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臨安歷史文化

臨安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14 21:07:47

『壹』 臨安的介紹、名勝古跡……

臨安
臨安市是長江三角洲南端的一顆綠色明珠,位於浙江省西北部,東徑118o51'---119o52'北緯 29o56'-30o23',東臨杭州市餘杭區,南連富陽,桐廬和淳安,西接安徽歙縣,寧國和績溪,北靠安吉。東西相距100公里,南北寬達50公里,土地面積3126.8平方公里,轄26個鄉(鎮)街道,人口51.03萬市人民政府設在錦城鎮。

臨安是首批全國生態建設示範市,擁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竹子之鄉""中國山核桃之鄉""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全國綠化造林先進縣"等稱號,兩次躋身"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行列,今年被列為浙江省十七經濟強縣(市)之一。臨安山清水秀、風光迷人,森林覆蓋率達74.9%。境內有天目山和清涼峰兩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天目山被列入聯合國人與生物圈網路成員,還有青山湖國家級森林公園,大明山省級風景名勝區等數十處名勝景點。湖光、山色、巨樹、溶洞、峽谷、飛瀑、溫泉等形成了臨安獨特的自然風光。

臨安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人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西漢時設縣建制,是吳越國王錢謬故里和墓葬地。歷代以來人才輩出,宋代大文人洪咨夔,清代數學家方克猷,革命烈士來學照,愛民模範趙爾春,高原赤子陳金水等都是臨安的傑出人物。

秀麗的山水吸引來眾多名人墨客。謝安、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蘇軾、郁達夫、周恩來等曾留下他們的足跡和詩文,給臨安的山水更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臨安的佛教文化源遠流長,西漢佛教初傳中國時就有印度僧人入天目山播教,天目山被尊為韋馱菩薩的道場。歷代高僧輩出,在東南亞尤其是日本影響深遠。

生態旅遊景點呈現出獨特的魅力,現已開發建成的有:天目山、青山湖、錢王陵、玲瓏山、太湖源、浙西大峽谷、白水澗、天目石谷、瑞晶洞、西徑山、大明山、石長城、柳溪江、浙西天池、神龍川、東天目、天潭公園等十七個景點。臨安的真山、真水、真空氣、真情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遊客。2001年度接待了遊客200萬人次,2002年則達到235萬,顯示出臨安旅遊的蓬勃生機,且接待量仍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臨安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是距滬、寧、杭大都市群落最近的生態示範市,杭州至黃山最近陸路黃金旅遊線的中點,隨著杭昱一級公路的開通,將大大改善臨安旅遊可進入性,並納入華東旅遊網路之中。目前臨安有旅行社(國內)六家,賓館飯店床位近萬張,已具一定的接待規模。臨安餐飲業強調特色,開發了一批以土特產為主的特色菜。大力開發旅遊商品,充分發揮臨安特有的雞血石、山核桃、茶葉、筍干、竹製品等旅遊商品豐富的優勢。形成以錦城為中心,昌化、於潛為次中心的旅遊服務中心和旅遊商品市場。

臨安旅遊業正朝著實現旅遊"二次創業",突破交通"瓶頸",打響"天目生態"和"吳越文化"的品牌,從低層次向高層次單一型向綜合型,各自為政向區域聯合轉變的方向發展。
編輯詞條

『貳』 臨安優秀傳統文化有哪些

臨安文化既帶有吳越文化的濃重色彩,又呈現出濃郁的浙西區域文化色彩,民間繪畫、根藝、石雕、民間故事、民歌、燈彩、耕織、竹編等民間藝術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各種民間文藝在鄉間活動頻繁,於潛樂平為我國越劇的首演地,號稱越劇第二故鄉。

浙西大峽谷的住房

浙西大峽谷的山民大都把住房造在離地千米的山頂上。在龍井峽一段,12個行政村幾乎全是倚山而居,大峽谷龍進橋鄉一帶,當地農民的房舍多數建造在絕對高差在數百米以上的大山頂上,從谷底仰望,只見這些村落民宅守山而居,白牆、黛瓦,常有白雲絆繚,故稱白雲人家,又稱「高山人家」。在劍門嶺上遙望對山相見村,數十戶人家錯落有致地布列在有雲霧繚繞的大山頂上,星星點點,別具風味。在山上蓋屋一磚一木都要從地面運上去,但山民們仍舊樂此不疲,也許是峽谷的景色太美了,人們情願多花些時間上山下山,也要天天看見這里的飛溪流瀑。

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在臨安源遠流長,早在西漢,佛教初傳中國之時,便有印度僧人入天目山播教,天目山被尊為韋陀菩薩的道場,歷代高僧輩出,在東南亞尤其日本影響深遠。

臨安境內的天目山,佛教文化歷史悠久,璀璨奪目,且兼具儒、道文化。東漢道教宗師張道陵出生於天目山並修煉於此;梁代昭明太子蕭統隱居於太子庵分經讀書。

臨安璀璨的佛教文化,獨具魅力,引中外遊客潮湧。

『叄』 "臨安"此名稱的來歷..

傳說古時候,京城有兩個人騎著大馬,來南邊找個好地方建一座城。兩個人騎著大馬跑了七七四十九天,來到一片森林邊歇氣。這兩個人睡了一覺醒來後,兩匹馬中的大白馬不見了。

『肆』 古代杭州為什麼叫做臨安

因為當時臨安只是趙構臨時安頓的地方,並不是北宋真正的都城,所以臨安就是取臨時安頓的意思。

古代臨安城(杭州舊稱)曾有「超山賞梅、皋亭觀桃」之說;皋亭山的太山石,色澤潔白,以貴重名聞遐邇。

皋亭山最早記載見諸於《唐書.地理志》,南宋寧宗皇帝曾御書三字匾,因前有半山掩其脊,所以冬月常積雪,站在錢塘江畔魚鱗大石塘北眺,此山亭亭玉立恰似仙女出浴,故而「玉柱臨風」一舉成名,「皋亭積雪」也成為明代錢塘八景之一。

皋亭山不但蘊涵著與杭州歷史文化一脈相承的良渚文化、運河文化、宗教文化、南宋文化等,而且還具有獨特的孝道文化、喪葬文化、兵寨文化、土物文化,成為杭州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4)臨安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臨安城,位於今浙江省杭州市,原為臨安城,位於今浙江省杭州市,原為五代時期吳越國(907~978年)的西府。

北宋期間,屬於兩浙路,杭州為路治所。紡織、印刷、釀酒、造紙業都較發達,對外貿易進一步開展。

大觀元年(1107)升為帥府,轄錢塘、仁和、餘杭、臨安、於潛、昌化、富陽、新登、鹽官九縣。

北宋時,蘇軾等人大興水利,為杭州博得了「地有湖山美,東南第一州」的美譽。《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是當時杭州人物的代 表。

杭州歷任的地方官,十分重視對西湖的整治。元祐四年(1089),詩人蘇東坡擔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堆成橫跨南北的長堤(蘇堤),上有六橋,堤邊植桃柳芙蓉,使西湖更加美化。又開通茅山、鹽橋兩河,再疏六井,使鹵不入市,民飲稱便。

北宋崇寧年間,杭州人口已達20萬戶,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

建炎元年,帶本路安撫使,領杭、湖、嚴、秀四州。

建炎三年,升杭州為臨安府,帶兵馬鈐轄。

紹興五年,兼浙西安撫使。

『伍』 臨安縣的歷史文化

臨安市系原臨安、於潛、昌化三縣合並。漢以前三縣均無建制。臨安秦、漢時為會稽郡餘杭縣地,東漢建安 16年(211年)分餘杭置臨水縣,縣治在高樂。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更名臨安縣,隸屬吳興郡。唐屬杭州餘杭郡。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遷縣治於西墅保錦山下,明洪武初(1368年)遷東市太廟山右。於潛、昌化秦屬鄣郡。西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置丹陽郡,領縣有於潛,東漢更名為於潛縣。昌化屬於潛縣境。晉時臨安、於潛(含昌化)同屬吳興郡,隋時同屬杭州。唐垂拱二年(686年)析於潛置紫溪縣,與臨安、於潛同屬杭州餘杭郡。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紫溪改名稱昌化縣。
自宋以後,臨安、於潛、昌化縣建置和名稱基本穩定。北宋屬杭州,南宋屬臨安府,元屬杭州路,明屬杭州府,清因之。民國元年( 1912年)廢府,直屬於省。民國24 年(1935年),屬浙江省吳興行政督禁區。民國37年(1948年)改屬第九行政督察區,專署駐臨安縣衣錦鎮。
1949年臨安、於潛、昌化相繼解放後屬臨安專區。1953年撤銷臨安專區改屬嘉興專區。1955年,於潛、昌化劃入建德專區。1957年,臨安縣劃入建德專區。1958年,撤銷餘杭縣,並入臨安縣;撤銷於潛縣,並入昌化縣;同年12月,撤銷建德專區,臨安、昌化劃歸嘉興專區。1960年撤銷昌化縣,並入臨安縣,劃歸杭州市領導。1996年臨安撤縣建市。

『陸』 臨安是什麼歷史

南宋1138年,定行在於杭州,改稱臨安。
臨安原為地方政權吳越國(907~978年)的西府,內由於其經濟基礎好,被容選定為南宋行在,此後便擴建原有吳越宮殿,增建禮制壇廟,疏浚河湖,增闢道路,改善交通,發展商業、手工業,使之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直至公元1276年南宋滅亡,前後共計一百三十八年。
宋臨安城,坐落於今浙江杭州城。在北宋時,杭州為「兩浙路」的路治;大觀元年(1107)升為帥府,轄錢塘、仁和、餘杭、臨安、於潛、昌化、富陽、新登、鹽官九縣。當時人口已達20餘萬戶,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經濟繁榮,紡織、印刷、釀酒、造紙業都較發達,對外貿易進一步開展,是全國四大商港之一。

『柒』 杭州為什麼古稱為臨安杭州在古代有哪些稱呼

杭州的臨安城明朝是宋高宗提名的,趙構臨時安置之城的意思,而杭州城在古代的稱呼有臨安,錢塘,臨江郡,餘杭等等。

杭州從古至今都是一座美麗而令人神往的城市,幾千年來,杭州西湖、靈隱寺、千島湖、大明山等諸多風景名勝之地,吸引著各種各樣的遊客。更有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來此寫詩作賦,更是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而現今的杭州作為浙江省的省會更是其政治科教文化中心,科技發達,物產豐美,令人神往。

“杭”在古代行被認為是大船的意思,而杭州的第一個名字餘杭便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的時期,由此看來杭州不僅是一個風景名勝聖地,更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從古至今,許許多多的詩人、作家、小說家以及歌手、導演等,他們的諸多著名的作品靈感均來自於杭州這座美麗的城市。

『捌』 關於臨安的文化

臨安市位於浙江省西北部,是浙江省陸地面積最大的縣級市。地處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區,東鄰杭州市餘杭區,南連富陽市和桐廬縣、淳安縣,西接安徽省歙縣,北界安吉縣及安徽省績溪縣、寧國市。
臨安是首批全國生態建設示範市,擁有國家級生態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竹子之鄉等稱號。
臨安是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王錢鏐的出生和歸葬地,吳越時期的歷史文化遺存是臨安市的文化財富。
目前,臨安市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處四項:吳越國王陵(錢鏐墓、錢寬水邱氏墓、康陵)、功臣塔;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一處:河橋古鎮;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處:普慶寺石塔、南屏塔,還有五處已推薦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天目山和尚靈塔群、天目窯、婆留井、昱嶺關、馬嘯陳家(山邊)祠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4處,市級文物保護點87處 。
臨安作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改革開放以來,又注入了新的內容,一大批民間藝術作品先後獲獎。俞志平的《農家小院》系列農民畫4幅,入選文化部「群星獎」繪畫展,填補了臨安市美術作品無緣文化部「群星獎」的空白;農民畫《鄉情戀曲》榮獲由文化部主辦的全國「群星獎」美術展覽優秀作品獎,是至今臨安市美術作品獲得的最高獎項,實現了臨安市「群星獎」零的突破;銅版畫《草棚棚》在中國美協舉辦的第二屆中國美術「金彩獎」美術作品展入展。大型民間藝術表演《龍飛鳳舞到錢塘》參加「風雅頌」民間藝術展示和2001年西博會狂歡節,獲最佳表演獎;《臨安水龍》獲第五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節友誼金杯獎,這是臨安市的民間藝術第一次獲得國際大獎。
《臨安水龍》《吳越雙獅》應邀參加法國尼斯狂歡節,臨安市的民間藝術第一次跨出國門,走向世界,30餘人組成的表演團帶著東方古老文化和臨安人民的深情厚意,不顧長途跋涉的勞累和病痛,夜以繼日,竭盡全力,把自己最好表演技藝,奉獻給熱情友好的法國人民。臨安「龍」「獅」揚威法國尼斯,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國五千年燦爛文明史和臨安優秀的吳越民間文化。2004年,《豬八戒背媳婦》再次應邀赴法國尼斯參加狂歡節,作為國際文化交流,臨安的民間藝術表演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玖』 臨安的民風民俗

臨安文化既帶有吳越文化的濃重色彩,又呈現出濃郁的浙西區域文化色彩,民間繪畫、根藝、石雕、民間故事、民歌、燈彩、耕織、竹編等民間藝術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各種民間文藝在鄉間活動頻繁,於潛樂平為我國越劇的首演地,號稱越劇第二故鄉。

浙西大峽谷的住房

浙西大峽谷的山民大都把住房造在離地千米的山頂上。在龍井峽一段,12個行政村幾乎全是倚山而居,大峽谷龍進橋鄉一帶,當地農民的房舍多數建造在絕對高差在數百米以上的大山頂上,從谷底仰望,只見這些村落民宅守山而居,白牆、黛瓦,常有白雲絆繚,故稱白雲人家,又稱「高山人家」。在劍門嶺上遙望對山相見村,數十戶人家錯落有致地布列在有雲霧繚繞的大山頂上,星星點點,別具風味。在山上蓋屋一磚一木都要從地面運上去,但山民們仍舊樂此不疲,也許是峽谷的景色太美了,人們情願多花些時間上山下山,也要天天看見這里的飛溪流瀑。

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在臨安源遠流長,早在西漢,佛教初傳中國之時,便有印度僧人入天目山播教,天目山被尊為韋陀菩薩的道場,歷代高僧輩出,在東南亞尤其日本影響深遠。

臨安境內的天目山,佛教文化歷史悠久,璀璨奪目,且兼具儒、道文化。東漢道教宗師張道陵出生於天目山並修煉於此;梁代昭明太子蕭統隱居於太子庵分經讀書。

臨安璀璨的佛教文化,獨具魅力,引中外遊客潮湧。

『拾』 杭州臨安廣覺寺 我想知道臨安廣覺寺的來歷和歷史文化,發展狀況。知道的朋友告訴一下

廣覺寺坐落在藻溪鎮的吧,問藻溪鎮政府了解下

閱讀全文

與臨安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