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历史学的境界定价

历史学的境界定价

发布时间:2021-03-13 23:51:09

⑴ 在广州哪里可买到历史学的境界

广州购书中心(天河店)

地址:天河路123号

⑵ 为什么学历史,怎样学历史(下)

二.历史学对于我们个人人生的意义
第一点,学习历史能培养你一种观察社会的眼光。
我刚才也说过了,我并不指望在座的各位将来都成为历史学家,但作一个普通人,历史学的训练仍能给你莫大的智慧。我进大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作家李准(他有一本非常有名的小说叫《黄河东流去》)曾经说过:“懂得历史的人眼光是不一样的。”你要充分体会这句话,学历史的人看问题的眼光与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经常说,学习不同专业的人他思维的方法不一样。比如,学地理的人,看问题时他脑中是有个地图作背景的,无论你说到什么地名,在他脑子里就反映到地图上去了。我刚进校的时候,有一个老师问我是哪里人,我告诉他我的家乡,二十年后他碰到我,他仍然记得我的老家,说明当时他就把我的家乡归到他脑子里的地图框架中去了。学经济的人对价格很敏感,学金融的人对数钱很敏感。我们学历史的怎样呢?我们也有一种职业的敏感。无论谈什么事情,我们都会把它放到我们脑子里的一个时间框架中去理解。明白吗?比如,你现在谈到林彪,我们马上会想到他的生平、他的战功、他在庐山会议中的表现、他的出逃,他那时身边有些什么人,那时候中国的国内形势是什么,那时候中国与美国、日本的关系怎样,等等,与他相关的整个时代的框架都会呈现在我们的头脑中。你现在谈一件宋代的事情,我们马上也会反应出宋代的全国形势如何、时代风尚怎样、是谁在当政、有哪些大臣,等等。就是说,我们在脑中永远有这样一个框架,一个时间的程序表。你通过四年的训练就会形成这样一种思维习惯。这个对你有极大的好处——你看问题的时候非常宏观,你丝毫不受一些小东西的左右。你会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对今天发生的事情,会从整个大框架里来审视。比如说,出现了某个现象、某种事物,我们就会反思,二十年前不是这样的,这东西是如何演变成今天这样的,你会对这非常敏感。这样做很有好处,这导致你看问题不小气,做人也不小气,常常能看到大局,所以说学历史的人眼光的开阔度要超过别人,思维深度要超过别人,在这方面很有优势。
说到用时间框架来思考问题的习惯,我们历史学者眼光中的时间坐标,不是以一天一月或一年来计算的,而是以十年、百年、千年来来计算的,我们看得很长远。所以我们看问题的时候,相对要达观一些,不会根据眼前的小得小失来判断事物的成败。这也就会导致一个结果,你受了历史学的熏陶之会,不会因一时一地的微小得失而烦恼。我没有做过统计,估计懂得历史的人恐怕自杀的机率要小得多。
另外一个,就是你通过读古人的书,通过了解古人的事,很快就会知道,原来今天的事情,很多并没有超过古人,我们今天玩的某些社会游戏古人早就玩过了,而古人是如何应对这个东西的,我们也应该如何应对。这教会你看问题、看世界的眼光,也就是以古度今,同时又以今度古。这对一个人的人生是很好的,你们慢慢就会明白,你们现在大概还不能理解。
,因为你了解了千百年的历史以后,你就知道如何做人了。简单地讲,也就是做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人才是合算的。说到这一点,有人会说:“我凭什么要做君子?小人会捡很多便宜,享尽荣华富贵。”不是。历史的经验证明,做小人也有倒霉的时候,而且倒起霉来更糟糕。所以大家才愿意做君子,做君子有更好的回报,这是一种很实际的东西。历史常识会告诉你怎样做君子,哪些东西是“君子不为”的,哪些事情我不能干,也就是说,人的道德底线在哪里,突破这些道德底线便会变成什么样的下场,这些例子在历史记载中到处都是。就拿今天来说,那些贪官一贪几千万,甚至上亿,据说四川有个什么局长,八九百万放在家里,他又不会用钱,又不敢用钱,他贪这么多钱有什么意义呢?学习历史以后,你就会非常达观地看这个东西,这其实是毫无价值的。这其实就是没有道德底线。按照我们一般人的理解,你又不缺房、不缺车,你一个人吃喝玩乐又能消费多少?可是为什么他有无限的贪欲?因为没有道德底线。学习历史的人就容易明白这一点:如何做君子。
第三点,历史学还可以训练我们做事情严密、谨慎的习惯,
这是我们专业的一个大好处。我们平时思维,写文章,写句子,每一句话都强调“笔笔有来历”,每一句话都带有注释的,这不是炫耀我们的学问,而是为了告诉你这句话不是我凭空想出来的,是由证据支持的。你不这样做,你写出来的文章就会被人质疑。历史学习最有成效的,就是训练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于是,你平时说每句话、做每件事的时候,你都想好了你的根据,绝不空谈,绝不会凌蹈虚,这样,你的思维是相当严密的。有这这种素质,你到单位上去,你的老板必定会看重你。因为在这个社会中,云山雾罩的人太多了,天花乱坠的人太多了。学我们这个专业的人都非常老实,非常本分,我们不干非份的事情,不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说自己做不到的话。这是我们专业的另一个大优势。
因为历史研究的对象无所不包,当然主角是历朝历代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生活方式、处理问题(当然包括人际关系)的方法我们都看了个大概,毫无疑问,我们知道什么是最聪明的办法,什么是最笨的办法。有人说,历史学是一门做官的学问,你要从政的话有很大的优势。你看在中央政治局,在我们省政府,都有学历史出身的。当然也要反过来讲:学历史难道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吗?当然不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重建的时候,学院宣称“我们清华曾经人文学院培养了多少部长、多少高官”,著名学者资中筠先生在成立大会当场就问:“我们学人文科学就为了升官发财吗?”资先生她问得有道理。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一流的人来管理,需要一流的人来领导,那是些什么样的人呢?这么说吧,解放后的第一代领导干部,大都具有战争经历,他们把战争时期的经验加以放大,来治理国家。接下来的第二代领导干部,大都是技术专家,他们把机械、水电、地质这些领域的技术经验和管理经验加以推广,来治理国家。这当然是非常好的,在现代化建设的初期尤其需要。但是,你要知道,在未来更需要具有人文头脑的智者来领导国家、引领社会。西方也一样,像学法律、学政治的人,都容易成为领袖。因为人文教育、人文训练会给你们更广阔的视野,而不是让你用一颗螺丝钉的思维来思考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所以,在座的各位,你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这种思维,让自己在未来成为领袖。你可能会说,国家领导人只有一个。不是。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单位都需要领袖,学历史的人应该建立这种信念,明确自己的责任感。培根在《论读书》中说的一句话,常被大家引用:“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你学习的内容,会影响你的处世性格,学历史自然会帮助你塑造自己的性格。
这是什么意思呢?当然,历史学就是一门学问,通过历史学的训练,你毫无疑问可以做研究历史的学问。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不研究历史,你去做管理学、经济学,去研究文学、哲学,无论你想做什么学问,当你学了历史以后都可以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好。为什么呢?我们历史学的系统性训练比其它专业更严格,或者说是比人家更实在,我们没有任何虚的东西。你学会了这一套方法,再去做别的学问,会手到擒来。你学了历史再转到其他专业去读研究生,你一点都不会比别人逊色,事实证明,其它专业都很乐意接受历史系的毕业生去报考。你去中文系考硕士,别人很欢迎,因为你学得很扎实,你的方法很扎实。管理学的老师更欢迎。
以往有很多新生来问我要怎样读历史,这其实很难说。我的一个想法就是,我不希望在座的各位成为一个视野狭窄的匠人,我希望你们至少在本科阶段成为一个知识相当宽泛的人,就是说,你要读各种各样的书,你要把自己的知识面弄得非常的宽,什么书籍、什么杂志都要读。现在的同学都是通过网络按照索引查书借书,这固然很方便,但没有我们当年“自由”。我个人经历是,读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走到图书馆里去,我甚至不知道我要去读什么书,我进去后就一排排书架逛过来,遇到有兴趣的我就读,没兴趣的我就逛过去。你现在是想要读什么书,才去查它和借它,而我们那时是不知道想要读什么书,不知道图书馆有什么书,我就一排排书架逛过来,什么有趣就看什么书,完全凭自己兴趣,所以这导致我们读了很多杂书。你一定要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一定要跟着自己的兴趣走,广泛地阅读。我可以大言不惭地说,在历史系的本科阶段,我把复旦大学图书馆里的小说几乎翻了个大概,很多没看完,我翻一翻故事情节,没意思的我就放下,再翻另一本。郁达夫的小说,包括日记,我都看过。对一个人感兴趣,我就看他的全集。郁达夫在日本的时候,读了一千多本英文小说。难怪郁达夫小说写得那么好,高度的技巧,没有长期阅读你怎么能行啊?到现在为止,你们有谁读过十本长篇小说?真正从头到尾读了十本长篇小说?我不是跟你们开玩笑,我举一个例子,我们武汉大学研究西方哲学的一位著名教授,有一次他聊天时说:“我现在招收的研究德国古典哲学的博士生,进校以后我问他们读过几本小说?没有一个人读过十本西方小说。”他说:“我什么都不要求,进校第一个学期你就给我读十本西方小说。”就这么简单。为什么呢?时世使然,因为应试教育把你们逼得根本没时间读书,在中学阶段你们太紧张了。我们那时候非常轻松,读大学、读研究生我根本不需要去应付考试,天天去杂看。
你一定要满足你自己的好奇心,你一定要让你的阅读量增大
。这样有用吗?这对你以后做任何学问、做任何事都有用。我举个例子,你毕业的时候要去应聘,那么好应聘吗?在座的你们,现在马上出去找工作,我肯定百分之八十的人找不到。为什么?我老是跟学生讲:“你去面试的前几分钟,就决定了你能不能找到这份工作。”为什么呢?“腹有诗书气自华”,你读了多少书,都写在你的脸上,你看人的眼光、说话的口气会不一样的。你相信吗?就在那交谈的前几分钟,人家就决定要不要你了,这个很重要。你现在投一份简历,或是通过E-mail给人写信,哪怕只有一百个字,就决定了你找不找得到工作。有时候外地学生写信给我,说想考我的博士,只要一百个字我就看得出这个学生不行,就算你用大白话也可以反映出你的水平。你以为找工作那么容易?都和你平时的积累有关。
如果你将来想要做学问的话,你更必须广泛地阅读。“博、约、通”,这是过去经常讲的一句话。
“博”就是青年的时候杂看、杂读,打下宽厚的基础。而到你二十几岁的时候,到你中年的时候,你把自己兴趣都收束起来,做专门的研究,你去挖一口专门的井,你把这口井打得很深,这叫作“约”。到你五十多岁的时候你再跳出来,再广泛地研究人类的所有问题,于是你就会发现,对于人类所有的问题你都有了一个自己的看法,都有一个自己的解答了,都可以发表议论了,这样就“通”了。就像孔子讲的:“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耳顺”是什意思呢?就是听什么话我都能够做出达观的解读,我不会因为某个东西而恼火了。“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什么是“不踰距”?就是到老年的时候,我的人生经验已经达到某个境界,哪怕我做任何事情都不会犯规了,我砸一个东西都有它的道理,哪怕我乱来都是有道理的。人生经验积累到这一步,就像水找到自己的渠道流了,水到渠成。这个就是一种经验的积累,人生经验的积累。
人生经验的积累需要怎么做呢?两种手段:一个是经历事情,小说家都是这样干的,所以小说家到处去体验生活,在社会上到处闯荡,与社会上的三教九流接触,通过亲历亲为的人生经验来增加自己的智慧,然后把它展现出来——写小说;我们采用的是另一种手段,是通过广泛的阅读来吸取古人的人生经验,借助别人的人生经验帮我们走了一条路,我们采用最简单的方法——压缩饼干,把别人的经验吸收到我们身上来,让我们获取人生智慧。你可以坐拥书城,广泛地吸取,你可以把张之洞的智慧吸取了,把李鸿章的吸取了,把曾国藩的也吸取了,把孔子、孟子的都吸取了,你通过阅读来吸取千百年的人生经验。所以,这也就是“野狐禅”的爱好者与我们这些受过经院训练的人之间的差别。经常有一些痴迷的民间科学家,他们对历史感兴趣,他们会花很大功夫,甚至不顾家人,倾家荡产,要发现他们理解的所谓真理。但是不大可能,为什么?因为走弯路了,全是走弯路,他没有任何系统的训练。他可以感兴趣,但他只是通过道听途说得到的一些东西。我们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就不一样,因为你接受的是非常系统的训练,你的见解会大不一样。这个就是我要说的系统性。像武汉大学这样的百年老校,历史学科也有近百年的传统了,它知道怎么训练学生。我们历史学院有长期的积淀,有一流的师资,我们把课程都设计好了,什么样的课程该一年级上,什么样的课程该二年级上,这都给你安排好了,我们有一套制度,有一套系统的方法,这对训练青年人是非常有好处的。
“四把钥匙,两根拐杖”。
“四把钥匙”是什么呢?就是目录学、年代学、历史地理和职官制度,只有懂得这四种专门知识,你才能读懂古书。比如古书中经常说“开府仪同三司”,这“三司”是什么意思?你只有懂这些典章制度性的常识,才能读懂古书。这里面内容太多,今天没法展开讲,以后的训练中你们会逐渐掌握。另外“两根拐杖”是什么呢?古文和外语。我们经常给学生写推荐信,比如说今年还有一个历史学院的学生要读北师大中文系的硕士,让我给他写推荐信,我的推荐信里有这样几句话:“该同学具有非常好的古文训练,对古文献具有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这几句话份量就很重,有这个之后你读任何专业都有优势,你学中文、学哲学人家都欢迎,因为现在能读懂古书的人越来越少了。你出去找工作,招聘的人就会认为,你是历史系毕业的,肯定精通古文,肯定满腹经纶。
你要训练自己的古文。
另外就是外语。
你们未来会分班,分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学世界史的,毫无疑问你要加强外语。有人说,学中国史和考古就不需要外语了吧?外语就不那么重要了吧?不只是我们武大,现在全国都有这种思想倾向,认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说汉语,我们凭什么说那鸟语?”狭隘!当然我们要肯定他们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但是是狭隘的爱国主义。只有关门不出的人,老死不相往来的人,才不用学外语。在今天这个社会,你如果不懂外语,你连上飞机都不会,到国外旅游都不会,更不说我刚讲的,未来中国会是一个国际化的社会。现在我们和美国是自由往来了,美国、日本都欢迎中国人去,地球村越来越密集了,你怎么能不学外语呢?你到外国去说中文吗?这是一个。第二个,你如果想提升自己的境界,你想做公司的高层,你想做学术界的领军人物,就更要学好外语。你看奥运开幕式上,胡锦涛总书也也在上面说“welcome”,“thank
you”,他也来这个。这说明什么?我们领导人对世界潮流非常清楚,这是与世界交流的工具。凡是主张不学外语的人,你只要问他让不让自己的孩子学外语,他就没办法回答你了。他一边骂,一边告诉孩子:“你要把外语学好。”就是这样,每个家长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这个世界的局外人。你以后要应付各种考试,你以后要办各种证件,都跟外语有关,这是没法改变的。在全世界的非英语国家,学习英语同样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对于反对学外语的观点,有一点我是赞同的,那就是我们青年人花费在外语上的时间太多了。这是我非常同情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中,教外语的方法很糟糕,不得当。前年去世的著名历史地理学家石泉教授,他是解放前燕京大学的高材生。有一次我帮他带一本一百多年前出版的英文字典去上海,送给上海的一位学者(因为他收集这东西),石先生就问我:“现在的学生花这么多时间学英文,怎么没一点效果啊?我们当年学英文没这么累啊。”敝人与他老先生深有同感,我们怎么花这么多时间,英文却不见提高呢?我个人的认识,学外语要有一段强化训练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你什么事都不要做,只要一两年就行了。那些美国的汉学家中文好极了,为什么?他在中国住了一两年。有位奥地利的汉学家,他跟我讲汉语,中文好极了。我一听,就问:“老兄你是不是在山东待过?”“对,我在山东待了八年。”他说的是山东口音的普通话!人家花了固定的一段时间是外语上了一个台阶。你上了这个台阶你就不会忘了,就不会退下来了,就好比学会骑自行车,就不会忘记了。而我们现在每天都上不了台阶,都在原地巩固,每天都在搞单词、语法,再语法、单词。你读了本科、研究生,你学的还是高中那些语法,是不是?你有没有时间把单词量一下子提到6000个?有了6000个单词打底,你的台阶就不会退下来了。所以你们学不好外语在于方法不当。当然这个我也无法改变,这是教育制度的问题,我们现在只有等它什么时候改变。好,这是学习的系统性和学习的安排。
另外一个,我觉得学习历史的学生还应当培养自己的怀疑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个东西不是一天两天能形成的,因为你在高中阶段,所学的教科书从来没让你感到过怀疑,它也不需要你怀疑,如果你怀疑的话就得不到高分。可是,现在你进入大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半专业工作者了,你们就应该怀疑一切。怎么怀疑呢?你通过阅读原文来批判目前所有的结论,带着怀疑的眼光看待目前书上的那些说法。这些结论恐怕都有问题。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话可以这样理解,我们不同的人研究历史可能有不同的结论,因为历史学就是历史事实和历史学家之间的一种互动。什么意思?一个历史事件摆在这个地方,我们来研究这个事件时,我们可能有不同的解读方法。通过我们的解读,我们会发现这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我们以前也许理解错了。司马迁在《史记》上可能也搞错了,司马迁也有前后矛盾的地方,或者《史记》与另外一个历史记录之间也互相矛盾,那么,我们通过比较、通过解读,发现哪个正确哪个错误。就是“历史事实”也是可以质疑的,包括年代、地点等等,都是可以怀疑的,都是可以商榷的。只有你树立这样一种信念之后,你跟着老师们听课,你每天听课的时间就是在批评老师们的理解,到后来你可能会觉得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不正确,与你理解的不一样。但你还是得听课,当然不是为了考试而听课,而是你要听这个老师解读问题的方法,他是从什么角度解读这个问题的,然后下次你用同样的方法和眼光去解读别的问题。你要学的,就是这玩意儿,也就是方法。而不是去背哪一年在哪里发生什么事,这还需要老师告诉你吗?这些资料自己去找就行了,教科书上都写好了。你要学的,是老师分析这个问题的眼光,这才是最重要的。当你学会这种眼光、方法之后,你再回过头来看,就会发现老师说的可能不正确。所以当你大学毕业时,你可能猛烈地批评我们、怀疑我们,觉得我们全是“胡说八道”。那样,我们的训练目的就达到了,我们就把你培养成功了,因为你可以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了。这是我们历史学训练的另一个好处。
时间有限,我最后只讲一句话。我以前很喜欢贾岛的《剑客》这首诗,你们一定会背:“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我非常喜欢这首诗,这首诗里面有很多信息。第一个,“十年磨一剑”,你要下苦功夫,你要有坚韧的精神,你要刻苦。“十年磨一剑”,做历史研究的有一句话“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跟它很相似。这两句话讲的都是,干任何事情,都有一段时间是要花死功夫的。无论你干什么,你读新闻专业、读管理专业也是一样的,哪怕你学技术活、学炒菜也是一样的,必定有一段时间是要下死功夫的。人的一生如果没有一段时间下苦功夫,你就会一事无成。这不包括你们的高中阶段,你不要以为你们高中把死功夫都下完了,可以休息了,不对,你高中阶段还没有进入一个行当,你要进入一个行当就一定要下苦功夫。而我还要说的是,不论你的行当是什么,只要你下苦功夫,你一定可以成为专家。有位先生跟我讲,在任何一个领域,只要你下三到五年的死功夫,你就可以成为专家,即使像天文学这么难的东西,你只要苦干五年,其他什么事都不做,你也可以成为专家。我觉得有道理。“十年板凳”,这个功夫你是要有的。第二个是什么呢?“谁有不平事”,这表示什么?正义感和责任感。这些是做人的一些基本底线,使命感、正义感和责任感,你要做一个君子。因为你磨好了这把剑,可以为所欲为,如果你没有“谁有不平事”的这种抱负、这种正义感,你的功夫越好,可能对社会的危害越大,对社会的负面作用越大。所以你要有做人的一些基本的底线——正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个是必需的。第三个才是豪侠之气,“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你有前面两项做基础,你才有牛气,否则你牛不起来。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的想法跟你们的家长完全一样,那就是,希望诸位经过四年的艰苦训练之后,能够满怀报国济民的理想和责任感,怀揣着一身的高强武艺,自信而豪迈地走下珞珈山去,去闯荡天下,走向你们灿烂的人生!
(以上内容,根据现场录音整理,经过作者审定)

⑶ 历史是什么、为什么学l历史

北大教授讲解学习历史的意义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欧几里得讲授几何学,有学生问他这学问能带来什么好处?欧氏叫仆人给他一块钱,还讽刺道:这位先生要从学问里找好处啊!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临终时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思考,随后告诉人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作家王小波在他的《我的精神家园》里面提到,他的大学数学老师对他们说,我所教的数学你们也许一生都用不到,但我还是要教,因为这些知识是好的。王小波为此而深深感动了, 我也为此而感动。我也想说,历史知识是好的。史学是许许多多学问中的一种,它也跟各种学问一样,使我们聪明,给我们快乐。
靠历史知识能不能挣来钱,或者能不能赢得什么领导的惠顾垂青,都不是史学自身的价值所在。就算有人能用历史弄到很多别的东西,依然如此。史学仅仅是一门学术。它既有科学的精深严谨,又像艺术一样美妙动人。古希腊神话的九位缪斯(文艺女神,Muse)中,居首的是克莱奥(Clio),她是一位司历史的女神。史学的艺 术魅力,在人类社会中确实是永恒的。这魅力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根本上说,了解历史,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固有方面。
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说过,"人是有历史的动物";英国史学家卡来尔也曾谈到,"有些原始部族在算术上甚至数不到五,但是也有其历史。"即使是很原始的部族中,也往往有专门讲述历史的人,尽管讲述的内容充满了神话传奇。史学的起源,几乎和人类社会一样古老。传说中国在黄帝时就有了史官,包括发明文字的苍颉。比较能确定的早期史官大概有两种,一种是背诵史实和系谱的瞽蒙,他们大概更古老一些;另一种是用文书记事的史官。
在古罗马政治学家西塞罗看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出生以前的历史毫无所知的话,这个人就等于没有长大。"动物就没必要知道自己的历史,这对它们的生活没有什么意义。但人类有精神生活、有自我认识的需要,而人性是由历史和传统所塑造的。人类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诉诸历史。科林伍德有言:"严格说来,没有人性这种东西,这一名词所指称的,确切地说,不是人类的本性而是人类的历史。"雅斯贝斯的一段话也说得很好:"对于我们的自我认识来说,没有任何现实比历史更为重要了",它显示了人类最广阔的境界,提供着生活所依据的传统,指点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现世,解除"当代"所施加的无意识的束缚,"教导我们要从人的最崇高的潜力和不朽的创造力出发来看待人"。
割断了数千年的深厚文明,只有"当代"而无"历史",我们的世界就只是个单薄贫乏的平面。但人类不是这样的,人类的生活有一个千万年的纵深。人们要了解古往今来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了解各时代、各民族对真善美、假恶丑的不同理解。人类一代一代地积累着这些知识和看法,正是它们的总和塑造了人的特质、人类的形象,使我们得以突破"当代的束缚",知道了我们正在做的是什么,我们应该做的是什么。
尤其是中国人,他们拥有强烈厚重的历史感。历史有如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沟通了过去和未来。个体生命汇入这条长河才能获得永恒,"名垂青史"几乎是人生的最大成功,为了"留取丹心照汗青"贤人们宁肯舍生取义。人们习惯于在历史中寻找自我:君主效法尧舜,大臣自比诸葛,武将则追踪岳飞。浩如烟海的史籍之中,潜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气质,凝聚着他们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特有看法。
史学就是这样一门学术,人类生活中有它的一席之地,会有一些人投身其中而以之为事业,也会有人关注他们的思考和探索。从事学术不比其他行当更高贵,但也并不更低微;史学不比其它的学科更高明,但也并不更低微。当然,学历史多少需要一点儿"傻气",因为得付出"机会成本"、牺牲另一诱惑,所以优秀的历史学者,较多出自淡泊执着的人。然而他们为什么执着于此?追寻悠久漫长的文明历程,洞察人群进化的内在奥秘,感受千百年的苦难和欢歌,审视千百年的坎坷和辉煌,以至从一片甲骨发现了一个古国的存在,由一块碑文澄清了一场战争的过程......是这些吸引了他们,足以使他们执着于此吗?
而我们该由怎样的态度,开始学历史呢?我建议,别把历史学习看成就业求职的培训,在北大历史系学习不该如此。史学提供一种特有的训练,我们从一些看似枯燥艰涩的东西开始,逐渐去领会一种学术的境界,去掌握一种求真的技能,去积累一种贯通今古的智慧、去培养一种对人类命运的关怀。那理性和良知的训练,才是使人终身受益的东西,也是我们的校园为什么会成为"精神家园"的东西

⑷ 复辟时代法国历史学家所说的第三等级

国王等国家顶级权力中心是第一等级 教士和普通贵族是第二等级 其它的人就全是第三等级(包括资本家 工人 农民 即一切受压迫的人民)

⑸ 历史学的境界那有买

您好
天猫上的新华文轩店有卖的,不到30

⑹ 《革命年代》,《历史学的境界》是什么关系

《革命年代》+《境界》=删减版《历史笔记》,同时《境界》里好像还有一些文章历史笔记里没有。

⑺ 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

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

由其定义,我们不难理解学历史的意义所在:学习历史,对话文明,积累贯古通今的智慧,训练理性和良知。学习历史,更多的不是为了挣来钱,也不是为了比他人高高在上,而是为了让人突破当代的束缚,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又该做什么。意识形态上的成长和成熟,才是一个人真正为“人”之所在。

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许多动物都有与人类相近的智慧和能力,但人与动物区别的重要标志就是文明的存在与否。进化论是对于所有生物而言无差别存在的,但是只有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文明,尽管这些文明因地域和气候而各有千秋,对比最明显者如海洋文明和大陆文明。文明的存在使得历史得以延续发展,这也是我们学历史的前提所在。

学历史的必要性,小到其是我国应试教育必考科目之一,大到对人类命运的关怀,都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意义之所在。阎步克老师曾说过,人类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诉诸历史。从三顾茅庐到四面楚歌,从邯郸学步到掩耳盗铃,每一个历史故事,每一段历史时间,都是人类文明点滴的积累,都是人们与文明对话的内容。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这让我们不再去重复前人的错误,总结古人的成功经验,使我们面对问题时可以有经验借鉴,从而更加从容,也更理智。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言,以古为鉴,可知兴替。而数千年后培根的“读史使人明志”也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正如阎步克老师所言,史学提供一种特有的训练,我们从一些看似枯燥艰涩的东西开始,逐渐去领会一种学术的境界,去掌握一种求真的技能,去积累一种贯通今古的智慧、去培养一种对人类命运的关怀。那理性和良知的训练,才是使人终身受益的东西。

⑻ 《历史学的境界》ISBN书号是多少

《历史学的境界》的ISBN(书号)是
9787549571413。
《历史学的境界》一书作者高华,2015-11-1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希望能帮到你

⑼ 当当网购《历史学的境界》请问现在能买到吗

要是找不到还可以淘宝啊

⑽ 学习历史的最高境界是不是假设历史

学习本身就没有最高境界 有的话就是学会 学任何东西都一样
而历史本身是不可以假设的 历史是不承认"如果"的
最高境界是无限接近真实 只能是无限接近 但是绝对还原不了
因为谁也没真正见过

阅读全文

与历史学的境界定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