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绍兴重大历史事件

绍兴重大历史事件

发布时间:2021-03-13 08:45:27

『壹』 绍兴的文化历史

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绍兴至今已有约2500年历史。越国古都建于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2500年。 绍兴是中国第一个朝代“夏”的诞生地,春秋五霸之越国首都,两晋的会稽国都、吴越国东都、南宋临时首都和明末鲁王监国之所,夏商周春秋时期成名已久,也是两晋、南北朝、隋、唐、宋等时期的大都会,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越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定江南,降越君,以越地置会稽郡,推行郡尉分治模式,怕越国复兴而尉治山阴(因会稽郡是边防大镇,尉治更重要),辖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大部20余县。西汉武帝元封五年(106),会稽郡领26县,在今浙江境内有18县。东汉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置吴郡,钱塘江以南仍为会稽郡,治山阴(今绍兴)。晋太康二年(281),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以会稽、东阳、永嘉、临海和新安五郡置东扬州,州治山阴;隋开皇九年(589)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同时并山阴、永兴、上虞、始宁为会稽,并余姚、勤、鄮入句章县,设吴州,州治会稽县,领原扬州五郡,辖会稽、诸暨、剡、句章4县。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废吴,以原吴州境置越州,辖境不变。唐代设越州总管府、浙江东道节度使,管越、睦、衢、婺、台、明、括、温八州;五代设越州大都督府和东都,驻山阴,管越、睦、衢、婺、台、明、处、温八州;北宋设两浙路、越州大都督府,驻山阴,管越、衢、婺、台、明、处、温七州。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驻跸越州,升越州为绍兴大都督府和陪都,治山阴,管越、衢、婺、台、明、处、温七州;辖山阴、会稽、诸暨、萧山、余姚、上虞、嵊县、新昌8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称绍兴路。明、清复为绍兴府。民国24年(1935),设绍兴行政督察区。1949年10月设绍兴专区,1952年1月撤销,1964年9月复设绍兴专区。1983年7月撤地建市,设省辖绍兴市。

『贰』 浙江历史上发生什么大事

浙江历史包括现今浙江省和江苏省长江以南部分所发生的历史。在明代以前,江苏省长江以南部分也是浙江的一部份。

[编辑] 上古??史前时代

良渚文化时期的玉璧,是当时象征财富及军权的礼器。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浙江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直至新石器时代,先后出现上山文化[2]、小黄山文化[3]、跨湖桥文化[4]、河姆渡文化[5]、马家浜文化[6]、良渚文化及马桥文化[7]等,现时浙江省境内共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100多处。

其中上山文化为21世纪新发现的史前文化遗址,距今约1万年左右,其将改变人们对史前长江流域文明及稻作文明历史的一般看法。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史前稻谷,长期被认为是古代稻作文明的代表。良渚文化距今约5000年,是新石器文化遗址的一个代表。

[编辑] 越国及越吴融合
主条目:越国
春秋时期,越国在浙江一带兴起。此时,位于北边的吴国也迅速发展,并且比越国强盛的更快,吴国在消灭了江北的邗国(今苏北扬州)、淮夷等国后,与两浙的冲突激增。吴王阖闾时,以越国不协助吴国攻打楚国为由而入侵越国,结果阖闾中箭身亡。继任吴王夫差同越王勾践进行了20余年的战争,最后越王勾践于前473年消灭北面的强国吴国,光复两浙,进而吞并吴国,并迁都山东琅琊。

由于受到楚国持续打击,勾践的子孙越王朱句被迫把国都迁回到吴国灭亡时的首都——苏州,此后四代越王都以苏州为都,直到楚国占领苏州。

越王无强时,越国发兵向北攻打齐国,向西攻打楚国,与中原各国争胜。齐威王使说客成功说服越国不打齐国转攻楚国,遭到楚威王的军队反击,越国大败,导致越国由盛转衰。公元前306年,楚国占领越国国都苏州,在浙西设立江东郡,越国退往钱塘江以东固守。同时,浙江南部的东瓯国是越国的一个封臣(见《越绝书》佚文)。

在越国和吴国长期的交往中,并且由于越国最终吞灭吴国,并统治达167年之久,越和吴的文化逐渐融为一体。

[编辑] 秦、汉时期
主条目:会稽郡
秦国灭楚国以后,旋即进入两浙,“降越君,置会稽郡”[8],两浙成为秦会稽郡的一部分,郡治在吴、越两国故都吴县(今苏州)。

秦二世元年(前209),天下反秦。流亡江南的原楚国淮北贵族项羽在苏州袭杀秦会稽郡太守,率领8000江东子弟起兵。刘邦建立汉朝后,两浙仍置会稽郡。浙江东南部的东瓯国在吴王刘濞叛乱以后被闽越国灭亡,后来也属会稽郡管辖。

这一时期两浙属于秦帝国和汉帝国的边陲地区,尤其在秦始皇和汉武帝时期,太湖流域和宁绍地区与岭南等地一样,是罪犯流放之地。

东汉永建四年(129年),会稽郡治所迁往山阴(今绍兴),苏州成为新设的吴郡治所。

[编辑] 六朝
东汉末年,浙江曾为军阀王朗和严白虎所据,后来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及其子孙策、孙权逐步统一长江下游地区。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在赤壁大胜南侵的曹操数十万汉军。222年,孙权受魏帝曹丕封为吴王,229年吴国正式脱离魏国独立,浙江向为孙氏吴国领地。吴国时期,浙江境内经济稳定发展,临海郡永宁县(今浙江温州)和横藇船屯(今浙江平阳)是当时几个主要造船中心之一。当时浙江西部和皖南等山地仍为山越部落,与平地的两浙人有所不同,为增加吴国人口和兵力,吴国对山越进行征抚,并且大搞屯田,以增强吴国的国力。

280年,浙江在吴降晋后转归晋国统治。318年,由于中原发生五胡乱华,晋皇室南下至前吴国故都南京,始称东晋,此后在一系列宫廷政变后,政权经历宋、齐、梁、陈之变迁。此后大量中原汉人贵族和士大夫南迁,也就是所谓的衣冠南渡。中原人口主要南迁在南京周围和太湖以西。浙江(包括属同一文化圈的太湖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尚不是这次中国人南迁的最主要的居住地,但是仍有不少北方人士补充进浙江人中。有名的包括谢氏(谢灵运等)、王氏(王羲之家族)等。

这一时期浙江属于“扬州”。六朝西曲的“下扬州”题材就是描述浙江的富庶情形的。吴兴郡(今湖州)、临海郡(今台州)、永嘉郡(今温州)等新的行政区划也是那时建立的。
公元589年,在陈为隋所并后,浙江再次进入中原王朝统治时期。

[编辑] 隋唐
主条目:两浙道
隋朝修建了大运河,将太湖流域和洛阳连接起来。武德九年唐军进入江南,从起浙江失去了独立的地位。贞观元年开始,太湖流域的粮食被大批征调到北方,从此延续了1100多年。 8世纪开始,设立浙江西道节度使(驻地今苏南镇江)和浙江东道节度使(驻地绍兴),大体延续了秦汉会稽郡的范围。两浙藩镇的统治为将来吴越国独立打下了基础。

[编辑] 吴越国和两宋
主条目:吴越国
主条目:两浙路
黄巢革命彻底摧毁了唐朝腐朽的统治。军阀董昌在镇压黄巢的过程中恢复了吴越的独立,他的部将临安人钱镠在杭州建立了吴越国,在中原经历五代十国纷争的百年动荡中,吴越国保持了东南的稳定和繁荣。为两浙成为日后中国繁庶之地奠定了基础。吴越国时期人口达到55万户。

宋代钱塘江下游地图978年,宋国大军压境,吴越国君臣在经过商议后为保全两浙民生,将土地献给北宋(960年-1127年)。北宋在浙江设立两浙路,下设14个州:苏州、常州、润州、杭州、湖州、秀州(嘉兴)、越州(绍兴)、明州(宁波)、台州(临海)、婺州(金华)、衢州、睦州(建德梅城)、温州和处州(丽水)。两浙路基本继承了唐代的两浙道。
当北宋灭亡以后,宋室在杭州建立南宋(1127年-1279年)今天浙江的省会杭州,当时称做“临安”,就成为南宋的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临时首都)。甚至在南宋灭亡以后,马可波罗还对这里的繁荣与美丽感到惊讶,称这里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9][10][11]。由于两浙多年未受战火侵袭,这段时期的浙江,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并凭借粮食、茶叶和丝绸等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赋税重地。[12]1276年,蒙古军队攻占杭州,结束了杭州作为首都的年代。元朝将原来的两浙路与南京等地合并,设立江浙行中书省,首府仍在杭州。

[编辑] 明朝

在浙江省发现的明朝瓷器,收藏在华盛顿史密森尼学会。主条目: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朱元璋的明朝军队在1368年攻入两浙,吞并浙西的张士诚和浙东的方国珍,占领两浙全部,设立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朱元璋随后为将首都应天府(今天的南京)和他的老家凤阳拼凑成一个新的行政区划——南京(南直隶),将传统上一直由浙属的苏州、松江等地划予南直隶,致使自马桥文化和越国时期以来,一直统一在一个行政区中的太湖流域被人为的分属两地,并被因陋就简的沿至今日。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设立11个府、l州、75县。

明朝时浙江是全国赋税重地之一。此时嘉兴、湖州发展为生丝的主要产地。对外贸易也极其活跃。但是朱元璋对两浙人支持张士诚和方国珍对抗明朝向来不满,遂对包括浙江在内的沿海实施封闭锁国的海禁政策,使商业文明和重商倾向较明显的浙江备受压制。海禁严时更有“片板不许下海”的规定,并实行“迁海令”,沿海居民一概内迁,严重威胁沿海居民生计。[13]洪武十九年(1386年)舟山46岛居民30000余人被强遣入内地,次年全国唯一的海岛县昌国县(今舟山市的前身)废除[14]。 故有明一代沿海渔商民冲击海禁的事件频频发生,到嘉靖朝时终酿成所谓的大倭患。实则倭寇之中,闽浙人比例最高。

[编辑] 清朝
主条目:浙江巡抚
清兵入浙后,于康熙初年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为浙江省。由于浙江曾积极抵抗清兵,满清对江南文人采取高压政策,野蛮的文字狱、明史案即发生于浙江,在浙江一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吕留良开棺戮尸、捕杀曾静等事件。

清朝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7月5日,英军炮轰定海城,鸦片战争正式爆发。翌日城陷,定海镇总兵葛云飞、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处州镇总兵郑国鸿率军抵抗后阵亡。根据战后签订的中英江宁条约,宁波成为最早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1861年,太平军从江西进入浙江省,除最南的温州地区外全省各地都受严重影响。由于江浙地区是官员和绅士的主要来源地,这一地区对于儒教的信仰致使民团不断与太平军作战,造成浙江全省除最南的温州地区外,人口损失惨重,尤其是浙江西部的湖州、杭州两府各县,人口损失多在2/3以上,尤其武康、孝丰、安吉3县,人口损失在96%以上。太平天国战争导致大批江浙人士进入上海的外国租借避难,对上海的开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平定太平天国的同时,湘军的势力开始在浙江迅速扩张,1861年后的多任浙江巡抚均由湘军把持,一改过去进士出身的文人巡抚,直到葛毕氏案发生后,湘军的力量才大为削弱。义和团运动及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浙江省参与东南互保,免受战争侵扰。

[编辑] 中华民国时期

[编辑] 浙人治浙
主条目:浙人治浙
辛亥革命以前,浙江是革命党活动活跃的地区,浙人章太炎、徐锡麟、秋瑾、陶成章等人成立光复会,影响波及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1911年11月,杭州新军起义,时任浙江咨议局议长汤寿潜被推举为首任浙江都督,宣告浙江独立。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正式成立,浙江省省会仍定于杭县(原称钱塘)。1月都督汤寿潜改任中华民国首任交通总长后,浙江各界又公推蒋尊簋为浙江都督。但在袁世凯的压力下,蒋尊簋被迫辞去都督,袁遂任命朱瑞为浙江都督。

1916年4月12日浙江省宣布独立,布告安民。5月,公推吕公望为浙江都督兼省长,倡导“浙人治浙”,加入反袁护国运动。省议会议长沈定一召集被袁世凯解散的省议会复会,恢复《临时约法》,行使省议会的权力。但由于局势动荡,吕公望无力掌控浙江政局。1917年1月,北洋政府任命杨善德带兵来杭任浙江督军,齐耀珊任浙江省长,浙江各界虽力拒,但终未挽回局面。

[编辑]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杨善德就任浙江督军后,浙江省被正式纳入北洋军阀势力范围。杨去世后,卢永祥接任浙江督军。杨卢2人均属皖系军阀。因当时的江苏省为直系军阀统治,所以浙江督军节制同属皖系的上海地区。

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属直系军阀的江苏督军齐燮元联合江西和福建进攻皖系的卢永祥。10月战争结束后直系获胜,驱逐卢永祥。浙江进入直系军阀统治时期,督军为孙传芳,直至北伐战争结束。

清末民初时期,浙江因为资本主义萌芽和开埠较早,较早的接触了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并且投入到推翻清朝的统治的斗争中,孙中山后期的革命经费大部都是浙江湖州的丝绸商人筹集和捐赠的,蒋介石就是依靠江浙财阀的势力上台的,湖州人当时就占国民党中常委的1/3,控制了当时的政权。浙江人还较早参与了当时上海的开发,宁波人大量移民上海,湖州人控制了当时上海大部分码头和租借大半房产,并建造了百乐门,和平饭店等知名建筑。

[编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主条目:浙江省政府
1927年2月底,北伐军占领浙江全境,7月27日浙江省政府正式成立,浙江开始了在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十年建设,其间多项重要基础设施竣工。1929年,张静江在杭州成功举办了第一次西湖博览会。

[编辑] 浙江抗战
主条目:抗日战争期间的浙江
抗日战争期间,浙江是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属于第三战区。北部的嘉兴、吴兴、长兴等地是前期淞沪会战的主要战场之一。1937年8月14日中日在杭州笕桥上空爆发八一四空战,中国空军在相对劣势下,击落日机数架,取得空战大捷。8月下旬,浙江境内成立杭州湾北岸守备区和浙东守备区。至年底,杭州以北平原地区全面失守。为阻缓日军行动,国民政府对浙江实行焦土政策,炸毁钱塘江大桥,形成中日隔钱塘江对峙的浙江正面战场(共牺牲上将2名(含追赠))。

1939年3月21日,富阳抗敌自卫团奋战三天两夜,取得东洲保卫战的胜利,击退日军偷渡钱塘江扫荡浙东的企图。1940年1月,日军土桥师团乘雪天渡过钱塘江,占领萧山。7月16日,日军从海上进攻镇海,威胁当时全国最重要的对外港口和抗日前哨宁波,国军在戚家山争夺战中取得抗战中的第一次反登陆海防战大捷,是为镇海大捷。1941年4月20日宁波沦陷。

浙江沦陷后,先被编入日军的傀儡政权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到1940年再被编入汪伪政权。

由于浙江为国民政府重要控制地和财税来源,浙江抗战抵抗强烈,其间日军在浙江使用了生化武器,是日本进行细菌战的主要受害地区之一,造成浙江人民重大伤亡。目前,在义乌和衢州分别建有细菌战纪念展览馆,反映侵华日军细菌战的犯罪史实。

1945年9月4日第3战区参谋长张世希与驻杭州的日军第133师团参谋长樋泽一治在富阳宋殿村(今属富阳市受降镇)举行洽降会谈,浙江光复。

[编辑] 光复后及国共内战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共4个兵团10个军分兵数路进入浙江作战。5月,温州、杭州、宁波等浙江大陆各城相继易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浙江省政府迁至舟山,继续有效统治浙江沿海诸岛。1950年5月,浙江省政府等驻舟山各机构及大量人员随中华民国国军撤退台湾,省政府因之撤销。随后解放军陆续接管舟山群岛。

国民政府弃守舟山后,仍保有浙江东南的大陈列岛(台州列岛)、一江山等岛而由国民政府控制。1955年1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陷一江山岛[15],国民政府见大势已去,在美国第七舰队的护航下,将大陈岛上的军队和居民全部撤退至台湾,随后更撤离南麂。浙江省至此全境易手。[16]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7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成立。

国共政权交替后,如其他各省一样,浙江也经历了历次政治运动,原来发达的商业文明因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而沉寂。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浙江才恢复新生。

浙江省的南部山岭起伏,有限的耕地使得难以仅靠农业生存。邓小平在中国实行经济改革,给这一地区的人们带来机遇,他们将生意做遍了全中国。通过勤奋的工作、积极进取的精神、低工资成本和放眼世界市场的眼光,浙江南部经济迅速崛起,并涌现出全国私营经济代表的温州,全国航运业巨头云集的宁波,全球轻纺市场中心绍兴及以小商品城著称的义乌等典型,加上传统上比较富裕的浙江北部地区。这个时期的浙江省成为中国最富裕的省份。浙江模式也成为一种发展典型。

『叁』 绍兴地区在近现代史上的有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重大变迁。越多越好。。。

昏睡百年,龙的子孙在猛然间醒来。风雨如磐,山河破碎。在风起云涌的革命回斗争中,绍兴人民义答无反顾、勇往直前!徐锡麟、秋瑾、陶成章,史称辛亥三杰,他们轰轰烈烈的斗争事迹,见证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绍兴的光复会,是这个时代中了不起的盛举。民族沉沦,彷徨中迸发出一声有力的呐喊,永不陨落的文坛巨星——鲁迅,成了近代绍兴人最大的骄傲!蔡元培、马寅初、陈建功、竺可桢……绍兴文明的航船,依旧承载着“大师叠出”的自豪。 民国时期,上海商帮中最有势力者,为绍兴、广东、宁波三帮。绍兴帮的经营以钱庄、酒店较多,比较专业高端,广东帮的经营较大而重批发,宁波帮的经营普遍而零碎,故相互间在商业上无甚纠纷。如上海银楼业以营黄金首饰为主,亦兼营珠宝嵌镶业务,其精致技艺分属绍兴、广东、日本三大流派。文化方面,越剧等风靡上海

『肆』 历史上,浙江绍兴都出了哪些大人物

绍兴
http://ke..com/view/6667.htm#7

绍兴名人
·庄文抄恭 ·祝绍周
·竺水招 ·竺可桢
·竺鸣涛 ·诸涨富
·朱自清 ·朱庆澜
·徐季良 ·周立伟
·钟群鹏 ·马寅初
·鲁迅 ·王羲之
·蔡元培 ·周作人
·任光 ·王献之
·吴觉农 ·陈建功
·陈翰馥 ·潘家铮
·沈家骢 ·范文澜
·孙伏园 ·周建人
·许寿裳 ·刘大白
·王守仁 ·嵇康
·贺知章 ·陆游
·大禹 ·勾践
·王思任 ·祁彪佳
·葛云飞 ·何赤华
·汪寿华 ·王一飞
·周恩来
秋瑾 西施 唐婉 曹娥

『伍』 1911年绍兴光复是什么事件

绍兴光复:

1911年11月,杭州光复消息传到绍兴,清朝的绍兴知府程赞清见革命风潮席卷东南,势不可挡,就联络了绍兴的几个士绅名流,投机革命,宣布反正,也成立了绍兴军政分府,自己当了都督,给士绅名流各封官职,然后就发电给浙江军政府,称服从革命,接受领导。
程赞清与一批旧官僚组建了“浙江军政府绍兴分府”,绍兴籍的光复会员陈子英、孙德清、鲁迅、范爱农等回到绍兴,见都督程赞清他们换汤不换药,挂新牌,行旧政,因而大为不满,绍兴革命党人坚决反对这个“换汤不换药”的“政府”。 陈子英等人心中不忿,就组织了一个请愿团,敲锣打鼓到杭州来请王金发回家乡做都督。浙江军政府委任革命党人王金发为绍兴军政府都督。王金发带领敢死队,队中有一百多人都是绍兴籍的弟兄,自然也愿回到家乡,王金发就将他们编作都督府的卫队,然后剃光了头,领了大家随请愿团一起开往绍兴。王金发等人是坐着白篷船,一溜儿七、八只白篷船顺运河排开,王金发坐在最前最大的船中,浆儿摇摇,水浪依依,迎候的人群就立时欢呼起来,军乐队也奏起欢快的乐曲。船中的都督卫队这时全站了起来,对天鸣枪作为还礼。
绍兴人民获此消息,人人欢呼雀跃,11月10日,绍兴大街小巷旗帜招展,鞭炮声声,鼓乐齐鸣,鲁迅、孙德卿、陈燮等人带领绍兴民众,热烈欢迎都督王金发入城,王金发当即就宣布绍兴光复。

王金发采取了一系列的革命措施:安定社会秩序,严惩恶霸地主,平抑物价,救贫济困,禁止吸毒,限令戒烟,整顿教育,筹办越中习艺所等。绍兴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陆』 有没有谁知道绍兴的历史

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相传4000多年前的夏朝,大禹为治水曾两次躬临绍兴,治平了水土,故至今尚存禹陵胜迹。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建都绍兴,卧薪尝胆时,“越池”一度成为我国东部政治文化中心。汉代置都稽州,隋朝改称吴州,唐朝又改称越州,南宋时改为绍兴府,沿袭至今。绍兴人杰地灵,历史上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文学家,如秋瑾、鲁迅、蔡元培、周恩来等。

一代文学巨擘鲁迅的许多作品中都反映了绍兴文化浓郁的地方性色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乡的社戏,随处可见鲁迅文化中的故乡情结。游览绍兴,也许就是一次鲁迅文化的怀旧之旅,站在河边,你可以看到戴着小毡帽的船夫以及戴着银项圈的玩童;迈进咸亨酒店,你可以尝尝正宗的茴香豆;回到乡间,去看一场传统的社戏……

绍兴就是这样一座地方色彩很浓的著名水城。悠悠古纤道上,绿水晶莹,石桥飞架,轻舟穿梭,有大小河流1900公里,桥梁4000余座,构成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东湖洞桥相映,水碧于天;五泄溪泉飞成瀑,五折方下;柯岩石景,鬼斧神工;兰亭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被称为书法胜地;沈园则因陆游、唐琬的爱情悲剧使后来者嗟叹不已;此外还有唐代纤道,南宋六陵,明清石拱桥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绍兴风土人情,以乌蓬船、乌毡帽、乌干菜为代表,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呈现独特的地方风采,令人仰慕神往。

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河姆渡文化开始,绍兴至今已有约7000年历史。越国古都建于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近2500年建城史。
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越国,成为春秋列国之一。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定江南,降越君,以越地置会稽郡,辖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大部20余县,治吴(今苏州)。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时领26县,在今浙江境内有18县。东汉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置吴郡,钱塘江以南仍为会稽郡,治山阴(今绍兴)。晋太康二年(281),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隋开皇九年(589)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同时并山阴、永兴、上虞、始宁为会稽,并余姚、勤、鄮入句章县,设吴州,治会稽县,辖会稽、诸暨、剡、句章4县。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废吴,以原吴州境置越州,是为越州名称之始,辖县不变。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驻跸越州,于翌年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是为绍兴名称之由来。府治设山阴,辖山阴、会稽、诸暨、萧山、余姚、上虞、嵊县、新昌8县。
民国元年(1912)2月,废府,实行省、县两级制,原绍兴府辖县直属浙江省。24年,设绍兴行政督察区,辖绍兴、上虞、余姚、嵊县、新昌、诸暨、萧山7县,专员公署驻绍兴县。25年,改绍兴为第三行政督察区,辖县不变。37年,改名为第二行政督察区,辖14县(改萧山为省直属,增辖鄞县、慈溪、定海、镇海、奉化、象山、宁海、四明8县),专员公署驻余姚。
1949年5月7日绍兴解放。6月设浙江省第十专区,辖绍兴市和绍兴、上虞、嵊县、新昌、诸暨、萧山、会稽7县。10月改为绍兴专区。1952年1月撤销绍兴专区,所辖市、县分划省政府直属和宁波、金华专区。1964年9月复设绍兴专区,辖绍兴、上虞、嵊县、新昌、诸暨5县。1968年5月改名为绍兴地区,并成立绍兴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9月改名为绍兴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7月,撤销绍兴地区,设省辖绍兴市至今,为全国68个省会和中心城市之一,被国家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行政区划
绍兴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近2500年建城历史,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乡和名士之乡之称。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间,经济发达,民众富裕。下辖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
为配合城镇化战略需要,经深入调研,征求民意,反复论证,绍兴市6个县(市、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全部获省政府批准实施,至此,全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全部完成。县(市、区)的城区面积由447平方公里扩大到950.25平方公里;全市中心镇规模相应扩大,乡镇数从135个减少到98个,街道数从6个增加到20个,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族宗教
先秦时期,绍兴地区主要为於越族的聚居地。秦汉以后,随着中原汉族的大量南迁,民族之间的互相融合,汉族在绍兴占了主导地位。同时,也有少量的少数民族居民在绍兴居住。1978年以后,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多,绍兴少数民族居民也有较大增加。
绍兴系多种宗教并存、群众宗教信仰多样之地。
道教流传最早。东汉炼丹方士上虞籍魏伯阳参照“大易”、“黄老”和“炉火”三家理法,撰成《周易参同契》一书,首次系统论述道教炼丹术,被后世誉为“万古丹王”;东晋建武元年(317),著有《抱朴子》的著名道教理论家葛洪,曾结庐会稽,炼丹修行。
稍后印度佛教传入会稽。东汉中平年间(184~189),由安息国(今伊朗)高僧安世高来会稽弘传佛教。此后,绍兴高僧辈出,名刹林立。高僧中以梁佛教史学家慧皎、隋唐三论宗创始人嘉祥大师吉藏、唐代华严宗四祖清凉法师澄观和五代曹洞宗始祖洞山良价最著名;名刹中,最有影响的有三论宗祖庭会稽嘉祥寺、曹洞宗中兴道场云门寺、奉供江南第一大佛的剡县大佛寺、诸暨五泄禅寺,郡城大善寺、开元寺、龙华寺、戒珠寺等。各种宗派诸如华严宗、律宗、净土宗、密宗、三论宗、禅宗等都在境内流传。唐代,越州成为江南佛教活动的重要场地和对外交流的驿站,日本“入唐八家”中的最澄、圆仁、圆珍、空海四家,都曾来越州求法,学成回国创宗弘传,在日本佛教界具有深远影响。1982年,日本空海访华团来绍兴寻根问祖,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佳话。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宗教输入中国。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七年(1850~1868),英国传教士包尔腾、法籍神甫谢培德等人,先后来绍传播天主教、基督教。此后,各国传教士纷至沓来,足迹遍及绍兴城乡,以施粥、施米、施布等方式发展教徒,并广建教堂。至民国8年(1919),绍兴地区有基督教堂(所)124处、教徒2955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多所佛教名寺得到修缮,一些著名法师升座讲经,重大佛事活动相继举行;道教已近湮灭;基督教、天主教会摆脱外国教会势力控制,经过爱国爱教的革新运动,获得健康发展。据1990年不完全统计,全市有宗教信徒5万余名,约占总人口的1.2%,其中基督教徒4.43万名、天主教徒365名、佛教僧尼252名、三皈依信徒约1.25万名;全市有各教各级爱国组织18个,各教活动场所218处。教徒在各个领域劳动、生活和参加宗教活动,爱国爱教,心情舒畅。
物产资源
绍兴的水资源十分丰富。绍兴境内河湖密布,主要河流有曹娥江、浦阳江、杭甬运河,主要湖泊有鉴湖等。水资源总量为58.8亿立方米,可供养殖的淡水水面1.7万公顷。鉴湖水为绍兴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优质水源。
绍兴的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具有开发潜力和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有铁、铜、金、银、锌、硅藻土、高岭土、叶腊石、石灰石、花岗岩、石英砂等60多种,其中铁和铜的储量占浙江省70%以上,硅藻土储量为全国第一。
绍兴的人力资源厚实。绍兴历来把发展教育、科技作为市策,并已结硕果。当代绍兴籍中科院、工程师院士就有38名,正教授级科技人员近千名。全市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3万人,受良好教育的从业人员266.7万人,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各类专业人才。
绍兴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绍兴以悠久的历史文化、秀丽的山水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闻名于世。全市现有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近200处,著名的有鲁迅故居、古纤道、大禹陵、兰亭、沈园、蔡元培故居、周恩来祖居、诸暨西施殿、新昌大佛寺、上虞曹娥庙等,现辟有酒文化、石文化、书法、佛教、水乡等多条旅游专线。全市有旅游涉外饭店42家。
经济社会
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增速为近七年来最高;财政总收入128.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4.4亿元,分别增长20%和27.5%(由于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原因,财政总收入按新口径计算为76.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5亿元,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4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0元,分别增长18.9%和13.5%。去年我市还被评为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和《福布斯》“2004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第9位,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居全国第42位、浙江省第3位。
一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为契机,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积极缓解要素制约,促进稳健发展。认真研究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政策调控和指导服务,采取积极措施缓解要素制约。实施扩大增量、盘活存量、促进集约利用的政策措施,全面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开发区(园区)从75个削减到13个、投资密度提高到每亩116.7万元,收回抛荒、闲置土地1.6万余亩。加大电源和电网建设力度,对热电企业多发电和企业自备发电实施财政补贴的资金达近3亿元,公用热电厂新增发电容量25万千瓦,企业自备柴油发电机新增容量86万千瓦,变电容量新增338万千伏安。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推进金融创新和银企合作,本地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242亿元和208亿元,企业异地贷款新增171亿元。继续做强做大“绍兴板块”,浙江海越、浙江展望、稽山控股、新和成、精工科技、盾安环境、京新药业等7家企业实现上市,上市公司数量和筹资额保持全省地级市首位。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集约发展。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要求,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推动产业升级。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大企业和名牌产品培育力度,着力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工业性投资378亿元,增长17.5%,限额以上非纺产业投资比重提高到62.2%;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1家,新获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10只;销售收入超3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0家,其中2家超50亿元;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得分223.3分,列全省第二位。建筑市场进一步拓展,完成产值758亿元,增长26.6%。认真贯彻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免征农业税,增加对粮食生产的补贴,全市财政预算内支农支出达到5.3亿元,增长20.3%。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播种面积224.2万亩,总产量95.3万吨,分别增长6.6%和13.7%,种粮效益有所改善;农业产业化步伐继续加快,新增农业龙头企业67家、特色农业基地201万亩、市外农业基地153.7万亩。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引导和激励,制订绍兴大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及若干意见,强化旅游节会资源整合和宣传促销,积极采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措施,推进服务业设施建设和环境改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4亿元,增长14.9%;接待国内外游客122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5.2亿元,分别增长18.3%和19.1%;商品房销售额75.7亿元,增长36.5%。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落实出口退税政策,鼓励发展加工贸易,改善服务环境,开放型经济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合同外资16.7亿美元,增长11.3%,实到外资8.2亿美元,增长10.9%;实现进出口总额86.6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66.1亿美元,分别增长45.3%和45.8%;外经合作进一步拓展。
提升城乡建设水平,促进统筹发展。编制完成了杭州湾绍兴工业新城区总体规划、中心城市西南片分区规划和迪荡新城规划。重点工程建设投资156.7亿元,完成调整后的年度计划任务;“双十”系列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7.5亿元,当年完成投资56亿元。柯袍快速干线、杭金衢高速公路绍兴县连接线一期、胜利西路和人民路等市区道路延伸、八字桥历史街区核心保护区和秋瑾故居保护、220千伏滨海输变电、绍兴县鉴湖中学、兰亭保护整治一期以及城中村改造金鸡塘、大树江等组团建设工程建成或基本建成,曹娥江大闸及闸前大桥、甬金高速公路、104国道上虞和新昌段、嵊新污水处理厂、诸暨石壁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相继开工建设。袍江、柯桥和镜湖新区的开发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各县域中心城市建设力度继续加大,诸暨城西工业新城、上虞城北新区、嵊州城南新区、新昌七星新区功能配套进一步完善,成为城市建设和招商引资的新亮点。“百村小康示范、千村改造整治”、“千里清水河道”、“千里绿色林带”工程建设进展明显。市区开展城市管理“十大整治”,城中村改造拆迁107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2万平方米。着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小舜江区域供水工程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着力加强社会事业,促进协调发展。“争做文明绍兴人、争创全国文明城”活动有序推进,“胆剑精神”的弘扬使“绍兴精神”得到了升华。文化事业繁荣活跃,成功举办“七艺节”分会场和闭幕式,绍剧《真假悟空》荣获“文华大奖特别奖”。教育事业积极推进,在全省率先实现创建教育强县“满堂红”,有6个乡镇(街道)成为首批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高校在校生超3万人,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建成。实施人才工作五年规划,引进各类人才1.72万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防止禽流感、非典等工作成效明显,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各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参加人口达到293万。市妇保院二期、公共卫生中心等一批卫生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市人民医院主院、第七医院迁建等项目进展顺利。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孟关良在雅典奥运会上勇夺金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推进,启动了区域性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通过了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中期评估。审计、统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档案、气象、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工作有了新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
努力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和谐发展。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5万个,帮助2.5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扎实推进,新转移农村劳动力9.6万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86%,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保人数达30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长11.5%。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对困难群众发放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动态补贴,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97.6%。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已建工会企业实现全覆盖。市区新建经济适用房14万平方米,解决657户困难户的住房问题,主要道路沿线建筑物立面改造全面完成,食品药品“放心工程”顺利推进。创新“枫桥经验”、创建“平安绍兴”,强化维稳队伍建设,扎实开展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市场经济秩序和工资清欠等专项治理活动,加强文化市场和黄酒业整顿,建立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制度。安全生产事故下降39.8%,群众信访总量下降20.9%。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征兵、人民防空、国家安全等工作得到加强,第三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2005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自营出口总额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城镇就业岗位新增5万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32‰以内。
绍兴市市花
绍兴栽养兰花的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这可以说是世界之最。我国现存最早由东汉袁康、吴平撰写的地方志《越绝书》中有:“勾践种兰渚山”的记载。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谢安、孙绰等当时社会名流、 亲朋好友41人到绍兴兰亭修禊,在“曲水流荡”活动中作诗37首,王羲之为这37首诗作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37首诗中就有几首写到兰花。如徐丰之的“俯挥素波,仰掇芳兰。尚想嘉客,希风永叹。”袁峤之的“人亦有言,竟得则欢。喜宾既臻,想与游盘。微音迭咏,馥为若兰。苟齐一致,遐想揭竿。”
宋朝的张昊,在纂修宝庆《会稽续志》中写道:“兰,《越绝书》曰:句践种兰渚山。旧经曰:兰诸山,句践种兰之地,王、谢诸人修禊兰亭。”
明代绍兴知府萧良干主修,张元忭、孙鑛同纂的《绍兴府志》中载有:“兰渚山,有草焉,长叶白花,花有国馨,其名曰兰。句践所树。兰诸之水出焉(通曲),兰亭,山阴汉旧县亭,王羲之曲水序于此。”
明代绍兴著名奇才,青藤画派创始人徐谓,一生写了许多关于兰花的诗,画了不少兰花的画,他在《兰谷歌》中写道:“句践种兰必择地,只今兰诸乃其处。千年却有永和事,右军墨藻流修禊。吾越兰谱本如此,只今春来稽山里,兰花兰垂云之紫。”
绍兴士大夫阶层写兰、咏兰、养兰的情况,历史渊远,除见之于诗、画以外,还见于散文笔记,如明代张岱的《陶庵梦忆》、清代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等。
鲁迅先生1933年11月14日致山本初枝信中说:“养兰花是颇麻烦的事,我曾祖栽培过许多兰花,还特地为此盖了三间房子。”这在周建人口述、周哗编写的《鲁迅故家的败落》中也有记载:“鲁迅曾祖父芩年公生前除好种兰花以外,没有做过其他什么事。”。
1923年出版的《兰惠小史》是一本具有影响的兰史,作者吴恩元结识了许多绍兴棠棣的兰农,在《兰蕙小史》中记录了绍兴棠棣兰农的种兰经验和发掘名贵品种的贡献,在记录的江、浙、沪40种兰花名贵品种中,绍兴县就占26种。
1984年1月22日,绍兴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决议,确定兰花为绍兴市花。1988年至1992年,绍兴的兰花在全国三届兰花博览会、两次全国兰花展览会上共获得金牌13块、银牌27块,并获得优秀品种奖牌10块,栽培奖牌3块,科技奖牌1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曾与绍兴兰农交流养兰经验,绍兴还有专门的花市。1991年,在全国春季兰花展开幕式上,中国兰花学会名誉理事长吴应祥教授在讲话中称:绍兴----中国兰花的故乡。

『柒』 近代史上发生在浙江的重在历史事件

1、我们知道,中国在长时期的封建社会里,有些王朝并不是闭关锁国,而是开放的。只是到了明、清某些时候,才实行了“闭关”政策,“闭关”政策。应该说肇端于明朝的“海禁”。明朝初年,朱元璋就立下了“不许寸板下海”的祖训,后来“海禁”一度松弛(郑和下西洋就发生在明朝)。再后,为了防御倭寇的侵扰,又曾厉行“海禁”。清朝开国之初,并没有实行闭关政策,还发布过鼓励海上贸易的上谕。从顺治十三年,(1656年)开始,皇帝连续发布两道命令:一是“禁海令”,规定“片帆不得下海”,“片帆不得出洋”;另一道是“迁海令”,规定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沿海军民,一律内迁五十里。当时实行这些措施,目的主要是对付以郑成功为首的反清势力(郑成功反对其父郑芝龙降清在广东南澳起兵从事抗清活动,1661年从厦门出发至台湾,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有言:“海上穷寇,内援既断,来无所掠,如婴儿断乳,立即饿毕矣!”这种彻底的闭关政策,清政府实行了将近三十年,平定了台湾等地反清势力后,清政府于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决定部分地开放海禁,实行对外贸易,起初是开四关贸易(广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浙江之宁波,江苏之云台山),到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只留广州一关而封闭其他三关。与之密切联系的就是“公行制度”。
2、英军至粤,挑起战争→进犯厦门,被击退走→沿海北犯,攻占定海→直逼天津,清廷妥协→林遭革职,琦善挂帅→英军返粤,“穿鼻草约”。
串讲:战争是由英国挑起的毋需多说。因为林则徐战备工作做得较好,英军在广东无隙乘,旋即沿海北犯福建厦门,被闽浙总督邓廷桢率军击退。英军继续北犯,乘浙江防务空虚,攻陷定海,疯狂地屠杀抢掠。
3、1841年8月璞鼎查到华,督军沿海北犯,先陷厦门,清总兵江继芸力战牺牲。接着北犯定海(浙江境内),这里的守军英勇抗击,定海之战打得很激烈,著名的三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殉国事件就是发生在这次战斗中。当时这里清军守军四千人浴血奋战六昼夜。军粮匮乏,最后每个士兵每日只能得稀粥三碗,几乎是空着肚子作战。守兵无炮,只靠抬枪堵御,抬枪“至于红透不能装打”,守军仍设法顽强战斗。时在9月底10月初。三总兵表现都很英勇,例如最后一个牺牲的葛云飞,他听到郑、王二人牺牲的消息面对敌人的强大攻势,知局面无法挽回,便将印信交给随从的军官,抱定死的决心,并说:“某死有知,当为厉鬼相助(杀敌)”。又嘱一同乡代他抚慰八十高龄的老母,转告儿辈继乃父未竟之志。当敌人窜到跟前的时候,他高呼:“好汉子,跟我杀贼去”,带头冲出掩体,200名亲兵紧紧跟随,在肉搏中大刀折了,葛又拔出佩剑继续砍着,最后中弹身亡。定海失陷后,英军又接侵占了镇海和宁波。在镇海保卫战中,两江总督裕谦表现也很壮烈,集众宣誓,誓与镇海城共存亡,最后裕谦在力战不支的情况下投水殉职。
这里还需要提一下,就是浙江群众也积级参加反侵略斗争,如宁波,镇海,等地的所谓“黑水党”就很著名。英军在进犯浙江的同时,还派兵窜扰台湾,台湾道姚莹和总兵达洪阿率领抵抗,保卫了台湾。奕山当时在广东,清政府为了挽回浙江战场的失败,又任命协办大学士奕经为“扬成”将军,并从多省调集军队,增援浙江前敌。奕经携大批随员南下,根本就没有一点投赴戎机的气象,倒象一个旅游团,一路上游山玩水,悠哉悠哉,迟迟于1842年2月才到达浙江。他和奕山在广东的作为几乎一模一样,放捉民众,视战事如儿戏,企图侥幸取胜,仓促从绍兴向宁波、镇海、定海三路进攻,英军早有防备,结果清军大败,三城未收,反丢慈溪,奕经仓皇逃回杭州,从此不敢再战。清廷派盛京将军耆英和已被革职的伊里布赶赴浙江前线办理对英投降交涉。这时,英军认为议和时机还不成熟,要对清朝施加更大压力,迫使他完全就范。于是按原计划进而进攻内地长江流域,先攻陷江浙两省的海防重镇乍浦,进入长江,攻打吴淞炮台,两江总督牛鉴闻风而逃,年过七旬的江南提督陈化成率部抵抗牺牲,宝山、上海相继陷落,英军溯江而上,于7月下旬进攻镇江,副都统海龄率军抵抗,打死打伤敌军185人,最后守军全部战死牺牲,海龄自缢殉国,其妻、孙等合门殉难。英军于8月间闯至南京江面,耆英、伊里布赶到南京议和,订立《南京条约》,鸦片战争至此告结。

『捌』 绍兴历史

新石器时代中期,从小黄山文化开始,已有约9000年历史。越国古都建于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近2500年建城史。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立越国,成为春秋列国之一。

战国,越王勾践大败吴国,越国疆域拓展至江淮地区。至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楚威王兴兵败越,尽取故吴地并至浙江,越始”服朝于楚”,而诸越邦国尚存。

秦朝,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定江南,降越君,以吴越地置会稽郡,治吴县(今苏州)。二十六年,中国统一,实行郡县制,会稽郡先后辖山阴等二十余县。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106),会稽郡领26县,在今浙江境内有18县。东汉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置吴郡,钱塘江以南仍为会稽郡,治山阴(今绍兴)。

晋太康二年(281),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以会稽、东阳、永嘉、临海和新安五郡置东扬州,州治山阴。

隋开皇九年(589)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同时并山阴、永兴、上虞、始宁为会稽,并余姚、勤、鄮入句章县,设吴州,州治会稽县,领原扬州五郡,辖会稽、诸暨、剡、句章4县。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废吴,以原吴州境置越州,辖境不变。唐代设越州总管府、浙江东道节度使,管越、睦、衢、婺、台、明、括、温八州。

五代设越州大都督府和东都,驻山阴,管越、睦、衢、婺、台、明、处、温八州;北宋设两浙路、越州大都督府,驻山阴,管越、衢、婺、台、明、处、温七州。

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驻跸越州,升越州为绍兴大都督府和陪都,治山阴,管越、衢、婺、台、明、处、温七州;辖山阴、会稽、诸暨、萧山、余姚、上虞、嵊县、新昌8县。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称绍兴路。明、清复为绍兴府。民国24年(1935),设绍兴行政督察区。1949年10月设绍兴专区,1952年1月撤销,1964年9月复设绍兴专区。

1983年7月撤地建市,设省辖绍兴市。2013年10月,国务院2013年112号文件已对浙江省调整绍兴市部分行政区域进行了批复。同意撤销绍兴县,设立绍兴市柯桥区。

(8)绍兴重大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绍兴人杰地灵,历史上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文学家,如秋瑾、鲁迅、蔡元培、周恩来等。一代文学巨擘鲁迅的许多作品中都反映了绍兴文化浓郁的地方性色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乡的社戏,随处可见鲁迅文化中的故乡情结。绍兴就是这样一座地方色彩很浓的著名水城。

悠悠古纤道上,绿水晶莹,石桥飞架,轻舟穿梭,有大小河流1900公里,桥梁4000余座,构成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

东湖洞桥相映,水碧于天;五泄溪泉飞成瀑,五折方下;柯岩石景,鬼斧神工;兰亭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被称为书法胜地。

沈园则因陆游、唐琬的爱情悲剧使后来者嗟叹不已;此外还有唐代纤道,南宋六陵,明清石拱桥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绍兴风土人情。

以乌蓬船、乌毡帽、乌干菜为代表,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呈现独特的地方风采,令人仰慕神往。

『玖』 中国近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长征、双十二事变、九一八事变、三大战役、南京大屠杀。

1、长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

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2、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3、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4、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

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 。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 。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 。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5、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指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 ,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

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拾』 绍兴历史上出现过地震吗

绍兴历史上出现过地震。

绍兴地震介绍:

2015年10月11日20时43分,在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北纬29.64度, 东经120.81度)发生M1.8级地震,由于这次地震的震级较低,大部分网友都表示没有震感,仅少数人有感。

绍兴地理位置介绍:

绍兴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东连宁波市,南临台州市和金华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钱塘江与嘉兴市相望,位于北纬 29°13′35″至30°17′30″、东经 119°53′03″至121°13′38″之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全境域东西长130.4千米,南北宽118.1千米,海岸线长40千米,陆域总面积为8273.3平方千米,市区面积2942平方千米。绍兴市全境地质构造属于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的各个地质时期,在境内大部分都有露头。绍兴市境内有平原、盆地、丘陵、山地、台地五种地表地貌。

(10)绍兴重大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地震灾害事件分级介绍:

按照地震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Ⅰ级,红色);重大地震灾害(Ⅱ级,橙色);较大地震灾害(Ⅲ级,黄色);一般地震灾害(Ⅳ级,蓝色)。

1.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7.0级以上地震,可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2.重大地震灾害

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0—7.0级地震,或发生在杭州湾的县(市、区)人口密集地区4.0级以上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可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3.较大地震灾害

较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3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5.0—6.0级地震,或发生在杭州湾的县(市、区)人口密集地区4.0级以上并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可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

4.一般地震灾害

一般地震灾害,是指较大范围公众震感强烈、产生社会恐慌,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强烈有感地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般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3.5—5.0级地震,可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阅读全文

与绍兴重大历史事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