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新安江歷史文化名人

新安江歷史文化名人

發布時間:2021-03-14 14:53:16

『壹』 浙江歷史文化名人

一、劉基,字伯溫,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勛,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

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二、高明,元末明初人,字則誠,一字晦叔,號菜根道人,人稱「東嘉先生」,浙江瑞安人。出生書香門第、翰墨世家,少博學,精《春秋》,工書法,是一位世界文化名人。

其戲曲作品 《琵琶記》是我國南戲史上第一部由「名公」文人作者參與創作的戲文,代表了南戲藝術的最高成就,是宋元戲文的終結和明清傳奇的先聲,它的誕生標志著南戲創作藝術上的成熟,是傳奇的典範之作,對後世傳奇的發展影響深遠,被譽為「南戲之祖」。

三、張璁,明朝嘉靖年間任朝廷首輔,世稱『張閣老』。明朝嘉靖年間重臣,「大禮議」事件中重要人物,明朝大改革的開啟者。

四、陳傅良:南宋學者,政治家,永嘉學派創始人之一。

永嘉學派,又稱「事功學派」、「功利學派」等,是南宋時期在浙東永嘉(今溫州)地區形成的、提倡事功之學的一個儒家學派,是南宋浙東學派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學派。因其代表人物多為浙江永嘉人,故名。

五、孫詒讓:清代語言學家,第一個破譯甲骨文的學者,朴學大師,字仲容,瑞安城關人。

六、夏承燾(1900——1986),詞學宗師,字瞿禪,溫州市區人。

『貳』 新安江這個名字有什麼歷史淵源

新安江
Hsin-an River

亦作Xin'an Jiang。
中國錢塘江主流的一段。在浙江省西部。長373公里,流域面積達11,600平方公里。發源於安徽省休寧縣境內,初名馮村河、大源河、率水,東流至歙縣浦口始名新安江。又稱徽(歙)港。東南流至浙江省建德市梅城入桐江。1957、1960年在淳安、建德兩縣市境內建成新安江水庫和發電站。

新安江發源於安徽黃山,經淳安縣,流至建德市;江水再往東流,經桐廬,流入富陽市境,曰富春江;再往東,到了蕭山區的聞家堰,稱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風景區就位於上起淳安,下至富陽的一段區域內,是浙江省的一個重要風景區。 1982年,新安江作為富春江-新安江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新安江位於皖境最南端,屬錢塘江水系,居流域的上游。西、北以黃山山脈與長江水系為鄰,東南以天目山脈和白際山脈與浙江、江西兩省接壤,白際山以嘯天龍高程最高,為1395米。區域面積6500平方公里,純屬山區,山脈之間,諸峰對峙,形成許多大小不一的山間盆地和谷地,如黟縣、休寧、屯溪、歙縣、績溪盆地,以休寧、屯溪、歙縣盆地為最大,一般在50~70平方公里范圍。新安江以率水為正源,從源頭起流經祁門、屯溪、歙縣,至皖、浙省界街口,注入新安江水庫,出庫後匯入錢塘江,皖境江道長242公里。兩岸支流眾多,具山區河流特徵,源短、坡陡、流急,各河集水面積除橫江、練江大於1000平方公里外,其餘均在100~500平方公里范圍,左岸有橫江、練江、棉溪、昌源、大洲源等;右岸有小源河、新嶺水、蘭水、汊河水、琅河、桂溪、賢源河、街源河等。

這一段風景區的特點是兩岸山色青翠秀麗,江水清澈碧綠,而在山水之間還分布著許多名勝古跡。唐朝詩人孟浩然有詩贊美新安江的清澈:「湖經洞庭闊,江入新安清」。李白當年游覽後則描繪道:「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南宋學者沈約曾以《新安江水至清見底》為題,賦詩紀勝:「洞澈隨深淺,皎鏡無冬春。千仞寫喬樹,百丈見游鱗。」還有一位不知名的文人更把它刻畫得溫媚無比,秀色可餐:「皺底玻璃還解動,瑩然綠卻消醒。泉從山谷無泥氣,玉漱花汀作佩聲。」新安江之水,不論深淺,都清澈見底;也不管春夏秋冬,都皎潔如鏡。這是新安江的一大特色。
新安江向有「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之稱,今有「清涼世界」的美譽,是一條聞名中外的「唐詩之路」。因得益於千島湖的形成,新安江水常年保持在12-17攝氏度的恆溫,形成「冬暖夏涼」的獨特小氣候,而在炎炎夏日之中,新安江就象一隻巨大的「冰箱」一般,晶瑩冰涼,頗有奇趣。
1960年在淳安與建德交界的銅官峽谷建立攔河大壩 新安江水電站。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灌溉等效益。1957~1965年建。水庫壩高105米,長462米;水庫長約150公里,最寬處達10餘公里;在正常水位情況下,面積約580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104倍,蓄水量可達178億立方,比西湖大3000多倍。總裝機容量66.25萬千瓦,年發電量18.6億千瓦時。半地下廠房共安裝9台機組,其中7.25萬千瓦機組5台,7.5萬千瓦機組4台。它是中國自行建設的第一座大型水電站。水庫總庫容220億立方米,採用混凝土寬縫重力壩,最大壩高達105米。電站控制流域面積約1.05萬平方千米,設計灌溉面積7.6萬公頃。通過水庫調節,除保證下游電站出力外,還可減輕下游建德、桐廬、富陽等城鎮和2.01萬公頃農田的洪水災害。壩址以上,水域遼闊,長約150千米,最寬處達10餘千米,在面積580平方千米的水域中,有近1600個大小不等的島嶼,星羅棋布,故亦有千島湖之稱。這座大型水庫,不但氣魄雄偉,而且景色壯觀秀麗。水庫內島嶼星羅棋布,常見的島嶼有398個,還有數百個小島隨著庫水的漲落而時浮時沉,因此人們稱它為「千島湖」。

游千島湖,遊艇在碧波浩淼、島嶼點點的湖面上曲折行駛,別有一番風味。島嶼都不大,但島上鬱郁蔥蔥,並點綴著紅色、黃色的山花。有的島上飛鳥成群,整日鶯歌燕舞,稱為鳥島。從千島湖往下,沿江的名勝有梅城雙塔、七里瀧、嚴子陵釣台、瑤琳仙境、鸛山等。

『叄』 收集杭州籍歷史文化名人5位,簡要寫出他們的事跡.

1
沈 括(一1097年)

北北宋錢塘人沈括,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多才多藝的大學者,十一世紀第一流的科學家。
青少年時隨父沈周先後到過潤州、泉州、開封、江寧等地,增長了不少書本外的知識,為他以後做學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沈括自幼好學不倦,對天文、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醫葯、水利、軍事、文學、音樂各個方面部有興趣,並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東京(開封)任過昭文館編校、司天監等職,使他有機會閱讀了大量豐富的皇家藏書。他晚年提出的用太陽歷,即「十二氣歷」的主張,使他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提出太陽歷和農歷結合的人。他對傳統歷法的缺點作了科學分析,說傳統歷法用閏月的方法來調整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周期,是費力又不解決問題。他為此主張採取太陽歷,按十二節氣把一年分成十二個月。1930年,英國氣象局局長肖伯納也曾提出了與沈括相同的理論,但比沈括晚九百多年。
1070年(熙寧三年),沈括積極參加了王安石變法,成為王安石主要助手之一,擔任過「權三司使」(主管財政經濟),「兼判軍器監」等職。
1090年(元佑五年)沈括五十八歲,住在潤州夢溪園(今江蘇鎮江東門外),撰成《夢溪筆談》,這部巨著是他一生所學和實踐的結晶。全書共三十卷,分為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權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志、葯議等十七目、六百零九條。其中涉及到科學技術的條目就有二百多條,如銅壺滴漏的討論、凹面鏡的解釋、透光鏡的探討、立體地形模型的製造、指南針使用方法的經驗、地磁偏角的發現等等。全書廣博的內容,獨特的創見,被英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
沈括一生中曾有兩次較長時間居住在杭州,並曾到浙江察訪和在秀州(今嘉興)任職。一次是他十九歲隨父返歸故里,父病亡,他將父親安葬於錢塘龍居里,直至二十二歲父喪終才離去。第二次是三十六歲時護送母親靈柩回杭,葬於龍居里,三十九歲才返京復職。沈括四十一歲時,奉命來浙江治理水利,察訪兩浙,向朝廷建議興築溫、台、明等州以東的堤堰,增闢耕地。他在考察雁盪山時,對形成雁盪山奇妙群峰的原因,首次作了科學的解釋。沈括對故鄉杭州寄滿深深眷戀之情,在《夢溪筆談》中,對杭州的人物事跡、科技成果、政策得失等等,都悉心記載。沈括六十五歲病故於夢溪園,臨終時囑咐後人將遺體歸葬故鄉杭外。今杭州市區後市街附近的沈公井巷是他的舊居。墓在距杭州市不遠的安溪鄉。

2
龔 自 珍( 1792 ~ 1841 )
晚清思想家,史學家。一名鞏祚,字瑟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二十七歲為舉人。道光元年(1821)官內閣中書,任國史館校對官。九年,始成進士。官至禮部主事。十九年,棄官南歸。二十一年,於江蘇雲陽書院猝然去世。
龔自珍初承家學淵源,從文字、訓詁入手,後漸涉金石、目錄,泛及詩文、地理、經史百家。受當時崛起的「春秋公羊學」影響甚深。面對嘉道年間社會危機日益深重,他棄絕考據訓詁之學,一意講求經世之務,一生志存改革。青年時代所撰《明良論》、《乙丙之際著議》等文,對封建專制的積弊,進行了揭露和抨擊。他的思想為後來康有為等人倡公羊之學以變法圖強開了先聲。中年以後,雖然志不得伸,轉而學佛,但是「經世致用」之志並未消沉。他支持林則徐查禁鴉片,並建議林則徐加強軍事設施,做好抗擊英國侵略者的准備。龔自珍一生追求「更法」,雖至死未得實現,但在許多方面產生了有益的影響。在社會觀上,他指出社會動亂的根源在於貧富不相齊,要求改革科舉制,多方羅致「通經致用」的人才。在哲學思想上,闡發佛教中天台宗的觀點,提出人性「無善無不善」,「善惡皆後起」的一家之談。在史學上,發出「尊史」的呼籲,並潛心於西北歷史、地理的探討。在文學上,則提出「尊情」之說,主張詩與人為一。他生平詩文甚富,後人輯為《龔自珍全集》。

3在那些為發展我國古代建築技術而做出了重要貢獻的名師巧匠中,北宋初年的木結構專家喻皓就是一位突出代表。

喻皓小傳
喻皓生活的年代正是五代末、北宋初。他是浙江杭州一帶人,是一位出身卑微的建築工匠,他的生卒年代因歷史上的記載缺乏,只知道他在北宋初年當過都料匠(掌管設計、施工的木工),長期從事建築實踐。在這長期的實踐中,他勤於思索、並善於向別人學習,因而在木結構建造技術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擅長建築多層的寶塔和樓閣。

4唐朝書家——褚遂良

褚遂良隋文帝開皇卜六年(公元596年)——唐高宗顯慶四年(公元659年),終年64歲。杭州錢塘人,字善登,唐初名醫,高宗時封河南郡公,故人稱「褚河南」。他的書法,初學虞世南,晚年取法鍾繇、王羲之,融匯漢隸,豐艷流暢,變化多姿,自成一家。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書家。相傳虞世南死後,唐太宗嘆息無人可以論書。魏徵稱贊說:「褚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魏徵認為,他對王字理解的深刻,有辨認王字真偽的能力。

《唐人書評》說他的字是:「字里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他所寫的《雁塔聖教序》,最有自家之法。在此碑中,他把虞、歐法融為一體,皆波勢自然。從氣韻上看直追王逸少,但用筆,結字,圓潤瘦勁之處卻是褚法。

他不僅書法寫得「古雅絕俗,瘦硬有餘」,而且還有一雙精妙神奇的書法鑒賞慧眼。唐貞觀十二年,因著名書法家虞世南不幸病逝,便召見褚遂良,並任命他為侍書。

有一次,唐太宗徵得一卷古人墨寶,便請褚遂良看看這是否是出自王羲之的手筆。褚遂良看了一會兒,便說:「這是王羲之的贗品。」唐太宗聽了頗為驚奇,忙問褚遂良是怎麼看出來的。褚遂良便要唐太宗把這卷書法拿起來,透過陽光看。褚遂良則用手指著「小」字和「波」字,對著唐太宗說:「這個小字的點和波字的捺中,有一層比外層更黑的墨痕。王羲之的書法筆走龍蛇,超妙入神,不應該有這樣的敗筆。」唐太宗聽了,打從心眼裡佩服褚遂良的眼力。

此後,唐太宗徵集到王羲之的墨跡,每逢真假難辨之時,總要請褚遂良幫他鑒定。後來,還奉命將這些珍貴的書法編定目錄,珍藏於宮廷內府。

他的傳世書跡有楷書《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伊闕佛龕》。

《孟法師碑》,全稱《唐京師至德觀主孟法師碑》:楷書,書體熔合歐、虞為一體,遒麗似虞,端莊似歐。既有虞世南書法典雅寬舒的結體,又有歐陽詢書法剛健險勁的運筆。字形更為方正端麗,行筆過度富於頓挫起伏變化。有些字又具有隸書筆意,古雅凝重,是褚氏中年書法的代表作。唐貞觀十六年(642年)立。

《慈恩寺聖教序》,也稱《雁塔聖教序》:楷書,是褚遂良的代表作,書後六年即去世,也可說是晚年留下的傑作,字體瘦勁,極富豐神。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立兩塊石刻均在陝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前石刻《聖教序》,後石刻《聖教記》。
5周邦彥:(1056-1121)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已佚。

【主要詞作】

蘇幕遮(燎沉香) 蝶戀花(月皎驚烏棲不定)
蘭陵王·柳 少年游(並刀如水)

『肆』 建德的著名人物

姓名簡介圖片伍子胥伍子胥(公元前559 —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吳國內大夫、軍事家,名員,字子容胥。 李頻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壽昌長汀源人。頻一生詩作甚多,大多散佚。宋嘉熙三年(1239),金華人王野任建州太守,於京城書肆中得李詩195篇,輯為《梨岳詩集》,並為之序。《全唐詩》載李詩208首。歷代評李詩「清新警拔」、「清逸精深」。 朱買臣朱買臣 (生卒不詳),西漢吳縣人,字翁子。漢武帝時,為中大夫,累官至會稽太守、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馬大同字會叔,學者尊稱鶴山先生,建德人。南宋錢可則修,鄭瑤、方仁榮撰的《景定嚴州續志 人物》記載,馬大同是建德東北人。榮登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進士第。 周文育周文育(507-558年),字景德,居新安壽昌縣,原姓項,名猛奴。改姓周。唐玄宗時,有姬氏因避帝名諱,故而改姓周。鄭愷鄭愷,1986年4月17日出生於上海市浦東新區,祖籍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中國內地男演員、主持人,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員。

『伍』 建德市 新安江 的歷史

新安江發源於安徽黃山,經淳安縣,流至建德市;江水再往東流,經桐廬,流入富陽市境,曰富春江;再往東,到了蕭山區的聞家堰,稱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風景區就位於上起淳安,下至富陽的一段區域內,是浙江省的一個重要風景區。 1982年,新安江作為富春江-新安江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新安江位於皖境最南端,屬錢塘江水系,居流域的上游。西、北以黃山山脈與長江水系為鄰,東南以天目山脈和白際山脈與浙江、江西兩省接壤,白際山以嘯天龍高程最高,為1395米。區域面積6500平方公里,純屬山區,山脈之間,諸峰對峙,形成許多大小不一的山間盆地和谷地,如黟縣、休寧、屯溪、歙縣、績溪盆地,以休寧、屯溪、歙縣盆地為最大,一般在50~70平方公里范圍。新安江以率水為正源,從源頭起流經祁門、屯溪、歙縣,至皖、浙省界街口,注入新安江水庫,出庫後匯入錢塘江,皖境江道長242公里。兩岸支流眾多,具山區河流特徵,源短、坡陡、流急,各河集水面積除橫江、練江大於1000平方公里外,其餘均在100~500平方公里范圍,左岸有橫江、練江、棉溪、昌源、大洲源等;右岸有小源河、新嶺水、蘭水、汊河水、琅河、桂溪、賢源河、街源河等。 這一段風景區的特點是兩岸山色青翠秀麗,江水清澈碧綠,而在山水之間還分布著許多名勝古跡。唐朝詩人孟浩然有詩贊美新安江的清澈:「湖經洞庭闊,江入新安清」。李白當年游覽後則描繪道:「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南宋學者沈約曾以《新安江水至清見底》為題,賦詩紀勝:「洞澈隨深淺,皎鏡無冬春。千仞寫喬樹,百丈見游鱗。」還有一位不知名的文人更把它刻畫得溫媚無比,秀色可餐:「皺底玻璃還解動,瑩然綠卻消醒。泉從山谷無泥氣,玉漱花汀作佩聲。」新安江之水,不論深淺,都清澈見底;也不管春夏秋冬,都皎潔如鏡。這是新安江的一大特色。 新安江向有「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之稱,今有「清涼世界」的美譽,是一條聞名中外的「唐詩之路」。因得益於千島湖的形成,新安江水常年保持在12-17攝氏度的恆溫,形成「冬暖夏涼」的獨特小氣候,而在炎炎夏日之中,新安江就象一隻巨大的「冰箱」一般,晶瑩冰涼,頗有奇趣。 千島湖即新安江水庫。這座水庫建於50年代,水庫壩高105米,長462米;水庫長約150公里,最寬處達10餘公里;在正常水位情況下,面積約580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104倍,蓄水量可達178億立方,比西湖大3000多倍。這座大型水庫,不但氣魄雄偉,而且景色壯觀秀麗。水庫內島嶼星羅棋布,常見的島嶼有398個,還有數百個小島隨著庫水的漲落而時浮時沉,因此人們稱它為「千島湖」。 游千島湖,遊艇在碧波浩淼、島嶼點點的湖面上曲折行駛,別有一番風味。島嶼都不大,但島上鬱郁蔥蔥,並點綴著紅色、黃色的山花。有的島上飛鳥成群,整日鶯歌燕舞,稱為鳥島。從千島湖往下,沿江的名勝有梅城雙塔、七里瀧、嚴子陵釣台、瑤琳仙境、鸛山等。

求採納

『陸』 盤點:安徽歷史文化名人都有哪些

老子 莊子 曹操 管子、曹操、華佗、包拯、朱元璋、李鴻章、陳獨秀、胡適、鄧石如、趙朴初、吳作樟

『柒』 建德誕生過哪些歷史名人

自三國建德候孫韶始,建德這塊土地上出現了許多傑出的人物,其著名者有後封壽昌縣公出身貧寒的南朝猛將周文育,有入《唐書》藝文傳的唐代詩人李頻,有藐視金兵的破敵書生葉義問,有乞斬"宣和六賊"的胡國瑞,內容實在太豐富了,現在只就兩位著書育人的人物一說。

參考:新安江文化的一個浪峰 --建德人文歷史漫談
http://bbs.zgpjw.com/dispbbs.asp?BoardID=107&replyID=45949&id=19474&skin=0

『捌』 建德新安江在古代出現過哪些名人

方旭(1857-1921),原名承鼎,字調卿,梅城人。清咸豐十年(1860)秋,父母死於內兵亂,去揚州道台胡太僕母容舅家生活。光緒元年(1875)回梅城,考中秀才,但未中舉,遂改名旭。二十六年(1900),拔為貢生。曾任惠英女校校長,兩次參預《建德縣志》的編輯工作。
方旭一生獻身教育,研究博物。著有《蟲薈》五卷,《蠢存》兩卷。《蟲薈》一書,錄寫一千零三十九種蟲類,分羽蟲、毛蟲、昆蟲、鱗蟲、介蟲五類,《辭源》、《辭海》均收有《蟲薈》一條。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圖書館均藏有《蟲薈》一書。

『玖』 安徽蕪湖歷史文化名人

1、沈士柱

(1606—1659),字昆銅,號惕庵,蕪湖人。明崇禎二年(1629),復社成立,士柱以「蕪湖讀書社」名義加入復社,反對閹黨阮大鋮。崇禎六年(1633),「鉤黨獄興」,士柱離蕪。

崇禎十一年(1638),士柱與陳慧貞、吳應箕、沈壽民、黃宗羲、顧杲等復社成員140餘人作《留都防亂揭》,討伐陰謀為魏忠賢翻案的阮大鋮。南明滅後,士柱「歸寓南湖,自號寓公」。

隱居蕪湖,廣散家財,支持反清義軍,秘密從事反清活動,蓄髦不剃,古冠大服,以示不忘明朝。清順治十四年(1657),被捕後解南京。

順治十六年(1659),清明日,士柱在南京鳳台門外,從容就義,葬於雨花台後西首平崗之麓。其妻方氏,妾汪氏、鮑氏同時在蕪殉難,葬於蕪湖范羅山前。

2、徐文達

徐文達(1825-1890),安徽南陵人,清光緒年間任兩淮鹽運使、福建按察使護、護理漕運總督。於咸豐年間為鎮壓天平天國起義提供後勤保障。

曾國藩曾驚喜慰問,贊賞徐文達「冒險出奇」。光緒年間在賑災養民方面有突出功績。對南陵縣福利事業和名勝古跡的建設提供了大力資助。

3、王藺

王藺(?-1214),字謙仲,號軒山。乾道五年,擢進士第。為信州上饒簿、鄂州教授、四川宣撫司干辦公事,除武學諭。

孝宗幸學,藺迎法駕,立道周,上目而異之,命小黃門問知姓名,由是簡記。宋廬江縣(今屬安徽)人,王之道子。乾道五年(1169)進士。

歷官信州上饒簿、鄂州教授、四川宣撫司、樞密院編修、監察御史、禮部侍郎兼吏部、禮部尚書,升參知政事。光宗即位,任樞密院事兼參政、樞密使。寧宗即位,改任湖南軍主帥。

4、賈易

賈易,字明叔。宋無為縣人。7歲喪父,其母彭氏以紡績供其上學,師事程伊川。嘉祐六年(1061)進士,派至常州任司法參軍。

元祐初,為太常丞兵部員外郎,徙官左司諫,嗣後,外調懷州千御史,歷任提點江東刑獄、殿中侍御史、提點淮東刑獄,升任侍御史。

徽宗立,先後任太常少卿、右諫議大夫,改任刑部侍郎,歷工部、吏部;以寶文閣待制,出任鄧州州官。72歲卒,謚文肅。

5、歐陽玄

歐陽玄(1289~1374),字元功,號圭齋,祖籍分宜縣防里村,湖南瀏陽(今湖南瀏陽)人,是歐陽殊之後裔 ,元代文學家。

延祐年間(1314年—1320年),歐陽玄任蕪湖縣尹三年,不畏權貴,清理積案,嚴正執法,注重發展農業,深得百姓擁戴,有「教化大行,飛蝗不入境」之譽。

在任內,對蕪湖名勝古跡,多加保護修葺,據傳「蕪湖八景」,是其在任時所形成。對每景都題有七律一首(見康熙《太平府志》和《蕪湖縣志》),常游「荊山寒壁」。

因與家鄉荊州的荊山同名,所以其有「三年楚客江東寓,每見荊山憶故鄉」之句。離任時,對蕪湖依念綿綿。後人將荊山之水取名「歐陽湖」,簡稱「歐湖」,以志紀念。

元順帝並贈崇仁昭德推忠守正功臣、大司徒、柱國等稱號,追封為楚國公,謚號文。享年八十五歲。

『拾』 新安江嚴州府歷史名人

嚴州府本禹貢抄揚州南境。春秋屬吳屬越,戰國屬楚。秦時為會稽、鄣二郡地。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屬楚王國;六年,屬荊王國;十二年,屬吳王國;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分屬江都國及會稽郡;武帝元狩二年(前121)起,屬會稽、丹陽二郡。東漢時先屬吳、丹陽二郡,在獻帝建安十三年(208),析丹陽郡置新都郡,治始新縣(今淳安威坪鎮,後移治賀 城鎮),轄始新、新定(後改遂安)、黟、歙、黎陽、休陽6縣,隸屬揚州。西晉太康元年(280),改新都郡為新安郡,仍治始新縣,轄始新、遂安、黟、 歙、海寧(休陽縣改名)、黎陽6縣,隸屬揚州。南朝宋時新安郡隸屬東揚州,齊時隸屬揚州,梁、陳時復隸屬東揚州。梁普通二年(521)壽昌縣自吳郡改屬新安郡,郡轄始新(郡治)、遂安、壽昌、歙縣、黟 縣、海寧(黎陽並入海寧)6縣。?

閱讀全文

與新安江歷史文化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