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楊氏神榜的歷史文化

楊氏神榜的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3-14 14:28:00

① 楊氏的歷史淵源

楊姓源流·楊氏歷史

--------------------------------------------------------------------------------
本屆總編:鵙遠 律師:WGE CEO:YHJ WD 第1篇/章·發布人: 鵙遠 〔網路查詢〕〔返回欄目〕

--------------------------------------------------------------------------------

楊 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六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三點一。

② 封神榜的各個人分別封了什麼神

封神榜位列 三界首領八部三百六十五清福正神(柏鑒) 管領三山正神炳靈公(黃天化):火龍標、攢心釘、二柄錘; 五嶽正神:東岳泰山天齊仁聖大帝(黃飛虎):五色神牛、金眼神鷹; 南嶽衡山司天昭聖大帝(崇黑虎)火眼金睛獸、鐵嘴神鷹; 中嶽嵩山中天崇聖大帝(聞聘)青驄馬; 北嶽恆山安天玄聖大帝(崔英)黃彪馬; 西嶽華山金天願聖大帝(蔣雄)烏騅馬; 九天應元雷神普化天尊(聞仲):黑麒麟、蛟龍鞭; 雷部二十四位催雲助雨護法天君: 鄧天君忠;辛天君環;張天君節;陶天君榮; 龐天君洪;劉天君甫;苟天君章;畢天君環; 秦天君完;趙天君江;董天君全;袁天君角; 李天君德;孫天君良;柏天君禮;王天君奕; 姚天君斌;張天君紹;黃天君庚;金天君素; 吉天君立;余天君慶;閃電神(金光聖母);助風神(菡芝仙); 南方三氣火德星君正神(羅宣):(彤華宮)赤煙駒、萬里起雲煙、萬鴉壺、五龍輪、照天印、飛煙劍; 火部五位正神: 尾火虎(朱招);室火豬(高震);觜火猴(方貴);翼火蛇(王蛟);接火天君(劉環); 主掌瘟篁昊天大帝(呂岳):金眼駝 瘟部六位正神: 東方行瘟使者(周信)頭疼磬;南方行瘟使者(李奇)發躁幡; 西方行瘟使者(朱天麟)昏迷劍;北方行瘟使者(楊文輝)散瘟鞭; 勸善大師(陳庚);和瘟道士(李平); 北極紫氣之尊永坐坎宮斗母正神(金靈聖母):四角塔、龍虎如意; 五斗群星吉曜惡煞正神: 東斗星官(蘇護、金奎、姬叔明、趙丙); 西斗星官(黃天祿、龍環、孫子羽、胡升、胡雲鵬); 中斗星官(魯仁傑、晁雷、姬叔升); 中天北極紫微大帝(姬伯邑考):七香車、醒酒氈、白面猿猴; 南斗星官(周紀、胡雷、高貴、余成、孫寶、雷昆鳥); 北斗星官(黃天祥[天罡]、比干[文曲]、竇榮[武曲]、韓升[左輔]、韓變[右弼]、 蘇全忠[破軍]、鄂順[貪狼]、郭宸[巨門]、董忠[招搖]); 群星: 青龍星(鄧九公);白虎星(殷成秀);朱雀星(馬方);玄武星(徐坤); 勾陳星(雷鵬);滕蛇星(張山);太陽星(徐蓋);太陰星(姜氏紂後); 玉堂星(商容);天貴星(姬叔乾);龍德星(洪錦);紅鸞星(龍吉公主); 天喜星(紂王天子);天德星(梅伯);月德星(夏招);天赦星(趙啟); 貌端星(賈氏飛虎妻);金府星(蕭臻);木府星(鄧華);水府星(余元); 火府星(火靈聖母);土府星(土行孫);六合星(鄧嬋玉);博士星(杜元銑); 力士星(鄔文化);奏書星(膠鬲);河魁星(黃飛彪);月魁星(徹地夫人); 帝車星(姜桓楚);天嗣星(黃飛豹);帝輅星(丁策);天馬星(鄂崇禹); 皇恩星(李錦);天醫星(錢保);地後星(黃氏紂妃);宅龍星(姬叔德); 伏龍星(黃明);驛馬星(雷開);黃幡星(魏賁);豹尾星(吳謙); 喪門星(張桂芳);弔客星(風林);勾絞星(費仲);捲舌星(尤渾); 羅喉星(彭遵);計都星(王豹);飛廉星(姬叔坤);大耗星(崇侯虎); 小耗星(殷破敗);貫索星(丘引);欄桿星(龍安吉);披頭星(太鸞); 五鬼星(鄧秀);羊刃星(趙升);血光星(孫焰紅);官符星(方義真); 孤辰星(余化);天狗星(季康);病符星(王佐);鑽骨星(張鳳); 死符星(卞金龍);天敗星(柏顯忠);浮沉星(鄭椿);天殺星(卞吉); 歲殺星(陳庚);歲刑星(徐芳);歲破星(晁田);獨火星(姬叔義); 血光星(馬忠);亡神星(歐陽淳);月破星(王虎);月遊星(石磯娘娘); 死氣星(陳季貞);咸池星(徐忠);月厭星(姚忠);月刑星(陳梧); 黑殺星(高繼能);七殺星(張奎);五穀星(殷洪);除殺星(余忠); 天刑星(歐陽天祿);天羅星(陳桐);地網星(姬叔吉);天空星(梅武); 華蓋星(敖丙);十惡星(周信);蠶畜星(黃元濟);桃花星(高蘭英); 掃帚星(馬氏子牙妻);大禍星(李艮);狼籍星(韓榮);披麻星(林善); 九丑星(龍須虎);三屍星(撒堅);三屍星(撒強);三屍星(撒勇); 陰錯星(金成);陽差星(馬成龍);刃殺星(公孫鐸);四廢星(袁洪); 五窮星(孫合);地空星(梅德);紅艷星(楊氏紂妃);流霞星(武榮); 寡宿星(朱升);天瘟星(金大升);荒蕪星(戴禮);胎神星(姬叔禮); 伏斷星(朱子真);反吟星(楊顯);伏吟星(姚庶良);刀砧星(常昊); 滅沒星(房景元);歲厭星(彭祖壽);破碎星(吳龍); 二十八宿(內有八人分在水火二部管事): 角木蛟(柏林);斗木豸(楊信);奎木狼(李雄);井木犴(沈庚); 牛金牛(李弘);鬼金羊(趙白高);婁金狗(張雄);亢金龍(李道通); 女土蝠(鄭元);胃土雉(宋庚);柳土獐(吳坤);氐土貉(高丙); 星日馬(呂能);昴日雞(黃倉);虛日鼠(周寶);房日兔(姚公伯); 畢月烏(金繩陽);危月燕(侯太乙);心月狐(蘇元);張月鹿(薛定); 隨斗部三十六位天罡星: 天魁星(高衍);天罡星(黃真);天機星(盧昌);天閑星(紀丙); 天勇星(姚公孝);天雄星(施檜);天猛星(孫乙);天威星(李豹); 天英星(朱義);天貴星(陳坎);天富星(黎仙);天滿星(方保); 天孤星(詹秀);天傷星(李洪仁);天玄星(王龍茂);天健星(鄧玉); 天暗星(李新);天佑星(徐正道);天空星(典通);天速星(吳旭); 天異星(呂自成);天煞星(任來聘);天微星(龔清);天究星(單百招); 天退星(高可);天壽星(戚成);天劍星(王虎);天平星(卜同); 天罪星(姚公);天損星(唐天正);天敗星(申禮);天牢星(聞傑); 天慧星(張智雄);天暴星(畢德);天哭星(劉達);天巧星(程三益); 隨斗部七十二位地煞星: 地魁星(陳繼真);地煞星(黃景元);地勇星(賈成);地傑星(呼百顏); 地雄星(魯修德);地威星(須成);地英星(孫祥);地奇星(王平); 地猛星(柏有患);地文星(革高);地正星(考鬲);地辟星(李燧); 地闔星(劉衡);地強星(夏祥);地暗星(余惠);地輔星(鮑龍); 地會星(魯芝);地佐星(黃丙慶);地佑星(張奇);地靈星(郭巳); 地獸星(金南道);地微星(陳元);地慧星(車坤);地暴星(桑成道); 地默星(周庚);地猖星(齊公);地狂星(霍之元);地飛星(葉中); 地走星(顧宗);地巧星(李昌);地明星(方吉);地進星(徐吉); 地退星(樊煥);地滿星(卓公);地遂星(孔成);地周星(姚金秀); 地隱星(寧三益);地異星(余知);地理星(童貞);地俊星(袁鼎相); 地樂星(汪祥);地捷星(耿顏);地速星(邢三鸞);地鎮星(姜忠); 地羈星(孔天兆);地魔星(李躍);地妖星(龔倩);地幽星(段清); 地伏星(門道正);地僻星(祖林);地空星(蕭電);地孤星(吳四玉); 地全星(匡玉);地短星(蔡公);地角星(藍虎);地囚星(宋祿); 地藏星(關斌);地平星(龍成);地損星(黃烏);地奴星(孔道靈); 地察星(張煥);地惡星(李信);地魂星(徐山);地數星(葛方); 地陰星(焦龍);地刑星(秦祥);地壯星(武衍公);地劣星(范斌); 地健星(葉景昌);地耗星(姚燁);地賊星(孫吉);地狗星(陳夢庚); 隨斗部九曜星官: (崇應彪、高系平、韓鵬、李濟、王封、劉禁、王儲、彭九元、李三益); 北斗五氣水德星君:水德星(魯雄):(烏浩宮)白玉盂; 箕水豹(楊真);壁水狳(方吉清);參水猿(孫祥);軫水蚓(胡道元); 執年歲君太歲(殷郊) 甲子太歲(楊任):雲霞獸、五火神焰扇、飛電槍; 太歲部下日直眾星: 日游神(溫良);夜遊神(喬坤); 增福神(韓毒龍);損福神(薛惡虎);顯道神(方弼);開路神(方相); 直年神(李丙);直月神(黃承乙);直日神(周登);直時神(劉洪); 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趙公明) (峨嵋山羅浮洞) 黑虎; 縛龍索;金蛟剪; 迎祥納福、追逃捕亡四位正神: 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 主痘碧霞元君(余化龍);衛房聖母元君(金氏) 五方主痘正神: 東方主痘正神(余達);西方主痘正神(余兆); 南方主痘正神(餘光);北方主痘正神(余先); 中央主痘正神(余德); 鎮守靈霄寶殿四聖大元帥: 王魔(狴犴)、楊森(狻猊)、高體乾(花斑豹)、李興霸(猙獰); 四大天王: 增長天王(魔禮青)青光寶劍 職風; 廣目天王(魔禮紅)碧玉琵琶 職調;辟火罩兒 多聞天王(魔禮海)混元珍珠傘 職雨; 持國天王(魔禮壽)紫金龍花狐貂 職順; 哼哈二將: 鄭倫:降魔杵、火眼金睛獸、烏鴉兵; 陳奇:盪魔杵、火眼金睛獸、飛虎兵; 千里眼·神荼(高明桃精):(旗盤山); 順風耳·郁壘(高覺柳鬼):(旗盤山); 感應隨世仙姑正神(坑三姑娘): 雲霄娘娘青鸞、瓊霄娘娘鴻鵠、碧霄娘娘花翎鳥;(執掌混元金斗) 彩雲仙子戮目珠 分水將軍:申公豹【朝游滄海,幕轉天河】坐騎:白額虎; 冰消瓦解之神:飛廉、惡來。

③ 歷史趣聞封神榜上365位正神名單

名單如下:

1、三界首領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清福正神(柏鑒);

2、三山五嶽正神:

管領三山正神炳靈公(黃天化)、東岳泰山天齊仁聖大帝(黃飛虎)、南嶽衡山司天昭聖大帝(崇黑虎)、中嶽嵩山中天崇聖大帝(聞聘)、北嶽恆山安天玄聖大帝(崔英)西嶽華山金天願聖大帝(蔣雄);

3、雷部二十四位催雲助雨護法天君: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聞仲)、鄧天君忠(鄧忠);辛天君環(辛環);張天君節(張節);陶天君榮(陶榮);龐天君弘(龐弘);劉天君甫(劉甫);苟天君章(苟章);畢天君環(畢環);秦天君完(秦完);趙天君江(趙江);董天君全(董全);袁天君角(袁角);

李天君德(李德);孫天君良(孫良);柏天君禮(柏禮);王天君奕(王奕);姚天君斌(姚斌);張天君紹(張紹);金天君素(金素);吉天君立(吉立);余天君慶(余慶);閃電神(金光聖母);助風神(菡芝仙);興雲神(彩雲仙子)

4、火部正神

南方三氣火德星君正神(羅宣):(彤華宮);尾火虎(朱招)、室火豬(高震)、觜火猴(方貴)、翼火蛇(王蛟)、接火天君(劉環)

5、瘟部正神:

主掌瘟篁昊天大帝(呂岳)東方行瘟使者(周信)、南方行瘟使者(李奇)、西方行瘟使者(朱天麟)、北方行瘟使者(楊文輝);勸善大師(陳庚)、和瘟道士(李平)

6、五斗群星吉曜惡煞正神

北極紫氣之尊永坐坎宮斗母正神(金靈聖母);中天北極紫微大帝(姬伯邑考);東斗星官(蘇護、金奎、姬叔明、趙丙);西斗星官(黃天祿、龍環、孫子羽、胡升、胡雲鵬)

中斗星官(魯仁傑、晁雷、姬叔升);南斗星官(周紀、胡雷、高貴、余成、孫寶、雷鵾);北斗星官(黃天祥[天罡]、比干[文曲]、竇榮[武曲]、韓升[左輔]、韓變[右弼]、蘇全忠[破軍]、鄂順[貪狼]、郭宸[巨門]、董忠[招搖]);

7、群星列宿

青龍星(鄧九公);白虎星(殷成秀);朱雀星(馬方);玄武星(徐坤);勾陳星(雷鵬);滕蛇星(張山);太陽星(徐蓋);太陰星(姜氏紂後);

玉堂星(商容);天貴星(姬叔乾);龍德星(洪錦);紅鸞星(龍吉公主);天喜星(紂王天子);天德星(梅伯);月德星(夏招);天赦星(趙啟);

貌端星(賈氏飛虎妻);金府星(蕭臻);木府星(鄧華);水府星(余元);火府星(火靈聖母);土府星(土行孫);六合星(鄧嬋玉);博士星(杜元銑);

力士星(鄔文化);奏書星(膠鬲);河魁星(黃飛彪);月魁星(徹地夫人);帝車星(姜桓楚);天嗣星(黃飛豹);帝輅星(丁策);天馬星(鄂崇禹);

皇恩星(李錦);天醫星(錢保);地後星(黃氏紂妃);宅龍星(姬叔德);伏龍星(黃明);驛馬星(雷開);黃幡星(魏賁);豹尾星(吳謙);

喪門星(張桂芳);弔客星(風林);勾絞星(費仲);捲舌星(尤渾);羅睺星(彭遵);計都星(王豹);飛廉星(姬叔坤);大耗星(崇侯虎);

小耗星(殷破敗);貫索星(丘引);欄桿星(龍安吉);披頭星(太鸞);五鬼星(鄧秀);羊刃星(趙升);血光星(孫焰紅);官符星(方義真);

孤辰星(余化);天狗星(季康);病符星(王佐);鑽骨星(張鳳);死符星(卞金龍);天敗星(柏顯忠);浮沉星(鄭椿);天殺星(卞吉);

歲殺星(陳庚);歲刑星(徐芳);歲破星(晁田);獨火星(姬叔義);血光星(馬忠);亡神星(歐陽淳);月破星(王虎);月遊星(石磯娘娘);

死氣星(陳季貞);咸池星(徐忠);月厭星(姚忠);月刑星(陳梧);黑殺星(高繼能);七殺星(張奎);五穀星(殷洪);除殺星(余忠);

天刑星(歐陽天祿);天羅星(陳桐);地網星(姬叔吉);天空星(梅武);華蓋星(敖丙);十惡星(周信);蠶畜星(黃元濟);桃花星(高蘭英);

掃帚星(馬氏);大禍星(李艮);狼籍星(韓榮);披麻星(林善);九丑星(龍須虎);三屍星(撒堅);三屍星(撒強);三屍星(撒勇);

陰錯星(金成);陽差星(馬成龍);刃殺星(公孫鐸);四廢星(袁洪);五窮星(孫合);地空星(梅德);紅艷星(楊氏紂妃);流霞星(武榮);

寡宿星(朱升);天瘟星(金大升);荒蕪星(戴禮);胎神星(姬叔禮);伏斷星(朱子真);反吟星(楊顯);伏吟星(姚庶良);刀砧星(常昊);滅沒星(房景元);歲厭星(彭祖壽);破碎星(吳龍)

8、二十八宿(內有八人分在水火二部管事)

角木蛟(柏林);斗木獬(楊信);奎木狼(李雄);井木犴(沈庚);牛金牛(李弘);鬼金羊(趙白高);婁金狗(張雄);亢金龍(李道通);

女土蝠(鄭元);胃土雉(宋庚);柳土獐(吳坤);氐土貉(高丙);星日馬(呂能);昴日雞(黃倉);虛日鼠(周寶);房日兔(姚公伯);

畢月烏(金繩陽);危月燕(侯太乙);心月狐(蘇元);張月鹿(薛定)

9、隨斗部三十六位天罡星

天魁星(高衍);天罡星(黃真);天機星(盧昌);天閑星(紀丙);天勇星(姚公孝);天雄星(施檜);天猛星(孫乙);天威星(李豹);

天英星(朱義);天貴星(陳坎);天富星(黎仙);天滿星(方保);天孤星(詹秀);天傷星(李洪仁);天玄星(王龍茂);天健星(鄧玉);

天暗星(李新);天佑星(徐正道);天空星(典通);天速星(吳旭);天異星(呂自成);天煞星(任來聘);天微星(龔清);天究星(單百招);

天退星(高可);天壽星(戚成);天劍星(王虎);天平星(卜同);天罪星(姚公);天損星(唐天正);天敗星(申禮);天牢星(聞傑);

天慧星(張智雄);天暴星(畢德);天哭星(劉達);天巧星(程三益)

10、隨斗部七十二位地煞星

地魁星(陳繼真);地煞星(黃景元);地勇星(賈成);地傑星(呼百顏);地雄星(魯修德);地威星(須成);地英星(孫祥);地奇星(王平);

地猛星(柏有患);地文星(革高);地正星(考鬲);地辟星(李燧);地闔星(劉衡);地強星(夏祥);地暗星(余惠);地輔星(鮑龍);

地會星(魯芝);地佐星(黃丙慶);地佑星(張奇);地靈星(郭巳);地獸星(金南道);地微星(陳元);地慧星(車坤);地暴星(桑成道);

地默星(周庚);地猖星(齊公);地狂星(霍之元);地飛星(葉中);地走星(顧宗);地巧星(李昌);地明星(方吉);地進星(徐吉);

地退星(樊煥);地滿星(卓公);地遂星(孔成);地周星(姚金秀);地隱星(寧三益);地異星(余知);地理星(童貞);地俊星(袁鼎相);

地樂星(汪祥);地捷星(耿顏);地速星(邢三鸞);地鎮星(姜忠);地羈星(孔天兆);地魔星(李躍);地妖星(龔倩);地幽星(段清);

地伏星(門道正);地僻星(祖林);地空星(蕭電);地孤星(吳四玉);地全星(匡玉);地短星(蔡公);地角星(藍虎);地囚星(宋祿);

地藏星(關斌);地平星(龍成);地損星(黃烏);地奴星(孔道靈);地察星(張煥);地惡星(李信);地魂星(徐山);地數星(葛方);

地陰星(焦龍);地刑星(秦祥);地壯星(武衍公);地劣星(范斌);

地健星(葉景昌);地耗星(姚燁);地賊星(孫吉);地狗星(陳夢庚);隨斗部九曜星官(崇應彪、高系平、韓鵬、李濟、王封、劉禁、王儲、彭九元、李三益)

11、北斗五氣水德星君

水德星(魯雄);箕水豹(楊真);壁水貐(方吉清);參水猿(孫祥);軫水蚓(胡道元);

12、太歲部下日直眾星

執年歲君太歲(殷郊);甲子太歲(楊任);日游神(溫良);夜遊神(喬坤);增福神(韓毒龍);損福神(薛惡虎);

顯道神(方弼);開路神(方相);值年神(李丙);值月神(黃承乙);值日神(周登);值時神(劉洪);

13、迎祥納福、追逃捕亡四位正神

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趙公明)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

14、五方主痘正神

主痘碧霞天君(余化龍);衛房聖母元君(金氏余化龍妻);東方主痘正神(余達);西方主痘正神(余兆);南方主痘正神(餘光);北方主痘正神(余先);中央主痘正神(余德)

15、鎮守靈霄寶殿四聖大元帥

王魔、楊森、高友乾、李興霸

15、四大天王

增長天王(魔禮青);持國天王(魔禮海) ;多聞天王(魔禮紅);廣目天王(魔禮壽)。

(3)楊氏神榜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由來:

因昆侖山玉虛宮掌闡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門下十二弟子犯了紅塵之厄,殺罰臨身,故此閉宮止講;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稱臣;

故此三教並談,乃闡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編成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又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嶽、布雨興雲、善惡之神。

其中有忠臣義士上榜者;有不成仙道而成神道者;各有深淺厚薄,彼此緣分,故神有尊卑,死有先後。此是天數,非同小可,況有彌封,只至死後方知端的。

姜子牙一上昆侖山時元始天尊命南極仙翁將封神榜交付給姜子牙,並命其在岐山建造封神台,台上張掛封神榜。

商周戰死的將士仙人以及亡臣的魂魄會被柏鑒用百靈幡指引招入至「封神台」,封為八部正神,分掌各司,按布周天,糾察人間善惡,檢舉三界功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封神榜

④ 楊姓的歷史

一、姓氏來源

1、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於唐,人稱唐叔虞。唐叔虞的兒子燮繼位後,因唐地有晉水,就改稱晉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時被封為楊侯,春秋時晉國滅楊,楊成為晉國羊舌肸的封地。晉武公(燮的第10世孫)時封次子伯僑於楊,稱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伯僑之孫突食采於羊舌,為羊舌大夫,是為羊舌氏。突之孫肸,字叔向,又稱叔肸,因戴晉有功,被分封於楊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為氏,稱楊氏。公元前514年,晉滅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華山仙谷,遂居華陰,稱為楊氏,史稱楊氏正宗。
2、出自賜姓。三國時,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貴州的僚族分支)後,賜當地少數民族為趙、張、楊、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楊姓。如福建林姓遷居廣東梅州後改姓楊。《北史》載,楊義臣本姓尉遲,後改楊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施行漢化,有代北三字姓莫胡盧氏改為楊氏。

二、遷徙分布
楊姓的發源地在今山西省境內。楊為晉所滅後,其子孫便向西發展繁衍,首先是遷入陝西境,後再遷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縣一帶,而後繁衍至今河南省境內,成為後世楊姓發展的主流。至漢代時,楊姓已廣泛分布於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楊姓入川也在此時,多由湖北、陝西省境遷去。春秋戰國之時,已有楊氏族人南遷入江漢地區(今湖北潛江一帶),後因楚國勢力不斷加強,迫使他們再向東南遷至江西。與此同時,又有自山西遷至江蘇和安徽省境的楊氏,便散布於長江中下游地區。晉、唐這一時期,是楊氏再南北方繁衍的重要時期,尤其以南方的繁衍最為突出,在此時期,多因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和唐代的"安史之亂"而引發中原楊氏大舉南遷。至宋代起,楊氏已廣泛分布於江南廣大地區,並以福建為起播遷中心。總之,楊姓族人在隋唐以前,除集中繁衍於今河南、山西、陝西三省間地以外,還有以甘肅天水為中心的一線,以湖南、江西為中心的又一線。此後便逐漸向今河北、山東、內蒙、安徽、湖南、浙東、福建、廣東、四川、貴州、雲南、廣西等地發展,直至編及全國各地。

三、郡望堂號
【堂號】
1、"關西堂":東漢時有關西人楊震,博覽明經,時人稱他是"關西孔子"。
2、"四知堂":楊震當荊州刺史時,非常清廉。有一次,有個人在夜裡帶著黃金到楊震的家裡行賄。楊震堅決不受,並嚴厲地斥責了那個人。那個人還是不死心,笑著對楊震說:"現在是深夜,地點在您的府上,決不會有人知道的,請您收下吧!"楊震義正詞嚴地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麼說沒人知道呢!快滾出去!"楊氏因以"四知"為堂號。
【郡望】
1、弘農郡:西漢時置郡,治所在弘農(今河南靈寶北)。東漢至北周,曾一再改名恆農郡。
2、天水郡:西漢時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西北)。
3、河內郡:楚漢之際置郡,治所在懷縣(今河南武陟縣西南)。此支楊氏,其開基始祖為韓襄王將領楊苞。

四、歷史名人
楊 業:又名繼業。北宋名將,曾敗契丹十萬之眾於雁門關。
楊延昭:北宋名將,楊業之子,號稱楊六郎。
楊 炯:唐代著名詩人。十二歲被稱為神童,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並稱為"初唐四傑"。
楊萬里:南宋詩人,其詩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稱南宋四家。
楊 漣:明朝人,上疏彈劾魏忠賢24大罪,被迫害致死。
楊 雄:西漢著名辭賦家、哲學家、語言學家。曾作《方言》、《太玄》、《法言》等,主張儒家的倫理學說。
楊深秀:清末人,光緒進士,戊戌政變發生後,與譚嗣同等同時被害,為"戊戌六君子"之一。
楊秀清:清代太平天國起義主將,被封為東王。
楊貴妃:名太真,小字玉環。深得唐玄宗寵愛,以容貌美麗聞名於世,通曉音律。
楊振寧: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美籍華人。
楊再思:唐未五代靖州"飛山""酋長"號十峒首領人稱"飛山太公"。子孫遍布中華大地。
楊芳(1770—1846),字通逵,號誠村,廣惠侯楊再思第三十一世孫。行伍出身,歷清乾、嘉、道三朝。曾受封太子太傅,一等果勇侯。

⑤ 楊姓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1、楊朱(約公元前395--約公元前335 ),一說約公元前450--約公元前370 ,楊姓,字子居,魏國(一說秦國)人,中國戰國初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

楊朱主張「貴己」 「重生」 「人人不損一毫」的思想。是道家楊朱學派的創始人。他的見解散見於《列子》,《莊子》,《孟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在戰國時期,有「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的現象」,可見其學說影響之大。

2、揚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雲,漢族。西漢官吏、學者。西漢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區 )人。

揚雄少年好學,口吃,博覽群書,長於辭賦。年四十餘,始游京師長安,以文見召,奏《甘泉》、《河東》等賦。成帝時任給事黃門郎。

王莽時任大夫,校書天祿閣。揚雄是繼司馬相如之後西漢最著名的辭賦家。所謂「歇馬獨來尋故事,文章兩漢愧楊雄」。在劉禹錫著名的《陋室銘》中「西蜀子雲亭」的西蜀子雲即為揚雄。

3、楊震(?—124年),字伯起。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東漢時期名臣,隱士楊寶之子。

楊震少時師從太常桓郁,隨其研習《歐陽尚書》。他通曉經籍、博覽群書,有「關西孔子楊伯起」之稱。楊震不應州郡禮命數十年,至五十歲時,才開始步入仕途。

4、隋文帝楊堅(541年7月21日 -604年8月13日),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隋朝開國皇帝,開皇元年(581年)到仁壽四年(604年)在位。鮮卑小字那羅延,鮮卑姓氏為普六茹,後楊堅掌權後恢復漢姓「楊」。

5、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即隋煬帝(604年—618年在位),一名英,小字阿摐,華陰人(今陝西華陰),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後獨孤伽羅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

⑥ 歷史上楊氏的名人

楊堅、楊萬里、楊利偉等。
隋文帝楊堅(公元年7月21日-公元604年8月13日),隋朝開國皇帝。漢族,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
鮮卑小字為那羅延(金剛不壞),鮮卑姓氏為普六茹,普六茹鮮卑姓氏是其父楊忠受西魏恭帝所賜的。後楊堅掌權後恢復漢姓"楊",並讓宇文泰鮮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漢人恢復漢姓。楊堅在位期間,軍事上攻滅陳國,成功地統一了嚴重分裂數百年的中國,擊破突厥,被尊為"聖人可汗";內政方面,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戶,是中國農耕文明的輝煌時期。在美國學者邁克爾·H·哈特1978年所著中《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排行第82位。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漢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家」(又作「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楊萬里登進士第,歷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曾任知奉新縣、國子博士、廣東提點刑獄、太子侍讀、秘書監等職,官至寶謨閣直學士,封廬陵郡開國侯。開禧二年(1206年),楊萬里病逝,年八十。獲贈光祿大夫,謚號「文節」。
楊利偉是中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男,漢族,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人, 大學文化程度,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特級航天員。他歷任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主任,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指揮,現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在中共十七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楊利偉在原空軍部隊安全飛行1,350小時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象徵著中國太空事業向前邁進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⑦ 楊氏歷史上有那些傑出的人

中國歷史上楊氏稱帝者有十幾人,名人賢士代不泛人,其中東漢楊震是最受世人敬仰的。楊震,字伯起(?—124年)弘農華陰人,自幼博覽群書、對《五經》最人研究,時稱關西孔子。早年薄於仕途,聚徒講學。一日正課,忽然一隻大冠鳥嘴銜三條鱣魚放於講壇上而後飛走。眾人說:「蛇鱣者,卿大夫之象也,數三者,法治也,先生自此升矣。」至此,楊震步入仕途,歷任荊洲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職,為官清白,拒絕饋贈。《後漢

⑧ 歷史上有那些姓楊的歷史名人

楊堅、楊萬里、楊利偉等。
隋文帝楊堅(公元541年7月21日-公元604年8月13日),隋朝開國皇帝。漢族,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
鮮卑小字為那羅延(金剛不壞),鮮卑姓氏為普六茹,普六茹鮮卑姓氏是其父楊忠受西魏恭帝所賜的。後楊堅掌權後恢復漢姓"楊",並讓宇文泰鮮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漢人恢復漢姓。楊堅在位期間,軍事上攻滅陳國,成功地統一了嚴重分裂數百年的中國,擊破突厥,被尊為"聖人可汗";內政方面,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戶,是中國農耕文明的輝煌時期。在美國學者邁克爾·H·哈特1978年所著中《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排行第82位。
楊萬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二十四年(1154)進士,授贛州司戶參軍,調零陵丞。乾道,知奉新縣,擢國子博士,遷太常博士,權吏部右侍郎官,將作少監。淳熙間,歷知常州,提舉廣東常平茶鹽,遷廣東提點刑獄。十一年(1184),召為吏部員外郎。歷任樞密院檢詳官,尚書右、左司郎中,秘書少監。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楊萬里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稱為「誠齋體」。
楊利偉是中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男,漢族,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人, 大學文化程度,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特級航天員。他歷任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主任,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指揮,現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是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在中共十七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楊利偉在原空軍部隊安全飛行1,350小時之久。

⑨ 楊氏家族的楊氏家族歷史

楊 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六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三點一。
尋根溯源 楊氏來源有五:
1、楊侯苗裔說。據《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載,楊出自姬姓,晉武公(唐叔虞之子燮的十世孫)時封次子伯僑於楊(今山西洪洞東南范村東古城一帶),稱楊侯,其子孫以國為姓。
2、女吉姓楊國說。此說不見於傳世文獻,而見諸出土文物(據李學勤《中華姓氏譜》),女吉姓楊據說要早於姬姓楊。
3、羊舌後嗣說。姬姓楊國滅於晉,楊地成為晉大夫羊舌氏的食邑,這樣楊也成為羊舌氏的姓;另說羊舌氏為楊侯伯僑之子,見《新唐書·宰相世系表》。
4、楊孫孑遺說。據《左傳》記載,秦穆公有大夫名楊孫,因失職而奔於宋,其後裔孫姓楊。
5、出自賜姓或他族他姓改楊姓而來。如三國諸葛亮平哀牢夷後賜部分人姓楊;鮮卑莫胡盧氏被北魏孝文帝改楊姓,福建寧化有林姓遷廣東梅州後改姓楊,另據《北史》記載,楊義臣本姓尉遲氏。
得姓始祖楊伯僑。周朝初年,周武王去世,年幼的成王繼位,因有「桐葉封王」之金口玉言,其弟唐叔虞被分封在唐。唐叔虞之子燮後來做了晉侯,又傳了十代,至晉武公,武王之長子詭諸繼位為晉獻公,次子伯僑則被分封於楊,稱楊侯。這樣,楊伯僑就成為楊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起源於山西境內的楊姓,為晉所滅後,便向西播遷,首先入陝西馮翊(今陝西大荔),後又有遷至今山西霍州,爾後繁衍至今河南境內。在春秋戰國之時已有楊姓人遷江漢地區(今湖北潛江一帶),後因楚國勢力不斷加強,迫使他們向東南遷至今江西一帶;與此同時,又有自山西遷往江蘇、安徽的楊姓,這樣楊姓便散布於長江中下游地區。秦漢之際,已有楊姓人遷居四川,尚書僕射楊璇,遷居浙江會稽。魏晉南北朝時期,除著名的弘農楊姓世居陝西華陰,氐族楊姓世居甘肅仇池外,已有不少楊姓人因社會動盪之故而向江南播遷,也有不少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改姓楊,另弘農楊震十世孫楊惠嘏任太原郡守,其玄孫即為隋文帝楊堅。唐末為避安史之亂而引發中原楊姓再次大批南遷,這一時期,楊姓有遷朝鮮半島者。宋時,有楊無敵楊業居山西太原,楊貴遷居貴州播州,由此可見,到宋代時,楊姓已分布於江南廣大地區,並以福建為其播遷的中心。元朝末年以後,以廣東、福建、浙江沿海為移民海外的原居地,楊姓人便開始了較大規模的海外移民,遷居地也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各國。明朝永樂年間,浙江紹興人楊雲川曾隨軍渡海至北婆羅州(今馬來西亞河巴州),並與當地酋長的女兒結婚,公主後因楊雲川遇難而投海殉節,在當地傳為佳話。
清代乾隆年間,福建沿海人楊阿秋去印度經商,並修建了一座中國城,近代以後,又有楊姓去歐美或澳大利亞定居。如今,楊姓在我國分布極廣,尤其在長江流域的省份分布最多,楊姓的分布規律,歷史上最初由黃河中游、華山腳下向四周播遷,以及由北方向南方播遷,海外則以東南亞為主。
郡望堂號楊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的郡望主要有:
1、弘農郡,治所在弘農(今河南靈寶北);
2、天水郡,治所在平襄(在甘肅通渭西北);
3、河內郡,治所在懷縣(今河南武陟縣西南)。
堂號:「光裕」、「賜書」、「崇本」、「清白」、「務本」、「四知」、「紹興」、「瑞 本」、「紹先」、「河東」、「棲霞」、「秦和」、「鴻儀」、「安陽」、「鴻山」、「新楊」、「道南」、「信海」、「北山」、「德智」
宗族特徵
1、輝煌顯赫千餘年,競相貴顯各爭先。從秦漢魏晉時期的四世三公(楊款、楊震、楊彪)和西晉三楊(楊駿、楊珧、楊濟),到隋朝楊姓成為國姓,再到唐朝楊姓成為一個宰相輩出的姓氏(共有十一位宰相),再到宋朝滿門忠烈的楊家將,其楊姓風光不言而喻。
2、家規家訓教誨後人。如宋代詩人楊萬里,自撰家訓寫道:「……片瓦條椽,皆非容易;寸田尺地,毋使拋荒。懶惰乃敗家之源,勤勞是立身之本。大富由命,小富由勤。男子以血汗為營,女子以燈花為運。夜坐三更一點,尚不思眠;枕聽曉雞一聲;全家早起……。」諄諄教誨,躍然紙上。 楊震: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東漢宰相,天下有名大儒,有「關西孔子」之美譽,他廉潔奉公,剛直不阿。
楊堅:馮翊(今陝西大荔)人,公元五八一年建立隋朝,他勵精圖治,改革兵制,於公元五八九年滅陳,結束了東晉十六國以來二百七十餘年的南北分裂局面。
楊炯:華州華陰人,初唐四傑排名第二,其詩尤以描寫軍事題材的邊塞詩影響最大,有《楊炯集》傳世。
楊玉環:唐朝蒲州永樂獨頭村(今山西永濟)人,被譽為盛唐第一美人,為唐玄宗寵妃,安史之亂中,軍隊嘩變,最後魂斷馬嵬驛(今陝西興平)。
楊業:北宋大將,楊家將奠基人。在北漢劉崇時就勇猛善戰,所向克捷,號為「楊無敵」,後隨劉崇降宋,公元九八六年,因潘美、王亻先見死不救,被遼精兵所俘,後絕食而死。
楊延昭:民間俗稱「楊六郎」,楊業之子,久經沙場,智勇兼備,防守邊關二十餘年,因操勞過度,五十七歲時死於軍前。
楊萬里: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宋代詩人、學者,其詩作甚豐,有《江湖集》、《荊溪集》等九種專集,後並集為《誠齋詩集》,其他作品編為《誠齋集》,為宋朝四大家之一。
楊士奇:江西泰和人,明朝宰相,與楊榮、楊溥並稱「三楊」,他為官清廉,愛惜人才。
楊慎:四川新都人,生於北京,明朝狀元,其文名滿天下,才氣超群倫,有著作《升庵集》和散曲《陶情樂府》傳世。
楊秀清:廣西桂平人,太平天國領袖,封東王,節制其他諸王,後居功自傲,萌生野心,天京事變中被殺,太平天國從此由盛轉衰。
楊深秀:山西聞喜人,進士及第,戊戌六君子之一,其獄中詩為世人所傳誦。
楊銳:四川綿竹人,戊戌六君子之一。
楊增新:漢族,雲南蒙自人。清光緒十五年進士。歷任甘肅天水縣知事,河州知州,陸軍學堂總辦,政績突出。
光緒三十四年入疆,先後在阿克蘇、烏魯木齊、巴里坤等地任道台。1912年被北京國民政府任命為新疆督軍、省長。1928年6月,被南京國民政府任命為新疆省主席兼總司令,同年7月7日被下屬樊耀南刺殺身亡。卒後繞道蘇聯將其屍運回北京,葬於昌平區南沙河畔。楊增新多次擊退外蒙古軍隊,保全了阿爾泰(今阿勒泰地區),使得新疆在他統治時期未受到到嚴重的侵略。統治新疆17年,被漢維各族人民所共戴!是現代中國新疆的奠基者,可謂民族英雄!
楊虎城:陝西蒲城人,國民黨高級愛國將領,發動西安事變,促使國共統一抗日。
楊振寧:祖籍安徽合肥,畢業於西南聯大物理系,後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並定居,一九五七年,因發現宇稱不守恆原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楊迪:河北石家莊人,連續蟬聯10屆「誰是辛集爬樹王」的冠軍,並獲得「辛集爬樹王」的榮譽稱號,現為楊氏集團第一順位繼承人。
楊朔
男,1913年生, 山東蓬萊人。原名楊毓瑨,字瑩叔,蓬萊城裡人。現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 他的作品基調是歌頌新時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勞動者,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月黑夜》和長篇小說《三千里江山》。1949後曾任中國作協外國文學委員會主任、保衛世界和平大會黨組常委。
楊貴
楊貴(1928.5.28- ),男,中共黨員,紅旗渠總設計師、原河南林縣縣委書記,1928年5月28日出生,漢族,河南省衛輝市(原汲縣)羅圈村人,曾用名楊紹青、楊蘇甡。建國初,楊貴擔任林縣縣委書記。他不忍心林縣人民在政治上翻身後還受乾旱缺水的煎熬,組織縣委一班人深入群眾,調查研究,「摸大自然的脾氣」,決心帶領全縣人民「重新安排林縣河山」。1955年起相繼修建了抗日渠、天橋渠、英雄渠和3個中型水庫,1960年動工興建紅旗渠。當時正值國內三年困難時期,國際反華勢力又卡我們的脖子,面對重重困難和來自上下兩個方面的反對、指責,楊貴和縣委堅信,修建紅旗渠符合林縣人民的根本利益,依靠群眾自力更生就一定能夠建成。經過5年艱苦奮斗,1965年建成了最艱險的總乾渠,1966年又建成了3條乾渠。對紅旗渠和林縣山區建設的成就,新華社、《人民日報》、《河南日報》等許多新聞媒體和記者都及時作了宣傳。周恩來、李先念、譚震林、陶鑄等中央領導也多次表揚楊貴和林縣縣委,《人民日報》曾兩次發社論稱贊「林縣縣委是全縣人民的馬克思列寧主義領導核心」。我作為新華社領導成員,曾參與組織、編發過這些報道,對楊貴和紅旗渠是由衷敬佩的。
2006年3月,中央批准職級為副部長級。2006年8月,中央批准享受中央、國家機關部長級待遇。 這里所說的楊氏家訓,就是對楊氏族人言行的規范。簡單的說就是"忠,孝,勤,儉"。具體的說就是:
忠:上而事君,下而交友,此心不虧,終能長久。
孝:敬父如天,敬母如地,汝之子孫,亦復如是。
勤:大富由命,小富由勤,血汗為運,勤勞立身。
儉:量其所入,度其所出,開銷如常,吃著相似。 楊迪(辛集爬樹王)(1998~?)河北石家莊人,連續蟬聯10屆「誰是辛集爬樹王」的冠軍,並獲得「辛集爬樹王」的榮譽稱號,現為楊氏集團第一順位繼承人。
戩 (二郎神)
楊堅,楊廣
楊玉環 (楊貴妃)
楊行密 (852~905)
字化源。五代吳國開國君主。廬州合肥人。少為群盜,占據廬州,唐昭宗拜為淮南節度使,封吳王,悉有淮南江東地,在位十五年。後其子溥稱帝,追尊為太祖武皇帝。
楊業
宋朝太原人。初事北漢,驍勇善戰,賜姓劉,名繼業。北漢亡,歸宋,刺代州,積功遷雲州觀察使,後潘美以忠武軍節度使北征,業副之,連拔應、寰、朔各州。會契丹國母蕭氏率眾南下,復陷寰州,業等在朔州,蔚州刺史王侁等逼業赴敵,既戰而敗,援兵不至,力竭被擒,不食三日死。後楊氏幾代楊延昭, 楊文廣一直為北宋王朝捍衛疆土,楊家將 的忠勇事為後人傳誦。
楊秀清 (?~1856)
原名嗣龍,清朝廣西桂平人。因與洪秀全約為兄弟,故改名秀清。與秀全同起事,屢敗清兵,封東王,太平軍號令幾全出自秀清,權勢頗盛,故世並稱洪楊,後為韋昌輝所殺。
楊振寧(1922~?)
安徽合肥人。華裔美籍物理學家,西南聯合大學畢業,美國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曾任芝加哥大學講師、普林斯頓近代物理研究院研究員。一九五七年與李政道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楊尚昆
前中國國家主席。

⑩ 楊姓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楊朱:戰國時期哲學家,主張"人人不損一毫"。
楊章:秦朝華陰侯。
楊敞:西漢丞相。
楊震:東漢太尉,為官清廉,四世三公。
楊修:漢代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楊駿:車騎將軍,臨晉侯。
楊播:北魏上柱國。
楊纂:北周名將。
楊堅:隋朝開國皇帝,即隋文帝。北周外戚,於西元581年建立隋朝。勵精圖治,改革兵制,於西元589年滅陳,結束了自漢末三國以來400餘年的分裂局面。
楊廣:隋文帝次子,即隋煬帝。戰功顯赫,開鑿大運河,創立科舉制,影響後世千年。駕馭遼東,通西域,暢通絲綢之路。
楊炯:初唐四傑排名第二,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並稱「初唐四傑」。
楊貴妃
楊玉環(楊貴妃):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楊行密:字化源。五代吳國開國君主。廬州合肥人。少為群盜,占據廬州,唐昭宗拜為淮南節度使,封吳王,悉有淮南江東地,在位十五年。後其子溥稱帝,追尊為太祖武皇帝。
楊業:初事北漢,驍勇善戰,賜姓劉,名繼業。北漢亡,歸宋,刺代州,積功遷雲州觀察使,後潘美以忠武軍節度使北征,業副之,連拔應、寰、朔各州。會契丹國母蕭氏率眾南下,復陷寰州,業等在朔州,蔚州刺史王侁等逼業赴敵,既戰而敗,援兵不至,力竭被擒,不食三日死。後代楊延昭,楊文廣一直為北宋王朝捍衛疆土,楊家將的忠勇事為後人傳誦。
楊延昭:民間俗稱「楊六郎」,楊業之子,久經沙場,智勇兼備,防守邊關20餘年,因操勞過度,57歲時病逝於軍前,皇帝甚哀。
楊士奇:(1366.2.3~1444)明代大臣、學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號東里,謚文貞,漢族,泰和(今江西泰和縣澄江鎮)人。官至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歷五朝,在內閣為輔臣四十餘年,首輔二十一年。與楊榮、楊溥同輔政,並稱「三楊」,因其居地所處,時人稱之為「西楊」。「三楊」中,楊士奇以「學行」見長,先後擔任《明太宗實錄》、《明仁宗實錄》、《明宣宗實錄》總裁。
楊榮:(1371—1440年7月30日),初名子榮,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甌)人。永樂十六年五月至二十二年八月(1418年-1424年)任當朝首輔。
楊溥:(1372—1446年8月6日),字弘濟,湖廣石首(今屬湖北)人。(也做一楊傅)正統九年三月至十一 年七月(1444年-1446年)任當朝首輔。時人稱為「南楊」。他與楊榮同為建文二年進士,同授編修,但是兩人的仕途經歷卻大不相同。楊榮因其後被檢入內閣,又不斷跟隨成祖北征而成為永樂朝的近臣。楊溥卻因為被選侍太子朱高熾為洗馬,成為太子身邊的官僚,也因此而遭到漢王朱高煦奪嫡的威脅,並且一度為這場奪嫡斗爭而入獄。
楊延和:(1459——1529),漢族。字介夫號石齋,四川新都人。年十二,舉於鄉,憲宗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九,進士及第。
楊慎:(1488~1559),字用修,號升庵,楊廷和之子,公認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 明代文學家,漢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江西廬陵。
楊一清:(1454年-1530年),字應寧,號邃庵,謚文襄,漢族,明朝鎮江丹徒(今屬江蘇省)人。明朝政治家、文學家。
楊繼盛:(1516年-1555年)字仲芳,號椒山,追謚忠愍。直隸容城(今河北容城縣北河照村)人,明代著名諫臣。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進士,官至兵部員外郎。因彈劾嚴嵩而死,被奉為北京城的城隍。著有《楊忠愍文集》。
楊秀清:原名嗣龍,清朝廣西桂平人。因與洪秀全約為兄弟,故改名秀清。與秀全同起事,屢敗清兵,封東王,太平軍號令幾全出自秀清,權勢頗盛,故世並稱洪楊。
楊深秀:(1849-1898):清末維新變法人士。
楊昌浚:字石泉,號鏡涵,別號壺天老人,湘鄉縣神童鄉豐樂三十八都(今湖南省婁底市婁星區西陽鎮)人.湘鄉桐瑞台楊氏文升公十二派孫.湘軍重要將領,先後擔任浙江巡撫、甘肅布政使、護理陝甘總督、漕運總督、閩浙總督兼福建巡撫、陝甘總督兼甘肅巡撫、兵部尚書等職。官至太子太保。逝世後,清政府誥贈其為太子太傅.。楊昌浚工詩詞書畫,博學多才。其中「上相籌邊未肯還,湖湘弟子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楊虎城:民族英雄,陸軍上將。著名抗日愛國將領,號虎臣。1910年在家鄉組織以打富濟貧為宗旨的中秋會。
楊得志: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高級將領。
楊嘉墀:1919年7月出生,江蘇省吳江縣人,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電信專業,1947年至1949年在美國哈佛大學應用物理系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1950年至1955年期間,先後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員和美國洛克菲勒研究所高級工程師。1956年回國後在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任室主任、副所長。1968年後調任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兼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長、航天部總工程師。1999年獲國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楊嘉墀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6年6月11日12時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楊虎:陸軍上將,上海警備司令。
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中國人 楊利偉(16張)楊尚昆:曾任中國國家主席。
楊振寧:安徽合肥人。華裔美籍物理學家,西南聯合大學畢業,美國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曾任芝加 哥大學講師、普林斯頓近代物理研究院研究員。一九五七年與李政道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楊利偉: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少將軍銜。他是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

閱讀全文

與楊氏神榜的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