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linux系統的發展歷史

linux系統的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4 15:11:14

『壹』 linux系統的歷史與功能!!!

做為UNIX的一個版本,LINUX的歷史起源於UNIX早期的UNIX遍布於各種計算機版平台。之後的個人計算機也有的採用權了UNIX,但由於價格的原因沒有得到普及。LINUX最初由芬蘭的helsinki大學技術科學系的學生Linux Torvalds開發。1991年發行了LINUX0.11版本。認為他是在免費的開放的互聯網中開發的,所以經過其他很多編程人員的改進和修訂,添加。但是他仍然符合UNIX標准。
LINUX最大的優點在與他的強大的伺服器功能,這也是眾多用戶選擇他的原因

『貳』 Linux的發展歷史歷程是怎樣的

在1981 年,IBM 公司推出了享譽全球的微型計算機IBM PC。在1981-1991 年間,MS-DOS 操作系統一直是微型計算機操作系統的主宰。此時計算機硬體價格雖然逐年下降,但軟體價格仍然居高不下 【a】。
當時Apple 的MACs 操作系統可以說是性能最好的,但是其天價使得沒人能夠輕易靠近 【b】。
當時的另一個計算機技術陣營就是UNIX 世界。但是UNIX 操作系統就不僅是價格昂貴的問題 了。為了尋求高利潤率,UNIX 經銷商們把價格抬得極高,PC 小用戶根本不能靠近它。曾經一度收到Bell Labs許可而能在大學中用於教學的UNIX 源代碼也一直被小心地守衛著不許公開 【c】。
對於廣大的PC 用戶,軟體行業的大型供應商們始終沒有給出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的手段。

正在此時,出現了MINIX 操作系統 【d】,並且有一本描述其設計實現原理的書 同時發行。由於AST的這本書寫的非常詳細,並且敘述得有條有理,於是幾乎全世界的計算機愛好者都開始看這本書,以期能理解操作系統的工作原理。
其中也包括Linux 系統的創始者Linus Benedict Torvalds。當時(1991 年),Linus Benedict Torvalds 是赫爾辛基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的二年級學生,也是一個自學的計算機hacker。這個21歲的芬蘭年輕人喜歡鼓搗他的計算機,測試計算機的性能和限制。但當時他所缺乏的就是一個專業級的操作系統。
在同一年間,GNU 計劃已經開發出了許多工具軟體。其中最受期盼的GNU C 編譯器已經出現,但還沒有開發出免費的GNU 操作系統。 即使是教學使用的MINIX 操作系統也開始有了版權,需要購買才能得到源代碼。雖然GNU 的操作系統HURD一直在開發之中【e】,但在當時看來不能在幾年內完成。

(已經有了【a-e】,但是還沒有一個os)
為了能更好地學習計算機知識(或許也只是為了興趣),Linus 使用聖誕節的壓歲錢和貸款購買了一台386 兼容電腦 ,並從美國郵購了一套MINIX 系統軟體 。就在等待MINIX 軟體期間,Linus 認真學習了有關Intel 80386 的硬體知識。為了能通過Modem 撥號連接到學校的主機上,他使用匯編語言並利用80386 CPU的多任務特性編制出一個終端模擬程序。此後為了將自己一台老式電腦上的軟體復制到新電腦上,他還為軟盤驅動器、鍵盤等硬體設備編制出相應的驅動程序。(他編寫了一些os相關的程序)
通過編程實踐,並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MINIX 系統的諸多限制(MINIX 雖然很好,但只是一個用於教學目的簡單操作系統,而不是一個強有力的實用操作系統),而且通過上述實踐Linus 已經有了一些類似於操作系統硬體設備驅動程序的代碼,於是他開始有了編制一個新操作系統的想法。(一個影響深遠的想法誕生了)
從1991年4月份起(let take this time as thestart),他通過修改終端模擬程序和硬體驅動程序,開始編制起自己的操作系統來。開始,他的目的很簡單,只是為了學習Intel 386 體系結構保護模式運行方式下的編程技術。但後來Linux發展卻完全改變了初衷。(起始的時間)
根據Linus 在comp.os.minix 新聞組上發布的消息,我們可以知道他逐步從學MINIX 系統階段發展到開發自己的Linux 系統的過程。(具體了解的來源)
Linus第1次向comp.os.minix 投遞消息是在1991年3月29日。所發帖子的題目是「gcc on minix-386doesn't optimize」,是有關gcc 編譯器在MINIX-386 系統上運行優化的問題(由此可知,Linus在1991 年初期就已經開始深入究了MINIX 系統,並在這段時間有了改進MINIX 操作系統的思想。在進一步學習MINIX 系統之後,這個想法逐步演變成想重新設計一個基於Intel 80386 體系結構的新操作系統的構思。(思想的轉變)
他在回答有人提出MINIX 上的一個問題時,所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閱讀源代碼」(「RTFSC (Read the F**ing Source Code :-)」)。他認為答案就在源程序中。這也說明了對於學習系統軟體來說,我們不光需要懂得系統的工作基本原理,還需要結合實際系統,學習實際系統的實現方法。因為理論畢竟是理論,其中省略了許多枝節,而這些枝節問題雖然沒有太多的理論含量,但卻是一個系統必要的組成部分,就象麻雀身上的一根羽毛。(實踐的重要意義)

(以下是按照時間順序進行介紹)
從1991 年4 月 份開始,Linus 幾乎花費了全部時間研究MINIX-386 系統(Hacking the kernel),並且嘗試著移植GNU 的軟體到該系統上(GNU gcc、bash、gdb 等)。並於4 月13 日在comp.os.minix 上發布說自己已經成功地將bash 移植到了MINIX 上,而且已經愛不釋手、不能離開這個shell 軟體了。
第一個與Linux 有關的消息是在1991 年7 月3日 在comp.os.minix 上發布的(當然,那時還不存在Linux 這個名稱,當時Linus 腦子里想的名稱可能是FREAX,FREAX 的英文含義是怪誕的、怪物、異想天開等)。其中透露了他正在進行Linux 系統的開發,並且已經想到要實現與POSIX 兼容的問題了。
在Linus 另一個發布的消息中(1991 年8 月25日 comp.os.minix),他向所有MINIX 用戶詢問「Whatwould you like to see in minix?」(「你最想在MINIX系統中見到什麼?」),在該消息中他首次透露出正在開發一個(免費的)386(486)操作系統,並且說只是興趣而已,代碼不會很大,也不會象GNU 的那樣專業。希望大家反饋一些對於MINIX 系統中喜歡哪些特色不喜歡什麼等信息,並且說明由於實際和其它一些原因,新開發的系統剛開始MINIX 很象(並且使用了MINIX的文件系統)。並且已經成功地將bash(1.08版)和gcc(1.40 版)移植到了新系統上,而且在過幾個月就可以實用了。最後,Linus 申明他開發的操作系統沒有使用一行MINIX 的源代碼;而且由於使用了386 的任務切換特性,所以該操作系統不好移植(沒有可移植性),並且只能使用AT 硬碟。對於Linux 的移植性問題,Linus當時並沒有考慮。但是目前Linux 幾乎可以運行在任何一種硬體體系結構上。
到了1991 年的10 月5 日 ,Linus 在comp.os.minix 新聞組上發布消息,正式向外宣布Linux 內核系統的誕生(Free minix-like kernel sources for 386-AT)。這段消息可以稱為Linux 的誕生宣言,並且一直廣為流傳。因此10 月5 日對Linux社區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許多後來Linux 的新版本發布時都選擇了這個日子。所以RedHat 公司選擇這個日子發布它的新系統也不是偶然的。

『叄』 Linux的歷史

1991年8月一
位來自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年輕人Linus Benedict Torvalds,對外發布了一套全新的操作系
統。事情的緣起是這樣的:為了實習使用著名的計算機科學家 Andrew S. Tanenbaum開發的
Minix (一套功能簡單,簡單易懂的UNIX操作系統,可以在8086上運行,後來也支持80386,
在一些PC機平台上非常流行),Linus購買了一台486微機,但是他發現Minix的功能還
很不完善,於是他決心自己寫一個保護模式下的操作系統,這就是Linux的原型。最開始的
Linux是用匯編語言編寫的。主要工作是用來處理80386保護模式,按照Linus本人的描述,
剛開始的時候是這樣的:

「最開始的確是一次痛苦的航行,但是我終於可以擁有自己的一些設備驅動程序了,
並且排錯也變的更容易了,我開始使用C語言來開發程序,這大大加快了開發速度,我開
始擔心我發的誓言:『作一個比Minix更好的Minix』,我夢想有一天我能在Linux下重新
編譯GCC……」

「我花了兩個月來進行基本的設置工作,直到我擁有了一個磁碟驅動程序(有很多錯
誤,但碰巧能在我的機器上工作)和一個小小的文件系統,這就是我的第0.01版(大約是
1991年8月下旬的事情),它並不完善,連軟盤驅動器的驅動程序都沒有,什麼事情也做
不了,但是我已經被它吸引住了,除非我能放棄使用Minix,不然我不會停止改進它。」

1991年10月5日,Linus發布了Linux的第一個「正式」版本: 0.02版,現在Linus
可以運行bash(GNU的一個UNIX shell程序),GCC(GNU的C編譯器),它幾乎還
是什麼事情也做不了,但是它被設計成一個黑客的操作系統,主要的注意力被集中在系統
核心的開發工作上了,沒有人去注意用戶支持,文檔工作,版本發布等等其他東西。

最開始的Linux版本被放置到一個FTP伺服器上供大家自由下載,FTP伺服器的管理
員認為這是Linus的Minix,因而就建了一個Linux目錄來存放這些文件,於是Linux這個
名字就傳開了,如今已經成了約定俗成的名稱了。

Linus是在 USENET 討論區comp.os.minix 首先發布下面這條消息的:

「用戶可曾渴望Minix-1.1會有這樣美好的一天:人們可以自己編寫驅動程序,用戶是
否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美妙的計劃--人們可以自己修改操作系統以適應自己的需要?用戶
是否對所有東西都在Minix上運行這一點感到沮喪?用戶是否沒有找到一個業余時間可以
乾的好題目?下面這篇文章也許正是用戶所需要的:

『如同我在一個月以前所提到的那樣,我正在開發一個類似於Minix的基於AT-386的
操作系統,它現在已經可以工作了(當然得看用戶怎麼想),現在我將公布它的源代碼,
它是第0.02版本,但是可以運行bash,GCC,gnu-make,gnu-sed,compress,等等。』」

然後這個娃娃操作系統就以兩個星期出一次新的修正版本的速度迅速成長,在版本
0.03之後Linus將版本號迅速提高到0.10,這時候更多的人開始在這個系統上工作。在幾
次修正之後Linus將版本號提高到0.95,這表明他希望這個系統迅速成為一個「正式」的
操作系統,這時候是1992年,但是直到一年半之後,Linux的系統核心版本仍然是
0.99.p114,已經非常接近1.0了。

Linux終於在1994年的3月14日發布了它的第一個正式版本1.0版(注二),而Linux
的討論區也從原來的 comp.os.minix中獨立成為alt.os.linux,後來又更名為comp.os.Linux。
這是USENET上有名的投票表決之一,有好幾萬用戶參加了投票。後來由於使用者越來越
多,討論區也越來越擁擠又不得不再細分成 comp.os.linux.*,如今已經有十幾個討論組了,
這還不把專門為Redhat Linux和Debian Linux設的討論組計算在內。這個討論組也是
USENET上最熱鬧的討論組之一,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文章發表。

『肆』 操作系統的發展歷史

第一部計算機並沒有操作系統。這是由於早期個人電腦的建立方式(如同建造機械計算機)與效能不足以執行如此程序。
但在1947年發明了晶體管,以及莫里斯·威爾克斯(Maurice Vincent Wilkes)發明的微程序方法,使得電腦不再是機械設備,而是電子產品。系統管理工具以及簡化硬體操作流程的程序很快就出現了,且成為操作系統的基礎。
到了1960年代早期,商用電腦製造商製造了批次處理系統,此系統可將工作的建置、調度以及執行序列化。此時,廠商為每一台不同型號的電腦創造不同的操作系統,因此為某電腦而寫的程序無法移植到其他電腦上執行,即使是同型號的電腦也不行。
到了1964年,IBM推出了一系列用途與價位都不同的大型電腦IBM System/360,大型主機的經典之作。而它們都共享代號為OS/360的操作系統(而非每種產品都用量身訂做的操作系統)。讓單一操作系統適用於整個系列的產品是System/360成功的關鍵,且實際上IBM大型系統便是此系統的後裔;為System/360所寫的應用程序依然可以在現代的IBM機器上執行!
OS/360也包含另一個優點:永久貯存設備—硬碟驅動器的面世(IBM稱為DASD(Direct access storage device))。另一個關鍵是分時概念的建立:將大型電腦珍貴的時間資源適當分配到所有使用者身上。分時也讓使用者有獨占整部機器的感覺;而Multics的分時系統是此時眾多新操作系統中實踐此觀念最成功的。
1963年,奇異公司與貝爾實驗室合作以PL/I語言建立的Multics,是激發1970年代眾多操作系統建立的靈感來源,尤其是由AT&T貝爾實驗室的丹尼斯·里奇與肯·湯普遜所建立的Unix系統,為了實踐平台移植能力,此操作系統在1969年由C語言重寫;另一個廣為市場採用的小型電腦操作系統是VMS。 第一代微型計算機並不像大型電腦或小型電腦,沒有裝設操作系統的需求或能力;它們只需要最基本的操作系統,通常這種操作系統都是從ROM讀取的,此種程序被稱為監視程序(Monitor)。
1980年代,家用電腦開始普及。通常此時的電腦擁有8-bit處理器加上64KB內存、屏幕、鍵盤以及低音質喇叭。而80年代早期最著名的套裝電腦為使用微處理器6510(6502晶元特別版)的Commodore C64。此電腦沒有操作系統,而是以8KB只讀內存BIOS初始化彩色屏幕、鍵盤以及軟碟機和列印機。它可用8KB只讀內存BASIC語言來直接操作BIOS,並依此撰寫程序,大部分是游戲。此BASIC語言的解釋器勉強可算是此電腦的操作系統。
早期最著名的磁碟啟動型操作系統是CP/M,它支持許多早期的微電腦,且其功能被MS-DOS大量抄襲。
最早期的IBM PC其架構類似C64。當然它們也使用了BIOS以初始化與抽象化硬體的操作,甚至也附了一個BASIC解釋器!但是它的BASIC優於其他公司產品的原因在於他有可攜性,並且兼容於任何符合IBM PC架構的機器上。這樣的PC可利用Intel-8088處理器(16-bit寄存器)定址,並最多可有1MB的內存,然而最初只有640KB。軟式磁碟機取代了過去的磁帶機,成為新一代的儲存設備,並可在他512KB的空間上讀寫。為了支持更進一步的文件讀寫概念,磁碟操作系統(Disk Operating System,DOS)因而誕生。此操作系統可以合並任意數量的磁區,因此可以在一張磁碟片上放置任意數量與大小的文件。文件之間以檔名區別。IBM並沒有很在意其上的DOS,因此以向外部公司購買的方式取得操作系統。
1980年微軟公司取得了與IBM的合約,並且收購了一家公司出產的操作系統,在將之修改後以MS-DOS的名義出品,此操作系統可以直接讓程序操作BIOS與文件系統。到了Intel-80286處理器的時代,才開始實作基本的儲存設備保護措施。MS-DOS的架構並不能完全滿足所有需求,因為它同時只能執行最多一個程序(如果想要同時執行程式,只能使用TSR的方式來跳過OS而由程序自行處理多任務的部份),且沒有任何內存保護措施。對驅動程序的支持也不夠完整,因此導致諸如音效設備必須由程序自行設置的狀況,造成不兼容的情況所在多有。許多應用程序因此跳過MS-DOS的服務程序,而直接存取硬體設備以取得較好的效能。雖然如此,但MS-DOS還是變成了IBM PC上面最常用的操作系統(IBM自己也有推出DOS,稱為IBM-DOS或PC-DOS)。MS-DOS的成功使得微軟成為地球上最賺錢的公司之一。
而1980年代另一個崛起的操作系統異數是Mac OS,此操作系統緊緊與麥金塔電腦捆綁在一起。此時一位施樂帕羅奧托研究中心員工Dominik Hagen訪問了蘋果電腦的史蒂夫·喬布斯,並且向他展示了此時施樂發展的圖形化使用者界面。蘋果電腦驚為天人,並打算向施樂購買此技術,但因帕羅奧托研究中心並非商業單位而是研究單位,因此施樂回絕了這項買賣。在此之後蘋果一致認為個人電腦的未來必定屬於圖形使用者界面,因此也開始發展自己的圖形化操作系統。現今許多我們認為是基本要件的圖形化介面技術與規則,都是由蘋果電腦打下的基礎(例如下拉式菜單、桌面圖標、拖曳式操作與雙點擊等)。但正確來說,圖形化使用者界面的確是施樂創始的。 Apple 電腦,蘋果電腦的第一代產品。延續80年代的競爭,1990年代出現了許多影響未來個人電腦市場深厚的操作系統。由於圖形化使用者界面日趨繁復,操作系統的能力也越來越復雜與巨大,因此強韌且具有彈性的操作系統就成了迫切的需求。此年代是許多套裝類的個人電腦操作系統互相競爭的時代。
上一年代於市場崛起的蘋果電腦,由於舊系統的設計不良,使得其後繼發展不力,蘋果電腦決定重新設計操作系統。經過許多失敗的項目後,蘋果於1997年釋出新操作系統——MacOS的測試版,而後推出的正式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讓原先失意離開蘋果的Steve Jobs風光再現。
除了商業主流的操作系統外,從1980年代起在開放原碼的世界中,BSD系統也發展了非常久的一段時間,但在1990年代由於與AT&T的法律爭端,使得遠在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另一股開源操作系統——Linux興起。Linux內核是一個標准POSIX內核,其血緣可算是Unix家族的一支。Linux與BSD家族都搭配GNU計劃所發展的應用程序,但是由於使用的許可證以及歷史因素的作弄下,Linux取得了相當可觀的開源操作系統市佔率,而BSD則小得多。
相較於MS-DOS的架構,Linux除了擁有傲人的可移植性(相較於Linux,MS-DOS只能運行在Intel CPU上),它也是一個分時多進程內核,以及良好的內存空間管理(普通的進程不能存取內核區域的內存)。想要存取任何非自己的內存空間的進程只能通過系統調用來達成。一般進程是處於使用者模式(User mode)底下,而執行系統調用時會被切換成內核模式(Kernel mode),所有的特殊指令只能在內核模式執行,此措施讓內核可以完美管理系統內部與外部設備,並且拒絕無許可權的進程提出的請求。因此理論上任何應用程序執行時的錯誤,都不可能讓系統崩潰(Crash)。
另一方面,微軟對於更強力的操作系統呼聲的回應便是Windows NT於1993年的面世。
1983年開始微軟就想要為MS-DOS建構一個圖形化的操作系統應用程序,稱為Windows(有人說這是比爾·蓋茨被蘋果的Lisa電腦上市所刺激)。
一開始Windows並不是一個操作系統,只是一個應用程序,其背景還是純MS-DOS系統,這是因為當時的BIOS設計以及MS-DOS的架構不甚良好之故。
在1990年代初,微軟與IBM的合作破裂,微軟從OS/2(早期為命令行模式,後來成為一個很成功但是曲高和寡的圖形化操作系統)項目中抽身,並且在1993年7月27日推出Windows NT 3.1,一個以OS/2為基礎的圖形化操作系統。
並在1995年8月15日推出Windows 95。
直到這時,Windows系統依然是建立在MS-DOS的基礎上,因此消費者莫不期待微軟在2000年所推出的Windows 2000上,因為它才算是第一個脫離MS-DOS基礎的圖形化操作系統。
Windows NT系統的架構為:在硬體階層之上,有一個由微內核直接接觸的硬體抽象層(HAL),而不同的驅動程序以模塊的形式掛載在內核上執行。因此微內核可以使用諸如輸入輸出、文件系統、網路、信息安全機制與虛擬內存等功能。而系統服務層提供所有統一規格的函數調用庫,可以統一所有副系統的實作方法。例如盡管POSIX與OS/2對於同一件服務的名稱與調用方法差異甚大,它們一樣可以無礙地實作於系統服務層上。在系統服務層之上的副系統,全都是使用者模式,因此可以避免使用者程序執行非法行動。
DOS副系統將每個DOS程序當成一進程執行,並以個別獨立的MS-DOS虛擬機器承載其運行環境。另外一個是Windows 3.1 NT 模擬系統,實際上是在Win32副系統下執行Win16程序。因此達到了安全掌控為MS-DOS與早期Windows系統所撰寫之舊版程序的能力。然而此架構只在Intel 80386處理器及後繼機型上實作。且某些會直接讀取硬體的程序,例如大部分的Win16游戲,就無法套用這套系統,因此很多早期游戲便無法在Windows NT上執行。
Windows NT有3.1.3.5.3.51與4.0版。
Windows 2000是Windows NT的改進系列(事實上是Windows NT 5.0)、Windows XP(Windows NT 5.1)以及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NT 5.2)、Windows Vista(Windows NT 6.0)、Windows 7(Windows NT 6.1)也都是立基於Windows NT的架構上。
而本年代漸漸增長並越趨復雜的嵌入式設備市場也促使嵌入式操作系統的成長。
大型機與嵌入式系統使用很多樣化的操作系統。大型主機有許多開始支持Java及Linux以便共享其他平台的資源。嵌入式系統百家爭鳴,從給Sensor Networks用的Berkeley Tiny OS到可以操作Microsoft Office的Windows CE都有。 現代操作系統通常都有一個使用的繪圖設備的圖形用戶界面(GUI),並附加如滑鼠或觸控面版等有別於鍵盤的輸入設備。舊的OS或性能導向的伺服器通常不會有如此親切的界面,而是以命令行界面(CLI)加上鍵盤為輸入設備。以上兩種界面其實都是所謂的殼,其功能為接受並處理用戶的指令(例如按下一按鈕,或在命令提示列上鍵入指令)。
選擇要安裝的操作系統通常與其硬體架構有很大關系,只有Linux與BSD幾乎可在所有硬體架構上運行,而Windows NT僅移植到了DEC Alpha與MIPS Magnum。在1990年代早期,個人計算機的選擇就已被局限在Windows家族、類Unix家族以及Linux上,而以Linux及Mac OS X為最主要的另類選擇,直至今日。
大型機與嵌入式系統使用很多樣化的操作系統。在伺服器方面Linux、UNIX和WindowsServer占據了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在超級計算機方面,Linux取代Unix成為了第一大操作系統,截止2012年6月,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名中基於Linux的超級計算機占據了462個席位,比率高達92%。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Android和iOS已經成為目前最流行的兩大手機操作系統。
2012年,全球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份額的變化情況相對穩定。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一直被幾個手機製造商巨頭所控制,而安卓的壟斷地位主要得益於三星智能手機在世界范圍內所取得的巨大成功。2012年第三季度,安卓的市場份額高達74.8%,2011年則為57.4%。2013年第一季度,它的市場份額繼續增加,達到75%。雖然 Android 占據領先,但是蘋果 iOS 用戶在應用上花費的時間則比 Android 的長。雖然在這方面 Android 的數字一度接近蘋果,但是像 iPad 3 這樣的設備發布之後,蘋果的數字還是會進一步增長。Windows Phone 系統在 8.1 版發布後市場份額穩步提高,應用生態正在改善,眾多必需應用不斷更新,但是速度還略嫌遲緩。微軟收購了諾基亞,發展了許多OEM廠商,並不斷發布新機型試圖扭轉WP的不利局面,小有成效。

『伍』 linux的Linux簡史

Linux 操作系統的誕生、發展和成長過程始終依賴著五個重要支柱:UNIX 操作系統、MINIX 操作系統、GNU計劃、POSIX 標准和Internet 網路。
1981 年IBM公司推出微型計算機IBM PC。
1991年,GNU計劃已經開發出了許多工具軟體,最受期盼的GNU C編譯器已經出現,GNU的操作系統核心HURD一直處於實驗階段,沒有任何可用性,實質上也沒能開發出完整的GNU操作系統,但是GNU奠定了Linux用戶基礎和開發環境。
1991年初,林納斯·托瓦茲開始在一台386sx兼容微機上學習minix操作系統。1991年4月,林納斯·托瓦茲開始醞釀並著手編制自己的操作系統。
1991 年4 月13 日在comp.os.minix 上發布說自己已經成功地將bash 移植到了minix 上,而且已經愛不釋手、不能離開這個shell 軟體了。
1991年7月3日,第一個與Linux有關的消息是在comp.os.minix上發布的(當然此時還不存在Linux這個名稱,當時林納斯·托瓦茲的腦子里想的可能是FREAX,FREAX的英文含義是怪誕的、怪物、異想天開等)。
1991年的10月5日,林納斯·托瓦茲在comp.os.minix新聞組上發布消息,正式向外宣布Linux內核的誕生(Freeminix-like kernel sources for 386-AT)。
1993年,大約有100餘名程序員參與了Linux內核代碼編寫/修改工作,其中核心組由5人組成,此時Linux 0.99的代碼大約有十萬行,用戶大約有10萬左右。
1994年3月,Linux1.0發布,代碼量17萬行,當時是按照完全自由免費的協議發布,隨後正式採用GPL協議。
1995年1月,Bob Young創辦了RedHat(小紅帽),以GNU/Linux為核心,集成了400多個源代碼開放的程序模塊,搞出了一種冠以品牌的Linux,即RedHat Linux,稱為Linux發行版,在市場上出售。這在經營模式上是一種創舉。
1996年6月,Linux 2.0內核發布,此內核有大約40萬行代碼,並可以支持多個處理器。此時的Linux 已經進入了實用階段,全球大約有350萬人使用。
1998年2月,以Eric Raymond為首的一批年輕的老牛羚骨幹分子終於認識到GNU/Linux體系的產業化道路的本質,並非是什麼自由哲學,而是市場競爭的驅動,創辦了Open Source Intiative(開放源代碼促進會)復興的大旗,在互聯網世界裡展開了一場歷史性的Linux產業化運動。
2001年1月,Linux 2.4發布,它進一步地提升了SMP系統的擴展性,同時它也集成了很多用於支持桌面系統的特性:USB,PC卡(PCMCIA)的支持,內置的即插即用,等等功能。
2003年12月,Linux 2.6版內核發布,相對於2.4版內核2.6在對系統的支持都有很大的變化。
2004年的第1月,SuSE嫁到了Novell,SCO繼續頂著罵名四處強行「化緣」, Asianux, MandrakeSoft也在五年中首次宣布季度贏利。3月,SGI宣布成功實現了Linux操作系統支持256個Itanium 2處理器。

『陸』 linux的發展史是什麼

1998年,國人第一次在本土市場上接觸到Linux,給我們創造這個機會的是 Linux。通過與國內大型IT媒體的密切合作,Turbo Linux將自由軟體和Linux的概念藉助報刊附送光碟的形式廣為傳播,並率先建立起國內Linux認證體系,無論在市場造勢和商業策略的制訂上都取得了領先的成功。

1999年起,以藍點(BluePoint)和沖浪(Xteam Linux)為代表的本土產品異軍突起,使中文Linux真正變成中國人的事業。

接著,以紅旗Linux為代表的「國家隊」正式介入中文Linux領域。紅旗軟體匯集中國科學院20多年在開放系統上的研究成果,以及10多年來中文系統的開發經驗,率先推出的紅旗Linux伺服器,揚起國產軟體的一面旗幟,在業界引起強烈反響。

最後殺出的一匹黑馬,是以聯想為代表的IT傳統實力派,坐擁龐大的PC銷量帶來的OEM預裝市場,聯想推出了幸福Linux,對其他Linux廠商造成了強大的沖擊和市場壓力。

中文Linux的進程簡單明了,而從這一過程中也足以看到,國人對Linux的無限熱愛之情。在各大廠商頻頻活躍於眾人眼前的同時,諸位Linux的忠實追隨者也紛紛建立了各式各樣的Linux論壇,並在其中發表自己的高談闊論,為中文Linux的發展搖旗吶喊。

應用推廣一直以來都是Linux最大的難題,在國內也是如此。不過,經過兩年的發展,在嵌入式系統、伺服器和桌面應用等應用領域,國產Linux推廣應用趨勢已經逐漸明朗化。據專家預測,未來幾年中,嵌入式Linux系統將在中國市場上有高速增長,工業控制類產品將走在前面,網路設備將緊隨其後。

伺服器一直以來都是Linux應用值得自豪的一個領域,政府、銀行、郵電、保險等關鍵部門已經開始規模推廣。Linux伺服器的穩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已經得到業界認可,一大批中間件、資料庫、網路及應用軟體紛紛運行在Linux平台上。產業的形成也已日漸清晰,紅旗、Turbo Linux、中軟等公司已經形成開發、服務、市場、銷售體系。

Linux桌面系統的僵局一度很難打破,但是廠商們還是在努力地發展和推廣桌面Linux,紅旗的桌面Linux OEM協議在上半年就已經突破了100萬份,而中軟等廠商也都推出了新的桌面版本。盡管我們可能質疑它的實際應用意義,但我們看到,廠商更多的用意是培育市場,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專家的客觀分析表明,桌面Linux應用時代的到來還需假以時日。

『柒』 求Linux發展歷史的詳細資料

"Hello everybody out there using minix——I'm doing a (free) operating system"在1991年的八月,網路上出現了一篇以此為開篇話語的帖子——這是一個芬蘭的名為Linus Torvalds的大學生為自己開始寫作一個類似minix,可運行在386上的操作系統尋找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

1991年10月5日,Linus Torvalds在新聞組comp.os.minix發布了大約有一萬行代碼的Linux v0.01版本。

到了1992年,大約有1000人在使用Linux,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基本上都屬於真正意義上的hacker。

1993年,大約有100餘名程序員參與了Linux內核代碼編寫/修改工作,其中核心組由5人組成,此時Linux 0.99的代碼有大約有十萬行,用戶大約有10萬左右。

1994年3月,Linux1.0發布,代碼量17萬行,當時是按照完全自由免費的協議發布,隨後正式採用GPL協議。至此, Linux的代碼開發進入良性循環。很多系統管理員開始在自己的操作系統環境中嘗試linux,並將修改的代碼提交給核心小組。由於擁有了豐富的操作系統平台,因而 Linux的代碼中也充實了對不同硬體系統的支持,大大的提高了跨平台移植性。

1995年,此時的Linux 可在Intel、Digital 以及Sun SPARC處理器上運行了,用戶量也超過了50萬,相關介紹Linux的Linux Journal雜志也發行了超過10萬冊之多。

1996年6月,Linux 2.0內核發布,此內核有大約40萬行代碼,並可以支持多個處理器。此時的Linux 已經進入了實用階段,全球大約有350萬人使用。

http://axinchan.blogchina.com/blog/article_49053.243009.html

1997年夏,大片《泰坦尼克號》在製作特效中使用的160台Alpha圖形工作站中,有105台採用了Linux操作系統。

1998年是Linux迅猛發展的一年。1月,小紅帽高級研發實驗室成立,同年RedHat 5.0獲得了InfoWorld的操作系統獎項。4月Mozilla 代碼發布,成為linux圖形界面上的王牌瀏覽器。Redhat 宣布商業支持計劃,網路了多名優秀技術人員開始商業運作。王牌搜索引擎"Google"現身,採用的也是Linux伺服器。值得一提的是, Oracle 和Informix 兩家資料庫廠商明確表示不支持Linux,這個決定給予了Mysql資料庫充分的發展機會。同年10月,Intel和Netscape宣布小額投資紅帽軟體,這被業界視作Linux獲得商業認同的信號。同月,微軟在法國發布了反Linux公開信,這表明微軟公司開始將Linux視作了一個對手來對待。十二月,IBM發布了適用於Linux的文件系統AFS 3.5以及Jikes Java 編輯器和Secure Mailer及DB2測試版,IBM的此番行為,可以看作是與Linux羞答答地第一次親密接觸。迫於Windows和Linux的壓力,Sun逐漸開放了Java協議,並且在UltraSparc上支持Linux操作系統。1998年可說是Linux與商業接觸的一年。

1999年,IBM宣布與Redhat公司建立夥伴關系,以確保Redhat在IBM機器上正確運行。三月,第一屆 LinuxWorld 大會的召開,象徵Linux時代的來臨。IBM、Compaq和Novell宣布投資Redhat公司,以前一直對Linux持否定態度的Oracle公司也宣布投資。五月,SGI公司宣布向Linux移植其先進的XFS文件系統。對於伺服器來說,高效可靠的文件系統是不可或缺的,SGI的慷慨移植再一次幫助了Linux確立在伺服器市場的專業性。7月IBM啟動對Linux的支持服務和發布了Linux DB2,從此結束了Linux得不到支持服務的歷史,這可以視作Linux真正成為伺服器操作系統一員的重要里程碑。

2000年初始,Sun公司在Linux的壓力下宣布Solaris8降低售價。事實上Linux對Sun造成的沖擊遠比對 Windows來得更大。 2月Red Hat發布了嵌入式Linux的開發環境,Linux在嵌入式行業的潛力逐漸被發掘出來。在4月,拓林思公司宣布了推出中國首家Linux工程師認證考試,從此使Linux操作系統管理員的水準可以得到權威機構的資格認證,此舉大大增加了國內Linux愛好者學習的熱情。伴隨著國際上的Linux熱潮,國內的聯想和聯邦推出了"幸福Linux家用版",同年7月中科院與新華科技合作發展紅旗Linux, 此舉讓更多的國內個人用戶認識到了存在著Linux這個操作系統。11月,Intel 與 Xteam合作,推出基於Linux的網路專用伺服器,此舉結束了在Linux單向順應硬體商硬體開發驅動的歷史。

2001月新年依使就爆出新聞,Oracle宣布在OTN上的所有會員都可免費索取Oracle 9i的Linux版本,從幾年前的"絕不涉足Linux系統"到如今的主動獻媚,足以體現Linux的發展迅猛。IBM則決定投入10億美元擴大 Linux系統的運用,此舉猶如一針強心劑,令華爾街的投資者們聞風而動。到了5月這個初夏的時節,微軟公開反對"GPL"引起了一場大規模的論戰。8月紅色代碼爆發,引得許多站點紛紛從windows操作系統轉向linux操作系統,雖然是一次被動的轉變,不過也算是一次應用普及吧。12月Red Hat 為IBM s/390大型計算機提供了Linux解決方案,從此結束了AIX孤單獨行無人伴的歷史。

2002年是Linux企業化的一年。2月,微軟公司迫於各洲政府的壓力,宣布擴大公開代碼行動,這可是Linux開源帶來的深刻影響的結果。3月,內核開發者宣布新的Linux系統支持64位的計算機。

2003年1月,NEC宣布將在其手機中使用Linux操作系統,代表著Linux成功進軍手機領域。5月之中SCO表示就 Linux使用的涉嫌未授權代碼等問題對IBM進行起訴,此時人們才留意到,原本由SCO壟斷的銀行/金融領域,份額已經被Linux搶佔了不少,也難怪 SCO如此氣急敗壞了。9 月中科紅旗發布Red Flag Server4版本,性能改進良多。11月IBM注資Novell以2.1億收購SuSE,同期Redhat計劃停止免費的Linux,頓時業內罵聲四起。Linux在商業化的路上漸行漸遠。

2004年的第1月,本著"天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天理,SuSE嫁到了Novell,SCO繼續頂著罵名四處強行"化緣 ", Asianux, MandrakeSoft也在五年中首次宣布季度贏利。3月SGI宣布成功實現了Linux操作系統支持256個Itanium 2處理器。4月里美國斯坦福大學Linux大型機系統被黑客攻陷,再次證明了沒有絕對安全的OS。六月的統計報告顯示在世界500強超級計算機系統中,使用Linux操作系統的已經佔到了280席,搶佔了原本屬於各種Unix的份額。9月HP開始網羅Linux內核代碼人員,以影響新版本的內核朝對HP有利的方式發展,而IBM則准備推出OpenPower伺服器,僅運行Linux系統。

"誰會牽你的手,走過風風雨雨"這句歌詞曾經代表著千萬Linuxer的心,如今,這只可愛的小企鵝終於能獨擋一面,在IBM、HP、Novell、Oracle等諸多廠商的支持下,迎著風雪傲然前行。

『捌』 Linux的發展歷程

Linux 是一套 Unix-like 的操作系統,是 Unix 的一種,它控制整個系統基本服務的核心程序 (kernel) 是由 Linus 帶頭開發出來的,「Linux」這個名稱便是以「Linus's unix」來命名,Linus 選擇用「大眾公有版權」 (GPL)的方式來發行這份程序,這個版權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復制與散布 Linux 的原始程序,換句話說,Linux 實際上是「免費的」,使用者在網路上就可以抓到 Linux 的原始程序代碼,隨心所欲的復制與更改 Linux 的原始程序,在網際網路的日漸盛行以及 Linux 開放自由的版權之下,吸引了無數計算機高手投入開發、改善 Linux 的核心程序,使得 Linux 的功能日見強大,所以今日我們可以在網路上免費下載 Linux 使用,或者花很少的一點費用就可以取得 Linux 光碟,這都是因為 Linux 是 GPL 版權的緣故。

除了核心程序以外,一個操作系統還需要其它的系統程序跟應用程序才有實用性,Linux 系統中常用的系統程序大部份是美國自由軟體基金會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開發出來的軟體,而且也有不少機構或個人為 Linux 開發應用程序,這些程序一樣大多都是自由軟體,任何人都可以免費的在網路上取得,不過自行去取得這些程序再一一安裝非常不便,於是有些公司或團體就會去搜集、整合 Linux 上的程序,把「核心-系統程序-應用程序」總合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讓一般使用者可以簡便的安裝完整個系統,這就是所謂的「安裝軟體包」(distribution),我們一般講的 Linux 系統便是針對這些安裝軟體包而言,同樣是 Linux 系統,卻分成不同公司、機構整合出來的不同安裝軟體包,這就是大家常常在網路上看到 Linux 有那麼多「種」的原因。

Linux 具有 Unix 系統的程序介面跟操作方式,也繼承了 Unix 穩定有效率的特點。網路上安裝 Linux 的主機連續運做一年以上而不曾當機、不必關機是稀鬆平常的事,不過 Linux 卻不象一般 Unix 要負擔龐大的版權費用,也不需要在專屬的昂貴硬體上才可以使用;Linux 可以在一般的 i386 PC 上執行,效能又高,自然而然的接收了過去幾十年來在 Unix 上累積的程序資源跟使用者,加上 GPL 的版權允許大家自由散布 Linux 的原始碼,並針對自己的需求修改程序,使得 Linux 在目前已經成為非常受人歡迎的一個多人多任務、免費、穩定、效率高、可以在包括 i386、Sparc、Alpha、Mips、PPC 等眾多不同計算機系統平台上執行的操作系統。

Linux支持多種硬體裝置,諸如x86、Motorola 68k、Digital Alpha、Sparc、Mips、Motorola PowerPC和ARM等等。由於程序代碼公開,硬體廠商無須多付額外的版權費用,便得以替自行生產的硬體裝置開發適用於Linux的驅動程序,提高產品銷售率。

軟 體方面,如X,為窗口系統的工業標准;另外,由理察·史托曼主導的Emacs,提供窗口版和文字版的文書編輯環境,功能復雜強大,有一套完整的在線說明檔 案;而眾人合作開發的SpreadSheet,是窗口版的電子表格,任何熟稔Lotus 1-2-3的人,看到這樣豐碩的成果,都會有莫名的感動的。當然,最為人稱道的,是Linux的網路能力,不論是SLIP、PPP、NetBEUI、 DDP、X.25還是ISDN等等,Linux都有相應的軟體供應;而穩定的伺服器功能,適用於架設Intranet和Internet。

一般用戶受益於GNU GPL和LGPL的保護,可以不同的管道取得完整的Linux,故而Linux可以是「免費的(gratis)」。相對於Unix昂貴的版權費用,Linux稱得上是物美價廉。

除此以外,Linux還具有如下的特色∶

· 具備多人多任務∶這表示Linux可以在同一段時間內服務許多人各別的需求。形象一點講,你可以一邊聽鐵達尼號的原聲CD,一邊編輯文書,一邊又在列印檔案,還可以隨時玩X版的俄羅斯方塊。

· 支持多CPU∶這絕對不是NT的專利,Linux也支持這種硬體架構,代表著更快速的運算和革命性的演算法即將成為時代的主流。

· RAM保護模式∶程序(processes)之間不會互相干擾,保證系統能常久運作無誤。根據許多人下載系統評量程序(benchmarks)以測試 Linux的執行效能,結果發現單單是配備486CPU的PC,效能便足堪媲美升陽(Sun)或是迪吉多的中級工作站了。

· 動態載入程序∶當程序載入RAM執行時,Linux僅將磁碟中相關的程序模塊載入,有效地提升了執行的速率和RAM的管理。

· 動態連結共享程序館∶這表示執行檔的大小大量地減少,有助於節省磁碟空間。

· 支持多種檔案系統∶如Minix、Xenix、System V等等著名的操作系統。將來NT的NTFS也會列入支持的。

· 看得見DOS∶這是所謂的透明化(transparency);把DOS的FAT檔案系統視為特殊的遠程檔案系統,不需任何特別的指令便可以靈活運用,就如同一個在Linux底下存在的目錄一樣。

Linux的發展

近幾年的發展,已使得Linux成為微軟、升陽的另一大敵手。Linux挾其價格低廉、品質良好與穩定的競爭優勢,正無形無影地擴散至眾多以PC為主的工作 平台上。早期因缺乏商業性應用軟體,單憑學術味道濃厚的工具程序,是無法打入一般商家的主流操作系統的。然而,今日的Linux已非吳下阿蒙,KDE、 Gimp、Gnome等計劃相繼地開展,為X提供了更多圖形介面的桌面操作環境和應用軟體。

約1993年左右,Linux首先以發行軟 體(distribution)的型態出現。這是一群完整的軟體,包含安裝程序、核心、應用軟體、X、驅動程序等的軟體包,經由Internet下載至磁 碟片進行安裝。那時的安裝程序簡陋,難以成功地安裝妥當,介面親和力不足和硬體支持不良是最大的障礙。

後來出現了光碟機,光碟片的傳播媒體也應運而生,現今Linux廠商所製作的發行軟體也都是以此為主要的發行媒介。國內常見的有Red Hat、Slackware和Debian這三種。其中以Debian算是至今仍維持非商業型態的重量級發行軟體了,FSF曾經以基金援助過其初階段的發展。任何人都可以從Debian的FTP站上下載整套的發行軟體。當然,象Red Hat這樣的商業組織,Red Hat發行軟體一樣也可以從FTP站上下載,不過如果花一點小錢買光碟片的話,就可以得到額外的技術支持和有用的說明檔案。

要得到這些光碟片,最簡單的方法便是買有關Linux的書籍,不論中文版或是英文版的書本,書背面都會附上一片載有該公司或組織所製作的發行軟體。一般書內多會有專章講解安裝和設定的過程,讀者可善加利用。不同的發行軟體有不同的安裝機制,然而都是Linux。

對國內用戶而言,最關切的莫過於Linux中文技術的發展情況了。X窗口系統已有穩定的中文版問世,各種中文輸入法和中文模擬窗口也已進入成熟的階段,相信未來會朝向應用軟體中文化的層面發展,使X的操作環境符合國內用戶的需求。

Linux的應用

沒有商業活動,就沒有Linux;沒有信息自由的自覺,更不可能有Linux。

Linux除了是優良的軟體開發平台之外,也是工作、家居的好夥伴。有人說∶「有了Linux,就等於有了阿拉神燈。」此言不假矣。又有人說∶「到現在還沒有移植到Linux的軟體,肯定是一點價值也沒有的。」這話也不差呀。

Linux的發展證實了信息會愈來愈便宜的趨勢;因為便宜,市場便無限擴張。商業活動也轉向為以服務為導向的型態。最直接的案例便是ISP的應用。

Linux可以用來架設ISP!

Linux Journal的發行人SSC(Specialized System Consultants)便是以Linux做為網路撥接服務平台的。要成為ISP業者,需要有連接至網際網路的能力,多序列阜撥接服務(如 Cycades、Maxspeed、Gtek等公司所提供的軟體系統),PPP和SLIP的服務,Usenet新聞群組(如INN),郵件遞送(如 sendmail),網頁伺服器(如Apache),備份功能(如tar、cpio)等等的應用軟體。由此觀察,主要的控製成本會落在網際網路的通訊租費 上,投資Linux的費用是非常低的。

本文摘錄自「 Official CLE 0.8 — 中文 Linux 延伸軟體包使用指南

大力發展linux軟體事業,有助於我國自主軟體的開發,保護國家信息安全,並且在國際競爭中贏得一點份額

閱讀全文

與linux系統的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