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港口的歷史沿革和發展歷史

港口的歷史沿革和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4 12:57:34

1. 河北港口集團有限公司的歷史沿革

河北港口集團的歷史發展過程,歷經古代碣石港、近代自開港、現代樞紐港、區域港口群四個階段。
1898年3月:清政府總理衙門補奏秦皇島自開口岸,光緒皇帝當即硃批「依議欽此」。同年6月10日,在東鹽務村成立開平礦務局秦皇島經理處,開辦運輸業務。
1912年:開平、灤州煤礦合並,港口更名為開灤礦務局秦皇島經理處,對外稱秦皇島開灤礦務局。
1948年11月27日:秦皇島解放。秦皇島市軍事管理委員會向開灤秦皇島經理處派駐軍代表,對港口實行軍事管制。
1952年5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業部對秦皇島港實行代管,同時撤銷軍事管制。
1953年1月1日:交通部正式接管,成立天津區港務局秦皇島分局。
1954年7月6日:交通部決定成立交通部秦皇島港務局。
1955年5月1日:交通部秦皇島港務局更名為秦皇島港務管理局。
1958年6月25日:秦皇島港務管理局下放秦皇島市,並於1961年再次由地方劃歸交通部領導,秦皇島港務管理局更名為交通部秦皇島港務管理局。
1999年初:被列為中央直屬大型國有企業,與交通部脫鉤,交通部秦皇島港務管理局更名為秦皇島港務局。
2002年:秦皇島港下放管理,並實行政企分開,剝離行政職能,原秦皇島港務局改制為秦皇島港務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全國沿海主要港口中第一個實行公司制改革的港口,秦皇島港務集團有限公司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
2004年:河北省委、省政府作出秦皇島港管理體制調整和產權結構重組的重大決策,實施產權重組,分別由秦皇島市政府(50%股份)、河北省建設投資公司(30%股份)、河北省燕山發展有限公司(20%股份)持有秦皇島港國有產權,秦皇島港務集團有限公司由省屬國有獨資公司改制為投資主體多元化的國有有限責任公司。
2008年3月31日:秦皇島港務集團有限公司聯合10家企業共同出資成立秦皇島港股份有限公司,是秦港集團的控股子公司。
2009年7月8日:經河北省政府批准組建河北港口集團有限公司。新組建的河北港口集團有限公司,將秦皇島市國資委持有的秦港集團50%股權,省建投持有秦港集團45%股權、省國控公司持有秦港集團5%股權全部劃轉給河北省國資委,是河北省省屬國有獨資企業,由省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是集港口建設、開發,國有資產運營、管理以及投融資功能於一身的綜合性集團公司。

2. 港口區的歷史沿革

防城港市港口區中國歷史悠久,在秦以前為百越(粵)地的荊州南境。漢至東晉為合浦郡合浦縣地。
南朝宋、齊為宋壽郡宋壽縣地,屬交州。梁、陳為安京郡安京縣地,屬安州。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 ,罷安京郡為安京縣。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安州為欽州。
隋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欽州為寧越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寧越郡為欽州總管府。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改為都督府。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撤銷都督府。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欽州為寧越郡。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京縣改為保京縣。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寧越郡復改為欽州。
宋時期為安遠縣地,隸廣南西路(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改保京縣為安遠縣),元屬欽州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改欽州路為府。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降為州,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降為縣,屬廉州,隸雷州府;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復為州。
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欽州升直隸州, 析州屬防城、如昔二司置防城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防城縣1951年2月前屬廣東,1951年3月至1955年6月劃歸廣西,1955年7月至1965年7月復歸廣東,1965年8月再劃歸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縣1949年12月解放。1993年5月國務院批准撤銷防城各族自治縣,設立地級防城港市,下轄港口區、防城區和上思縣,隸屬防城港市。

3. 寧波港的發展歷史

港區概況
寧波港是一個集內河港、河口港和海港於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的現代化深水大港。現有萬噸級以上大型深水泊位50座。主要經營進口鐵礦砂、內外貿集裝箱、原油成品油、液體化工產品、煤炭以及其他散雜貨裝卸、儲存、中轉業務。2005年,寧波港共實現貨物吞吐量2.69億噸,同比增長19.0%。吞吐量繼續保持大陸港口的第二位。2005年,寧波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520.81萬標箱,增長30.0%。吞吐量首次突破500萬標箱,居大陸港口第四位,並進入世界港口前二十名。

歷史沿革
寧波港,一個具有1200多年歷史的古老港口,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經過「九五」期的發展,千年古港正以億噸大港的新姿,大踏步地從古老走向現代、走向世界。
據史料記載,寧波港起源於古老的河姆渡。公元752年(唐天寶11年),3艘日本遣唐使船在寧波靠泊登岸,標志寧波港正式開埠。一千餘年的悠久歲月,寧波港歷盡磨難,飽經風霜。至1949年,全港的貨物吞吐量僅4萬噸。新中國的成立,使衰落的寧波港獲得新生,港口發展蒸蒸日上。
1973年,根據周恩來總理3年改變港口面貌的指示精神,寧波港開始了鎮海港區的建設,使這個有一千餘年歷史的古老港口出現了第一次歷史性跨越,由內河港走向河口港。1979年1月10日,為上海寶鋼配套的北侖10萬噸級進口鐵礦中轉碼頭主體工程在海上打下了第一根鋼樁,開始了北侖港區的開發建設,從而使古老的寧波港走出甬江,完成了由河口港到海港的第二次歷史性跨越。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是寧波港發展歷史上最快的時期。1978年,寧波港僅有500-3000噸級泊位11個,年通過能力97萬噸,年貨物吞吐量214萬噸。至2003年,全港已擁有生產性泊位198個,其中萬噸級以上大型泊位37個。在萬噸級的泊位中,5萬噸級以上至25萬噸級的特大型深水泊位就有23個。2003年,全港貨物吞吐量1.8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277.2萬標准箱。分別比2002年增長20%、48.6%。是全國大陸港口中發展最快的港口之一。
寧波港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北侖港區航道水深一般在30米至100米,可滿足20萬噸至30萬噸巨型船舶進港的需要,可開發的深水岸線達120公里,具有廣闊的開發建設前景;寧波港地處中國沿海和長江黃金水道「T」型航線交匯點,位置適中,內外輻射便捷;北侖港區的北面有舟山群島為天然屏障,港域內風平浪靜,建港投資省效益好;且深水岸線後方陸域平坦寬闊,發展港口堆存、倉儲和濱海工業極為有利。
優越的港口條件,是國家的寶貴資源。1989年國家確定寧波港的北侖港區為中國大陸重點開發建設的四個國際深水中轉港之一。寧波港加快建設進口鐵礦中轉、國際集裝箱遠洋中轉、大型原油成品油中轉、大型煤炭儲存中轉、大型液體化工產品儲存中轉5個基地,建成現代化的國際大港。
到2007年,基本建成國際一流的深水樞紐港和國際集裝箱遠洋干線港,構築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深水外港,成為浙江省、寧波市的物流龍頭,全面建成集裝箱、礦石、原油、煤炭、液體化工5大中轉基地和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全港貨物吞吐量達到2億噸,力爭進入世界5大港口;全港集裝箱的吞吐量將達到500萬TEU以上,爭取進入世界港口前15位,國內港口前4位。

自然條件
寧波港地處我國大陸海岸線中部,地理位置適中,是中國大陸著名的深水良港。寧波港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內外輻射便捷。向外直接面向東亞及整個環太平洋地區。
海上至香港、高雄、釜山、大阪、神戶均在1000海里之內;向內不僅可連接沿海各港口,而且通過江海聯運,可溝通長江、京杭大運河,直接覆蓋整個華東地區及經濟發達的長江流域,是中國沿海向美洲、大洋州和南美洲等港口遠洋運輸輻射的理想集散地。寧波港水深流順風浪小。進港航道水深在18.2米以上,30萬噸船舶可候潮進出港。可開發的深水岸線達120公里以上,具有廣闊的開發建設前景。北侖港區北面有舟山群島為天然屏障,在北侖港區建碼頭無須修建防浪堤,投資省、效益高,且深水岸線後方陸域寬闊,對發展港口堆存、倉儲和濱海工業極為有利。

集疏條件
寧波港已初步形成高速公路、鐵路、航空和江海聯運、水水中轉等全方位立體型的集疏運網路。全年新開辟航線40條,世界排名前20位的班輪公司都已落戶「寧波港」,月均航班數已突破600班。

發展前景
隨著「寧波—舟山」港一體化進程的啟動,將加快提升寧波港綜合實力和競爭能力,為未來的發展拓展更大的空間。

4. 港口鎮的歷史沿革

港口在清末發復展成圩,因為是石制岐通往廣州必經的重要港口,所以得名「港口」。
1949年,為港口鄉,屬中山縣一區。
1958年,港口鄉成立人民公社。
1979年稱港口人民公社,轄19個生產大隊。
1983年11月稱港口區,轄於中山縣,原生產大隊改為鄉。
1986年12月改為港口鎮,鎮政府駐東大長堤。
1988年,中山市升為地級市,港口鎮成為中山市轄鎮。

5. 鎮江港的歷史沿革

1918年,一代偉人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就為鎮江港構劃出「東方大港」的美好圖景。建設億噸大港,是鎮江幾代人的夢想。為著這個夢想,鎮江人一直在努力。
1986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鎮江港對外籍船舶開放;1987年3月16日,來自日本的巴拿馬籍「大連商人」號輪靠上了大港港區碼頭,成為鎮江港對外開放以後停靠的第一艘外國籍船舶。從此,鎮江港打開了通向世界的大門,實現了由封閉型港口向開放型港口的轉變,鎮江港的服務對象也由單純的國內航運市場轉向了國內和國外兩個航運市場。
1993年11月,國家將鎮江港列入全國43個主樞紐港之一,標志著鎮江港的服務方式由單純的貨物中轉發展成為國家水運樞紐的綜合性服務,鎮江港實現了從中轉型港口向樞紐型港口的轉變,為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004年10月,國家確定鎮江港為我國沿海25個主要港口之一,標志著鎮江港由內河型的港口提升到了沿海型國際港口,使鎮江港的國際品牌進一步凸現,形成了鎮江港參與國際港口業市場分工、帶動城市和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格局。
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鎮江港服務已延伸到華東地區、長江和運河流域,2001年成為長江港口中「西氣東輸」進口鋼管唯一的中轉港,中轉的鋼管占進口總量的95%;2005年鎮江港鐵礦石中轉自然噸首次突破1000萬噸,成為長江鐵礦石中轉主要港口之一,元明粉外貿出口量位居全國港口第一位。與此同時,集裝箱運輸也得到了較快發展。
百年夢想,一朝夢圓。
2008年12月25日,鎮江全市港口吞吐量達到1.005億噸(其中,鎮江港吞吐量8700萬噸,運河及其他內河港吞吐量1350萬噸)。
時越兩年,2010年12月16日,在鎮江港發展的歷程上,註定又是一個要被歷史銘記的日子。今天,鎮江港港口貨物吞吐量將成功突破1億噸大關(不含內河港吞吐量),實現了建設億噸大港的歷史性跨越,鎮江港口的發展從此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6. 上海港的港口歷史

自古以來,上海就是我國對外交通和貿易往來的重要港口。早在公元746年的唐天寶年間,唐朝政府就在這控江襟海處設立鎮治,即青龍鎮(今青浦區東北,蘇州河南岸),發展港口,供船舶往來停靠。
進入宋代後,青龍鎮有「江南第一貿易港」的稱號。公元1111年,北宋政府在此設市舶提舉司,徵收關稅,管理航運。此後,長江每年大量泥沙逕流而下,使長三角海岸線不斷向東伸延,陸域不斷增加,河道變遷,約1265年港口易址於上海鎮。
1404年開拓形成黃浦江後,上海港憑借黃浦江的優良航道而日益壯大。
1840 年鴉片戰爭後,英國迫使清政府簽定《南京條約》,上海港於1843年11月17日被迫對外開放。之後,一批外國冒險家蜂擁而至,他們任命外籍港務長、劃定 「洋船停迫界」、設立殖民武裝力量、瓜分港口岸線、建築碼頭倉庫、走私鴉片、販賣人口。1853年起,上海超過廣州成為全國最大的外貿口岸。19世紀70 年代後,上海港成為全國的航運中心。黃浦江和蘇州河兩岸逐漸形成了近代工業聚集區。
20 世紀初,黃浦河道局對吳淞口和黃浦江的局部河段進行了整治和疏浚,萬噸級船舶可以乘潮進入黃浦江,適應了當時船型發展和經濟發展的要求。20世紀30年代,上海港已經成為遠東航運中心,年貨物吞吐量一度高達1400萬噸;船舶進口噸位居世界第七位,上海成為世界上重要的港口城市。
1949 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港的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一頁。經過解放初的三年恢復期,70年代大建港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建設,上海港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上海港在上海市政府和交通部支持下,在黃浦江內新建了張華浜、軍工路、共青、朱家門、龍吳五個港區,在長江口南岸建了寶山、羅涇和外高橋港區。此外,寶鋼集團、石洞口電廠、外高橋電廠等也各自建了專用碼頭,上海港吞吐能力不斷擴大,對上海市的建設和長江流域以及全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1995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戰略決策。2005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建成投產,洋山保稅港區同時啟用,標志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和發展,上海港已成為一個綜合性、多功能、現代化的大型主樞紐港,並躋身於世界大港之列。

7. 旅順港的歷史沿革

光緒九年(1883年),清政府開始派員動工修建港口、船塢,到光緒十六年(1890年)已全部竣工使用。整個港口分為東西兩港。港內以石砌岸壁為碼頭,系自山東長島運來的花崗岩條石砌築而成。
在1894年甲午戰爭中,為日寇侵佔,後又為沙俄聯合德、法等列強佯作干涉,日寇被迫退還。繼而被沙俄強行「租借」達七年之久。1904年日俄戰爭沙俄敗北,日寇再次侵佔旅順達四十年。1937年日本侵華的「七·七事變」前後,日軍以大批艦船由旅順運兵數萬,致使後來華北廣大地區淪陷,也使旅順港蒙受奇恥大辱。直到1945年8月22日,旅順港才由蘇聯紅軍解放。
根據1945年,中華民國與蘇聯簽定的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旅順港為蘇聯使用。新中國成立後,與蘇聯重新簽訂兩國條約。其中對於旅順港協商,簽訂了《關於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協定規定,不遲於1952年末,蘇聯政府將共同管理中長路的一切權利以及屬於該路的全部財產無償地移交中國政府。在同一期限內,蘇軍從共同使用的旅順口海軍基地撤退,並將該地區的設備移交中國政府,由中國政府償付蘇聯自1945年起對上述設備的恢復與建設的費用;蘇軍撤退前的時期,該地區的民事行政,應由中國政府管轄。大連的行政,也完全由中國政府管轄。後考慮到朝鮮戰爭等新情況,1952年9月,雙方又協商延長共同使用旅順口海軍基地的期限。直至1955年5月31日,蘇軍全部撤離回國後,該港才歸我人民海軍管轄至今。

8. 南京港的歷史沿革

南京港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229年三國東吳時期南京港已成為「江道萬里,通涉五洲,朝貢商旅之所往來」的通海港口。
明代為都城門戶港,近代為帝國主義爭奪控制的重點港。1858年《天津條約》定為通商口岸。1882年招商局在下關設置了第一座輪船碼頭。1897年清政府批准開南京為通商口岸。1912年津浦鐵路通車後,南京港以水陸中轉為主。解放前夕,南京港區的長江兩岸還是自然土坡,碼頭簡陋零散,無統一管理機構。戰爭導致南京港設施遭到嚴重破壞,南京港基本處於癱瘓狀態。
1954年成立了南京港務局統管了港區兩岸的有關碼頭、倉庫。從1949年南京港通過能力107.5萬噸,發展到1962年上升到了888.6萬噸。1963年開始興建機械化煤碼頭兩台翻車機(火車皮整箱翻卸),標志著南京港步入機械化港口行列。到1965年先後兩期工程竣工投產,使得港口年通過能力達到了1188.6萬噸。
1978年油港開業,南京港成為中國內河最大油港。1984年新生圩外貿港區建成,南京港成為中國內河最大的外貿港口,標志著南京港由傳統的以能源中轉為主的內河港向開放型多功能江海型主樞紐港口轉變。1987年中美合資的南京國際集裝箱裝卸有限公司成立,南京港成為中國內河專業化程度最高的集裝箱港口;1990年南京港惠寧碼頭有限公司成立南京港成為中國內河最先進的專業化散貨裝卸港口,南京港已初步成為以能源、外貿和集裝箱運輸為主,公用碼頭和貨主碼頭並重,功能比較齊全的大型綜合性港口,在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港口群體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港口的功能不斷拓寬,船貨代理、外輪理貨、江海水運、港機製造、港務工程、車船修理、廣告音像、房地產開發、港區加工等多元產業的格局已經形成。「為了一切貨主,為了貨主的一切,一切為了貨主」已牢固地樹立為南京港職工的經營准則。港口連續十年被部、省、市評為文明單位。
1992年6月,南京港加入國際港口協會,成為中國大陸首批正式會員港之一。
2016年4月7日,南京港與宜賓港投資合作協議簽字儀式暨「宜賓—南京」集裝箱直航快班首航儀式在宜賓港舉行。「宜賓—南京」集裝箱直航快班首航,共搭載集裝箱144個、重約2600噸,貨物包括金屬硅、白糖等。直航快班的開通,將大幅提升兩地間航運物流運行的效率,船舶在宜賓與南京之間往返航行時間縮短三分之一,成本將下降10%。該直航快班今後將每周發一班,同時提高綜合運輸物流鏈管理水平,構建一條西部至長三角地區水上快速物流通道。南京港通過宜賓節點,可以將業務輻射至周邊省份,有力促進長江經濟帶物流運輸,讓經濟往來更加暢通。

9. 港口的歷史

最原始的港口是天然港口,有天然掩護的海灣、水灣、河口等場所供船舶停泊。在西方,地中海沿岸有許多古代重要港口。今希臘克里特島南岸就有文化時期梅薩拉港的遺址。腓尼基人約於公元前2700年在地中海東岸興建了西頓港和提爾港(在今黎巴嫩)。此後,在非洲北岸建了著名的迦太基港(在今突尼西亞)。古希臘時代在摩尼契亞半島西側興建了比雷克斯港。馬其頓王亞歷山大於公元前332年在埃及北岸興建了亞歷山大港。羅馬時代在台伯河口興建了奧斯蒂亞港(在今義大利)。隨著商業和航運業的發展,天然港口已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須興建具有碼頭、防波堤和裝卸機具設備的人工港口,這是港口工程建設的開端。產業革命後,開始了大規模的港口建設。19世紀初出現了以蒸汽機為動力的船舶,於是船舶的噸位、尺度和吃水日益增大,為建造人工深水港池和進港航道需要採用挖泥機具以後,現代港口工程建設才發展起來。陸上交通尤其是鐵路運輸將大量貨物運抵和運離港口,大大促進了港口建設的發展。
中國在漢代建立了廣州港,同東南亞和印度洋沿岸各國通商。後來,建立了杭州港、溫州港、泉州港和登州港等對外貿易港口。到唐代,還有明州港(今寧波港)和揚州港。由明州港可渡海直達日本;揚州港處於大運河和長江的交匯點,為當時水陸交通樞紐,出長江東通日本,或經南海西達阿拉伯。宋元時期,又建立了福州港、廈門港和上海港等對外貿易港口。1840年鴉片戰爭後,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港為通商港口。此後帝國主義者強迫清政府開辟的通商港口有天津、青島、漢口等港。他們在各自占據的租界區內修建碼頭,奪取在中國的築港權以至港口管理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港口事業開始了新的發展。50年代初,建成有萬噸級泊位的湛江港和有近代化煤碼頭的裕溪口港。70年代中期以來,在大連港建成萬噸級石油碼頭,在寧波北侖港建成萬噸級礦石碼頭。天津、上海、黃埔等港的集裝箱碼頭也已建成投產。山東石臼所將於1985年建成萬噸級的煤炭出口碼頭。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沿海港口建設重點圍繞煤炭、集裝箱、進口鐵礦石、糧食、陸島滾裝、深水出海航道等運輸系統進行,特別加強了集裝箱運輸系統的建設。政府集中力量在大連、天津、青島、上海、寧波、廈門和深圳等港建設了一批深水集裝箱碼頭,為中國集裝箱樞紐港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煤炭運輸系統建設進一步加強,新建成一批煤炭裝卸船碼頭。同時,改建、擴建了一批進口原油、鐵礦石碼頭。到2004年底,沿海港口共有中級以上泊位2500多個,其中萬噸級泊位650多個;全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6150萬標准箱,躍居世界第一位。一些大港口年總吞吐量超過億噸,上海港、深圳港、青島港、天津港、廣州港、廈門港、寧波港、大連港等八個港口已進入集裝箱港口世界50強。世界上進行國際貿易的港口有2000多個,其中吞量超過1億噸的有鹿特丹港、紐約港、神戶港、橫濱港、上海港等。鹿特丹港的年吞吐量為3億噸左右。

閱讀全文

與港口的歷史沿革和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