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李家大院的歷史文化

李家大院的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3-04 11:36:32

① 祁陽李家大院的歷史沿革

李家大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歷經80餘年陸續營建至萬曆十年(1583)才全部建成,是目前祁陽乃至永州年代久遠、保存完好、規模最大的古民居。

② 游李家大院觀後感400字

厚厚的冬裝還未完全卸去,春天的氣息已經撲面而來。這樣一個和煦而溫暖的下午,我們迎來了院組織的「三八」婦女節的春遊,這次去的地方,是離家很近的萬榮「李家大院」。
晉商在全國是很有名的,所以晉商的院子也很出名。以前去過喬家大院,聽說要去李家大院,心裡很不以為意,覺得喬家大院那麼有名的地方都看了,李家大院想來也不會有很特別的地方。但去了以後,感覺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剛下了車,就感受到了李家大院的華貴美麗、庄嚴肅穆。李家大院新建成的大門巍峨壯觀,典雅古樸,門樓正上方掛有「修德為善」的匾額,匾額下面嵌青石一塊,上書「廣善門」三個大字。門口立有一對高約兩米的石獅。還有一棵被稱為搖錢樹的樹,這種樹據說在當時的晉南民居中是很常見的,想來應該是財源滾滾的寓意吧。
走進大門,首先看到的十一條寬闊平坦的大路。道路兩邊建有文化長廊,長廊兩邊的建築為新建區,裡面建有房屋幾十間,西邊的各間房裡布置的是李氏家庭的發展史,東邊的則是李氏家庭善行善舉史展覽。
在燦爛輝煌的山西民居——「大院文化」中,廣泛流傳了這樣一句話:喬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的確,李家作為富甲一方的家庭,以樂善好施、博施濟眾為榮,推仁行義,代代相傳,未嘗間斷,家族數人被冠以「李善人」的稱號,他們的善行善舉在晉、秦、豫等地廣為流傳。
大道的盡頭是李氏家族的「功德堂」。「功德堂」的西面有個小門,從小門出來,就到了李子用的宅院。首先看到的是院子里的兩個人的雕像,是李子用和他的英國夫人。正因為如此李家院落風格多以中西合壁式樣,反映了中西文化結合的藝術特點。此時所看到的這個宅院的設計風格體現了十六世紀歐洲的「哥特式」建築風格。
我們從李子用的「哥特式」門樓走出來,下了一個大坡後,往南走,就到了李家大院真正的精華所在,有很多精美絕倫的磚雕、木雕、石雕等藝術品,就連一個門樓,都有七八層的花雕,它們處處顯示著晉南民間的富貴平安,多子多福、松鶴延年、耕讀傳家等吉祥含義,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穿過一個個古老的院子,彷彿也穿過了一段又一段的歷史,李家大院讓自己游歷的不僅是精妙的宅院構造,還有曾經繁盛一時的晉商文化。
下午的時光好似非常的短暫,走出大門已是傍晚時分了。回頭再看肅穆的李家大院,感覺自己彷彿也經歷了那段歷史。再也沒有來之前的猶豫,有的感覺只是不虛此行。

③ 誰知道四川李家的歷史

【四川】李家大院 川西最大清代古民居

四川

花楸山

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深藏於四川邛崍的花楸山中,大概這就是這座院落得以完整保留下來的原因之一。歷經一百多年的時光,如今的李家大院依然是李家子孫生活的地方,時間在這里留下了磨蝕的印記,卻永遠帶不走家的溫暖和凝聚力。

花楸山裡的標識很清晰,所有沒費什麼勁,我們就找到了李家大院。門前是一片遮天蔽日的大樹,順著長滿青苔的石板台階向上望,李家大院的大門便高高在上的出現在眼前。

大院中至今還生活著七八十口人,都是李家的後人。我們到達的時候正是中午時分,青壯年都出去幹活了,院子里除了一家人在院中經營農家飯之外,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我們自然也十分歡喜的選擇在院子里午餐,既可以享受這里的農家美味,又可以慢慢的欣賞這座老院子。進入大門之後只是個偏院,往右進入正院,往後則通往另外一個偏院。

院子里的房屋基本上都是木結構的,以瓦覆頂。入門的過堂處擺著幾把竹椅,濃厚的生活氣息油然而生。

院子很大,四面由房屋圍合而成,以紅砂石板鋪地,整個院落古樸而大方,與花楸山的氣質十分吻合。李家大院的建築面積超過4000平方米,而整個院落佔地則超過13000平方米,共有房屋149間,是川西地區保存下來的最大清代古民居。

偏院比正院面積要小些,但格局基本相同。

幾株銀杏和石榴樹長得生機勃勃,成為院子里最好的裝飾。飯桌就擺在樹下,先要了一壺花楸山的貢茶,一邊品茶,一邊仔細的打量這座已經有百年歷史的院落。

銀杏樹發出的鮮綠色樹葉與灰褐色的木質房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生機勃發,一個老成穩重。

正對院門的正屋中供奉著神龕和光緒帝御賜的牌匾。每年從除夕夜到正月初一,從李家大院走出去的李家子孫不管身在哪裡,都會回到這座老宅中,參加家族舉行的祭天、祭祖盛典。

牌匾已經斑駁不堪,但上面四個金色的大字「壽極星輝」還是清晰可辨。

屋子正中供奉的就是李家的神龕,是從李家大院建成之日起就供奉在這里的,上面雕有二龍搶寶及金鳳朝會圖案,寓意此地龍鳳呈祥。而牌坊的足柱下是雌雄二獅,寓意此宅吉祥太平。中間供奉的是李家始祖的牌位。而在神龕的上方,便是當年光緒帝御賜的「皇恩寵賜」金字牌匾。當年,李家以制茶和造紙為業,鼎盛一時。李氏家族在發達以後樂善好施,捐資修建了油榨鎮洪福橋、平樂鎮樂善橋和川南第一橋,因此被光緒欽授正六品官銜,並御賜金匾。

如果說第一眼中的李家大院似乎只是一個普通的宅院,那麼細細端倪之下,卻可以想見李家大院當年的輝煌與氣派。歲月在大院的各個地方啃噬出各種痕跡,卻依然掩蓋不了那些木製窗花的精美。

李家大院最打動我的,莫過於這里朴實無華的生活氣息。這里沒有被當做一個景點來經營,這里的一切都是他們真實的生活場景。院子里的一切陳設都未曾被刻意的翻新,所有大小物品都被李家後人精心的保存著,如同一本老書,書頁泛黃發脆了,卻更顯珍貴。

院子里年歲最大的奶奶坐在屋門口,她今年已經有八十多歲了,她坐在那裡,和這座院子一樣,給人一種安詳平和的寧靜。

家裡的青壯年來去匆匆的忙碌著。
最快樂的,當屬孩子們,足夠大的院子給了他們足夠大的游戲場所,他們在院子里蹦蹦跳跳的,也給這座院子增添了無盡的生氣。

大一些的孩子已經開始為李家帶來新的榮譽。

院子里溜達的黃狗,門坎上卧著的貓,房樑上掛著的臘肉,屋檐下的蜘蛛網,都讓人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院子里也留下了「十年浩劫」的痕跡,不過在李家子孫的呵護下,這場浩劫並沒有對這里造成太多的破壞。

飯菜已經飄香,旁邊一桌十幾位是從成都開車來這里過小長假的。

④ 有關李姓歷史的資料

1、李氏源出嬴姓,血緣先祖為東夷族首領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贏姓),皋陶曾被任命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 ,遂以官命族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 ),先為理氏,後為李氏。

2、商朝時期,有周的同姓後裔,名巴人,居鍾離山(今湖北長陽西北一帶)。周武王滅商後,封巴人於巴(今重慶的巴南區)稱巴子國。

3、蜀漢時期,諸葛亮平哀牢夷後,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

4、漢晉時期,北方游牧的少數民族內附,部分匈奴人和鮮卑人隨之被賜為劉、李等姓。

5、明末清初,四川經過多年戰亂,康熙七年(1668年),四川巡撫張德上書朝廷,要求朝廷動員全國人員往四川遷徙,川內李姓較多都是從湖廣寶慶府等地遷來,便形成了「湖廣填川」。

(4)李家大院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李姓名門望族

魏晉時期,隴西李氏在亂世中興起,李暠建立西涼割據一方,西涼滅亡後,李暠之孫李寶歸順北魏,受到重用,其六子除一人早逝外,其餘五子均在北魏出仕,李寶第六子李沖官至尚書僕射,最受寵信。

在李沖的積極參與和謀劃下,清河崔氏、范陽盧氏、太原王氏、滎陽鄭氏得以與北魏皇室締姻,成為後族,被魏孝文帝定為四姓,隴西李氏也成為與「四姓」並稱的「五姓」。在後世,發展為七姓十家。

⑤ 李家大院的大院格局

李家大院景區位於山西運城市區以北38公里處的萬榮縣閆景村。走進李家大院,錯落有致內、古香古容色的漢族傳統民居,青磚高牆、棹楔鴟吻的巷陌老街,磚木石雕、字畫、碑帖等遍布景區。
景區布局
李家大院創建於清道光年間,距今二百年,原有院落20組,現存院落11組,另有祠堂、花園等。景區佔地面積近1000餘畝,建築面積10萬多平方米,由古建區、仿古區、新建區、服務區、農業生態園五大部分組成。
整體構造
主體建築為豎井式聚財型四合院,同時又吸納了徽式建築風格,融合了中國南北兩大建築特色。古院落群布列有序,層次分明;體量宏闊,用材肥碩;結構嚴謹,通風透光。
院落特色
傳統的四合院藏風聚氣,精緻的大宅門接地通天。李家大院建築的磚雕、石雕、木雕及鐵藝等飾品有晉南地區漢族民間多子多福、三星高照、五福臨門、松鶴延年、耕讀傳家等吉祥含義,體現出晉南的漢族民俗、民風和文化特點。因西院院主李道行(李子用)曾留學英國,並娶英國女子麥克蒂倫為妻,部分院落為歐洲「哥特式」建築風格,從而又呈現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藝術特點,為漢族地方特色民居中的獨例。

⑥ 關於李姓的歷史

先秦時期,李姓的活動由河南開始,到戰國末,李姓的活動地域已擴大到山西、河北、陝西、四川、湖北等地。

秦漢時期是李姓向各地遷移的重要階段。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甌時,李姓始入兩廣地區。李耳的後裔入甘肅,發展為隴西李姓的望族,居河北的成為趙郡李姓的名家。

東達山東,東南抵贛浙蘇,南面南海及北部灣。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時期,隴西李氏王朝傳19帝,歷時289年,李姓貴為國姓,各地都有李氏的皇親國戚,李姓人口迅速膨脹。

唐朝初李姓開始大批進入了福建和海南。明朝時,李姓進入入台灣。600年期間,李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

尤其是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的遷移,同時,向西南和東北的移民已經成為重要的流動方向。

唐代是李姓族群的急劇膨脹期,趙郡李氏、隴西李氏、賜姓李氏、唐宗室後人多達官貴人,一夫多妻制的生活,使李氏人丁興旺,在當時已成為全國大姓。

但隨著朝政的變化,在唐代即有許多李姓人物貶官南下,又有許多人為免遭禍害而逃至全國,使李姓遍及全國。

唐代以後,出於多種原因,李姓播遷更加頻繁,分布地更為廣泛。其中,遷徙人數較多的是宋朝「靖康之變」時的南遷。

元末明初的政權更迭,以及明際的"靖難之役",主戰場布置在山東西部、河北、河南北部的部分地區,遷延數十年,民不聊生,造成百姓得流就食,四散逃離,致使十室九空。

明廷在政權穩定之後,從山西平陽、太原一帶(晉商首富李家大院族譜可以佐證當地富庶安定),向華北的荒蕪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明代進士登科錄》、陽泉李氏族譜等可以佐證)。

李氏遷徙至海外,始於明朝初年,去琉球國的都是福建人,定居於今沖繩島那霸市近郊的久米村一帶。明末清初,四川經過多年戰亂,康熙七年(1668年),四川巡撫張德上書朝廷。

要求朝廷動員全國人員往四川遷徙,川內李姓較多都是從湖廣寶慶府等地遷來,便形成了「湖廣填川」。清朝及民國時期,李氏族人移居海外者更多。

(6)李家大院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李姓歷史名人

1、李斯

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蘆岡鄉李斯樓村)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李斯早年為郡小吏,後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入秦。初被呂不韋任以為郎。後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被任為長史。秦王採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游說關東六國。

離間各國君臣,又任其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於韓人間諜鄭國入秦,秦王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被秦王所採納,不久官為廷尉。

在秦王政滅六國的事業中起了較大作用。秦統一天下後,與王綰、馮劫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並制定有關的禮儀制度。被任為丞相。他建議拆除郡縣城牆,銷毀民間的兵器。

反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又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等百家語,禁止私學,以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

還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李廣

李廣(?-前119年),華夏族,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先祖為秦朝名將李信。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

景帝時,先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未央宮衛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驍騎將軍,領萬余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

匈奴兵將其置卧於兩馬間,李廣佯死,於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後任右北平郡(治平剛縣,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

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司馬遷評價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唐德宗時將李廣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李廣為懷柔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3、李密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人。幼年喪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撫養成人。後李密以對祖母孝敬甚篤而名揚於鄉里。

師事著名學者譙周,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傳》。初仕蜀漢為尚書郎。蜀漢亡,晉武帝召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供養而力辭。歷任溫縣令、漢中太守。後免官,卒於家中。

4、李世民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出生於武功別館(今陝西武功),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後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

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後,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

先後率部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退位後,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

李世民在位期間,積極聽取群臣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

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唐朝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李世民愛好文學與書法,有詩作與墨寶傳世。

5、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與武則天之孫,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稱李三郎,母竇德妃。

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寶十五載(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亂退位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亦是唐朝極盛時期的皇帝。

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於東都洛陽。生性英明果斷、多才多藝。通曉音律,儀表雄偉俊麗。初封楚王,後改封臨淄王,歷任衛尉少卿、潞州(今山西長治)別駕。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後集團。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禪位於李隆基,李隆基於長安太極宮登基稱帝。

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為。他勤於政事,從各方面採取措施,鞏固和發展了唐朝政權。唐玄宗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

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但是在位後期逐漸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且寵愛楊貴妃,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塞外民族試圖來穩定唐王朝的邊疆。

結果導致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天寶十五載(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為太上皇。寶應元年(762年)病逝於長安神龍殿,終年78歲,葬於金粟山,名為泰陵。

廟號玄宗,又因其謚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清朝為避諱康熙帝之名玄燁,多稱其為唐明皇,另有尊號開元聖文神武皇帝。

⑦ 麗江李家大院由來

千年麗江古城,百年納西民居,茶馬古道大商戶,百年老字型大小錫順版鴻銀器作坊,權是麗江古城重點保護納西民居四合院,也是古城民居的一個重點展示院。大院分前、中、後三院,是典型的古代納西大戶民居。院內鳥語花香,盆景林立,彌漫著古樸的氣息,大院有著300多年的歷史,是滇西茶馬古道商賈來往的重要驛站。

⑧ 李家大院的相關新聞

大型電復視連續劇《李家大院》制10月在萬榮開拍
由山西廣播電視傳媒集團、運城市李家大院景區管理中心和江蘇華紅影視投資有限公司聯合攝制的大型電視連續劇《李家大院》將在運城李家大院開機拍攝,簽約儀式已於8月4日在太原舉行。
《李家大院》取材於運城市李家大院民國年間到新中國成立前夕的一段晉商故事,反映了一個家族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不斷向命運抗爭的同時,始終踐行善文化的感人故事。全劇既有中西文化的沖突和融合,又有大善、實業救國的人文高度。著名文藝評論家李准評價這部戲:「突出尊重生命的尊嚴,這才是真正的審美關懷。」
該劇由全國著名導演張紹林擔綱執導,全國著名編劇石零編劇。導演張紹林表示:一定要組織一流的演員隊伍,以一絲不苟的創作精神完成好該劇的攝制任務,為觀眾奉獻一部反映晉商為富為善的力作。
該劇總投資約4500萬元,將於今年10月在李家大院開機拍攝,預計明年5月完成製作。

⑨ 萬榮縣李家大院

本報訊(記者李運強)4月13日,備受運城人關注的李家大院景區暨民俗博物館工程舉行奠基儀式。

該景區由運城煤運分公司投資1億元開發建設,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預計建設工期為兩年。景區的規劃設計由中國建築技術(集團)公司承擔。經過各方論證,整體規劃由原來的125畝增加到1000餘畝。

李家大院位於萬榮縣閻景村,始建於清道光年間,其建築古樸典雅,精妙絕倫。大院原有院落20組,房屋280間,現存院落7組,房屋146間,另有祠堂、花園遺址等。

開發李家大院是該市文化強市的一個重要戰略舉措。其建成後,既是保存文化遺產的場所,也是展示本土文化的窗口。該景區的建成將會彌補晉商大院在運城的空白,也會彌補該市民俗博物館的空白,而且對弘揚晉商精神、展示慈善文化和中西融合的特色文化,對該市建設黃河金三角旅遊中心城市,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建成後的李家大院景區由古建區、民俗區、仿古區、新建區、服務區、農業生態園、笑話博覽園等部分組成,是一個集吃、住、游、娛樂於一體的多功能文物旅遊勝地。古建區將展示李氏家族艱苦創業、誠信經商、樂善好施的事跡和李子用生平史料等;民俗區將展示晉南商人農事習俗、人生禮儀、歲時節慶、商業習俗等;仿古區將圍繞「晉商根脈在河東,華夏文明源運城」這一主線展示中國商業史和晉商發展史;農業生態園將有四季水果和無公害蔬菜供遊人採摘品嘗。

⑩ 李家大院裡面有什麼

老房子,老貨幣,老傢具,老文化

閱讀全文

與李家大院的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