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抗日战争反法西斯历史事件

抗日战争反法西斯历史事件

发布时间:2021-03-09 12:41:47

A. 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1、淞沪会战(抗战时期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2、上高战役

上高战役是抗日战争中中方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场战役,被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称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

驻南昌的34师团大贺茂因友邻第33师团预定要调到华北,要求33师团走前配合自己扫荡周围的中国军主力,却因两个师团严重不配合导致34师团扎进4个中国军的合围圈。

上高会战在政治和军事上,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大大加速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大大减轻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深重苦难,延缓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正义战争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因而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3、南京保卫战(抗日战争时期保卫中国首都的战役)

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

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

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

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4、徐州会战(抗日战争时期一次大规模的防御战役)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5、长沙会战(长沙保卫战)

长沙会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也称为“长沙保卫战”。

长沙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 。

有力地保卫了湖南广大地区和我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稳定了湖南局势,并使之成为支持全国长期抗战的重要基地。

B. 反法西斯活动历史事件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你应该看看二战的相关资料。对犹太人而言,避免了种版族灭绝的权惨痛。对中国而言,避免了民族灭亡的危险。回顾历史是为了避免历史悲剧重现,也为纪念当初牺牲一切保护国家的人。你可以直接网上搜索中国的抗日战争(不要看脑残电视剧),看安妮日记,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看中国的战斗飞行员的训练,看美国支援中国飞虎队。《夜》 作者:[美]埃利·维赛尔 埃利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之一,你也可以翻翻这本书。

被俘的八路军小战俘:一个十岁的中国孩子,他是一名战俘,他被俘时已是一名陆军上等兵,他是已知被俘的最小的抗日军人。

望采纳~~~~~~~~~~

C.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的英雄事迹

1、王二小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2、吉鸿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3、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4、张自忠
张自忠(1891.8.11-1940.5.16),字荩忱,中华民国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牺牲后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汉族,山东临清唐园村人。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1914年投笔从戎。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集团军总司令等职。张自忠,一代名将,生于“中华民族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1891年,别于抗战相持阶段之1940年,年49岁。张自忠戎马三十余载,竭尽微忱。自抗战事起,命运起落无常。曾被污为汉奸,备受责难。又抱定“只求一死”之决心,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终换得马革裹尸还,以集团军总司令之位殉国。以一生之践行,换得了名中的一“忠”字。
5、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确山人。父亲马锡龄是一穷苦农民。杨靖宇八岁时进私塾读书。1918年入确山县高等小学读书。1923年进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3月,为迎接北伐军胜利北进,领导了确山农民起义。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调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阳、开封等地先后三次被捕入狱。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同年秋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狱,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代军委书记等职,积极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1933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1934年任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等职。1937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基本队伍有六千余人,分布南满一带开展抗日斗争。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发动西征,经常出击日军,支援关内的斗争。1938年5月,召集南满党和军队干部开会,讨论坚持游击战争策略。会后,在通化、临江一带开展抗日斗争,给敌伪军以沉重打击。同年冬,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并勾结日本武装屯田移民,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剩四百多人。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4名负伤。于是杨靖宇下令4人转移。后来,他派了剩下的两名战士去找村落些吃的,下山后,两名战士被日伪军杀死。杨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在一间雪地中的小破屋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夜。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个中国人,杨靖宇恪守党的铁的纪律,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于是给了钱,让其中一人帮他买些食物和棉鞋。那个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将军,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将军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经日军解剖,发现他竟以军大衣中的棉花、树上的树皮、雪下的草根为食。凶手迄今仍苟活人世;特工队的领队叛徒、原抗联1军1师师长程斌于抗战胜利后混入山西省的八路军队伍,并于1950年代初被发现镇压。
6、赵尚志
1934年3月底,赵尚志邀集十几支义勇军的首领,共同商议成立了东北反日联合军司令部。大家选赵尚志为司令。1934年6月28日,珠河反日游击队扩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赵尚志任司令,队伍扩大到450多人。哈东支队成立后,兵分3路,攻打了五常、宾县、方正等县城。三岔河激战两天一夜,歼敌百余。在肖田地,赵尚志率200余骑兵突遭500多日伪军的包围。他沉着指挥部队反击,双方一直激战到晚上。趁夜黑敌疲,他派出精兵携带30余马匹,突出敌人的结合部,敌误认主力突围,急忙尾追,留在原地的我军主力突袭其背后,歼敌130多人,赵尚志率部从容突出重围。
1942年2月12日凌晨,赵尚志在特务刘德山的引诱下,带领小分队去袭击梧桐河伪警察分所途中,被刘开枪击伤。赵尚志回手击毙了刘德山。他命令队员携带文件转移,自己忍着伤痛开枪掩护。最后,赵尚志终因伤势过重,失血过多,在昏迷中被俘。赵尚志在生命垂危时刻,不吃不喝,怒斥敌人,宁死不屈。2月12日9时,年仅34岁的赵尚志闭上了眼睛。凶狠的敌人把赵尚志的头割下来送到长春请功,把他的躯体扔到松花江的冰窟里…… .

D. 中国反法西斯抗战的历史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胜利。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日本侵华野心由来已久,它早就把中国东北地区视为其“生命线”。经过一系列精心策划和准备后,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9月18日发动了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突然袭击,史称“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处于国破家亡境地的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与影响之下,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且迅速波及全国,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日本帝国主义为消灭其大陆政策的背后威胁,并取得北侵苏联和南下南洋群岛的战争基地,在英美法等实行绥靖政策的纵容下,与德意在欧洲发动局部侵略战争相呼应,于1937年7月7日在亚洲发动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把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局部战争推向了新的高潮,在走向世界大战的道路上迈出了危险的一步。面对日本法西斯的野蛮侵略,中国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克服困难,奋勇抗战,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把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打乱了法西斯的全球侵略计划
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表明,轴心国的政治军事同盟是极其脆弱的,特别是一度雄踞欧洲和东方的德日两国,一直未能实现其预定的战略协同计划。除了它们各怀鬼胎、互蓄异志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战场坚持持久抗战,始终抗击和牵制日本陆军主力,打乱了日本的“北进”计划,遏制和迟滞了日本“南进”的侵略步伐,使其无法同德军采取战略上的联合军事行动,从而打乱和粉碎了德国企图勾结日本东西夹击苏联和德日两军会师中东的计划。
“北进”侵苏,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奉行“大陆政策”,妄图称霸亚洲和称霸世界的重要目标之一。但这一目标未能变成现实,一是因为苏联本身注重加强远东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在击退日军挑衅基础上进行了重大外交努力;二是因为中国人民坚持进行的抗日战争有力地拖住了日本的后腿,完全打乱了其侵略计划。同样是由于中国军民的持久抗战拖住了日军主力,致使日本的“南进”计划一再推延实施。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具有战略眼光和胆识的美国军政首脑并没有因为自己遭到日本的攻击而转移其战略重心。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对盟军的“先欧后亚”(“先德后日”)战略给予高度评价与支持。毛泽东强调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问题的枢纽在欧洲;欧洲问题解决,就决定了世界法西斯和反法西斯两大阵营的命运。”再如,1942年缅甸战场吃紧,丘吉尔和罗斯福吁请澳大利亚增援连遭拒绝后,转而向中国国民政府紧急求援。中国政府在国内抗战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仍抽调十万精兵紧急入缅,与盟军并肩对日作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一系列重大胜利……总之,中国的持久抗战为同盟国顺利实施“先欧后亚”(“先德后日”)战略提供了前提,为其先后解决二战中的主次要矛盾和确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胜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胜利。战胜日本法西斯是中、苏、美、英和许多亚洲国家在亚太战场上互相配合、共同作战的结果。而自始至终坚持抗日武装斗争的中国人民,在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斗争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上最早开辟的反法西斯战场。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仍然是东方反对日本法西斯的重要战场,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被牵制在中国。历史证明,中国战场始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确立了中国战后的国际大国地位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与各盟国并肩作战并做出了重大贡献,共同赢得了胜利,同时中国也赢得了大国地位。百年来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基本上得以废除。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本身即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1942年1月1日,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美英苏中四国领衔签字,然后才由其它国家的代表签署。这是中国第一次以“四大国”之一身份出现在战时的国际政治舞台上。1943年10月30日,美英苏中四国在莫斯科签署《普遍安全宣言》,标志着中国正式成为四大国之一。11月下旬,美英中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聚会埃及首都开罗,商议对日作战问题,并于12月1日发表《开罗宣言》,三国表示团结一致,决心把战争进行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并规定战后把日本占领的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开罗会议是战时中国外交的最高峰,是中国政府首脑参加的惟一一次盟国最高级会议,标志着战时中国的大国地位达到顶峰。据此,中国有权参与各大国之间为结束战争而采取的协调行动,有权参与筹建联合国。因此,后来中国参加了1944年夏天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和1945年4月的旧金山联合国会议,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国抗战胜利成为中国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要转折点,并为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树立了光辉的旗帜,极大地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E. 抗日战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功绩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中国战场开辟最早,持续最长,牺牲最大,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战后历史的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

中国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得到了各国人民以及苏联和民主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大力支援和帮助。与此同时,中国作为反法西斯国家之一,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和进程,也发挥了自己的重要作用。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若干历史事件就得不到科学的解释。

如所周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不仅要灭亡中国本身,而且要以中国为主要基地,北犯苏联远东地区,南攻南亚和东南亚以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但是,由于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尽管日军在短期内侵占了我国大片领土,却被陷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速决战变成了长期消耗战。中国拖住了日本陆军近80%的主力,消耗了日本有限的军事资源和军费支出的大部分,还打乱了它对东亚和世界扩张的部署。所以,总的来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

就中国抗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和进程的具体影响来说,至少可以指出如下几个方面: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政策和极端复杂的变化……完全取决于中日战争的情势”。中日战争不结束,日本不可能获得行动自由,这就必然影响日本同德意两轴心国之间的协调一致。尽管在“七七事变”之前,日德已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并附有共同对付苏联的秘密补充协定。但在1939年5月,德意准备发动对英法战争时,德国与日谈判,要求与日订立军事同盟,给予德意以军事援助,并以“接近苏联”相要挟。而日本的答复却是,在中日战争结束之前,日本“无论在目前或在最近的将来,都不能给予两国在实际上有任何效果的军事援助”。1940年9月,虽然日德意签订了三国军事同盟条约,划分彼此在欧亚的统治范围,并规定三国以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互相“援助”。但由于日本泥足深陷在中国战场,它始终无力给予德国任何军事上的实际帮助。就是“日本的亲德派,甚至德国大使本人,也承认日本在解决中日战争和国内政治分歧以前,是不能参与欧洲战争的”。

2、二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一直把苏联当作“绝对的敌人”,日本陆军甚至“企图在1937年6月9日对苏发动战争”。但当时任关东军―――准备用以攻击苏联的陆军精锐―――参谋长的东条英机认为:“如果以准备对苏作战的观点来观察目前中国情势……就应当首先给予南京政权以一击而除去我方背后的威胁。”在日本军阀看来,1937年日军发动侵华战争,也是为了完成陆军“北进”计划的一个步骤。但是,由于中国人民的坚决抗战,不但“背后的威胁”没有去除,而且战争开始后不久,日本就不得不抽调关东军一部分到关内作战。这就必然削弱了它侵犯苏联的兵力。中国抗战后第二年和第三年相继爆发的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事件,是日本对苏联的试探性的挑衅,但因为兵力同苏联的远东军差距太大,都以失败告终。关东军副总参谋长石原莞尔招认:“此次张鼓峰事件,苏联所以威胁日本者,则以日本对华用兵故。日本忍辱屈服于苏联者亦以对华用兵故。……设日本一旦与中国议和,则日本即可威胁苏联,领导远东……”但由于中国坚持抗战,日本不但实现不了“威胁苏联”的迷梦,而且即便在德国已将攻苏计划向日本透露之后,日本为了本身的利益,还和苏联订立《日苏中立条约》。及至德苏战争爆发,德国曾多次要求日本自远东夹攻苏联,并尽力向西推进,以便在冬天到来之前德日会师。这正是日本实现其多年侵苏宿愿的大好机会。所以松冈外相力主对苏开战。可是,杉山参谋总长则认为日本“现在中国使用兵力很大,实际上办不到”。甚至在德军深入苏联国境,打到莫斯科近郊的时候,日本还是不敢乘机参加对苏作战。所以如此,首先是由于侵华战争动用了关东军一大部分的结果,日军“在满洲亦仅能维持与远东红军为1:3的战力比率”;其次是由于“在日本所陷入的对华战争中,消耗了意外大量的军需物资”。日本想要趁火打劫,夹攻苏联,实在力不从心。苏联史学家茹科夫的话是不无道理的:“使日本帝国主义不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攻苏联远东军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人民及其解放军―――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人数众多的游击队的英勇斗争,他们在中国把日军的双手束缚住了。从而,中国人民给予苏联人民以很大的帮助。使苏联人民易于在反对德国法西斯侵略者的正义的伟大卫国战争中,进行巨大的斗争。”

3、向南洋地区扩张,从缅甸一直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建立日本的政治经济的统治区,也是日本军阀的既定“国策”。它虽扬言“以和平手段扩张”,不过一有机会和需要,它决不会放弃对这个地区的武装侵略,而其前提条件是解决“中国事变”。虽然德日之间同床异梦,但在欧战爆发以后,德国仍然极力怂恿日本“南进”,从1939年9月到1940年初,它通过外长里宾特洛甫和访日特使史塔玛向日方游说,为其大规模进攻英法寻找同盟军。可是,他们从日方所得到的反应还是,“中日战争不结束,南进是办不到的”(日本访德特使寺内寿一大将的谈话),日本的根本方针还是,以“处理‘中国事变’为政策的重心”,对欧战“采取不介入的方针”。所以,1940年夏天,英法在欧战中处境极其不利的时候,日本没有能够在东方起夹击英法、助纣为虐的作用。事后,丘吉尔曾经庆幸地说:“德国苟于1940年法国崩溃之后即试行进攻英伦三岛,日本苟于对英帝国及美国宣战,则吾人所受的巨祸及苦痛之深,殆不可设想矣。”

在1940年6月法国投降以后,英国继续对日让步,封锁滇缅公路。日本先实行所谓“和平南进”的政策,实际上占领了整个法属印度支那,征服了泰国,并向马来亚和菲律宾渗透,作为武力南进的准备。由于日美矛盾激烈,历时8个多月的日美秘密谈判归于失败,美国的“东方慕尼黑”政策破产,日本为了通过南进来解决“中国事变”,终于孤注一掷,不顾时机并不有利,冒险发动对珍珠港的偷袭,对英美同时开战。但日本这样把南进的时间推迟,已给西方盟国特别是美国以扩大军备的余裕。这就是说,中国坚持抗战,也为西方盟军赢得了反击日本侵略者的时间。

即在太平洋战争的初期,因为日本陆军的主力还是被牵制在中国战场,只把总计51个师中的11个师动用到西南太平洋,协同海军作战(作战部队不到25万人,连同后勤部队大概共有40万人),而把13个师留在“满洲”,22个师留在中国,比起当时的英美荷的驻军约计30万人稍多一些,在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看来,日本“只占这样一些优势,而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似乎是一场大胆的赌博”。当时日本海军给太平洋战争初期的速胜冲昏了头脑,曾经提议西攻锡兰,东攻澳大利亚,但日本陆军因为主力深陷中国,心余力拙,不得不否决了海军的建议,日军始终未能占领上述两地,这就为盟军的反攻保留了两个重要基地。

1943年到1944年,在缅甸的反攻战中,史迪威将军指挥的中国驻印度远征军打垮了日本陆军几个精锐师团,使英军在缅甸中、南部的反攻有了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我解放区战场也广泛地发动了反攻,动摇了日本在华的“根本”―――华北占领区,把数十万日军牢牢地钉在中国大地上,动弹不得,其结果是:不仅“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战役毫无结果,而且带来了华北占领区统治的瓦解。这样,中国人民抗战末期的敌后战场的战斗,也有力地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的反攻。

由于中国长期抗战给日本的沉重打击,它心有余而力不足,始终不敢大举进犯西伯利亚,冒险发动太平洋战争也终归失败,遭到灭顶之灾。我们记得在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前一周,丘吉尔给罗斯福的电报曾担心“中国的崩溃将大大增加英美共同的危险”。到了1942年春天,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如果真是那样,那么,世界风云就要大大变色,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就要改观了。

(二)

总的来说,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走过了一个漫长而特殊的战斗历程,中国以弱兵抗强敌,鏖战8年,中国不但没有被灭亡,而且在艰苦战斗中,消耗了敌人大量的有生力量和军事资源,顶住了敌人陆军的主力,打乱了敌人的战略部署,有力地配合盟军,终于取得了最后的共同胜利。在大战中,中国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可是,在国际上,中国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战争是没有受到普遍的重视和应有的评价的。

所以如此,寻究起来,除了同某些政治成见、偏见有关之外,还有如下原因:

1、西方一般不大了解地广人众而经济、军事都落后的中国以弱抗强的战争的特点―――持久的人民战争的特殊的作战形式,而仍以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战场的传统正规战、阵地战的老眼光来看待中日战争。

2、蒋介石政府自1939年以后,基本上消极抗战以及避战,它的军队败北、退却和投降的时候多,台儿庄战役以后,在国民党战场上实际上没有严重的战争,从而失去了我国大片领土,而“海外有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国民党就是中国”,把蒋介石抗战不力、“打得很糟”一笔不光彩的账,记在全体“中国人”的头上。

3、在解放区战场和敌后坚持战斗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实际上是“配合同盟国作战、驱逐日本侵略者、解放中国人民的主要力量”。但由于延安一直到抗战胜利前夕都缺乏向国外广播消息的电台,又遭受国民党政府的严密新闻封锁,国外很多人不明白中国抗日战争的具体情况。虽然有一些外国进步作家和新闻工作者或其他国际朋友,冲破封锁,报道过解放区战场的真相,起过不容低估的作用(特别是对美国读者),但在当时的西方国家中,同情、支持中国共产党的著作是被人“另眼相看”的、销路不广,他们本人甚至因此受到迫害(例如斯诺、史沫特莱和史迪威将军手下的谢伟思、戴维斯等)。所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大作用在国际上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这并不奇怪。

这种情况,直到新近还没有根本改变,因此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深入地进行研究,如实地系统地撰写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首先有待于我国历史工作者的努力。特别联想到参加“二战”的主要国家(如苏、美、英、德、日等国)关于二战史和本国的战史的著作和出版,已经“汗牛充栋”,而对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有巨大贡献的我国,在这方面却特别落后,差不多是一个空白点,这既与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不相称,并且也对不起在抗战中牺牲的军民和后代子孙。无论是为了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有助于制止新的大战的爆发,或是为了向没有亲身熬受过长期抗战的艰险灾难岁月的中青年一代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加强抗日战争史以至二战史的研究和出版工作,都是当务之急。这个任务具有十分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岂止是仅仅为了端正在这方面的国际视听而已。

F.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

1、一·二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 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日本侵略者于1932年1月28日晚,突然向上海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了攻击,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

2月14日,蒋介石命令由前首都警卫军87、88师和教导总队组成第五军,以张治中为军长增援十九路军参战。

3月初,由于日军偷袭浏河登陆,中国军队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线。3月3日,日军司令官根据其参谋总长的电示,发表停战声明。同日,国联决议中日双方下令停战。24日,在英领署举行正式停战会议。

2、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8月1日,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王明等人,根据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会议上有关在各国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要求,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的名义在莫斯科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

八一宣言是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文件,意味着中共关门主义的结束,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开始。

5、豫湘桂战役

1944年4月,日本动用12个师团、41万人的庞大兵力,在中国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即“一号作战”,企图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通过中国大陆将日本和东南亚、西南太平洋战线连接起来,以挽救太平洋战场的危局。

豫湘桂战役历时8个月,是中日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日军虽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但在全局方面仍未能走出中国持久战,反而影响了在太平洋战场的对美作战,宣告了日本“长期战”战略的破产。

G. 抗日战争时期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以及时间

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亦称芦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同名影视作品由李前宽、肖桂云执导,于1995年出品。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许,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隆重的受降仪式。首先,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然后,同盟国代表、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上将,美国代表尼米兹海军上将,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英国代表福莱塞海军上将,苏联代表杰列维亚科中将以及澳、加、法、荷、新等国代表依次签了字。至此,日本帝国主义战败投降载入史册,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以同盟国的胜利告终。

H. 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的具体有哪些内容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1] ,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从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历时八年,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抗战;另一说法抗战的时间应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2]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的主战场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3] 在这场战争中,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创造了弱国打败强国的光辉业绩。[4]

I. 纪念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故事

我也在找呢!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胜利。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日本侵华野心由来已久,它早就把中国东北地区视为其“生命线”。经过一系列精心策划和准备后,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9月18日发动了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突然袭击,史称“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处于国破家亡境地的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与影响之下,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且迅速波及全国,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日本帝国主义为消灭其大陆政策的背后威胁,并取得北侵苏联和南下南洋群岛的战争基地,在英美法等实行绥靖政策的纵容下,与德意在欧洲发动局部侵略战争相呼应,于1937年7月7日在亚洲发动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把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局部战争推向了新的高潮,在走向世界大战的道路上迈出了危险的一步。面对日本法西斯的野蛮侵略,中国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克服困难,奋勇抗战,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把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打乱了法西斯的全球侵略计划 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表明,轴心国的政治军事同盟是极其脆弱的,特别是一度雄踞欧洲和东方的德日两国,一直未能实现其预定的战略协同计划。除了它们各怀鬼胎、互蓄异志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战场坚持持久抗战,始终抗击和牵制日本陆军主力,打乱了日本的“北进”计划,遏制和迟滞了日本“南进”的侵略步伐,使其无法同德军采取战略上的联合军事行动,从而打乱和粉碎了德国企图勾结日本东西夹击苏联和德日两军会师中东的计划。 “北进”侵苏,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奉行“大陆政策”,妄图称霸亚洲和称霸世界的重要目标之一。但这一目标未能变成现实,一是因为苏联本身注重加强远东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在击退日军挑衅基础上进行了重大外交努力;二是因为中国人民坚持进行的抗日战争有力地拖住了日本的后腿,完全打乱了其侵略计划。同样是由于中国军民的持久抗战拖住了日军主力,致使日本的“南进”计划一再推延实施。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具有战略眼光和胆识的美国军政首脑并没有因为自己遭到日本的攻击而转移其战略重心。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对盟军的“先欧后亚”(“先德后日”)战略给予高度评价与支持。毛泽东强调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问题的枢纽在欧洲;欧洲问题解决,就决定了世界法西斯和反法西斯两大阵营的命运。”再如,1942年缅甸战场吃紧,丘吉尔和罗斯福吁请澳大利亚增援连遭拒绝后,转而向中国国民政府紧急求援。中国政府在国内抗战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仍抽调十万精兵紧急入缅,与盟军并肩对日作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一系列重大胜利……总之,中国的持久抗战为同盟国顺利实施“先欧后亚”(“先德后日”)战略提供了前提,为其先后解决二战中的主次要矛盾和确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胜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胜利。战胜日本法西斯是中、苏、美、英和许多亚洲国家在亚太战场上互相配合、共同作战的结果。而自始至终坚持抗日武装斗争的中国人民,在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斗争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上最早开辟的反法西斯战场。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仍然是东方反对日本法西斯的重要战场,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被牵制在中国。历史证明,中国战场始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确立了中国战后的国际大国地位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与各盟国并肩作战并做出了重大贡献,共同赢得了胜利,同时中国也赢得了大国地位。百年来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基本上得以废除。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本身即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1942年1月1日,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美英苏中四国领衔签字,然后才由其它国家的代表签署。这是中国第一次以“四大国”之一身份出现在战时的国际政治舞台上。1943年10月30日,美英苏中四国在莫斯科签署《普遍安全宣言》,标志着中国正式成为四大国之一。11月下旬,美英中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聚会埃及首都开罗,商议对日作战问题,并于12月1日发表《开罗宣言》,三国表示团结一致,决心把战争进行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并规定战后把日本占领的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开罗会议是战时中国外交的最高峰,是中国政府首脑参加的惟一一次盟国最高级会议,标志着战时中国的大国地位达到顶峰。据此,中国有权参与各大国之间为结束战争而采取的协调行动,有权参与筹建联合国。因此,后来中国参加了1944年夏天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和1945年4月的旧金山联合国会议,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国抗战胜利成为中国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要转折点,并为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树立了光辉的旗帜,极大地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J. 在抗战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1、南京保卫战

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

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

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2、、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该战是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领所部,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3、台儿庄大捷

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

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4、长沙会战

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也称为“长沙保卫战”。

长沙三次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

长沙三次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

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有力地保卫了湖南广大地区和我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稳定了湖南局势,并使之成为支持全国长期抗战的重要基地。

据统计,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阵亡、受伤和失踪的将士达93944人 ,歼灭日军共计11万余人。

5、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据八路军总部1940年12月10日的统计,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阅读全文

与抗日战争反法西斯历史事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