了拜堂石、宋家山、茗灘、長嶺4個區委。
1944年秋(民國33年),偽縣長要強行徵收茶子新款,支部一面發動群眾抗交,一面動員各類關系揭發。後偽縣長又派人催糧,糧警手持鎖鏈加倍勒索,支部組織群眾痛打糧警,大快人心……類似黨支部發動農民暴動的事件不勝枚舉。 1947年(民國36年),由新四軍馬文傑(又名郁達人)夫婦帶部隊來松潭落足,在這里建立游擊隊縫紉廠,儲備糧食搞支前,村民們站崗放哨、送信聯絡、儲備糧食、收養傷病員,將小村莊建成了游擊隊的大後方,迎來了1949年祁門縣城的解放,馬文傑擔任祁門縣人民政府首任縣長。

H. 紫陽世家是什麼意思,跟朱氏家族有什麼關聯嗎

紫陽世家是宋朝大文學家,思想家,詩人朱熹的後代,朱熹其中有一別名叫紫陽先生,所以後人稱紫陽世家,也是紫陽後代,朱氏家譜的輩分這個要看你的族譜是怎麼排列的,一般來說每個家庭都有一本族譜的。

在明朝的時候朱姓家譜受朱元璋影響,大部分都重新修訂過,網路一下朱氏家譜,有個詳細的說明,姓朱但是家譜在民國的,朱氏紫陽堂,追根溯源乃至唐朝第一代先祖朱瑰,承南宋朱熹一脈。

歷經戰火、歲月的侵蝕,幾經翻修重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特別是皖南事變後,曾作為中共繁昌縣委、皖南特委臨時駐地,為新四軍、游擊隊的發展壯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作為農民掃盲學校和生產隊隊屋使用。

(8)皖南特委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朱姓族譜名稱又稱「朱氏族譜」的,也有叫「朱氏家譜」的。此外,有的稱「支譜」,也有的稱「統宗譜」或「通譜」。

有的族譜還在名稱上詳細註明地域或宗支,如朱次琦所編《南海九江朱氏家譜》,又如《紫陽朱氏建安譜》、《紫陽朱氏武林派宗譜》。

譜序,是族譜中極有價值的文章。一部族譜往往有多篇序文,它們大都由本族名流與本族有淵源關系(如親朋好友)的著名學者、政界人士所寫。

譜序文章,其內容多為論述族譜的重要意義、本族修譜的歷史、本族姓的源流。歷史上保存下來見載於各朱氏族譜或各朝文集中的朱氏族譜序,數量極多。

其中,最著名、流傳最廣的首推朱熹所作《婺源茶院朵氏世譜序》。該譜序又叫《新安朱氏世譜序》,見載於大多數朱姓族譜上。

中國人對待族譜的態度是極神聖的,各族姓往往把本族家譜作為聖物收藏,朱姓也不例外。

朱姓對族譜的愛惜程度可從同治壬申年湖南紫陽堂《朱氏族譜》上所載的《領譜家規》一文反映出來。

閱讀全文

與皖南特委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