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關於西藏歷史文化的論文

關於西藏歷史文化的論文

發布時間:2021-03-14 08:53:48

❶ 西藏藏文化的傳承研究畢業論文

一.西藏傳統文化的形成
西藏傳統文化的形成是一個歷史過程。
二.西藏傳統文化精神
所謂的文化精神,是指體現在文化系統結構中的本質、核心、價值體系和心理呈現。宏觀西藏傳統文化
(一)主體性精神
(二)創造性精神
(三)奮進性精神
三.西藏文化的發展——現代化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西藏,是歷史的要求,是西藏各族人民的要求,是西藏文化繼續向前開拓、進步、發展的必由之路。建設現代化的文化,

❷ 幫我寫一個有關西藏歷史的論文 字數1000到2000

太多字了,這種論文要寫的話有論文網,你可以去買一個,謝謝!

❸ 有關西藏方面的論文

西藏自治區位於祖國的西南邊陲。地處北緯26度50分—36度53分,東經78度25分—99度06分之間的青藏高原上,平均海拔超過4800米,境內海拔超過7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有11座。加之氣候寒冷、氣壓低、空氣稀薄,所以素有「世界屋脊」和「世界第三極」之稱。西藏東面、北面分別與四川、雲南、青海、新疆等省接壤,南面同印度、錫金、不丹、緬甸等國毗鄰,西面與克什米爾地區相接,面積120多萬平方公里,是一個以藏族為主的200多萬人口的自治區。西藏以其雄偉壯觀、神奇瑰麗的自然風光聞名宇內。她地域遼闊,地貌壯觀、資源豐富。自古以來,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民族文化。 西藏有著壯麗的河山,奇特的民族風情、星羅棋布的寺廟和仙境般的自然景觀。踏上那陌生而神奇的土地,沿著朝拜者的足跡走入那古老而遙遠的神山的傳說,感受聖湖廣闊靜謐的美,游覽金碧輝煌的名剎古寺,欣賞淵源流長的民間藝術,領略一處處風俗不同的雪域情調,遨遊一座座雪山冰峰......,一定會使您如痴如醉,陶然於天地之間。
目前,西藏的旅遊項目主要是以文化觀光為主;同時還有登山、徒步、科學考察等特種旅遊。全境可供旅遊者游覽的參觀點有60多處,形成了以拉薩為中心、日喀則、山南相結合,輻射那曲、阿里、林芝等地的旅遊景點分布格局。
拉薩,在藏語中是「聖地」的意思,她坐落在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北岸,海拔近3700米,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因平均年日照時間長達3000多小時,所以拉薩又被稱為日光城。拉薩是西藏自治區的首府和政治、經濟、文化及宗教活動的中心。市內和郊區名勝古跡眾多,布達拉宮、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馳名中外。
日喀則,海拔3800米,是一座具有5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也是歷代班禪額爾德尼駐錫地,後藏的政治和宗教活動中心。舉世矚目的珠穆朗瑪峰即坐落於日喀則之南。扎什倫布寺內巨大的銅強巴佛,吸引了眾多旅遊者。日喀則周圍還有薩迦寺、白居寺、夏魯寺等著名的古寺。
山南,藏民族的發祥地,位於雅魯藏布江中游南岸,海拔3600米,氣候溫和。雅礱河風景名勝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桑耶寺、雍布拉康、藏王墓和昌珠寺等著名的古寺、文化遺跡散布其間。
林芝,地處藏東南雅魯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氣候濕潤,景色宜人。該地區是門巴族、珞巴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地、民族風情殊異。南迦巴瓦峰、舉世聞名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巴松錯,以及察隅、波密等獨特的自然風光吸引了眾多的海內外遊客。
阿里,地處西藏的西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該地區湖泊眾多、人煙稀少,是野氂牛、藏羚羊、黃羊、藏野驢等野生動物的樂園。著名的古格王朝遺址、托林寺、多香城堡等古跡即位於阿里西部;普蘭的神山、聖湖均是國內外香客的朝聖地。
那曲,地處西藏北部,海拔4500米以上,又稱藏北高原,青藏公路由此通過,交通便利,風光獨特。古象雄文化遺址、苯教寺廟、聖湖納木錯,以及高原牧民生活等,組成了這里極有特色的旅遊內容。 昌都地區,地處橫斷山,金沙江、怒江、瀾滄江流域,是一片美麗富饒而廣闊土地。壯麗的山川、茂密的森林、古老的歷史遺跡和朴實的民俗風情,深深吸引了國內外旅遊者。
絕對是聖地!!!

❹ 你所知道的藏文化的論文

藏文,指藏族使用的藏語文字。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適用地區主要有:中國境內的藏族人,以及尼泊爾、不丹、印度、巴基斯坦境內的一部分人。藏文屬於音位文字類的母音附標文字, 關於藏文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佛教學者認為是吐蕃時代公元7世紀由國王松贊干布派遣藏族語言學家吞彌·桑布扎到北印度學習梵文,回國後引用梵文字母創制的。但雍仲本教學者則認為藏文完全是從象雄文演變而來。
據載: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大臣吐彌桑布扎等16人赴天竺(印度)求學、拜師。返藏後,仿梵文「蘭扎體」,結合藏文聲韻,創制藏文正楷字體,又根據「烏爾都體」創制藏文草書。但這一傳統觀點已受到許多學者的懷疑。他們以為創造藏文的並不是被人們一再頌揚的吐彌桑布扎,而可能在吐蕃(松贊干布時代)之前就有古代文字,是用來記錄原始宗教經典的。甚至有的學者傾向於認為「藏文是依據象雄文創制的 」。
藏文字母能一一地轉寫梵文字母。認為藏文改造自梵文者認為這種改造關系就是「能一一轉寫」的原因;而認為藏文自起自象雄文者則認為這種能力是藏人為了能不有損地誦讀佛咒而改添定製的。不過,即便藏文字母能一一地轉寫梵文字母,藏、梵仍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語文,藏文雖能毫不有損地復述出梵文的語音,卻對其意思仍毫無辦法,還是只能倚靠翻譯。另外,在漢藏語系諸語中、同時也在中國各族文字中,藏文的歷史長度、文獻豐富程度都僅次於漢文。

❺ 要寫一篇關於西藏文化的文章,在收集各種資料,有什麼非常值得了解的地方嗎

西藏可是個好地方,中國最純凈的地方了,人干凈,天干凈,歌聲也干凈。西藏文化的話,先了解一下它的歷史、宗教、習俗,更直觀一點比如說可以聽聽藏歌,建議你可以看看四川衛視的藏歌會,可以很直觀的感受到西藏的風情~

❻ 西藏民俗文化論文摘要200字

西藏,這個聳立於地球之巔、平均海拔4000餘米的雪域高原,以其恢宏的氣勢傲然於世。千百年來,生活於這塊高天厚土神奇大地上的藏門珞各族人民,創造了輝煌燦爛的西藏文化。西藏民俗文化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其厚重的文化內蘊和特有的高原風采深受世人的矚目和關注。

民俗是生活於某一特定地域的民族或人們共同體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習俗慣制,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人類的活動方式。顯然,民俗是一種重要的社會文化現象。
民俗文化產生的歷史十分久遠。人類要生存,離不開基本的物質生產活動,衣、食、住、行的物質民俗行為便與人類的活動相伴相生。人類要繁衍發展,離不開兩性交媾與生育,自身的生產即「種的繁衍」至關重要,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婚、育習俗。其他諸如信仰、禮儀、節日、游藝等精神民俗也都是在人的活動過程中逐漸出現和形成的。可以說,自從有了人的活動,便有了文化的創造,也就有了民俗活動形式。民俗文化是人類文化中最古老和最具有生命力的。
民俗文化一般分為物質民俗、社會民俗和精神民俗幾大類別。物質民俗指人們日常的衣、食、住、行等生產生活方式及相關的習俗禮儀;社會民俗包含家族村社、婚喪嫁娶及人生禮儀等相關內容;精神民俗則以信仰、節日、民間文學和游藝為其代表。西藏民俗文化囊括和涵蓋著人類民俗文化的一切領域和方面,同時,又自成體系,內容極為豐富,具有濃郁的民族與地域特色。
西藏民俗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考古學和地理學資料表明,青藏高原是人類的故鄉之一。至遲在1萬至5萬年前,西藏高原便有古人類的活動足跡。發現於藏南定日縣蘇熱、藏北申扎縣珠各勒、多格則和各聽、阿里日土縣扎布等五處地點的達200餘件舊石器便是明證。距今四五千年前,西藏各地已普遍進入了新石器時代。[1]阿里、那曲、拉薩、昌都、山南、林芝、墨脫等地幾乎遍及全藏的大量新石器的發現,特別是昌都卡若遺址和拉薩曲貢遺址的發現和發掘,證明西藏高原的遠古先民已創造了堪與中原新石器文化相媲美的西藏古文化。
如果說混沌之初人類之始以至舊石器時代民俗文化的具體情形我們還無從知曉,那麼,西藏民俗文化的濫觴則有據可考於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昌都卡若原始村落遺址的發掘為我們提供了一幅西藏遠古先民生活的圖景。卡若遺址位於西藏東部昌都西南約12公里的卡若村附近,遺址面積約10000平方米,發掘出土了大量建築遺跡及石器、骨器、陶器和各種動物骨骼、糧食等。發掘了房屋基址28座,有圓底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房屋三種類型。發掘出用作生產工具的各種石器近8000件,骨器約400件。出土的生活用具中有陶片20000多片,分罐、盆、碗三種器形。裝飾品共出土50件,種類有笄、璜、環、項飾、貝飾、牌飾等。[2]卡若文化為我們展示了西藏遠古先民衣、食、住、佩飾等物質和精神民俗的基本風貌。
繼卡若遺址之後,拉薩曲貢遺址為我們揭示了西藏腹心地區距今三四千年前遠古居民生活的情形。曲貢遺址分早期文化遺存和晚期文化遺存。在早期文化遺存中,出土了多種器形的石磨盤50件,磨石(磨棒)44件和石杵7件。這些磨盤磨石主要用於加工穀物。出土陶片50000餘片,陶器種類有罐、盂、杯、碗、豆、盤、器座等,以罐為主。出土裝飾品23件,質料為骨、陶、石三種,其中有骨牌飾1件,骨笄7件。出土的動物骨骼中有氂牛、綿羊和狗等,氂牛和綿羊在當時飼養已比較普遍。在晚期文化遺存中,發掘土坑石室墓29座,墓葬形制為豎穴土坑式,平面形狀有長方形和方形兩種,墓坑內一般用礫石塊堆壘成壁,葬式主要是二次葬和屈肢葬。曲貢土坑石室墓的絕對年代當在公元前8世紀前後,最晚不會晚於公元初年。在M203墓坑內出土一件鐵柄銅鏡。曲貢遺址還出土了兩件網綴,在幾座灰坑中還發現了魚骨。[3]這一切,都為我們提供了了解當時拉薩一帶土著居民生產生活的重要資料。
西藏各民族豐富的神話傳說,也形象地反映了西藏高原遠古先民的生活史。藏族、門巴族和珞巴族都有「猴子變人」的神話,講述遠古先民樹居野處,以採集和狩獵為生,後逐漸繁衍,形成人類各支系的情形。珞巴族的許多神話,還講述了人類如何受鳥的啟發發明了弓箭,受蜘蛛活動的啟迪學會了織布等。
據敦煌文獻和藏文史籍載,西藏古代曾經歷過眾小邦統治。其中「十二小邦」之一的雅隆悉補野部後來不斷壯大。約公元前3世紀,聶赤贊普作為第一個贊普(王)出現於藏族歷史上,當時還修建了稱為雍布拉康的第一座宮堡。到第30代贊普達日年塞時,諸小邦的大部分領地已歸於悉補野治下。經過松贊干布祖孫三代的勵精圖治,在公元7世紀初,統一了吐蕃全境,建立了強大的吐蕃奴隸制政權。其時,「南方之『珞』與『門』」亦被收為屬民,當時珞瑜的珞巴人和門隅的門巴人已臣屬於吐蕃政權。吐蕃時代,是藏族文化大發展的時代,也是西藏民俗文化走向興旺繁盛的時期。從史料看,當時民俗文化的主要方面和形式已基本定型。如衣以毛褐,食以乳酪、牛羊肉和炒麵,飲以酒漿和茶,住為「屋皆平頭」的民居和「拂廬」(帳篷),信仰有自然崇拜、苯教和佛教,娛樂有歌舞、棋類、球類、抱石、賽馬、摔跤等形式。此外,禮儀、婚喪等都有成文的規定和俗成的定製。在吐蕃時代就已成型的民俗生活的基本範式,一直綿延發展,影響至今。
吐蕃之後的一千多年間,隨著西藏社會的發展變化和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擴大,西藏民俗文化得以不斷發展和豐富,成為獨具特色的西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藏民俗文化自成體系,源遠流長,具有鮮明的特徵。這些特徵集中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地域性特徵
地域性特徵是西藏民俗文化區別於其他民俗文化最顯著的特徵之一。
世界上每一個民族都生活於特定的地域范圍內,其民俗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地理環境是人類生活的地理空間和賴以生存的自然基礎,也是從事生產活動以及獲取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源泉。地理環境決定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而各地的地理環境無論是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和生物等因素以及它們有機構成的自然綜合體,都有著明顯的地域差異。因此,各民族的民俗文化必然帶著各自鮮明的地域特徵。即使是同一民族,由於居住於不同地域,其文化也會有一定的差異。西藏民俗文化正是如此。
西藏民俗文化產生於西藏高原這一地球上獨一無二的地域范圍內。西藏地處世界屋脊,其北部是昆侖山脈,西北部是喀喇昆侖山脈,中部是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脈,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東部是橫斷山脈。這些高大的山脈構成了高原地貌的骨架。西藏的地勢和地形結構可分為藏北高原(包括阿里高原),地處昆侖山、唐古拉山和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之間,即「羌塘」(意為北部高地)的廣大地域。藏南谷地,位於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山和喜馬拉雅山之間,包括雅魯藏布江及其主要支流拉喀藏布、年楚河、拉薩河、尼洋河等流域。喜馬拉雅山地,主要指喜馬拉雅山脈南坡和東南坡。藏東高山峽谷區,即西藏最東部的怒江、瀾滄江和金沙江峽谷地帶,地處橫斷山區。[4]
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造就了獨特的西藏民俗文化。遼闊的藏北高原地勢高寒,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境內有眾多的湖泊和縱橫的水系,是野生動物的樂園和天然的牧場。人們世代逐水草而居,創造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高原游牧文化。牧民食以乳酪牛羊肉,穿、用以裘皮和毛織品,居以牛毛帳篷,行以馬、牛代步和馱運。還有那高亢的牧歌、豪放的賽馬、剽悍的性格,處處展現出遊牧文化的風姿。藏南谷地海拔在2700-3700米之間,這里土層深厚,土壤肥沃,適宜農耕。人們從《猴子變人》的神話時代開始便從事農耕活動,延續至今,創造了西藏的農業文明。人們食以糌粑,聚族居於平頂的樓屋。雅魯藏布江中遊河谷平原,是西藏遠古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相傳西藏最古老的居民首先出現於此。西藏的第一塊農田、第一座房屋、第一個贊普,無不與雅隆河谷相聯系。正是雅隆悉勃野部的崛起,經過長達數百年的攻伐兼並,到公元7世紀前期才由松贊干布統一了西藏高原各部,建立了統一的吐蕃政權,使西藏的文化地域最終形成。至今,雅魯藏布江中游地區仍是西藏最主要和最富庶的農業區。藏東三江流域屬高山峽谷區,江河切割,溝壑縱橫,氣候呈立體分布。人們從事半農半牧的經濟活動,依山勢建房聚族而居。喜馬拉雅山南坡和東南坡氣候溫和,多雨潮濕,森林密布,動植物資源豐富,決定了人們的經濟活動方式長期以採集和狩獵為主,兼事刀耕火種的傳統農耕。由於多林木,人們的生產生活用具、建房蓋屋多以林木為主。潮濕的氣候又使人們居住於桿欄式竹木樓內。正是地理環境的差異決定了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差異,並導致民俗文化地域性特徵的形成。
西藏民俗文化的地域性特徵是區別於西藏高原以外其他民俗文化的顯著標志。同時,在西藏高原內部又有許多小的地理單元,不同地區的文化又帶有一定的地域色彩,它們共同構成了西藏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的風貌。

❼ 西藏的文化論文2000

今天,我和爸爸有幸來到了西藏。在飛機上待了3小時,終於到了西藏。一下飛機,就冷得我直發抖……還好多帶了幾件衣服……等了一會兒,龍龍哥哥就來接我們啦~在車上,我看到了高大而雄偉的雪山!上面全是雪!雲朵們都圍在雪山的半山腰,哇!路邊有好多的雪,白茫茫的。這兒真是冰天雪地啊!……
突然,我發現了一件奇妙的事:西藏的道路很窄,而且,走了半天,也沒有一個交警;到是有許多氂牛,和香豬。為什麼呢?聽龍龍哥哥解釋:西藏這兒,地廣人稀。道路這麽長,肯定需要很多交警,所以不行;那為什麼是這些動物呢?因為啊,這些動物都是野生的,沒有人去管他們。有的時候,看見他們是要減速的!不然可要賠好多萬呢!還有啊,這里的狗不能吃!一旦被藏民發現,你又要賠好多!我們游山遍水,該吃午飯的時間啦!想要真的體驗西藏的人民風情,就得去藏民家做客。藏民可是很熱情的!你坐車,也許也能交上一位朋友呢!而且還是熟人!
我們來到了藏民家:哇塞!這個藏民家,就像別墅誒!內部像古代皇上的宮廷的壁紙一樣!完全和我們的房子不一樣!很整齊,還有各種美食:餅干啊,什麼炸的條啊……樣樣都有!藏民很友好,請我們別客氣,盡管吃。酥油茶很好喝:聞起來像奶茶,淡淡的,香香的;喝起來有點點甜,很不錯!還有青稞酒,淡淡的,散發著濃濃的酒香。我喝了一點,有點酒的味道,但不是很濃(小提示:如果要喝青稞酒,必須3口喝完哦~這個是規矩。)。上菜啦!先上來的是青稞餅:看起來不錯,挺香;吃起來微苦。但還是不錯呢~又來了氂牛土豆湯,恩……保持了原汁原味,和鮮美……吃完了飯,藏民又給了我們奶渣,甜甜的,脆脆的,硬硬的,不錯!和藏民們相處很好,當然,菜也好吃……嘻嘻……下午,回到賓館,吃過晚飯,這一天就過去咯!西藏,一個好玩而美麗的地方。

❽ 找一篇關於西藏文化的文章

萬物皆文章 西藏做好文化旅遊"三道題"

( 2008-09-27 10:01:53) 稿件來源:光明日報

一年一度的雪頓節,是西藏最盛大的節日之一。人們歡聚一堂,吃酸奶,逛林卡,展大佛,看藏戲,其樂無窮。今年的雪頓節更是熱鬧非凡。

從8月30日到9月5日,持續7天的「魅力拉薩,歡樂雪頓」吸引了眾多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藏戲匯演、納木錯國際徒步旅遊大會、當雄「當吉仁」賽馬節旅遊論壇、特色產品展銷會……人們徜徉其中,盡情感受神奇活力的拉薩、多姿多彩的西藏。

雪頓節開幕當天,西藏自治區常務副主席吳英傑的一席話,更是讓人們歡欣鼓舞——

西藏旅遊業近年來,特別是青藏鐵路通車後,正步入快速發展的道路,旅遊總人數大幅增長,旅遊業已經成為西藏的主導產業。2007年西藏共接待國內外遊客402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8.56億元,相當於全區GDP的14.2%。

西藏旅遊業成長發展的鑰匙在哪裡?「說到底,就是走文化旅遊的路子,挖掘西藏的自然人文資源;圍繞文化開發旅遊產品,豐富旅遊內涵,同時以旅遊反哺文化,帶動文化的傳播和保護。」西藏自治區旅遊局副局長王松平一言以蔽之。

山水與文化:隨處可入景,萬物皆文章

看山,看水,看廟,看文化。

觀樹,觀鳥,觀戲,觀天地。

從藏北高原到藏南谷地,從藏東的高山峽谷到藏西的神山聖湖,西藏實可謂處處皆風景,景景皆不同。青藏高原寬闊了它的胸膛,雅魯藏布江靈動了它的身姿,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則以悠遠的文明豐富了它。

面對富饒的旅遊資源,西藏意識到,必須以文化為軸,將各種資源加以整合,充分挖掘其內涵,開采西藏自然和文化資源的富礦,打造針對不同群體的優秀旅遊產品。

從藏文明的發源地澤當出發,到浪卡子小鎮、江孜古城,再到後藏日喀則、日光城拉薩,一直是西藏傳統文化游最熱的一條路線。陶器、銅器、銀器,時代光澤流動其間。悠然靜默,述說著智慧和勞作;格薩爾說唱、藏戲表演、唐卡畫師繪畫,歷史精華融聚其中。衣袂眉間,吟唱著美麗和神奇。庄嚴的寺廟,赭紅的白瑪草牆,飄盪的經幡,更是讓喜愛宗教文化的遊客醉心不已。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除了圍繞珠穆朗瑪峰、南迦巴瓦峰的「看山經濟」,西藏旅遊業依託巴松措、納木錯、羊卓雍錯和然烏湖等精品湖泊資源,做足「水」文章。從「看水」到「戲水」,在已有當曲、直貢曲漂流產品的基礎上,西藏還提出開拓拉薩河、尼洋河、帕隆藏布江適應段的江河漂流產品。

《幸福在路上》、《喜馬拉雅》、《雅礱盛情》等歷史文化舞台劇,讓「看戲經濟」帶著濃郁的民族風情走進西藏旅遊的視野。獨具特色的高原鳥類,絢爛的林芝桃花,則催生了西藏的「觀鳥旅遊」、「看樹經濟」。

「看的是山水,感受的是文化。」一位遊客不無感慨地說。山水與文化密不可分。西藏文化因旅遊的發展倍添活力,藏地山水也因文化的滋養更具魅力。

傳承與保護:薈山川靈秀,育人文精華

「歷經1300多年風雨的布達拉宮,維修保護得非常好。」和布達拉宮朝夕相處近20年的強巴格桑告訴記者,言語間透著喜悅。從1989年來到布達拉宮工作,到1991年起擔任布宮管理處處長,強巴格桑參與了布宮的歷次修繕,和布宮的一根根地壟、一件件「寶貝」都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西藏和平解放後,政府一直重視布達拉宮的保護。1961年,布達拉宮被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都會進行維修保養,俗稱「歲修」。強巴格桑回憶道,「1989年,國家撥款5500萬元,開始建國後布宮的第一次整體大修,到1994年完工,對100多個項目進行了修繕。2002年,國家投入1億7千萬,後來又追加2億多元進一步修繕,眼下還沒完工。」

和布達拉宮同處在修繕中的還有羅布林卡和薩迦寺。

在這些文物的修繕過程中,尊重民族傳統和民族風格,尊重科學和宗教需要的原則,貫穿始終。

獨特的舞韻、嘹亮的唱腔、多彩的面具、跌宕的劇情……拉薩地區堆龍德慶縣的措麥藏戲隊把著名傳統藏戲《朗薩雯波》搬到了羅布林卡的舞台上,演出場地被陸續前來的觀眾圍得水泄不通。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唐卡藝術學校、各地開辦的唐卡研究會等讓唐卡繪畫技藝在學習、交流和參悟中延續脈絡。西藏大學藝術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小組組長邊巴旺堆介紹說,西藏大學從1985年開始進行唐卡教學,2000年開始,每年招收至少一名唐卡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今年6月,西藏第一批唐卡專業本科生畢業。

「西藏的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保護完整,1700多座寺廟,46000多公頃森林,每年國家都投入大量資金保護,八大藏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理和保護,也細致全面。」吳英傑如是說。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將賦予旅遊業不竭的動力。

經營與開發:喜吃旅遊飯,盡享藏地美

文化為西藏旅遊業的發展打上了濃重的底色,經營和開發則為西藏旅遊吹進了新鮮的風,讓廣大西藏人民和遊客嘗到了無窮樂趣。

頓珠金巴是日喀則地區拉孜縣的旅遊「明星」。他的家庭旅館從只有兩張床發展到如今的40多個床位常常客滿,是拉孜縣的「名旅館」。頓珠金巴會彈琴,能歌舞,晚上就發揮自己的優勢做起家庭文藝表演,給客人提供自家做的青稞酒和糌粑,教客人編卡墊……就這樣,遊客都喜歡住他家的旅館。

阿里地區普蘭縣岡仁波齊山和瑪旁雍錯,被稱為「神山聖湖」。這里的農牧民在政府的扶持帶動下,也紛紛從農牧業中分離出來,組建氂牛運輸隊,開設藏族特色的帳篷旅館、牧家樂等,出售旅遊紀念商品……牧民扎堆告訴記者,去年他開辦的帳篷旅館一年收入2萬多元。

在離珠穆朗瑪峰最近的一個鄉——扎西宗鄉,村民巴桑在旅遊季節里忙著向遊客出租馬車,每天往來於扎西宗鄉和珠峰大本營之間。巴桑說,旅遊服務收益是家裡主要的現金來源,現在遊客越來越多,收入逐年增多。扎西宗鄉村民開設藏式家庭旅館,出售旅遊紀念商品,承擔登山物資的運輸和協作,每年從探險旅遊服務中所得的收益近300萬元。

據西藏自治區旅遊局統計,西藏有旅遊直接從業人員2.84萬人,間接從業人員14.2萬人。隨著西藏旅遊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吃上了「旅遊飯」。

對旅遊產品和旅遊市場的開拓和創新,則給西藏旅遊不斷帶來新鮮和驚喜。

「從林開始,暢游西藏」,是西藏開發的旅遊新產品。王松平介紹說,林芝機場海拔2950米,低於高原反應3000米的臨界點,而且林芝四季常青、風景宜人,距拉薩只有460公里,內地遊客乘飛機進入藏南林芝,可以逐步適應高原氣候,進而暢游西藏。

「來西藏旅遊的人多了,不同文化在這里碰撞交流,對當地文化的發展大有益處,對我們的挖掘整理也有很大幫助。」西藏自治區旅遊局黨委書記俞允貴說,「更多的人關注、了解西藏,有助於西藏文化的傳播和保護,在推動西藏文化的深層次開掘的同時,也增強了西藏文化的生命力。」

❾ 西藏歷史地理論文

一、西藏地理環境的功能與價值
西藏的地理位置特殊,因此它的自然環境,發展的歷史以及它的地域文化使其有著獨特的發展環境,然而其不一樣的神奇環境,深遠地影響著西藏地區發展以及城鎮建設的過往與未來。
(一)西藏的地形地貌
講到西藏,大家熟悉的就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高原,並且也是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因此有著「世界屋脊」之稱。它也是南極、北極之外的「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的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因此它的地形�馱佣嘌�,並且還有高峻的山,景象萬千。由於具有冰川、戈壁等典型的地貌類型,因此具有「一山見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景象稱號。
橫斷山脈――藏東高山峽谷區,位於一系列東西走向逐漸轉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中間夾雜著怒江、瀾滄江以及金沙江這三條大江,由於山頂終年有著不化的白雪,加上復雜多樣的獨特氣候,形成茂密的森林以及山麓四季常青的景象,從而構成了峽谷區三江並流的壯麗的田園景觀。
(二)西藏的農牧區
喜馬拉雅山,海拔高度高達6000米左右,終年覆蓋冰雪,而且南北兩邊的氣候溫差較大。藏南谷地位於岡底斯山以及喜馬拉雅山之間,因此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是西藏的主要農作物區,能促進當地農作物的發展,給經濟發展帶來許多有利的條件。藏北高原,位於昆侖山、唐古拉山以及岡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間,由地勢低平的山丘以及低矮的盆地組成,是西藏的主要牧業區,能促進當地牧業的發展,給經濟發展帶來了許多有利的條件。
因為地理位置不一樣,因此各個地方的習俗也不同。西藏有豐富的動植物品種,例如冬蟲夏草,青稞,氂牛等等。在藏族服裝方面,藏族衣服的最本質特徵是肥腰、長袖、長裙、長編、金銀珠玉飾品等,因為長期的封閉性生活,大體上,藏族的衣服發展的差異不會很大,而且變化甚小。因此從藏族衣服上可以看出藏族人所生活的生存環境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生產、生活方式。
二、西藏歷史人文的價值和功能
(一)西藏的文化精神
西藏的文化傳統主要是由藏族等各個民族一起攜手共創的,各個民族在創建文化的過程中凸顯出兩個特點:一是表現出來的實事求是的民族精神,二是自主選擇的獨立實踐精神。因此,只有讓西藏的文化一直保持鮮明的特色習俗以及特色的民族風情,並將此風情融入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的浪潮中去,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積極吸收外來的文化並和它相互交流。
(二)西藏文化的發展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西藏文化,是民族的希望,是人民的要求,也是西藏文化面向世界各地的必經之路。例如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中的唐蕃和親講述的就是吐魯番的松贊干布兩次派遣使者到唐去求婚,迎娶了文成公主,促進了蕃唐之間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的交流,和平往來。因此,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全面懂得西藏的傳統文化是發展西藏現代文化的根基,在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同時,我們也不能拋棄歷史,要促進全面進步。所以我們要從實際出發,促進西藏各個地方的全面發展,樹立尊重,堅持改革和創新,大力發展其文化交流事業,增強民族凝聚力。
(三)西藏的歷史文化
西藏的文化藝術源遠流長,具有光鮮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風情。在藏族,佛教的文化藝術在西藏文化藝術中佔主導地位。從古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每個民族之間的文化藝術相互撞擊以及相互吸取是公元七世紀的一大特色,並且以藏傳佛教為主體的文化藝術高速發展。在清朝時期,西藏文化藝術走向繁榮,並且在這一時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在這一時期,雕塑、繪畫以及建築等藝術也取得了非凡的成績,布達拉宮的建立也顯現出這一領域的顯著成績。表現出精湛的技術以及奇特的歷史文化。
(四)西藏豐富的旅遊資源
隨著經濟的增長,越來越多的遊客入藏旅遊,西藏豐富的旅遊資源為當地經濟的發展提供寶貴的財富。因此,人文環境問題也越來越顯現出來。起先西藏在人們心中是一片純潔的凈土,是神聖的。然而,隨著旅遊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遊客進藏旅遊,西藏自然風光原有的純潔性就會受到影響,因此,我們要尊重各個民族的文化,要加強對西藏地區旅遊行業的管理,加強完善基礎設施,並且在開發旅遊資源的同時也要加強對資源的保護,制定完整的規章制度,積極解決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特別是重點開發城鎮以及周邊地區,在人煙稀少的地方保持其原有的神秘性,為西藏的旅遊保留一絲神秘感。,
總之,共同合作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因此我們要更深層次地了解西藏的特色民族風情,吸取其中的精華,摒棄其中的不足,加強民族間的交流,促進經濟的發展,讓我們在繼承中實現創新,並在保護中弘揚,在發展中繼承,共創民族燦爛文化,攜手共創美好的未來!

❿ 關於西藏歷史、人文、景觀、風俗的一片論文。

加我為好友,交流寫作

閱讀全文

與關於西藏歷史文化的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