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打造歷史文化五年行動計劃

打造歷史文化五年行動計劃

發布時間:2021-03-14 04:59:02

A. 歷史文化街區打造屬於兩山理論范疇嗎

歷史文化街區打造屬於兩山理論范疇
歷史文化街區首先得益於其獨特的歷史,世易時移,歷史歲月沉澱為獨特的文化記憶和標志,並融入當地人獨特的習俗,在居住生活之餘,漸漸成為當地人時常光顧的休閑場所,最終因為本地人的活動,增加了地域化的獨特生活場景和氛圍,然後就對外地人構成了旅遊吸引力。這是歷史文化街區的產生和演變過程,同樣也是歷史文化街區今後保護和發展的依據和規律。

歷史文化街區不同於新建的所謂文旅小鎮,新文旅小鎮要麼挖掘文化,要麼植入文化,但由於時代變遷,即使復原了建築景觀,附會了歷史文化,也給人物是人非的感覺,缺少的就是前人遺存的歷史場景,尤其是人文情境。歷史文化街區大都都處於城市的核心區,擁有地域特色或獨自的個性特徵、民族風情、地域文化。一般具有歷史、地域、市井三種機理,並由此衍生出文化性、獨特性、生活性三個特徵,這三個特徵基本體現了歷史文化、生活化與生活景觀化、旅遊化。要在現代城市發展環境下保護並打造好這些歷史文化街區,必然要從這三個特徵入手。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大都是歷史孕育出的、因深厚的文化底蘊或發生過重大歷史事件而青史留名的城市。這些城市不論曾是王朝都城,還是當時的政治、經濟重鎮,抑或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一般都擁有珍貴的文物遺跡,而這些遺跡大都集中在歷史文化街區內。上海和青島是兩座具有百年歷史的城市,也都存在一些現代歷史文化街區。

多倫路,號稱文化名人街,作為虹口區「搶救文化遺產、保護故居遺址」的標志性文化工程,成為上海都市文化旅遊引人注目的新景點。街上林立著古錢幣博物館、奇石館、藏筷館、藏鍾館、左聯會址和紀念館、夕拾鍾摟、鴻德堂等,其中景雲里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魯迅、陳望道、茅盾、葉聖陶、馮雪峰、周建人、柔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活動過的地方,多倫路因此有了「現代文學重鎮」的地位。多倫路的路面用石塊鋪成,路兩邊的各式洋樓門面洞開,雅商雲集,一路過去,褐紅色的呈幾何型圖案的彈階路飽含著豐厚的文化積淀,婉蜒地把人們引向塵封許久的歷史深處,很是風雅。

B. 怎樣利用成語打造歷史文化名城

如果某個成語故事出在你那個城市,大力宣傳。利用各種媒體,利用可種手段。多方位多層次。
也可以搞出一些莫須有的玩意,比如諸葛亮借東風的七星壇,比如曹操的墳墓。

C. 掛牌文化保護院是否就得騰退

按照文化保護院宗旨,就是要保護好文物古跡等遺址,不得佔有文物保護遺址。

D. 如何運營一個歷史文化類型的特色小鎮

歷史文化型文旅小鎮是指依託民俗文化、民族文化、歷史遺產等類回型資源,挖掘答文化內涵,融入新型文化旅遊業態,打造旅遊目的地,如以民族文化為主題的彝人古鎮,以民俗文化為主題的韓城芝川水鎮;依託歷史遺產的烏鎮,加入旅遊創意、商業業態,成為古鎮旅遊的標桿烏鎮。
前瞻產業研究院規劃師指出,打造歷史文化型小鎮,一是要小鎮歷史脈絡清晰可循;二是小鎮文化內涵重點突出、特色鮮明;三是要小鎮的規劃建設延續歷史文脈,尊重歷史與傳統。
打造交通區位型小鎮,一是要小鎮交通區位條件良好,屬於重要的交通樞紐或者中轉地區,交通便利;二是小鎮產業建設應該能夠聯動周邊城市資源,成為該區域的網路節點,實現資源合理有效的利用。

E. 如何將我區打造成歷史文化展示區

創新機制,積極來探索社會源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新路徑;深化改革,釐清文化服務和產品供給兩大鏈條;穩妥推進,拓展免費開放服務內容範疇;整合資源,落實文化惠民工作舉措,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為渝中市民提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品質高雅的文化服務和產品。

從文化活動方面來講,我們會結合元旦等重大傳統節慶,組織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演出活動,做靚「激情廣場大家唱」、半島藝術節等群文品牌活動,擴大渝中文化影響力;以「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媒體宣傳」形式,多渠道籌集活動資金開展「解放碑CBD廣場周末音樂會」、三峽大講壇等品牌活動;按照「一街一精品、一居一特色」的思路,廣泛開展「嘉陵之春」、「珊瑚之夜」等街道、社區特色文化活動,調動全區骨幹群文隊伍經常性開展活動,形成「天天有活動、周周有演出、月月有高潮、處處有亮點」的生動局面。

F. 如何把歷史文化ip化到打造特色旅遊

一)明晰思路,復科學制規劃
規劃是龍頭,是統籌城鄉與區域發展的公共政策,也是政府調控城鎮建設發展的最重要手段。幾年來,在古鎮保護與開發中,我鎮堅持以統一規劃為先導,以規劃引導古鎮健康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以經營城市的理念規劃古鎮,結合地域特點建設特色古鎮的總體思路,按照古鎮規劃與古鎮發展主導思想相協調、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相關規劃相協調的原則,於1997年始,相繼編制了《黑井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黑井鎮保護性規劃》、《黑井鎮保護性開發詳細規劃》、《黑井鎮總體規劃》

G. 北京是否將創新重點區域文物騰退保護

2018年7月27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第五次會議,聽取並審議了北京市政府關於「聚焦『一核一城三帶兩區』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議案辦理情況的報告。北京市副市長王寧代表市政府作報告時提出,北京將加快推進全國文化中心規劃編制工作進度,完成老城整體保護和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保護建設規劃、五年行動計劃的編制工作,基本建立起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規劃體系。

北京市人大教科文衛體委員會還建議,北京應加快研究制定歷史街區和名人故居等建築的認定標准和掛牌標識的工作辦法;將古建技藝傳承納入北京歷史文化名城整體性保護的方案中,扶持首都特色傳統建築技藝的學術研究;妥善處理老舊廠房改建的文化空間在建設施工、消防安監、工商注冊等方面的問題,讓新型城市文化空間在「陽光」下運行。

數據顯示,北京目前有世界文化遺產7處,是全國入選最多的省市,也是世界上世界文化遺產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全城共有備案登記博物館179家,是全球擁有博物館數量第二多的城市。

北京現有文藝表演團體811家。近四年間,北京每年演出約2.4萬場,平均每天上演近70場。2017年,全市140家營業性演出場所演出收入達到17.17億元。同年,776家京外院團在京演出。

H. 如何打造歷史文化街區

歷史街區的保護與利用一直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領導和管理者思考的問題。本迴文借鑒國際上對歷史答街區保護的經驗,提出了中國也應該有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街區,並提出了蘇州平江歷史街區完全有條件率先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依據,並對平江歷史街區的保護,尤其是利用,即可持續利用的保護提出了建議,即把平江歷史街區,保護和利用成為蘇州文化遺產(物質遺產與非物質遺產)的集中展示街區。

I. 宜興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發展

宜興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發展
深入貫徹實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發展「五年行動計劃」。
1、挖掘整理、編纂製作民間傳統文化產品。收集整理、復制保存、製作展示民間傳統文化的原始文獻、典籍、手稿、譜牒等;挖掘整理、編纂出版、製作發行具有本土氣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或鄉村歷史文化、民間民俗文化(鄉風習俗)的文化產品(如書籍、影視作品等)。
2、修建和提升民間傳統文化場館(場所)。修建具有本土特色、鄉土氣息的傳統文化長廊(園地)、文化廣場、文化場館;搶救性保護修繕、展示利用具有重要文化內涵的歷史文化遺存;提升現有名人故居、歷史紀念館、革命展示館等管理運營實力和水平。
3、舉辦民間傳統文化展覽展示展演活動。策劃舉辦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展覽活動;策劃舉辦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或民間民俗文化展演活動;策劃舉辦具有本土特色的民間工藝、製作技藝的傳承展示活動;民間傳統文化社團的其它重大活動。
4、加強民間傳統文化社團隊伍建設。籌備組建民間歷史悠久、面臨失傳、群眾喜愛的文化社團;組織民間傳統文化的培訓、傳授,培養文化骨乾和文化能人;扶持活動經常、有較大影響、在市內外獲得較高榮譽的民間傳統文化社團。
具體

1、宜興市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扎實開展名鎮、名村、名館、名居、名址挖掘、保護和建設工程;
2、組織開展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性修復工程;依據規劃深化各項保護措施和建設工程,保持和延續古城傳統格局、歷史風貌,維護歷史文化遺產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3、科學論證啟動了以展現丁蜀鎮作為「紫砂聖地」的歷史文化風貌和蜀山古南街(潘氏宗祠)、葛鮑家族聚居地等保護修繕工程;
4、啟動建設宜興市博物館、吳冠中藝術館等一批藝術場館,扎實開展吳冠中故居等與名人相關的歷史遺存的修繕;
5、啟動周鐵鎮、張渚鎮、徐舍鎮鯨塘村等申報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鯨塘老街和徐舍老街經過修繕,恢復歷史舊貌;
6、周鐵鎮為盡快申報成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啟動開展了城隍廟修繕、「塘河水韻」重現、歷史街區修復三大工程,目前已全部竣工。
發展
1、位於宜興市新街鎮唐南村的駱駝墩遺址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之一,駱駝墩遺址的發現與發掘為研究太湖西部的史前文化提供了新材料,填補了環太湖西部史前考古學文化的空白。2011年10月29日,駱駝墩文化論壇在宜興舉行,與會的中國考古協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學、吉林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一致認為,駱駝墩遺址對於研究太湖流域乃至長江下游史前文化具有重要意義,亟須開展進一步的保護利用與發掘。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林留根表示,駱駝墩文化和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是並駕齊驅的「三駕馬車」,共同開發了長江下游的環太湖地區,加速了長江下游的文明化進程,並最終導致良渚文化踏上了文明時代的門檻。
2、國山碑位於宜興市張渚鎮善卷洞景區,是三國時期東吳末帝孫皓所立,是中國現存仍能看清字跡的最早的封禪碑刻之一。2012年9月8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山碑」文化論壇在宜興舉行,來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文史專家學者在論壇上暢談國山碑的歷史文化、書法藝術、地震史料價值,並就「國山碑的保護和利用」等議題深入研討,對「江南第一碑」三國東吳國山碑進行系統性「揭秘」。與會專家認為,中國歷史上早期帝王封禪活動見於記載的不多,而以石刻形式記錄封禪活動的則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國山碑作為封禪碑亦更顯珍貴。同時,國山碑碑文清晰地展現了書法用筆由篆入隸,結字由圓變方的整合變通中的演化過程,是漢字演化不可多得的極好標本,對今人進行篆書、篆刻創作仍有很好的啟發借鑒意義。
3、宜興是中國最古老的陶瓷產區之一,享有「陶都」的美譽。為更好地保護、傳承和弘揚陶瓷文化,宜興市於2009年、2010年、2011年先後在北京、上海、深圳成功舉辦「陶都風」系列展覽。2011年5月10日,由宜興市政府主辦的「陶都風——中國宜興陶瓷藝術深圳展」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開幕。來自陶都宜興的250多件套紫砂、均陶、青瓷、精陶和彩陶為深圳市民及粵港澳地區文化藝術界人士、收藏愛好者獻上了一場「紫玉金砂」的文化盛宴。2013年5月5日至8日,以打響「中國陶都·陶醉中國」城市品牌、傳承弘揚陶瓷文化、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宜興國際陶瓷文化藝術節在宜興市丁蜀鎮拉開帷幕。本屆陶瓷文化節期間,在中國陶都陶瓷城博覽中心展廳舉辦的中國陶都宜興陶瓷藝術展,精選了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師的精品佳作近500件套集中展出,舉辦了陶瓷文化論壇等活動,有關方面為新授予宜興的「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陶瓷出口基地」揭牌,揭曉了宜興評選的十佳優秀青年陶藝家和十大經典紫砂壺器型,為6位陶藝界的國際友人頒發了榮譽證書。宜興將以本屆陶瓷文化節舉辦為契機,進一步密切與海內外朋友的交流合作,努力傳承和弘揚陶瓷文化,推動陶瓷產業繁榮創新,為中國乃至世界陶瓷產業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4、2013年4月12日至14日,由中國文物學會青銅器專業委員會、宜興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的「中國宜興·古代銅鏡學術研討會」在宜興召開。來自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中國科學院、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文博單位、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圍繞古銅鏡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就歷代銅鏡銘文、製造工藝、圖案的內容題材與藝術特徵、社會生活背景、思想文化意義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討。會議期間還舉辦了《瑩質神工 光耀陽羨——宜興民間收藏銅鏡精品集》首發式及《宜興民間收藏古代銅鏡展》,宜興銅鏡收藏以數量多、品種豐富、品位高引起了與會專家的關注與稱贊。

閱讀全文

與打造歷史文化五年行動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