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咱大保定的直隸總督署歷史文化

咱大保定的直隸總督署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3-13 20:30:37

Ⅰ 保定的歷史

概況

保定市位於河北中部,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新型城市,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都非常豐富,是個很有文化底蘊的城市。
距離北京較近的淶水野三坡山清水美,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而白洋淀里飄飄揚揚的蘆葦絮,又給這個「華北明珠」增添了幾許捉摸不透的浪漫氣息。
保定歷史悠久,自古為京畿重地,是堯帝的故鄉,春秋、戰國時期,燕、中山就在境內建都,具有三千多年歷史,保定之名,寓保衛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大都即北京。秦漢至晉隸冀州、幽州。十六國時北燕在定州建都。隋設郡治,唐設河北道,宋設保州,元置保定路,明設保定府,大寧都司駐此。清雍正至民國初直隸總督署駐此。民國時是直隸督軍府,直隸軍閥曹錕的大本營。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是晉察冀邊區首府。解放後至1968年是河北省省會。清代以來近300年間為河北(直隸)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都南屏翰,冀北干城」之譽。
北宋時候,保定就是大城市了。只可惜它處在宋遼邊界,常年戰事不斷,千瘡百孔。歷史上,每次戰亂,打北京先打保定;保護北京,先清剿保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河北省政府在保定建立,保定為省會和省轄市。1958年,省會遷天津。1966年,省會由天津遷回保定。1968年省會遷石家莊。1994年12月,保定地區與保定市合並,為省轄市。歷史悠久、文化昌盛、名勝眾多 。市中心的古蓮花池是清雍正年間高等學府的所在地,是當時十大名園之一,園中古亭上的蓮葉托桃石雕據說是諷刺當年八國聯軍入侵時慈禧連夜脫逃的事兒;此外還有以出土了金縷玉衣而名噪一時的滿城漢墓、埋葬著清代四位皇帝的清西陵等。

地理位置
保定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太行山北部東麓,冀中平原西部。北緯38°10′-40°00′,東經113°40′-116°20′之間。北鄰北京市和張家口市,東接廊坊市和滄州市,南與石家莊市和衡水市相連,西部與山西省接壤。地處京、津、石三角腹地,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東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河北省會石家莊125公里。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門」之稱。

所轄區縣

保定歷史悠久,是堯帝的故鄉,春秋、戰國時期,燕、中山就在境內建都,具有三千多年歷史,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定區位優越,市場廣闊。京廣鐵路、京深高速縱貫南北,神黃鐵路、津保高速橫跨東西。隨著建設「大北京經濟圈」戰略構想的提出,從保定市向外擴展,在150公里半徑內,構成了北京、天津、石家莊、保定等城市為主,擁有4000多萬人口的多層次、大容量消費市場。
保定市是具有2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地處環海灣經濟開發區中的京、津、保三角地區,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門之稱,總面積2.21萬平方公里,人口逾千萬,是河北人口第一大市。
保定市地理優勢明顯,交通發達,通訊便捷,開放條件優越。市中心距北京140公里、天津145公里、石家莊125公里,直接可達首都機場、正定機場及天津、秦皇島、黃驊等海港。京廣鐵路、107國道、京深高速公路、津保高速公路縱貫市區,保霸鐵路、神黃鐵路將連通京九、京廣、津滬三大鐵路干線,使得保定擁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保定市自然物產、旅遊資源豐富,區域特色經濟發達,開發、貿易潛力巨大;教育、文化、科技、體育事業發達,文化底蘊豐厚,人才眾多。另外,保定建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涿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等11個省級以上開發區,高開區內設有海關、商檢和保稅倉庫,涉外服務體系健全。目前,保定已與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合作關系,先後有1000餘家外商到保投資合作。
保定市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以30餘家在全國有影響的大集團、大公司為骨幹,如中國樂凱膠片公司、保定風帆集團、天威集團、天鵝化纖集團、寶碩集團、八達集團等,形成了機械、紡織、電子、輕工、化工、建材、汽車、礦產、食品、醫葯等十幾個主導行業。保定農業具有一定特色和規模,形成糧食、蔬菜、草莓、葯材、油料、畜產品 、禽蛋、水產品、果產品九大主導產業。近年來,全市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縣域特色產業已具規模,一大批名優產品已打入國內外市場。
保定市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北文物大市,有很多歷史名勝古跡。如全國十大園林之一的古蓮池、全國保存最完整的省級衙署直隸總督署、易縣清西陵、長信宮燈的滿城漢墓、「華北明珠」白洋淀、定州開元寺塔、冉庄地道戰遺址、國家級旅遊名勝風景區淶水野三坡等。作為文化名城,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光榮的革命傳統,優秀的歷史文化造就了一大批歷史名人,如荊軻、趙匡胤、祖沖之、酈道元、關漢卿等,我國近代第一所陸軍軍官學校就建在保定市東郊,葉挺、蔣介石等都曾在此就讀;這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還曾是義和團活動的重要地區,北方辛亥革命的發祥地,省第一個共產黨支部誕生地,《紅旗譜》、《小兵張嘎》、《野火春風斗古城》等都記載著保定昨天的輝煌。

行政區劃

2005年,保定市轄3個市轄區、18個縣,代管4個縣級市。
保定市面積22159平方千米,人口1089萬人(2004年)。
新市區面積75平方千米,人口 44萬人。郵編071051。
北市區面積19平方千米,人口 29萬人。郵編071000。
南市區面積43平方千米,人口 27萬人。郵編071000。
定州市面積1274平方千米,人口114萬人。郵編073000。
涿州市面積 742平方千米,人口 59萬人。郵編072750。市政府駐范陽西路。
安國市面積 486平方千米,人口 40萬人。郵編071200。
高碑店市面積 672平方千米,人口 57萬人。郵編074000。
滿城縣面積 734平方千米,人口 39萬人。郵編072150。縣政府駐滿城鎮。
清苑縣面積 953平方千米,人口 62萬人。郵編071100。縣政府駐清苑鎮。
易縣面積2538平方千米,人口 55萬人。郵編074200。縣政府駐易州鎮。
徐水縣面積 736平方千米,人口 56萬人。郵編072550。縣政府駐安肅鎮。
淶源縣面積2430平方千米,人口 26萬人。郵編074300。縣政府駐淶源鎮。
定興縣面積 714平方千米,人口 56萬人。郵編074200。縣政府駐定興鎮。
順平縣 面積 714平方千米,人口 30萬人。郵編072250。縣政府駐蒲陽鎮。
唐縣面積1417平方千米,人口 54萬人。郵編072350。縣政府駐仁厚鎮。
望都縣 面積 357平方千米,人口 26萬人。郵編072450。縣政府駐望都鎮。
淶水縣 面積1666平方千米,人口 34萬人。郵編074100。縣政府駐淶水鎮。
高陽縣面積 497平方千米,人口 31萬人。郵編071500。縣政府駐高陽鎮。
安新縣面積 724平方千米,人口 41萬人。郵編071600。縣政府駐安新鎮。
雄縣面積 513平方千米,人口 34萬人。郵編071800。縣政府駐雄州鎮。
容城縣面積 311平方千米,人口 25萬人。郵編071700。縣政府駐容城鎮。
曲陽縣面積1064平方千米,人口 55萬人。郵編073100。縣政府駐恆州鎮。
阜平縣面積2497平方千米,人口 21萬人。郵編073200。縣政府駐阜平鎮。
博野縣面積 331平方千米,人口 25萬人。郵編071300。縣政府駐博陵鎮。
蠡縣面積 652平方千米,人口 49萬人。郵政編碼071400。縣人民政府駐蠡吾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其他解釋
保定(561─565)北朝北周武帝宇文邕年號;
保定(1082年─?)大理段正明年號。

Ⅱ 保定直隸總督署 觀後感

7月17日,國資委干教中心團委組織了一次去河北保定白洋淀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屈指算來,每年團委這樣的活動為數不少,自己卻是第一次參加。此次也是中心裡年輕幹部們的一次集體活動,自己融入其中,面對諸多年輕的面孔,切身感受了一次青春涌動的快樂之旅。隨行的中心副主任相主任如數家珍地向我們介紹著家鄉的風土人情,更平添了保定白洋淀地區的諸多魅力。
一路從京石高速驅車,第一站我們來到了冉庄地道戰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天公不作美,我們趕上了瓢潑大雨。但是大雨絲毫沒有澆滅大家的熱情,冒著大雨我們走進了地道戰的村莊。如今的村莊依舊保持著當年的風貌。冉庄地道戰遺址現仍保留著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原貌和當年構築的地道及各種作戰工事。舊時的街道,舊時的房屋,舊時的牆院豬舍,偽裝的地道口和34處作戰工事,縱橫交錯的地道網,是冀中平原能打能藏、可攻可守、進退自如的地下長城的縮影。遺址整個保護區面積為30萬平方米。走進冉庄地道,我們就如走進了歷史,走進了戰火紛飛的年代。1942年,日寇採用「鐵壁合圍」、「縱橫梳篦」的清剿戰術,對無險可守的冀中平原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並有計劃地建據點、修公路、挖封鎖溝,進行細碎分割,妄圖撲滅抗日烽火。僅冉莊周圍9公里內,就有炮樓15座,公路4條,形成「抬頭見崗樓,邁步登公路,無村不戴孝,處處起狼煙」的悲慘景象。在無堅可守、無險可據的大平原上,為了保存革命力量,有效打擊敵人,冉庄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開展了神出鬼沒、出奇制勝的地道戰。最初,為了躲避敵人的殘害,人們自發地挖了單口洞,又叫「蛤蟆蹲」。這一發明,成了敵占區,尤其是近敵區的幹部民兵堅持斗爭的重要依託,也是地道的開始和雛形。但因漢奸特務告密,有的洞被敵人發現,受到極大的損壞。冉庄人民總結經驗教訓,把單口洞改成了雙口洞,萬一敵人發現一個洞口,洞中人員可以從另一個洞口轉移出去。在異常殘酷的環境中,多少民族英雄前仆後繼,譜寫了一曲曲英勇無畏的抗戰壯歌。抗日烈士張森林,是冉庄地道戰創始人之一。

Ⅲ 保定近代的歷史發展

保定市位於河北中部,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新型城市,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都非常豐富,是個很有文化底蘊的城市。
距離北京較近的淶水野三坡山清水美,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而白洋淀里飄飄揚揚的蘆葦絮,又給這個「華北明珠」增添了幾許捉摸不透的浪漫氣息。
保定歷史悠久,自古為京畿重地,是堯帝的故鄉,春秋、戰國時期,燕、中山就在境內建都,具有三千多年歷史,保定之名,寓保衛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大都即北京。秦漢至晉隸冀州、幽州。十六國時北燕在定州建都。隋設郡治,唐設河北道,宋設保州,元置保定路,明設保定府,大寧都司駐此。清雍正至民國初直隸總督署駐此。民國時是直隸督軍府,直隸軍閥曹錕的大本營。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是晉察冀邊區首府。解放後至1968年是河北省省會。清代以來近300年間為河北(直隸)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都南屏翰,冀北干城」之譽。
北宋時候,保定就是大城市了。只可惜它處在宋遼邊界,常年戰事不斷,千瘡百孔。歷史上,每次戰亂,打北京先打保定;保護北京,先清剿保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河北省政府在保定建立,保定為省會和省轄市。1958年,省會遷天津。1966年,省會由天津遷回保定。1968年省會遷石家莊。1994年12月,保定地區與保定市合並,為省轄市。歷史悠久、文化昌盛、名勝眾多 。市中心的古蓮花池是清雍正年間高等學府的所在地,是當時十大名園之一,園中古亭上的蓮葉托桃石雕據說是諷刺當年八國聯軍入侵時慈禧連夜脫逃的事兒;此外還有以出土了金縷玉衣而名噪一時的滿城漢墓、埋葬著清代四位皇帝的清西陵等。

地理位置

保定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太行山北部東麓,冀中平原西部。北緯38°10′-40°00′,東經113°40′-116°20′之間。北鄰北京市和張家口市,東接廊坊市和滄州市,南與石家莊市和衡水市相連,西部與山西省接壤。地處京、津、石三角腹地,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東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河北省會石家莊125公里。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門」之稱。

金融服務

保定金融服務比較發達,擁有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商業銀行等多家銀行機構,投資保險公司、風險投資機構、金融債券機構、期貨開戶等,具有良好的金融投資氛圍。

所轄區縣

保定歷史悠久,是堯帝的故鄉,春秋、戰國時期,燕、中山就在境內建都,具有三千多年歷史,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定區位優越,市場廣闊。京廣鐵路、京深高速縱貫南北,神黃鐵路、津保高速橫跨東西。隨著建設「大北京經濟圈」戰略構想的提出,從保定市向外擴展,在150公里半徑內,構成了北京、天津、石家莊、保定等城市為主,擁有4000多萬人口的多層次、大容量消費市場。
保定市是具有2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地處環海灣經濟開發區中的京、津、保三角地區,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門之稱,總面積2.21萬平方公里,人口逾千萬,是河北人口第一大市。
保定市地理優勢明顯,交通發達,通訊便捷,開放條件優越。市中心距北京140公里、天津145公里、石家莊125公里,直接可達首都機場、正定機場及天津、秦皇島、黃驊等海港。京廣鐵路、107國道、京深高速公路、津保高速公路縱貫市區,保霸鐵路、神黃鐵路將連通京九、京廣、津滬三大鐵路干線,使得保定擁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保定市自然物產、旅遊資源豐富,區域特色經濟發達,開發、貿易潛力巨大;教育、文化、科技、體育事業發達,文化底蘊豐厚,人才眾多。另外,保定建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涿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等11個省級以上開發區,高開區內設有海關、商檢和保稅倉庫,涉外服務體系健全。目前,保定已與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合作關系,先後有1000餘家外商到保投資合作。
保定市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以30餘家在全國有影響的大集團、大公司為骨幹,如中國樂凱膠片公司、保定風帆集團、天威集團、天鵝化纖集團、寶碩集團、八達集團等,形成了機械、紡織、電子、輕工、化工、建材、汽車、礦產、食品、醫葯等十幾個主導行業。保定農業具有一定特色和規模,形成糧食、蔬菜、草莓、葯材、油料、畜產品 、禽蛋、水產品、果產品九大主導產業。近年來,全市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縣域特色產業已具規模,一大批名優產品已打入國內外市場。
保定市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北文物大市,有很多歷史名勝古跡。如全國十大園林之一的古蓮池、全國保存最完整的省級衙署直隸總督署、易縣清西陵、長信宮燈的滿城漢墓、「華北明珠」白洋淀、定州開元寺塔、冉庄地道戰遺址、國家級旅遊名勝風景區淶水野三坡等。作為文化名城,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光榮的革命傳統,優秀的歷史文化造就了一大批歷史名人,如荊軻、趙匡胤、祖沖之、酈道元、關漢卿等,我國近代第一所陸軍軍官學校就建在保定市東郊,葉挺、蔣介石等都曾在此就讀;這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還曾是義和團活動的重要地區,北方辛亥革命的發祥地,省第一個共產黨支部誕生地,《紅旗譜》、《小兵張嘎》、《野火春風斗古城》等都記載著保定昨天的輝煌。

行政區劃

2005年,保定市轄3個市轄區、18個縣,代管4個縣級市。
保定市面積22159平方千米,人口1089萬人(2004年)。
新市區面積75平方千米,人口 44萬人。郵編071051。
北市區面積19平方千米,人口 29萬人。郵編071000。
南市區面積43平方千米,人口 27萬人。郵編071000。
定州市面積1274平方千米,人口114萬人。郵編073000。
涿州市面積 742平方千米,人口 59萬人。郵編072750。市政府駐范陽西路。
安國市面積 486平方千米,人口 40萬人。郵編071200。
高碑店市面積 672平方千米,人口 57萬人。郵編074000。
滿城縣面積 734平方千米,人口 39萬人。郵編072150。縣政府駐滿城鎮。
清苑縣面積 953平方千米,人口 62萬人。郵編071100。縣政府駐清苑鎮。
易縣面積2538平方千米,人口 55萬人。郵編074200。縣政府駐易州鎮。
徐水縣面積 736平方千米,人口 56萬人。郵編072550。縣政府駐安肅鎮。
淶源縣面積2430平方千米,人口 26萬人。郵編074300。縣政府駐淶源鎮。
定興縣面積 714平方千米,人口 56萬人。郵編074200。縣政府駐定興鎮。
順平縣 面積 714平方千米,人口 30萬人。郵編072250。縣政府駐蒲陽鎮。
唐縣面積1417平方千米,人口 54萬人。郵編072350。縣政府駐仁厚鎮。
望都縣 面積 357平方千米,人口 26萬人。郵編072450。縣政府駐望都鎮。
淶水縣 面積1666平方千米,人口 34萬人。郵編074100。縣政府駐淶水鎮。
高陽縣面積 497平方千米,人口 31萬人。郵編071500。縣政府駐高陽鎮。
安新縣面積 724平方千米,人口 41萬人。郵編071600。縣政府駐安新鎮。
雄縣面積 513平方千米,人口 34萬人。郵編071800。縣政府駐雄州鎮。
容城縣面積 311平方千米,人口 25萬人。郵編071700。縣政府駐容城鎮。
曲陽縣面積1064平方千米,人口 55萬人。郵編073100。縣政府駐恆州鎮。
阜平縣面積2497平方千米,人口 21萬人。郵編073200。縣政府駐阜平鎮。
博野縣面積 331平方千米,人口 25萬人。郵編071300。縣政府駐博陵鎮。
蠡縣面積 652平方千米,人口 49萬人。郵政編碼071400。縣人民政府駐蠡吾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Ⅳ 保定的歷史文化古跡有哪些

易縣清西陵、狼牙山、易水湖
保定直隸總督署
阜平晉察冀邊區
涿州影視城、三義宮、雙塔
曲陽北嶽廟
滿城漢墓
宋遼邊關古戰道
白洋淀
開元寺塔
不少呢,可以選一個看看

Ⅳ 保定有什麼文化古跡

有大慈閣,古蓮花池,直隸總督署等等。
大慈閣是一組寺廟建築群體,因其主體建築稱大慈閣而得名。
大慈閣坐北朝南,單檐歇山頂的山門,門楣書「真覺禪寺」,門前一對石獅,分立左右。穿過山門,東為鍾樓,西為鼓樓。迎面是高大的石基,高5.4米,石階22級,面寬17.54米,進深12.24米,周作望柱,玉石欄桿。主體建築大慈閣巍然聳立其上,歇山布瓦頂,重檐三層,直上雲霄。底層面闊5間,進深2間。閣內有1尊觀音菩薩像,妙相庄嚴,42條手臂分別執有凈瓶、寶劍、禪杖、菱鏡、拂法等法器。慈眉善目,神態安然。東西兩側的壁畫為十八羅漢畫像及經變故事,是閣內遺存的藝術精品。閣內有樓梯可通二、三層。通高約25米。角梁下皆墜風鐸,風動鐸響,丁當悅耳。檐脊上做蹲獸,栩栩如生。
前人贊美大慈閣的詩有:「遼海依依見,堯山隱隱橫」、「通衢誰建凌虛閣,留與居人作偉觀」、「燕市珠樓樹梢看,祗園金閣碧雲端」、「不染菩提雲外出,行慈般若市中懸」等名句。
【古蓮花池】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上元二年(675)在臨漪亭的基礎上建立。位於保定市區裕華西路南側。地處保定舊城中心,佔地面積3.15公頃,池水面積0.79公頃,是中國北方現存最早的一座實景園林。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張柔由滿城移駐順天軍(金代保州為順天軍節度使駐地),重新修築城垣,引水入城,疏浚河道,重修蓮池。從元至今700餘年來,時為別墅,時為書院,時為賓館,時為行宮。1921年修復蓮池時,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書"古蓮花池"四字匾額,至今仍用該名。蓮池園林以池為主體,臨漪亭為中心,主要建築有水東樓、藏書閣、藻詠廳、君子長生館、響琴榭、高芬軒、寒綠軒及臨漪、濯錦、灑然、不如、六幢、觀瀾等亭,宛虹橋、曲橋和元建白石橋等,構成"湖中有景,景中含詩"的優美畫卷,使人領略到古典園林之美。蓮池東廊為碑林,有清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御筆碑文7通,北廊壁上嵌有明、清書法家書寫或臨摹的碑碣88方。古蓮池兼南北園林之美,有"城市蓬萊"、"三湘七澤"、"小西湖"等美譽。1988年,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秀麗的風光躋身於"全國十大名園"之列。
【直隸總督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市區裕華西路99號。
清代直隸總督處理公務的衙門。該署前身可上溯到元朝,世祖至元七年(1270)順天路(後改保定路)總管府治中周孟勘修建了宣化堂,作為衙署,明初為保定府衙,永樂年間改作大寧都司署。入清以後,幾經變化修建,於清雍正七年(1729),奉諭大興土木,改建為直隸總督署,直到1911年清朝滅亡,歷經8帝182年的歷史,始終為直隸省的軍政樞紐機關。駐此署的總督有74人99任次,著名的有李衛、方觀承、劉墉、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等人。歷史內涵豐富,有"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之譽。民國以來,則為直隸督軍、川粵湘贛經略使、直魯豫巡閱使、保定行營、河北省政府駐地。
佔地總面積3萬余平方米,建築分東、中、西三路,以兩條南北更道相隔,主體建築在中路,共五進院落,均為青磚起脊小式硬山建築,保留了雍、乾時期的風貌,是中國北方典型的清代衙署建築。中路主要建築有大門、儀門、大堂、公生明牌坊、二堂、官邸、上房,並配以左右耳房、廂房等,整體建築以甬道及各堂正中為中軸線,院落之間,穿堂而過,正廂房之間,廊廡相通,意境深邃,氣氛莊重。是中國目前惟一保存完好的清代省衙。

Ⅵ 直隸總督署的歷史背景

直隸,因其直接隸屬京師而得名。清王朝問鼎中原後承襲明制,在全國繼續推行行省制度,地處京師附近的北直隸被改為「直隸省」。清初所設置的直隸省,至光緒年間,其轄區包括今河北、北京、天津和山東、山西、河南、遼寧、內蒙古的一部分。明代臨時性的軍事官職「總督」,逐漸成為清代地方最高軍政長官,乾隆年間督撫制度日趨成熟後,直隸總督因直隸省獨特的地理位置而名列全國八督之首。
直隸總督權重位顯,集軍事、行政、鹽務、河道及北洋大臣於一身,其權利已大大超過直隸省范圍。因直隸地處京歌,拱衛京師,稍有動亂,便會危及朝廷,故直隸總督一銜非重臣莫屬。
總督作為朝廷派出的命官,並逐漸形成官制從明代開始清代定鼎北京以後,總督、巡撫的設置進一步走向制度化,清初有一段曾經是督撫並存。不久,總督由臨時派遣轉為定製,由專管軍務發展到綜理軍民要政,實際已成為地方最高軍事、行政長官。直隸總督的權力很大,一般為正二品官員,凡加尚書銜者,為從一品,統管全省官吏任免、節制軍隊、訴訟審判、外交處理、題奏咨請、省例定製、歲計審核等軍民要政,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方方面面,代表清政府管理一方,又向朝廷負責。
直隸是天子腳下的重地,其地位尤為重要,直隸總督經歷了由中央直轄到地方統轄的過渡時期。統兵是總督的專責,直隸總督統兵除了維護地方安全外,還負責保衛京師的重任,因此當時有詩雲:「三資輔為政,屏藩衛帝京。」說明朝廷對直隸總督統兵保衛京師格外關注。 從雍正二年(1724年)李維鈞首任直隸總督起,到宣統三年(1911年)張鎮芳署理直隸總督止,187年中共產生直隸總督75人,99任次,有的只任數月,任職5年以上的只有方觀承、周元理、李鴻章、袁世凱等10餘人。其中李鴻章任期最長,他3次受命,先後達28年之久。這種平均不到兩年一任次的頻繁更替,原因除有的總督病故、革職或降調外,也是清朝中央駕馭地方大吏的一種手段,因為朝廷唯恐地方官久居一地,結黨營私,難以控制,認為適當調換可免於此弊。
直隸總督署的前身可追溯至元代,元代為順天路總管府所在地,明代為保定府署與大寧都司署、參將署,雍正七年(1729年),原來的直隸巡撫升任直隸總督,仍駐節保定,於是在原基礎上重建了總督衙署。清朝滅亡之後,這里先後為直隸督軍署、直魯豫巡閱使署、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共保定市委等機關所在地。直隸總督署嚴格按照清制修建,東西廣約130米,南北深約220米,佔地總面積30000平方米。以更道相隔,衙署分為東、中、西三路,主體建在南北向的中軸線上,即中路包括大門、儀門、大堂、二堂、官邸、上房等,並配有左右耳房、廂房等,三開間的黑色大門上方,懸掛雍正皇帝手書「直隸總督部院」匾額,封閉式的格局和威嚴的氣氛給人一種望而生畏的感覺。其它輔助建築等如花廳、幕府院等分列在東西兩路。這些建築均為布瓦頂、小式硬山建築,是一座典型的北方衙署建築群。
在中國近代史上,直隸總督署曾與不少重要事件直接相關。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運動如火如荼,保定是義和團運動的重要中心。同年10月,英、法、德、意四國侵略軍進犯保定,總督署被佔領。留守總督署的廷雍等清室官員遵照直隸總督李鴻章「以禮相待」的指令,命直隸守軍撤離省城,任侵略軍燒殺搶掠,然而,侵略者卻在總督署大堂以縱容「拳匪」殺洋人、燒教堂的罪名嫁禍於人,將廷雍、沈家本等清室官員加以審訊,並處以極刑,梟首示眾。外國侵略者端坐於總督署大堂審判中國官員,這在中華民族和直隸總督署的歷史上都是奇恥大辱,也是落後必然挨打的慘痛教訓。
李鴻章在任內,代表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煙台條約》、《中法會訂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俄條約》、《辛丑條約》,指揮了中日甲午戰爭的海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1900年,英、法、德、意四國聯軍人侵保定,直隸總督李鴻章在外地訓令「以禮相待」,侵略軍大肆燒殺搶掠。11月6日,以英少將蓋司禮為首的侵略軍將校端坐在總督署大堂正中,將直隸護理總督廷雍等人五花大綁,在大堂跪審,並推出斬殺。這是在保定直隸總督署歷史上的惟一一次「庭審」,留下了恥辱的一頁。李鴻章的得力干將袁世凱,督直十餘年,靠編練新軍起家,後成為竊國大盜。歷經滄桑的直隸總督署,承載了74位總督的功過是非,積淀了豐富的歷史內涵,成為清王朝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縮影,可謂「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

Ⅶ 保定的歷史文化

歷史

一、先秦時期

周赦王二十年(前295年),燕昭王在今市中心東五里建廣養城。因為幾條小河交匯,這片土地水草豐美,被燕昭王選來做牧戰馬之城,並沒有普通居民,又稱為空城。是為保定市區最早的城池。

二、漢晉隋唐

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在今市中心東北約五里建樂鄉城,置樂鄉縣,屬信都國,保定始設縣;又有樊輿縣、樊輿候國,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子樊輿侯劉修的分封地;新莽改稱樂丘,東漢廢。

西晉重置,屬高陽國;北魏新置清苑縣,與樂鄉縣同屬高陽郡;北齊清苑、樂鄉均廢入永寧,後改永寧為樂鄉;隋改樂鄉縣為清苑縣,屬河間郡;唐屬河北道莫州。

三、宋金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因保定為宋朝皇帝祖籍,宋祖陵所在地,改清苑縣為保塞縣,置保塞軍。太平興國六年(981年)析易州滿城縣南境入保塞縣,並升保塞軍為保州。

淳化三年(992年),呼延贊、李繼宣先後知保州,築城關、葺營舍,疏浚一畝泉河與雞距泉水匯合流入保州城關。宋真宗趙恆曾在聖旨中說:「保州保塞縣豐歸鄉東安村,乃宣祖之舊里也。」

金天會七年(1129年)於保州設順天軍節度使。大定十六年(1176年)復保塞縣為清苑縣。貞祐元年(1213年)十二月,蒙古軍攻陷保州城,屠城,城廢。次年(1214年),保州移治滿城。

四、元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降蒙金將張柔由滿城移駐保州(今保定址),令賈輔、毛正卿、苑德重建保州城。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改保州為順天路。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易名保定路,轄七州(含十二縣)、八縣,共二十縣。十七年(1280年)置官領保定織染局。

五、明

明洪武元年(1368年)保定路改保定府。永樂元年(1403年)改北平行都司為大寧都司,移駐保定。明初年,設薊遼總督,全稱總督薊遼保定等處軍務,兼理糧餉。節制順天、保定、遼東三巡撫,薊州、昌平、遼東、保定四鎮。

正德十年(1515年)設保定巡撫。嘉靖十年(1531年)建二程書院(院址今西大街路北),後改稱金台書院。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在府治西北建上谷書院。四十四年(1616年),在城東南角建清真寺。

崇禎十一年,保定總督從薊遼總督中析出,其獨立總督保定、山東、天津、登萊四巡撫之地[3]。

六、清

康熙八年(1669年)直隸巡撫由正定移駐保定,保定始為直隸省會。雍正二年(1724年)改直隸巡撫為直隸總督。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蓮池書院(今古蓮花池)。同治九年(1870年)李鴻章任直隸總督,於城內西南角建淮軍公所。

光緒元年(1875年)九月,天津至保定的電報線路完工。光緒十一年(1885年)基督教會在址舫頭東建基督教堂。光緒十五年(1889年)架設保定至西安的電報線路。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建盧漢鐵路盧保段,次年一月通車。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保定創辦電話。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盧漢鐵路保(定)正(定)段通車。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建慈禧行宮,慈禧挾光緒帝來保駐蹕三日。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建保定育德中學。該校曾為河北省同盟會機關駐地。同年,以蓮池書院藏書樓為基礎,建直隸省圖書館。

七、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成立初期為直隸省省會。1913年,廢保定府留清苑縣,省會遷至天津,清苑縣仍為范陽道治所。1914年范陽道改為保定道。1925年於清苑縣城(今保定市蓮池區)設保定自治市。

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廢保定道。隨即保定自治市亦被廢除。1935年,河北省會由天津遷回清苑。1937年9月,清苑縣城被日軍佔領。

1945年日本投降後,建立保定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6年6月,河北省會由北平遷至清苑。1947年11月,河北省會又遷回北平。

1948年11月,解放軍進駐,建立保定市,為冀中行政公署駐地。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在保定市成立。

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0月1日設立地級保定市和保定專區。以原清苑縣城(今保定市蓮池區)為保定市區域,清苑縣政府遷至南大冉。1954年9月改稱河北省政府改稱河北省人民委員會。

1958年4月28日,保定市降為縣級市,劃歸保定專區;5月,河北省人民委員會由保定遷至天津。

1960年5月3日,保定市第二次升為地級市,由河北省直轄,設路東區、路西區、清苑區、滿城區、完縣區。1961年5月23日,保定市再次降格為縣級市,劃歸保定專區,並路東、路西區為市區,清苑、滿城、完縣撤區設縣。1961年7月,設立新市區,1962年9月,設北市區和南市區。

1966年5月,河北省人民委員會由天津遷回保定,保定再次成為新中國河北省省會。1968年2月,省會遷至石家莊。1968年8月,保定專區改稱保定地區。

1983年11月15日,保定市第三次升為地級市,並改由省直轄,並將滿城縣劃歸保定市。1986年5月,清苑縣劃歸保定市。1994年12月,保定地區和保定市合並,組建新的地級保定市。

2014年,河北省《關於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將保定定位為「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醫療養老等功能疏解的服務區。」為此保定規劃1149平方公里承接北京功能疏解。

2015年5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新市區更名為競秀區;北市區和南市區合並為蓮池區;滿城縣、清苑縣、徐水縣,撤縣設區。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以北京、天津、保定腹地的雄縣、安新縣、容城縣及周邊區域,成立河北雄安新區,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

簡介

保定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偏西。市境北臨北京市、張家口市,東接廊坊市、滄州市,南鄰石家莊市、衡水市,西界山西省大同市、忻州市。地處華北平原北部,太行山東麓,地勢西高東低。

拒馬河、唐河、大沙河等由西向東流入白洋淀及大清河。全市總面積2.22萬平方公里,人口1,155.24萬,為河北省人口最多的地級市。保定曾先後為清代直隸省及近代河北省的省會,素稱首都「南大門」,現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京津冀地區中心城市之一。

(7)咱大保定的直隸總督署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一、地理

保定位於中國河北省中西部,在太行山脈東麓。北鄰首都北京,南鄰石家莊市,西鄰山西省,東鄰廊坊市。地理座標介於東經113°40'~116°20',北緯38°10'~40°00'之間。以平原為主。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570毫米,年均氣溫12.0℃。

境內地形分為山區(含中山區、地山區和丘陵地區)、平原與窪淀區。山區約占總面積的49.68%,最高山為阜平縣歪頭山,海拔2286米,此為駝梁山,海拔2281米。平原約占總面積的47%,窪淀區約佔3.23%。

二、人口民族

1、人口

2016年末,保定市常住人口1042.5萬人,比上年增加7.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11.2萬人,城鎮化率49.03%,比上年提高2.38個百分點。出生率12.18‰,死亡率5.79‰,自然增長率6.39‰。

2、民族

保定市境內主要民族為漢族,人口比較多的少數民族有回族、滿族、蒙古族等。

三、社會事業

1、文化藝術

2016年,保定全市公共圖書館22座,總藏書量199.2萬冊;博物館、紀念館21座;文化館23座;鄉鎮(街道)文化站268個。全市公共文化設施5839個。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8.3%,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8.6%。

2、教育事業

保定在歷史上宋有州學、明有府學。 清代蓮池書院提倡新學,開創了中國教育改革史上的先河,為晚清時代培育了大批政治、軍事、法律、外交、工程、文、史、哲學等方面的人才。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保定軍校)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規陸軍軍校,推動了中國軍事教育與軍隊的近代化進程,是中國近代軍事人才的培養基地。

2016年,保定市中等職業教育學校72所,專任教師6426人,在校學生6.7萬人。普通中學419所,專任教師3.8萬人,在校學生50.5萬人。

小學1884所,專任教師4.3萬人,在校學生87.9萬人。幼兒園2428所,在園兒童36.5萬人。初中畢業生升學率78.2%。

Ⅷ 寫保定歷史文化應該從哪些方面寫

本人河北人,給你點建議:
1、人物。人文歷史,先說人物。保定人傑地靈,壯士荊軻,燕大夫郭隗,漢昭烈帝劉備,西鄉侯張飛,宋太祖趙匡胤,地理學家酈道元,數學家祖沖之,戲劇家關漢卿、著名諫臣楊繼盛、京劇藝術家蓋叫天,東晉名將祖逖等名人志士,每個都夠你大書特書了。
2、文化。保定是著名文化名城。這片土地滋養出大批的文學家、詩人、創作家、表演藝術家、書畫家和多種文化工藝人才。《紅旗譜》、《小兵張嘎》、《野火春風斗古城》等都記載著保定昨天。如果把這些名人、名著集中起來,可以擔起中國現代文學半壁江山!
2、歷史。堯帝故鄉、中山國、上谷郡、保州城、府學、直隸總督署、蓮池書院、刻印書局、畿輔大學堂。每段歷史都積攢著厚重的文化底蘊。
4、軍事。主要寫下抗戰中地道戰、雁翎隊、狗腿子,狼牙山,王二小。保定軍校那段下點功夫,保定軍校曾培養出吳佩孚、孫傳芳、蔣中證、何貫中、李濟深、葉挺、張治中、傅作義、陳誠、白崇禧、李剛等1800多名將軍。其餘的,逐鹿之戰,戰國爭霸、三國角力、隋唐演義、宋遼拉鋸、蒙元狼煙、大明霸業、滿清入關、民國重鎮、中原大戰、畿輔要地、萬歲軍歌、文G武D,有關系沒關系可一帶而過。
5、藝術。老調、古樂、寸蹺、皮影、定窯、泥人、武術什麼的。驢肉火燒少不得。旅遊強市,這個要宣傳。
夠了吧。

Ⅸ 保定直隸總督府是哪個朝代的

中國清代軍政衙署建築。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裕華中路。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初為保定府署,永樂年間為大寧都司衙署。自清雍正八年(1730)直隸總督駐此,至清朝滅亡(1911)。

從雍正二年(1724年)李維鈞首任直隸總督起,到宣統三年(1911年)張鎮芳署理直隸總督止,187年中共產生直隸總督75人,99任次,有的只任數月,任職5年以上的只有方觀承、周元理、李鴻章、袁世凱等10餘人。其中李鴻章任期最長,他3次受命,先後達28年之久。這種平均不到兩年一任次的頻繁更替,原因除有的總督病故、革職或降調外,還是清朝中央駕馭地方大吏的一種手段。因為朝廷唯恐地方官久居一地,結黨營私,難以控制,認為適當調換可免於此弊。

閱讀全文

與咱大保定的直隸總督署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