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到专题九知识结构

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到专题九知识结构

发布时间:2021-03-09 00:28:13

A. 明天历史期中考试。求必修一的专题一到专题三的复习提纲。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诗经》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制度的沿革,这种制度是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井田制度 D.世袭制度
2.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这一事件与下列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B.“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
C.“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项羽)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4.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修长城 B.实行分封制
C.实行郡县制 D.废丞相
5.从图1到图2的变化,最能反映出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B.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
C.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
D.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6.据张廷玉《明史》记载:“明太祖初定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其官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政,而吏.户.礼.兵.刑.工六尚书为曹官。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初制度承袭元制
B.明太祖废丞相,权归六部
C.殿阁大学士成为中央核心机构
D.明太祖时皇权空前加强
7.“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①因军事需要而设置②降低了行政效率③参与国事决策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原创)《元史·地理志一》中称:“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从实质上说明元朝时
A.政府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C.边疆地区人民负担沉重
D.边疆与内地的差别消失
9.马克思说:“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对该论述正确的理解是
①君主专制是最典型的“人治”②君主专制具有残暴性③君主专制极大地压制“人性”④君主专制有害无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的观点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它
①未认识到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和残酷性②只看到了“船坚炮利”和科技文明③夸大了殖民主义传播文明的作用④贬低了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11.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21年
12.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①开设工厂②协定关税③片面最惠国待遇④领事裁判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近代前期中国有一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 D.南京保卫战
14.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中国共产党将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
C.中国共产党党内右倾主义错误不断滋长
D.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
15. 观察并分析抗日战争部分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从表格中能够得出下列哪一历史结论:

A.国民党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
B.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C.国民党是领导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
D.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16.美国《时代》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17. 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
A.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 B.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C.中共七大胜利召开 D.徐州会战战况激烈
18.右图是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剧照。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
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
B.英军在缅甸都依靠中国远征军救助
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D.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
19. “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唤沉沦。剪刀除辫人称快,铁槛捐躯世不平。”该诗中提到的“胡尘”是指
A.满清政府 B.封建制度 C.西方列强 D.北洋政府
20.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推翻了封建帝制
C.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D.实现了民族独立
21.五四时期,梁漱溟曾说:“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我愿意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学生去遵判服罪。”这表明梁漱溟
A.为曹.章行为辩护 B.认可学生的做法
C.主张爱国有理 D.主张依法行事
22.以下是某支部队战前的誓师词:“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与该誓词有关的战争(或战役)是

A.北伐战争 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23.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B.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长征胜利完成
24.假设你是一个导游,你带团重走红军长征路,在贵州的遵义会址,你会给旅游朋友介绍遵义会议的哪些人文知识①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正确领导②纠正博古.李德等人在政治.军事.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③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④确定“八一”宣言,呼吁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25.某同学从旧书市场买到一本民国时期的书,下图是其封面。据此判断该书发行时间应是
A.辛亥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北伐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6.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某导演筹拍一部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下列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
A.区域自治开新篇——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
B.以和平代替武力——《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D.独立自主,不结盟——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开端
27.毛泽东曾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福尔说过:“我们信仰与实行民主政治……限制任何一党专政的可能性。”建国初期我党为践行“实行民主政治”的承诺,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提出“依法治国”方略
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8.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29.2007年,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给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
A.率先获得解放 B.率先进行土地改革
C.率先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D.率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0.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
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31.一首诗:“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①虎门销烟 ②签订《南京条约》 ③签订《马关条约》 ④香港回归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最主要的国际意义在于:
A.“一国两制”成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基本原则
B.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C.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建设性的一步
D.向世界宣告中国有解决港、澳、台问题的政治能力
33.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认为:“‘辜汪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B.“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
C.“辜汪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D.“辜汪会谈”推动了《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34.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下面两图的转变,可以说明

①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②中国政府统一台湾的方式发生了变化③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④中国政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35.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 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台湾不以地方性代表的身份会谈 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36.下图是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该场景反映了

①“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性 ②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③外国列强占领中国国土的局面彻底结束 ④我国党和国家重视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7.“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B.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
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
38.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外交大事记
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A.甲、丙、丁 B.乙、丙 C.甲、乙、丁 D.丙、丁
39.读下列“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这一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C.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重要力量
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外交孤立政策
40. 下列关于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是:
A.提案是由英国等26国提出的 B.是美国支持的结果
C.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D.中国同意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
41.大前提: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泉。小前提:雅典民主是希腊文明的代表。结论:雅典民主是迄今为止最完善的民主。以上的推理属于哪种情况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B.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 D.大前提、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42.“辉煌属于希腊!……”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辉煌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是
A.希腊人对知识的渴求、探索和思考 B.公民的利益受到法律保护
C.民主政治的繁荣和公民地位提高 D.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的影响
4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央集权,体制创新;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民主制度,人文精神。两大文明薪火相传,相互交融,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从文明史角度出发,二者分别是哪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
A.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B.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
C.儒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 D.落后文明和先进文明
44.以下措施不属于梭伦在经济领域进行的改革措施的是
A.颁布“解负令” B.废除债务奴隶制
C.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雅典自由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D.鼓励发展工商业
45.伯里克利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伯里克利如此断言的依据之一是
A.国民文化素质高 B.成年国民得以参政议政
C.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D.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46.18世纪英国诗人雪莱曾写道:“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都起源于希腊。如果没有希腊,我们现在还可能蒙昧、无知、与野人无异。”雪莱认为希腊文明与近代西方文明之间的关系是
A.希腊人创造出的法学体系沿用至今 B.近代西方文明复原了古希腊文化
C.希腊文明完全涵盖了近代西方文明 D.希腊文明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源头
47.下列有关雅典在民主政治创新方面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梭伦通过以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②成立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③十将军委员会向各等级公民开放④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8.下列一组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A.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
49.有关《十二铜表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该法的制定是平民的胜利 B.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C.按照《十二铜表法》贵族仍可以随便解释习惯法
D.该法对于平民的最大好处就是规定按律量刑
50.古罗马公民法的缺陷主要有
①注重形式,程序繁琐②对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不够完善③在领土扩张过程中,外邦人没有得到司法保护④掺杂着原始的、落后的古老习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1.ABCCB CCBAA 11.CBCDB BADAC 21.DABDD
26.CBBDD DBCCD 36.BCDBC BCACD 46.DCDCC选择题(每题2。5分,共100分)

B. 高一历史必修一至三知识总结

必修1
第一单元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分封制定义: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
主体:同姓亲族
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工具:礼乐制度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统一
(1)群雄割据A.春秋争霸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
(1)确立:A."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B.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C.郡县制(地方)
(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1.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4.宋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
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2)影响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管军政、"计相"管财政。
(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
2.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
3.清朝的军机处
(1)清初: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2)雍正设立军机处
A.特点: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
B.影响:提高清王朝行政效率,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1.君主专制特点:由君主个人全权占有和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其统辖范围内的任何人物对君主都是绝对隶属和臣服的关系。
2.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一步步地集中到皇帝这一权力的轴心上。二者关系: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3.中央集权化进程大致体现在:
(1)财政上,"利出一孔",归于中央
(2)剥夺地方人事权,官吏自帝出。
(3)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
(4)军事上,"强干弱枝",中央宏观调配全国军队,皇帝总揽兵权
(5)意识形态领域,推行"别黑白而定一"的文化专制主义。
4.君主专制的加强突出表现在相权的削弱,以及君王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
秦汉:三公制度
隋唐:三省体制,则把相权一分为三,体现皇权的加强
宋朝:削弱宰相实权(三省长官没有实权)
明朝: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明成祖设内阁
清朝又设军机处
5.秦至清的中央与地方机构
朝代中央机构特点中央机构地方机构
秦传承开创三公九卿郡县制
汉汉承秦制中朝外朝(三公九卿)郡、国并行
隋唐承前启后,有所创新三省六部道州县三级
宋进一步加强二府三司路州县三级
元有新发展一省二院行省制
明空前加强废丞相、设内阁省府县
清达到顶峰设军机处省府县
6.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使得整个国家都处于皇帝的一元化领导之下,皇帝具有绝对权威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正如美国费正清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这样一个专政社会里,皇帝把教会和国家的职能集为一身,他是军事也是精神的领袖,是行为的楷模和正义的主宰。他的全能总括了国家的一切主要职能,包括国家对于全人类的尊崇。他是"天下之一人",是社会政治殿堂前的帅旗。
(1)积极作用
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
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十分残酷;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为了争夺皇权,父子、兄弟、君臣、大臣之间不惜血刃;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伴生物;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后,它还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而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则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一)爱琴文明
1.克里特文明:王宫建筑、象形文字
2.迈锡尼文明:王宫、卫城、王室陵墓、线形文字B、尚武好战
(二)黑暗时代:300年
(三)城邦时代
1.城邦的定义:前8~前6世纪,一种国家形态
2.城邦殖民
原因:多山多岛、人多地少;航海业发达
影响:促进发展,开拓眼界,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
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自治
政治类型:贵族制、民主制(最流行)
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1.发展历程
君主制:终身制、世袭制
贵族制:集体领导的任期制、选举制
民主制:前594年梭伦改革将雅典政治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
2.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机构的设置来体现其特点)
3.评价:创造了一系列民主运作的方式,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才智,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外邦移民、奴隶、他国公民和妇女没有享受到民主权利,了这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估的暴力机器。
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一、政制发展
1.共和制
(1)贵族共和制: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
(2)保民官的设置:监督政府,维护平民利益
2.帝制
(1)元首制: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
(2)君主统治:公元3世纪,戴克里先
二、法律制度
1.《十二铜表法》
背景: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维护了贵族利益。
评价: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贵族再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2.《查士丁尼民法大会》
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查士丁尼法典》
对罗马法的评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8课渐进的制度创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大宪章》:给王权设定了界限
2.《权利法案》
背景:1688年"光荣革命"
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
影响: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从人治走向法治)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1721年,罗伯特•沃尔波成为第一任首相
2.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3.两党制逐渐形成,首相和内阁从多数党中选出
三、民主化趋势:1832年议会改革法,扩大的选举范围,确保资产阶级民主正体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美国的新体制)
一、联邦宪法的制定
背景:松散的州际联盟弊端暴露
制定: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
原则: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发展:1789年制定出宪法的前10条修正案
二、联邦制的巩固
1.1787年联邦宪法颁布后,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政体为资产阶级总统共和制,但州权主义观念仍很活跃。
2.内战结束后,美国宪法修正案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巩固了联邦的统一。
三、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1.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美国的两党有其截然不同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群众;
3.两党操纵着美国生活的政治选举。
第10课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一、共和国的建立
1.法国大革命
①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
②1791年9月,制宪议会颁布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2.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792年9月,国民大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
二、政体的曲折发展
1.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2.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3.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三、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1875年1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共和国,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建立。
第11课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德意志的统一之路)
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1.统一的背景: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德意志境内各地经济连成一体
2.统一的方式:王朝战争
3.统一的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成立
4.统一的意义:结束割据局面,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德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
1.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浓厚专制色彩的帝国宪法正式颁布
2.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三、"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
1.一战后,德意志帝国覆灭
2.1919年8月,魏玛共和国建立(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
3.20世纪30年代德国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3课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
1.原因:1840年6月,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2.经过:1842年,中国战败,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3.影响: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中国被迫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法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联合发动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三、清政府的变化
1.权力结构:设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
2.思想:官员出现了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潮;奕欣、张之洞等人发起的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
第14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运动的兴起
1.背景:人祸(外国侵略者及清政府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天灾(自然灾害)
2.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会)
3.开始:1851年金田起义
二、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全盛时期的事件:
1.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与清政府对峙)
2.北伐西征(军事全盛)
3.《天朝田亩制度》
目的:建立四同社会
评价:进步性(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局限性(没有真正实行过,因为一没有安定的环境,
最主要是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三、天国的衰败
1.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2.重建领导核心
3.天京陷落(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4.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是一次反清(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⑴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⑵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3)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

第15课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中日甲午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1.战争爆发的原因
2.爆发及经过
3.影响
4.民族危机的加深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各阶层都以自己的方式开展救亡爱国的运动,有清政府的军事改革、爱国知识分子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辛亥革命、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
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影响:)
2.八国联军侵华(时间、目的、影响)

第16课辛亥革命

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兴起的背景
2.兴中会的成立与同盟会的建立
3.革命派与立宪派的论战
4.发动武装起义
二、武昌起义及其对全国的影响
1.武昌首义和湖北军政府的建立
2.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1.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临时约法》的颁布
2.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
3.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17课五四运动

一、运动爆发的原因(国际、国内)及导火线
二、过程(两阶段,前后期的主力运动中心)
三、意义(五四精神)
第五单元

第19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二、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成为国际工人阶级斗争锐利的思想武器,促进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三、巴黎公社
1.公社建立的背景
2.公社政权的性质

第20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一、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二、革命的前奏
1.二月革命(结果、性质)
2.四月提纲
三、十月革命的过程
1.开始
2.结果
四、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历史意义

第21课新民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线索:
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
1.中国一大(中共诞生)、中共二大(指明中国革命的任务:反帝反封)、国共第一次合作(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南昌起义(建军)、井冈山道路(找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努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重要基础)、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抗战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领导人民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独裁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当家作了主人)。

第六单元

第22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线索:
一、新中国的成
1.新政协会议(新中国成立的筹备会)
2.新中国的成立
二、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1.《1954年宪法》中国政治制度基本建立起来(规定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和其他一些重要制度)
2.中国民主政治的三大特色:(1)人民代表大会制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23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线索: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曲折)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发展)
1.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2.基层民主选举

第24课祖国统一的潮流
线索: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形成、含义)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构想的实施)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第七单元

第25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冷战"的兴起
1."冷战"兴起的背景
2."冷战"的表现
(1)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兴起的标志)
(2)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3)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冷战"时期的"热战"
1.朝鲜战争
2.越南战争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线索: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形成的背景
2.过程
3.影响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日本经济迅速腾飞的原因
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背景
2.兴起的标志
3.含义及宗旨
4.意义
四、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1.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2.缓和与动荡并存
3.多极化趋势加强(多极化趋势的表现、意义)
第27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时间主要对手外交政策外交活动

50年代
美国
三大政策,一边倒1.中苏友好
2.独立自主
3.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提出、实践)
60年代苏、美争取两个中间地带
70年代苏三个世界,一条线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
2.中美关系的改善、中日建交(1972年)
3.中美建交(1979年)
80年代霸权主义两个重要转变加强与世界各国及组织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参加各种经济组织(WTO、APEC)
90年代以后霸权主义多边外交

必修2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神农氏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汉朝有哪些耕作方式与生产工具?
3、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历史时期是什么?
4、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5、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有哪些?
5、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课前提示3)
6、描写古代农业经济的的文学作品有哪些?(课本中找)
7、汉唐宋丝织业与纺织业各有哪些成就?
8、汉代冶金业有哪些先进的技术工具?
9、汉唐宋明清陶瓷业各有哪些工艺?
10、古代中国手工业有哪些特点?
11、汉唐宋时期描述商业经济各有哪些文艺作品?(如《四民月令》)
12、明代出现哪两大商帮?会馆的作用是什么?
13、草市出现的历史时期是什么?有什么特征?
14、宋代的"市"有什么突破?原因是什么?
15、汉宋清各有哪些重要商业城市?
16、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与目的各是什么?有哪些积极与消极影响?
17、秦汉时期管理工商业的措施政策各有哪些?
18、"海禁"实施的历史时期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9、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0、古代禁奢侈无法做到的原因是什么?
21、重农抑商与禁奢侈的关系是什么?
22、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主要有哪些?
2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条件是什么?时间、地区、投资人各是什么?
24、早期著名的三家民族工业是什么?
25、近代民族工业有哪些特点?
26、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出现高潮的原因条件有哪些?最大的工业部门是指什么?
27、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有哪些特点?
28、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受哪三大势力的压迫?(课本第36页)
29、影响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0、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31、三大改造的名称是什么?其各自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32、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各是什么?
3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什么后果?
34、1960年"八字"方针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35、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哪些重大决定?有什么意义?
36、农村改革的原因是什么?改革开始于哪两个省?最终实施什么经济体制?有什么意义?
37、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38、对外开放最终形成了什么格局?有哪些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开放区?中国进一步开放的标志是什么?(浦东开放)
39、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40、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有哪些?有什么意义?
41、中共十四作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使之具体化的会议是什么?
42、中共十五大的提出的关于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新"在何处?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3、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是什么?(课前提示)
44、近代男女服饰主要有哪些?
45、近代习俗风尚的变革有哪些?
46、四大菜系是指什么?北方典型民居是什么?近代以来居室的典型征是什么?
46、近代以来出现了哪些先进的交通工具?
47、影响近代生活变迁的因素(原因)主要有哪些?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48、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开辟了哪三条主要航线?
49、新航路开辟带来哪些影响?作物是怎样相互传播的?
50、荷兰17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达表现在哪些方面?重要的金融中心与港口各是什么?
51、英国崛起的原因有哪些?17世纪上半叶英国海外扩张主要的三个方向是指什么?
52、欧洲一些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方式有哪些?有哪两方面影响?
53、英国工业革命原因和条件有哪些?在工业革命中工厂制是如何产生的?陶瓷业在英国工业部门地位如何?
54、工业革命中有哪些重要的发明成就?(课本第78页)
55、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美国工业革命的突出成就是什么?
56、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有哪些?
57、世界市场形成与世界市场逐渐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58、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有哪些?两个发源地和中心是指什么?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59、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
60、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一体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是什么?
61、世界一体化中起重要作用的条件是什么?(交通工具、电信工具)
6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的三个阶段是什么?(提示: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出现;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63、罗斯福新政的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64、罗斯福新政有哪五方面内容?颁布了哪些重要法规?
65、罗斯福新政有哪些作用?新政的实质是什么?(局部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66、美国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表现?有哪些作用?
67、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调整经历了哪四个阶段?各有什么重要经济政策?
68、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出现哪些特点?
69、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70、二战后英国、联邦德国、日本的经济发展各有什么特征?主要内容是什么?

由于字数过多,必修三见此网站http://..com/question/96467750.html?si=4

C. 高一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至专题四。重要事件时间总结(急求!)。期中复习资料。

必修1
第一单元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分封制定义: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
主体:同姓亲族
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工具:礼乐制度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统一
(1)群雄割据A.春秋争霸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
(1)确立:A."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B.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C.郡县制(地方)
(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1.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4.宋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
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2)影响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管军政、"计相"管财政。
(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
2.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
3.清朝的军机处
(1)清初: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2)雍正设立军机处
A.特点: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
B.影响:提高清王朝行政效率,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1.君主专制特点:由君主个人全权占有和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其统辖范围内的任何人物对君主都是绝对隶属和臣服的关系。
2.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一步步地集中到皇帝这一权力的轴心上。二者关系: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3.中央集权化进程大致体现在:
(1)财政上,"利出一孔",归于中央
(2)剥夺地方人事权,官吏自帝出。
(3)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
(4)军事上,"强干弱枝",中央宏观调配全国军队,皇帝总揽兵权
(5)意识形态领域,推行"别黑白而定一"的文化专制主义。
4.君主专制的加强突出表现在相权的削弱,以及君王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
秦汉:三公制度
隋唐:三省体制,则把相权一分为三,体现皇权的加强
宋朝:削弱宰相实权(三省长官没有实权)
明朝: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明成祖设内阁
清朝又设军机处
5.秦至清的中央与地方机构
朝代中央机构特点中央机构地方机构
秦传承开创三公九卿郡县制
汉汉承秦制中朝外朝(三公九卿)郡、国并行
隋唐承前启后,有所创新三省六部道州县三级
宋进一步加强二府三司路州县三级
元有新发展一省二院行省制
明空前加强废丞相、设内阁省府县
清达到顶峰设军机处省府县
6.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使得整个国家都处于皇帝的一元化领导之下,皇帝具有绝对权威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正如美国费正清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这样一个专政社会里,皇帝把教会和国家的职能集为一身,他是军事也是精神的领袖,是行为的楷模和正义的主宰。他的全能总括了国家的一切主要职能,包括国家对于全人类的尊崇。他是"天下之一人",是社会政治殿堂前的帅旗。
(1)积极作用
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
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十分残酷;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为了争夺皇权,父子、兄弟、君臣、大臣之间不惜血刃;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伴生物;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后,它还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而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则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一)爱琴文明
1.克里特文明:王宫建筑、象形文字
2.迈锡尼文明:王宫、卫城、王室陵墓、线形文字B、尚武好战
(二)黑暗时代:300年
(三)城邦时代
1.城邦的定义:前8~前6世纪,一种国家形态
2.城邦殖民
原因:多山多岛、人多地少;航海业发达
影响:促进发展,开拓眼界,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
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自治
政治类型:贵族制、民主制(最流行)
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1.发展历程
君主制:终身制、世袭制
贵族制:集体领导的任期制、选举制
民主制:前594年梭伦改革将雅典政治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
2.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机构的设置来体现其特点)
3.评价:创造了一系列民主运作的方式,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才智,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外邦移民、奴隶、他国公民和妇女没有享受到民主权利,了这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估的暴力机器。
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一、政制发展
1.共和制
(1)贵族共和制: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
(2)保民官的设置:监督政府,维护平民利益
2.帝制
(1)元首制: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
(2)君主统治:公元3世纪,戴克里先
二、法律制度
1.《十二铜表法》
背景: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维护了贵族利益。
评价: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贵族再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2.《查士丁尼民法大会》
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查士丁尼法典》
对罗马法的评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8课渐进的制度创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大宪章》:给王权设定了界限
2.《权利法案》
背景:1688年"光荣革命"
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
影响: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从人治走向法治)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1721年,罗伯特•沃尔波成为第一任首相
2.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3.两党制逐渐形成,首相和内阁从多数党中选出
三、民主化趋势:1832年议会改革法,扩大的选举范围,确保资产阶级民主正体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美国的新体制)
一、联邦宪法的制定
背景:松散的州际联盟弊端暴露
制定: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
原则: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发展:1789年制定出宪法的前10条修正案
二、联邦制的巩固
1.1787年联邦宪法颁布后,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政体为资产阶级总统共和制,但州权主义观念仍很活跃。
2.内战结束后,美国宪法修正案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巩固了联邦的统一。
三、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1.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美国的两党有其截然不同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群众;
3.两党操纵着美国生活的政治选举。
第10课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一、共和国的建立
1.法国大革命
①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
②1791年9月,制宪议会颁布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2.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792年9月,国民大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
二、政体的曲折发展
1.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2.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3.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三、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1875年1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共和国,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建立。
第11课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德意志的统一之路)
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1.统一的背景: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德意志境内各地经济连成一体
2.统一的方式:王朝战争
3.统一的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成立
4.统一的意义:结束割据局面,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德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
1.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浓厚专制色彩的帝国宪法正式颁布
2.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三、"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
1.一战后,德意志帝国覆灭
2.1919年8月,魏玛共和国建立(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
3.20世纪30年代德国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3课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
1.原因:1840年6月,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2.经过:1842年,中国战败,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3.影响: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中国被迫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法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联合发动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三、清政府的变化
1.权力结构:设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
2.思想:官员出现了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潮;奕欣、张之洞等人发起的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
第14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运动的兴起
1.背景:人祸(外国侵略者及清政府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天灾(自然灾害)
2.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会)
3.开始:1851年金田起义
二、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全盛时期的事件:
1.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与清政府对峙)
2.北伐西征(军事全盛)
3.《天朝田亩制度》
目的:建立四同社会
评价:进步性(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局限性(没有真正实行过,因为一没有安定的环境,
最主要是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三、天国的衰败
1.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2.重建领导核心
3.天京陷落(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4.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是一次反清(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⑴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⑵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3)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

第15课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中日甲午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1.战争爆发的原因
2.爆发及经过
3.影响
4.民族危机的加深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各阶层都以自己的方式开展救亡爱国的运动,有清政府的军事改革、爱国知识分子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辛亥革命、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
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影响:)
2.八国联军侵华(时间、目的、影响)

第16课辛亥革命

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兴起的背景
2.兴中会的成立与同盟会的建立
3.革命派与立宪派的论战
4.发动武装起义
二、武昌起义及其对全国的影响
1.武昌首义和湖北军政府的建立
2.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1.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临时约法》的颁布
2.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
3.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17课五四运动

一、运动爆发的原因(国际、国内)及导火线
二、过程(两阶段,前后期的主力运动中心)
三、意义(五四精神)
第五单元

第19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二、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成为国际工人阶级斗争锐利的思想武器,促进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三、巴黎公社
1.公社建立的背景
2.公社政权的性质

第20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一、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二、革命的前奏
1.二月革命(结果、性质)
2.四月提纲
三、十月革命的过程
1.开始
2.结果
四、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历史意义

第21课新民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线索:
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
1.中国一大(中共诞生)、中共二大(指明中国革命的任务:反帝反封)、国共第一次合作(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南昌起义(建军)、井冈山道路(找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努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重要基础)、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抗战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领导人民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独裁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当家作了主人)。

第六单元

第22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线索:
一、新中国的成
1.新政协会议(新中国成立的筹备会)
2.新中国的成立
二、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1.《1954年宪法》中国政治制度基本建立起来(规定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和其他一些重要制度)
2.中国民主政治的三大特色:(1)人民代表大会制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23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线索: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曲折)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发展)
1.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2.基层民主选举

第24课祖国统一的潮流
线索: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形成、含义)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构想的实施)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第七单元

第25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冷战"的兴起
1."冷战"兴起的背景
2."冷战"的表现
(1)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兴起的标志)
(2)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3)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冷战"时期的"热战"
1.朝鲜战争
2.越南战争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线索: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形成的背景
2.过程
3.影响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日本经济迅速腾飞的原因
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背景
2.兴起的标志
3.含义及宗旨
4.意义
四、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1.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2.缓和与动荡并存
3.多极化趋势加强(多极化趋势的表现、意义)
第27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时间主要对手外交政策外交活动

50年代
美国
三大政策,一边倒1.中苏友好
2.独立自主
3.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提出、实践)
60年代苏、美争取两个中间地带
70年代苏三个世界,一条线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
2.中美关系的改善、中日建交(1972年)
3.中美建交(1979年)
80年代霸权主义两个重要转变加强与世界各国及组织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参加各种经济组织(WTO、APEC)
90年代以后霸权主义多边外交

D. 高一历史从专题三到专题九每一个专题三个大事件的时间,内容 意义

人民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912年3月
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根本上否定专制政体的理论基础)2.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和请愿诉讼选举被选举等权利(人民获得一些民主权利,否定封建等级制)3.三权分立政体,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院行使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权(防止专制独裁)4.责任内阁制(否定终身制世袭制)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宣告君主专制政体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 北京学生罢课 6月初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共成立奠定基础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
结束王明左倾错误的统治,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标志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
确立解放思想事实确实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确立邓小平的领导地位
党和国家史上的伟大转折,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港澳回归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标志中国结束外国列强占领,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问题上迈出重要一步,为国际社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范例
九二共识
1992年10月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以民间方式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0年2月
加强和巩固中苏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国防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
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梭伦改革
前594年
颁布解负令,发展工商业,建立财产等级制,建立四百人会议,设立民众法庭
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一定程度上改变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民主政治和工商业发展
克里斯提尼改革
前506年
改造行政选区,建立五百人会议,组成十将军委员会,陶片放逐法
标志民主政治确立,打破贵族专权
十二铜表法
前449年习惯法的汇编
第一部成文法,打破贵族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利益,成文法的起点
《权利法案》
1689年10月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废止法律、组织常备军、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拘捕臣民、侵犯议会的征税权,定期召开议会
制宪会议
1787年9月
联邦宪法确立三权分立政体
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巩固国家统一,防止专断独裁,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协调国内矛盾,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1月
确立总统制民主共和政体
《共产党宣言》
1848年2月
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工人运动发展
第一国际
1864年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巴黎公社
1871年
无产阶级专政第一次尝试
不结盟运动
1961年
独立自主非集团冲击两极格局
欧共体
1967年
商品劳务资本自由交流 促进欧洲经济发展
欧盟
1993年
欧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E. 必修一 历史 知识点框架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存在的朝代、目的、对象、受封者的权利和义务、影响、崩溃)
2、宗法制的基本内容:(朝代、核心内容、纽带、宗法等级、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秦的统一(时间、过程、意义)
2、皇帝制度的创立:(创立者、特点)
3、中央集权制度(中央机构、地方机构、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中央机构:(汉、唐、宋、元如何解决君相矛盾)
2、监察机构:(秦、汉、元监察机构、评价)
3、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4、地方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目的、概况、影响)
5、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内阁制形成(背景、形成、性质、特点、影响)
2、清朝的军机处(目的、皇帝、性质、特点、作用)
3、密折制(皇帝、目的、作用)
4、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参考P24“知识链接”)
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签订时间,内容、影响)
3、瓜分狂潮(直接原因,瓜分开端,形式,门户开放)
4、列强侵华的几种形式: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三元里抗英(意义)
2、左宗棠收复新疆(重要时间、事件)
3、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时间,人物,事件)
4、义和团运动:(背景,清政府态度变化,主要斗争,失败原因,意义)
三、伟大的抗日战争
1、侵华日军的罪行(原因,罪行)
2、关内关外的局部抗日(共产党、东北人民、国民党、工人学生)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4、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5、抗日战争的胜利(背景,时间,根本原因,意义)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太平天国运动(原因,过程,革命纲领,意义,失败原因或教训)
二、辛亥革命(准备,爆发,成立政权,颁布宪法,历史功绩)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
1、五四运动:(原因,过程,性质,历史意义)
2、中国共产党成立(历史条件,一大,二大)
3、国民革命(开始标志,过程,失败,教训)
4、“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重要事件)
5、解放战争(爆发,反攻,决战)
6、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条件,标志,意义)
2、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1、曲折历程:(“文化大革命”导火线,标志,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2、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内容,意义)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1、“一国两制”的构想(形成过程)
2、实践(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3、台湾问题(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两岸关系的发展进程)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外交政策,外交方针,外交成就)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
(恢复联合国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
1、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背景,时间,意义)
2、中美关系正常化(重要过程)
3、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标志)
2、外交成就: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活动)
1、外交政策:(不结盟,对外开放,五项原则)
2、外交成就:(联合国,区域性国际组织)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一、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1、古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环境,影响)
2、古代希腊城邦(城邦出现,城邦特点)
二、卓尔不群的雅典
1、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三次改革的内容,意义)
2、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罗马人的法律(罗马法主要内容,作用)
1、主要内容:(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2、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一、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1、《权利法案》:(背景,制定时间机构,内容,目的,意义)
2、责任内阁制形成:(过程,结果,影响)
3、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二、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意义,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异同)
1、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2、1787年宪法颁布的意义:
3、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异同、代议制作用)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2、《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通过,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P116)
3、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内容,意义)
1、《共产党宣言》(1848年发表)的主要内容:(P124-125)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P122课前提示)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1、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革命时间,政权建立,革命措施)
2、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
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史实(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事件,十月革命,政权建立,颁布法令)
2、历史意义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局面)(背景,揭开序幕,冷战表现,冷战的影响)
1、背景:
2、揭开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时间,内容,标志)
3、冷战表现:(政治,经济,军事)
4、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冷战的影响)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
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过程)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兴起的原因,发展表现,经济地位)
3、中国:(建设成就,国际地位)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不结盟概念,兴起标志,主张,影响)
三、走向多极化
1、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两极结束标志,多极化表现)
2、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F. 有没有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的知识整理,一定要有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和专题之间的联系,最好图表形式。

学校不会发资料么,我的都是学校发的,重要不是知识,是需要记住哪些,那块是经常考的,我今年刚考完,要问历史的一些问题可以向我提问,知识整合就算了,我不可能把整本笔记打出来,

G. 高中历史必修一每一课的知识结构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

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2影响:

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

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3、西周的宗法制:

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

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与强化

汉朝汉承秦制

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

外朝执行机构

尚书台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宋二府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元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

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

隋唐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

宋文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

元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边远民族地区高寒宣政院进行管理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增强。

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全

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一课太平天国运
1、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

2、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等创立的拜上帝教结合了: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3、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4、永安建制(永安分封诸王)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5、1853年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形成和清朝对峙的局面。

6、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组织了北伐、西征、东征

7、太平天国革命纲领:早期有《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建国纲领,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也是无法实行的空想;后期有《资政新编》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标志的是:1864年7月天京的陷落;

9、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10、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的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第二课

辛亥革命
1、上海和日本东京成为中国革命 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

2、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4、中国同盟会(1905年):政治纲领:驱除达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中国同盟会的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和时间: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6、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7、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8、辛亥革命的结局:

失败:(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2)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9、辛亥革命的性质: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0、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2)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4)冲击了几千年的陈规陋俗,推动了平等、自由、解放意识。

(5)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影响了亚洲革命和表现了亚洲的觉醒。

(6)开始了比较完整意义上的反帝反封民族革命,是中国20世纪三次巨变之一。

第三课

中国近代史第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
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是:陈独秀建立的上海共产党组织;
中共一大决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中共二大制定了:最高和最低纲领;中共三大决定国共合作;
标志国共合作形成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

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成为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第四课考点

34、制定全面抗战路线的会议是:洛川会议

35、八路军创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是:聂荣臻建立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36、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的三大战役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与祖国统一
第一课考点:

37、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38、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0、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正式提出是在:1964年第三届人大周恩来提出的;41、中共领导下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爱国统一战线;

42、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

第二课考点

43、新中国历史上最大冤案是:刘少奇冤案

第三课考点

44、香港澳门回归日分别是: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

45、1990年和1991年台湾与大陆分别成立民间团体进行对话,他们是:台湾的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大陆的海协会,会长汪道涵;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一课考点

46、为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47、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是: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8、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1954年瑞士日内瓦会议;

49、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是:1955年万隆会议;

第二课考点

50、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席位是:1971年10月联大26届会议;

51、打开中美人民友好交往大门的事件是: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52、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是:1978年底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53、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4、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第一次访问是:1979年初中美正式建交后邓小平访问美国;

55、日本与中国正式建交是在:1972年;

第三课考点

56、198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当代世界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57、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58、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是加强了: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与经济联系;

第六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59、人类早期主要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和兴盛则以:海洋为依托;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三个重要改革时期,依次分别是:公元前6世纪初的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未的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

61、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在什么改革时期:伯利克里改革时期;

第二课考点

62、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十二铜表法》;

63、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纂的《民法大全》;

64、罗马法从形式上可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

65:罗马法从整体结构上可分为:公民法、万民法等;

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第一课考点

66、17世纪初统治英国的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属于什么王朝:斯图亚特王朝;

6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起迄时间为:1640年、1688年;

68、光荣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建立了英国了君主立宪制;

69、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70、英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是:责任制内阁;

71、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哪三位一体的混合物: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72、英国君主立宪制主要特点是:保留君主,议会掌权;

第二课考点

73、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时间是:1775年;

74、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

75、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是:“分权与制衡”;

76、美国1787年宪法的理论基础源于: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思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77、美国联邦政府机构与权力分别为: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联邦法院掌握司法权;

78、美国政体特点是:总统共和制,简称总统制;

第三课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789年;

80、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于:法国大革命时期;

81、法国共和制度确立标志:1875年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82、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的政治特点是:分裂;

83、德意志统一过程中起到中心作用的邦国是:普鲁士邦国;

84、提出“铁血政策”采用王朝战争方式统一德意志的是:普鲁士邦国宰相俾斯麦;

? 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一课考点

85、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1825年英国;

86、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个代表人物是:傅立叶、欧文、圣西门;

87、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是: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88、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89、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是:《共产党宣言》;54、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是:巴黎公社的建立;

第二课考点

9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56、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俄国罗曼诺夫王朝;

92、1917年11月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93、提出俄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任务的是: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

94、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十月革命以后建立的苏俄;

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

第三课考点

建国初巩固政权的三大事件是:基本解放全国领土、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一五计划的特点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农业基本实行合作化的时间是:1955年底;

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一课考点
奠定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框架的是:雅尔塔体系;

冷战内容包括:政治上的杜鲁门主义,经济上的马歇尔计划,军事上的北约的建立;

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表现在:政治上社会主义政权的扩展,经济上的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军事上的华约组织的建立;

第二课

欧共体包括: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二战后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是在:1956年到1973年;

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于:1961年;70、新中国建立后出现三个经济振兴时期是:1949到1957年,1956年到1966年,改革开放以来; 东欧剧变发生时间:1989年;

苏联解体发生时间:1991年;

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是:波兰;

标志苏联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苏共被排挤出政权的事件是:“八一九”事件;

欧洲联盟建立于:1993年底;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表现是:一超多强,一超是美国,多强包括了欧洲、日本、中国、俄罗斯;

H.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的知识体系怎么画

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知识体系搜索到网络文库有这么一篇。免费下载。类似----历史高中知识体系---搜索结果很多

I. 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 记住是框架 不是知识点

保证全是框架啊 优点是较为简洁 嗯...有一些太简洁,你适当补充一下就行了。不过全部要点里面都有了,还算全吧。望采纳!

专题一

J. 高中历史必修1-3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学习与探究之一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 列强入浸与民族危机
二 中国军民维护旧家主权的斗争
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 太平天国运动
二 辛亥革命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三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实践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二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一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二 卓尔不群的雅典
三 罗马人的法律
学习与探究之二 模拟古罗马法庭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一 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二 美国 1787 年宪法
三 民主政治的扩展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二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 美苏争锋
二 新兴力量的崛起
三 走向多极化

必修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二 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三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一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二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三 “蒸汽”的力量
四 走向整体的世界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一 “自由放任”的美国
二 罗斯福新政
三 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四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 欧洲的联合
二 发展的亚太
三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学习与探究
图说中国经济的发展
对社区居民生活方式变迁的调查
为哥伦布领航

必修三
•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1、百家争鸣
• 2、儒学的兴起
• 3、宋明理学
• 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
•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 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
• 2、中国的古代艺术
• 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
•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 1、“顺乎世界之潮流”
• 2、新文化运动
•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
•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 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 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 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 1、“人是万物的尺度”
• 2、人性的复苏
• 3、理性与自由的启蒙
• 4、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
•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 1、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
• 2、追寻生命的起源
• 3、人类文明的引擎
• 4、向“距离”挑战
•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 1、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
• 2、碰撞与冲突
• 3、打破隔离的坚冰
• 4、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学习与探究
学习与探究之一: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学习与探究之二:“三代人眼中的教育”访谈录
学习与探究之三:艺术中的历史

阅读全文

与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到专题九知识结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