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宣城有哪些历史遗址

宣城有哪些历史遗址

发布时间:2021-02-02 19:25:04

① 安徽宣城的历史由来

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结合地带,跨东经 117゜58’~119゜40’、北纬29゜57’~31゜19’。东北至东南与江苏、浙江两省毗邻,为安徽省的东南门户。区域面积1234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8.9%。

宣城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早在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丹阳郡郡治就设在宛陵(今宣州区)。晋太康二年(281)析丹阳郡置宣城郡。自此,宣城一直作为州、郡一级政区存在。隋初废郡,改南豫州为宣州,不久又改称宣城郡。唐初置宣州,中间一度改称宣城郡,以后复称宣州。南宋乾道二年(1166)宣州改为宁国府,直至清末。民国期间,宣城先后为第九和第六行政督察区。解放后,1949年5月成立宣城专区。1952年1月,宣城专区撤销,辖县并入新成立的芜湖专区(1971年改称芜湖地区)。1980年2月,芜湖地区改名宣城地区。1982年4月,行署机关移驻宣城。2000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地区、设立宣城市,2001年二月正式挂牌成立。

宣城,东临苏浙,地近沪杭,为安徽之东南门户。自公元前109年设郡以来,历代为郡、州、府城,相沿二千多年而不辍,范哗、谢眺、沈括、文天祥等先后出守于此,李白、韩愈、白居易、杜牧等相继来此寓居,众多的人文遗迹,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得这座古城不仅赢得“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的赞辞,更因谢朓、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歌咏,而享有“宣城自古诗人地”的美誉。

宣城现辖宣州、郎溪、广德、泾县、绩溪、旌德五县一区,并代管宁国市,面积 12340平方公里,人口275万,其中2000年设立地级宣城市后,县级宁国市由省直辖,委托宣城市代管。凭皖赣、宣杭两铁路,318、205两国道保持着与外界畅通的气象,从古至今以地利之便,交通畅达,商品集散,成为江南通都大邑。

宣城人文胜迹遍布。临风怀古,谢朓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的敬亭山,自南齐谢朓以采,先后300多位诗人墨客登临此山赋诗作画,留下诗文600多篇,为名符其实的“江南诗山”;现存敬亭山麓的厂教寺双塔,以其对唐塔风格的继承与革新,成为全国仅存,因而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大文学家冯梦龙发现并称为“天下四绝”之一的太极洞,以其中空博大的气象成为溶洞奇观;以三雕艺术、徽墨、徽菜.明清古民居居称誉海内外的绩溪,历代人才辈出,著作《笤溪渔隐丛话》的胡仔,红顶商人、一代巨贾胡雪岩,徽墨传人胡开文,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胡适,“湖畔诗人”汪静之,小品文学家章衣萍,新文化出版家汪孟邹等,使绩溪赢得“邑小士多”的美名;黄山北坡之下的江村,古称金鳌,村中聚秀湖、狮山古庙、江氏宗祠等古迹文气盎然,江淹、江泽涵、江绍原等名流硕儒皆从此村走出;泾县桃花潭不但因夹岸十里皆桃花而得名,更因李白一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名扬海内外,其精华却在碧如琼浆、绝无污染的一潭清波。

宣城地处皖南山区和长江下游平原的结合部,东连天目,南倚黄山,西靠九华,域内襟山带水,风景绝佳。敬亭.柏视、水西、龙须四山峰峦叠翠;青戈江、水阳江两水相依;南漪湖、太平湖、青龙湖三湖星罗棋布;清原峰、板桥、扬子鳄诸自然保护区,不仅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夺人眼目,更以巧自天然的风光独揽胜境。

宣城地灵而人杰。“宣城梅”自宋以来,名人辈出,“宋诗开山祖”梅尧臣,宋名臣梅询,明戏剧家梅鼎祚,名宦梅守德,清黄山画派巨匠梅清,清数学大家梅文鼎,近代学贯中西的梅光迪,使之有“宣城梅花遍地开”一说;“绩溪胡”中,胡仔、胡雪岩、胡开文、胡适,皆声闻天下,青史留名;“泾县吴”自始祖吴文举迁居泾县茂林以采,历代仕子如林,仅近代就有父子书法家吴玉如、吴小如,学者兄弟吴半农、吴组缃,书画家吴作人,此外尚有吴葆萼、吴茂荪、吴则虞等一批学者名流。

宣城物产丰饶。南湖银鱼、水阳河蟹、水东蜜枣、广德毛竹板栗、宁国山核桃,以及以敬亭绿雪、涌溪火青为首的绿茶系列,皆属地方士特名产,而其中尤以宣纸宣笔、旌德三麻、绩溪蚕丝、徽墨、唐代“宣州红线毯”、宋代“宣城诸葛笔”、明代“宣城木瓜”、“宣城雪梨”扬名华夏。如今“水东琥珀枣”、“敬亭绿雪茶”、“郎溪瑞草魁”、“宁国黄花云尖”、“泾县红星宣纸”、“绩溪梅花白厂丝”,在国内外均有一定名气。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宣城,正以其博大胸襟、广远情怀,承接南来北往过客,书写声蜚遐迩华章。

② 宣城市有什么古迹

宣城市历史悠久。自公元前109年设郡以来,历代为郡、州、府城,相沿二千多年而不辍,范晔、谢聎、文天祥、沈括等先后出守于此,比如李白、韩愈、白居易、杜牧等相继来此寓居,众多的文人遗产,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得这座古城不仅赢得“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的赞辞更因谢聎、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歌咏,而享有“宣城自古诗人地”的美誉。

宣城胜迹众多。“相看两步厌,只有敬亭山”。著名的“江南诗山”敬亭山名贯古今,自南齐谢聎以来,300多位诗人墨客登临此山赋诗作画留下诗文近千篇。千年古刹广教寺虽毁,但宋代双塔寺国内罕见现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城中更有“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谢聎楼。大文学家冯梦龙发现并成为“天下四绝”之一的太极洞,以其中博大的气象成为溶洞奇观。泾县桃花潭不但因夹岸十里皆桃花而得名,更因李白一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饮誉中外。绩溪龙川景区,龙峰耸立、凤山相望。登源蜿蜒。天马奔腾,村若龙舟,志赴江海。景区内的胡氏宗祠、胡宗宪尚书府等古迹浓缩了徽文化的精华。

宣城古迹-----黄田洋船屋

洋船屋在泾县黄田乡境内,其外形酷似轮船,人们称之为洋船屋。在清朝中期,上海等港口才刚刚出现洋船,而在交通闭塞的黄田山区,就已造出了设计精巧、结构别致的洋船屋,堪称是件奇事。

洋船屋,又名笃诚堂,建于清道光末年,其四周围以高墙,两侧开有深渠,围墙及屋体皆仿轮船外形依地势而筑。“船头”呈尖角状,院墙的尖端微微上翘,院内的花园和塾馆,其高度不出院墙,亦无明显高差,唯“梅家村塾”两层,上层露于墙头之上,似“驾驶室”楼舱,舱腰为高层住宅和厅堂建筑,体积庞大,似为“客舱”,其中马房与厨房两处的院墙,砌成高高的跌落式马头墙,借以遮蔽里面的建筑。源于黄山脉的凤子河水,沿着洋船两侧开凿的深渠奔泻而去。登高俯瞰,洋船屋宛如一艘“洋船”正在逆水而上,在经历了150余年的风雨剥蚀、波浪冲刷之后,这艘庞大而又奇特的“洋船”仍在凤子河里“行驶”着。

洋船屋因孝而建。清道光年间,当时的黄田盐商朱一乔、朱宗怀父子在沪经商,成巨富,并接触到很多新事物。每每回到家中,便向家人讲述外面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轶事。朱一乔的母亲和妻子在听到“洋火轮”的情形后,产生了想见一见的愿望,因交通落后加之缠足致行动不便,难以出行,终未如愿,禀性孝顺的朱一乔为圆母亲夙愿,与儿子商议修建一座外形酷似大轮船的建筑一洋船屋。

洋船屋现有20余幢房屋及附属建筑,占地面积4200多平方米,园内房屋错落有致,巷道纵横幽静,住宅区和前后花园布局精巧,曲折多变,其间山池花木,疏朗宜人;亭台楼阁,古色古香。

在洋船屋边还有一组古民居建筑与洋船屋相呼应,由三大进主体建筑和边屋组成,有前院,院门外有用麻石铺设的晒坦。远远望去,这组建筑形似候船室,晒坦就像是停靠洋船的码头。

1998年5月,洋船屋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③ 宣城的文化

宣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西汉元封二年(前109)设郡以来,历代为郡、州、府、路所在地,范晔、谢脁、沈括、文天祥等先后任宣城太守。
宣城也是诗人梅尧臣、数学家梅文鼎、红顶商人胡雪岩、新文化运动旗手胡适、徽墨名家胡开文、学者吴组缃、书法家吴玉如、书画家吴作人的故乡。
宣城境内国家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众多的人文遗迹,使得这座古城不仅赢得“上江人文之盛首”的赞辞,更因谢脁、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歌咏,而享有“宣城自古诗人地”的美誉。
所辖绩溪县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徽文化的核心区,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中国画长卷样稿《日月精华水火相济———宣纸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入选安徽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项目。绩溪县《月亮起山一盏灯》《四季歌》两首歌曲入选声乐类作品,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群星奖评比。
旌德县创作的舞蹈节目《最炫民族风》获第二届全国中老年才艺展演,韩国站文艺汇演银奖。
泾县词曲作家夏子、舒光杰创作的《家乡的月亮》,在中国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中国音乐电视》节目中滚动播出。
市文化馆组织的“金色晚霞”合唱节目在全省比赛中获合唱比赛优秀组织奖和演唱奖。
小品《山里的海》参加全省小品曲艺大赛,获二等奖。在全省“六一”少儿文艺调演中,宣城市获组织奖,舞蹈《山妞妞》获一等奖。
在第九届安徽花鼓灯会中,绩溪县的民间手龙舞《徽山龙娃》获表演二等奖、创作奖,郎溪县的民族舞蹈《谁不说俺家乡好》获表演三等奖。 截至2012 年底,宣城市有文物点2392 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9 处,含广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1 处,不含广德,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7 处。
宣城市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 座,绩溪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 座,宣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村3 处,水东镇、查济村、江村,中国传统村落4 处,查济村、黄田村、江村、龙川村,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13 处,泾县桃花潭镇、黄田村,广德县甘溪村、宣州区小胡村、郎溪县梅渚镇、姚村,绩溪县龙川村、湖村、磡头村、上庄村、冯村、石家村,宁国市胡乐镇。
2012 年,争取国家和省级文物维修专项经费390 万元,争取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项经费703 万元。
截至2012 年底,宣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 个门类,916 个项目。宣纸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国家级“非遗”代表名录4 个,宣纸、徽墨、宣笔制作技艺、皖南花鼓戏;省级名录30个;市级87 个。国家级徽文化保护试验区1 个,绩溪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 个,郎溪县梅渚镇、绩溪县伏岭镇。“非遗”专题博物馆、传习所7 个,宣酒文化博物馆、绩溪三雕博物馆、泾县中国宣纸博物馆、绩溪徽墨传习所、徽菜传习所、郎溪民俗文化馆、五猖馆。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 人;省级传承人36 人。

④ 列举安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

人字洞遗址,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境内孙村镇癞痢山南坡,旧石器时代早回期文化,距今答200万年~240万年。
陈山遗址,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向阳镇陈山附近,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80万~100多万年。
水阳江遗址,位于安徽省宁国县河沥溪镇,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80万年。
银山遗址,位于巢湖市银屏镇岱山行政村银山自然村,早期智人遗址,距今20万年。
龙潭洞遗址,又名龙潭洞和县猿人遗址,位于安徽巢湖市和县陶店乡汪家山北坡龙潭洞,晚期直立人遗址,距今30万~40万年。

⑤ 安徽宣城景点有哪些

宣城,东临苏浙,地近沪杭,为安徽之东南门户。自公元前109年设郡以来,历代为郡、州、府城,相沿二千多年而不辍,范晔、谢眺、沈括、文天祥等先后出守于此,李白、韩愈、白居易、杜牧等相继来此寓居,众多的人文遗迹,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得这座古城不仅赢得“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的赞辞,更因谢朓、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歌咏,而享有“宣城自古诗人地”的美誉。

宣城现辖宣州、郎溪、广德、泾县、绩溪、旌德五县一区,并代管宁国市,面积 12340平方公里,人口275万,其中2000年设立地级宣城市后,县级宁国市由省直辖,委托宣城市代管。凭皖赣、宣杭两铁路,318、205两国道保持着与外界畅通的气象,从古至今以地利之便,交通畅达,商品集散,成为江南通都大邑。

宣城人文胜迹遍布。临风怀古,谢朓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的敬亭山,自南齐谢朓以采,先后300多位诗人墨客登临此山赋诗作画,留下诗文600多篇,为名符其实的“江南诗山”;现存敬亭山麓的厂教寺双塔,以其对唐塔风格的继承与革新,成为全国仅存,因而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大文学家冯梦龙发现并称为“天下四绝”之一的太极洞,以其中空博大的气象成为溶洞奇观;以三雕艺术、徽墨、徽菜.明清古民居居称誉海内外的绩溪,历代人才辈出,著作《笤溪渔隐丛话》的胡仔,红顶商人、一代巨贾胡雪岩,徽墨传人胡开文,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胡适,“湖畔诗人”汪静之,小品文学家章衣萍,新文化出版家汪孟邹等,使绩溪赢得“邑小士多”的美名;黄山北坡之下的江村,古称金鳌,村中聚秀湖、狮山古庙、江氏宗祠等古迹文气盎然,江淹、江泽涵、江绍原等名流硕儒皆从此村走出;泾县桃花潭不但因夹岸十里皆桃花而得名,更因李白一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名扬海内外。

宣城地处皖南山区和长江下游平原的结合部,东连天目,南倚黄山,西靠九华,域内襟山带水,风景绝佳。敬亭.柏视、水西、龙须四山峰峦叠翠;青戈江、水阳江两水相依;南漪湖、太平湖、青龙湖三湖星罗棋布;清原峰、板桥、扬子鳄诸自然保护区,不仅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夺人眼目,更以巧自天然的风光独揽胜境。

宣城地灵而人杰。“宣城梅”自宋以来,名人辈出,“宋诗开山祖”梅尧臣,宋名臣梅询,明戏剧家梅鼎祚,名宦梅守德,清黄山画派巨匠梅清,清数学大家梅文鼎,近代学贯中西的梅光迪,使之有“宣城梅花遍地开”一说;“绩溪胡”中,胡仔、胡雪岩、胡开文、胡适,皆声闻天下,青史留名;“泾县吴”自始祖吴文举迁居泾县茂林以采,历代仕子如林,仅近代就有父子书法家吴玉如、吴小如,学者兄弟吴半农、吴组缃,书画家吴作人,此外尚有吴葆萼、吴茂荪、吴则虞等一批学者名流。

宣城物产丰饶。南湖银鱼、水阳河蟹、水东蜜枣、广德毛竹板栗、宁国山核桃,以及以敬亭绿雪、涌溪火青为首的绿茶系列,皆属地方士特名产,而其中尤以宣纸宣笔、旌德三麻、绩溪蚕丝、徽墨、唐代“宣州红线毯”、宋代“宣城诸葛笔”、明代“宣城木瓜”、“宣城雪梨”扬名华夏。如今“水东琥珀枣”、“敬亭绿雪茶”、“郎溪瑞草魁”、“宁国黄花云尖”、“泾县红星宣纸”、“绩溪梅花白厂丝”,在国内外均有一定名气。

⑥ 宣城有多少年的历史, t听老人说以前还有城墙是真的吗

两千多年来历史,(丹阳郡)自汉治宛陵(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区),陶谦,三国丹阳郡人(今宣城)。晋太康二年(281)析丹阳郡置宣城郡。自此,宣城一直作为州、郡一级政区存在。隋初废郡,改南豫州为宣州,不久又改称宣城郡。唐初置宣州,中间一度改称宣城郡,以后复称宣州。南宋乾道二年(1166)宣州改为宁国府,直至清末。以前是确实有城墙的。文革前还有残砖。

⑦ 宣城的历史沿革

宣州春秋时名爰陵,古越族聚落生息于斯。
秦初正式置县。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丹阳郡郡治设在宛陵,今宣州区。
晋太康二年(281年),析丹阳郡置宣城郡。自此,宣城一直作为州、郡一级政区存在。
隋初废郡,改南豫州为宣州,不久又改称宣城郡。
唐初置宣州,中间一度改称宣城郡,以后复称宣州。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宣州改为宁国府。
元代为宁国路所在地。
明、清为宁国府所在地。
民国三年(1914年)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芜湖道。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宣城先后属第九和第六行政督察区。
解放后,1949年5月成立宣城专区。
1952年1月,宣城专区撤销,辖县并入新成立的芜湖专区,1971年改称芜湖地区。
1980年2月,芜湖地区改名宣城地区。
1982年4月,行署机关移驻宣城。
1987年8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县,设立县级宣州市,并同时设立了宣城地区。
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宣州市,设立地级宣城市;宣城市设立宣州区,以原县级宣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宣州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叠嶂中路。
2000年12月,正式撤县级宣州市设宣州区。2001年2月正式挂牌成立。

⑧ 安徽有哪些文化古迹

1、醉翁亭

景区内丘壑林泉、寺宇亭台、古道、古关隘均以其蔚然深秀,清幽淡雅而得天独厚。境内大小山峰九九八十一座,层峦起伏,沟谷深邃,溪流潺潺,林茂深秀。

午间时分的醉翁亭,在阳光的衬托下,熠熠生辉,古朴优雅,给人一种智者陷入沉思之中的奇妙之感。

⑨ 安徽宣城市的查济古村有什么珍贵的古建筑

看惯了现代建筑的冰冷,好像越发觉得众多古建筑更加充满人情味儿,像是丽江的古镇、山西的平遥古城、霸王自刎的乌江镇等众多古色古香的小镇愈来愈受到众多游客的喜爱,也就免不了诸多古村落变得越来越具商业气息。但是在我国南部的一个小村落,至今还保留着最原始建筑风情,在安徽省的查济古村仅有现存的古建筑就有百余座,虽然零星散漫但是依旧像是在城市边缘偏安一隅的“桃园”,让人的心不自觉的就静了下来,而且门票还仅是桂林千古情门的一半。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个虽然只需要80元但是却至今还不被人知道的古村落!


在查济古村不仅仅会为我们先辈高超的建筑技艺所折服,与高楼林立的城市所不同,古色古香的建筑之下还有更加吸引你的淳朴自然的民族风情,在这里就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般,虽不及的那里花开遍地,这里也有青砖绿瓦、饱经风雨的历史建筑以及节奏缓慢的生活状态,可以来走一遍小巷、浣一次纱、听一曲童谣!

⑩ 宣州的历史沿革

秦置鄣郡,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改丹郡,治宛陵(今宣州区)。
顺帝刘保永和四年(139)至汉桓帝刘志建和元年(147)在丹阳郡南部置宣城郡。以境内有宣城县而为郡名。不久废。 咸宁六年(280)三月,三国时期吴国未代皇帝孙皓(242~283年))降晋,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中国。咸宁六年四月,司马炎改年号为太康,为了削减吴国旧势力的影响,缩小了原以吴国都城建邺(今南京市)为中心的丹阳郡范围,在其南部地区复置宣城郡(注:《沈志》太康元年,《晋书·地理下》作太康二年),隶属扬州。治宛陵(今安徽宣州市区),领11个县,全为吴丹阳郡旧县。
咸和四年(329年),改属豫州。
义熙九年(413),仍属扬州。原治宛陵,兴宁初(约363年),改治芜湖(今芜湖县黄池镇南0.5公里许的楚王城遗址),不久,还宛陵。兴宁二年,治赭圻(今安徽繁昌县芦南乡东南5公里的赭圻山中,遗址位于群山合抱的带状冲地,现存被山洪冲断的夯土城墙高4.5米,宽7米.初建于东晋兴宁二年(364年),为东晋权臣桓温所筑),后因火灾改驻姑孰(今安徽当涂县城)。 开皇九年(589),隋平南朝的陈,统一中国。改南豫州为宣州,废宣城郡,治宣城(宛陵故城)。大业三年(607)四月宣州改宣城郡。
大业十三年(617),杜伏威 (598~624) (注:隋末农民起义首领)据历阳(今和县历阳镇)称总管,控制江南地区。 1949年5月设宣城专区,属皖南行署区。宣城专署驻宣城,辖宣城市及宣城、郎溪、广德、宁国、泾县等5县。
1950年撤销宣城市,原芜当专区所属当涂、南陵2县划入宣城专区。辖7县。
1952年1月撤销宣城专区,将宣城、郎溪、广德、泾县、当涂、南陵6县划归芜湖专区;宁国县划归徽州专区。
1970年芜湖专区改称芜湖地区,地区驻芜湖市,辖芜湖市及芜湖(驻鲁港)、当涂、郎溪、广德、宣城、泾县、南陵、繁昌等8县。
1973年芜湖市改由省直辖。
1980年1月29日,国务院批准:芜湖地区的芜湖县划归芜湖市;芜湖地区行政公署驻地由芜湖市迁至宣城县,并更名为宣城地区。
1980年2月正式改名宣城地区,1982年4月行署机关移驻宣城。
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宣城地区的当涂县划归马鞍山市;繁昌县、青阳县、南陵县划归芜湖市。
1997年,面积12340平方千米,人口271.2万,行署驻宣州市。辖宣州、宁国2市和郎溪、广德、泾县、旌德、绩溪5县。
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⑴撤销宣城地区和县级宣州市,设立地级宣城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宣州区。⑵宣城市设立宣州区,以原县级宣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宣州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叠嶂中路。⑶宣城市辖原宣城地区的广德县、郎溪县、泾县、旌德县、绩溪县和新设立的宣州区。原宣城地区的宁国市由安徽省直辖。
2001年2月,宣城市正式挂牌成立。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宣城市总人口2659639人;宣州区822707人,郎溪县316592人,广德县485757人,泾县333586人,绩溪县177091人,旌德县142064人,宁国市381842人。
经过2001-2003年全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以后,全市由176个乡镇、街道(67镇、103乡、6个街道)调整为115个乡镇、街道,其中有61个镇、44个乡、10个街道。2004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73万人,常住人口268万人。

阅读全文

与宣城有哪些历史遗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