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黨歷史上的轉折點意義

黨歷史上的轉折點意義

發布時間:2021-03-14 02:39:48

⑴ 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三個轉折點各是什麼

1、遵義會議

一九三五年一月,黨中央政治局在長征途中舉行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使紅軍和黨中央得以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保存下來,並且在在這以後能夠戰勝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勝利地完成長征,打開中國革命的新局面。這在黨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2、西柏坡會議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開。出席會議的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央委員34人。七屆二中全會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召開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會,會議做出的各項政策規定,不僅對迎接中國革命的勝利,而且對新中國的建設有重大作用。

3、十一屆三中全會

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1)黨歷史上的轉折點意義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發展

中國共產黨成立於1921年,帶領處於水深火熱的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斗爭,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後,順利地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實行改革開放,逐漸形成了鄧小平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在實踐上從「文化大革命」災難中走出並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已走過了90多年的歷史,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勝利。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意義

1、它標志著中國革命有一個先進的堅強的政黨作為凝聚自己力量的領導核心。

2、使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聯系起來,進而把中國的解放事業同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運動聯結起來並成為其中的一部分,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前途。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斗爭目標、革命前途和走向勝利的道路,使其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

⑵ 列舉出從1927年至1978年底,我黨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幾次會議

八七會議、遵義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幾次會議。
1927年,由於當時的國民黨政權背叛革命,鎮壓共產黨人,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當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了中央緊急會議,史稱「八七會議」。會議堅決糾正和結束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確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裝反抗國民黨的屠殺政策為黨在新時期的總方針,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中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

1934年10月,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長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於1935年1月在貴州遵義召開擴大會議。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遵義會議在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決定在全國進行改革開放;重新確立了黨的正確的組織路線,決定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健全黨規黨法,嚴肅黨紀,加強黨的領導機構,審查和解決了歷史上遺留的一批重大問題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

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從根本上沖破了長期「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端正了黨的指導思想,重新確立了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揭開了黨和國家歷史的新篇章,是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⑶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什麼會議

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

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博古「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

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問題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

這次會議初步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黨歷史上的轉折點意義擴展閱讀:

遵義會議是黨在危急時刻召開的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非常重要的會議,會議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實事求是,開展積極的思想斗爭,獨立自主地解決了黨面臨的重大的、關系全局的問題。

遵義會議的最大功績,是改變了中共中央的領導。會議決定「取消三人團」,會後張聞天根據會議討論內容起草的遵義會議決議,明確指出李德和博古執行了「左」傾軍事路線,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的重大損失「是要負主要責任的」。

隨後,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以洛甫同志代替博古同志負總的責任」。由此,結束了第三次「左」傾路線對全黨的領導。

遵義會議更為重要的是,毛澤東進入黨的領導核心,開始對全黨的領導。雖然其時,毛澤東沒有成為黨和紅軍的最高領導人。

但是,一方面,由於當時黨最重要最急迫的工作是軍事斗爭,軍事斗爭是覆蓋全黨一切工作的核心工作,毛澤東參與軍事工作的領導,實際上就是對全黨工作的領導。

另一方面,黨的領導人張聞天、周恩來都非常尊重毛澤東的意見,接受他的主張和建議,毛澤東的意見得到中央政治局成員的高度重視和普遍尊重,他的作用和影響力大大超出了他所擔負的實際職務。

從指導思想上講,毛澤東的意見和建議成為全黨工作的指導思想和決策,在黨的各項決策中,他發揮了主導性的作用;從影響力方面講,毛澤東在遵義會議以後的中共中央領導集體中,實際上處於舉足輕重的核心地位。

因此,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事實上開始形成。對此,親歷長征歷史過程的周恩來、張聞天、陳雲、鄧小平、楊尚昆都有明確的論述,這些基於他們親身感受的認識,反映的是一個歷史的真實。

圍繞遵義會議和毛澤東領導地位形成的問題,有一點必須看到,就是形式和實質的問題。從形式看,毛澤東在黨和紅軍的領導職務上,沒有成為黨的最高領導人,但從實質看,如前所述毛澤東發揮了主要的領導作用。

確立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是遵義會議的最大成果,對長征勝利和中國革命勝利產生了深刻而深遠的影響。這是歷史已經證實了的,這是遵義會議彪炳史冊的主要原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遵義會議

⑷ 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偉大轉折有哪些

1、1935年的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博古「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

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問題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這次會議初步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4)黨歷史上的轉折點意義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能夠在長征途中實現偉大歷史轉折,在於偉大的長征精神,既包括甘於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於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也包括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自我革新精神,以及顧全大局、團結統一的集體主義精神。

中國共產黨實現了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正確的思想路線,停用「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提出改革開放的新政策,才能使中國的前進道路出現又一次偉大轉折。

⑸ 黨的歷史上經歷了哪兩次轉折 其歷史意義是什麼

第一次轉折是1935年的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代領導核心。

第二次轉折是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黨的領導核心。

遵義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黨的歷史上有著重大歷史意義,對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產生了重大影響。遵義會議「是中國黨內最有歷史意義的轉變」,在黨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確定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使紅軍和黨中央得以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保存下來」。

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



(5)黨歷史上的轉折點意義擴展閱讀:

遵義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產生了重大歷史作用和影響,以其獨特的歷史地位載入了史冊,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意義會愈加凸顯。

我們要傳承和弘揚好這兩次會議的偉大精神,善於從黨的歷史中汲取前進的智慧和力量,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不斷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⑹ 被稱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兩個偉大轉折點是

遵義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


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 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

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方面問題的會議 。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在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了粉碎「四人幫」之後兩年中黨的工作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實現了建國以來黨的歷史的偉大轉折。這個偉大轉折,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第一,全會實現了思想路線的拔亂反正。

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是各方面撥亂反正的前提和先導。全會沖破了黨的指導思想上存在的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批評了「兩個凡是」的方針,高度評價了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指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根本原則,從而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會議在充分肯定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在我國長期革命斗爭中的巨大作用的同時,著重強調要從科學體繫上掌握和運用毛澤東思想,不能一切照搬照抄,不能搞「兩個凡是」。否則,黨和國家就會失去生機,就要亡黨亡國。全會指出:「黨中央在理論戰線上的崇高任務,就是領導、教育全黨和全國人民歷史地科學地認識毛澤東同志的偉大功績,完整地、准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以發展。」

第二,全會恢復了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傳統。

全會討論 並著重提出了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任務。全會決定根據黨的歷史經驗,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健全黨規黨法,嚴肅黨紀;全體黨員和黨的幹部,人人遵守紀律,是恢復黨和國家正常政治生活的起碼要求;強調黨中央和各級黨委要加強集體領導。全會針對「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黨和國家政治生活遭到破壞的情況,指出:必須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確的集中。在人民內部的思想政治生活中,只能實行民主方法,不能採取壓制、打擊手段。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必須堅決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具有穩定性、連續性和極大的權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第三,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啟動了農村改革的新進程。

全會在討論華國鋒總理提出的1979、1980兩年的國民經濟計劃安排時,提出了要注意解決國民經濟重大比例失調,搞好綜合平衡的要求。全會還討論了農業問題,認為農業這個國民經濟的基礎就整體來說還十分薄弱,只有大力恢復和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才能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全會提出了當前發展農業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並同意將《中共中央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等文件發到各省、市、自治區討論和試行。這個文件在經過修改和充實之後正式發布,接著一些重要的農業方面的文件相繼制定和發布施行,有力地推動了農村改革的進程。

第四,全會開始了系統地清理重大歷史是非的撥亂反正。

全會認真地討論了「文化大革命」中發生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也討論了「文化大革命」前遺留下來的某些歷史問題。會議肯定了1975年鄧小平受毛澤東委託主持中央工作期間各方面工作取得的很大成績,肯定了他和中央其他領導同志對「四人幫」干擾破壞進行的斗爭,肯定了1976年4月5日**的革命性質,決定撤銷中央發出的有關「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和**的文件」。會議審查和糾正了過去對彭德懷、陶鑄、薄一波、楊尚昆等同志所作的結論,肯定了他們對黨和人民的貢獻。

全會增選陳雲為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副主席,鄧穎超(女)、胡耀邦、王震為政治局委員;增補黃克誠、宋任窮、胡喬木、習仲勛、王任重、黃火青、陳再道、韓光、周惠為中央委員(1982年8月30日中共十二大預備會議予以通過)。會議決定成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並選舉陳雲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書記,鄧穎超為第二書記,**為第三書記,黃克誠為常務書記,王鶴壽等為副書記。

十一屆三中全會所作出的這些在領導工作中具有重大意義的轉變,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沖破了「左」傾的觀念,端正了黨的指導思想,使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從過去的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中解放出來,在思想上、政冶上、組織上全面恢復和確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正確路線,結束了1976年10月以來黨的工作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將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引向健康發展的道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是以英明領袖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的重大功績!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揭開了黨和國家歷史的新篇章,是建國以來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中國歷史上具有轉折性意義的四次會議是指

中國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會議分別是:中共一大、八七會議、遵義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

中共一大: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後稱望志路106號,現改興業路76號)和浙江嘉興南湖召開。出席大會的各地代表共13人。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鑒於當時黨員人數少、地方組織尚不健全,決定暫不成立中央委員會,先建立三人組成的中央局,並選舉陳獨秀任書記,張國燾為組織主任,李達為宣傳主任。黨的第一個中央機關由此產生。

八七會議:

八七會議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以後,在關系黨和革命事業前途和命運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政治局於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

會議批判和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撤消了他在黨內的職務,選出了新的臨時中央政治局,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總方針,決定發動秋收起義。毛澤東出席了這次會議,並提出了著名的「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論斷。

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告全黨黨員書》等議案。八七會議在中國革命緊急關頭及時地向黨和全國人民指明了斗爭方向,反對政治上的「右」傾機會主義,使黨在革命中前進了一大步。

這次會議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毛澤東提出了「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著名思想。給正處於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

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博古「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

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問題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這次會議初步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

出席會議的中央委員169人,候補中央委員112人。會議由時任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主持。全會的中心議題是根據鄧小平同志的指示討論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7)黨歷史上的轉折點意義擴展閱讀:

意義:

中共一大:

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此,在中國出現了一個完全嶄新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其行動指南的,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的無產階級因此有了戰斗的司令部,中國的勞苦大眾從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國的革命從此煥然一新。

由於黨的「一大」召開於7月,而在戰爭年代檔案資料難尋,具體開幕日期無法查證,因此,1941年在黨成立2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發文正式規定,7月1日為黨的誕生紀念日(黨的生日)。

八七會議:

八七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次重要會議,它在中國革命遭受嚴重挫折後,總結了失敗的經驗教訓,結束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確定了黨在農村領導武裝暴動、開展土地革命的斗爭方針。這次會議對於挽救大革命失敗所造成的危局,實現黨的戰略轉變起了重要作用。

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路線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把黨的路線轉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軌道上來。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的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我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會議。它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的黨走上成熟的黨的標志。從此,中國革命就在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指引下走上勝利發展的道路 。

十一屆三中全會: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黨的十七大報告是在回顧總結新時期29年來改革開放偉大歷史進程時,開宗明義地作出這樣一個蘊涵廣闊歷史背景和深刻思想內容的精闢概括的。回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的歷史,可以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加深理解這一點。

閱讀全文

與黨歷史上的轉折點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