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浙江古民居發展歷史

浙江古民居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15 00:09:07

A. 浙江建德新葉古民居是哪個朝代的

朝代: 宋末元初
位於建德市檀村鎮境內,與大慈岩景區毗鄰,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古老村落,約在宋末元初就已形成。群山蒼翠,縈回雙溪,整個村落就隱秘在群山環抱之中。村內現完好地保存著15座祠、廳、堂、閣等150餘幢明清古建築群,整個群落取陰陽九宮之象,以布局之奇、工藝之巧、裝飾之美聞名,實為「中華一絕」,被譽為「露天的明清建築博物館」。
村中有近百條巷、弄,縱橫交錯,將戶與戶、房與房連成一個有機、有序的整體,構成了一組東方神秘文化的立體圖象,體現了傳統的耕讀文化思想和儒家文化中陰陽相生、尊卑有序的思想,是考察我國鄉土文化的一處「活化石」。透過古建築群落這一凝固的文化形式,以及流傳至今的古風民俗,中華文化的奧秘又將得到進一步的探索與解讀。
在村落附近有一座挺拔的摶雲塔,歷經滄桑,見證了新葉古民居悠遠的歷史。在摶雲塔下的文昌閣,飛檐畫棟,是供奉文曲星的地方,摶雲塔的高挑和文昌閣的穩重相結合,取得了視覺效果的和諧協調。現在,新葉古民居已經引起了中外學者的關注,北京、清華大學的古建築研究所的專家們曾專程前來考察研究,編寫出版了有關的考古論著和攝影畫冊。不久的將來,新葉古民居這一神秘而古老的奇跡,將以獨有的文化遺存展現在世人面前

B. 河陽古民居的民居的歷史文化

「河陽」一詞遷自河南,唐末僖宗年間(約公元九世紀七十年代)河陽朱氏始祖吳越國掌書記朱清源、朱清淵兄弟原籍山東濮陽,後遷徙到河南信陽,自幼勤奮好學,學識淵博。公元 933 年唐朝末年,群雄四起,你爭我奪,兄弟倆為避五季之亂,到了浙江杭州。 當時杭州屬於吳越國,吳越皇帝錢武肅王聽說朱清源學問淵博,口才出眾,既聘他為掌書記,成為王宮主管。武肅王病故,天下兵爭四起,天下紛爭,大勢未有所屬,哥哥朱清源勸弟弟朱清淵要韜光養晦,「負英武之才,志欲勘亂之功,以靖中原」。先隱居起來,以待天下清。於是武肅王死後第二年朱清源攜弟弟漫遊括蒼之縉雲,看到那裡山水秀麗,就選擇山下的風水寶地而居,為使朱氏後裔不忘祖宗之本,取河南信陽各一字而名「河陽」。於是也就有了現在的河陽村。朱氏定居以來,已繁衍四十三代。現居河陽的為第三十五至四十二代朱氏子孫。江南不少地區,如青田、湖州、麗水、溫州、台州,甚至福建福州、安徽歙縣等地的朱姓,各支各派大多發源於河陽。一千多年來,他們崇尚禮教,耕讀傳家,重農經商,人才輩出,富甲一方,成為縉雲望族。
河陽村不但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而且文化璀璨,底蘊深厚。河陽人在自家門前用鵝卵石鋪設銅錢圖案,在銅錢朝門口的部位缺了一部份,它的寓意是「錢進門」,主人做生意,一出門就踏進錢眼裡,表示發財致富。這枚銅錢可不一般,它可以預報天氣。這是因為這幾條邊的泥土在鋪設前經過鹽鹵水浸泡,天氣轉陰就會返潮變黑,所以能起到預報天氣的作用。河陽不但有氣象錢,在有的天井裡還有氣象鹿,氣象牛呢!由此可見,河陽人有多聰明啊!河陽木雕作為河陽村古民居及宗族建築的重要裝飾,體現了明清古建築風貌及河陽村當年盛況。河陽木雕在表現內容上力求簡潔自然,略帶幾分含蓄,具有鮮明個性,雕刻主要分布在比較醒目的位置如廊下、門窗、牛腿、神龕等幾處,且在同一部分也有簡繁之分,細部各有千秋,體現了理財精明,注重實效、不顯奢華的精神。裝飾手段自然、活潑、典雅,雕有動物、植物等圖案,技藝之高超,讓人驚嘆不已。

C. 浙江民居有幾百年的歷史

浙江民居是漢族傳統民居建築的重要流派。多利用水文地形而建,既適應復雜的自然地形,節約耕地,又創造了良好的居住環境。根據氣候特點和生產、生活的需要,普遍採用合院、敞廳、天井、通廊等形式,使內外空間既有聯系又有分隔,構成開敞通透的布局。在形體上合理運用材料、結構以及一些藝術加工手法,給人一種樸素自然的感覺。
浙江民居與其地區漢族傳統民居的共同特點都是聚族而居,坐北朝南,注重內採光;以木樑承重,以磚、石、土砌護牆;以堂屋為中心,以雕梁畫棟和裝飾屋頂、檐口見長。浙江民居採用瓦片壘成屋頂。以磚搭建房身。傍水而居。

D. 徽州民居的歷史

徽州,簡稱「皖」,位於新安江上游,古稱歙州,宋徽宗在平定方臘起義後,於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從此歷宋元明清四代,統一府六縣(歙縣、黟縣、休寧、婺源、績溪、祁門),行政版圖相對穩定。徽州是徽商的發祥地,明清時期徽商稱雄中國商界500多年,有「無徽不成鎮」、「徽商遍天下」之說。徽文化已成為中國漢族三大地域文化之一。1987年,國務院批准改徽州地區主體組建黃山市。
古徽州下設黟縣、歙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今屬江西省管)六縣。 自秦建制兩千多年以來,悠久的歷史沉澱,北亞熱帶濕潤的季風氣候,加之在這塊被譽為「天然公園」里生活的人們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了獨樹一幟的徽派民居建築風格。
在古徽州大地上,明、清古民居建築總計有7000棟,明清古村落100多處。 徽州古民居建築,形式多樣,五花八門,總計約十五種之多。如古城、古村鎮、祠宇、寺廟、書院、園圃、戲台、牌坊、關隘、橋梁、塔、亭、堤壩、井泉、村落。
徽州歷史悠久,文化沉澱深厚,雖然山奇水秀,氣候濕潤溫暖,物產豐富,但土地有限,村落密集度大,農民生活困難。因此,生活所迫徽州人不得不背井離鄉,「求衣食於四方」,到外邊去發展。雖然也有客死他鄉,或終無所成者,但大多靠自己的勤勞與智慧,學有所成,勞有所獲,經有所利。一些人從經營木材、茶葉、蠶絲、米發展到經營鹽,很快成為富甲一方的大富戶。黟縣西遞村經商鼎盛時期,店鋪多達百家以上。胡家二十世祖胡貫三,除了經營典當業務,還經營茶米生意,號稱「三十六典」、「七條半街,」是當時江南六大首富之一,家財五百萬金。清代後半葉後,黟縣南屏村的徽商號稱「十萬富?」的不下20戶。這些徽商致富後,為光宗耀祖,顯赫一方,於是大興土木,擴建庄園。受儒家思想影響,他們建起豪室後,又向儒商結合,官商結合發展,興學堂,尊儒學,走學而優則士之路。因此,不少徽商建房時,按官家規定的等級建樓擴園,這就是徽派古民居建築形成的原因。
建築,是一個歷史時期社會文明的象徵,是當時一段社會生活的縮影。
徽州人在幾百年的風風雨雨中,面對動盪不安的歷史風雲變幻,面對戰亂的硝煙烽火,面對自然與人為的破壞(破壞最甚是太平天國後期和文革兩個時期),用生命與鮮血,為後世保留了寶貴的民居藝術寶庫。改革開放以來,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已成為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部門的一項神聖職責。不少象西遞、宏村那樣的遺產,被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單位。不少象歙縣、婺源、黟縣的古村落被保護並開發成旅遊勝地,不少地方政府已採取各種措施,對古民居進行保護和翻修,徽州古民居象經擦亮的明珠,正放射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華。

E. 浙江民居的宗法制度與傳統民居

宗法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重要支柱,宗法關系,是由氏族社會的父系家長制蛻變而來的一種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社會關系。長期以來,宗法制度逐漸滲透到我國封建社會各個領域,由此產生的宗法思想和觀念左右著國家政體,並從社會組織的形成、生活領域的確立,到人們的思想意識,都深深地烙上了宗法制的印記。浙江傳統村落的「聚族而居」就是一個典型的血緣宗族相聚而居的結合體。尊禮、循禮的觀念也直接反映在民居建築中,《宋史》記載越中「弦誦之聲,比屋相聞,無間城鄉,無分苦樂,咸禮讓而循,宛當年之鄒魯。」精神物化下的紹興傳統民居建築因此而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
明清時期宗族組織在江南普遍出現,其標志便是宗族祠堂的大量興建。浙江祠堂一般採用嚴格的軸線對稱布局,院落空間由數進建築構成,一般包括大門、儀門、正廳、後寢等,有些祠堂還在後部設置花園。祠堂的正廳亦稱享堂、祭堂,是拜祖先神主、舉行祭祀儀式及宗族議事之所,後寢為安放祖先牌位和懸掛祖先畫像之所。依據宗法觀念及其制度,祭祖是非常神聖和嚴肅的事,涉及到祭祀的類型、祭器、供品、祭告的內容、有關人員的職責、祭禮的程序、祭後的宴會等。金華、衢州一帶祭祀的類型有時祭、節祭、歲祭、房祭、祠祭等,其中祠祭多舉行春、秋二祭,分別在陰歷二月中旬和八月中旬。祭禮為全豬、全羊、全鵝等三牲;祭儀由德高望重的長輩主持。祭時需讀祭文,儀式隆重,祭畢,祠中設宴,分發胙肉,讓子孫能得到祖宗的恩惠。通過隆重的祭祀活動,達到後輩與祖先精神上的溝通,祈求先人保佑,在祖宗的感召下把宗族成員團結在一起,正是清初寧波籍經學家萬斯大在《學禮置疑·宗法》中所雲:「統族人以奉祀也,祭已德之祖,而收見在之族」之意。根據不同的祭祀功能有總祠、支祠及私廳等之分,蘭溪長樂村鼎盛時期,曾建有16座祠堂,仍保存金氏大宗祠、嘉會堂、滋樹堂、嘉樂堂、吳氏宗祠等數座支祠和私廳。
泰順泗溪玉岩村包氏宗祠,是玉岩包氏總祠,佔地3400多平方米,周圍群山環抱。八字形大門為木構牌樓形式,門外設有弧形照壁,門內又設一小照牆,經過一片衫樹林和約百米長的曲轉坡道,便是宗祠主體建築,前後包括月門、半月池、正門、正廳、寢堂。正廳高懸「不踐清土」牌匾,為包氏後人為仰慕先祖包世昌當年不降清庭的氣節而敬制的。該祠規模宏大,建築依山就勢布局,錯落有致,保存完整,是浙南規模較大的宗祠。
村落是人聚居生存的空間,是生命承載之地,構成村落最基本的部分是住宅,建造住宅,不僅僅是滿足人們生活、生產舒適方便,更體現了人們精神生活的追求。「夫宅者,乃是陰陽之樞紐,人倫之規模,非夫博物明賢未能悟斯道也。」在傳統理學思「三綱五常」、「長尊幼卑」、「男女有別」是村民奉行的准則,規范著住宅建設的規模、形制等。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家庭內個人的地位按照性別、輩份和年齡分出尊卑,父對子、夫對妻、兄對弟都有強制的權利,以此實現一種尊卑秩序。這種封建宗法關系體現在住宅空間位序上,也就規定了每個人住房的位置。
金衢地區的住宅多採用三合院式的樓居,正是為滿足這種「長幼有序」、「男女有別」的位序要求。在這等級界線分明的空間中,尤其注重男女有別,「男女有別,經傳所訓,閨門之際雖切近,尋常而內外之防實非細故,主家教者首飭此閑。」(蘭溪西姜《姜氏宗譜·宗約》卷之一)一家之中,夫主外,妻主內,恰恰是朱熹「男治外事,女治內事」的家禮規范。蘭溪風俗,「女事紡織,不出閨門」。司馬光《涑水家儀》中嚴格規定:「凡為宮室,必辨內外,深固宮門。」富家大戶,人口眾多,主管、傭人、僱工一應俱全,為嚴防內外,三進二明堂的大宅在正廳後側設高牆,開小門,固深院,女眷、小姐深居後樓,平時家中小姐外出,須有父輩兄長陪伴,只有少數幾個重要節日如春節、演戲時,女眷才能外出觀賞。生活所需均由傭人送入。傭人入內,需走邊門及後門,不得走正門。在一幢獨立住宅中,必有一較大的空間作為家庭生活的中心,這就是被稱為「堂前」的正房明間。堂前內通常供奉祖宗神像牌位,平日在此祭祖、宴賓、會聚,家長擁有絕對權威。主僕「尊卑有分」、「貴賤有定」的封建等級制在許多地方的住宅中也表現得十分清楚,如在住宅建築的後部,房與後牆間辟一夾道,並設一小門作為溝通與外部聯系的孔道,這樣下人就不用從大門出入,而同時又可達到侍奉主人的目的。浙江古村落是以傳統農業為主的聚落,財富主要源自於土地,因此,大部分住宅規模很小,多見一戶一個小小的三合院;而那些出仕做官或經商致富者的住宅,則往往建有中、大型建築群,顯然其擁有的社會地位、經濟能力。如東陽盧宅、紹興呂府、慈溪龍山虞氏舊宅等。
早在7000年前,浙江的先民河姆渡人就有了木結構干欄式建築。他們也吃稻米。這一切同我們沒有什麼兩樣。 同其他地區的民居建築一樣,浙江的民居製作與風格既是從它依附的獨特的地理和氣候中派生出來的,又是居住於其中的人們的文化創造。 服飾是文明的產物,而建築是文明的服飾。一個文明的民族和社會,總會把它的精神凝結在它最堅固也是最龐大的創造物--建築之上的。 農業文明所凝固的音樂 浙江民居,就是一組成熟的農業文明所凝固的音樂。它的全部旋律都回響著一個正在逝去的田園之夢--美麗、溫馨,不乏自然天籟的意趣,洋溢著世俗精神的知足、和美與親切。
然而,從大的格局到小的裝飾,卻又無不反映中國文化的宗法情感和禮樂氣氛。
古人把選擇一地居住建房稱為卜居。有人說中國人並沒有一種專門的宗教生活,然而在他們的世俗生活的許多方面,卻又有著宗教的色彩。 造房子要看風水,認為房子的地勢、方位、高矮及同周圍山水形勝的關系,都可能影響到未來房屋主人的吉凶禍福和家庭的興衰。 總而言之,卜居是一生中的大事,因而不蓋房,不買田,一生一世未做人這句俗語,至今仍然流傳在浙江農村。 書 名:浙江民居
作者:丁俊清,楊新平
出 版 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12-1
字數:640000
開本:大16開
I S B N:9787112116812
定 價:¥99.00 作者經過廣泛實地調查並博覽眾籍,提出了浙江民居的基本類型、文化地域分布、特色和成因,認為以河姆渡為代表的昊越古國懸虛構屋方式孕化、發展出來的干闌式、穿斗架民居體系,是浙人順應多雨、潮濕、地形疏碎環境的最好選擇和智慧結晶。浙江又因「山澤多藏背,風土清且嘉」的自然條件成為歷史上中原人士南下的首選地之一,帶來了禮樂文化和法典制度,使周朝的住宅制度得以創造性地繼承發揚,甚至於一些很古老的形製得以保存、傳流至今,如分布在浙中、浙東丘陵、山地中眾多的「四面廳」、 「套屋」便是實例。另一方面,浙江又因儒雅發達的文化條件和明清時期資本經濟早期發生之地,產生了園林宅第、寧波大牆門等順應新經濟、新生活方式的住宅形制。
就住宅和環境、社會、人文的關系,作者提出了浙江民居的適形、內省、崇裝飾、環農業及「和而不同」的特徵,又根據中國藝術的本質特徵,提出了浙江民居建築藝術園林宅第的「縮天之美」,寧波大牆門的「藏天之美」,紹興台門的「測天之美」,十三間頭、小天井住宅的「治人之美」,浙南長屋的「自然之美」。這些歸納,簡單扼要,頗具中華文化哲理。作者還根據多年來的工作實踐,對浙江民居的繼承和發揚作了積極探索,提出有益的建議。
本套叢書由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建築學會民居建築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陸元鼎總主編,各分卷主編為長期從事民居研究的國內專家。全套叢書精心編撰,集數十年民居研究成果,具有較高的學術性和知識性,可供建築工作者、建築院校師生、民族學工作者、歷史學者、美術工作者和廣大讀者閱讀。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浙江民居生成條件和基本特徵
第二章 浙江民居原型、演變和發展
第三章 浙江聚落選址、布局與形態特徵
第四章 浙江聚落公共建築和公共活動場所
第五章 浙江民居主要類型和文化區域分布
第六章 浙北民居
第七章 浙東民居
第八章 浙中民居
第九章 浙西民居
第十章 浙南民居
第十一章 浙江民居的營建經驗
第十二章 浙江民居的保護與再利用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F. 浙江新昌最古老的村落,至今1800多年歷史,比新昌建城史還要早嗎

要說起江南水鄉古鎮,很多人會想到紹興,無論是安昌古鎮,還是東浦古鎮,濃郁的江南水鄉風情展現得淋漓盡致,似乎在很多人眼裡,紹興和江南水鄉劃上了等號,殊不知,在紹興深山裡,也隱密著眾多的古村落,簡直就像一座座世外桃源,風景秀麗卻不為外人所熟知。

大山深處的夢

走進南洲古村,遠山如屏,三面環山,背依海拔近1000米的菩提峰,為新昌海拔第二高峰,聽到名字就很有佛性,南洲溪順著山勢而下,穿村而過,成為剡溪上游沃洲湖的重要源頭。山水環抱的古村落,距離新昌縣城30公里,遠離了城市喧囂,顯得格外幽靜,走入村裡,猶如走進虛幻的夢境一般,難怪有人說古村就是遺落在大山深處的夢。

山的世界,花的海洋

走進南洲古村,彷彿走進花的世界,村莊周圍山巒處種植了上萬畝的花木,一片片的桂花、紅楓、海棠、櫻花將古村落包裹得嚴嚴實實,一到開花季節,花香四溢,爭奇斗艷,鮮花渲染的古樸村落顯得格外美麗動人,和周邊疊嶂的山嵐,孱孱溪水構成了一副世外桃源景緻,所以在山花燦爛的季節,是古村落遊玩最好的時候。

G. 以前富甲一方的浙江千年古鎮,現在發展的怎麼樣了

一提到中國的古鎮,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江南地區的古鎮,比如說網紅級別的烏鎮,西塘,周庄以及南潯等古鎮。不過作為地處江南的杭州來說,想要找到一個特色的古鎮一點也不難。

H. 浙江民居特色

浙江民居 浙江傳統民居多利用山坡河畔而建,既適應復雜的自然地形,節約耕地,又創造了良好的居住環境。根據氣候特點和生產、生活的需要,普遍採用合院、敞廳、天井、通廊等形式,使內外空間既有聯系又有分隔,構成開敞通透的布局。在形體上合理運用材料、結構以及一些藝術加工手法,給人一種樸素自然的感覺。
宗法制度與傳統民居
宗法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重要支柱,宗法關系,是由氏族社會的父系家長制蛻變而來的一種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社會關系。長期以來,宗法制度逐漸滲透到我國封建社會各個領域,由此產生的宗法思想和觀念左右著國家政體,並從社會組織的形成、生活領域的確立,到人們的思想意識,都深深地烙上了宗法制的印記。浙江傳統村落的「聚族而居」就是一個典型的血緣宗族相聚而居的結合體。尊禮、循禮的觀念也直接反映在民居建築中,《宋史》記載越中「弦誦之聲,比屋相聞,無間城鄉,無分苦樂,咸禮讓而循,宛當年之鄒魯。」精神物化下的紹興傳統民居建築因此而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
明清時期宗族組織在江南普遍出現,其標志便是宗族祠堂的大量興建。浙江祠堂一般採用嚴格的軸線對稱布局,院落空間由數進建築構成,一般包括大門、儀門、正廳、後寢等,有些祠堂還在後部設置花園。祠堂的正廳亦稱享堂、祭堂,是拜祖先神主、舉行祭祀儀式及宗族議事之所,後寢為安放祖先牌位和懸掛祖先畫像之所。依據宗法觀念及其制度,祭祖是非常神聖和嚴肅的事,涉及到祭祀的類型、祭器、供品、祭告的內容、有關人員的職責、祭禮的程序、祭後的宴會等。金華、衢州一帶祭祀的類型有時祭、節祭、歲祭、房祭、祠祭等,其中祠祭多舉行春、秋二祭,分別在陰歷二月中旬和八月中旬。祭禮為全豬、全羊、全鵝等三牲;祭儀由德高望重的長輩主持。祭時需讀祭文,儀式隆重,祭畢,祠中設宴,分發胙肉,讓子孫能得到祖宗的恩惠。通過隆重的祭祀活動,達到後輩與祖先精神上的溝通,祈求先人保佑,在祖宗的感召下把宗族成員團結在一起,正是清初寧波籍經學家萬斯大在《學禮置疑·宗法》中所雲:「統族人以奉祀也,祭已德之祖,而收見在之族」之意。根據不同的祭祀功能有總祠、支祠及私廳等之分,蘭溪長樂村鼎盛時期,曾建有16座祠堂,目前仍保存金氏大宗祠、嘉會堂、滋樹堂、嘉樂堂、吳氏宗祠等數座支祠和私廳。
泰順泗溪玉岩村包氏宗祠,是玉岩包氏總祠,佔地3400多平方米,周圍群山環抱。八字形大門為木構牌樓形式,門外設有弧形照壁,門內又設一小照牆,經過一片衫樹林和約百米長的曲轉坡道,便是宗祠主體建築,前後包括月門、半月池、正門、正廳、寢堂。正廳高懸「不踐清土」牌匾,為包氏後人為仰慕先祖包世昌當年不降清庭的氣節而敬制的。該祠規模宏大,建築依山就勢布局,錯落有致,保存完整,是浙南規模較大的宗祠。
村落是人聚居生存的空間,是生命承載之地,構成村落最基本的部分是住宅,建造住宅,不僅僅是滿足人們生活、生產舒適方便,更體現了人們精神生活的追求。「夫宅者,乃是陰陽之樞紐,人倫之規模,非夫博物明賢未能悟斯道也。」在傳統理學思「三綱五常」、「長尊幼卑」、「男女有別」是村民奉行的准則,規范著住宅建設的規模、形制等。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家庭內個人的地位按照性別、輩份和年齡分出尊卑,父對子、夫對妻、兄對弟都有強制的權利,以此實現一種尊卑秩序。這種封建宗法關系體現在住宅空間位序上,也就規定了每個人住房的位置。
金衢地區的住宅多採用三合院式的樓居,正是為滿足這種「長幼有序」、「男女有別」的位序要求。在這等級界線分明的空間中,尤其注重男女有別,「男女有別,經傳所訓,閨門之際雖切近,尋常而內外之防實非細故,主家教者首飭此閑。」(蘭溪西姜《姜氏宗譜·宗約》卷之一)一家之中,夫主外,妻主內,恰恰是朱熹「男治外事,女治內事」的家禮規范。蘭溪風俗,「女事紡織,不出閨門」。司馬光《涑水家儀》中嚴格規定:「凡為宮室,必辨內外,深固宮門。」富家大戶,人口眾多,主管、傭人、僱工一應俱全,為嚴防內外,三進二明堂的大宅在正廳後側設高牆,開小門,固深院,女眷、小姐深居後樓,平時家中小姐外出,須有父輩兄長陪伴,只有少數幾個重要節日如春節、演戲時,女眷才能外出觀賞。生活所需均由傭人送入。傭人入內,需走邊門及後門,不得走正門。在一幢獨立住宅中,必有一較大的空間作為家庭生活的中心,這就是被稱為「堂前」的正房明間。堂前內通常供奉祖宗神像牌位,平日在此祭祖、宴賓、會聚,家長擁有絕對權威。主僕「尊卑有分」、「貴賤有定」的封建等級制在許多地方的住宅中也表現得十分清楚,如在住宅建築的後部,房與後牆間辟一夾道,並設一小門作為溝通與外部聯系的孔道,這樣下人就不用從大門出入,而同時又可達到侍奉主人的目的。浙江古村落是以傳統農業為主的聚落,財富主要源自於土地,因此,大部分住宅規模很小,多見一戶一個小小的三合院;而那些出仕做官或經商致富者的住宅,則往往建有中、大型建築群,顯然其擁有的社會地位、經濟能力。如東陽盧宅、紹興呂府、慈溪龍山虞氏舊宅等。
早在7000年前,浙江的先民河姆渡人就有了木結構干欄式建築。他們也吃稻米。這一切同我們沒有什麼兩樣。 同其他地區的民居建築一樣,浙江的民居製作與風格既是從它依附的獨特的地理和氣候中派生出來的,又是居住於其中的人們的文化創造。 服飾是文明的產物,而建築是文明的"服飾"。一個文明的民族和社會,總會把它的精神凝結在它最堅固也是最龐大的創造物--建築之上的。 農業文明所凝固的音樂 浙江民居,就是一組成熟的農業文明所凝固的音樂。它的全部旋律都回響著一個正在逝去的田園之夢--美麗、溫馨,不乏自然天籟的意趣,洋溢著世俗精神的知足、和美與親切。
然而,從大的格局到小的裝飾,卻又無不反映中國文化的宗法情感和禮樂氣氛。 古人把選擇一地居住建房稱為"卜居"。有人說中國人並沒有一種專門的宗教生活,然而在他們的世俗生活的許多方面,卻又有著宗教的色彩。 造房子要看風水,認為房子的地勢、方位、高矮及同周圍山水形勝的關系,都可能影響到未來房屋主人的吉凶禍福和家庭的興衰。 總而言之,卜居是一生中的大事,因而"不蓋房,不買田,一生一世未做人"這句俗語,至今仍然流傳在浙江農村。
紅白喜事,蓋房買田是一生的事 蓋房標志著人生的成功,這成功來之不易,需有主人數十年的辛苦勞動,以及在生活中的節衣縮食。 一個中國農民一生中其實只有四件大事:紅白喜事,蓋房買田。由於現在田歸公家所有,不能買賣,實際上只剩下三件事。而沒有房子,紅喜根本無從指望,所以蓋房這件事就成了 一個前提,一個人生終極目標--齊家的必要前提。
笑臉下隱蔽著的宏願 也許正是這種超越了簡單生存的精神價值的追求,才使得蓋房儀式格外隆重吧? 不僅是主人,全村的人和全族的人都在這個隆重的氣氛中感受到人生的不易和創業的神聖。 正如結婚要選個吉日良辰一樣,造房子也得擇個好日子。一求造房順利,二求歲時平安。當然,能蔭子蔭孫,瓜瓞綿綿,後世出幾個有臉有面的人物,那更是房主人笑臉下內心深處隱蔽著的宏願了。
上樑的時辰是經過周密計算的 "萬丈高樓平地起",牆角是關鍵。房子立得穩,站得正,方向對,都得看牆角。 所以,立牆的時刻,重要人物都要到場。 風水先生手拿羅盤,表情嚴肅,目光專注,口中喃喃有詞,使這一時刻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房子上樑的時辰是經過周密計算的,家中每個人的生辰的八字都是這個時辰的參數。也許是因為把家中每個人的運氣都托給了這根支撐一家基業的大梁吧?
最恐怖的是火 浙江大部分地區的傳統民居都是木結構的,因此木結構的保護和防火就成了大問題。從造房子的那天起,人們就期望日後房屋堅固,免遭蟲蛀、火燒。 上樑時,主人在樑上掛只籮筐,筐中裝只雞,一來雞吉同音,吉利;二來認為雞能吃蜈蚣、白蟻,可保木結構牢固。 為了防火,浙江民居普遍都用馬頭牆,以防火勢蔓延;有的大型民居布置水塘,為消防提供方便。 屋脊大量地運用象徵主義手法,用魚、草等水生動植物做裝飾;梁枋被雕刻成翻卷的波浪,好像整座房子都被水覆蓋。 歷次大火災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點火星能敗倒一戶世代簪纓之家,一把火能毀滅半座城池。 因此,磚木結構的建築最恐怖的災星就是號稱"祝融君"的火。 浙江民居在所有醒目的部位和構件上都以水作為裝飾主題,就是提醒居民時刻留心火的失慎。防火已成為生活的基本常識。那唱紹興"蓮花落"的,開場白中提醒人們的三件大事,第一件就是"當心著火"。

I. 浙江的古建築(主要為民居)的派別和特徵

浙江東陽幫建築是有特色的,好像有本叫《東陽明清建築》的書專門介紹的,不過我沒看過。

J. 浙江的一個古村落為什麼會保存著很多不同年代的「契書」


松陽縣有一百多個古村落,石倉雖不是最不起眼的一個,但來到這里才發現它其實隱藏著乾坤象,在山水的框架藍圖中,這里有像迷跡一樣深邃的宅邸,有重疊的馬頭牆,有宏偉庄嚴的宗祠和精美絕倫的大門……他們就像隱語一樣,成為破解先人的生活方式、建築結構、歷史的鑰匙。

閱讀全文

與浙江古民居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