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七雄q传以下哪些符合匈奴族的历史

七雄q传以下哪些符合匈奴族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14 08:36:18

A. 历史上的匈奴帝国有哪些

匈奴帝国,曾经是亚洲大陆上最强大幅员最辽阔的大帝国,一度纵横驰骋,四处劫掠,成为横亘在东西之间的一支可隍的文明破坏力量。后来匈奴帝国在与汉帝国在连续的征战中消耗的精疲力尽, 走向衰落。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东亚的蒙古高原,就是凶猛的游牧部落的故乡,他们是草原文明的缔造者和传承者,他们四处侵略农耕文化的国家。尤其是每当出现较大的自然灾害,牲畜大批死亡的时候,他们就会进入农业文明的领地,通过掠夺资源,来延续着自己的存在——他们一批批的从蒙古高原冲出去,他们征服了许多的亚洲帝国,并且一度成为了小半个欧洲的统治者。

B. 七雄Q传的通关攻略

一. 如果是3匹白马,怎么走就很明朗化了。基本上是第一个到岔路口的追探子,第二个往前直走就是了,最后一个断后。
二. 如果是两匹白马,白马放在第二和第三的位置,这样能保证白马一定不会跑在棕马的后面,还是先到的白马追探子,第二只白马就可以直走了,棕马是一定断后的,剩下的就全凭运气扔筛子。
三. 一匹白马的时候,一定要将白马放在第三个位置上;这样就能保证白马可以再追完第一个探子之后还能赶上去追第二个探子。棕马就是先到的直走,下一个路口也直走,第二个探子也让白马追。后到的就断后。
四. 如果没有白马,走的方式和三匹白马的是一样的方式,但这种情况下想拿三星全凭运气,因为第二个探子不是那么好追的。
说明:
1. 断后的小马只要用一颗筛子就可以了,这样基本上可以防止跑过头让敌人溜掉。如果一颗筛子仍的点数大了,想100%保证不跑过头的话可以选择遥控筛子或者停留卡,相信各位玩家这种东西是不缺的。
2. 让白马站在后面的位置,是为了防止棕马跑在白马的前面优先到达岔路口(如果是第一个岔路口棕马基本是能追上探子,但还是有1/4的可能性追不上的,但白马肯定是能追上探子的;而第二个岔路口棕马想追探子就更不用说了,能追上的可能性非常的小)这样会很大程度上增加各岔路口的探子逃脱几率;
3. 如果各位玩家已经进入副本,但又想赶紧刷完赶活动时间。第一 扔筛子要手动,第一时间将筛子扔出去;第二 在确定敌人已经消灭,西施到达终点也万无一失之后选择只仍一颗筛子,这样减少角色的运行步数(或者直接用停留卡,只要你认为自己的卡很多经得起浪费),这是最省时间的方法了。 初入《七雄Q传》的世界,一切都很新奇。新手指引会告诉你如何成为一个称职的君主。随着成长任务一步步前进,在这乱世洪流中站稳脚跟。向着战国时代大声宣告,你来了!
推荐升级方式:
成长任务、君主任务、建筑建造
升级方式分析:
毫无疑问,这一阶段跟着成长任务发展是最快的升级方式。更重要的是,跟随成长任务路线,不仅能让你在初期获得大量的君主经验,还能自然而然的熟悉游戏中的方方面面。而且,活用任务奖励得到的道具也能帮助你在游戏中快人一步。君主任务是在花费固定的时间后获得大量的君主经验,绝对是升级的利器,前期君主任务耗时短,在做君主任务的同时可以进行其他成长任务,两种任务搭配进行,让你获得更快的升级体验。在游戏初期,建造和升级建筑也能给你带来不少的经验。
操作提示:君主属性点对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请合理分配属性点。
阶段主要玩法:
在这一阶段里,您可以参加勇闯重楼、百战千军等活动,参加活动不仅可以获得君主经验外,同时更能赢取多种奖励。
勇闯重楼

百战千军

阶段功能:
农场
玩家可在主界面功能按键下找到农场入口。农场是《七雄Q传》的一大经典设计。玩家可以在农场中进行种植、收获、犁地、让好友给自己的摇钱树浇水、去别人的农场采摘等等趣味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农场还是获得游戏中发展的核心——资源的最主要途径。
加好友
玩家可以在大地图上点击其他玩家的城池或者在聊天框中点击玩家的名字进行添加好友功能。
招募武将
城池建筑——酒馆里可以进行武将招募,这一阶段玩家最多只能招募3名武将。如果想更换武将可以先解雇掉已有的武将。如果对酒馆中现有的武将不满意,可以使用武将刷新卡进行刷新,有一定几率可以出绿色成长武将。
随机事件
官府前面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一个头顶黄色文号的小人。每个小人都会带来不同的事件,根据当天的运势不同,玩家会获得事件奖励或者惩罚。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率和数量与酒馆等级有关。
答题
玩家可以通过主界面正上方的答题按钮进行答题,通过答题可以获得铜币。
购买武将装备
当城池中有铁匠铺时,玩家可以在铁匠铺中购买一些初级的装备。
穿戴武将装备
当玩家获得装备后,可以在武将—装备栏下单击装备图标为自己的武将穿戴装备。
武将经验分配
玩家可以在君主界面下找到武将经验池。当经验池中有经验时,玩家可以为自己的任一武将分配经验。可以使用经验卡或领取联盟福利为经验池注入经验。
加入联盟
当玩家的城池中有外使院时,玩家就可以创建自己的联盟或是申请加入其它玩家的联盟了。当你在联盟列表中选中了一个联盟申请后,该联盟的盟主或副盟主通过你的申请,你就成功的加入了此联盟。 《七雄Q传》的游戏画面是Q版卡通风格,人物设计和场景在还原战国时期的艺术风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趣味性的设计,大气有趣的三军对垒,激动人心的生死决斗,完美的融合了深厚浓郁的战国文化。精美有趣的画面衬托经典的战役,拥有众多特色的玩法和战役场景。
《七雄Q传》摒弃了以往网页游戏纯静态的画面,在画面中加入了一些动态要素。如动态的溪水,碧波滔天中摇摆的小船,飘飘而落的树叶,这些都提高了游戏的代入感,此外,游戏里的人物比以往的也更有突破,人物可爱又不失美感,用趣味诠释了厚重的历史感,呈现一部最具英雄气魄的战国史诗! 登陆《七雄Q传》之后,选择对应的区服即可进入游戏,待您创建角色以后,便能正式体验《七雄Q传》的君主冒险旅程了。
第一步:在登录以后,选择对应的服务器,点击服务器后即可开始游戏。
第二步:首次进入游戏时,您将自动进入角色创建页面。

如图,右上方选择好国家后即可为您的角色取一个惊动天地的名字,这将是您在《七雄Q传》中唯一的标识哦。
另外,您可以选择的国家有:秦、楚、齐;角色创建完毕,您便能点击【创建角色】进入《七雄Q传》的世界了。 1. Q:荣誉可以用来兑换道具吗?
A:可以。在商城中有专门的荣誉商店。可以在其中使用荣誉兑换相应道具。
2. Q:刚建号,选错了国家怎么办?
A:新手可以免费转换一次国家。每次转换国家需要等待24小时。
3. Q:自动建造在离线以后是否还可以继续建造?
A:可以
4. Q:君主ID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
A:在有戏界面中可以点击头像右侧的“君主ID”即可复制;另外,在游戏加载的过程中也可以在进度条下方看到君主ID。
5. Q:君主ID有什么用处?
A:如果遇到问题,君主ID是技术人用定位玩家角色的重要信息之一。
6. Q:已经建筑的分城可以改建或者拆除吗?
A:目前尚未开启分城拆除功能。
7. Q:城内的工匠可以提升建筑水平吗?
A:可以。城内的工匠可以通过点击并进入官府,来提升对应工匠的建筑速度。提升工匠的建筑速度是需要消耗“鲁班之书”的。
8. Q:要到多少级才能开放千重楼挑战?
A:当到4级城池以后,千重楼副本就可以开放,通过完成挑战,可获得大量武将经验和部分武将装备。
9. Q:高级迁城令如何使用?
A:点击想要迁城的坐标,再使用高级迁城令就可以了。
10. Q:兵种如何升级?
A:点击武将头像下方的兵种旁边的箭头按钮,就可以给兵种升级。鼠标移动至兵种图标上可查看该兵种进行等级提升所需满足的条件。
11. Q:多少级会有武将传承功能呢?
A:在武将里表中的任意武将等级达到50将会开启该功能。
12. Q:种子成熟应该是一天只能浇一次水,但是如果更新的话,同一个玩家可以再浇一次水?
A:同一个人在一个成熟周期内每天只能浇一次水。
13. Q:为什么解雇已招募的武将,再在酒馆刷出来就只有拜会,不可以再招募了?
A:可以在酒馆中点击将星谱再将在野武将召回。
14. Q:弓武将伤害和距离有关系吗?为啥我的弓将被近身了伤害变低了?
A:远程部队被近身以后,确实伤害会减少。可以通过阵型让远程武将发挥出来最大威力!
15. Q:被摧毁损失的繁荣度,会一直掉下去吗?
A:使用摧毁攻打敌方城池所损失的繁荣度每天是有上限的。主城被打到1级的时候,对方将会被自动流放。
16. Q:武将传承,武将传承符要15个。是不是武将等级越高要求传承符越多?
A:不是,是传承次数问题。传承的次数越多,需求的传承符越多。
17. Q:联盟基地选定后是否可以迁移?
A:选定后无法迁移
18. Q:为什么我的祭坛20级以后能兑换的经验次数不是跟着祭坛等级增长了?
A:在祭坛20级以后会增加经验的兑换次数。
19. Q:铁匠铺多少级可以分解装备?
A:18级可以分解装备。
20. Q:君主多少级才可以出征?
A:24级
21. Q:浇水会不会扣除行动力?
A:偷菜会减少行动力,浇水不会减少行动力,会增加荣誉。
22. Q:为什么我浇水不加荣誉了?
A:每天浇水所加的荣誉是有上限的,每天最多50次,超过50次即不会获得荣誉了。
23. Q:PVP的时候出手速度是怎么决定的?
A:交战的时候,由机动力高的一方先出手。机动力相同的情况下,是由进攻方先出手。如果装备了疾风书,会判定第一回合固定先出手。
24. Q:盟主不玩了,怎么办?
A:可以禅让盟主,也可以解散。联盟禅让时间为60个小时。
25. Q:转国家需要什么?
A:新手期可以免费转一次国,过了新手期需要花费100元宝转国。
26. Q:为什么我的武将一直是绿色的?我看到有人的武将是蓝色的啊?
A:武将进阶之后进行强化,名字就会变成蓝色。
27. Q:免战不能支援盟友是么?
A:是的,免战期间是无法进行支援盟友操作的。

C. 我国历史上盛名一时的匈奴现在变成了哪个民族

在我们中国千年的历史当中,匈奴这个少数民族,可谓是在历史当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从秦朝的时候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的入侵,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的长城。到之后的汉武帝进攻匈奴,都被记载在了历史书中流传至今。

但到了现在,我们印象中的那个匈奴,却几乎像是销声匿迹了一样。鲜有人知道他们如今是哪个民族,那么当年的匈奴如今是怎么样的呢?


曾经辉煌一时的匈奴,就这样随着曲曲折折的经历退出了历史舞台,并开枝散叶在许多地方开始了自己的新篇章。回顾历史,许许多多的民族曾经都像流星突然闪耀在夜空中一样,十分耀眼。但也像流星一样转瞬而逝,有些甚至只能存在与历史书中,现实中已没了踪影。而我们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见证了各个朝代的兴衰。即便曾经遇上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甚至到近代接近成为其他国家的奴隶,但依然能够坚持过去。最终战胜困难,在当今的这个世界立足。而与我们同时代出现的其他文明,如今却只能在文献和遗迹中才能够了解到。这更加说明了中华民族不仅仅是历史悠久,即便经历了大风大浪也依然能够从容不迫地去面对。

而我们现在不仅仅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更是一个屹立于世界之巅的民族,作为这个民族的一分子,我们更应该倍感骄傲。

D. 谁可以给讲一下 匈奴的历史

匈奴

中国古代北方游牧部族。又称胡。其名始见于战国文献。起源不明,或以为即周代典籍中所见■狁、薰粥之后。其族属和语言系属有蒙古、突厥、伊朗诸说,迄今尚无定论。匈奴人没有文字,以言语为约束。

政治组织与社会经济匈奴人以畜牧为主,畜有羊、牛、马、骡、驴和骆驼等。马最受重视,为战斗、运输、贸易和日常生活所必需。畜产归私人所有,各部落牧地则为各该部落牧民所共有。匈奴人住毡帐(古曰穹庐),食肉、饮乳及马乳酒,衣皮革,过着逐水草迁徙的生活。匈奴贵族亦居住汉式宫殿,这些宫殿可能成于汉工匠之手。匈奴人会建造军用的壁垒、城堡等;有车、船,能筑路、架桥。匈奴冶铜业发达,能铸刀、剑、斧、镞和马具等;冶铁和制陶也有一定的规模。

匈奴人三马形铜饰牌

内蒙古察右后旗二兰虎沟出土

匈奴的社会组织以部落联盟为主,联盟的首领称为“单于”。公元前3 世纪末以后,匈奴征服邻近各族,统一蒙古高原,游牧的国家政权机构逐步形成。单于以下,高级官吏依次有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等,主管军政,均由单于子弟、本部落贵族担任,皆世袭。此外,有左、右骨都侯等,辅佐政务、断狱听讼,一般由异姓贵族担任。

匈奴由许多部落构成,各部落包含若干氏族,著名的如孪鞮氏、呼衍氏、兰氏、须卜氏、丘林氏、韩氏、郎氏等。孪鞮氏最贵,单于皆出此族。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其余有呼衍、兰、须卜、丘林四族亦贵,世与单于联姻。凡废立、和战、祭祀等大事,均由各部贵人会议决定。

匈奴有不成文法,盗窃者没其财产,大罪死,小罪轧;监禁最长不出十天,一国的囚犯不超过十人。

匈奴人朝拜日,夕拜月;月满进军,月缺退兵;战场上能斩得敌首的,赐酒一杯。凡有掠获,皆归己有,以俘虏为奴婢。打仗时能运回死者尸体的,可得死者全部家财。匈奴绝大部分是骑兵,男子少壮能挽弓者均在编内。

匈奴行族外婚;父兄死,妻后母,报寡嫂。匈奴人土葬,死者头部朝东。贵族皆深葬,棺椁多达三重。单于死,金银、衣裘随葬之外,近幸臣妾从死者多达数十百人。

匈奴于每年正月,小会单于庭,祭祠。五月,大会龙城(今蒙古鄂尔浑河西侧和硕柴达木湖附近),祭祖先、天地、鬼神。秋日马肥,大会■林,检点人畜。南匈奴降汉后,仍有三龙祠,常以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

秦及汉初时期 秦初,匈奴分布在阴山南北地区。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使蒙恬率军三十万往击,夺取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一带),重置九原郡(治今内蒙古包头市西),连接秦、赵、燕旧日长城并重加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镇原南),东至碣石(今河北昌黎北)。三十六年,又迁三万户垦殖北河(今内蒙古杭锦旗一带)、榆中(今河套东部),以防匈奴南下入侵。

秦二世元年(前209),匈奴头曼单于乘中原动荡之机,收复河南地;至其子冒顿单于(?~前174)杀父自立时,匈奴已有控弦之士三十万,遂西破月氏,东击东胡,北服丁零,南并楼烦、白羊;并乘楚汉相争之隙,屡犯燕(今河北北部)、代(今河北蔚县一带)。汉高帝七年(前200),匈奴兵围马邑(今山西朔县),南扰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汉高祖刘邦亲率军三十余万出击,至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遇伏被困,不得已使刘敬往结“和亲”之约,以公主嫁单于,岁奉贡献,并开关市与交易。

约前177或前 176年,匈奴西进,再次击败月氏,迫使月氏向西北溃退至伊犁河流域;接着又征服乌孙、呼揭,以及楼兰等塔里木盆地绿洲诸小国。其西部日逐王在西域北道焉耆、危须与尉犁之间置“僮仆都尉”,控制商道,榨取财富。老上单于在位(约174~160年间)时,又大败月氏,杀其王,以其头为饮器。此后(约前 139~前129年间),匈奴又令乌孙进攻月氏,月氏再西迁至妫水(今阿姆河)流域,乌孙遂据有伊犁河流域。

匈奴与汉虽结和亲,然恃其强盛,仍不断侵扰长城以南地区,匈奴骑兵曾一度烧毁回中宫(在今陕西陇县),前锋直指长安甘泉(在今陕西淳化西北)。

汉武帝至王莽时期 西汉王朝经过六十余年休养生息,国力渐充,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初便立志北伐。元光六年(前129),汉兵自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代郡、云中(今内蒙古和林格尔)、雁门(今山西右玉西北)四道并出,击匈奴于长城下。元朔二年(前127),汉将卫青取河套以南,置朔方(今内蒙古杭锦旗北)、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二郡,徙民十万以实之。元狩二年(前121),汉将霍去病出陇西,攻克焉支(今甘肃永昌西、山丹东南)、祁连二山;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率部众四万余归汉,汉在两王故地先后设酒泉(今甘肃酒泉)、武威(今甘肃民勤东北)、张掖(今甘肃张掖西北)、敦煌(今甘肃敦煌西)四郡;从此自河西走廊至罗布泊一带无匈奴,匈奴与西羌的联系断绝。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率步、骑兵数十万分两道并出,夹击匈奴于漠北。汉军大胜,封狼居胥山而还。同时,武帝遣张骞等出使西域,约结月氏、联姻乌孙,力图断匈奴右臂。嗣后,匈奴与汉反复争夺西域门户楼兰、车师等地,前后凡二十余年。宣帝本始元年(前73),匈奴击乌孙不利,衰兆已现。丁零、乌孙、乌桓等各乘虚攻击,其势益弱。神爵二年(前60),日逐王降汉,汉得车师,西域始畅通;汉命郑吉为西域都护,西域诸国多属都护管辖,从此匈奴僮仆都尉不复存在。

不久,匈奴统治集团内讧,五单于争立。宣帝五凤元年(前57),终于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呼韩邪单于于甘露三年(前51)降汉,觐见汉宣帝刘询。西部郅支单于西迁至康居住地,役使近旁乌孙、呼揭、丁零诸小国;元帝建昭三年(前36)被汉将陈汤等击杀于楚河上。郅支既灭,呼韩邪于竟宁元年(前33)再次朝汉。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昭君)嫁呼韩邪,号“宁胡阏氏”。从此匈奴不断朝汉,并遣子入侍,和平相处凡四十余年。王莽执政,降低对单于的待遇,阻止乌桓等向匈奴纳税,于是匈奴重又入侵。一度北边空虚,不断为匈奴所蹂躏。

汉朝赐给匈奴王温禺鞮的“汉匈

奴栗借温禺鞮”铜印

内蒙古伊克昭盟东胜征集

东汉、魏晋时期光武帝之初,汉与匈奴关系仍未好转。后因塞北连遭饥旱,又受乌桓等攻击,匈奴疲惫已极,内讧又起,日逐王比于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自立,亦号呼韩邪单于,率漠南八部归降于汉。匈奴遂分裂为南北两部。

南匈奴部众驻牧于汉北边五原、云中、定襄(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朔方、雁门、上谷、代、北地(治今甘肃庆阳西北)八郡之内;汉对于南匈奴岁赐丰厚,且于建武二十六年设“使匈奴中郎将”以监护之。明帝以后,更设度辽营于五原曼柏(今内蒙古达拉特旗),置度辽将军,协助南匈奴单于抵抗北匈奴来侵和镇压族人的叛乱。此后,南匈奴或降或叛,然节节南徙。至2 世纪40年代多数集中于并州中部汾河流域一带。东汉末,曹操怕匈奴势力蔓延,始限制其居住地区,分其部众为左、右、南、北、中五部,并采取分化政策,使上层贵族与部众脱离。此后南匈奴单于仅有虚名,王侯降同编户,部分匈奴牧民逐步沦为汉族地主的农奴。西晋末,匈奴屠各氏贵族刘渊趁八王之乱据有并州,建立 “汉”政权,后其族子刘曜为帝时,改国号为“赵”,前后立国二十六年(304~329)。东晋末,铁弗匈奴赫连勃勃建立“夏”政权,立国二十五年而亡(407~431)。南北朝后期,匈奴之名逐渐消失。

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汉将窦固、耿忠出酒泉塞,击败北匈奴呼衍王,追踪直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置宜禾都尉,屯田伊吾(今新疆哈密)。次年,窦固、耿忠又合兵击平车师前、后王,重置西域都护,切断北匈奴同西域的联系。北匈奴困窘,诸部南下归汉者逐年增多。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汉将窦宪、耿秉等得南匈奴之助,又大败北匈奴,逐北三千里,登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刻石记功而还。永元二年、三年,汉军又连续大破匈奴,斩获甚众,单于遁逃,汉军出塞五千里始还。此后,由于鲜卑兴起,占有匈奴故地,北匈奴部分投汉,部分归降鲜卑。其余残众或降或叛,出没于天山南北,继续与汉争夺对西域的控制权,屡为边患。其踪迹直至2世纪中叶才不见于记载。或以为欧洲史上的匈人(Huns)即西迁的北匈奴,但未有确证。

近年来,从匈奴贵族墓中出土了不少青铜器,如兵器、马具等,上面的动物纹饰高度写实,栩栩如生,与中亚、南俄等地游牧部族中流行者相类似,或以为这是匈奴人同自西向东扩展的斯基泰(Scythai)文化相接触的结果。另外,通过战争、和亲和关市,匈奴大量地接受了汉文化的影响。匈奴人墓葬中有许多汉式丝绸服装、铜镜、马具、漆器等,均是明证。同时,汉经济文化也受惠于匈奴,当时养马业的发达,就与匈奴马匹的输入有关,骑兵的训练与有关战术的进步也受到匈奴的影响,足见匈奴在东西经济、文化交流中起过一定的作用。

E. 如今自称是匈奴或匈奴后裔的民族有哪些

匈奴是约公元前3世纪时兴起的一个游牧部族,在不断吸纳或吞并周围部族的基础上迅速壮大,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游牧部族之一,建立了游牧民族的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并在秦汉之际使西域诸国多臣服于己。但随后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分裂,使匈奴内部分化愈来愈复杂,便如“溢堤的洪水”影响着欧亚大草原的历史进程,而其西迁更是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影响了世界历史。关于匈奴族西迁的历史,中国史书语焉不详,多为“向西方跑了”。匈奴史专家、内蒙古大学教授林干说:“公元前1世纪时汉武帝使匈奴遭受重创,部分匈奴或内服或西迁西域,并终使匈奴后来分裂为南匈奴与北匈奴。至公元89至91年时,北匈奴在南匈奴与汉朝军队的共同打击下接连大败,受北匈奴控制和奴役的部族或部落也纷纷乘机而起,北匈奴主力便远走伊犁河流域、中亚、顿河以东与伏尔加河等地。其后,中国北方的鲜卑族强大起来,逐步占有匈奴故地,五六十万匈奴人遂‘皆自号鲜卑’,都成了鲜卑人。一个民族融入其他民族的进程是很快的。”西迁的匈奴人在公元374年击灭位于顿河以东的阿兰国后,便开始扮演着推动欧洲民族大迁徙的主要角色,对欧洲历史产生了很大影响。虽然如昙花般的匈奴王国在欧洲消失了,但是许多匈奴人很可能留了下来。许多学者认为匈牙利人就是其后裔。匈牙利人与欧洲其他地方人的长相有明显区别,匈牙利民歌很多与陕北、内蒙古的民歌在调上是一样的。陕北民歌如信天游的产生远比蒙古人早,很可能与匈奴有关。建立大夏国的赫连勃勃,父亲姓刘,其子孙也姓刘,只有赫连勃勃自号“赫连”。现在陕北姓刘的很多,或许是匈奴的后裔。匈奴的部族很多,进入中原后多以部落或氏族为姓,如姓呼延的、姓独孤的等,但不能说姓这几个姓的一定是匈奴后裔。自号“长安匈奴”并以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蜚声文坛的作家高建群说:“匈牙利人吹唢呐和剪纸的情形和中国陕北的一样,他们说话的尾音也与陕北口音很相似。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一首诗中曾经这样写道:我们那遥远的祖先,你们是怎么从亚洲走过漫长的道路,来到多瑙河边建立起国家的?很多匈牙利学者都认为这个国家与匈奴后裔有着密切的关系。”匈奴作为一个民族消失了,但其文化习俗仍部分保留下来了。以现在主要流行于蒙古国、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内蒙古与新疆的“胡笳”为例,胡笳虽为匈奴乐器,但其传播、继承却早已超出了匈奴

F. 历史上匈奴是现在的什么民族

一是蒙古族是匈奴后裔,二是匈牙利人是匈奴后裔,三是匈奴完全融合于其他民族。

1世纪—2世纪时的南匈奴内附期间,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从中国历史中逐渐黯淡。匈奴后裔成为中国居民之后,逐渐改为汉姓。其后裔多生活在今天的陕西、山西、山东和福建等地。

如位于江苏苏州的金氏,位于福建福安市赛岐镇宅里村的金氏,位于河南省鹤壁市的赫连氏,位于安徽省皖南东至县南溪古寨金氏。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金崖镇金氏,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后路金村金氏,山东省文登市丛氏-传说皆为匈奴金日磾的后裔。

(6)七雄q传以下哪些符合匈奴族的历史扩展阅读:

匈奴在我国古代以骑兵闻名,当年的秦始皇修建长城,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为了抵抗外族入侵,这些外族多数就是游牧民族,对中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长城最终也没有抵挡住匈奴的入侵,匈奴的历史非常久远,他们在欧亚大陆的草原上生存发展,擅长于骑马射箭,当时的中原一马平川,步兵最多,骑兵很少骑射之术也不精通。

到了汉朝的汉武帝时期,匈奴渐渐有超越汉朝之势,已经对汉朝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汉朝边境地区的百姓们,本来都是安居乐业,淳朴热情的,相比之下匈奴人就十分凶狠冷酷。

匈奴人经常骚扰当地的老百姓,百姓们哀声哉道,于是汉武帝派出大将卫青前去平乱,当时的汉朝非常兴盛,后续的军营补给都能持续供应,于是卫青大大的打击了匈奴的嚣张气焰。

之后匈奴卷土重来,被少年天才军事家霍去病,凭借着过人的聪明智慧和军事谋略,把匈奴逼退到漠北地区,重创匈奴,从此以后匈奴失去了入侵的能力。

于是,匈奴逐渐分裂成了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归降了汉朝,另一部分娶了西边的欧洲大陆,他们休养生息之后,凭借着初中的骑射技术和作战能力,把欧洲的一些国家打的不敢反击。

归降汉朝的一部分匈奴人,已经融入到汉族里面,还有一部分到了蒙古的游牧地区,继续游牧生活。而在欧洲的那部分匈奴人,已经与欧洲的民族结合,现在的欧洲人也许会有匈奴的血统。

G. 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

(1)匈奴族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祖国的北疆。
    (2)第一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版一,为以后全国性权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3)他们创造的匈奴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汉、匈人民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历史。

H. 根据“冒顿统一匈奴盛,高祖被围去和亲,卫霍领兵破匈奴,昭君出塞睦人民”来回答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

在秦末时期,北方匈奴首领冒顿单于鸣镝弑父统一匈奴 匈奴以北方铁骑之利进犯汉回高祖刘邦答,刘邦以步兵迎战结果被围困于白登山,谋士陈平以珠宝和夫人路线劝退匈奴,随着西汉高祖 惠帝 文帝 景帝的积累,于汉武帝时发展强盛,国富兵强,战马充裕,遂命卫青霍去病征战匈奴,匈奴被击败之后一支远走漠北,一支分内部分裂,但是汉武帝此时认识到连年征战已使国力损耗过大,于是写下了轮台罪己诏,改变对外策略,对分裂的匈奴和亲为主。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历任三代匈奴阏氏,执行有利于汉匈两族的政策,匈奴和汉朝保持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和平,双方在边塞通商,百姓和睦。
大体就是这么个情况,有什么其他需要补充的还请提出,你的问题部分没打出来……

I. 匈奴族都有哪些分支

http://ke..com/view/14656.htm

J. 关于匈奴人的历史

匈奴 原本是活跃在中亚蒙古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从公元3世纪开始了漫长的西迁。匈奴人是骑在马背上的民族,匈奴的骑兵擅长使用长矛和弓箭作战。为了找到新的适合放牧的草原,匈奴人带着家眷和大量的马匹牲口开始了迁徙。匈奴军队有着强大的力量和严明的纪律,他们以不可阻挡之势扫清了西迁路上的所有障碍。当地的民族为了躲避恐怖的敌人而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从而掀起了一阵巨大的迁徙浪潮。这一连锁反应由君士坦丁堡和东罗马帝国一直延伸到多瑙河和莱茵河流域,最终在公元476年淹没了西罗马帝国。
匈奴人终于发现了所喜爱的土地,他们定居在匈牙利平原,在蒂萨河畔的塞格得城建立了自己的大本营。匈奴人需要广阔的草原来放牧他们的马群和牲口,从这一片区域开始,匈奴人通过同盟或是征服的方式控制了由俄罗斯的乌拉尔山直到法国的莱茵河之间的区域。
匈奴人是马术精湛的骑手,从少年时期就开始接受训练,一些历史学家相信正是匈奴人发明了马镫,增强了骑兵在持握长矛冲锋时的战斗力。匈奴骑兵的机动能力使敌人带来感到恐惧,他们每天要更换几匹战马以保持这一优势。匈奴人的第二个优势是他们使用的复合弓,远远超过了西方的任何同类武器。站立在马镫上,他们能够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发射弓箭。匈奴人的战术是令人惊异的闪电般的突袭,并因此而带来恐怖。他们是一支由轻骑兵所组成的军团,他们的行政体系需要一名伟大的领袖来统率整个部落。
当伊朗人种的游牧民(斯基泰人和萨尔马特人)占据着草原地带西部即南俄罗斯时,无疑地还包括图尔盖河流域和西西伯利 匈奴极盛时期疆域图亚;草原地带的东部是处于突厥-蒙古种民族的统治之下。其中在古代史上占统治地位的民族是以"匈奴"一名而被中国人所知。匈奴一名与后来罗马人和印度人称呼同一蛮族的名称(Huns〔Hunni〕和Huna)是同词源的。可能这些匈奴人(直到公元前3世纪的秦朝,才在中国编年史上清楚地记载了匈奴一名)在公元前第9和第8世纪时已经被中国人称为严狁。更早一些的时候,他们可能被称为"草粥",或更含糊地被叫作"胡人"。在历史的黎明时期,汉人所知的胡人是指那些当时居住在中国边境上,即在鄂尔多斯、山西北部和河北北部的那些民族。马斯佩罗推测:所谓北戎即"北部之戎",分布在今天的北京西部和西北部,是一支胡人部落。其他的部落在公元前第4世纪时已经归降于赵国。赵武灵王(大约公元前325-298年在位)甚至从他们那里夺取了山西最北部(大同地区),实际上还夺取了今鄂尔多斯北部地区(约公元前300年)。正是为了有效地防范这些游牧民的进攻,秦国(陕西)和赵国(山西)的汉人都改他们的重车兵为灵活的骑兵。这一军事改革带来了中国服装上的彻底变化;弓箭时代的长袍被从游牧民那里学来的骑兵裤子所取代。从游牧民哪里,中国武士们还模仿了羽毛装饰的帽子、"三尾服"和后来对名为"战国时期"的艺术起到很大作用的"带扣"。也正是为了防御匈奴,赵国及其邻近诸国的中国人开始沿其北部边境垒起最初的城墙,后来秦始皇统一和完成了城墙的建筑,成为了长城。
据司马迁记述,正是在公元前3世纪后半叶,匈奴似乎成为一支统一的、强大的民族,他们由一位名叫单于的首领统帅着,单于的全名汉文译音是撑犁孤涂单于,中国人把这些词解释为"像天子一样广大的首领"。在这些词中可以发现突厥-蒙古语词根,特别是"撑犁"是突厥-蒙古语词(Tangri,天国)的译音。在单于之下,有两个最大的官职,即屠耆王,意为左右贤王。汉文译音"屠耆"与突厥字(doghri)有关系,意思是"正直的"、"忠实的"。就基本上以游牧生活为主的民族所能谈到的固定居住地而言,单于住在鄂尔浑河上游的山区,以后成吉思汗蒙古人的都城哈拉和林就建在这儿。左贤王--原则上是单于的继承人--住在东面,可能在克鲁伦高地。右贤王住在西面,可能像阿尔伯特·赫尔曼认为的那样,在杭爱山区、今乌里雅苏台附近。接下去,匈奴统治集团内依次有: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然后是千夫长、百夫长,十夫长。这个游牧民族,在行进时被组织得像一支军队。一般行进的方向是朝南,这在突厥-蒙古种各民族中已成为习惯;类似的现象在匈奴的后裔、6世纪的突厥人中,以及成吉思汗的蒙古人中都可以看到。
汉人描绘的匈奴肖像上的特征,我们在他们的继承者突厥人和蒙古人身上也可以看到。威格尔概括道:"他们的身材矮而粗壮,头大而圆,阔脸,颧骨高,鼻翼宽,上胡须浓密,而领下仅有一小撮硬须,长长的耳垂上穿着孔,佩戴着一只耳环。头部除了头顶上留着一束头发外,其余部分都剃光。厚厚的眉毛,杏眼,目光炯炯有神。身穿长齐小腿的、两边开叉的宽松长袍,腰上系有腰带,腰带两端都垂在前面,由于寒冷,袖子在手腕处收紧。一条短毛皮围在肩上,头戴皮帽。鞋是皮制的,宽大的裤子用一条皮带在踝部捆扎紧。弓箭袋系在腰带上,垂在左腿的前面,箭筒也系在腰带上横吊在腰背部,箭头朝着右边。"
上述服装的一些细部,特别是裹齐踝部的裤子,对匈奴人与斯基泰人来说都是共同的。有许多习惯也是相同的:如葬礼上的牺牲。匈奴和斯基泰人都是在酋长(或首领)的墓上,割开其妻子及随从们的喉咙,至于匈奴人,其人数达到上百或者上千。希罗多德(IV.65)记载,斯基泰人将敌人的头盖骨在沿眉毛平处锯开,在外面用皮套蒙上,里面嵌上金片,作为饮器使用。《前汉书》证实了匈奴人中有同样的习惯。这一习惯特别是从老上单于用月氏王的头盖骨来饮酒的例子中可以看到。确实,匈奴和斯基泰人都是把头看作战利品的。希罗多德(IV.64)曾提到斯基泰人在战利品中展示他们砍下的敌人的头颅以及挂在马缰绳上的头皮,以示夸耀。
在匈奴的后裔,即公元第6世纪的突厥人中,一个战士坟墩上的石头,其数目是与他一生中所杀敌人的数目成比例。这种嗜血性的风俗也同样盛行于印欧种和突厥-蒙古种的游牧民中。斯基泰人用敌人的血洒在插在一个小土堆上的神圣的短弯刀上,以及喝一杯被他杀死的第一个敌人的血。匈奴人在订盟约时,要用人头盖骨制成的容器喝血。在悼念死者时,斯基泰人和匈奴人用小刀把脸划破,"让血和泪一起流出来"。
像斯基泰人一样,匈奴人基本上是游牧民,他们生活的节奏也是由他们的羊群、马群、牛群和骆驼群而调节。为寻找水源和牧场,他们随牧群而迁徙。他们吃的只是畜肉(这一习惯给更多是以蔬菜为食的中国人很深的印象),衣皮革,被谢裘,住毡帐。他们信奉一种以崇拜天(腾格里)和崇拜某些神山为基础的、含混不清的萨满教。他们的单于或者最高君主,在秋季召集全体匈奴人(这个季节马最壮)课校人畜。所有的中原汉人著作家都把这些野蛮人描述成顽固的掠夺者,他们会出其不意地出现在耕地边缘,侵袭人畜和抢劫财产,然后在任何还击可能来到之前带着战利品溜走。当他们被追赶时,他们的战术是引诱汉人军队深入大戈壁滩或是草原荒凉之地,然后在自己不遭埋伏的情况下,以雷雨般的箭惩罚追赶者,直到他们的敌人被拖垮,被饥渴弄得精疲力竭,他们才一举而消灭之。由于他们的骑兵的机动性以及他们的弓箭技术,这些方法相当有效。在从最初的匈奴到成吉思汗时期的所有草原居民中,这些方法都很少变化。对于所有那些由马上弓箭手组成的部落,无论是东方的匈奴人或是西方的斯基泰人,这些方法都是共同的。正如希罗多德所陈述的,斯基泰人对付大流士就是采用同样的策略。大流士及时地意识到这种危险,并且在这种"退出俄罗斯"可能终止灾难的来临之前就撤退了。有多少汉人将领后来因为缺乏这种谨慎,他们受到匈奴人佯装逃逸的蒙蔽而进入沙漠荒凉之地,在那儿遭到了屠杀呢?
至于匈奴在突厥-蒙古种各民族中的语言位置,一些作者,如白鸟库吉倾向于把他们归入蒙古种人。相反,伯希和从汉文译本所提供的反复核对的几次巧合中,认为全面来看,这些匈奴人应该属于突厥种,特别是他们的政治领导人。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其族属尚无定论,主要有突厥、蒙古等说。无文字。战国末,常扰掠秦、赵、燕北边,三国相继筑长城以拒之。冒顿单于在位(前209~前174)时,统一各部,建立国家,统有大漠南北广大地区。老上单于(约前174~前160)时,匈奴势力东至辽河,西越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长城,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草原游牧帝国。汉初,匈奴不断南下侵掠。公元前200年,围汉高祖刘邦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遂迫汉朝实行和亲,且岁奉贡献,并开关市与之交易。然而,匈奴仍屡屡背约南侵,成为汉朝一大边患。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曾3次(前127、前121、前119)大举出兵反击匈奴,匈奴势力渐衰。汉代,匈奴由于天灾、人祸及汉军的打击,发生过两次分裂:一次是公元前57年左右出现的五单于并立局面。结果是公元前53年呼韩邪单于归汉,引众南徙阴山附近。公元前36年,汉西域副校尉陈汤发西域各国兵远征康居,击杀与汉为敌的郅支单于,消灭了匈奴在西域的势力,公元前33年,汉元帝以宫人王嫱(昭君)嫁呼韩邪单于,恢复了和亲。另一次是王莽篡汉后,匈奴的势力有所发展。但到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日逐王比被南边八部拥立为南单于,袭用其祖父呼韩邪单于的称号,请求内附,得到东汉允许。匈奴又一次分裂,成为南北二部。南下附汉的称为南匈奴,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
南匈奴屯居朔方、五原、云中(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等郡,东汉末分为五部。至西晋,南匈奴人在逐步转向定居农耕生活,但除了上层贵族生活习惯和文化教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外,匈奴仍然聚族而居,社会结构变化不大。304年,匈奴刘渊建立政权,民族共同体开始瓦解,逐渐汉化。除刘赵政权外,十六国中的夏(赫连氏)和北凉(沮渠氏)也是匈奴支裔建立的。
公元91年,汉军出居延塞(今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一带),围北匈奴单于于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北匈奴战败后部分西迁,余众后来归附于兴起的鲜卑。多数学者认为,西迁的北匈奴就是欧洲史上的匈人。

阅读全文

与七雄q传以下哪些符合匈奴族的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