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歷史文化揚州

歷史文化揚州

發布時間:2021-03-14 03:07:58

㈠ 揚州的歷史到底有多悠久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揚州,地處江蘇中部,長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揚州城區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建城史。現轄廣陵、維揚區、邗江3個區,江都、高郵、儀征3個市和寶應縣。全市共有97個鄉鎮,9個街道辦事處。全市總面積6653.81平方公里,市區總面積988.81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457.19萬,其中市區人口115.13萬人。現轄區域在東經119度01分(儀征市移居、青山一線)至119度54分、北岸31度56分至33度25分(寶應縣西安豐、涇河一線)之間。南部瀕臨長江,北與淮安、鹽城接攘,東和鹽城、泰州毗聯,西與天長(安徽省)、南京、淮安交界。境內有長江岸線80.5公里,沿岸有儀征、邗江、江都;京杭大運河縱穿腹地,全長143.3公里,由北向南溝通白馬、寶應、高郵、邵伯4湖,匯入長江。揚州市城區位於長江與京杭運河交匯處,東經119度26分、北緯32度24分。
揚州全市共有36個民族,漢族占總數的98%。少數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佔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的73%。高郵市菱塘回族鄉是江蘇省唯一的少數民族鄉。
揚州既是風景秀麗的風景城,又是人文薈萃的文化城、歷史悠久的博物城。這里有中國最古老的運河,漢隋帝王的陵墓,唐宋古城遺址,明清私家園林,眾多的人文景觀,秀麗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旅遊資源,多少年來吸引了大量的中外遊客。
1998年,揚州榮膺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中國最著名的湖上園林瘦西湖和千年古剎大明寺是中國4A級風景區(點):何園、個園、唐城遺址、高郵盂城驛、普哈丁墓、龍虯庄古人類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的瘦西湖乾隆水上游覽線是國家旅遊局向海內外推出的國家級旅遊線;揚州的穆斯林旅遊產品正日漸成為我國穆斯林旅遊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多年來,揚州市利用名城優勢和景觀特色,在「古、文、水、綠、秀」上做文章,成功地開發了一大批旅遊「新品、名品、精品」,並進一步開發和完善了瘦西湖乾隆水上游覽線、高郵湖漁家樂休閑游、儀征生態旅遊等民俗觀光系列產品,此外,汪氏小苑、漢廣陵王墓博物館二號墓、高旻寺、普哈丁墓園、市區古運河風光帶、隋煬帝陵、玉器廠工藝美術景區、西郊森林公園、儀征登月湖旅遊度假區、江都龍川廣場等一批旅遊新景點也正式對外開放。
2001年,揚州旅遊業繼續保持了較快的發展。接待境外旅遊者10.08萬人次,同比增長17.96%;創匯4001萬美元,同比增長1.69%。接待國內旅遊者552萬人次,同比增長10.18%;國內旅遊收入40.69億元,同比增長9.21%。旅遊總收入44.01億元,同比增加8.59%。旅遊增加值13.50億元,同比增長20.32%。目前,全市擁有星級涉外飯店36家,各類旅行社50家。
揚州,作為地域稱謂、《尚書》等古籍均有記載,為華夏九州島之一。
春秋時期,今揚州市區附近稱邗。公元前486年,吳滅邗,築邗城,開邗溝,連接長江,淮河。越滅吳,地屬越:楚滅越,地歸楚。公元前319年,楚在邗城舊址上建城,名廣陵。秦統一中國後,設廣陵縣,屬九江郡。漢代,今揚州稱廣陵、江都,長期是王侯的封地。吳王劉濞「即山鑄錢、煮海為鹽」,開鹽河(通揚運河前身),景觀盛極一時,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開始了揚州歷史上的第一次繁華時期。
為了改善和鞏固民族關系,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漢武帝把江都王劉建的女兒劉細君嫁到烏孫國,比王昭君嫁到匈奴還早80多年。三國時期,魏吳之間戰爭不斷,廣陵為江淮一帶的軍事重地。南北朝時期,廣陵屢經戰亂,數次變為「蕪城」但由於勞動人民數百年辛勤開發,經濟地位在恢復中不斷提高。北周改廣陵為吳州。山東青州,兗州一帶的移民南遷廣陵一帶,促進了揚州的經濟發展。
公元589年,隋文帝改吳州為揚州,置總管府。隋煬帝開大運連接黃河、淮河、長江,揚州成為水運樞紐,不僅便利交通、灌溉,而且對促進黃河、淮河、長河三大流域的經濟、文化的發展和次序起到重要作用,奠定了唐代揚州空前繁榮的基礎。公元605年至616年,隋煬帝三下江都(今揚州),618年,被部下宇文化及所殺,葬於揚州城西北五里吳公台下(後改葬雷塘)。619年農民起義軍李子通建都揚州,國號吳。公元616年,復稱揚州,治所自此在今揚州。
唐代的揚州,農業、商業和手工業相當發達,出現了大量的工場和手工作坊。不僅在江淮之間「富甲天下」,而且是中國東南第一大都會,時有「揚一益二」之稱(益州即今成都)。揚州是南北糧、草、鹽、錢、鐵的運輸中心和海內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曾為都督府、大都督府、淮南節度使治所,領淮南、江北諸州。在以長安為中心的水陸交通多中,揚州始終起著骨幹作用。作為對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揚州專設司舶使,經管對外友好往來。唐代揚州和大食(阿拉伯)交往頻繁。僑居揚州的大食人數以千計。波斯、大食、婆羅門、昆侖、新羅、日本、高麗等國人成為僑居揚州的客商。日本遣唐使來揚州和高僧鑒真東渡日本,促進了中日兩國的政治、經濟、科學和文化的交流。揚州人李善在吸引前人成果的基礎上,重新注釋的《文選》,旁徵博引,為後人保存了大量已經散失的重要文獻資料。其子李邕,不僅文章、詩歌很有影響,也是繼虞世南、褚遂良之後的大書法家之一。大詩人張若虛為「吳中四傑」之一,僅《春江花月夜》一首,就有「以孤篇壓倒全唐」之譽。公元684年,徐敬業、駱賓王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執政。唐末五代,軍閥混戰,揚州遭到嚴重破壞。楊行密在揚州建立政權,史稱「楊吳」,有短時間的經濟恢復。不久,又陷入戰爭的破壞之中。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揚州地為督帥之所,又處漕運要沖,此後鹽漁之利,農業、手工業迅速發展,商業進一步繁榮,揚州又再度成為中國東南部的經濟、文化中心,與都城開封相差無幾。商業稅收年約8萬貫,在全國居第3位。公元1127年,高宗趙構在金人的追逼下,遷都過程中,以揚州為行宮一年,更促進了揚州繁榮。1275年-1276年,李庭芝、姜才率軍隊與揚州人民一起向元軍開展了不屈的斗爭,不幸殉難,揚州城只剩數千人。100多年間,揚州一直是抗金、抗元的戰場。韓世忠、劉琦、岳飛等南宋名將在這一地區進行了艱苦的斗爭。戰爭使經濟和社會遭到嚴重破壞,但在局勢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揚州的經濟又不斷恢復發展。在文化上,歐陽修、蘇軾、秦觀、姜夔、王令等在揚州留下大量傳世名作。元、明兩代,揚州經濟發展加快。來揚州經商、傳教、從政、定居的外籍人日漸增多,其中仍以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為最。

㈡ 為什麼稱蘇州和揚州是歷史文化名城

截止到目前國務院共公布了135座城市(縣)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凡是曾經是古內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容心,且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價值的城市即可入選,稱為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982年02月國務院公布了第一批城市名單,蘇州名列第5,揚州名列第6位,從此蘇州和揚州和其他被列入名單的城市可以稱為歷史文化名城。

㈢ 揚州有哪些歷史文化遺產

古巷,瘦西湖
揚劇
揚州評話
揚州清曲
民間美術
揚州剪紙
揚州玉雕專
傳統手工技藝
揚州漆器髹飾技藝
雕版印刷屬技藝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民間音樂
高郵民歌
古琴藝術(廣陵琴派)
十番音樂(邵伯鑼鼓小牌子)
傳統戲劇
木偶戲(杖頭木偶戲)
曲藝
揚州彈詞
傳統手工技藝
金銀細工製作技藝
盆景技藝(揚派盆景技藝)
茶點製作技藝(富春茶點製作技藝)
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民間音樂
邵伯秧號子
民間舞蹈
儺舞(跳娘娘)
民間美術
江都漆畫
平綉(揚州刺綉)
燈彩(揚州燈彩)
傳統手工技藝
絨花製作技藝
揚州通草花製作技藝
民俗
揚州「三把刀」

㈣ 揚州的人文歷史

一、揚州的文化遺產:

1、海上絲綢之路

揚州地理位置獨特,唐代的揚州依託運河,瀕臨長江,面向大海,是南北物資的集散地、「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多元文化的大熔爐和「富甲天下」的國際貿易中心。

2、中國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揚州段)

揚州是大運河的發祥地,是中國大運河申遺的牽頭城市,聯合沿線34座城市,歷經8年努力,2014年6月中國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揚州境內現有10處遺址、6段河道被列入世界遺產,在中國大運河沿線城市中數量最多、種類最全。

二、揚州婚俗:

訂婚:揚州習俗稱訂婚為「下茶」。訂婚又叫「定婚」。有大定、小定之分。小定又稱」穩親」,是在男女尚年幼情況下的定婚形式。大定就是正式定婚。現在自由戀愛,只要雙方談定了,男方請女方父母上門聚宴,便算是定婚。

結婚:結婚選擇「吉日」,舊時選黃道吉日,現在選在農歷逢雙(尤喜逢六,不選十四)的日子,或「五一」、國慶、元旦這些法定節日。

迎親前一天,新郎的兄弟等人到女家去發鋪蓋(嫁妝)。到了女家後,要先吃三道茶(甜茶、清茶、點心),然後發鋪蓋。鋪蓋中的馬桶、腳盆由新郎弟弟挑。

馬桶(現改為痰盂)內放五子:子孫蛋(紅雞蛋)、紅棗、染成紅綠色的白果、蓮子、花生、象徵「五子登科」。

箱子里除衣物外,還放有:為公婆做的孝順鞋,為丈夫和小叔子做的新鞋,給姑子的手帕和給未來孩子做的「小狗鞋」。

由新娘的舅父或弟兄背新娘上轎。花橋抬起後在門前轉三轉,女家向轎子潑水(示意新娘不要再留戀娘家)、撒筷子(預祝新娘快生貴子)。轎子回轉,新娘的哥哥或弟弟跟著送親。送親人進門和新娘下轎後,要坐下吃三道茶。

三、地方方言:

揚州話是江淮官話的代表方言,它的存在至少有三四百年的歷史了。它曾經是明朝時期的官話,至今還有很多古漢語詞彙,以及一些生動的、有意思的口頭語。以揚州方言為載體的曲藝有揚州清曲、揚州評話、揚劇等。這些曲藝已經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4)歷史文化揚州擴展閱讀:

楊州的人口和民族組成:

揚州境內第一次有完整的人口記錄為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年),當時廣陵國領縣人口達14萬人,到南北朝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下降到4.5萬人。唐天寶到貞元年間,揚州府人口達47萬人,宋崇寧年間又降至10萬人,到宋大觀年間僅剩6.3萬人。

元初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揚州路領8縣,人口達98萬人。元末戰亂,揚郡人口銳減。明洪武九年(1376年)為57萬人,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揚州府領10縣,人口達74萬人。

明末清初的戰亂,例如「揚州十日」,又使揚州人口下降,雍正六年(1728年)揚州府領7縣,僅有25萬人。

此後,清王朝實行一系列有利於人口發展的政策,使人口猛增,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人口突破200萬人,嘉慶十三年(1808年)突破300萬人,後來由於戰亂災荒,人口再度下降。

19世紀初,全世界有10個擁有50萬以上居民城市,中國就有6個,即北京、江寧(今南京)、揚州、蘇州、杭州、廣州。

據《揚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揚州市常住人口為4459760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4672684人相比,十年共減少212924人,減少4.56%,年平均增長率為-0.47%。

全市常住人口中,家庭戶1402969戶,家庭戶人口為4206652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1人減少0.1人。

截至2017年末,揚州市常住人口450.82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6.05%,比2016年提高1.65個百分點。

截至2017年末,揚州市戶籍總人口459.98萬人,比2016年末減少16851人。全市登記出生人口4.54萬人,出生率9.87‰;死亡人口5.28萬人,死亡率11.4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61‰。截至2017年末,揚州市區戶籍總人口為233.00萬人,增長0.23%。

漢族占總人口的99%以上。

現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少數民族分布。

少數民族總人口2萬多,佔全市總人口的0.6%。高郵下屬的菱塘回族鄉是江蘇省唯一的民族鄉。

㈤ 揚州人文歷史

揚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級二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曾是我國水陸交通的重要樞紐,東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都會,對外貿易和國際交往的重要港埠,富甲天下的商業中心,是通史式的歷史文化名城。市區現有重要文物保護單位147處。揚州數度繁華,尤以兩漢、隋唐、清代康乾年間為盛。
春秋時期,今揚州市區附近稱邗。公元前486年,吳滅邗,築邗城,開邗溝,連接長江、淮河。越滅吳,地屬越;楚滅越,地歸楚。公元前319年,楚在邗城舊址上建城,名廣陵。秦統一中國後,設廣陵縣,屬九江郡。漢代,今揚州稱廣陵、江都,長期是王侯的封地。吳王劉濞「即山鑄錢、煮海為鹽」,開鹽河(通揚運河前身),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為了改善和鞏固民族關系,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漢武帝把江都王劉建的女兒劉細君嫁到烏孫國,比王昭君嫁到匈奴還早80多年。三國時期,魏吳之間戰爭不斷,廣陵為江淮一帶的軍事重地。南北朝時期,廣陵屢經戰亂,數次變為「蕪城」,但由於勞動人民數百年的辛勤開發,經濟地位在恢復中不斷提高。北周改廣陵為吳州。山東青州、兗州一帶的移民南遷廣陵一帶,促進了揚州的經濟發展。
公元589年,陳滅,建立了統一的隋政權。隋改吳州為揚州,置總管府。煬帝時,開大運河連接黃河、淮河、長江,招兵買馬州成為水運樞紐,不僅便利交通、灌溉,而且對促進黃河、淮河、長河三大流域的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交流起到重要作用,奠定了唐代揚州空前繁榮的基礎。公元605年至616年,隋煬帝三下江都(今揚州)。618年,被部下宇文化及所殺,葬於雷塘。619年,農民起義軍李子通建都揚州,國號吳。公元626年,復稱揚州,治所自此在今揚州。
唐代的揚州,農業、商業和手工業相當發達,出現了大量的工場和手工作坊。不僅在江淮之間「富甲天下」,而且是中國東南第一大都會,時有「揚一益二」之稱(益州即今成都)。揚州是南北糧、草、鹽、錢、鐵的運輸中心和海內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曾為都督府、大都督府、淮南道彩訪使和淮南節度使治所,領淮南、江北諸州。在以長安為中心的水陸交通多中,揚州始終起著樞紐和骨幹作用。作為對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揚州專設司舶使,經管對外貿易和友好往來。唐代揚州,來自新羅(朝鮮)、高麗(韓國)、日本、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婆羅門、昆侖、等國客商長期居住經商者達數千人。當時的揚州港「帆檣如林、商賈如織」,被譽為「東方四大商港」之一,成為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著名港埠。日本遣唐使來揚州和高僧鑒真東渡日本,促進了中日兩國的政治、經濟、科學和文化的交流。新羅文豪崔致遠於公元880年來揚州,從職淮南,勤於政務,參與軍事,職掌館驛,辛勤筆耕,撰寫了大量的詩賦、公文、表狀,884年回到新羅,傳播漢文化,被稱為「東國儒宗」,成為最傑出的新羅文豪。揚州人李善在吸引前人成果的基礎上,重新注釋的《文選》,旁徵博引,為後人保存了大量已經散失的重要文獻資料。其子李邕,不僅文章、詩歌很有影響,也是繼虞世南、褚遂良之後的大書法家之一。張若虛為「吳中四傑」之一,僅《春江花月夜》一首,就有「以孤篇壓倒全唐」之譽。公元684年,徐敬業、駱賓王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執政。唐末五代,軍閥混戰,揚州遭到嚴重破壞。楊行密在揚州建立政權,史稱「楊吳」,有短時間的經濟恢復。不久,又陷入戰爭的破壞之中。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農業、手工業迅速發展,商業進一步繁榮,揚州又再度成為中國東南部的經濟、文化中心,與都城開封相差無幾。商業稅收年約8萬貫,在全國居第3位。公元1127年,高宗趙構在金人地逼下,遷都過程中,以揚州為「行在」一年,更促進了揚州繁榮。1275年~1276年,李庭芝、姜才率軍隊與揚州人民一起向元軍開展了不屈的斗爭,不幸殉難,揚州城只剩數千人。100多年間,揚州一起是抗金、抗元的戰場。韓世忠、劉琦、岳飛等南宋名將將在這一地區進行了艱苦的斗爭。戰爭使經濟和社會遭到嚴重破壞,但在局勢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揚州的經濟又不斷恢復發展。在文化上,歐陽修、蘇軾、秦觀、姜夔、王令等在揚州留下大量傳世名作。元、明兩代,揚州經濟發展加快。來揚州經商、傳教、從政、定居的外籍人日漸增多,其中仍以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為最。
元時,幾次整治運河揚州段,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走向,恢復了曾一度中斷的漕運,揚州又迅速繁華起來。其時,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旅居揚州為官三年,成為中意兩國的人民的友好使者。
明時,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孕育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揚州的商業主要是兩淮鹽業的專賣和南北貨貿易。鹽稅收入幾乎與糧賦相等。商業擴大到期舊城以外。手工業作坊生產的漆器、玉器、銅器、竹木器具和刺綉品、化妝品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為防止倭寇再次入侵,公元1556年,揚州又建「新城」。在文化上出現了睢景臣等一批雜劇、小說家。在元末農民起義中,張士誠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堅持了16年。明朝滅亡後,為阻止清兵南進,南明督師史可法率軍堅守孤城,寧死不降,表現了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城陷後,清軍屠城10日,死者數十萬。
清代,康熙和乾隆多次「巡幸」,使揚州出現空前的繁華。城市人口超過50萬。當時的揚州,居交通要沖,富鹽漁之利,鹽稅與清政府的財政收入關系極大。各地商人增多,紛紛在揚州建起了會館,各有營業范圍和地方特色。同時興起的還有會票——信用匯兌。在文化上,一些鹽商廣結文士,愛好藏書,修建府學、縣學,恢復名勝古跡,對揚州的文化發展具有一定的貢獻。這期間出現了以金農、李魚單、高翔、鄭燮、羅聘等「揚州八怪」為代表的揚州畫派,以阮元、焦循、汪中、任大椿和王引之父子為代表的「揚州學派」。揚州戲劇歷史悠久,至清代大盛。1790年,為慶祝乾隆皇帝80壽辰,以寶應高朗亭為班主的三慶班進京演出,與其它劇種一起,對京劇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揚州的評話、清曲、揚劇、木偶和棋、琴均在清代形成自己的特色,促進了揚州成為當時中國文化中心的形成。
揚州繁榮昌盛的歷史,積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李白、白居易、歐陽修、蘇軾、鄭燮、朱自清以及馬可•波羅、崔致遠等大批中外文人雅士的在古城揚州留下千古佳作。以"揚州八怪"為代表的揚州畫派和揚州學派在中國文化領域獨樹一幟。揚州戲曲、揚州評話、玉雕漆器、揚派盆景、雕版印刷、淮揚菜系等更是獨具特色,源遠流長,為今日「文化揚州發展戰略」的全面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㈥ 「人文薈萃」揚州有何悠久歷史

揚州是蘇北門戶,園林城市。歷史上「富甲天下」的揚州城,地處江蘇省中部,東與泰州、鹽城市交界;西與南京市六合縣和安徽省天長市接壤;南臨長江,與鎮江隔江相望;北與淮安市毗鄰;中有縱貫南北的京杭大運河與萬里長江在這里交匯,歷來是水陸交通樞紐,南北漕運的咽喉。其總面積6634平方千米,市總人口456.3萬。揚州除通用漢語普通話外,方佔主要為北方方言區的江淮官話。

揚州的名稱最早見於《尚書·禹貢》:「淮海惟揚州」。今天的揚州,春秋時稱「邗」、秦、漢時稱「廣陵」、「江都」、東晉、南朝置「南兗州」、北周時稱「吳州」。漢揚州包括江蘇的江南、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三國時魏、吳各有揚州,吳揚州治建業,魏揚州治壽春。隋開皇九年改吳州為揚州,但總管府仍設在丹陽(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將揚州治所從丹陽移到江北,從此廣陵才享有揚州的專名。

自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以後,古代揚州幾度繁榮,是我國水陸交通樞紐和鹽運中心、東南第一大都會、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素有「雄富冠天下」之稱。這里有春秋時代的邗溝(中國最古老運河段),漢代廣陵王墓,隋代煬帝陵,南北朝古剎大明寺,唐宋古城遺址,唐鑒真紀念堂,宋伊斯蘭教普哈丁墓,仙鶴寺,明清私家園林個園(以四季疊石聞名於世),何園(以中西合璧建築風格享譽海內)等眾多名勝古跡,使古城揚州散發出無窮的魅力。

揚州的「瘦西湖」歷史悠久,受歷代造園專家的青睞,在十里長的湖區兩岸,營造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湖區聖境;觀音山上寺院遍布,有「江南第一靈山」之稱;「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自古是賞月的佳絕處;揚州還有歷史悠久的古剎大明寺,有「城市山林」美譽的何園,四季假山著稱的個園,有隋煬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宮遺址等等,美景數不勝數,實是江南瑰寶。

揚州是人文薈萃的文化名城。揚州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伴隨著經濟的幾度繁榮,積淀了厚重璀璨的揚州文化。文學創作、藝術建樹、學術研究、文物積累、工藝製作等,是揚州人的自豪,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窗口。一大批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曾在揚州為官、游訪,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杜牧等曾先後在揚州生活。康乾時期,以鄭燮、金農、李方膺、羅聘等為代表的「揚州八怪」畫派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清代形成的揚州戲曲、評話、書院、雕版印刷、修志、藏書等頗為興盛,成為揚州文化的象徵。今天的揚州,科教文化比較發達,已多次被評為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揚州歷史上就是著名的開放城市。唐代揚州是東南地區的最大都會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四大港口之一,當時在揚外商達1萬多人。高僧鑒真大師六次東渡到達日本。韓國的崔致遠、阿拉伯的普哈丁、義大利的馬可·波羅等都曾留下足跡。1988年,揚州被批准對外開放,現已與7個國家的9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城市。

㈦ 代表揚州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傳統建築】

揚州園林自古就聞名遠播,《揚州畫舫錄》中有「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三者鼎峙,不分軒輊」之句,因此早在乾隆嘉慶年間,甲天下的是揚州園林,並不是蘇州園林。在當時,由於揚州的鹽商富甲天下,使他們有大量的財富來建造園林,非常奢華,僅揚州城內私家園林最盛時就達200多處。但是經過鹽制改革、鴉片戰爭、天平天國戰爭後,大量的揚州園林或荒廢,或焚毀,或拆賣,便開始由盛轉衰。揚州園林不但具有皇家園林得金碧輝煌與高大壯麗,且具有大量江南園林中的建築小品,風格自成一派。揚州園林中目前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藝術價值的,是坐落在揚州古城北隅的「個園」,現在是揚州著名的旅遊景點。

【傳統戲曲】

揚州清曲作為中國江蘇歷史悠久並具有影響力的曲藝之一,其早在清代康、乾年間就曾鼎盛一時,並流傳於全國的很多地區。揚州清曲大部分音樂是由本地小調發展而來,且其音樂具有民間性和地域特性,曲詞題材的選擇極其廣泛,曲目非常豐富。演唱者分為「闊口」以及「窄口」,都是「以字行腔」,注重腔韻和發聲。每個曲目的演唱由一人到數人參加,現今仍保持著傳統的坐唱形式,除演唱者本人以外,其他人均操一件樂器,同時還有人員不等的小型樂隊伴奏,樂器以絲竹管弦和打擊樂為主。2006年5月20日,該曲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飲食文化】

揚州菜餚聞名海內外,與魯菜、川菜、粵菜被並稱為中國的「四大菜系」。揚州菜也稱為淮揚菜,到現在為止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淮揚菜非常講究刀工,刀功向以精細著名,尤以瓜雕享譽四方。揚州菜的菜品形態精緻,滋味醇和,並在烹飪上善用火候,講究火功。非常有名的菜品有清燉蟹粉獅子頭、大煮干絲、三套鴨、水晶餚肉、松鼠厥魚、梁溪脆鱔等。揚州滿漢全席是在康乾滿漢席的基礎上推出的,堪稱中華第一滿漢全席,其具有南北兼容的飲食文化底蘊。淮揚菜的發展經歷了悠久的歷史,具有深厚的飲食文化,因此很早以前就確立了中華第一大風味菜系的地位。

【傳統工藝】

雕版印刷的印刷形式最早出現在中國。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目前保存在大英博物館的公元868年的《金剛經》,但是早在大約2000年以前雕版印刷就很可能已經出現了。在印刷史上,雕版印刷被稱作為「活化石」,中國雕版印刷術的發源地在揚州,並成為中國國內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藝的城市,這種工藝也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雕版印刷的第一步是製作原稿,然後將原稿反轉過來攤在平整的大木板上並固定好。最後在刻好的木板上刷上墨,在印刷機中加壓形成原稿的復製品。

【傳統藝術】

揚州作為中國剪紙流傳最早的地區之一,早在唐宋時代就有「剪紙報春」的傳統。揚州人會在立春之日製作剪紙,剪成春蝶、春線、春勝等樣式,「或懸於佳人之首,或綴於花下」,十分美觀。此外也會剪制紙錢、紙馬等,專門作為祭奠之用。發展到清朝時期,隨著揚州商業的興盛,剪紙藝人的數量大增,嘉、道年間的著名剪紙藝人以包鈞為代表,其技藝超群,有「神剪」的美譽。揚州剪紙的線條清秀流暢,構圖精巧雅緻,形象誇張簡潔,技法變中求新,形成了現在所特有的藝術魅力,是中國南方民間剪紙藝術的代表之一。

㈧ 很想了解揚州的古文化及其歷史,以及出的名人等.謝謝.

揚州八怪
·鄭燮
·羅聘
·黃慎
·李方膺
·高翔
·金農
·李 鱓
·汪士慎

揚州藝回術 >> 揚州工藝
·揚答 劇
·揚州評話
·揚州清曲
·木偶戲
·揚州彈詞
·廣陵琴派
·揚州舞蹈
·揚州民歌
·揚州玩具
·雕版印刷
·揚州盆景
·揚州剪紙
·揚州玉器
·揚州漆器

閱讀全文

與歷史文化揚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