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黨十六大的歷史意義

黨十六大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3-13 22:34:46

㈠ 黨的一大到十七大的各自歷史意義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舉行。出席代表12人,代表黨員50多人。會議在最後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遊船上舉行。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這是近代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

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南成都路輔德里625號召開。中共二大正確地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對中國革命具有重大的深遠的意義。

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東山恤孤院31號(現恤孤院路3號)召開。 黨的三大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孫中山先生對國民黨進行了改組,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召開了國共合作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國掀起了聲勢浩大、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眾運動,勝利地舉行了北伐戰爭,促進了中國革命的高漲。

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黨的四大作出的各項正確決策,為大革命高潮的到來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的准備。

五大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黨的五大雖然批評了陳獨秀的錯誤,但對無產階級如何爭取領導權,如何領導農民進行土地革命,如何對待武漢國民政府和國民黨,特別是如何建立黨的革命武裝等迫在眉睫的重大問題,都未能作出切實可行的回答,因此,難以承擔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挽救大革命的重任。而真正結束中央所犯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制定正確的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方針,是在3個月後的八七會議上完成的。

六大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近郊茲維尼果羅德鎮「銀色別墅」秘密召開。黨的六大是在特定歷史時期和歷史條件下召開的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六大認真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以來的經驗教訓,對有關中國革命的一系列存在嚴重爭論的根本問題,作出了基本正確的回答。

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七大的一個重大歷史功績是確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即「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八大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協禮堂召開。八大制定的黨的路線是正確的,提出的許多新的方針和設想是富於創造精神的。對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歷史證明這些成果對於黨的事業的發展有長遠的重要意義。

九大 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九大自始至終被強烈的個人崇拜和「左」傾狂熱氣氛所籠罩。它加強了林彪、江青等人在黨中央的地位,使「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和實踐更加合法化。實踐證明,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指導方針都是錯誤的。

十大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開。一些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打擊,被排斥在九屆中央委員會之外的老幹部,如鄧小平、王稼祥、烏蘭夫、李井泉、譚震林、廖承志等被選為中央委員。雖然江青集團的骨幹分子更多地進入新的中央委員會,但一批眾望所歸的老同志入選,畢竟反映了黨內健康力量的增強。

十一大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宣告「文化大革命」以粉碎「四人幫」為標志而結束。

十二大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開。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勝利召開,標志著黨成功地實現了具有重大歷史性意義的偉大轉變。 它開始把中國帶入建設有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的政治軌道,並以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而永遠載入史冊。

十三大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舉行。尋找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大會還首次採用差額選舉的方式選出了由175名中央委員和110名候補中央委員組成的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選舉出了由200人組成的中顧委和69人組成的中紀委。

十四大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十四大作出了三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決策:第一,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決策和戰略部署。第二,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第三,確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十五大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總結了我國改革和建設的新經驗,把鄧小平理論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把依法治國確定為治國的基本方略,把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確定為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黨和十五大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的跨世紀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十六大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開。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

十七大 2007年10月15至21日在北京召開。 黨的十七大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我們繼續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是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

㈡ 黨的十七大的重大歷史意義是什麼

黨的十七大的重大歷史意義是

黨的十七大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號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萬眾一心,開拓奮進,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奮斗。

必須堅持以人為本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黨十六大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黨章修正。

現行黨章是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通過的。根據形勢和任務的發展變化,1987年11月,黨的十三大對條文作了部分修改。1992年10月,黨的十四大對總綱和條文作了部分修改。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對總綱作了個別修改。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對總綱和條文作了部分修改。

特別是科學發展觀,作為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及時在黨章中體現這些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有利於更好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向前進。

㈢ 在黨的歷史上一大,七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

㈣ 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的歷史意義

十二大」(1982):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㈤ 黨的十六大報告歷史性貢獻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開,是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的盛會。十六大報告高屋建瓴,內涵豐富,思想深刻,論述精闢,是歷次黨代會最好的報告之一,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
1、十六大報告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行動指南。報告鄭重地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在了黨的旗幟上,正式明確為我們黨長期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歸乎黨心合乎國情順乎民意
2、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黨的三大歷史任務。一是推進現代化建設,二是完成祖國統一,三是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歸結為一點,就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3、十六大報告闡述十條基本經驗。十條基本經驗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嶄新的認識水平。十條基本經驗是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實踐基礎上取得的。
4、十六大報告提出 「新三步走」發展戰略。2010年前是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2020年是第二步,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2050年是第三步,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㈥ 中共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意義

中共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意義一、深刻論述了江 澤 民「三個代表」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第一次把它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進黨章二、深刻總結了改革開放十三年來的實踐經驗,將其概括為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的十條基本經驗三、深刻論述了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戰略,第一次明確提出一切合法的勞動收入和合法的非勞動收入,都應該得到保護等一系列新的思想和觀點四、深刻論述了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基本方向和根本任務,進一步創新與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理論五、著眼於世界科學文化發展的前沿,強調積極進行文化創新,深刻論述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系列重要問題六、深刻論述了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問題,標志著我們黨對執政條件下加強自身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㈦ 中共十六大歷史背景

是我們黨在開始實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部署的新形勢下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會,極大地統一了全黨的思想,極大地振奮了全國人民的精神,進一步樹立了我們黨堅持改革開放、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形象。

對於確保社會主義中國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中保持高度穩定和強大生機,確保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和不斷增強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確保我們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7)黨十六大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一、大會的主題是: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斗。

二、大會的議程:

1、聽取和審查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的報告。

2、審查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工作報告。

㈧ 黨的十六大最重大的歷史貢獻是

確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地位.

㈨ 黨的十六大會議的意義

對於確保我國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中保持高度穩定和強大生機,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和不斷增強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確保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㈩ 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的主要內容和重大意義

.**「十二大」(1982):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2.**「十三大」(1987):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並制定了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3.**「十四大」(1992):確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4.**「十五大」(1997):提出並論述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
5.**「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6.黨的十七大報告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閱讀全文

與黨十六大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