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婁底在歷史上的作用或者意義

婁底在歷史上的作用或者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27 13:36:58

Ⅰ 湖南婁底是個怎麼樣的城市

婁底市,位於湖南的地理幾何中心,轄婁星區、漣源市、冷水江市、新化縣、雙峰縣,全市東西寬公里, 南北長102公里,總面積8117平方公里。 婁底一帶原為少數民族雜居之地,相傳先民們是盤古的後裔,屬三苗、九黎集團,出自五帝中的顓頊。婁底在夏商周時為荊州一隅,戰國時屬楚的范圍。秦統一中國後,婁底正式列入中央集權制的封建的多民族國家秦的國土,隸屬長沙郡。1977年9月,國務院批准建立漣源地區(又名湖南市位於漣源與婁星中),1982年12月更名為婁底地區,1999年1月改為地級婁底市。   婁底屬中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區。熱量豐富,溫度適宜,四季分明:冬季少嚴寒,夏季多酷熱,秋季晴朗溫暖,春末夏初多雨成澇,盛夏初秋少雨多旱。全年平均氣溫16-17.3℃。年平均日照時間1538小時, 東部多於西部。無霜期268天。由於雨水偏多,土壤濕重,多為紅壤,其次還有黃壤、黃褐土等。境內整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傾斜。西部雪峰山脈從新化西部風車巷蜿蜒入境,斜亘西北, 境內群山林立、丘陵起伏之間,溪水奔流,河網密布,水系完整,水量充沛。水能理論蘊藏量32.5萬千瓦,其中可開發利用的14. 26萬千瓦。目前具備人工養殖的水面18萬畝。 婁底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市內有清代名臣曾國藩故居等人文景觀和各類風景名勝旅遊點70多處。漣源市湄江風景區、冷水江波月洞及大熊山、九峰山、龍山等省級森林公園風光秀麗,景觀奇特。位於婁底市郊的水府廟水庫、勝仙洞等勝景,都是別具一格的旅遊佳境。婁底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雙峰洛陽灣古建築群、九峰山古庵。新化北塔、洋溪文昌閣、漣源龍山葯王殿等名勝古跡各具特色,為優美的自然風光抹上了濃厚的歷史文化色彩,廣袤的婁底土地到處閃耀著中華古文明的輝煌。鍾靈毓秀的婁底山水孕育了代代英才。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晚清著名外交家曾紀澤,辛亥革命先驅陳天華,中共早期領導人蔡和森,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羅盛教等大批志士仁人,在婁底悠久的歷史長河中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光輝的篇章。     婁底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自古以來就是湖南省主要的戰略腹地和南北通達、東西連貫的要衢。湘黔、婁邵鐵路在這里交匯。207國道、320國道與正在興建的洛(陽)湛(江)鐵路、上(海)瑞(麗)高速公路貫穿婁底,使婁底成為我國江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

Ⅱ 婁底在湖南的位置

婁底:璀璨的湘中明珠
在「芙蓉國里盡朝暉」的湖南,說起長沙、湘潭、岳陽、張家界,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如果說起婁底,恐怕很多人都要搖頭。是呀,在以名山名水、名樓名寺、名城名人著稱於世的湖南,文化底蘊豐富深厚,自然資源秀麗奇特,風流人物燦如星空,婁底似乎無足輕重。
婁底既不像長沙那樣擁有著名理學大師朱熹在此講學,由宋真宗親筆所書「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對聯的嶽麓書院;也不像湘潭那樣擁有以韶山為中心的「革命搖籃,領袖故里」;既不像岳陽那樣擁有名聲顯赫、為世人所傳誦「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名句的岳陽樓;也不像張家界那樣擁有世界罕見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那麼婁底有什麼呢?
婁底像一本古老的線裝書,雖然封面很簡朴很不起眼,但只要潛下心來去讀,你就會被深深吸引。
■筆記·婁底

婁底市位於湖南省中部,是湘中交通樞紐,湖南工業重鎮,總面積8117平方公里,人口400萬。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這里就設有建制。相傳,「婁」、「氐」兩個福星在上空交相輝映,故稱之為婁底。婁底秦時屬長沙郡;明、清時屬長沙府、寶慶府;民國元年(1912),屬長寶道;民國11年(1922),取消道制直屬湖南省;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境域隸屬益陽專區和邵陽專區;1960年2月,設立婁底市和冷水江市,隸屬邵陽專區。1962年10月,撤銷冷水江市和婁底市,分別並入新化縣和漣源縣;1980年7月,國務院批准恢復婁底市;1999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婁底地區,成立地級婁底市。
一個城市,特色文化的積淀是它的靈魂和精華,有了它才會顯得多姿多彩富有生氣和特色。婁底是梅山文化的發源地,為了追根溯源,我在歷史的故紙堆里,尋找著梅山文化的遺跡。我看到瑤族和苗族的先民們從遠古的深處走來,從烽火連天,廝殺吶喊的刀光劍影中走來。相傳瑤族和苗族的先民們是盤古的後裔,屬三苗、九黎部落聯盟。最早生活在黃河中下游一帶,在其西進過程中,與東擴的黃帝部落聯盟、炎黃部落聯盟發生戰爭。經涿鹿之戰失敗後,九黎聯盟中的大部分被迫向南遷徙。他們披風斬浪、歷經艱難,來到了梅山(今婁底下屬的新化一帶)安家落戶。梅山地區因山高林密,民風強悍,生存空間的相對封閉和族群的相對獨立,使這里的人民過著原始農耕和漁獵生活,形成了帶有濃厚的巫文化色彩的原始、封閉的梅山文化。梅山文化是以遠古漁獵文化為構架,以千奇百怪的巫術活動為形式表現出來的獨特地域民俗文化。據湖南考古發現,約在九千年前,圍繞洞庭湖這湘、資、沅、澧四水流域生活的先民們,已經以原始農業為基礎,形成了農耕文化的雛形。春秋戰國時期,湖南歸入楚國,中原文化融合當地文化,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湘楚文化。至秦,湘楚文化同各地的文化進一步交流,使湘楚文化發展得更加輝煌燦爛。
自從有了人類開始,便有了文化。
人創造了文化;反過來,文化又塑造了人。梅山文化的歷程毋庸置疑地證實了這個簡單樸素的真理。孕育於古老蠻荒中的梅山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碰擊陶冶出了「勤勞、刻苦、無畏、剽悍、勇於犧牲」的梅山精神,哺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諸如明代「廉法佐朝留青史」的鄒廷望;清代「巡視漕運,盡革陋規;興辦水利,民深受其益」的陶澍;「一生主張變法革新,團結禦侮,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魏源;「廉俸所入,悉以辦公益,無自私」的游智開;民主革命先驅陳天華、譚人鳳;最先從德文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成仿吾;抗日名將陳正湘;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等等,梅山文化賦予了他們剛健之骨,遒勁之風的精神,使他們成為了民族的精英。梅山文化是湘楚文化中的一顆燦爛明珠,對我國地方歷史的研究有很大的作用,也填補了不少民俗文化研究的空白,它對於民族學、社會學、歷史學、宗教學等領域的研究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其影響之大,輻射海內外。

說到精英,不能不提到一個重要的人物--曾國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的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從婁底市雙峰縣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書生入京赴考,中進士留京師後十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在太平天國巨瀾橫掃湘楚大地時,他在家鄉組建了一支特別的民團湘軍,歷盡艱辛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後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死後被謚「文正」。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人物,其生前毀譽參半,既有「中興第一名臣」的美稱,又有「賣國賊」的惡名。一直到近年,歷史才逐漸還原一個真實的曾國藩。客觀公正地說,曾國藩所處的時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轉為沒落、衰敗,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的動盪年代,由於曾國藩等人的力挽狂瀾,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局面,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業無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澤被後人。並使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尊精神偶像。這種影響不僅僅作用於當時,而且一直延至今日。查史料得知,活動於中國近現代歷史舞台上的各類人物,無論是正面的或反面的,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過曾國藩的影響。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尤其是他留下的《曾國藩家書》,基本上包括了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思想。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是一個思想者對世道人心的觀察體驗;一個學者對讀書治學的經驗之談;一個成功者對事業的奮斗經歷;更是一個胸中有著萬千溝壑的大人物心靈世界的袒露。盡管曾氏著作留傳下來的太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
無論曾國藩屬何種類型的人,如何評說,歷史是公正和客觀的。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曾國藩對他所處的歷史時期和後世的中國社會,都產生過重要的影響,不論人格、思想學術、持家之道、帶兵打仗,還是文學方面的貢獻,都對那一個時代以至現在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曾國藩言之如此,行亦如此。他一生嚴於治軍、治家、修身、養性,實踐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所以被後世推崇為道德修養的楷模。
一方山水養一方人。人傑地靈、鍾靈毓秀的婁底山水孕育了代代英才,除曾國藩外,還有晚清著名外交家曾紀澤、辛亥革命先驅陳天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蔡和森、蔡暢兄妹、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羅盛教、革命教育家成仿吾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譜寫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篇章。如果不是特殊的歷史條件下的扭曲,婁底應該早就聲譽鵲起了,因為,地因人名,有一個曾國藩,就足以讓人們對婁底這塊山水刮目相看了。

除了人才,婁底更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素有世界銻都、百里煤海、十里鋼城和有色金屬之鄉美譽。已探明可供開採的礦藏達48種,且儲量大,品位高。其中銻礦儲量居世界之冠,煤炭儲量居全省第二,石膏、石墨、重晶石、大理石等非金屬礦藏在湖南及至全國名列前茅。
婁底的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自古以來就是湖南省主要的戰略要地和南北通達、東西連貫的要衢。橫貫東西的湘黔鐵路和縱貫南北的婁邵鐵路如一把閃亮的銀梭,把婁底編織在通向富裕的網路。上(海)瑞(麗)高速公路--潭邵段全線貫通後,將婁底網進了以省城長沙為中心的1小時經濟圈,而總投資達2億元的洛湛鐵路的建成更使婁底提升為繼株洲、懷化之後的湖南又一交通樞紐。207國道、320國道以及婁漣(婁底--漣源)高等級公路、太澳(太原--澳門)高速、寧太高等級公路的建成,更如網路中四通八達的脈絡。交通的便利,為婁底的經濟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硬體基礎,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條件。

Ⅲ 湖南婁底 求解答

完整的婚禮儀式包括「放茶錢(音譯)」、訂婚(茶會)、成親禮、回門等幾個主要程序。

1)
放茶錢,也稱「為定」。男女雙方在經媒婆搭線結緣或自由交往後,將會逐漸互相增進了解,女方還可組織3至5人的親友團探訪男方,更深入了解男方及其家庭情
況;女方父母長輩還會詢問男方鄰居,打聽未來女婿的人品才幹,一般訪問5戶人家,若得到3家以上積極評價,女方則表示滿意。如果雙方達成意向,男方會擇日
攜同父母探望女方及其家庭,共同「會晤」,以喝茶聊天的方式進一步溝通了解。通過這些溝通和考察,如女方表示認可,雙方即可商榷訂婚、結婚日期等事宜。而
後女方家「放茶錢」的表達形式則是向鄰里親友發放喜糖,以作婚訊。

2)
訂婚。女方在父母及叔伯或舅舅的陪同下在男方家中舉行訂婚。根據女方在「為定」後送呈的裝在「書盒」里的生辰八字測算,雙方商議結婚具體事宜及時間安排,
男方再回呈女方一個書盒,內有結婚日期約定書及請帖等。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女方將准備嫁妝(主要是耐用傢具,如梳妝櫃、衣櫃、棉被等,相當於現在的傢具套
裝),男方准備彩禮、籌備酒席、發放請帖,等等。

3)
婚禮。成親禮是婚姻禮儀的主題部分,主要過程即迎親、結拜、洞房等程序。在迎親環節上講究時辰,特別是當本村另有同一天結婚的人,那麼男女雙方就會提前商
量好盡早接親,趕在別人的前面,以避免落於人後的不吉徵兆。也因此,當地經常出現兩對新人因搶吉時而在凌晨就出發迎親的現象。其後是結拜成親,一般在「正
屋」(大的廳堂)舉行,由司儀主持。新人要跪拜的對象有天地、雙方父母及長輩、媒人、見證人、在場親友等;隨後還有雙方代表講話和新郎發言。拜堂結束後,
由兩個男童手端紅蠟燭(倒退行走)將新郎新娘引入洞房,再喝夫妻交杯酒,交杯酒要喝三輪,其中第二輪要將兩個杯中的酒互混,代表著夫妻水乳交融、相濡以
沫。床邊擺放一個紅色茶盤盛放瓜子、棗子、花生和桂圓等,司儀照舊高聲唱和:「瓜子瓜子,早生驕子;棗子棗子,早生貴子;花生花生,落地生根……」美好的
祝辭唱到每個人的心坎,唱響一段令人憧憬的婚姻。

4)
回門。結婚後第三天新郎將攜手新娘至岳父母家探訪,並帶去禮物贈品,通常是四盒紙包禮品(如片糖、桔餅等)和一大塊豬肉(還有俗語中的「結親包子、回門粑
粑),以示對女方家長的感謝、尊敬和祝願,也表明新人的幸福和平安。因此,回門在整個婚禮儀式中也有重要的內容和意義,正如鍾敬文主編的《民俗學概論》中
指出,「經過這一系列活動,雙方的姻親關系才算正式確立,才得到公認」。

Ⅳ 婁底與漣源有什麼歷史

1952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析湘鄉、安化、邵陽、新化4縣部分行政區域置雙峰縣、藍田縣(7月更名漣源縣)。11月,兩縣劃屬邵陽專區。同年8月,撤銷錫礦山礦區,劃是新化縣管轄。1960年2月,設立婁底市和冷水江市,隸屬邵陽專區。1962年10月,撤銷冷水江市和婁底市,分別並入新化縣和漣源縣。1969年10月,國務院批准恢復冷水江市。
1977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將邵陽地區析置漣源、邵陽兩個地區。漣源地區轄新化、新邵、邵東、雙峰、漣源5縣和冷水江市,地區機關駐婁底鎮。同年11月,成立漣源地區革命委員會,1979年3月,改稱漣源地區行政公署。1980年7月國務院批准恢復婁底市。1982年12月,漣源地區更名為婁底地區。
1983年2月8日,國務院批復撤銷婁底地區的婁底市和雙峰、漣源縣劃歸湘潭市管轄;冷水江市和邵東、新邵、新化縣劃歸邵陽市管轄;撤銷婁底市,改設為湘潭市婁底區(縣級);撤銷冷水江市和邵東、新邵、新化縣劃歸邵陽市管轄;撤銷冷水江市,改設為邵陽市冷水江區(縣級)。實際並未實施,婁底地區名撤實存。同年7月13日,國務院批准恢復婁底地區及其行政公署,原所轄邵東、新邵兩縣劃歸邵陽市管轄,婁底市、冷水江市、雙峰縣、漣源縣、新化縣歸婁底地區管轄。
1987年6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漣源縣,設立漣源市,所轄行政區域不變。
1999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婁底撤地設市,原縣級婁底市改名為婁星區。所轄婁星區、漣源市、冷水江市、雙峰縣、新化縣行政區劃不變。
--------------------------------
簡單的說,以前婁底曾經是屬於漣源的一個鎮,後來變成地級市反過來管漣源這個縣級市

Ⅳ 在鍾靈毓秀的湘中腹地婁底,曾孕育了許許多多傑出的歷史人物

陳天華 陳天華(1875~1905),原名顯宿,漢族,漢民族英雄。革命家,清末資產階級革命派出色的宣傳家。字星台,亦字過庭,別號思黃,湖南新化人,清新化縣知方團(今榮華鄉)人。母早逝,父為塾師,幼從父識讀,因家境貧寒,乃營小賣以補濟,然堅持好學不輟。常向人借閱史籍之類書籍,尤喜讀傳奇小說,亦愛民間說唱彈詞。 中文名: 陳天華 別名: 顯宿,思黃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75年 逝世日期: 1905年 職業: 資產階級革命家 主要成就: 參與創建華興會 代表作品: 《猛回頭》、《警世鍾》 目錄 人物簡介 陳天華自殺的原因 陳天華死前所處的歷史背景 陳天華之死的教育意義 1905年12月8日 陳天華蹈海自絕 陳天華墓 展開 編輯本段 人物簡介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陳天華隨父遷居縣城,仍以提籃叫賣為生。後經族人周濟,入資江書院讀書,刻苦博覽二十四史。二十四年,考入新化實學堂,深受維新思想影響,倡辦不纏足會,成為變法運動的擁護者。二十六年春,考入省城嶽麓書院,成績名列前茅。其時,蒞湘某令識其才,欲以女妻之,陳效法漢時 霍去病霍去病「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乃婉言謝絕,說:「國不安,吾不娶」(直至蹈海報國之時,終身未娶)。次年轉入求實書院。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初,入省城師范館。是年春,獲官費留學日本東京弘文學院師范科。不久,逢沙俄企圖侵佔東北三省,引發拒俄運動,祖國正處主權淪喪境況,陳破手血書寄示湖南各學堂。湖南巡撫趙爾巽亦為感動,親臨各學堂宣讀,並刊登於官報,還飭令各府、州、縣開設武備講習所,使湖南全省拒俄運動士氣更加高漲。陳天華在日本積極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和軍國民教育會。還「日作書報以警世」。同年,先後撰寫《猛回頭》和《警世鍾》兩 猛回頭陳天華書,以血淚之聲,深刻揭露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和清廷賣國投降的種種罪行,風行於世,影響甚大。次年初,回到長沙,參與組織華興會,與黃興等密謀准備長沙起義,事泄未成,又被迫流亡日本,入東京法政大學。此時,陳結識孫中山。光緒三十一年七月,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陳天華為重要發起人之一,在書記部工作 ,任會章起草員,又任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編輯,發表《最近政見之評決》、《中國革命史論》,《獅子吼》等政論和作品,引起強烈反響。十一月八日(1905年12月4日),陳天華在東京參加了抗議日本政府《取締清國留學生規則》的斗爭,十一日寫絕命書,決心以死來激勵國人「共講愛國」。十二日,在東京大森海灣投海自盡,以死報國,時年三十歲。次年閏四月初一,其靈柩經黃興、禹之謨倡議籌辦運回長沙,各界不顧官方阻撓,決定公葬於嶽麓山。初七(5月29日)舉行葬儀,長沙全城各校師生紛紛參加,送葬隊伍達數萬人,綿延十餘里,凄凄哀歌,湘江為之悲鳴,麓山為之低垂。送葬隊伍由朱張渡、小西門兩處渡河,「適值夏日,學生皆著白色制服,自長沙城中望之,全山為之縞素」。軍警站立一旁,亦為之感動,不加干涉。 陳天華的文章,旨在揭露帝國主義侵略,痛斥清朝政府是「洋人朝廷」。認為「革命者救世救人之聖葯也」,力主拿起武器,號召「手執鋼刀九十九,殺盡仇人方罷手」。在《猛回頭》、《警世鍾》里,大聲疾呼「改條約,復政權,完全獨立;雪國恥,驅外族,復我冠裳」;高呼「萬眾直前,殺那洋鬼子,殺那投降洋鬼子的二毛子」,「推翻『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國」。其遺著編為《陳天華集》。 母早逝,父親陳善是鄉村塾師。陳天華少年時因家境貧寒,曾輟學在鄉間做小販,喜愛小說唱詞,常仿其文體作通俗小說或山歌小調。後入資江書院學習。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熱心新學的鄒沅帆等在新化創辦求實學 嶽麓書院堂,陳天華入該學堂後,受到維新思想的影響。後又曾到省城的嶽麓書院求學。1903年春,以官費生被送日本留學,入弘文學院師范科。不久,拒俄事件發生,他積極投入這個愛國運動,加入了拒俄義勇隊、軍國民教育會。後回國准備策動武裝起義。他寫了《警世鍾》、《猛回頭》兩部淺近通俗的宣傳作品。這兩部書以強烈的愛國精神和革命勇氣,揭露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已迫在眉睫,指出清朝政府已成為「洋人的朝廷」,號召全國各階層民眾團結起來,實行排滿,「殺那洋鬼子」,在社會上產生強烈反響。不久,在湖南長沙參與發起秘密革命團體華興會,並到江西策動軍隊起義。1904年春,再到日本,入法政大學。8月,冒險回國,准備參加華興會發動的長沙起義。因事泄失敗,又去日本。1905年6月,與宋教仁等創辦《二十世紀之支那》雜志。 7月,孫中山到日本,主張聯合各革命團體,組織中國同盟會,陳天華積極贊成。8月,中國同盟會成立,他任秘書,並被推為會章起草人之一。《二十世紀之支那》改為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後,他在《民報》 民報上先後發表不少文章和政治小說《獅子吼》。同年11月,日本文部省頒布歧視並限制中國留學生的《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留日學生發動了抵制這個規則的強大運動。為了激勵人心,陳天華在12月7日留下《絕命書》萬余字,次日投海自殺。著作輯為《陳天華集》。 陳天華的死,在當時就引起了很大的轟動。1906年的春天,當陳天華的靈柩運回上海後,中國公學為他和另一位投黃浦江自盡的同盟會員姚宏業舉行了一次公葬的會議,到會千餘人,會上宣讀了姚宏業的遺書和陳天華的絕命辭,大家痛哭流涕,會議決定將陳姚靈柩一起送回家鄉湖南,舉行公葬。 編輯本段 陳天華自殺的原因 長期以來有這樣幾種說法: 1、抗議日本文部省頒布的《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 2、當時的《朝日新聞》攻擊中國人缺乏團結力,說中國留學生是「放縱卑劣」的一群。天華以死相爭。 3、以死報國,反對空談救國。天華曾談及自己能為國做的無非兩件事,「其一作書報以警世,其二則遇可死之機會而死之」,只要能達到救國的目的,就願意以身相殉。 以上原因,我覺得都有道理。但是,如果僅僅是這些理由,並不足以使天華之死成為一個驚天動地的事件,成為這個國家至今還在流血的很難癒合的傷口。那麼,促使陳天華以命相殉的最大的理由到底是什麼? 一語蔽之,是中國人——他的同胞,促使了天華之死。 編輯本段 陳天華死前所處的歷史背景 背景一 當時的中國,是一個被列強瓜分、凌辱、被排除在世界主流話語權之外的三流國家,國家將亡是一個懸在無數覺醒的中國青年心中的首要命題。這些熱血青年的背後,是三億多留著辮子的人群——這是怎樣的人群呢?余世存先生曾在他的《破碎》一文中這樣描述這群人: 「中國人民,像拋灑在東方大陸上的無數種子,生根、發芽,他們在關中大地治河,在北方邊陲的群山之巔築建萬里長城,在五嶺蠻荒之地開辟草萊。他們跟傳統文明的其他國家的人民一樣,以自我犧牲的勞作和牛馬一樣的苦役為上流社會效勞……他們像螞蟻、像芽蟲、像蜜蜂,機械地活著,悲慘地死去。他們就像生物學上毫無質量可言的生物群,他們只能以數量保種取勝,以供文明不斷地盤剝、殺戮。 這是我們東土大陸的奇觀,自古及今,它都算人類世界最龐大的基因種群,但這個種群卻以最卑微的姿態生活。它的個體成員要麼加入上流的吃人宴席,要麼被吃,要麼離群索居,或者成為化外之民,一經化外,它的個體成員就為夷為狄。就是說,它的個體成員從未成為自己,成為文明的人格。這個種群,中國人民,似乎是為了一種奇特的目的而犧牲自己的。」 請記住這個大背景,它對我們理解天華之死的意義有著重要啟示:國家,是三流的弱國;組成這個國家的人民,是卑微的勞力、埋頭的牛馬和只能以在同類被

Ⅵ 婁底怎麼樣

婁底位於湖南中部,是一個新興的城市,交通非常便利。湘黔鐵路、洛湛鐵路在回此交叉,滬答昆高鐵在此設站,是湖南省重要的鐵路樞紐中心。滬昆高速、二廣高速、益婁衡高速、長婁高速、婁懷高速在此交匯,320國道、207國道在境內通過,是湖南省重要的公路樞紐中心。
婁底素有「世界銻都」、「百里煤海」和「有色金屬之鄉」的美譽,經濟非常活躍。所轄縣市擁有湖南省最大的煤炭儲量,擁有全省最大的火力發電廠和鋼鐵廠,還擁有全世界最大的銻儲藏量和冶煉量。
婁底是清朝名臣曾國藩的故鄉,湖湘文化源遠流長。這里誕生了中國首富三一集團的梁穩根。
婁底是全國園林城市、宜居城市、綠化城市。

Ⅶ 婁底經濟在湖南處於什麼地位

省第九次黨代抄會上明確提出:要加快以長株潭為中心,以一個半小時通勤為半徑,包括岳陽、常德、益陽、婁底和衡陽在內的「3+5」城市群建設,發揮比較優勢,加快各市州中心城市建設,打造一批區域中心城市。婁底區位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產業地位獨到、資源豐富,在「3+5」城市群建設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Ⅷ 「婁底"為什麼叫「婁底」,你知道嗎

婁底為什麼叫婁底?首先要解決它是漢語還是南方民族語(即黔台語)的問題。我個人認為它不是漢語地名,但沒有證據,不好立論,也不好宣揚。

如果是南方民族語言,「婁」就有可能是「雒」(太陽鳥)的諧音,「婁底」很有可能就是「雒帝」,即屬於「太陽鳥圖騰」的氏族,與「神農炎帝」同屬於「太陽鳥圖騰」的氏族,因此,「婁底」也就可能是「炎帝之都」之意,至於是什麼時候的「炎帝之都」?就有待我們去深入研究了。我這想法太大膽,一直都不敢說。只算是為你在傳統思維之外,再提供一點另類思維。

王先勝先生是我很敬佩的敢於創新的學者之一,他說神農與炎帝有區別,這個問題許多老前輩都有研究,我也曾反復思考過。但我最後的看法是:神農與炎帝既是沒有區別,又有所差異的。就象是我們稱清朝的皇帝都叫清帝,但也可以省略為「康熙帝」、「乾隆帝」的。我這是從考古發現中分析出來的。按南方民族的語法,「神農」即「農神」的倒裝語。據目前所知,農耕文化可能起始於湖南省道縣的玉蟾岩時期,距今約有一萬五千年到兩萬年歷史。在這個時期,人們的語言還很幼稚,當然只有「神農」而沒有「炎帝」。但到了八千年左右的湖南省黔中地區的「高廟文化」時期,經歷過許多代「神農氏」的艱苦經營之後,文化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從「高廟文化」出土的各種紋飾符號來看,出現了很多火焰紋、太陽紋符號,還出土了象徵「象耕鳥耘」的原始農耕特徵的「神農炎帝」和戴三尖火焰冠的「火神祝融」等各種神靈的符號。因此,這時候的「神農」應該已進化成為「神農炎帝」,而不能單純地稱之為「神農」了。

閱讀全文

與婁底在歷史上的作用或者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