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历史学科的教学方法

历史学科的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21-03-13 14:13:27

㈠ 历史课的教法和学法有哪些

相关重要人物的有关时间,作为,作用。学生自己查有关的自己感兴趣的所有资料,自由发言,自己当老师

㈡ 初中历史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真的是很得当,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对历史很感兴趣。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他们才会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所以,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那在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呢?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让其自我总结教学提纲
众所周知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亦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指导学生整理、编写提纲,可以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习能力。因其在整理和自编提纲时,必须先仔细阅读教材,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就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一旦整理出准确的知识结构,知识点也就牢牢固定在知识结构的枝干上,从而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有了整体框架,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记忆。
二、结合课本内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历史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具有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一部分学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历史只需死记硬背即可,而不需理论的思考和理解,以至于他们缺乏学习历史的动力。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十分注意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发展他们的思维。
三、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学会抓住学习重点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尤其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重点,这样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四、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很重要的。在历史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并且能取得效果良好:第一,重复记忆法。让学生把知识点分开学习,当时看一遍,一周后再复习一遍,一个月后再重复一次,记得就会比较牢固。第二,重点记忆法。在每一课的教学中挑出重点,让学生重点记忆。这也发挥了教师的重要性。第三,引导学生记忆纲要。

㈢ 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

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

史观教学:文明史观,全球化史观,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
史料教学:文物,史书记载,口述历史,学者观点,
教学历史,客观公正是基本原则,

中学历史课堂基本教学方法
1.讲述法:是教师运用口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包含叙述、描述、概述三种具体的类型。通过教师的讲述,可以使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历史发展过程知识,从而为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分析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2.讲解法: 是对历史名词、概念、观点和规律等内容进行解析论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包含解释法、比喻法、分析综合法、比较法等具体的形式。
3.叙述法: 历史教学中,教师按照历史事件发展或历史人物活动的时间顺序,对历史事实进行全面系统地讲授的教学方法称为叙述法。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完整清楚地交代整个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4.概述法: 教师使用简练、概括性的语言,对历史知识中非重点内容进行大概介绍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历史教学中虽属次要,但又必须交代清楚的历史事实教学。
5.谈话法: 历史教学中,师生之间通过口语交流,进行教学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包括师——生、生——生、师——生——生之间对话等多种形式。

㈣ 在历史教学中怎样选择教学方法

史料教抄学:文物,史书记袭载,口述历史,学者观点,教学历史,客观公正是基本原则,中学历史课堂基本教学方法 1.讲述法:是教师运用口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包含叙述、描述、概述三种具体的类型.通过教师的讲述,可以使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历史发展过程知识,从而为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分析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2.讲解法:是对历史名词、概念、观点和规律等内容进行解析论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包含解释法、比喻法、分析综合法、比较法等具体的形式.3.叙述法:历史教学中,教师按照历史事件发展或历史人物活动的时间顺序,对历史事实进行全面系统地讲授的教学方法称为叙述法.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完整清楚地交代整个历史事件的全过程.4.概述法:教师使用简练、概括性的语言,对历史知识中非重点内容进行大概介绍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历史教学中虽属次要,但又必须交代清楚的历史事实教学.5.谈话法:历史教学中,师生之间通过口语交流,进行教学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

㈤ 历史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质疑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是问号。”对于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学生基本上能看得懂。如果依照教材照本宣科,学生当然也就提不起兴趣。因而,教师需要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在交流对话中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的探求性。 比如提到彩陶时,我提出:原始人怎么会想到用火烧泥做陶呢?学生通过讨论提出几种观点:(1)用泥盛肉放在火上烤,泥土变硬成型就是陶;(2)森林大火后,地面被烧硬给人们的启示;(3)半坡人房屋中有火炕,火坑周围的土变硬给了人们灵感;(4)把泥土做成型用来煮粟,火烧之后就是陶。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再造了历史上这个发现的过程。教师要使学生时刻面临问题,但也不能为问而问,问题过于平淡,让学生感觉无趣。当然问题也不能过难,没有学生能答出也是毫无意义的。课前设计问题时要精心准备,使之具有启发性和深刻性,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和价值,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知识的金矿,体验发现的快乐。 对于学生来说,在教师引导下探求知识是一种能力,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能力。肯尼思·胡佛认为:“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巴尔扎克也说,问“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鼓励学生质疑提问。讲到“孔子”一节时,利用孔子“当仁不让于师”一句,教育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师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探究越来越深,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得到激发而越来越强烈,他们的思维和能力也不断发展提高。在互动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相长”。 在学习“司母戊鼎”时,提到它的铸造采用合范法,学生立刻提问:各部分分别铸成后,怎样再合铸成一个整体?对这个问题,我在备课时并没有考虑。在表扬这个同学勇于质疑,发动学生课后积极探求答案的同时,下课后我也认真查阅资料,在以后备课时更细致,做更充分的准备。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发表见解,提出疑问,保护他们探求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成功的快乐。 二、认真组织探究课与课外活动 1.精心设计“学习与探究课”。每一个学习主题后的“学习与探究课”是“北京师大版”教科书新设的内容,是对传统教科书的重大改革。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式创造性学习起重要作用。这一课型的设立,要求教师改变“一支粉笔,一本书,走进教室满堂灌”的教学状况,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设计“了解身边的‘历史’”一课时,除要求每个学生通过调查制作一课家族树,介绍家庭成员状况外,组织学生自愿结合为四个小组,分别完成四个题目:①求真中学的发展与未来;②我这十三年;③中国文字的起源与演进;④信息交流的实现。每个学生各负责查找一部分资料,由组长整理并写出调查报告。然后在课堂上集体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学生通过活动在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同时,深刻体会到在探求中获得知识的快乐,也实现了自我教育;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共同合作的重要;体验到挫折与成功的经验。这无疑会增强学生的个人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2.重视每节课的“活动建议”。布鲁纳曾说过:“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北京师大版”新教材中“活动建议”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对每节课的“活动建议”我都认真思考,认真对待,根据现实条件及学生状况或直接利用,或稍做变通。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课,就直接利用了课本上的主题: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情景。很多学生通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出了非常好的文章。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课的原设计是给成语故事配上图画,对很多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我怕学生兴趣不大或应付了事,起不到教育的效果,故把它改为:搜集成语故事,写出给我们的启示。每个学生都做得很好,而且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在活动实践中,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由衷地感到一种创造的快乐,每个人都兴趣盎然。对每一次活动我都及时反馈、讲评,以巩固活动的成果,巩固学生在活动中建立的学习历史的兴趣。 3.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学生的课本知识是有限的,而历史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影响着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水平。现在的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较少。在教学中我注意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多读书,读好书”上。卡耐基说:“真正的读书使瞌睡者醒来,给未定目标者选择适当的目标。正当的书籍指示人以正道,使其避免误入歧途。”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探求思考,实现自我教育,培养自身能力。 学习“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课时,我注意有机地穿插一些成语典故,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向学生推荐《东周列国志》一书,并与“活动建议”的内容结合起来。许多学生在读过之后与我进行探讨。至今,我已向学生推荐了《上下五千年》、《少年儿童网络全书》等课外阅读书目。学生把课外阅读的知识运用到课堂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学生读书的基础上,我将在学期末指导学生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就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收集材料,发表个人见解。使学生在探究中读,在读书中思,在思考后写,形成历史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谈古论今”,引导学生探索现实 据调查显示,学生关心现实远胜于关心历史。提倡实行“谈古论今”,不仅能丰富教材内容,使之“活化”、“升华”,而且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把了解过去与认识现实乃至预见未来联系起来,使历史教学更贴近时代,以显现历史课程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当前,改革开放向深层次发展,时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学习“商鞅变法”时,学生了解变法背景以及变法使秦强大,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但由于触及旧贵族的利益,在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车裂而死的情况,从而认识到改革的必然性、艰巨性。改革是向旧时代、旧制度的挑战,必然会遇到阻力;认识到改革的进步性,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改革的过程。随后,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看待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事业。在探求中加深了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谈古论今”,在教学中除了“以古鉴今”的内容外,还包括“就古评古”、“据往知来”、“以古证今”、“中外相鉴”等涵义。“北京师大版”新教材删繁就简,给教学中“谈古论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㈥ 历史课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1.历史方法学,怎样科学的评价历史事件,摆脱意识形态的影响
2.看待历内史事件的历容史意义对当下现实的影响
3.寻找历史中的人性,而不是冰冷的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某个历史任务
4.从历史中寻找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5.站在历史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去评价历史事件
6.跳出历史,站在人类发展潮流角度再次观看同一历史事件
7.历史不但是故事,更重要的是汲取教训和探求真理,绝对不是仅仅的记忆
8.鼓励大家讨论历史事件,必要时加以引导

㈦ 创新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

现在的历史教学方法创新大概分为两种:1趣味教学法,把历史上发生的趣事、版典故融入到你所要讲述权的那段历史中,针对现在学生不能安心学习枯燥的历史而产生的教学法。2传统文学教育法,将你所要讲述的历史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名人诗词,这样讲述出来的历史会多了许多文学气息,不但让学生了结了历史,还等于给学生上了一堂传统文化教育
流行的历史教育方法都是由这两方面结合衍生出来的,希望能帮到你

㈧ 几种教学方法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运用

一、前言
从目前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情况来看,其主要存在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科学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结合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以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这一学科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情况的调查发现,其主要存在着如下现状:①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上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与教师的配合度不紧密。很多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很多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在课堂上浪费大量的时间,长此以往会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②学生缺乏对初中《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三、改革措施分析
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可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设计问题?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落实问题?这对于能否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至关重要。但是,正如上文提到,在现在的中学《历史与社会》课堂中,课堂提问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提问的效果不佳。因此,如何加强对课堂提问的设计,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成为很多《历史与社会》教师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
1、启发提问,激发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乃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提问要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必定要巧妙地设置问题,要注意:问题的设计不仅要以知识点的落实为依据,还要善于在解决问题中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人到学习活动中。
2、问题设疑,留有悬念。古人有云:“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引起学生寻根问底的“思”。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的问题要有悬念,才能帮助学生打开探寻知识的大门。
3、巧设问题,把握两“度”。在课堂教学提问中,教师设计的提问一定要有“ 深度”,有“力度”,真正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要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相反的,如果提问缺乏深度和力度,那么这样的提问意义就不大,这样的问题也无法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只会让学生觉得只是就事论事,就像一碗白开水,学生无法尝到解决问题后的美妙滋味。
4、增强责任,提高技巧。从教师角度出发,要增强责任心,教师是关键因素。 要想提高课堂提问水平,就要从根本抓起,要从教师抓起。教师是个良心活,用不用心,有没有责任心很大程度上取决去教师的道德观。 如果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教师的责任心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拥有责任心,教师才会认真的去备课,分析每一个问题,都得精益求精。
5、引起重视,培训技能。无论是教师、学校、社会,都要重视《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程,因为这门课程对于塑造人、培养人具有独特的功能。 社会呼唤文明,呼唤《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对学生价值的导向作用,只有对《历史与社会》课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对《历史与社会》课提问的方式方法上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来关注,来研究。
四、 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认清形势,充分的调查在目前初中《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的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对其进行解决,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激发学生对初中《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能够夯实基础,促进学生更高阶段的学习。

㈨ 如何有效的进行历史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祁县教育局教研室 武晓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愉悦情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准确把握历史课程标准和每课三维目标,精心备好每一课。
有效教学是教师为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以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为基础,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以促使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学会学习的过程。特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过程。简言之,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是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历史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个体发展和历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教学活动。
历史的考试紧扣课标出题,所以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准确把握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课程标准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标准,它非常具体,内容标准详细地规定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六本书每个单元每一课的内容标准共44个学习主题,分布在每一册书共有37个单元。因此,我们在讲课之前必须参照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来备课,这样,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新课程是一标多本,围绕一个课程标准,使用多个版本的历史教科书,有北师大版,人教版,不管是哪一版本的教科书,我们都要熟悉教材内容,做好:(1)教材内容分析,了解现行教科书的结构(2)了解课时教学内容与前后课之间的联系及其在全册教科书中的地位(3)了解本课教学内容中各子目的内在联系明确每一课的课标要求以及三维目标对本课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教学目标是判断历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准确全面地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知识与技能”是三维目标中的主线,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始终。它既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坚强基石。“知识与技能”以“过程与方法”作为生成保障。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作为培育的凭借与途径。
备课要以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为依据,教学活动设计要全面落实“三维目标”,教师还须转变角色,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材,以一个学生的眼光去阅读教材,分析教材,审视教材,作好学情分析:(1)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2)了解学生已经具有的与本课有关的知识;(3)了解学生在思维、情感等年龄心理上的差异,使备课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
写文章讲求有好的开头叫“风头”,课堂教学也是一样,需要创设新、活、美、乐、自然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总的原则是要注意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趣味性。让学生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中,这就是需要做好成功的导入教学。
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以马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同徐徐拉开的帷幕,让同学们一眼看到精美的景致,又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们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首先要把握历史课堂导入艺术的设计原则。历史课堂的导入,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技巧性,以达到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的功效性,这样的导入才具有艺术性。因此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应该注重把握一定的原则性。中学历史课堂导入艺术的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四点:(1)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原则。(2)导入内容的篇幅要适中、恰当原则。(3)从新课程内容标准找导入语的突破口的原则。新课程内容标准,是本课内容的高度概括和精髓核心所在,也是该课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也是高考命题趋势的重要出发点,在讲授课程的同时,如果能够渗透对考点的加强,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帮助,而这一类的导入的方法一般建议是复习式的导入为主。(4)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历史学习素材,理清学习脉络为准的原则。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因此历史课堂不应该为上历史课而上,在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脉络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感化。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这一种教育的感化可以贯穿整个课堂,但是,如果能够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来一个先声夺人的效果,奠定整一节课的基调的话,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导入教学的方法有多种:问题导入法、举例导入法、讨论导入法、图示导入法等在教学中自己的具体做法是:
(1)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过渡。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便于将就旧知识逻辑地,有机地联系起来,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通常通过提问、练习,讲述,诵读等方式进行。使学生“温故”的基础上知新,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探索问题奥妙的兴趣。我在教学《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一课时这样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历代帝王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各种措施,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唐太宗完善科举制,重视人才,虚心纳谏,社会历史发展到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统治者在政治、思想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呢?这些措施又造成了什么影响呢?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通过这一导入,学生既回顾了旧知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的措施,又明确了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是明清时期政治、思想方面的措施及影响。
(2)注意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从而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历史思维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我是这样导入的:播放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我接着说,2008年8月,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一次全世界人民体育的盛会,团结的盛会,一首《我和你》拉近了全世界人民心灵的距离,唱出了全世界人民热爱和平、向往和平的心声,但是,在20世纪先后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不仅造成了世界性人力物力的损耗,也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最残酷的、规模最大的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灾难,并且战争的伤痛至今仍在延续,为了避免世界大战的悲剧再次发生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
(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我在教学《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一课时,我说,今天老师想送给大家一首歌,你听听唱的是哪个地区?于是,我就唱;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同学们一听就知道是澳门,我接着说,是的,这是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中的澳门,那么澳门曾被哪个国家占领,又在什么时候回归了祖国的呢?这一地区实行什么制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4)采用多媒体手段
教学历史学科有很多影视资料可供使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发生的大事,重要人物都被拍摄成电视、电影作品,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使用。
总之,通过导入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三、打造教学特色,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以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首先,应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打造教学特色。中国有句教育古训是“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课堂教学的教学艺术是让学生喜欢历史课的首要因素。看看易中天吧!看看纪连海吧!看看王立群吧!他们的讲解多么生动,多么睿智,善于设疑,调足了听众的胃口!教师的情绪感染着每个同学。
其次,应以学生为主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学生风华正茂,他们富有理想,富有激情,我们为何不能给他们一个机会,给他们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呢?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去解决一个一个问题。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要减少课堂的讲授时间,降低教的富营养,增强学生的饥饿感,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第三,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以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应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以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中心教学法,即教师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创造思维情境,将教学复习的知识以问题组的形式呈现,把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心,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习历史知识的动机和情趣,有效掌握历史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的教学方法。
注意以下几点:1、问题的内容,即问什么? 一是问题内容要紧扣课标和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是问题要体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三是问题要有层次性、次序性。四 是立足课本,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准则,以课文的重难点知识文献资料思考题等为主要内容。五是不能过于肤浅。
2、要问的对象,即问谁?(1)多关注学习中等及以下的学生 ( 2)问题难度较大、灵活性较强的最好问优学(3)回答问题的同学不能总集中在几个人身上,应关注全班同学。3、提问的方式,即怎么问? 一是问题的表述要简明、准确、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二是问题要有启发性。 三是教师要善于鼓励、引导。
4、解决问题的方式(1)注重学生独立的阅读和思维,以自主学习为主,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精神的重要途径,无论什么学科的教学,都应该把学生的阅读置于中心位置,要让学生通过独立阅读解决较为简单的问题,并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着力解决识记层次的问题。(2)较难的问题,可先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试着解决,答案还不够完整或学生的理解海不是很到位,教师可指导学生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名言、地图、图片等材料帮助理解。(3)把历史知识的学习放在本单元、本册书或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去理解。(4)注意问题之间的衔接过渡,融会贯通。(5)教师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做好板书设计。
四、做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
学习历史并不仅是单纯地知道历史事件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以史为鉴,指导我们今天的行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
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五、做好练习巩固与背诵教学
我认为:就历史学科而言,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练习和背诵是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练习题的设置:1、要紧扣课标要求,体现识记、理解、运用层次的不同要求,注意对基础知识的巩固。2、题要适量,力求少而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3、教师精心设置每课的练习题,当堂练习当堂订正,及时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4、要求学生在明确题的答案之后把题写到作业本上,同时作为本课背诵的主要内容。
背诵环节:1、力求让学生达到理解记忆,注意背诵的准确性。2、注意对知识的系统记忆。3、多提问检查,关注全体同学,人人过关,只占用课堂时间,教师问学生时可变换问题的角度,创设问题的情境。4、多激励,形成竞争的气氛。
此外,还应进行教学反思。成长=经验+反思。耐心进行课后反思是打造高效优质历史课堂的阶梯。教学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项技术,精心设计的一堂课,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突发事件,需要自己随机应变,也可能会有灵感闪现,为自己的课堂增加亮色。课后反思就应该把这些散落在课堂记忆中的碎片拾起记录下来,作为自己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养分,这也会成为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阶梯,我们会继续攀登,高效优质历史课堂永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著名课改专家、福建师大教授余文森认为: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低效问题。我们不能只会纸上谈兵,要把有效教学的理论运用到我们历史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教师发挥个人的智慧,把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学生具体的学情相结合,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教改之路。

㈩ 谈谈几种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史料教学:文物来,史书记载,口述历史源,学者观点,教学历史,客观公正是基本原则,中学历史课堂基本教学方法
1.讲述法:是教师运用口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包含叙述、描述、概述三种具体的类型.通过教师的讲述,可以使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历史发展过程知识,从而为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分析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2.讲解法:是对历史名词、概念、观点和规律等内容进行解析论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包含解释法、比喻法、分析综合法、比较法等具体的形式.3.叙述法:历史教学中,教师按照历史事件发展或历史人物活动的时间顺序,对历史事实进行全面系统地讲授的教学方法称为叙述法.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完整清楚地交代整个历史事件的全过程.4.概述法:教师使用简练、概括性的语言,对历史知识中非重点内容进行大概介绍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历史教学中虽属次要,但又必须交代清楚的历史事实教学.5.谈话法:历史教学中,师生之间通过口语交流,进行教学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

阅读全文

与历史学科的教学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