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廣州飲食歷史文化節

廣州飲食歷史文化節

發布時間:2021-03-13 23:30:06

❶ 廣東人的飲食生活習慣

廣東人的飲食不是清淡為主,而是肉類為主,生猛海鮮,雞鴨鵝肉,而且各種菜都喜歡「生」,能生吃就生吃、不能生吃也不喜歡燒爛,半生不熟吃。還有就是喜歡早上吃的很豐富,吃早茶是廣東人的特色,幾十種自助餐型的食物

廣東人的飲食的飲食有粵菜又稱地方粵菜,是中國四大菜系之一,由廣州菜(又稱廣府菜)、潮州菜(又稱潮汕菜)和東江菜(又稱客家菜)三種地方風味組成。粵菜歷史悠久。在古代,嶺南越族的祖先有著獨特的飲食風格,如昆蟲、蛇、魚、蛤蜊和生鮮食品。

(1)廣州飲食歷史文化節擴展閱讀

廣東早茶習俗

在廣州,人們把喝茶稱為意為享受,而意為享受一杯香茶和兩份點心的口頭禪至今仍很流行。廣州人講究「吃不厭精」,但點心的價格高低、貧富皆宜。

老年人可以訂購一個負擔得起的,不動的兩個杯子,自然和富有的商人可以用魚翅漱口「富貴」廣州茶樓是重,他們叫茶樓茶館,一般高3層6,7米高,2,3每個5米左右高,舒適和優雅。

有單人房,有典雅的大廳,有輝煌的大廳,有典雅的大廳,我們有中國、西方、日本和東南亞的款式。茶館的點心精緻、美觀、新穎、巧妙、品種繁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粵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廣東早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廣東

❷ 求廣州飲食文化的資料

廣東涼茶

廣州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同時,廣州人愛吃,會吃,有時吃的煎炸東西多了,難免會上火,於是飲涼茶也成了廣州人常年的一個生活習慣。

所謂涼茶,是指將葯性寒涼和能消解內熱的中草葯煎水作飲料喝,以消除夏季人體內的暑氣,或冬日乾燥引起的喉嚨疼痛等疾患。廣州的涼茶歷史悠久,涼茶品種甚多,有王老吉涼茶、三虎堂涼茶、黃振龍涼茶、大聲公涼茶、石歧涼茶、廿四味涼茶、葫蘆茶、健康涼茶、金銀菊五花茶、苦瓜干涼茶等;甚至連龜苓膏湯、生魚葛菜湯、紅蘿卜竹蔗水等,也成為廣州人喜愛的傳統老牌涼茶。

最著名的王老吉涼茶,歷來為廣州人所推崇。進入80年代以後,各種涼茶沖劑及軟包裝涼茶應運而生,如神農涼茶、夏桑菊茶等,已成為許多家庭夏季里的一種時尚飲料。

飲早茶

廣州人喜愛飲茶,尤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往往以「飲咗茶未」(意即「你喝茶了嗎」)作為問候,可見對飲茶的喜好。飲茶是廣州人的生活習俗。民間流傳著「清晨一壺茶,不用找醫家」的諺語。

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習慣叫茶居)飲茶。不僅飲茶,還要吃點心(作為早餐);不僅飲早茶,還要飲下午茶、夜茶;不僅填飽肚皮,還順便傳播新聞、敘說友情、洽談生意。可見,廣州人的飲茶實際上是一種社會交際的方式。?

這也正是廣州茶樓業為什麼歷百年而長盛不衰的一個重要和根本原因。在廣州老字型大小飲食店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當年的茶樓、茶居。

廣州的茶客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熟客,每天清早必到一間固定的茶樓,通常是「一盅」(排骨飯)「兩件」(點心),這類人以離退休老人居多;另一類是飲「禮拜茶」,即在休息日去飲茶,不限「一盅兩件」,而是品嘗多款點心,從容「嘆茶」。

廣州的茶市每天有早、午、晚三市,其中以早茶市最為興旺,從清晨至中午十一時許,往往座無虛席。飲夜茶也漸有興盛之勢,尤其是盛夏,一邊飲茶一邊聽戲曲演唱,還一邊享受空調冷氣。廣州的早茶通常是清晨4時開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時才收市。

飲「功夫茶」

廣州人在閑暇時以飲「功夫茶」為樂趣。飲「功夫茶」原來在潮汕地區盛行,現已在廣州城大行其道。「功夫茶」對茶具、茶葉、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功夫茶壺很小,只有拳頭般大,薄胎瓷,隱約能見壺內茶葉。杯子則只有半個乒乓球大 廣東省潮州市政府采購中心 吉林大學教職工赴加拿大辦理因公 專題訓練 廣州飲食文化 飲涼茶 廣州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同時,廣州人愛吃,會吃,有時吃的煎炸東西多了,難免會上火,於是飲涼茶也成了廣州人常年的一個生活習慣。 所謂涼茶,是指將葯性寒涼和能消解內熱的中草葯煎水作飲料喝,以消除夏季人體內的暑氣,或冬日乾燥引起的喉嚨疼痛等疾患。廣州的涼茶歷史悠久,涼茶品種甚多,有王老吉涼茶、三虎堂涼茶、黃振龍涼茶、大聲公涼茶、石歧涼茶、廿四味涼茶、葫蘆茶、健康涼茶、金銀菊五花茶、苦瓜干涼茶等;甚至連龜苓膏湯、生魚葛菜湯、紅蘿卜竹蔗水等,也成為廣州人喜愛的傳統老牌涼茶。? 最著名 廣州飲食文化飲涼茶

❸ 廣東飲食文化

粵菜,即廣東地方風味菜,是我國著名四大菜系之一,它以特有的菜式和韻味,獨樹一幟,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廣東地處我國南端沿海,境內高山平原鱗次櫛比,江河湖泊縱橫交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故動植物類的食品源極為豐富。同時,廣州又是歷史悠久的通商口岸城市,吸取了外來的各種烹飪原料和烹飪技藝,使粵菜日漸完善。加之旅居海外華僑把歐美、東南亞的烹調技術傳回家鄉,豐富了廣東菜譜的內容,使粵菜在烹調技藝上留下了鮮明的西方烹飪的痕跡。
「粵菜」廣州菜、潮州菜、東江菜組成,而以廣州菜為代表。,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二千年前西漢人所著的《淮南子》一書中,就有「越人得蚺蛇以為上餚」的記載,南宋人也誇張描述:粵人「不問鳥獸蛇,無不食之」,在公元前122年左右的南越王第二代王趙胡墓中已有燒乳豬用的爐、叉和乳豬殘骨等物。1956年,舉辦了第一次大型「廣州名菜美點展覽會」,展出和介紹的菜品有5457種,點心825種,盡顯廣東飲食文化之精華。
廣州菜是在匯集我省各地優秀民間美食的基礎上不斷地吸取我國各大菜系之精華,借鑒西方食譜之所長,融匯貫通而成一家的。廣州菜用料廣博,選料精細,技藝精良,善於變化,品種多樣。1956年「廣州名菜美點展覽會」上介紹的萊品便有5447個。與菜品有淵源關系的點心815款,小吃品數百個。廣州菜是粵菜的主體和代表。廣州菜的烹調方法有二十一種之多,尤以炒、煎、燜、炸、煲、燉、扣等見長,講究火候,制出的菜餚注重色、香、味、形。口味上以清、鮮、嫩、脆為主,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時令性強,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郁。較為常見的廣州菜色有白切雞、白灼海蝦、明爐乳豬、掛爐燒鴨、蛇羹、油泡蝦仁、紅燒大裙翅、清蒸海鮮、蝦籽扒婆參等……
潮汕地區的飲食習慣與閩南接近,同時又受廣州地區的影響,漸漸地匯兩家之所長,風味自成一格。近年來新派潮菜吸收了世界各地美食的精華,聲名大振,成為聞名中外的菜系。潮菜注重刀工和造型,烹調技藝以燜、燉、燒、炸、蒸、炒、泡等法擅長。以烹制海鮮、湯類和甜菜最具特色。味尚清鮮,郁而不膩。愛用魚露、沙茶醬、梅糕醬、紅醋等調味品。風味名菜有燒雁鵝、護國萊、清湯蟹丸、油泡螺球、縐紗甜肉、太極芋泥等。
東江菜又稱客家菜。客家原是中原人,南遷後,其風俗習食仍保留著一定的中原風貌。菜品多用肉類,極少水產,主料突出,講求香濃,下油重,味偏咸,以砂鍋菜見長。代表菜有鹽鋦雞、黃道鴨、梅菜扣肉、牛肉丸、海參酥丸……等。
除了正式菜點,廣東的小食、點心也製作精巧,而各地的飲食風俗也有其獨到之處,如廣州的早茶,潮汕的功夫茶,這些飲食風俗已經超出「吃」的范疇,成為廣東的飲食文化。
編輯本段菜式介紹
粵菜食譜絢麗多姿,烹調法技藝精良,並以其用料廣博而雜著稱。據粗略估計,粵菜的用料達數千種,舉凡各地菜系所用的家養禽畜,水澤魚蝦,粵菜無不用之;而各地所不用的蛇、鼠、貓、狗、山間野味,粵菜則視為上餚。早在南宋周去非《領外代答》就有精闢的記載:「深廣及溪峒人,不問鳥獸蛇蟲,無不食之。其間野味,有好有丑。山有鱉名蟄,竹有鼠名猷。鴿鸛之足,獵而煮之;鱘魚之唇,活而臠之,謂之魚魂,此其珍也。至與遇蛇必捕,不問長短,遇鼠必捉,不問大小。蝙蝠之可惡,蛤蚧之可畏,蝗蟲之微生,悉取而燎食之;蜂房之毒,麻蟲之穢,悉炒而食之;蝗蟲之卵,天蝦之翼,悉炒而食之。」粵菜雜食之風,常令一些外人瞠目結舌。唐代韓愈被貶至潮州時,見到當地群眾嗜食蚝、鱉、蛇、章魚、青蛙、江珧柱等幾十種異物,大為驚異,害怕得「臊腥始發越,咀吞面汗巰。」發展至現在,鮑、參、翅、肚、山珍海味已是許多地方菜之上品了,而蛇、鼠、貓、狸等野味仍為粵菜中具有獨特風味的佳餚和葯膳。
粵菜的影響較為廣泛。據近年來的一些報刊介紹,目前的美國有中國餐館的近萬家;英國又4000家;法國、荷蘭各有二千多家;日本不下數千家。這些地方的中國餐館,多數是粵式茶樓、菜館,生意很旺。澳大利亞的悉尼市,在「唐人街」的影響下,飲茶已成為一個專門名詞,凡到悉尼市游覽的人,都以一到「唐人街」享受一下粵式飲茶用餐的韻味為時尚。粵菜的其獨特的清淡風味,獨領風騷,以「食在廣州」的聲譽馳名中外。
「食在廣州」還離不開廣東飲茶,它實際是變相的吃飯,各酒樓、酒店,茶樓均設早、午、晚茶,飲茶也就與談生意、聽消息、會朋友連在一起了。廣東飲茶離不開茶、點心、粥、粉、面,還有一些小菜。值得一提的是潮汕工夫茶,它備用特製的微型茶壺、白瓷小杯和烏龍茶,斟茶時有「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兩步,所沖茶濃香帶苦,回味無窮。廣東點心是中國面點三大特式之一,歷史悠久、品種繁多,五光十色,造型精美且口味新穎,別具特色。
廣東粥特點是粥米煮開花和注意調味,有滑雞粥、魚生粥、及第粥和艇仔粥。廣東粉為沙河粉,軟中帶韌。廣東面以「伊府麵」最為出名。
總之,粵菜廣采「京都風味」,「姑蘇風味」和「揚州炒賣」之長,貫通中西,揚名海內外。

廣東古為百越之地,民族成分復雜多樣。隨著歷史上漢族人的不斷南遷,民族間不斷融合,現在廣東以漢族人占絕大多數,少數民族有瑤族、壯族、苗族、黎族、畲族、回族等。
全國56個民族中廣東就有53個,少數民族人口約佔全省總人口的0.7%,以壯、瑤、畲、回、滿等為主. 漢族人口有8100多萬人,少數民族人口有127萬人。廣東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全省性的宗教團體有7個。
廣東三大支系
廣東三大支系是指廣東廣府、客家、潮汕一帶的人們,他們佔了廣東漢族人的大多數,客家人與潮汕人在風俗生活起居及使用的漢語方言都有著許多相近之處並同時保留了許多古漢語及古漢字沿用至今,這主要是其當地先人南遷途徑相同有關,尤其是梅州至潮汕一帶,這也是在廣東的古時候常稱客家人及潮汕人為外來客主要的原因之一。在後來的歲月年輪中三者也開始逐步融合交流。

❹ 廣州飲食文化有什麼

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現在普遍承認的有八大菜系魯菜、川菜、粵菜和蘇菜,閩菜、浙菜、湘菜、徽菜。
我國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由於氣候、地理、歷史、物產及飲食風俗的不同,經過漫長歷史演變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體系的烹飪技藝和風味,並被全國各地所承認的地方菜餚。菜餚在烹飪中有許多流派。清代的時候,中國飲食分為京式、蘇式和廣式。民國開始,中國各地的文化有了相當大的發展,民國時分為華北、江浙、華南和西南四種流派。後來華北流派分出魯菜,成為八大菜系之首,江浙菜系分為蘇菜、浙菜和徽菜,華南流派分為粵菜、閩菜,西南流派分為川菜和湘菜。魯、川、蘇、粵四大菜系形成歷史較早,後來,浙、閩、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漸出名,就形成了我國的「八大菜系」。經過競爭,排次發生變化,首先川菜上升到第二,蘇菜退居第三。後來形成最有影響和代表性的也為社會所公認的有:魯、川、蘇、粵、閩、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們常說的中國「八大菜系」。

❺ 廣州飲食文化

廣州飲食新「四得」
「食在廣州」由來已久,遠近聞名。眼下,食口野「溜楞」(刁鑽)的廣州人在吃法上有何新動向、新特點?在廣州餐飲行業足足打滾了50年的廣東省烹調協會副秘書長胡學銘接受采訪時,總結出四大新潮流:吃得「精闢」,吃得「出色」,吃得「有益」,吃得「警惕」。
吃蟹要「一公配一母」——吃得「精闢」
所謂吃得「精闢」,亦可理解為吃得「挑剔」。廣州人在「吃」方面要求是越來越高,不但飲食行業做菜水平越來越高,食客吃菜水平也是越來越高。過去,廣州食客點菜時依足菜單,是否有新菜式推出基本取決於餐館,但現在不少食客到了酒家、食肆,點菜時「不管菜單上有沒有,只點自己想要的」。而飲食企業也「學會」盡量滿足食客要求,食客要求如何做就盡量如何做。
「以前大家吃蟹也沒什麼特別要求,現在不少人點蟹的時候就明確要求要『公母配對』,一隻公,一隻母;以前吃魚熟了就行,現在要『過橋魚』,魚骨要煮熟,但魚肉要淋熟。這些都是廣州人吃得精闢的表現啦。」胡學銘笑著說。
無國界混搭——吃得「出色」
吃得出色主要體現在廣州人吃得「兼收、包容」,吃得「不排外」。無論是東北菜,還是川菜、湘菜,都有各自發展的空間。據不完全統計,在廣州經營的湘菜館就約有600多家,而緊跟其後的川菜館也有200多家,至於像東北菜館、福建小食等各類具有地方特色的餐廳也紛紛躋身廣州餐飲市場。
廣州雲集了全國,甚至海內外各種飲食文化的潮流,呈現出多元化、多風格、品牌化的特徵。近期新飲食潮流呈現「無國界混搭美食」,刀叉與筷子並舉。吃東西注重搭配,把一些風馬牛不相及的元素結合在一起,弄好了就出彩。
吃「健康指數」高的——吃得「有益」
廣州食客吃得兼收包容,並不代表廣州食客吃得粗俗隨意,相反,廣州食客十分注重食物是否「有益」。胡學銘說,如今廣州飲食出現朝「保健」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注重食物中的營養價值和「健康指數」。營養保健類食物越來越受到食客歡迎,並逐漸以「三低一高」為原則指導日常飲食,即要「低糖、低鹽、低脂肪、高蛋白」。而廣州餐飲行業經營者也觀察到了食客們這一「吃向」變動,紛紛推出保健、營養類「健康指數」高的菜式。
「現在廣州人喝湯,都喜歡拿個湯匙把湯面的油給去了,免得吃太多動物脂肪,造成心血管、高血壓等疾病。」胡學銘說。
小心翼翼地吃——吃得「警惕」
廣州食客「天上飛的、地下走的、水裡游的」無所不吃?胡學銘覺得並非如此,廣州人雖然吃得十分「多元化」,但也吃得十分「警惕」,吃得「小心翼翼」。特別是經歷非典後,食客們吃的警惕性越來越高,已經呈現出「謹慎地吃」的特點。「果子狸現在就算可以吃,廣州也沒人會去吃」。

❻ 廣州近代飲食文化的變遷及原因

變化:走向中西結合
原因:外來文明的沖擊

❼ 廣州的春節各個時間的傳統文化習俗

廣州春節民風民俗 :
1、 廣州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
廣州美稱花城,以種花為業者,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現如今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更成為廣州的一大民俗。每年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景,各大公園都在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上搭起綵樓,紮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涌來,擺開花市,售花賞花,人潮湧動,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迎春花市。
2、廣州新年派發"利是"
廣州新春風俗,在人際交往中,必備"利是"。當然,所謂"利是",即為紅包,親朋相見,大人要給小孩"利是"。廣州市民中,市民階層十分講究,要給雙封,而內包多少紙幣則不拘,但沒有"利是"即為無禮,所以春節期間到廣州人家裡做客,要多帶幾個紅包為好,免得麻煩。甚至商場門口,也會在金桔樹上掛滿"利是",任人摘取,以求吉利。
3、廣州自臘月廿三「謝灶」那天開始,便進入了年關,每天活動都有嚴密的安排。即廿三謝灶、廿四開炸、廿五蒸糕、廿六掃尾、廿七洗嘢(嘢,廣州方言,即東西),廿八包粽、廿九貼春聯、卅團年。這是節前的安排。
4、這里要另外說一個傳統的習俗,廣州人叫「開門炮」。年三十晚守夜至深夜,迎侯良辰吉時,到了交子之際,便打開大門說「開門大吉」,或者貼上紅底燙金的「開門大吉」單語,燒開門炮。此時各家各戶,點燃鞭炮。有些人為了「搶炮頭」,提起幾分鍾把炮燒響。其他人聞聲接引,一時鞭炮齊鳴,,震耳欲聾,持續幾個時辰。兩三點後才逐漸安靜下來。四點多鍾,鞭炮又一次響起來,到天亮方止。開門出去,家家門口,大街小巷,都鋪滿了一層星碎的炮竹紅紙,增添了不少節日氣氛。但是現在的廣州,由於禁止了鞭炮的燃放,除夕夜已經沒有這樣的新年習慣了。雖然還是會有些「不怕死」的人會「開門炮」但是熱鬧的程度真是不及過去。少了這一活動,總是覺得,現在的過年與小時候相比,氣氛沒有這么的濃厚。

❽ 廣州的飲食特點和習俗

  1. 廣州人愛吃,有時吃的煎炸東西多了,難免會上火,於是飲涼茶也成了廣州人常年的一個生活習慣。所謂涼茶,是指將葯性寒涼和能消解內熱的中草葯煎水作飲料喝。廣州的涼茶歷史悠久,涼茶品種甚多,有金銀菊五花茶、苦瓜干涼茶等;甚至連龜苓膏湯、生魚葛菜湯、紅蘿卜竹蔗水等,也成為廣州人喜愛的傳統老牌涼茶。

  2. 廣州人在閑暇時以飲「功夫茶」為樂趣。飲「功夫茶」原來在潮汕地區盛行,現已在廣州城大行其道。「功夫茶」對茶具、茶葉、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飲茶之時,一面品茗一面談天說地,這叫做「功夫」。

  3. 宵夜是廣州人的生活習俗,一般是晚間十時以後,故名「宵夜」,或叫「夜宵」。宵夜的方式因人而異:有的晚上自己動手煮食;有的單獨或邀三五知己好友到街邊大排檔或茶樓食肆的夜市中進食,因而市裡漸漸地形成了多條「夜食街」。

  4. 廣州人四季喜愛飲糖水。糖水品種名目繁多:豆類的有紅豆沙、綠豆沙、眉豆沙;糊類的有芝麻糊、杏仁糊、花生糊、鳳凰奶糊;葯材類的有百合糖水、蓮子糖水、清補涼糖水;還有燉蛋、燉木瓜、番薯糖水、麻蓉湯丸、蛋奶、薑汁撞奶、糖西米、豆漿、豆腐花等。

❾ 廣州關於食物的歷史

廣州自古就是我國南方重鎮,秦始皇統一嶺南之後,漢越文化和生活習俗很快融合,廣州成為嶺南文化的中心地。古廣州一帶河汊縱橫,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其西面、東面和北面丘陵環繞、林豐草茂,嶺南佳果豐富,飛禽走獸亦多;南面臨海,灘塗遼闊,出產不少鹹淡水產和兩棲類動物,這使古廣州成為中國飲食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粵菜的形成歷史悠久,大量中原移民嶺南,使廣州飲食文化深受中原影響,早在漢魏時,廣州的蛇餚、烤鵝和魚羹已有影響;宋末時,宋帝帶廚南逃,不少宮廷美食流傳到廣州民間;鴉片戰爭後,歐美各國的傳教士和商人大量湧入,廣州萬商雲集,為飲食業的發展提供了廣泛市場。粵菜博採中原美食和西餐之長,再吸收廣東境內地方菜的優點,正如廣州的文化,融匯古今,貫通中西,形成了有別於國內其他地區、獨具特色的廣州飲食文化,並贏得了「食在廣州」的美稱,名揚海內外,無數遊客慕名而來,品嘗美味佳餚,感受這獨特的嶺南飲食文化。
廣州給人最明顯的感覺就是酒家飯店特別多,只要你想吃東西,隨時隨地都能吃到豐儉由人、各式各樣的美食。茶市是廣州飲食最能吸引人的一大特色。以前廣州只有「早茶」,現在已發展成早、午、夜三個茶市。幾乎所有的酒家飯店都開設茶市,客人一落座,服務員立即前來招呼:「開幾位?飲什麼茶?」茶市供應各式咸甜干濕點心,如自助餐,憑君所好,各取所需,價格也很實惠,一般市民都能消費。廣州茶市成為朋友相會、交流思想的重要社交場合,成為家人團聚、共享天倫的重要方式,是現代緊張、快節奏的生活和工作的有效緩沖,是一些人特別是老年人休閑的重要方式,一份早報,一盅兩件,坐上幾個小時,邊吃、邊看、邊聊,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粵菜選料非常廣博奇特,蛇為龍、雞為鳳、貓為虎、老鼠為嘉鹿,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幾乎都在烹煮之列。粵菜講究鮮嫩爽滑,夏秋清淡,冬春濃郁,使用獨特風味的調料,採用煲、烤、泡、炒、熬和火局等技法,烹制出獨具地方風味的佳餚。粵菜的「生猛海鮮」別具特色,不少酒樓飯店未裝修好廳房,先要設計門口的海鮮池,陳列幾十種生猛海鮮,以招徠顧客。粵菜中的煲燙、喝涼茶是廣州人適應地理氣候環境、因地制宜的創舉,「今天煲什麼燙?」是家庭主婦見面聊天的必備話題,老火靚燙其中的學問實在不少。粵菜食肆菜式多變,每隔一段時間,各酒家飯店就會以新的原材料、不同的搭配來創制新的菜式,以此來增強競爭力,市面上也常常因此而掀起新的飲食潮流,這是「食在廣州」的強大生命力之所在。
分析「食在廣州」的自然景觀和人文環境,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一是具有開放性。廣州地處沿海,交通便利,自古是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埠。開放的環境,賦予了廣州人開放的思維方式,反映到飲食上就是一種「無所不吃」的開放心態,廣州街頭遍布南北各地風味的飯店餐館,幾乎全國各大菜系、世界各地風味可以找到。二是兼容性。開放性的文化,同時也必定是兼容的。嶺南文化具有兼收並蓄、容納百川的特徵,在廣州飲食方面也得到了充分體現。三是開拓性。廣州人什麼都敢吃,並善於發掘傳統地方風味食品和食法,不斷移植改造,推陳出新。粵菜廚師中流傳著這樣的祖訓:「有傳統,無正宗。」體現了廣州人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開拓創新的精神。此外,廣州人吃飽不浪費,吃不完「打包」回去,體現了廣東人愛惜食物和勤儉節約的品德。廣州飲食把吃和烹調提高到藝術的境界上來,成為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大大豐富了嶺南文化的內涵和特色,對我國以及亞太地區的飲食文化都產生深遠的影響。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及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廣州飲食文化也在不斷地發展和變化。一方面,廣州飲食文化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如以麥當勞、肯得基等為代表的西方快餐文化,占據了不少年青人和兒童的市場,使不少人的生活習俗、文化觀念也發生了的新變化。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為廣州飲食文化的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食在廣州」也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呈現如下幾個發展趨勢:第一,飲食與旅遊相結合。酒家飯店的設置與旅遊景點發展相配套,重視老字型大小的保護和建設,與旅遊產品整體規劃,互相促進;旅遊部門每年舉辦「廣州國際美食節」,吸引了八方來客,廣泛推介廣州飲食文化,把飲食與旅遊的有效地結合起來。第二,用餐方便化。針對現代工作和生活的快節秦,各類即食品、半製成品、快餐發展迅速,受到廣泛的歡迎。第三,食品營養科學化。廣州人從「吃得飽」到「吃得好」,並已逐步講究營養結構的科學搭配,講究食補、食療、葯膳,對營養學的學習和研究方興未艾。第四,原料天然化。廣州人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放心菜、放心肉成為市民普遍關心的問題,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市場需求日益擴大。第五,美食情趣化。廣州的酒樓飯店越來越注重裝修,格調高雅,環境舒適,廳房陳設、菜式命名、服務員的服飾等,無不透露出飲食文化的品味。再配以悠揚悅耳的音樂,或設舞蹈曲藝、時裝表演,或設卡拉OK,讓食客在美的藝術氣氛下,自娛自樂中進餐暢飲。這種飲食與文化藝術的結合,使廣州美食情趣不斷提高,食客將享受到越來越豐富的飲食文化。
異彩紛呈的飲食文化,是反映廣州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窗口。相信,隨著廣州現代化中心城市的建設和發展,「食在廣州」潛力無限,未來的前景將更加輝煌。

閱讀全文

與廣州飲食歷史文化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