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明正德年间历史事件

明正德年间历史事件

发布时间:2021-03-14 04:26:01

A. 明正德年间是什么时间

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0月26日-1521年4月20日),明朝第11代(1505年-1521年在位),年号正德。
1505年正德元年,明正德13年就是1518年。

B. 有一本历史架空小说主角到了明正德年间在正德快死前给他讲笑傲江湖的故事又经历了嘉靖的叫什么名字

《大学士》衣山尽写的

C. 历史上明朝正德皇帝是昏君吗

是否昏君需要辩证的看待:
1、正德(朱厚照)年少登基,思想尚未定型。年少时弘治教朱厚照习武,是后来朱厚照爱打仗的原因之一;
2、正德年间王守仁影响颇大,推崇思想解放,是构成朱厚照行为放浪的原因之一;
3、少年天子爱玩、爱女色,也很正常,加上太监可以陪他一起玩,还能制约文官集团,给他的日后的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朱厚照天子聪颖,为人宽厚,有一次出游边关守将不放行,他第二次设计出关,并未责难边关守将,说明其知利害懂善恶;
5、比较能打仗,这个不用解释了。
总体而言,朱厚照的个人荒淫行为并未产生严重的政治后果,执政期间由于个人思想意识开放,也使得当时整体社会思想得到解放。但是总体而言,我认为他是个平庸的皇帝。
关于正德的死因,我认为有蹊跷之处,也成为历史的一个谜团。

D. 明朝正德时期的历史问题.

朱宸濠像经过这样几次宗室相残的血的教训,皇帝也开始逐渐削弱藩王的势力,以求彻底改变这种兄弟叔侄相残的局面。燕王朱棣在“靖难”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便继续建文帝时期削藩的政策。如永乐元年革去代王的三护卫和官属;永乐四年削去齐王的官属和护卫,后又把他废为庶人;永乐十年削辽王护卫;永乐十五年贬谷王为庶人等,基本上把当时握有兵权的亲王,或削其护卫,或废为庶人。但永乐皇帝削藩并没有削到自己的儿子头上,这才酿成后来朱高煦的叛乱。宣德皇帝平叛后,进一步推行这种削藩政策,从此王府不再

设立护卫。藩王再想反叛,无异于赤手搏虎,即使这只老虎再凶猛,仍然是九死一生。但冒险本是野心家们的天性,正德年间,宁王朱宸濠又走上了这条不归路。朱宸濠面对的是明代最荒唐最胡闹的正德皇帝,他能不能取而代之呢?

正德皇帝朱厚照的父亲明孝宗朱佑樘,是一位英明有为的君主。孝宗婚后多年才生下朱厚照,对朱厚照十分宠爱。后来朱厚照的弟弟又早夭,朱厚照便成为他唯一的儿子,也是理所当然的明帝国皇位继承人。因此孝宗对朱厚照的宠爱达到了溺爱的地步,甚至带着朱厚照微服出宫游玩。在弘治十八年,孝宗皇帝突然驾崩,把一个庞大的王朝留给了年仅十五岁、不读书、好逸乐的朱厚照——正德皇帝。没有了父皇的管束,正德皇帝更是无法无天了,把政务抛在一边,整天跟自己亲信的八个太监,号为“八虎”,游戏取乐,不知今夕是何年。

朱元璋的儿子宁王朱权的封地原来是在大宁一带,是北边非常有实力的塞王,号称“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永乐皇帝一登基,便把势力最大,对自己威胁也最大的宁王改封到江西南昌,削弱宁王的势力。后来宁王也被削除了护卫,朱宸濠是宁王朱权的五世孙,到了他继承爵位时,宁王府已经今非昔比。相比正德皇帝的荒唐无行,朱宸濠也是一个轻佻的宗室子弟,但如果比做皇帝,相信朱宸濠也比正德皇帝强。在几个术士的蛊惑下,相信自己是龙姿凤表,有天子之相,因此生出了非分之想。但当时的宁王府已经没有半点武装力量,因此朱宸濠当然是先谋求恢复宁王府的护卫。

当时正德皇帝不理政,“八虎”之一的太监刘瑾欺上瞒下,权倾朝野,人称“立皇帝”,意思就是朝会时,刘瑾是站在正德皇帝身边的另一个皇帝。朱宸濠用金银二万,贿通刘瑾,终于把明王朝南昌左卫改为宁王府的护卫,之所以是南昌左卫,而不是江西的其他驻军,是有原因的,天顺年间宁王府因罪被削去护卫,宁王府的护卫改为南昌左卫,南昌左卫就是原来的宁王府护卫。但是好景不长,刘瑾不久便下台,宁王府的护卫又被革去。不过这并没有使朱宸濠心灰意冷,他恢复护卫的心反而更加急切了。朱宸濠这一次更是不惜巨金,收买好了当时的兵部尚书,并把财宝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京,让正德皇帝宠爱的一个伶人臧贤代他四处游说王公大臣,并得到了他们的默许。可惜这时又出了一个老顽固费宏,费宏是大学士,在内阁办事。朱宸濠要恢复护卫,必须经过内阁的同意。而费宏也是江西人,对朱宸濠知根知底,经常对人说:“朱宸濠现在谋求恢复护卫不是安什么好心,以后会连累到很多江西人,我绝对不能同意。”朱宸濠便利用进士廷试那天,内阁大臣要到东阁阅卷,费宏不在内阁办事时,递上请求恢复护卫的奏疏,其他大臣已经被朱宸濠买通,因此竟然得到批准。恐怕费宏会反对,又叫人在正德皇帝面前进谗,陷害费宏,费宏被迫辞职。朱宸濠对费宏阻挠恢复护卫一事怨恨不已,在费宏辞官回乡的路上,派人假装强盗来打劫,还放火焚烧费宏乘坐的船只,费宏和家眷侥幸逃脱。

恢复护卫终于得偿心愿,朱宸濠同时又千方百计讨好正德皇帝,进献了很多奇珍异宝,导正德皇帝游乐,削弱正德皇帝对自己的提防之心。一次元宵节,朱宸濠又进献了很多奇巧的彩灯,灯上画的花鸟人物栩栩如生,把这些彩灯在宫中依檐附壁悬挂,把整个宫中装饰得色彩斑斓、五光十色。正德皇帝一见大喜,大加赞赏。

朱宸濠恢复了护卫之后,又仗着自己在朝中收买了很多王公大臣,在南昌是无恶不作。他擅自杀戮地方官吏,霸占百姓田宅,强夺良家妇女,搞得地方上鸡犬不宁。地方官屡屡向朝廷申告朱宸濠的各种不法行为,但正德皇帝并不放在心上。皇帝不急,但地方官急了,当时的汀赣巡抚副都御史王守仁已是暗自留心。王守仁文武全才,既是个大学问家,同时兵法韬略无一不娴熟。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四日,朱宸濠带着自己蓄养的强盗响马们终于正式叛乱。这一天他以庆祝自己生日为由,把地方官请到王府,声称自己奉了皇太后的密旨要起兵入朝。他把不顺从的地方官全部杀掉,率领军队去攻打安庆。王守仁知道朱宸濠叛乱并攻打安庆的消息后,集结兵力直捣朱宸濠的老巢——南昌。而正德皇帝收到朱宸濠叛乱的消息后,不忧反而大喜,原来正德皇帝有两个嗜好,一个是玩乐,一个就是打仗。玩乐不用说,正德对打仗更是痴迷,只不过他是万尊之躯,不能轻易涉险。正德皇帝多次巡游北方边防重镇,也曾率领军队小胜过鞑靼兵,还自己封自己做“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他不做皇帝,却更喜欢做将军。正德皇帝听到朱宸濠叛乱的消息时,简直有点喜出望外,决定御驾亲征,趁机还可以到江南游玩。可惜,正德刚到达涿州,王守仁报捷的奏疏已经送到了。原来朱宸濠围攻安庆不下,又听到老巢也已被王守仁攻下,急忙回身去救,在黄家渡与王守仁军遭遇,朱宸濠大败,被王守仁俘虏,只有一个多月,叛乱就被平定了。正德皇帝收到捷报后,却装作不知道这个消息,继续南下,当然这次他只是为了游玩。正德皇帝一路游玩到南京,举行了献俘仪式,这才班师回朝。朱宸濠在路上被处死,并挫骨扬灰。

朱宸濠叛乱之所以这么快就被平定,除了朱宸濠在地方上胡作非为、不得民心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宗室藩王的势力几经削弱,已经没有足够的实力来问鼎九五之尊了,再加上朝廷上有识之士对此小心警惕,藩王更是没有什么机会。所以,虽然荒唐胡闹如正德皇帝者,也能轻易平息这种叛乱。宁王朱宸濠靠纠结一群草寇就想举兵造反,无异于赤手搏虎,最终的下场只能是葬身虎口。

E. 从古到今有关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

实际上重大历史事件都跟战争有关,自己总结的。
春秋战国:齐灭燕(后复国),秦灭燕。
秦汉:赵王武臣的旧将韩广,占领燕国旧地恢复燕国;韩信灭燕(劝降);西汉建立后燕王卢涫叛变,樊哙以相国的身份率军去讨;刘秀在上谷、安次、渔阳等地战铜马军五校部。
三国:公孙瓒战袁绍;曹操战袁绍;曹操战乌桓。
两晋:石勒率军袭取幽州,杀西晋幽州牧王浚;剩下的时间都是五胡乱战。
隋朝:隋炀帝三征高丽;罗艺战突厥;
唐朝:罗艺反唐,失败被杀;唐末,契丹战刘仁恭父子 ;
五代:儿皇帝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周武帝柴荣战契丹,可惜战事异常顺利的时候,周武帝病死,失败。
北宋:赵光义战契丹企图夺回燕云十六州,失败;后,金与宋结海上之盟共同灭辽;奸臣童贯花钱从金国买到一座空城北京,后金攻宋时,郭药师叛变,献出北京城。
南宋:蒙元灭金。
元朝:元朝末年,朱元璋北伐,元顺帝砌成而它,朱元璋战领北京。
明朝:朱棣叛变,在北京城下战胜讨伐军;明英宗被俘,于谦北京城下战瓦剌;崇祯皇帝时,清皇太极突破长城防线与袁崇焕战于北京城下;李自成农民军围攻北京城,城破,明亡;李自成山海关战败,弃城而逃,清军占领北京城;
清朝: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时,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明国:中原大战,东北军占北京;抗战,29军战北京,失败;
解放战争: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

F. 历史上发生在南昌县境内的大事件

明正德年间,藩王宁王(驻南昌)造反,被江西巡抚王守仁镇压。
民国17年,八一南昌起义。
民国28年,抗日战争中爆发了南昌会战。

G. 正德年间有什么历史事件要具体,民间的也行。

御驾亲征击败鞑靼和瓦剌。平型关也是在正德年间建成,还有就是那游龙戏凤的戏说了

H. 明正德皇帝的战争史

武宗(正德皇帝)虽有着放荡不羁的本性,但他在内心里一直盼望着能够像太祖、成祖那样立下显赫的边功。他之所以听信江彬的鼓动游幸宣府,与这种想法实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德十二年十月,正德年间铜手铳武宗终于盼到了一显身手的机会。在得知蒙古小王子部叩关来袭,武宗非常高兴,亲自布置,希望同小王子大战一场。这场战斗十分激烈,明军一度被蒙古军分割包围。武宗见状亲自率领一军援救,才使得明军解围。双方大小百余战,期间武宗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最后,小王子自度难以取胜,引兵西去,明军取得了一场难得的胜利,史称“应州大捷”。想明英宗当年率50万大军却在“土木堡之变”中成了蒙古军的俘虏,而此次武宗率五六万人抗击四五万蒙古军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此后蒙古兵长时间内不敢内犯便是这次战斗的直接结果。而且在这场战斗中,武宗亲为指挥布置,战术正确,指挥得法,体现了较高的军事指挥才能。《明史》记载明军死亡五十二人,蒙古军死亡十六人武宗封自己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后加封朱寿为“镇国公”。应州之役,成为武宗一生中最为光彩的时刻,就连清朝官方编辑的对明朝皇帝充满了诬蔑的《明史》也不得不承认:“十二年冬,小王子以五万骑自榆林入寇,围总兵王勋等于应州。帝幸阳和,亲部署,督诸将往援,殊死战,敌稍却。明日复来攻,自辰至酉,战百余合,敌引而西,追至平虏、朔州,值大风黑雾,昼晦,帝乃还,命宣捷于朝。”
宁王朱宸濠,他妄图效仿永乐帝,趁武宗荒于政事,秘密准备叛乱,并于正德十四年扯旗造反。武宗皇帝并未因此而着急,这正好给了他一个南巡的机会,于是他又打起了威武大将军朱寿的旗号,率兵出征,可谁知行到半路御使王守仁已经平定了叛乱。这个消息丝毫没有降低武宗的兴致,他又一手导演了一幕闹剧,他将朱宸濠重新释放,由自己亲自在将他抓获,然后大摆庆宫宴,庆祝自己平叛的胜利。
正德时期还爆发了刘六、刘七农民起义.

I. 请问正德年间的刘六刘七起义的经过及历史意义

刘六刘七起义刘六刘七起义是指明中叶爆发于明朝北直隶(今河北地区)的一次著名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正德五年(1510年)十月,文安人刘六、刘七在霸州发动起义,数千农民响应。次年,起义军由河北攻入山东,以后又由山东回攻京畿。起义军纪律严明,不妄杀人,使起义军迅速发展到数万人。起义军分兵两路,一路由刘六、刘七、齐彦名率领,另一路由杨虎、刘惠、赵鐩、邢老虎等率领。两路起义军时分时合,互相倚重。明武宗朱厚照以宦官谷大用为总督军务,平乱的主要将领有伏羌伯毛锐、右佥都御史陆完、 边将总兵许泰 ,调京师及宣府、大同、延绥等地军队前往镇压。正德七年,杨虎一路起义军被击溃,刘六、刘七孤军奋战,率部走湖广,在黄州兵败,刘六船翻身亡。七月,刘七与起义军余部全军覆没于江苏狼山,起义最终失败。
刘六(名宠)、刘七(名宸)兄弟,河北文安县刘庄子村人,明正德年间,农民起义军首领,自幼习武,善骑射,尚侠义,骁悍过人。
明武忠朱厚照在位期间,因其贪玩,放荡不羁的个性,即位之初就宠幸宦官,且不爱理政事,大兴土木,因扩建皇庄,掠夺人民土地,特别是其部下肆意妄为,造成了社会矛盾激化,刘六,刘七的起义就是在这社会背景下爆发的。
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许多破产农民,接连不断爆发起义,以反抗朝廷官府统治。文安县境内有多股三五人或十数人结伙的流亡农民进行活动。他们邀路劫财,盗窃官府大户。同年秋,霸州府衙被盗,屡派人辑捕不获,而且盗案屡出。官府苦于无能为力,昼夜思治不得。当时文安县属霸州管辖,闻刘六、刘七之名便由霸州官府招募入衙,协助擒捉“盗寇”。刘氏兄弟入衙连破数案,深得官府赏识。
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大宦官刘谨独揽朝政,集军政大权于己手。其家人梁洪,仗势欺人,横行无忌。闻刘氏兄弟得朝廷赏赐颇丰,便向刘氏兄弟勒索金银财物,刘氏兄弟严词拒绝。梁洪勒索未遂,恼羞成怒。暗向其主子刘谨诬告刘氏兄弟等是畿南强盗。刘谨偏信谗言,派遣都御使柳尚义等画影图形,调兵缉捕。刘六、刘七闻讯逃匿。官军将其家抄掠焚烧一空,并逮虏了妻孥。刘氏兄弟陷入无路可走的绝境,只好落草为“寇”。
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刘六、刘七率领的一支起义军,与陆完指挥的官军交战,屡屡失利。为保存实力从河北南部,变服易马北上回文安,攻下香河、宝坻、玉田,进击武清,巡抚都御使宁杲和京畿防务都指挥王杲均被起义军打败,京师有复震再度戒严。起义军在霸州与官军展开一场大战,死伤惨重。再复辗转南撤。5月初,起义军渡淮河,意与河南起义军会合,可是河南起义军已经全军覆没。随走光山、确山、乘船到夏口,复登陆火烧汉口。官军指挥满弼追到,混战中刘六中流失,与其子仲淮皆落水而死。同年7月,刘七在一次激战中中箭落水死于江中。一场轰轰烈烈畿南农民大起义,至此告终。
刘六、刘七家乡刘庄子位于文安县马务营村西北4.5华里,吕公务村东南3.5华里,现在旧村遗址尚存。今文安县丰各庄村刘姓即其后裔。

J. 历史事件

明朝时期

徐达攻克大都城

徐达攻克大都城 明洪武元年八月二日(1368),明大 将徐达攻大都,首至齐化门,填壕登城而入;封府库图籍,元亡。徐达至通州时,元顺帝同后纪、太子、大臣,逃至上 都。洪武二年,常遇春攻上都,顺帝再北逃。次年四月,元顺帝病死应昌。

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 明太祖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北方诸王拥兵势大。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死,长孙朱允炆即位,为惠帝。惠帝用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之策,决定削藩。将五个藩王废为庶人,并派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为都指挥使,监视燕王朱棣。燕王于建文元年(1399)以"清君侧"为名,号称"靖难",在北平举兵南下。建文四年(1402),燕王攻占南京。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即位,为明成祖,改元永乐。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郑和,云南昆阳(今属晋宁)回族人,明初入宫为太监,后随朱棣起兵有功,赐姓郑,任内官监太监,历事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永乐三年(1405),郑和受明成祖派遣,率官兵、水兵、翻译、工匠、医生等2780余人,携带金银、丝绸、瓷器、布匹和铜铁器等物,从苏州刘家港(今江苏太仓浏河镇),分乘62艘巨型海船出海,先后抵达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苏门答腊、锡兰(今斯里兰卡),1407年回国。此后,又于永乐五年(1407)至宣德七年(1433),前后6次航海出使,历时28年,经亚非30余国进行访问和贸易,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此举比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的远洋航行早87年。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 明永乐年间编纂的大型类书。明永乐元年(1403),明成祖棣委派翰林学士解缙主持纂修,太子少师姚广孝等2000余人参加编辑,永乐二年(1404)编成,赐名《文献大成》。后再次扩充增收重修,至永乐六年(1408)辑成22788卷,凡例、目录60卷,计11095册,定名《永乐大典》。全书以韵为纲、按字、句、篇名、书名分韵收录,未刻板付印。嘉靖、隆庆年间,缮写两部副本,分藏于南京、皇史宬、文渊阁。南京原本、皇史宬副本明亡时散失。文渊阁副本残缺2422卷,1900年八国联军入京,大部分被掠走。1960年中华书局以历代征集的卷册影印出版。

明成祖迁都北京

明成祖迁都北京 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七日,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即位。明永乐元年(1403)正月,改北平为北京。明永乐四年(1406)七月,议迁都北京。派大臣宋礼等到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等地采木备料。次年征调23万工匠,上百万民侠及大量兵士营建北京宫殿。到永乐十八年基本竣工。明永乐七年(1409),明成祖在奉天殿接受朝贺。明永乐十五年(1417),北京皇宫建成。明永乐十九年(1421)正月,迁都北京。

于谦保卫北京城

于谦保卫北京城 土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朝廷分为两派,一派主张议和,放弃北京南迁。另一派以于谦为首,主张保卫京城,并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口号,于谦的主张得到英宗弟朱祁钰的同意。不久,群臣拥护朱祁钰为帝。于谦任兵部尚书后,积极备战保卫北京。1449年10月也先部队挟持英宗,攻打北京。在于谦的指挥下,兵分几路,把也先部队击退。也先败后,1450年把英宗送回北京。

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 在"土木之变"中被俘的英宗朱祁镇返京 后,景帝朱祁钰尊他为太上皇。1457年元月景帝朱祁钰重病,英宗朱祁镇与徐有贞、曹占祥等在正月十七日凌 晨,调兵干人,宣布太上皇复位,改元天顺。徐有贞受命入阁。朱祁镇即位后,逮捕于谦、范广等人,即明史上的夺门 之变。英宗朱祁镇登位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于谦处死。于谦被害后,尸体被市民收殓,由于谦的女婿运回杭州, 葬于西湖边上的三台山。北京市民在东城裱褙胡同于谦生前任过的地方,建立于忠肃公祠。

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 明正统十四年(1499)蒙古瓦刺部首领也先率兵南下攻打山西。宦官王振挟持明英宗率50万人马亲征,至大同,闻前方失利,仓皇后撤。绕道蔚州(今河北蔚县),退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境内),被瓦刺军追及包围,明军溃败,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刘瑾专权

刘瑾专权 明正德元年(1506)十月,武宗任刘瑾掌司礼监。与另7名得宠宦官,号称八虎。以丘聚、谷大用分管东厂、西厂。刘瑾掌权期间,引焦茅,刘宇等入阁结成阉党,把持朝政,滥设皇庄达300余处。正德三年刘瑾又加设内行厂,直接掌管。朝中趋附者多呼其"千岁"。正德五年,宦官张永告发刘瑾谋反,刘被捕"入狱"。炒其家得金银几百万两,珠玉珍宝无数。被处死。

宫女案

宫女案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月,宫女杨金英等人乘世宗在曹纪宫醉睡之机,以黄绒带勒其颈部,已至气息奄奄,皇后驰至方被解救。杨金英等人均被处死,史称"宫女案"。

庚戌之变

庚戌之变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鞑靼军俺答率军入古北口,兵临城下。首辅严嵩,不准诸将出战。鞑靼军在京郊掠夺8日后撤兵。事后,严嵩包庇总兵仇鸾,杀兵部尚书以推卸责任。史称"庚戌之变"。

疏劾魏忠贤

疏劾魏忠贤 明末,宦官魏忠贤得宠,任司礼秉笔太监,自掌东厂,残害臣民。天启四年(1624)六月,左副都御史杨涟抗疏劾魏忠贤,列罪状24"条。南北各省官卿贵族同奏章数十条。国子祭酒蔡毅中领监师生干余人,请求追究魏忠贤罪。天启七年崇祯即位,谕告天下以魏忠贤罪,并令锦衣卫逮治。魏畏罪自缢而死。

李自成攻占北京

李自成攻占北京 明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李自成在陕西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二月进兵山西,三月十六日,包围北京城。三月十八日,攻彰义门、西直门、平则门、德胜门。傍晚,彰义门攻克。崇帧逼周皇后自杀,又杀摈纪公主等人,在煤山(景山)寿皇亭槐树下自缢身亡。十九日晨,李自成入北京城。李自成(1606一1645),陕西米脂人,本名鸿基。崇祯二年起义,初为闯王高迎祥部将,后继为闯王。山海关一战败于吴三桂和满族贵族的联军。1645年被害。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 唐天宝十四年(755)冬,平卢、范阳、河东 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反唐。次年称帝,进入长安。其部将史思明占据河北十三郡地。 肃宗至德二年(757),安禄山在洛阳被其子安庆绪所杀。长安、洛阳为唐将郭子仪等收复。乾元二年(759),史思 明杀安庆绪,回范阳自称燕帝,并再度攻下洛阳。两年后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代宗广德元年(763),史朝义 兵败自杀,安史之乱平定。唐朝自此衰落。
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

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 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称契丹主耶律德光为义父,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联合契丹攻打后唐。契丹出兵大败太原守将张敬达。同年十一月,石敬瑭称帝,为大晋皇帝。公元938年,后晋石敬瑭向契丹正式割让燕云十六州,即: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耶律德光占十六州后,建立辽朝。
召公封燕

春秋战国时期

召公封燕 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建立西周。采用分封制,将子弟、亲戚、功臣、贵族分封各地为诸侯。召公爽,姬姓,为周之支族,活动于今陕西岐山西南,因食采于召,故称召公。周初,召公为周王室太保,位居三公。曾辅佐周王灭纣克商及夷、奄、薄姑等方国的叛乱。

燕王哙让子之

燕王哙让子之 燕王哙元年(公元前320),以子之为相。子之权势渐重,觊觎燕国君主地位。还通过苏代、鹿一毛游说燕王哙让位。燕王哙五年(公元前316),燕王哙让君位于子之。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太子平和将军市被起兵攻子之,齐宣王派兵增援。混乱中,杀太子平和将军市被,平定了叛乱。齐军进入燕都,杀燕王哈和子之。公元前312年,赵国派公子职入燕,立以为王,是为燕昭王。

燕昭王修筑黄金台

燕昭王修筑黄金台 公元前311年,燕昭王即位。在郭隗的协助下,于易水旁修筑黄金台,广招天下人才,乐毅、邹衍、剧辛等前来投奔。燕昭王采纳乐毅论功授爵授禄的政治制度,并改革吏制,设相国和将军,分掌政治、军事大权;全国分五郡,郡下设县;郡守和县令由燕王任命;制定严酷的刑法,燕国日益强盛。

乐毅伐齐

乐毅伐齐 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楚、韩、赵、魏五国共同伐齐。激战于济西,大败齐军。乐毅率燕军乘胜攻克齐72城,直入都城临淄。并烧齐都宫庙宗室,掠珍宝巨财一空,尽归燕国。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燕国至此达到鼎盛时期。乐毅墓位于房山区官道乡富庄村东。整体呈圆形,土宝顶高约10米,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墓两侧现存民国4年(1915)碑记一座。碑上刻有馆阁体“望诸君墓”4字。

田单破燕

田单破燕 燕昭王死,齐国田单利用燕惠王与乐毅不 和,施反间计,惠王撤换乐毅。田又用重金收买燕将,公元前278年,用"火牛阵"大败燕军。将燕军赶出齐国。公元前279年,田单去莒迎齐襄王主政。

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 燕王喜二十八年(公元前227),秦攻燕,兵临易水。燕太子丹派荆轲等人以献督亢之地图和秦将樊於期首级之名,图谋刺杀秦王。荆轲至秦献图时,图穷而匕首见,刺秦王不中,被杀。司马迁曾以"风萧萧今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描述这一悲壮之举。燕王喜二十九年(公元前226),秦王派王翦率军伐燕,同年十月拔燕都蓟城。公元前222年,燕亡。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旧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清同治、光绪年间,以恭亲王奕欣、文祥、崇厚、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以及后来的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举办洋务事业的活动。主要是兴办实业和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先后创办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福建船政局、天津机器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1885年建立北洋海军。在教育上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先后设立方言学堂、水师学堂、武备学堂等洋务学堂。义和团运动后,洋务派作为一种政治势力逐渐解体。

首批留学生出国

首批留学生出国 洋务运动开始后,1871年9月曾国藩、李鸿章奏请清廷派留学生出国。1872年8月11日,陈兰彬、容闳率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留学生,12岁至14岁的少年30人前往美国,其中有梁敦彦、詹天佑、唐绍仪等人。以后每年30人,共派出4批。

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 1883年12月,法军不宣而战,进攻越南北 部和红河三角洲的中国军队。清军失利。1884年5月清 政府派李鸿章在天津与法国签订《中法会议简明条款》。6 月,法军进攻谅山。8月,法国舰队袭击福建水师,中国损 失战舰、商船30艘,马尾造船厂遭破坏,伤亡700余人。 同时,法军侵犯台湾基隆。淡水一战,法军败逃海上。1885 年初,法军攻占谅山、镇南关(今友谊关)。3月,帮办广西 军务冯子材率军民收复镇南关、谅山,歼敌干余、重伤法军统帅尼格里。刘永福率黑旗军取得临洮胜利。法国茹 费理内阁因此垮台。清政府派英国人与法国在巴黎秘密 言和,订立《停战协定》。6月,李鸿章与法国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即《中法新约》)。战事结束。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 1888年3月20日,英国发动 第一次侵藏战争,清政府与英国缔结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承认哲孟雄(锡金)归英国保护。1903年12月lO 日,英国借口通商和边界问题,发动第二次侵藏战争。8月3日攻陷拉萨。1906年4月,中英政府在北京签订《中 英续订藏印条约》,承认中国对西藏的领土主权。

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 日本为夺占朝鲜与中国发生的战争,因发生在甲午年得名。1894年5月日本出兵朝鲜。7月,日军偷袭牙山口外丰岛的北洋水师,击沉清租用运兵的英船"高升"号,死700名士兵,俘获清护航舰一艘,重伤一艘。同时,日军进攻牙山附近的中国守军。清政府8月1日下诏宣战。9月,日军四路围攻平壤。守城清军奋力抗击。总兵左宝贵阵亡。统帅叶志超弃城逃回国内。日军继而进占九连城、安东(今丹东)。在黄海海面,中日海军交战,双方参战舰只各12艘。日舰悬挂美国国旗作掩扩,攻击北洋舰队。总兵兼旗舰"定远"号管带刘步蟾下令还击,伤日舰多艘。"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率舰拼撞日舰,被鱼雷击中,250名官兵殉国。"经远"号管带林东升中弹阵亡,战舰被鱼雷击沉。11月,日军攻陷大连、旅顺。1895年1月,日军派舰船25艘,陆军2万人,在山东成山头登陆,攻占荣城,水陆夹击困守威海卫的北洋舰队。北洋舰队顾问副管带英国人马格禄和美国人浩威及部分将领主张投降。提督丁汝昌服毒自尽。刘步蟾奋勇抵抗,弹尽后炸毁军舰,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部覆灭。1895年4月,清政府派李鸿章赴日,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海军覆没后, 清廷派李鸿章赴日谈判。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滕博文在日木马关(今下关)春帆楼签订了共11款的《马 关条约》。

主要内容是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和 澎湖列岛给日本;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库平银;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免 征一切杂税;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船可驶入以上各口。

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 光绪二十一年(1895),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后,4月派李鸿章赴日,与日本首相伊滕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国内各阶层人士反对割地讲和。5月2日(四月初八),康有为联合各省在北京会试的举人1300多人,于宣武门外达智桥松筠庵举行会议,由康有为起草万言书,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力主拒签中日和约、迁都抗战和变法图强3项主张。汉代以公家车马送应举之人赴京,后世遂以"公车"为举人赴京应试的代称,故史称此举为"公车上书"。

强学会

强学会 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的宣传维新变法的政治团体,又名译书局。光绪二十一年(1895)八月成立。该会兼具学校和政党性质,主张变法图强。得到军机大臣翁同龢和工部尚书孙家鼐等人支持。有会员数十人,每10日集会一次。8月17日创办《万国公报》(3个月后改名为《中外纪闻》),随《京报》附送达官贵人,在琉璃厂创办图书馆。在上海设分会,发行《强学报》。1898年1月,慈禧太后以"私立会党"之名,查禁强学会,封闭所办图书馆。翁同龢(1830-1904),江苏常熟人,字叔平。咸丰状元。光绪帝师傅。支持维新变法。1897年被慈禧太后革职。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年6月 11日),光绪皇帝采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主张,下诏定国是,颁布维新法令,推行新政。主要内容有:经济方面 提倡实业,设立农工商总局和矿务铁路总局,兴办农会和商会,修筑铁路,开采矿产;设立全国邮政局,裁撤驿站; 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取消满人特权,准其自谋生计。军事方面裁减绿营,精练陆海军,筹办兵工厂,培养 海军人才;文教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兼学中学西学的学校;设立译书局、编译局,奖励著作,允准自由 开设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游历。政治方面删改则例,裁减冗员;撤销无事可办的衙门;广开言论,提倡官兵 上书言事等。至9月21日(八月初六)慈禧发动政变,废除新政。变法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又称戊戌维新。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并得到光绪皇帝支持的一次政治运动,因发生在戊戌年(1898),故名。甲午战争(1895)中国战败后,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康有为等人发动公车上书,创立强学会,推进维新变法运动。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秦请光绪帝及时变法救亡。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奉旨上统筹全局折,详论变法主张。4月12日,康有为在北京粤东会馆组织"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6月11日,光绪帝接受康、梁等维新派主张,下明定国是诏书,起用维新派人士(如戊戌六君子等),并从6月至9月陆续颁发维新法令,推行新政(见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

戊戌政变 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发动的推翻戊戌新政的宫廷政变。1898年6月11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推行新政。6 月15日慈禧迫使光绪帝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9月初,荣禄调兵聚集天津、长辛店。9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召见袁世凯,命其专办练兵事务,9月18日,谭嗣同夜访袁世凯,拟靠袁世凯助行新政。袁世凯表面许诺杀荣禄,诛戮后党。但9月20日,袁世凯向荣禄告密, 荣禄当即赴京部署。夜半,慈禧囚禁光绪帝,矫旨称皇帝"再三恳请训政"。从21日起坐殿办事,重掌政权。同时, 关闭北京各城门,封锁交通,出动3000军誓在全城搜捕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谭嗣同等戊戌六 君子被捕遇害。清政府随即罢免数十名支持维新派的官员,除京师大学堂外,全部新政均被废除,戊戌变法失败。 荣禄(1836-1903),满洲正白旗人,瓜尔佳氏,字仲华。1902年封太子太保、文华殿大学士。

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 在戊戊政变中被害的6位维新派志士。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生于北京。1896年为候补知府。1897年在湖南协助巡抚陈宝箴等办时务学堂,次年办《湘报》。1898年9月初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戊戌变法。与杨锐、林旭、刘光第一起,称军机四卿。9月18日夜访袁世凯,劝其助行新政。政变后,友人大刀王五愿保其出逃,谭以"二百年来未有为民变法流血者,流血请自嗣同始"婉拒。28日于菜市口遇害。著作编入《谭嗣同全集》。林旭(1875-1898),字暾谷,福建 侯官(今闽侯)人。1895年任内阁中书。1898年3月倡立闽学会。9月初授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杨锐(1857- 1898),字叔峤,四川绵竹人。张之洞的弟子。1895年参加强学会,1898年春倡立蜀学会并参加保国会。戊戌变法 中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著有《说经堂诗草》。刘光第(1859-1898),字裴村,四川富顺人。1883年任刑部主 事,1898年参加保国会。9月初升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著有《介白堂诗集》、《衷圣斋文集》。杨深秀(1849- 1898),字漪村,山西闻喜人。光绪进士,曾任刑部主事、郎中。1898年3月创立关学会,4月参加保国会。戊戌政变 时慈禧宣布重新训政,他上流访问光绪被废之故并坚请归政。著《杨漪村侍御奏稿》等。康广仁(1867-1898),名 有博,号幼博。广东南海人,康有为胞弟。1897年在澳门办《知新报》,后在上海办大同译书局。1898年在北京参与维新运动。

克林德事件

克林德事件 1900年6月14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下令枪杀义和团团民约20人。20日,克林德乘轿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途经东单牌楼时,又开枪寻衅,被清军虎神营士兵击毙。1901年,根据《辛丑条约》,清政府派醇亲王赴德赔礼道歉,并在东单牌楼建克林德牌坊。1918年11月,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北京人将牌坊拆除,迁至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改为《公理战胜》牌坊。1949年后,又改为《保卫和平》牌坊。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前身是义和拳等反清民间秘密组织,最初流行于山东、直隶(河北)等地。以设厂练拳等方式组织民众,参加者主要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平民。1898年改称义和团,戊戊变法失败后,清廷改变对义和团的策略,调义和团进京,1900年6月在"扶清灭洋"的口号下,义和团陆续进京,在城内设坛800余所,围困攻打东交民巷使馆区,并在天津、廊坊和北京抵抗入侵的八国联军,由于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镇压而失败。

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 光绪二十六年(1900),英、德、俄、法、美、日、意、奥8国组织的侵华联军。19世纪末,中国北方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并陆续入京。1900年5月31日,英、美、日、法、俄、意等国以保护使馆为名,派兵300余名,强行入京。6月10日,西摩尔率军2000余人进攻北京,被义和团击退。6月13日,义和团与教民武装发生冲突,德国公使克林德等在京杀害义和团民。6月16日,义和团开始攻打西什库教堂。6月17日,八国联军攻陷大沽口炮台,6月19日慈禧在御前会议上决定对各国宣战,21日下宣战诏,并派庄亲王载勋、协办大学士刚毅任义和团统帅。7月14日八国联军攻占天津,8月14日进攻北京。8月15日晨,慈禧挟光绪帝西逃。侵略军入城后,火烧庄王府,屠杀在王府的义和团民约1700余人,并在北京抢掠3天,后又继之以私人抢劫。8月27日,清廷派奕劻和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向八国求和,10月联军首领瓦德西到北京,设管理北京委员会,由各国分区占领北京城并提出议和大纲。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各国政府订立《辛丑条约》。

庚子赔款

庚子赔款 清政府根据《辛丑条约》向英、法、美、德、意、日、俄、奥8个列强偿付的陪款。这项赔款因系针对1900年(庚子年)的义和团运动而起,通称庚子赔款,简称庚款。美国于1909年将其所得赔款的大部分,改充中国留美学生的费用。英、法等国也相继仿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停止对德、奥两国赔款的支付。苏联政府于1920年正式宣布放弃对俄庚子赔款。至1938年止,各帝国主义国家从庚子赔款中实际掠夺白银65237万两,折合银元近10亿元。

《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即《辛丑议定书》,或《辛丑各国和约》。八 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丧权辱国条约。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年,1901)九月七日,清政府全权代表奕劻、李鸿章与英、美、法、德、日、俄、意、奥、西、荷、比等11国的代表在北京签订该约。主要内容有:①中国赔款银4亿5千万两,分39年迈清.年息4厘,本利总数在10亿两以上。以海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抵押;②在北京东交 民巷划出一个外国使馆区(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③大沽炮台和大沾至北京沿线的炮台全部拆除;④外国军队驻在北京和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12个重要地区;⑤ 由清政府下令,永远禁止今国人民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为敌的组织,违者处死;⑧惩办"得罪"帝国主义的官员;⑦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列六部之首。

楼主自己挑吧。

阅读全文

与明正德年间历史事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