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鎮江歷史文化感想

鎮江歷史文化感想

發布時間:2021-03-14 01:54:57

⑴ 對於鎮江水污染事件的感悟 小作文 200字左右!跪求!我在線等啊~~~~~~~~~~~~~~~~~~~~~~~~~~~

2012年2月3日中午開始,鎮江市自來水出現異味,在其後兩天里,鎮江發生了搶購飲用水的風波。鎮江自來水公司給出的解釋是由於「加大了自來水中氯氣的投放量」。2月7日下午,鎮江市政府應急辦發布通告承認:水源水苯酚污染是此次異味的主要原因。
了解到鎮江水污染事件以後,我不由得想起了外婆家邊上有一條勝利河。因為河對岸住戶家裡沒有衛生設施,有些住戶為了貪圖方便,就把廢水和生活垃圾直接倒到河裡去。住宅區的排污管道也不停地往河裡排污水。每到夏天,河邊就會聞到陣陣臭氣。河水也變得渾濁不清,每當河道的水閘關閉時,成片的垃圾堆積於河面,河面上漂浮著糞渣。水體的污染就這樣形成了。此情此景與「全國十佳衛生城市」的美名是何等的「相配」啊!這樣的情況還不止這條勝利河,還有很多條河都是這樣。幾十年前,它們都是清澈見底的小河,如今卻連魚也無法生存,這是何等的可怕,又是何等的可悲!
其實,水的污染還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因為污染了,我們不得不花很多的人力、物力、財力來治理。我們應該減少對河水的污染。
水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水也是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之一,更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目前,全世界都為潔凈水危機的面臨而懼怕,盡管我國的水資源總量在世界居第六位,但仍然屬於嚴重的缺水國之一。
大自然需要人類,人類更需要大自然。環境被污染,生態平衡被破壞,遭災的還是人類自己。為了自己,為了一切生物,更為了地球,人類必須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不往河裡亂扔垃圾、亂倒廢水,還要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還空氣以清新!還天空以碧藍!還河流以清澈!還山巒以綠色!還地球以健康!

⑵ 對於如今許多古跡被毀感想作文

隨手翻開報紙,看到一則湖南將拆除愛蓮堂的報道,心中憤懣。

因一篇《愛蓮說》讓我們記住了北宋的周敦頤,「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樣的句子即使讀他一百遍也還是要擊節贊嘆。

文如其人。據記載,作為哲學家、理學派開山鼻祖的周敦頤一生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黃庭堅稱其「人品甚高」如「光風霽月」。

愛蓮堂是周敦頤的祭祠,在當地人的記憶中,這里曾經是個風景怡人的地方,後山上鬱郁蔥蔥,總能看到成群結隊的鳥兒,堂前的水塘中種滿了蓮花,水清的時候還可以看見魚。

而今,遍布的水葫蘆成了這片水域中唯一的水生植物,到處是光禿禿的黃色沙堆,挖土機發出刺耳的轟鳴聲。「衡陽未來的富人區」正在橫掃一切,勢不可擋。

以自己的老邁之軀企圖「螳臂擋車」的是一位年屆75歲的謝姓老婦人,因早前受到過這所房子的庇護,便有了一份特殊的情感。「要不是我守在這里,愛蓮堂早就被拆除了」,「但是再過一段時日,或許愛蓮堂就不存在了」。這是一種堅守,而又明知守不住的悲壯。

據說,當地與周敦頤有關的紀念性建築共有十處,抗戰時有九處毀於兵火,愛蓮堂因遠離市區戰火而倖免於難,而今,這個在焦土戰爭中倖存下來的古跡,卻逃不過和平時期國人的貪婪。

中國的古跡歷經磨難,能留存至今的實屬不易。內憂外患,戰火連綿,歷朝歷代的遺存如同百姓一樣承受著無情的殺戮和毀滅,及至上世紀五十年代,終於得來難能可貴的和平,然而自拆除北京古城牆起,到大躍進大煉鋼鐵,到史無前例的文革,古跡再次受難。

還有多少古跡可以被毀 - 春華秋實 - 春華秋實的博客還有多少古跡可以被毀 - 春華秋實 - 春華秋實的博客還有多少古跡可以被毀 - 春華秋實 - 春華秋實的博客熬得過千年,熬不過今朝。歷經風雨後的倖存者,又遭遇如今的經濟大潮,或終將滅頂。據報道,入圍2009年十大考古發現的鎮江十三座宋元時期的大型糧倉被毀,為的是建造名為「如意江南」的樓盤,安徽泗縣拆千年古寺建時尚洋房,湖北鄂州始建於東晉的城隍廟面臨被開發商拆除的危險,當地老百姓組成了護廟隊,但是,胳膊又怎樣擰得過大腿。

然而,奇怪的是,在毀古的同時,又有以重金重修古跡者。湖南新晃縣出資50億重修「夜郎古國」,江蘇徐州貧困縣投資近2億元重修漢皇祖陵,真古董被毀,假古董盛行,所謂黃鍾毀棄,瓦釜雷鳴也,這也許正順應了時下的潮流。

毀古和仿古,我想到了魯迅先生所說的「棒殺」和「捧殺」,兩者同樣都是殺。

愛蓮堂拆了也罷,因其早已不合時宜,以蓮之高潔,在時下拜金主義的潮流中已無容身之地。

⑶ 游鎮江金山寺有感 作文

金山以綺麗著稱,最有名的勝跡是金山寺。據《金山志》載:「山有佛寺,始建於晉明帝時」,即公元323-325年間,初名澤心寺;唐時因開山得金,通稱金山寺。宋真宗天禧年間,因皇帝夢游金山寺,賜名龍游寺,清康熙南巡時賜名江天禪寺。南朝梁武帝天監四年(505年),梁武帝令名僧寶志、僧佑在金山舉行盛大水陸法會。成為中國佛教舉行水陸法會之始。金山寺也因此而馳名天下。正由於金山寺在中國佛教史上的特殊地位,歷代對它都倍加關注。唐代武則天的侄孫靈坦、相國裴休的兒子法海,都在出家後任金山寺方丈。宋神宗把高麗金缽賜給金山方丈作佛印。明代釋澈法師任金山方丈時,曾為萬人開堂傳戒,皇帝賜錦襕袈裟一件。清代康熙和乾隆皇帝多次游金山寺,題字作詩,贈送藏經珍品。如今金山寺還珍藏著最為著名的文物「金山四寶」:蘇東坡的玉帶、諸葛亮的戰鼓、文徵明繪的金山圖以及周鼎。
金山寺依山而建,從山腳到山頂,殿宇樓堂幢幢相銜,階梯成疊,長廊蜿蜒,台閣相接,構成丹碧輝映,絢麗精巧的古建築群:慈壽塔、江天一覽亭聳立山巔,留玉閣、大小觀音閣圍繞山頂,七峰亭、妙高台、楞伽台聯綴山腰,天王殿、藏經樓、紫竹林等龐大建築傍依山根。通過曲廊、回檐、石級有機串連,形成樓上有樓,樓外有閣,閣中有亭的精巧建築,把整個山密密地包裹起來。遠望金山寺,只見金碧輝煌的寺廟建築群和高聳入雲的慈壽塔,卻看不見山的原貌,因有「金山寺裹山」之稱,成為一種盛極一時的建築流派,北京頤和園的萬壽山,承德避暑山莊的「天宇咸暢」,以及揚州瘦西湖的「小金山」等都借鑒了這「山被寺裹」、「塔拔山高」的建築藝術。
車到金山,紅瓦黃牆,寺廟寶塔都掩映在江南的輕煙薄霧中。順著大道來到盡頭,眼前出現「江天禪寺」四個大字。新建的大雄寶殿既保持了佛教寺廟的建築特色,又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歇山重檐,飛椽斗拱,雕梁畫棟,堅固庄嚴。內外精美的彩繪,把殿堂內外裝飾得金碧輝煌。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和葯師佛三尊大佛,儀態安詳,端坐在正中的蓮花座上。兩邊是十八羅漢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大佛背後是巨大的海島塑像,十方三世佛、菩薩、護法諸天隱現其間。海面上有十八尊者像,海島觀音獨占鰲頭,兩側侍立善財、龍女,法像庄嚴。大殿正中懸掛著趙朴初先生題寫的「大雄寶殿」金字匾額。寺內還有天王殿、伽藍殿、祖師殿、華藏樓、枕江樓、觀瀾堂、永安堂、海岳樓等主要殿堂,但最引人注目的是金山之巔的慈壽塔。
慈壽塔最早建於南朝齊梁時代,原為兩座寶塔,南北相對而立,後倒坍。宋哲宗元符年間建成一座八角七層塔。明朝隆慶三年(1569年),明了法師重建。現存的塔是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修建,磚身木檐,仿樓閣式,七級八面,每級四面開門,每層有走廊和欄桿可憑欄遠眺。王安石在《金山》詩中曾生動描繪了登塔感受:
數重樓枕層層石,四壁窗開面面風;
忽見鳥飛平地上。始驚身在半空中。
順著樓梯盤旋而上,到達最高層才氣喘吁地停了步,環眺四野,果真是風景如畫:東面焦山如碧玉浮江,南面長山蔥蔥鬱郁,西面的魚池波光粼粼。北面的瓜洲古渡在煙波中若隱若現。頭頂是一碧如洗的蘭天,偶爾有幾縷白雲飄過,恍如輕紗霧葛;腳下是金山寺密密層層的殿宇樓閣,其規模,其氣勢,在國內也是少有其偶的了。更兼滿寺香煙繚繞,佛聲入耳,一派虔誠志佛的景象,除了祥和,就是安寧。不遠處的長江波濤滾滾,那經久不息的濤聲似乎是白娘子水漫金山余怒未息。
如此瑰麗的山光水色,引無數騷人墨客競折腰。從帝王將相到白衣寒士,盡以一覽金山勝景為樂。唐代詩人張祜、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大詩人蘇東坡等都曾多次暢游金山並留下許多詩文,千古絕唱世人傳誦。王安石有感於世事滄桑,有《題金山寺》詩雲:
天日蒼茫海氣深,一船西去此登臨;
丹樓碧閣皆時事,只有江山到古今。
與他同時的大詩人蘇東坡還給金山寺題了一首迴文體詩,描寫了金山寺的迷人風光:
潮隨暗浪雪山傾,遠浦漁舟釣月明。
橋對寺門松徑小,檻當泉眼石波清。
迢迢綠樹江天曉;靄靄紅霞晚日晴。
遙望四邊雲接水,碧峰千點數鷗輕。
詩是迴文體的,自然可以倒讀:
明月釣舟漁浦遠,傾山雪浪暗隨潮。
清波石眼泉當檻,小徑松門寺對橋。
晴日晚霞紅靄靄,曉天江樹綠迢迢。
輕鷗數點千峰碧,水接雲邊四望遙。
不論順讀倒讀,展現在眼前的都是迷人的佳景,詩奇,景更奇。

⑷ 到鎮江市規劃展覽館作文400字

今天,大家步行去了淄博高新區城鄉規劃展覽館。我們兩百多個人在過馬路時發生了一次交通堵塞,幸虧有交警幫忙開道,我們才能順利的過去。到了展覽館,第一項,開車!李小滿先開了車,李小滿光直行,根本不拐彎。所以他只踩油門就可以。老張(張嘉宜)開車不咋樣,她不撞樹就是撞車,非常的「厲害」。該我了,我不是很緊張。我向大家保證,我的技術是一流的。沒想到,我竟然在綠化帶里開車,不是撞樹就是車顛,算五流還差不多。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同學們都笑了。我同桌太牛了,她在高速公路上開,才掛一小時10公里的檔,上低速公路還差不多。還有,她的車直接短路了。她一踩油門,車飛到了海上,直接在海上漂移!王若萱開車的時候還算是穩當,最起碼,撞樹的次數少,但是,她撞車的次數可多了。以前她都以為方向盤只要不動就能直著走,可今天,她把方向盤轉的正正的,一點也沒有歪,車子反而像左右倒了。她只好左擰一下,右擰一下,但不是多了就是少了。我覺得大家開車的水平都差不多,沒有很好的。我們又去看了電影,非常的好看。電影屏幕是U形的,而且是3D電影。講的是我們高新區的藍圖,也就是未來的城市規劃。參觀完了以後,我有一個感想:要是每天都住在這就好了,可以開車,我長大就會開得好好的。希望能夠多參加這樣的活動,增長了知識,也學會了技術。

⑸ 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任選其一寫一感想1500字左右 急用星期三

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國家,在民間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其中,最具有中國特色的是著名的《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白蛇傳》等四大民間傳說。流傳最廣,影響最大。
牛郎織女的傳說始於《詩經·大東》:「跂彼織女」、「睆彼牽牛」的記載。《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已稱牛郎織女為夫妻。應劭《風俗通》逸文:「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日鵲首無故皆髡,因為梁(註:橋)以渡織女也。」故事已初步形成,並與七夕習俗相結合。
孟姜女的傳說起源於《左傳》杞梁妻拒絕齊侯郊吊,遵守禮法的記載,後來加上《檀弓》的「齊庄公襲莒於奪(隧),杞良死焉。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是故事的雛型。漢·劉向《列女傳》(四)記:「齊杞梁殖戰死,其妻哭於城下,十日而城崩。」又唐(佚名)《琱玉集》記「秦時有燕人杞良,娶孟超女仲姿為妻,因良被築長城官吏所擊殺,仲姿哭長城下,城即崩倒。」可知這個傳說在唐代已盛行,但孟仲姿和杞良,在傳說中已改名為孟姜女和范喜良。
梁祝的故事最早見於唐·梁載言的《十道四蕃志》,記載了梁、祝「二人嘗同學」、「同冢」的故事。晚唐·張讀的《宣寶志》有較詳細的記載。到明代馮夢龍的《古今小說》,又增加了英台不解帶,梁山伯生疑和化蝶的情節。
白蛇的故事形成最晚,起源:一說源於唐傳奇《白蛇記》;一說源於《西湖三塔記》。到明代馮夢龍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警世通言》),故事已初步定型。

牛郎織女

盛夏的夜晚,仰望群星閃爍的夜空,人們能看到銀河兩岸有著兩顆遙遙相對的亮星。著名的「0」等亮星是織女星,它旁邊的四顆小星組成像是一隻織布的梭子形;對面的一等亮星是牛郎星,它同前後兩顆小星組成宛如一個人挑著一副擔子在趕路的一字形。傳說《牛郎織女》講的就是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相傳織女是王母的女兒(或天帝的女兒,或孫女)。她心靈手巧,善織,能用一雙靈巧的手織出五彩繽紛的雲朵。人間有個孤兒叫牛郎,他雖然勤勞,但一直過著貧苦的生活。後來,牛郎在老牛的指點下,取走了在湖中洗澡的織女的衣裳,織女也喜愛牛郎,兩人就結成了夫妻。從此,男耕女織,生下一兒一女,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誰知織女下凡在人間成親的事讓王母知道了,她大發雷霆,派天兵將織女捉回天宮。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用籮筐裝著兒女,挑著追到天上。王母見牛郎追來,就用頭上的金釵在織女和牛郎之間劃出一道大河,這就是銀河。滔滔的銀河水無情地把牛郎和織女隔在兩岸,他們只得隔河痛哭相望。後來王母見他們哭得傷心,動了惻隱之心,命喜鵲傳話讓他們每隔七日相見一次。誰知喜鵲傳錯了話,說成每年七月七日相見一次。於是王母就罰喜鵲給他們搭橋。每年七月七日晚上,牛郎織女就在喜鵲搭成的橋上相會,傾訴衷腸。傳說這天晚上,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在葡萄架下能聽到牛郎和織女的竊竊細語,天上要是落下雨點,那就是他倆傷心的眼淚。

孟姜女

相傳有一家姓孟的人家種了一棵南瓜,在隔壁姜姓人家的房頂上開花結果。收獲時,南瓜中生出一個白胖美麗的小姑娘,因為這個瓜是孟、姜兩家的,所以取名孟姜女。孟姜女長大了,當時秦始皇築長城到處抓民夫,一個叫范喜良的小夥子為躲避差役,進了孟家的花園,正好撞見孟姜女在湖邊撈扇子。當時,有一種習俗,一個女子潔白的皮膚如果被某位男人看見,就必須從他為夫;而且,孟姜女也喜歡這個小夥子,於是兩人就成了親。哪知成婚才三天,范喜良就被抓走了。孟姜女思念丈夫,天天以淚洗面。隨後便不顧路途艱險,歷盡千辛萬苦,不遠萬里尋夫送寒衣。當她尋到長城腳下,得知丈夫已經死了,屍體被砌進城底。這時,她悲痛欲絕,拗哭得天昏地暗,竟使長城倒塌八百多里。孟姜女滴血認骨,終於找到丈夫的屍骨。她決心背回家鄉安葬。再說昏君秦始皇聽說孟姜女哭倒了長城,便下令抓來問罪,但看到孟姜女長得美貌非凡,就硬逼她和自己成親。孟姜女機智地提出三個條件:一,為范喜良造墳隆重安葬;二,秦始皇得如孝子一般披麻戴孝,在靈前跪哭;三,陪孟姜女游海三日。秦始皇一心想得到美女,便答應—一照辦。孟姜女在完成祭奠自己的丈夫的心願之後,趁游海之機,投入大海以身殉情。有的說孟姜女後來變成了銀魚(面條魚);也有的說她變成了一種像蚊子似的飛蟲,螫死了秦始皇

梁山伯與祝英台

傳說祝員外的女兒祝英台生得聰明伶俐,愛好詩文。在封建社會,女子是不得出門求學的,祝英台只得女扮男裝,外出求學。路上,她認識了同去求學的梁山伯,兩人結拜為兄弟。以後,兩人以兄弟相稱,同窗讀書,同床而息。三年中,梁山伯處處保護、關心著「賢弟」祝英台,始終不知英台是個女子。三年後,英台回家,山伯相送。一路上,聰明的英台用巧喻暗示山伯,兩人可結百年之好,而忠實憨厚的山伯一直未能解悟她的真意。英台只得托詞說願為山伯作媒,將家中同胞妹妹許嫁山伯,讓山伯早日來祝家提親。後來,山伯到祝家拜訪「賢弟」,方知英台是位女子,當初由英台作媒許配的胞妹原來就是英台自己。但因山伯來遲,誤了約期,英台已由父親作主,被迫許給了馬家。山伯得知實情,悔恨交加,回家後一病不起,不久就離開了人世。這邊祝英台被逼無奈只得嫁給馬家,成親那日,她要求在花轎經過山伯墓時,讓她掃祭一番。當她全身素裝來到山伯墓前時,隨著「梁兄——」一聲揪心撕肝的悲號,頓時天昏地暗,風雨大作,電閃雷鳴之中,只見山伯墳墓崩裂,英台縱身投入墓穴。眾人搶攔不及,只扯到一片碎裙。瞬間,山伯墓合攏如舊。這時,雨後的晴空掛著美麗的彩虹,墓地上兩只碩大的彩蝶,上下飛舞,形影相隨。傳說,這就是生不能共枕,死也要同葬的篤情男女——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精魂。
白蛇傳
相傳,有一條在西湖裡修煉了五百年的白蛇,因為搶吃了許仙口中吐出來的、仙人呂洞賓賣的小湯團,又增加了五百年的仙力。得仙的白蛇十分羨慕塵世生活,就變成一位年輕美貌的女子來到人間,取名叫白娘子。跟隨她的女婢叫小青,是一條青蛇變的。白娘子愛慕許仙,就利用西湖游春之日,呼風喚雨,找到與許仙共舟而行的機會。交談之間,許仙也愛上了美麗、多情而又善良的白娘子,於是兩人成了親。婚後,許仙和白娘子在鎮江開了一爿葯店。由於白娘子醫術高明,又熱心幫助窮人,葯店名聲大振,生意越來越興隆。夫妻倆相親相愛,日子過得十分美滿。

再說,當年沒有搶到那顆湯團的癲蛤膜與白蛇結了仇,它變成了一個和尚,取名叫法海,來到人間處處與白娘子作對。他為拆散白娘子的美滿家庭,唆使許仙讓白娘子在端午那日飲雄黃酒。白娘子為表達自己對丈夫的真摯愛情,仗著自己有千年仙力,飲了雄黃酒,但還是顯露了原形,把許仙嚇得昏死過去。為救丈夫,白娘子不顧懷有身孕,飛往昆侖山,經過奮力爭斗,盜來仙草,救活了許仙。

以後,許仙去金山寺還願,法海又強將許仙軟禁起來,逼他削發出家。白娘子為維護自己的愛情,和小青一起上金山寺,水漫金山,與法海進行了一場惡戰。白娘子因有孕在身,沒能取勝,只得與小青一起回到西湖,准備繼續修煉,等待時機再與法海交戰。

許仙被關在寺內,死活不肯出家,找個機會逃了出來。回家不見妻子和小青,又怕和尚再來尋事,也就回到杭州。在西湖斷橋處遇見了即將分娩的妻子和小青,便一起寄住到許仙姐姐的家中。不久,白娘子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正在大家高興地准備慶賀之時,法海和尚闖了進來,用金缽收走了白娘子,並將她壓在雷峰塔下。

小青為救出白娘子,再度進山修煉,幾年後趕回杭州,尋法海和尚報仇。他們交戰三天三夜,小青毀掉雷峰塔,救出白娘子,又和白娘子一起將法海和尚打下西湖。法海無處躲藏,鑽進了螃蟹的肚臍,小青念咒語將它定在裡面,使它永遠不能出來。

⑹ 鎮江焦山觀後感 作文

鎮江焦山觀後感

今天,我和姐姐、爸爸來到了美麗的焦山。

站在焦山大門口,就看到岩石上刻著「焦山」這兩個耀眼的大字。進了大門,向遠處眺望,只見兩座山遙遙相對:一座是高聳入雲的象山;另一座就是天塹幽深、怪石嶙峋、花卉爭妍、香色迎人的焦山。

來到渡口,遠望焦山,宛如一塊綠色的翡翠浮在江面上,真不愧有「水中浮玉」之稱呀!走上浮船,看到一塊小牌子,上面示意幾種渡江方法。快艇既快又刺激,更重要的是小孩不要錢,我們選擇了快艇過江。

到了焦山,第一眼看到的是噴泉。噴泉如銀花盛開,水面在陽光的映照下銀光閃閃,好象天上的星星眨巴著可愛的小眼睛。水聲喧騰,好像在用歌聲歡迎著遠道而來的客人。往前走,我又被一大片綠色吸引,這就是荷塘。小魚在塘中嬉戲玩耍,擺弄著他們的小尾巴,它們一會兒成群結伴,一會兒東躲西藏,好像一群淘氣的娃娃。這時荷葉姐姐成了它們遮風擋雨的小傘。微風吹過,好像一位位翩翩起舞的仙女扭動著身軀,不時地點頭。

焦山有名的庵寺可多了。有別峰庵、自然庵、玉峰庵、香林庵、海雲庵等十多個庵寺。定慧寺是焦山名寺之一。遊人在此展望,富有「大江東去,群山西來」之感,怪不得遊人都來此觀光旅遊!每個寺廟都有高僧,他們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揚州八怪鄭板橋的「靜室焦山十五家,家家有竹有籬笆……」等詩句流傳百世。

我們爬上山頂,來到了萬佛塔下。仰望萬佛塔,氣勢雄偉,整個塔身遍布著佛像。我們登上塔頂,整個焦山盡收眼底:焦山系「京口三山」名勝之一,向以山水天成,古樸優雅聞名於世。其位於時區東北,巍然聳峙於揚子江心,與對岸象山夾江對視。因東漢焦光隱居山中而得名,又因碧波環繞、林木蓊鬱、滿山蒼翠、宛然碧玉浮江,是萬里長江中唯一四面環水的島嶼。有江南水上公園之喻,身臨其境,確有「中流砥柱」之感。好似登上普陀仙島,贏得中外遊人慕名而至。

「三招洞」是我們下山必經之處。據說有位叫「焦光」的文人,隱居洞中,三次被皇招其做官,都被他用各種理由婉言謝絕。後來人們把「樵山」改作「焦山」,以示紀念。

山腳下,我們還看到了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石刻碑文……焦山真是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啊!

⑺ 永遇樂 (辛棄疾)詩中涉及到的歷史知識(最好談一下感想或啟示)

裡面有賞析內容了,涉及到你要的東西了,嘿嘿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賞析】
此詞作於開禧元年(1205)。當時,韓侂胄正准備北伐。賦閑已久的辛棄疾於前一年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這年春初,又受命知鎮江府,出鎮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蘇鎮江)。從表面看來,朝廷對他似乎很重視,然而實際上只不過是利用他那主戰派元老的招牌作為號召而已。辛棄疾到任後,一方面積極布置軍事進攻的准備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識到政治斗爭的險惡,自身處境的艱難,深感很難有所作為。在一片緊鑼密鼓的北伐聲中,當然能喚起他恢復中原的豪情壯志,但是對獨攬朝政的韓侂胄輕敵冒進,又感到憂心忡忡。這種老成謀國,深思熟慮的情懷矛盾交織復雜的心理狀態,在這首篇幅不大的作品裡充分地表現出來,成為傳誦千古的名篇,而被後人推為壓卷之作(見楊慎《詞品》)。這當然首先決定於作品深厚的思想內容,但同時也因為它代表辛詞在語言藝術上特殊的成就,典故運用得非常恰到好處;通過一連串典故的暗示和啟發作用,豐富了作品的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題思想。

詞以「京口北固亭懷古」為題。京口是三國時吳大帝孫權設置的重鎮,並一度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劉裕生長的地方。面對錦綉江山,緬懷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棄疾這樣的英雄志士登臨應有之情,題中應有之意,詞正是從這里著筆的。

孫權以區區江東之地,抗衡曹魏,開疆拓土,造成了三國鼎峙的局面。盡管斗轉星移,滄桑屢變,歌台舞榭,遺跡淪湮,然而他的英雄業績則是和千古江山相輝映的。劉裕是在貧寒、勢單力薄的情況下逐漸壯大的。以京口為基地,削平了內亂,取代了東晉政權。他曾兩度揮戈北伐,收復了黃河以南大片故土。這些振奮人心的歷史事實,被形象地概括在「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三句話里。英雄人物留給後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因而「斜陽草樹,尋常巷陌」,傳說中他的故居遺跡,還能引起人們的瞻慕追懷。在這里,作者發的是思古之幽情,寫的是現實的感慨。無論是孫權或劉裕,都是從百戰中開創基業,建國東南的。這和南宋統治者苟且偷安於江左、忍氣吞聲的懦怯表現,是多麼鮮明的對照!

如果說,詞的上片借古意以抒今情,還比較軒豁呈露,那麼,在下片里,作者通過典故所揭示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感慨,就更加意深而味隱了。

這首詞的下片共十二句,有三層意思。峰迴路轉,愈轉愈深。被組織在詞中的歷史人物和事件,血脈動盪,和詞人的思想感情融成一片,給作品造成了沉鬱頓挫的風格,深宏博大的意境。

「元嘉草草」三句,用古事影射現實,尖銳地提出一個歷史教訓。這是第一層。

史稱南朝宋文帝劉義隆「自踐位以來,有恢復河南之志」(見《資治通鑒·宋紀》)。他曾三次北伐,都沒有成功,特別是元嘉二十七年(450)最後一次,失敗得更慘。用兵之前,他聽取彭城太守王玄謨陳北伐之策,非常激動,說:「聞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見《宋書·王玄謨傳》。《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載,衛青、霍去病各統大軍分道出塞與匈奴戰,皆大勝,霍去病於是「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封、禪,謂積土為壇於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禪,報天地之功,為戰勝也。「有封狼居胥意」謂有北伐必勝的信心。當時分據在北中國的元魏,並非無隙可乘;南北軍事實力的對比,北方也並不佔優勢。倘能妥為籌畫,慮而後動,雖未必能成就一番開天闢地的偉業,然而收復一部分河南舊地,則是完全可能的。無如宋文帝急於事功,頭腦發熱,聽不進老臣宿將的意見,輕啟兵端。結果不僅沒有得到預期的勝利,反而招致元魏拓跋燾大舉南侵,弄得兩淮殘破,胡馬飲江,國勢一蹶而不振了①。這一歷史事實,對當時現實所提供的歷史鑒戒,是發人深省的。辛棄疾是在語重心長地告誡南宋朝廷:要慎重啊!你看,元嘉北伐,由於草草從事,「封狼居胥」的壯舉,只落得「倉皇北顧」的哀愁。

想到這里,稼軒不禁撫今追昔,感慨萬端。隨著作者思緒的劇烈波動,詞意不斷深化,而轉入了第二層。

稼軒是四十三年前,即紹興三十二年(1162)率眾南歸的。正如他在《鷓鴣天》一詞中所說的那樣:「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革錄,漢箭朝飛金朴姑。」那沸騰的戰斗歲月,是他英雄事業的發軔之始。當時,宋軍在採石磯擊破南犯的金兵,完顏亮為部下所殺,人心振奮,北方義軍紛起,動搖了女真貴族在中原的統治,形勢是大有可為的。剛即位的宋孝宗也頗有恢復之志,起用主戰派首領張浚,積極進行北伐。可是符離敗退後,他就堅持不下去,於是主和派重新得勢,再一次與金國通使議和。從此,南北分裂就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而辛棄疾的鴻鵠之志也就無從施展,「只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同上詞)了。時機是難得而易失的。四十三年後,重新經營恢復中原的事業,民心士氣,都和四十三年前有所不同,當然要困難得多。「烽火揚州」和「佛狸祠下」的今昔對照所展示的歷史圖景,正唱出了稼軒四顧蒼茫,百感交集,不堪回首憶當年的感慨心聲。

「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兩句用意是什麼呢?佛狸祠在長江北岸今江蘇六合縣東南的瓜步山上。永嘉二十七年,元魏太武帝拓跋燾南侵時,曾在瓜步山上建行宮,後來成為一座廟宇。拓跋燾小字佛狸,當時流傳有「虜馬飲江水,佛狸明年死」的童謠,所以民間把它叫做佛狸祠。這所廟宇,南宋時猶存。詞中提到佛狸祠,似乎和元魏南侵有關,所以引起了理解上的種種歧異。其實這里的「神鴉社鼓」,也就是東坡《浣溪沙》詞里所描繪的「老幼扶攜收麥社,烏鳶翔舞賽神村」的情景,是一幅迎神賽會的生活場景。在古代,迎神賽會,是普遍流行的民間風俗,和農村生產勞動是緊密聯系著的。在終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農民祈晴祈雨,以及種種生活願望的祈禱,都離不開神。利用社日的迎神賽會,歌舞作樂,一方面酬神娛神,一方面大家歡聚一番。在農民看來,只要是神,就會管生產和生活中的事,就會給他們以福佑。有廟宇的地方,就會有「神鴉社鼓」的祭祀活動。至於這一座廟宇供奉的是什麼神,對農民說來,是無關宏旨的。佛狸祠下迎神賽會的人們也是一樣,他們只把佛狸當作一位神祗來奉祀,而決不會審查這神的來歷,更不會把一千多年前的元魏入侵者和當前金人的入侵聯系起來。因而,「神鴉社鼓」所揭示的客觀意義,只不過是農村生活的一種環境氣氛而已,沒有必要再多加研究。然而辛棄疾在詞里攝取佛狸祠這一特寫鏡頭,則是有其深刻寓意;它和上文的「烽火揚州」有著內在的聯系,都是從「可堪回首」這句話里生發出來的。四十三年前,完顏亮發動南侵,曾以揚州作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駐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嚴督金兵搶渡長江。以古喻今,佛狸很自然地就成了完顏亮的影子。稼軒曾不止一次地以佛狸影射完顏亮。例如在《水調歌頭》詞中說:「落日塞塵起,胡騎獵清秋。漢家組練十萬,列艦聳層樓。誰道投鞭飛渡,憶昔鳴髇血污,風雨佛狸愁。」詞中的佛狸,就是指完顏亮,正好作為此詞的解釋。佛狸祠在這里是象徵南侵者所留下的痕跡。四十三年過去了,當年揚州一帶烽火漫天,瓜步山也留下了南侵者的足跡,這一切記憶猶新,而今佛狸祠下卻是神鴉社鼓,一片安寧祥和景象,全無戰斗氣氛。辛棄疾感到不堪回首的是,隆興和議以來,朝廷苟且偷安,放棄了多少北伐抗金的好時機,使得自己南歸四十多年,而恢復中原的壯志無從實現。在這里,深沉的時代悲哀和個人身世的感慨交織在一起。

那麼,辛棄疾是不是就認為良機已經錯過,事情已無法挽救了呢?當然不是這樣。對於這次北伐,他是贊成的,但認為必須做好准備工作;而准備是否充分,關鍵在於舉措是否得宜,在於任用什麼樣的人主持其事。他曾向朝廷建議,應當把用兵大計委託給元老重臣,暗示以此自任,准備以垂暮之年,挑起這副重擔;然而事情並不是所想像的那樣,於是他就發出「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慨嘆,詞意轉入了最後一層。

只要讀過《史記·廉頗列傳》的人,都會很自然地把「一飯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馬」的老將廉頗,和「精神此老健如虎,紅頰白須雙眼青」(劉過《呈稼軒》詩中語)的辛棄疾聯系起來,感到他借古人為自己寫照,形象是多麼飽滿、鮮明,比擬是多麼貼切、逼真!不僅如此,稼軒選用這一典故還有更深刻的用意,這就是他把個人的政治遭遇放在當時宋金民族矛盾、以及南宋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的焦點上來抒寫自己的感慨,賦予詞中的形象以更豐富的內涵,從而深化了詞的主題。這可以從下列兩方面來體會。

首先,廉頗在趙國,不僅是一位「以勇氣聞於諸侯」的猛將,而且在秦趙長期相持的斗爭中,他是一位能攻能守,猛勇而不孟浪,持重而非畏縮,為秦國所懼服的老臣宿將。趙王之所以「思復得廉頗」,也是因為「數困於秦兵」,謀求抗擊強秦的情況下,才這樣做的。因而廉頗的用舍行藏,關繫到趙秦抗爭的局勢、趙國國運的興衰,而不僅僅是廉頗個人的升沉得失問題。其次,廉頗此次之所以終於沒有被趙王起用,則是由於他的仇人郭開搞陰謀詭計,蒙蔽了趙王。廉頗個人的遭遇,正反映了當時趙國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和斗爭。從這一故事所揭示的歷史意義,結合作者四十三年來的身世遭遇,特別是從不久後他又被韓侂胄一腳踢開,落職南歸時所發出的「鄭賈正應求死鼠,葉公豈是好真龍」(《瑞鷓鴣·乙丑奉祠舟次餘杭作》)的慨嘆,再回過頭來體會他作此詞時的處境和心情,就會更深刻地理解他的憂憤之深廣,也會驚嘆於他用典的出神入化了。

岳珂在《桯史·稼軒論詞》中說:他提出《永遇樂》一詞「覺用事多」之後,稼軒大喜,「酌酒而謂坐中曰:『夫君實中余痼。』乃味改其語,日數十易,累月猶未竟。」人們往往從這一段記載引出這樣一條結論:辛棄疾詞用典多,是個缺點,但他能虛心聽取別人意見,創作態度可謂嚴肅認真。而這條材料所透露的另一條重要消息卻被人們所忽視:以稼軒這樣一位語言藝術大師,為什麼會「味改其語,日數十易,累月猶未竟」,想改而終於改動不了呢?這不恰恰說明,在這首詞中,用典雖多,然而這些典故卻用得天衣無縫,恰到好處,它們所起的作用,在語言藝術上的能量,不是直接敘述和描寫所能代替的。就這首詞而論,用典多並不是辛棄疾的缺點,而正體現了他在語言藝術上的特殊成就。

⑻ 鎮江一中高一新生軍訓感想,要求600~800字,獨一無二的,有嗎

很快的,很快的,我的軍訓生活結束了了,不知道自己是喜,還是悲。
軍訓之前自己還是個小皇帝,什麼都不肯干,什麼都不肯想,只顧著自己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記得自己在軍訓之前說過:「軍訓么反正沒什麼用的,大夥都是這么說的」。難道不對嗎。一直以為軍訓在委屈我們,即使訓練的再多那也不過是短暫的,現在又不是我們上戰場打戰,既然我們在這里學習,我們就要去做學習該做的,未來假如真有戰爭的話,那也是輪不到我們的,更何況現在是和平年代呢。一直抱著這個念頭很委屈的去參加訓練,盡管炎熱的太陽在頭頂用那灼熱的光肆虐的在身上徘徊,我還是有話不敢說,因為同學們都在努力堅持著呢。我放棄了反抗的念頭,繼續讓那嶄新的軍服濕漉。一天過去了,沒什麼感覺,那一晚我睡不著,仰望天花板,我去體會今天的所思所想,打算去忘記今天的辛苦,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它在我的腦海里記憶猶新,我失眠了,想家了,問問同學你們的感受,幾乎和我的感覺類同。家,總以為自己可以去獨立了的,哪知道自己還是生活在搖籃里。
第二天了,早早的醒了過來,感覺到同寢室同學的氣息,他們已經醒了,平時記得在家裡睡的遲,起的遲,他們跟我也差不多吧,我想是的。穿好了,衣服,整理了下床鋪,洗漱完畢,已經聽到了教官集合的哨聲,心裡忽然感覺到了恐懼,感覺到了那洪亮的哨聲將會帶給我痛苦的訓練。抱著這樣的心情我站在操場上了,結束了教官的演講,連長匆匆的帶我們到各自指定的位置訓練,一二一,一二一……
在訓練的過程中,我發現許多同學都倒下了,這是故意的,還是認真的,是為自己解脫呢,還是真的受不了了。教官在上面反復的叫我們做一個動作,覺得自己都會做了,可是教官還是在上面唧唧喳喳叫我們做,總是說句讓我印象很深的話:「你們是個整體,一個人做不好,就會連累大家的,好比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這才發現教官很注重團體合作,我拋開了以為自己會做不好而讓全班同學唾罵。就這樣心裡的石頭掉了一個下來,輕鬆了很多。
稍息,立正,反復的做這個動作,自己都快要瘋掉了,怎麼辦呢,以為這個教官是個傻瓜呢。早餐時間到了,大夥紛紛幻想著進入食堂,可是,吃飯前還要站軍姿,哪連做得好哪連先進,哎,怎麼這個樣子的,難道這就是軍訓?還不如讓我關監獄呢,監獄可能還沒那麼慘。進入了食堂,不準坐下,待大家安靜下來才讓大家做下來開飯,餓的我們已經發慌了,大家狼吞虎咽的吃,只要有菜在上面大家都會吃個精光。結束早餐後,休息了下又進如了訓練,個個都累的慌,還好天氣不怎麼熱,有時下雨,我多麼希望天天下雨啊,可是都是陣雨,讓我失望了,無奈之下我們只能繼續那艱難的練習,過一天算一天吧。
反反復復的過著6天殘酷的訓練,直到最後那二天才是最重要的,要考試,還發了答案,只要記著答案就好,簡簡單單的考試一下子就通過了。心想有答案的考試算考試嗎?考了又有什麼用,真不知道學校是怎麼想的,那天就出現了不舒服的事情,我居然被教官說成是阿混,我當時還以為沒什麼呢,可是後來教官讓我別去考核了,和我一樣其他4個同學,除了一個女孩子外,那3個男孩子整天笑嘻嘻的,教官之所以以為我也在胡鬧,就這么決定我的命運了,6天的訓練的結果就這么沒了,還不如別來訓練呢。難道我真的沒做好?天作證,地為憑,我不比別人做的好?我很氣憤,我想知道教官為什麼這么說我,這么決定,希望我的判斷是錯的,那沒辦法我是做錯了,可是我沒有啊。一向不示弱的我,今天居然出醜了,這又是我人生當中一次挫折,一次警告?我想討回公道,我抱著一絲希望,對教官說讓我重新歸隊,教官那個回答讓我徹底憤恨他,徹底沒心思訓練下去了,相信那個女孩子也一樣不好受的吧。我憤恨,抱怨,沒人讓我傾訴,我埋在心裡默默的唾罵……
晚上,大家圍坐在在操場上,舉行拉歌活動,人們常說,想起部隊就想起發號「一,二,三,四」。其實,部隊的歌比喊的發號還多。他們唱歌也開展競賽,競賽的方式十分特別,叫「拉歌」。這「拉歌」雖然不是像劉三姐那樣空靈悠遠的甩腔調子,卻也音韻十足,別有風味。因此。我們說。部隊不光有齊刷刷的腳步,還有齊整整的歌;部隊不全是苦,部隊也有樂。我們大家很開心,心裡的難過也消失了,置身於歡樂當中,我幻想著軍人們的生活,他們一定充滿了樂趣,還有那強勁的身體,他們就是為了祖國的明天而奮斗的戰士。我忘記了來時的那個念頭,那個不想參加,一直讓我退縮的念頭。將它遠遠的拋在了腦後。我幻想著自己成為了一個軍人,幻想著自己以那頑強的身體來捍衛祖國的大好河山。加油,未來永遠不是夢~~~~
最後一天來了,聽到閱兵式響起的那威武的音樂,震撼了我的心靈。「同志們好,首長好。同志們辛苦了,為人民服務」我聽到了軍人們的心聲,聽到了我們這些小戰士的心聲,那樣豪邁。考核的時間到了。教官已經安排好了我們接下來要做什麼,我很難過,一向好勝的我今天居然離開了隊伍,徹底失敗了。那位女同學說「雖然我們不在隊伍中,被抱怨,滿懷希望,希望其他隊友們能夠做的更好」我期待著他們優異的成績出來。考核結束了,雖然我沒參加考核,但是我體會了這6天難以忘懷的訓練,對我來說,這6天就是一個挑戰。成績出來了,得了個挺好的成績,大家很開心。最後呢,大家跟教官說再見後,一個個就好像從監獄里釋放出來一樣開心的不得了。我帶著愉悅的心情乘著車行駛在公路上。好悲,好了~~~~

軍訓生活使我了解了「驕必敗」的真正的含義,對我們的學習生活也十分適用,我們常常看到有的人在學業上有了一點進步,便沾沾自喜,以為自己的學識已經很豐富了,這樣的心態也絕對是學業上的絆腳石,我們應在取得成績之後,依然尋找自己的不足,抓住一切機會,孜孜不倦地學習,不斷開拓自己的知識領域。

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是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是所謂「知識爆炸」的時代,科學的發展是個加速的運動。如果我們不隨時看到自己的不足,用新的知識來充實自己的頭腦。「學然後知不足」,這是前人的經驗總結,也應該作為我們不斷前進,奮發努力的座右銘。

不論是孟夫子得「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還是范暉的「同舟共濟,患實共之」,說的都是人與人之間要團結協作,可見「團隊精神」的重要性,我們有熱血更有燃燒熱血的個性,我們獨立更有獨立後對事物獨特的見解,而「團隊精神」 正是將我們的個性融合,在達到目的的同時也讓我們盡展個性。在集體中,我們學會了相互包容,彼此諒解;學會了忍讓,一時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盡顯無疑,而我們也在團體中真正實現了自我價值。

「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我們以實際行動為軍訓生活畫上了完美的句號。我將全力以赴迎接學業上更大的挑戰,爭取做得更好!

⑼ 鎮江 西津渡游的感想

古樸,體現了鎮江歷史文化名城了悠久文化。

閱讀全文

與鎮江歷史文化感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