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如何认识农民的历史地位

如何认识农民的历史地位

发布时间:2021-02-14 08:18:13

⑴ 如何看待农民在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近些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连续九年增产,农民收入实现连续九年快速增长,农村民生改善迈出较大步伐。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为我们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综观我国发展的各个领域,农业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农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任务紧迫而重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首先保障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压力越来越大。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全面小康就无从谈起。近些年,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各种农产品的产量都实现了较大幅度增产,全国人均占有的粮食、棉花、蔬菜、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都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其中猪肉、禽蛋、蔬菜等产品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较好地解决了农产品的供给问题。但是,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要满足人民群众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我国农业连续增产、农产品供给连续增加,但农产品需求增长的速度更快,供求关系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近些年,不少农产品需要进口弥补缺口,这导致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由过去的顺差转为逆差并呈快速增加态势,部分重要农产品自给率不断下降,其中粮食自给率已低于90%。2004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为46.5亿美元,2008年突破100亿美元,2010年突破200亿美元,2011年突破300亿美元,2012年接近500亿美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随着人口总量增长、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农产品的工业及能源用途拓展,全社会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种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保障农产品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进口可以弥补部分供需缺口,但是从国际市场来看,全球农产品贸易总量有限,大量进口、过度依赖进口,对我国来讲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因此,立足国内解决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这就必须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持续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供给能力,否则将会带来严重后果。国内外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因农产品严重短缺,导致物价飞涨、社会动荡、现代化进程受阻的情况,代价巨大、教训惨痛,必须深刻汲取、引以为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民增收的困难越来越大。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是城乡发展不协调,集中表现是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这些年来,尽管我们实现了农民增收“九连快”,特别是近三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收入之比仍超过3∶1,收入差距仍处于历史高位。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全面改善农民的生活。这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也是当前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需要。没有农民的收入增长,就不可能有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民的收入增长,扩大内需就难有大的成效,经济增长就缺乏强大的动力。十八大提出,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意味着未来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需实际增长7%左右。现在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长效机制还未建立,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面临诸多新挑战。农业收入的增加不仅受到农业增产潜力的制约,而且受到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制约。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加是这些年农民收入增长最重要的因素,但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宏观经济甚至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农业面临着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劳动的容纳能力越来越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这些都会对农民收入增长带来挑战。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必须广开门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强农村发展的内在活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建设的任务越来越重。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我国农村是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薄弱环节。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要求全面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防洪抗旱排涝能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等等,都与农业农村建设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重视农业农村发展,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在不断增加。一是资源环境约束更加趋紧。我国是世界上人均耕地和淡水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耕地减少、农业用水紧缺的问题会更加突出,以农田灌溉用水为例,缺口达到300多亿立方米,很多生态环境问题、污染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相当长一个过程,农业农村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增加。二是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抬高。未来一个时期,世界能源价格仍将高企,我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将持续高位运行;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全社会人工成本不断增加,农业劳动力价格将快速提高;全国土地价格处于上升通道,农业土地流转费用和用地成本将持续攀升;农业生产布局日益向优势产区集中,农产品跨区域流通量增大、运距拉长,物流成本呈增长态势,农业生产经营将进入一个明显的成本上升时期。三是青壮年劳动力紧缺问题突出。经过长时间、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尽管我国农业劳动力在总量上还处于过剩状态,但结构性短缺问题凸显,青壮年劳动力紧缺日益成为突出矛盾,农业副业化、农民兼业化、农村老龄化、村庄空心化愈演愈烈,许多地方留乡务农的以妇女和中老年为主,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比重超过50%,占农民工比重60%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回乡务农,今后“谁来种田”、“谁来务农”的问题将越来越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四是风险和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近十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因旱灾损失的粮食就达600亿斤以上。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呈频发重发加大了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我国农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导致市场波动的可能增加,世界农业丰歉、能源价格变动、投机资本炒作、货币汇率波动以及跨国公司垄断操纵等对农业的影响加大。所有这些问题,都对我国农业农村持续发展带来挑战,进而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我们必须从战略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战略意义,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加投入,深化改革,加快科技进步,不断推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⑵ 6、 正确认识农民阶级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及作用

农民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农民深爱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具有反抗压迫和剥削,要求自由和平等的革命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学生打击了封建势力,配合了北伐战争.根据地的广大农民,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踊跃参军参战,为夺取民主革命胜利提供了保障.

2,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和时代局限,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农民是小生产者,落后的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无法克服自身在思想上(没有理论指导),政治上(提不出彻底的纲领,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组织),组织上(宗派主义)的致命弱点.

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a.经济上是分散的个体的小生产者;b.政治上提不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c.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革命理论作指导;d.组织上很难形成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

3,中国革命如果失去了农民的支持同样不能取得胜利,
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性决定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制义的斗争的失败,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4,毛泽东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

⑶ 如何认识新时期农民阶级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这决定了农业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把农业放在首位.因为: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基础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中国农业要保证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农产品是重要的出口商品;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农业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为发展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其次,现实生活中,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本世纪末能否达到小康水平和社会稳定.因为,生活水平达到小康,很重要的是这80%的人口能不能达到,中国稳定不稳定,也看这80%稳定不稳定.最后,我国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已成为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如果得不到加强,它将很难支撑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因而,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建设,社会稳定的基础,并最终决定着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是能否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
如何发展农业 邓小平强调指出要靠政策和科学.政策,主要解决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因此,振兴农村经济必须长期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理顺工农产品的价格,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是科学解决问题.因此要实施科教兴农,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和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振兴农村经济,还必须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在中国16亿的人口中有10亿左右是农民,所以解决好三农问题致关重要
农业是第一产业,虽然现在服务业的比重在增加,但是农业依然是基本的产业,不能轻视
要搞好农业,提高农民的收入,重点还是在土地上,因为土地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原来的土地政策中有很多不合理之处,土地改革势在必行
土地改革如果没有做好,那么农民的收入就无法提高,10亿农民的问题就没有得到解决,社会的根本就没有保证

⑷ 在历史中,哪个时期农民的地位比较高

我认为革命时期的农民地位最高。(历史不好,勿喷)

首先是古代的农民地位不是很高却也不低,俗话说“士农工商”,农排在第二位,商在末尾,地位最低。这个时期的农名主要都是自给自足,还要交税,虽然说排在第二位,但其实也不是很高。

从之后的革命中看,农民阶级在中国的民主革命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他们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在当时占据总人数的很大一部分,也起到了传达当时的先进思想的作用。

革命如果没有农民的支持也不可能会取得胜利,所以,我认为这个时期的农民的地位最高。

⑸ 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认识,农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特殊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

川大人认识农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特殊历史地位,中国共产党

⑹ 中国农民在近现代史上几次大的革命运动中分别处于怎样的历史地位又分别发挥了怎样的历史作用300字

太平天国来革命——反抗自封建统治的农民革命运动
政治斗争:在天京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颁布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革命方案:建立理想的大同社会;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革命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

义和团运动破坏了中国和帝国主义之间的和约,并直接导致了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侵略。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气焰
义和团群众在十九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历史条件下,挺身而出,拿起武器,不怕牺牲,向帝国主义侵略者展开了殊死的战斗。他们是为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而战。因此,他们的行动是爱国行动。他们的斗争是爱国斗争。近代中国是一个不断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讲,反帝就是爱国。义和团群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就是义和团运动时期爱国的具体内容。它是十九世纪末年“瓜分豆割”愈演愈烈,“亡国灭种、迫在眉睫”的特定历史条件决定的。

⑺ 农民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民历来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最基础的推动作用,每次社会的变革和革命都会被推动到前沿并且往往最终起着决定成败的关键性作用,可是小农经济和长期儒家文化教养下的中国农民很少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力量。

加上教育水平的不平衡使得中国农民在中国历史上更多的扮演着工具性的作用,不管是改朝换代还是制度革新,起关键性作用的农民总是在被推向高位之后被压制到社会的底层,成为所谓的“贱民”,而国家的财政税收也绝大部分来自农民,意味着各朝代对农民的盘剥是最严重的。

新时代的农民阶层,在不同区域间不同阶层间的经济交往中也是出于劣势。这跟我们所说的南北贸易中的“剪刀差”现象根本没有区别,正是这种剪刀差加剧了贫富分化。

于是在土地的生产力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的贫困山区的农民和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而导致劳动力相对过剩北方的农民选择了进城务工,这就是农民工群。这时候,农民又成为了弱势,只是也很无奈。

(7)如何认识农民的历史地位扩展阅读:

农民问题是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问题。中国农民问题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翻身解放和共同富裕。毛泽东一生高度重视农民问题。

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问题的探索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通过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政治革命,实现农民翻身解放;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农民共同富裕。

解放战争,主要就是靠这一亿六千万农民打胜的。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毛泽东与中国农民问题

⑻ 近代中国农民运动的历史地位

推翻了长久以来的封建统治.其实,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农民运动

⑼ 如何正确看待农民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

农民阶级在近代中主要是因为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而进行的反帝反清回运动。主要的答: 太平天国,义和团(“扶清灭洋”,主要是反帝国主义侵略),农民阶级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定的地位,为救亡图存也做出了不少贡献。
但是要注意: 农民阶级虽然具有革命性,但是它们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西方的思想引导,而是用一些武力方法来试图反抗,必定是失败的。农民阶级具有革命性和软弱性妥协性的双面性质!

阅读全文

与如何认识农民的历史地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