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大秦历史人物关系

大秦历史人物关系

发布时间:2021-03-04 14:12:17

㈠ 大秦皇帝列表及皇后

1、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妻妾:后宫史料未记载。

2、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嬴姓,赵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即秦二世,亦称二世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妻妾:后宫史料未记载。

3、子婴(?-前206),即秦三世,嬴姓,名子婴或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在位46天。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没有后妃。

(1)大秦历史人物关系扩展阅读:

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其子胡亥即位,为秦二世。秦王朝虽在历史上拥有巨大影响,但滥用民力,统一仅十余年。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刘邦、项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

㈡ 大秦帝国和芈月传中的人物关系哪个才是真实历史

首先都是有小说改编的。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至于真实性,大秦帝国与历史有几分相似,而芈月传纯属胡编乱造

㈢ 秦朝的历史人物

秦始皇(前259~前),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姓,名政。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王政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在经济上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统一全国币制。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随后因求仙药的侯生、卢生逃亡,牵连儒生、方士四百余人,而将其全部坑杀于咸阳。军事上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三十七年,秦始皇病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秦朝灭亡。

=====================================================
李斯,秦朝大臣。原为楚国人,后入秦为客卿。以《谏逐客》一文为秦王政所赏识,由廷尉而至丞相。后来他先后向秦始皇建议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建立焚书,并大力主张“明法度,定律令”,并在统一文字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但他在秦始皇实行严刑峻法方面也充当了帮凶。秦始皇死后,中宦官赵高的圈套,参与宫廷政变,使秦二世上台,最后死于权力争夺,被赵高杀害。

======================================================
王翦,秦国著名的将领。王翦年少时喜好兵法,后来为秦王政攻打赵、燕和楚三国,战绩彪炳。秦王政曾问王翦和大将李信,攻打楚国要多少兵马?李信认为二十万就足够了,王翦却说非六十万不可。秦始皇听后说:“王将军已经老了,李将军果然勇猛。”之后秦始皇便给了李信二十万大军去攻打楚国。王翦也因此称病而告老还乡。后来李信攻楚失败,秦始皇便亲自赶赴频阳向王翦谢罪,答应给王翦六十万大军攻楚,王翦才重新挂帅上阵。 王翦代替李信后,巧用兵法,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攻占了楚国的城邑,并俘虏了楚王,杀死了项燕(一说项燕自杀)。后来王翦又带兵南征百越,立下了大功,被封为“武成侯”

=====================================================
蒙恬,秦朝大将。一家受到秦政府重用。自祖父始连续三代为秦大将,为秦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长期以来在蒙古高原逐水草而居。战国末年,匈奴产生第一个首领头曼单于(相当于国王),并乘战乱占领河套地区。秦灭六国后,派大将蒙恬北伐匈奴,夺取河套地区,长年率兵30万众戍北边,主持修筑长城。后为赵高陷害,被秦二世赐死。

======================================================

尉缭(?—?) 魏国大梁人。姓氏不详,只因曾为秦国国尉(主管军事),后人称其为“尉缭”。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游说家。传说尉缭曾拜鬼谷子为师,学成后隐居山林。后为魏惠王招用。秦王政十年(前237年)入秦游说,为秦所用。收买六国高官重臣的外交手段是他所提出来的。嬴政对尉缭的才智十分赏识,甚至在服装饮食等方面,让他和自己享有同等的待遇。然而尉缭对嬴政的评价却并不高,他对嬴政的评价是“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尉缭著有《尉缭子》一书,共24篇。表述了他对战争的各种看法。

还有:::
秦始皇
吕不韦
嫪毐
李斯
尉缭子
蒙恬
赵高
扶苏
胡亥
子婴
陈胜
吴广
项羽
刘邦
萧何
韩信
张良
吕后

㈣ 大秦帝国的人物解读

人物:秦惠文王时期秦国丞相 姓名:张仪
剧中关系:秦惠王时期秦国丞相,苏萱丈夫。(张仪和犀首是合纵连横的主要对手。)
史实:张仪是魏国公族支庶子弟,学成之后游说诸侯。秦惠文王更元三年(周显王四十七年,前322年),张仪相魏。公孙衍取得韩国的支持,代张仪为魏相。张仪不为魏惠王所用,后投奔楚国,任楚国相国昭阳的门下客。曾经同楚国的相国共饮。后来楚相丢了一块璧(相传为和氏璧),楚相下人认为张仪“仪贫无行”,必是张仪所为,打了他数百下。张仪不服,楚相放了他。
后来秦国重用张仪,劝说各国帮助秦国进攻其它的弱国,史称“连横”,这时公孙衍离开秦国而入魏国,向魏王推销“合纵”。前318年公孙衍发起魏、赵、韩、燕、楚“五国伐秦”之举,以楚怀王为纵长,又游说义渠攻打秦国,大败秦军于李伯。但在函谷关一战失利,五国纷纷退兵。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惠王卒,其子秦武王即位。武王素与张仪有隙。武王元年(前310年),张仪离开秦国,前往魏国,是年五月卒于魏。
剧中:张仪入秦前,曾游历列国,并在楚国蒙楚相冤屈受笞,险些致死。期间,他对战国格局及未来消长之势已了然于胸。
张仪肩负天下大任,胸藏治国良策,怀抱着非我莫属的气概入秦。几番周折后,秦君嬴驷委以重任。此后,犀首始布局合纵攻秦。张仪临危受命,使楚盟姻,又使魏小舍大得,凭他机敏心智和如簧巧舌,化聚势为无形。破解了犀首第一次合纵之举。
龙门相王,是张仪一手操盘。此番相王大会,虽大长秦国和秦惠文王气势,也因为魏、齐、韩受辱而遭致犀首重启合纵围秦之祸端。虽秦惠文王始终全力相挺,但张仪的作为引起非议。张仪以后言行都如在刀锋上行走。
张仪是开创战国风云邦交的纵横大家。他一次次凭纵横捭阖大才,时而避险,时而险中求胜;翻云覆雨,机变无穷,他一次次以邦交手腕化解战云密布的军事斗争,直到遇到难以避免的战争时,他也能协助秦惠文王,击退五国攻秦的险局。
邦交斗争如战争,主事者机变无常。张仪第三次使楚先允诺让商於之地六百里又改口为六里,成为后来史家热议话题。张仪为人亦庄亦谐,使楚许地是谐在前,庄在后。秦楚大战前张仪毅然再次使楚,颇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悲壮气势。张子亦有庄严时矣!
张仪性格亦庄亦谐,在他的感情生活中也是如此。跟苏宣,谐也,跟姬狐,庄也。张仪送姬狐嫁燕,非张子大庄严之举呼! 人物:魏国丞相姓名:惠施剧中关系:魏惠王时期魏国丞相
史实:(约前370年-前310年)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惠施是宋国人,但他最主要的行政地区是魏国,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齐和楚联合起来对抗秦国。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他首先到楚国,后来回到家乡宋国,并在那里与庄子成为朋友。魏惠王死后,张仪失宠,惠施回到魏国。作为合纵的组织人,他在当时各个国家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因此经常为外交事务被魏王派到其它国家。
惠施的著作没有能够流传下来,因此他的哲学思想只有通过其他人的转述而为后人所知。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朋友庄子在其著作中提到他的思想。最主要有他的“历物十事”。他主张广泛地分析世界上的事物来从中总结出世界的规律,将事物相对面夸大,否定事物本身的稳定性,不承认具体事物的特点。和公孙龙同属诡辩学中的代表人物,是合同异学说的创始人。除《庄子》外,《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中也有对他作为和言论的记载。
剧中:一代大儒,魏国权相。公私分明,心无私谋。无奈与大才张仪同处一时,便显捉襟见肘,屡屡败北。然则其思想千古流传,与庄子之生死情谊,至今令人感怀。 人物:楚国令尹姓名:昭阳 剧中关系:楚怀王时楚国令尹,芈原老师,诬告张仪窃玉之人。
史实:昭阳将军,为楚国令尹、上柱国(战国时楚国所设官名,原为保卫国都之官。后楚国的最高武官,也称上柱国。其地位仅次于令尹这个相当于丞相的楚国最高官职)。楚威王六年(公元前334年),昭阳率兵攻打越国,杀死越国国君无疆,使兴化一带并入楚国。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昭阳又率兵攻打魏国,得襄陵(今河南睢县)等八邑,此战在古代军事史上影响颇大,称“楚魏襄陵之战”,威震齐、燕、赵、魏、秦、韩六国。为此,楚怀王将传国之宝“和氏璧”赐给昭阳,又将“古勃海之地”(即兴化一带)封为昭阳食邑。此后不久,昭阳在封地病死。为表彰他的战功,楚烈王便以周穆王“八骏”之一,美称为“山子”的良马名为谥号,赐给昭阳,故后人称昭阳为“山子府君”,供奉他的庙宇称之为“山子庙”,他所葬的地方为“山子村”,意在赞美和纪念这位楚国良将。
剧中:楚国重臣,爱国,厌战,为捍卫自己在朝中地位反对芈原变法,但又冀望屈原能承其志,捍卫楚室。帮助后因楚廷奸臣陷害失宠于楚怀王,无奈告老还乡。 人物:齐国丞相 姓名:田婴剧中关系:齐威王时齐国丞相,孟尝君田文之父。
史实:战国时齐国宗室大臣。齐威王少子,田文(孟尝君)之父。初为齐将,参与马陵(今山东范县西南)之役,立有战功。旋擢任为相,主管一国上计,弄权行私,财富骄溢。初封彭城(今江苏徐州),继改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自营城郭宗庙,结交豪民,收纳逋犯,威逼主上,称薛公,号靖郭君(一作静郭君)。
剧中:齐国丞相,剧中没有太多戏份。无具体事迹。 人物:燕国丞相 姓名:子之剧中关系:燕国丞相,后篡位与燕太子平争夺王位。
史实:子之(?-前314年),战国时燕宰相,曾接受燕王哙的禅让成为燕王。后齐国发兵攻燕,子之被齐兵杀死,剁成肉酱。
剧中:篡夺王位,于太子平在争夺王位的斗争中杀死太子平,后被燕国子民杀死,剁成肉酱。
人物:芈八子(宣太后)。演员:宁静
细数《大秦帝国》之《纵横》中的女子,在同样的历史背景与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她们演绎出了不同的人物命运,折射出了不同的历史背景。而该剧也因为有了她们的装点,顿时添了几分色彩,多出几分情意,让观众在领略大秦历史、大秦文化与大秦文明的同时,更加能够感受到电视剧中所传递出的真切情感。
史实:宣太后(?-前265年),芈姓,或称秦宣太后,出身楚国,为秦国相穰侯魏冉之异父姊、后为秦惠文王妃,生子秦昭襄王。宣太后起初是惠文王的妃子,称芈八子。惠文王死后,由惠文王后所生的秦武王即位。武王在位三年薨逝,由武王之弟,也就是芈八子所生的公子稷即位,即秦昭襄王。芈八子因此成为王太后,从此开始了长达四十一年的临朝称制。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前266年),秦昭襄王任用范雎为相,驱逐宣太后的异父弟魏冉及其党,宣太后始失势,甚至被范雎废去王太后之位,次年(前265年)十月,宣太后逝世,葬于芷阳郦山,谥号宣。
剧中:此次宁静饰演的芈八子,是一位性格鲜明、敢爱敢恨的传奇女子。从乡野中天真烂漫的小丫头到宫廷中的铁腕女政治家,一路成长的芈八子“话很糙、很猛,但女人味十足”。
楚女芈八子与落难王子义渠骇相爱,义渠骇被王叔找到,要接回草原,芈八子怂恿其逃走未果,义渠骇被其王叔挟持回了草原。芈八子在云梦泽为义渠骇生了一儿子,取名芈琰。
张仪被诬窃玉遭毒打弃于荒野,后得芈八子相救,为报芈八子救命之恩许诺助芈八子嫁入王室。后来张仪入秦,急于在秦惠文君那里立功,便为了对付六国的“合纵”,而出了个“连横”——“联楚”——的点子;而要“联楚”,最好的办法,就是“联姻”。张仪便推荐芈八子,将芈八子迎入秦宫。自此窥见宫廷之险恶,国政之冷酷。这让她从不谙政事走到逐权夺势,血腥无情。
剧中关系:嬴驷的妃子,嬴稷的母亲,义渠骇的情人
人物:魏纾(秦惠文后)。演员:傅淼
史实:秦惠王四年(公元前334年),魏纾来到秦国与秦惠文王联姻,时称魏夫人。秦惠王九年(公元前329年),魏夫人为秦惠文王生下一子。时值秦惠王正在全力打通中原之路,于是为此子取名为荡,寄予了称霸中原、荡平天下的厚望。
秦惠王十四年(公元前311年),秦惠王卒,其子荡继承王位,史为秦武王。本来母以子贵的惠文后至此便可以高枕无忧的安享晚年,但因其子喜好跟人比角力,即位后也丝毫不改,还将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皆封做大官。
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派樗里疾率领百辆战车到达周王城(今河南省洛阳市王城公园附近),周赧王派士兵列队迎接,姿态十分恭敬。同年八月,秦武王也到达周王城,并与孟说比赛举龙纹赤鼎。西汉时的西楚霸王力拨山兮的下场凄惨,秦武王力举鼎兮的下场更是惨得立竿见影。就在秦武王将大鼎刚举过头时,结果大鼎压将下来,致使他胫骨断裂而亡。因他没有子嗣,其兄弟纷纷参与争夺王位,惠文后则支持秦惠王的庶子公子壮为嗣,但赵武灵王派代郡郡相赵固迎立在燕国当人质的秦武王之弟公子稷回秦国继位,史为秦昭襄王。孟说则因怂恿秦武王举鼎被诛灭三族。秦武王死后葬于永陵。
秦昭襄王二年(公元前305年),惠文后及公子壮被诛杀。
傅淼此次出演美丽端庄、聪慧宽厚的传奇女子惠文后魏纾,用细腻妥帖的表演完美展现出惠文后的隐忍与坚毅,又将刺杀前的忐忑、无措与对秦王情愫渐生的不舍演绎得丝丝入扣。在一个男权当道的时代,女人,特别是美女往往成为权力的牺牲品,但傅淼此次演绎温婉悲情的女子,却留下的不仅仅是美艳的背影,还有对她不平凡一生的哀叹与回味。
秦惠文王和魏纾可谓一见钟情,但在新婚之夜却遭到了魏纾刺杀。虽然盛怒的秦惠文君最终宽恕了魏纾,可是,他们之间在心理上却留下了永久的障碍。所以让他们成了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的两人,魏纾也因此为情一生都活在矛盾的囚笼里。
剧中关系:秦惠文王嬴驷的原配夫人、嬴荡的母亲、嬴壮和芈琰的养母
人物:苏萱。演员:杨紫嫣
史实:杜撰人物。
剧中:苏萱不是一个普通女子,身上有一股子韧劲,无怨无悔地辅佐心爱男人张仪,在其困难落魄的时候照顾他,替他出谋划策,是个有勇有谋的奇女子。
剧中关系:宣苏客栈老板。人物:姬狐。演员:王笛
史实:杜撰人物。剧中:姬狐的人生经历很是丰富,从周室的公主破落为山贼的头领,再到后来为了保护张仪平安回到秦国(喻恩泰饰演)远嫁燕国成为太子妃,大起大落的人生跨度长达数十年之久。贵为周室公主,却落草为寇。对张仪暗生情愫,怎奈落花有意,流水当时无情。相见于江湖,亦是相望于江湖。
剧中关系:周室公主、燕国太子妃、张仪的情人。
人物:郑袖。演员:张璇
剧中关系:楚怀王宠姬
剧中:美貌惊世,贪欲乱国。推崇屈子之才,厌恶其变法之志。楚之媚,亦是楚之祸。
史实:郑袖姿色艳美且善妒,性格聪慧狡黠,阴险恶毒,极有心计,深得楚怀王的宠爱,并产下两子一女。一日,魏王送给楚怀王一名美女魏美人,楚怀王视魏美人为宠妃,郑袖因此而失宠。这立即引起了郑袖的嫉妒,于是她便想了一个毒计,来陷害魏美人。有天郑袖告诉魏美人楚王不喜欢她的鼻子,于是魏美人见到楚王都要掩着鼻子。后楚王问郑袖道:“美人见寡人辄掩鼻,何也?”郑袖答道:“嫌大王体臭,故恶闻之。”楚王大怒,命割除魏美人之鼻,袖遂专宠。传说中,郑袖迷恋三闾大夫屈原而不得遂诬告屈原,令怀王疏远之,将之发配汉北,屈原终身郁郁不得志。郑袖还干预朝政,收受贿赂,放走张仪,令楚国终至“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人物:犀首。演员:姚橹。史实:公孙衍,魏之阴晋(今陕西省华阴市东)人。公孙衍于秦惠文王五年(公元前333年)在秦,为大良造(秦孝公时为秦国国内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秦惠文王之后为爵名,位列二十等军功爵制第十六位),后居魏。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诸国合纵抗秦。
剧中:不堪魏惠王所为,弃暗投明。在秦惠文王的诚恳请求下追随于秦。先为秦将,后挂六国相印。有经纬之才,亦有刀兵之威。以天下为棋盘,列国为棋子。与张仪为一时双骄。
人物:嬴华。演员:荆浩。史实:历史上称公子华,即秦惠文王嬴驷的儿子之一,(又说嬴虔的小女儿)。嬴华善武,为当时秦国大将。
剧中:在《纵横》中,嬴华、嬴驷、嬴疾三人在亲属关系上为同宗兄弟,为秦国公子。国之虎贲。纯良纯阳之耀眼战神,与国精忠舍身,与君患难与共。如火暴烈,终至沙场殉难。
人物:嬴疾。演员:周波。史实:嬴疾是战国中期秦国宗室名将,秦公子,名疾,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又称樗里子,也称严君疾。因居樗(chū)里(一说楮里,今陕西滑南)而称樗里疾。为人滑稽多智,秦人称之为“智囊”。
剧中:在《纵横》中,嬴华、嬴驷、嬴疾三人在亲属关系上为同宗兄弟,为秦国公子。战功显赫,政绩彪炳。风趣诙谐,必要之时,也能笑面虎变丧门星。左右逢源,老谋深算。知晓分寸,懂得进退。
人物:白起。演员:孙霆。史实: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号称“人屠”,攻陷楚国国都郢[yǐng]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后世将白起和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剧中:在《纵横》中,白起作为一名年轻将领,已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战略才华。
人物:魏冉。演员:赵春羊。史实:魏冉,亦称穰侯,为中国战国时代的政治家。秦武王23岁因举鼎而死,没有儿子,各兄弟争位。魏冉实力较大,拥立了秦昭王,亦帮秦昭王清除了争位的对手。之后推荐了白起,加上自己的战功,多次战胜魏赵等,得到很多赏赐,比王室更富有。范雎乘机向秦昭王说宣太后、魏冉、泾阳君、高陵君等过份奢侈,于是秦昭王免去魏冉的相国位置,把魏冉等迁到关外封邑。
剧中:魏冉。早期跟姬狐在山中落草为寇,后随张仪入秦,屡立战功,并和其姐姐芈八子一起铁血平定“季君之乱”。
人物:司马错。演员:周征波。史实:司马错是战国中后期秦国名将。仕秦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三世。
剧中:司马错伐蜀是秦统一中国之前的一个重大的军事举措,在秦史上是不可或缺的。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社会、经济、政治基础,司马错伐蜀则为秦统一中国打下战略基础。
人物:龙贾。演员:王德顺。史实:战国时期魏国人。魏惠王时期曾出任大将军。曾为公子昴领兵与秦人商鞅在河西大战,战败,被罢官。后魏惠王徐州相王时临危受命,领兵三万与齐人大战,战败,被齐将田忌射杀。
剧中:在《纵横》中,领10万魏兵伐秦,被公孙衍(犀首)生擒后自杀。
人物:甘茂。演员:孙强。史实:甘茂,战国中期秦国名将。下蔡(今安徽凤台)人。曾就学于史举,学百家之说,经张仪、樗里疾引荐于秦惠文王。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助左庶长魏章略定汉中地。后遭向寿、公孙奭谗毁,在攻魏国蒲阪时投向齐国,在齐国任上卿。十年(前305年),为齐国出使楚国。秦王想让楚国送还甘茂,为楚所拒。后卒于魏国。
剧中:《纵横》里甘茂深得秦武王青睐,辅佐秦武王拔宜阳,临二周。
人物:韩朋。演员:王宁。史实:杜撰人物。剧中:在《纵横》中为韩国武安侯,参与犀首合纵联军的韩国上将军,一纸休书将栎阳公主嬴姜赶回了秦国,在守卫宣阳的战斗中被秦军生擒,赢姜为其求情才免一死,回韩力劝韩王与秦修好,一杯毒酒结束了自己。
人物:景翠。演员:王大奇。史实:战国时楚国大将。爵为执圭,官为柱国。
剧中:在《纵横》中为楚国的战神,与秦之公子华并世双骄。有勇有谋,差点改变历史。无奈楚室昏聩,英雄扼腕。

㈤ 《芈月传》和《大秦赋》的人物关系是什么

芈月生嬴稷、嬴稷生赢柱、赢柱生嬴异人、嬴异人生嬴政。

《芈月传》内中芈月的丈夫是容方中信老师饰演的嬴驷,为秦惠文王,他是秦国历史第一王。《大秦赋》中,大秦赋中死的第一位老皇帝谥号就是秦昭襄王,就是芈月的儿子嬴稷,秦昭襄王死后,就是其儿子秦孝文王嬴柱即位,不幸的是做了3天的皇帝就殡天了。

然后就是秦昭襄王的孙子秦庄襄王嬴异人即位,嬴异人有好几个名字,电视剧里也提到了,华阳夫人给他改名子楚,子楚即位上,绿帽子王吕不韦走向巅峰,然而子楚的帽子戴了三年,就又殡天了。然后就是赫赫有名的嬴政登场,即秦始皇。

(5)大秦历史人物关系扩展阅读:

《大秦赋》作为“大秦系列”收官之作,该剧以电影手法作序展开。张鲁一扮演的秦王缓缓走向高台,在独白中缓缓开启了故事的大幕。嬴异人出逃与邯郸之战融合,开篇即用一场令人叹为观止的战争戏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也展现出这部古装剧的气质与风格。

该剧并不满足于陈述旧事,更注重彰显秦始皇时期鲜明的秦人品格、历史精神,展现先秦时代复杂丰富的文化氛围,让观众不仅能从荧屏上读到一段历史,更能从跌宕起伏的情节、对历史的艺术再现中看到战国时代的格局和气象。

㈥ “三秦”的出现和哪个历史人物有关系

项羽

项羽将刘邦封汉王,都南郑,辖陕南及巴、蜀之地。为防刘邦势力扩张,牵版制刘邦,他又将陕西的关权中和陕北一分为三,分别封给原秦朝的三位降将: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这就是“三秦”的由来。

刘邦统一中国建立汉朝后,关中被分为三个郡:京兆、左冯(ping)翊、右扶风。现将陕西的陕南,陕北,关中并称“三秦”。

㈦ 秦朝皇帝列表!(要全部,含祖先世系)

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前,秦国自秦非子开始,共有37位君主(包括秦始皇),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是秦昭襄王,在位共56年。秦国自西周初封邑起立国,至灭亡时,王三十三代:

1、秦非子,前891年~前858年,在位34年;

2、秦侯,前857年-前848年,在位10年;

3、秦公伯,前847年~前845年,在位3年;

4、秦仲,前844年~前822年,在位23年;

5、秦庄公,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

6、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

7、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在位50年;

8、秦静公,又作竫公,为秦文公之长子,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他在文公四十八年时去逝,赐谥号为竫公,并改立竫公之长子赢立(秦宪公)为秦公爵位继承人。

9、秦宪公,前715年~前704年,在位12年;

10、秦出子,前703年~前698年,在位6年;

11、秦武公,前697年~前678年,在位20年;

12、秦德公,前677年~前676年,在位2年;

13、秦宣公,前675年~前664年 在位12年;

14、秦成公,前663年~前660年 在位4年;

15、秦穆公,前659年~前621年 在位39年;

16、秦康公,前620年~前609年 在位12年;

17、秦共公,前608年~前604年 在位5年;

18、秦桓公,前603年~前577年 在位27年;

19、秦景公,前576年~前537年 在位40年;

20、秦哀公,前536年~前501年 在位36年;

21、秦夷公,秦哀公之子,被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

22、秦惠公,前500年-前491年,在位10年;

23、秦悼公,前490年-前477年,在位14年;

24、秦厉共公,前476年-前443年,在位34年;

25、秦躁公,前442年-前429年,在位14年;

26、秦怀公,前428年-前425年,在位4年;

27、秦灵公,前424年-前415年,在位10年;

28、秦简公,前414年-前400年,在位15年;

29、秦惠公,前399年-前387年,在位13年;

30、秦出公,前386年-前385年,在位2年;

31、秦献公,前384年-前362年,在位23年;

32、秦孝公,前361年-前338年,在位24年;

33、秦惠文王,前337年-前311年,在位27年;

34、秦武王,前310年-前307年,在位4年;

35、秦昭襄王,前306年-前251年,在位56年;

36、秦孝文王,前250年-前250年 在位1年;

37、秦庄襄王,前249年-前247年,在位3年;

38、秦始皇帝,前246年-前210年,在位37年;前221年嬴政统一全国,国号仍用秦,自称始皇帝。

39、秦二世嬴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时间前209年~前207年,称秦二世皇帝。

40、嬴子婴 ?年~前206年,在位47天。

(7)大秦历史人物关系扩展阅读:

秦朝由战国后期诸侯王国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统一王朝(前221~前207)。秦始皇继历代秦王蚕食诸侯之后,完成了统一六国的事业,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国家。

他实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所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及所采取的旨在巩固统一的某些措施,为后世帝王所取法。但由于秦朝建国初期的急政暴虐,导致速亡。秦朝末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武装反对黑暗统治的传统,影响至为深远。

由于过去的割据局面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反秦过程中重新出现了分裂的倾向。在接踵而来的争夺统治权的楚汉之战(前207~前202)中,汉胜楚败,使分裂形势受到控制,统一国家得以恢复。

自秦始皇嬴政至秦三世子婴,共传三帝,享国十五年。

㈧ 大秦帝国历代大王列表

1、秦非子

秦非子(前900年—前846年),嬴姓,赵氏 ,名非子,号秦嬴,伯益之后,商朝重臣恶来五世孙,周朝诸侯国秦国开国君主,约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在位。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号称秦嬴。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其子秦侯继任君位。

2、秦侯

秦侯,嬴姓赵氏,其名失传,秦非子之子,秦国第二位国君,前857年―前848年在位。

3、秦公伯

秦公伯(前846年—前844年),西周时期秦国君主。秦侯之子。仅在位三年,史书上很少关于秦公伯的记载,大略知道他是秦侯与秦非子之后,其子为秦仲。

4、秦仲

秦仲(前845年—前822),嬴姓,赵氏,名不详,秦公伯之子,西周时期诸侯国秦国国君,公元前844年―公元前822年在位。公元前824年,周宣王任命秦仲为大夫,令其率军进攻西戎。公元前822年,秦仲在与西戎交战中,战败阵亡。秦仲死后,由其长子秦庄公即位。

5、秦庄公

秦庄公(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嬴姓,赵氏,名其(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其),秦仲长子,西周时期诸侯国秦国国君,公元前821年—公元前778年在位。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秦仲被西戎攻杀,太子其即位,是为秦庄公。

6、秦襄公

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嬴姓,赵氏,名开,秦庄公次子,是春秋时期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的第一任国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

公元前778年,秦庄公去世,秦襄公即位。当时秦国力弱,狄戎为近患。秦襄公即位初,将其妹缪嬴嫁给戎人丰王为妻,以分化戎人。公元前776年,秦襄公迁都汧邑(今陕西陇县),向东进逼。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袭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东迁后,周平王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自此秦国开始成为西周的诸侯国,为日后秦国强大打下基础。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战争中阵亡,葬于故地西垂(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 ,其子秦文公继位。

7、秦文公

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在位,嬴姓,赵氏,名不详,秦襄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

秦文公在位时期,设史官以纪事;击败西戎,收编周朝遗民,扩地至岐(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以西;制定罪诛三族的刑法。当时秦人已完全定居、从事农业。

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谥号文公,葬于西山(在今陕西省宝鸡市)。秦文公死后,其孙秦宁公(秦宪公)继位。

8、秦靖公

秦靖公(?―公元前718年),又称秦静公,《史记·秦本纪》作秦竫公,嬴姓秦氏,名已失传。春秋时期秦国太子。秦文公之子,未继位便去世。

9、秦宪公

秦宪公(公元前724年—公元前704年),《史记·秦本纪》误作秦宁公,嬴姓,赵氏,名立,秦文公之孙,秦静公(一作秦竫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715年—公元前704年在位。

秦宪公因其父秦静公早逝,故被其祖父秦文公立为继承人。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秦宪公继位,居于西新邑,后迁居平阳。公元前713年,派兵夺取亳戎(西戎一支)的荡社(一作汤杜)。公元前708年,俘虏芮国国君芮伯万。

公元前704年,派兵消灭西戎小国荡氏。同年,秦宪公去世,终年二十一岁,葬于西山大麓(今陕西省宝鸡市北陵园)。

10、秦出子

秦出子(前708年―前698年),嬴姓,秦氏。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宪公的幼子,前703年―前698年在位,共在位6年。

11、秦德公

秦德公(前710年-前676年),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宪公次子,秦武公之弟,秦出子之兄,在位2年。

前678年,秦武公去世,其子公子白受封于平阳(今陕西省岐山县西南),未能继位,其弟秦德公继位。

前677年,秦德公将秦国首都迁至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并用牛羊猪各三百头在鄜畤祭祀天地,占卜居住在雍城是否适宜。占卜的结果是:后代子孙将在黄河边饮马。

同年,梁、芮两国国君前来朝见。前676年,初次设立伏祭,在城邑四门杀狗祭祀,祛除传播疾病的暑气。

秦德公有三个儿子,长子秦宣公、次子秦成公、少子秦穆公。前676年,秦德公去世,葬于阳,长子秦宣公继位。

12、秦宣公

秦宣公(?—前664年),秦国国君,秦德公之长子、秦成公及秦穆公之长兄,在位十二年而卒,葬于平阳墓区(陕西省宝鸡县东阳平镇)。有子九人,未立,传位于其弟秦成公。

13、秦成公

秦成公(?―前660年),嬴姓,名载。秦德公次子,秦宣公之弟,前663年― 前660年在位,《史记》载成公元年,梁、芮国两个西周旧国的王来朝见。在位三年而卒。有子七人,皆未立,其弟任好继位,是为秦穆公。

14、秦穆公

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还是缪氏先祖。被史家之绝唱—《史记》认定其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以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人为良将;还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以实现秦晋之好。

晋文公死后,联盟瓦解,秦晋对抗;秦穆公本欲东进,到中原完成霸业。后分别在公元前627年崤之战(今河南三门峡东南)和公元前625年彭衙之战(今陕西白水东北)中两次被晋军击败,三将被俘,秦军全军覆没,秦东进的路自此被晋牢牢地扼住。

15、秦康公

秦康公(?-前609年),名罃,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穆公之子,母穆姬是晋文公的姐妹。秦康公在位期间,秦国与晋国多次发生战争,而秦国也从秦穆公时期的西戎霸主逐渐走向衰落。

秦康公送晋公子重耳回国,送到渭阳,作诗:“我送舅氏,曰到渭阳”,后人以渭阳喻甥舅关系。

16、秦共公

秦共公(?—前605年),华夏族,嬴姓赵氏,《史记索隐》记载名貑,《左传》名稻,秦康公之子,前608年即位,在位四年(《史记》误作五年),前605年卒。《吕氏春秋》中所谓的秦三公是指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人。

16、秦桓公

秦桓公(?—-公元前577年),汉族,嬴姓,名荣,秦共公之子。据《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魏武子魏犨有一嬖妾无子,武子刚病时,命其子魏颗将嬖妾嫁之。武子病危时又命魏颗将嬖妾殉葬。

武子死后,魏颗嫁掉嬖妾,并说:“这是从父亲头脑清醒时的吩咐。”

公元前594年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两军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恶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交手,突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杜回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俘,魏颗大胜。

17、秦景公

秦景公(?―公元前537年),嬴姓,赵氏,秦桓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37年在位。

秦景公治理秦国长达39年,将秦国势力不断推向中原。他的墓地秦公一号大墓公然采用天子葬仪,面积达5334平方米,1976年在陕西凤翔县南指挥村被发现,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

18、秦哀公

秦哀公,嬴姓,赵氏,名籍,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景公之子,公元前536-前501年在位。前 505年,吴国攻陷楚国国都,申包胥向秦国求救,哀公不理;包胥在秦国宫门外赖着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

秦哀公动容道:“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 于是发兵救楚,击败了吴军,吴王阖闾收兵回国。

19、秦夷公

秦夷公,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秦哀公之子,嬴姓,名不详,被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未及即位就死了。《史记》称夷公“早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也就是说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

20、秦惠公

秦惠公,秦夷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前500年-前491年在位。秦惠公,前500年-前491年在位,秦夷公之子,秦夷公早死,故秦哀公以夷公子惠公继位。惠公立十年卒,子悼公立。这个时期,孔子在鲁国担任要职。

21、秦悼公

秦悼公(?-前477年),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惠公之子,在位15年,《史记·秦本纪》和《十二诸侯年表》误作为14年。前477年,秦悼公去世,葬于丘里景公西。

秦悼公在位期间在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南)筑城,死后其子秦厉共公继位。

22、秦厉共公

秦厉共公(?—前443年),嬴姓赵氏。名剌,《史记·秦本纪》作秦剌龚公,《史记正义》作秦利龚公,秦悼公之子。前476年-前443年在位。

前476年派兵攻魏城。秦厉共公十年(周贞定王二年,前467年),天空出现哈雷彗星,明亮易见。前461年沿黄河修筑防御濠沟,以兵2万伐西戎大荔(今陕西大荔朝邑)

23、秦躁公

秦躁公(前499年—前429年),秦厉共公之子。公元前442年即位为秦公,秦躁公十三年(前430年),西戎民族义渠向秦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直至渭水蒿域,被秦军击退。次年,躁公卒,其弟从晋归来即位,是为怀公。

24、秦怀公

秦怀公(前499年—前425年),嬴姓,赵氏,名封,秦厉共公之子、秦躁公之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前428年—前425年在位。秦躁公卒,其弟由庶长从晋国迎入,是为怀公。

当时国政被旧贵族所操纵,秦怀公四年(前425年),秦庶长鼌联合其它贵族逼秦怀公自杀。由于昭太子早卒,次年大臣立怀公之孙为君,是为秦灵公。

25、秦灵公

秦灵公(?—前415年),又称秦肃灵公

嬴姓,赵氏,未知其名,一说名肃。前424年—前415年在位,秦怀公之孙。秦灵公逝世时,嫡子师隰(即其后的秦献公)年幼,只有五岁。

灵公的叔父悼子以嫡子年幼,便夺位自立为国君,即秦简公。师隰被放逐到陇西河谷。中国历史上在黄帝陵对轩辕黄帝的公祭起于春秋时期,秦灵公时代第一次把轩辕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供奉祭奠。

其后历朝历代对黄帝陵的公祭活动,基本上都保持了较高规格。

26、秦简公

秦简公(?─前400年),名悼子,在位15年。 秦怀公之子,秦昭子之弟、秦灵公叔父。公元前414年—前400年在位。前413年,秦简公出师攻魏,败于郑(今陕西华县西南)。

前409年,简公令官吏带剑以防身。这是秦国革新礼制的一大措施;次年,又允许百姓带剑。同年,魏伐秦,尽占河西地,筑洛阴、 县两城,秦退守洛水(今陕西境内洛水),为加强防御,保障国内改革,简公组织军民在东境修筑长城。这是战国时期最早的长城,又称秦东长城。

长城南起今陕西华阴县东南小张村附近,由此趋向东北越过渭河,沿洛河右岸北上,经大荔、蒲城、白水等县,北止于白水县黄龙山南麓。今华阴县城东、蒲城县东南,尚有秦长城遗址。

27、秦出公

秦出公(前388年—前385年),战国初期秦国君主。秦惠公之子。《世本》作秦少主,《吕氏春秋》作秦小主,嬴姓赵氏。在位2年。

史上又名出子,前387年,惠公死,出公即位,时方二岁,由母亲主持朝政,重用宦官与外戚,“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第二年(前385年)左庶长嬴改发动政变,杀出子及其母,迎灵公太子公子赢连回国。

自秦厉共公(前477—前443年在位)之后,到秦出公在位时,大臣专权,数易君主,国政不稳,秦国日衰。

28、秦献公

秦献公(前424年-前362年),《世本》作秦元献公,《越绝书》作秦元王。《史记索隐》记载名师隰,战国时期秦国君主。

秦灵公之子,在位23年。秦献公早年流亡魏国,回国继位后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失地的战争。

秦献公的时期的改革虽然不彻底,但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

29、秦孝公

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越绝书》作秦平王,嬴姓赵氏。《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战国时秦国国君,秦献公之子,在位24年,谥号为孝。

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30、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公元前311年),一称秦惠王,嬴姓,赵氏,名驷,秦孝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

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诛杀卫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并改元为更元元年,成为秦国第一王。秦惠文王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31、秦武王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嬴姓,名荡,秦惠文王之子,又称为秦武烈王、秦悼武王。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前310年—前307年在位。

秦武王重武好战,在位期间,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

秦武王身高体壮,天生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

32、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称秦昭王,嬴姓,秦氏,名则,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早年在燕国做人质。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与其弟争位,遂立。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

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最着名的、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

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当权 ,外戚魏冉为宰相,史称“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魏冉推荐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魏国的河东和南阳、楚国的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昭王听从魏国人范雎的话,夺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拜范雎为宰相,改为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胜赵军。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将。

公元前256年攻陷东周王都洛邑,灭亡了周朝和西周国,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秦昭襄王驾崩一年后,东周国也被其孙秦庄襄王消灭),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秦昭襄王五十五年,昭襄王去世,终年有74岁。

33、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嬴姓,赵氏,名柱,亦称安国君,秦昭襄王次子,秦始皇祖父,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下令大赦罪人,按功表彰先王功臣,优待宗族亲属,拆除王家园囿。秦孝文王于前250年秦颛顼历十月行改元继位之礼,三日后为其父除丧期间去世,葬于寿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其子秦庄襄王继位。

34、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47年),亦称秦庄王,嬴姓,赵氏,本名异人,后改名楚,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之父,战国末期秦国国君。

子楚早年曾在赵国邯郸作质子,后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为秦国国君。其子秦始皇建立秦朝后,追封秦庄襄王为太上皇。

35、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 ,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

至此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8)大秦历史人物关系扩展阅读:

秦国文化:

崇拜

和周人不一样的是,嬴秦人的“上帝”崇拜多为泛神泛示, 以上帝为代表的诸神,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鸟类都是他们的祭拜物。有人以此认为,当时嬴秦的宗教水平只能是处于一个“低层次上”,“世俗性”很强,“综合地反映了秦文化的混合特质,秦族固有的游牧民族多神教和西戎文化是秦文化的基础”,在《汉书·郊祀志》中,把它和东方的齐鲁分为两大宗教体系。

其实在嬴秦这里,所谓的“世俗性”,正是关注自我的表现,这也正是嬴秦宗教崇拜的一大特征,并且处处体现出日常生活情况,和东方诸国体现的“帝王将相”完全不一样。文献记载中,嬴秦人的多神崇拜还是比较简单的,材料也不是很多,也仅是片言只语。

祭祀

畤祭是嬴秦的一种特殊的祭祀方式,只是由于文献记载不多,前人对于其祭祀过程、祭祀时需要些什么、目的是什么等等都不是很了解,所以对畤祭研究得不多。

据《史记》司马贞“索隐”:“畤,止也,言神灵之所依止也。……谓为坛,以祭天也。”明显的,这是嬴秦的一种祭天的仪式,实际上,在周人的祭祀中,也有祭天的仪式,但是很少看到有畤祭的记载。或者就是没有这种祭祀的仪式。

尚黑

秦国人崇尚黑色。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甚至杂役奴仆全都穿着以黑色为主色系的衣服。朝堂之上的大臣们清一色都是黑色衣服。就连朝堂的装修风格也有别于其他国家的金碧辉煌,而是以黑色为主色调。

㈨ 大秦帝国时期,历代大王列表中都有哪些人

1、秦非子

秦非子(前900年—前846年),嬴姓,赵氏 ,名非子,号秦嬴,伯益之后,商朝重臣恶来五世孙,周朝诸侯国秦国开国君主,约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在位。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号称秦嬴。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其子秦侯继任君位。

2、秦侯

秦侯,嬴姓赵氏,其名失传,秦非子之子,秦国第二位国君,前857年―前848年在位。

3、秦公伯

秦公伯(前846年—前844年),西周时期秦国君主。秦侯之子。仅在位三年,史书上很少关于秦公伯的记载,大略知道他是秦侯与秦非子之后,其子为秦仲。

4、秦仲

秦仲(前845年—前822),嬴姓,赵氏,名不详,秦公伯之子,西周时期诸侯国秦国国君,公元前844年―公元前822年在位。公元前824年,周宣王任命秦仲为大夫,令其率军进攻西戎。公元前822年,秦仲在与西戎交战中,战败阵亡。秦仲死后,由其长子秦庄公即位。

5、秦庄公

秦庄公(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嬴姓,赵氏,名其(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其),秦仲长子,西周时期诸侯国秦国国君,公元前821年—公元前778年在位。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秦仲被西戎攻杀,太子其即位,是为秦庄公。

6、秦襄公

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嬴姓,赵氏,名开,秦庄公次子,是春秋时期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的第一任国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

公元前778年,秦庄公去世,秦襄公即位。当时秦国力弱,狄戎为近患。秦襄公即位初,将其妹缪嬴嫁给戎人丰王为妻,以分化戎人。公元前776年,秦襄公迁都汧邑(今陕西陇县),向东进逼。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袭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东迁后,周平王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自此秦国开始成为西周的诸侯国,为日后秦国强大打下基础。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战争中阵亡,葬于故地西垂(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 ,其子秦文公继位。

7、秦文公

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在位,嬴姓,赵氏,名不详,秦襄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

秦文公在位时期,设史官以纪事;击败西戎,收编周朝遗民,扩地至岐(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以西;制定罪诛三族的刑法。当时秦人已完全定居、从事农业。

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谥号文公,葬于西山(在今陕西省宝鸡市)。秦文公死后,其孙秦宁公(秦宪公)继位。

8、秦靖公

秦靖公(?―公元前718年),又称秦静公,《史记·秦本纪》作秦竫公,嬴姓秦氏,名已失传。春秋时期秦国太子。秦文公之子,未继位便去世。

9、秦宪公

秦宪公(公元前724年—公元前704年),《史记·秦本纪》误作秦宁公,嬴姓,赵氏,名立,秦文公之孙,秦静公(一作秦竫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715年—公元前704年在位。

秦宪公因其父秦静公早逝,故被其祖父秦文公立为继承人。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秦宪公继位,居于西新邑,后迁居平阳。公元前713年,派兵夺取亳戎(西戎一支)的荡社(一作汤杜)。公元前708年,俘虏芮国国君芮伯万。

公元前704年,派兵消灭西戎小国荡氏。同年,秦宪公去世,终年二十一岁,葬于西山大麓(今陕西省宝鸡市北陵园)。

10、秦出子

秦出子(前708年―前698年),嬴姓,秦氏。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宪公的幼子,前703年―前698年在位,共在位6年。

11、秦德公

秦德公(前710年-前676年),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宪公次子,秦武公之弟,秦出子之兄,在位2年。

前678年,秦武公去世,其子公子白受封于平阳(今陕西省岐山县西南),未能继位,其弟秦德公继位。

前677年,秦德公将秦国首都迁至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并用牛羊猪各三百头在鄜畤祭祀天地,占卜居住在雍城是否适宜。占卜的结果是:后代子孙将在黄河边饮马。

同年,梁、芮两国国君前来朝见。前676年,初次设立伏祭,在城邑四门杀狗祭祀,祛除传播疾病的暑气。

秦德公有三个儿子,长子秦宣公、次子秦成公、少子秦穆公。前676年,秦德公去世,葬于阳,长子秦宣公继位。

12、秦宣公

秦宣公(?—前664年),秦国国君,秦德公之长子、秦成公及秦穆公之长兄,在位十二年而卒,葬于平阳墓区(陕西省宝鸡县东阳平镇)。有子九人,未立,传位于其弟秦成公。

13、秦成公

秦成公(?―前660年),嬴姓,名载。秦德公次子,秦宣公之弟,前663年― 前660年在位,《史记》载成公元年,梁、芮国两个西周旧国的王来朝见。在位三年而卒。有子七人,皆未立,其弟任好继位,是为秦穆公。

14、秦穆公

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还是缪氏先祖。被史家之绝唱—《史记》认定其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以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人为良将;还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以实现秦晋之好。

晋文公死后,联盟瓦解,秦晋对抗;秦穆公本欲东进,到中原完成霸业。后分别在公元前627年崤之战(今河南三门峡东南)和公元前625年彭衙之战(今陕西白水东北)中两次被晋军击败,三将被俘,秦军全军覆没,秦东进的路自此被晋牢牢地扼住。

15、秦康公

秦康公(?-前609年),名罃,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穆公之子,母穆姬是晋文公的姐妹。秦康公在位期间,秦国与晋国多次发生战争,而秦国也从秦穆公时期的西戎霸主逐渐走向衰落。

秦康公送晋公子重耳回国,送到渭阳,作诗:“我送舅氏,曰到渭阳”,后人以渭阳喻甥舅关系。

16、秦共公

秦共公(?—前605年),华夏族,嬴姓赵氏,《史记索隐》记载名貑,《左传》名稻,秦康公之子,前608年即位,在位四年(《史记》误作五年),前605年卒。《吕氏春秋》中所谓的秦三公是指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人。

16、秦桓公

秦桓公(?—-公元前577年),汉族,嬴姓,名荣,秦共公之子。据《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魏武子魏犨有一嬖妾无子,武子刚病时,命其子魏颗将嬖妾嫁之。武子病危时又命魏颗将嬖妾殉葬。

武子死后,魏颗嫁掉嬖妾,并说:“这是从父亲头脑清醒时的吩咐。”

公元前594年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两军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恶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交手,突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杜回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俘,魏颗大胜。

17、秦景公

秦景公(?―公元前537年),嬴姓,赵氏,秦桓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37年在位。

秦景公治理秦国长达39年,将秦国势力不断推向中原。他的墓地秦公一号大墓公然采用天子葬仪,面积达5334平方米,1976年在陕西凤翔县南指挥村被发现,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

18、秦哀公

秦哀公,嬴姓,赵氏,名籍,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景公之子,公元前536-前501年在位。前 505年,吴国攻陷楚国国都,申包胥向秦国求救,哀公不理;包胥在秦国宫门外赖着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

秦哀公动容道:“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 于是发兵救楚,击败了吴军,吴王阖闾收兵回国。

19、秦夷公

秦夷公,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秦哀公之子,嬴姓,名不详,被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未及即位就死了。《史记》称夷公“早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也就是说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

20、秦惠公

秦惠公,秦夷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前500年-前491年在位。秦惠公,前500年-前491年在位,秦夷公之子,秦夷公早死,故秦哀公以夷公子惠公继位。惠公立十年卒,子悼公立。这个时期,孔子在鲁国担任要职。

21、秦悼公

秦悼公(?-前477年),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惠公之子,在位15年,《史记·秦本纪》和《十二诸侯年表》误作为14年。前477年,秦悼公去世,葬于丘里景公西。

秦悼公在位期间在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南)筑城,死后其子秦厉共公继位。

22、秦厉共公

秦厉共公(?—前443年),嬴姓赵氏。名剌,《史记·秦本纪》作秦剌龚公,《史记正义》作秦利龚公,秦悼公之子。前476年-前443年在位。

前476年派兵攻魏城。秦厉共公十年(周贞定王二年,前467年),天空出现哈雷彗星,明亮易见。前461年沿黄河修筑防御濠沟,以兵2万伐西戎大荔(今陕西大荔朝邑)

23、秦躁公

秦躁公(前499年—前429年),秦厉共公之子。公元前442年即位为秦公,秦躁公十三年(前430年),西戎民族义渠向秦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直至渭水蒿域,被秦军击退。次年,躁公卒,其弟从晋归来即位,是为怀公。

24、秦怀公

秦怀公(前499年—前425年),嬴姓,赵氏,名封,秦厉共公之子、秦躁公之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前428年—前425年在位。秦躁公卒,其弟由庶长从晋国迎入,是为怀公。

当时国政被旧贵族所操纵,秦怀公四年(前425年),秦庶长鼌联合其它贵族逼秦怀公自杀。由于昭太子早卒,次年大臣立怀公之孙为君,是为秦灵公。

25、秦灵公

秦灵公(?—前415年),又称秦肃灵公

嬴姓,赵氏,未知其名,一说名肃。前424年—前415年在位,秦怀公之孙。秦灵公逝世时,嫡子师隰(即其后的秦献公)年幼,只有五岁。

灵公的叔父悼子以嫡子年幼,便夺位自立为国君,即秦简公。师隰被放逐到陇西河谷。中国历史上在黄帝陵对轩辕黄帝的公祭起于春秋时期,秦灵公时代第一次把轩辕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供奉祭奠。

其后历朝历代对黄帝陵的公祭活动,基本上都保持了较高规格。

26、秦简公

秦简公(?─前400年),名悼子,在位15年。 秦怀公之子,秦昭子之弟、秦灵公叔父。公元前414年—前400年在位。前413年,秦简公出师攻魏,败于郑(今陕西华县西南)。

前409年,简公令官吏带剑以防身。这是秦国革新礼制的一大措施;次年,又允许百姓带剑。同年,魏伐秦,尽占河西地,筑洛阴、 县两城,秦退守洛水(今陕西境内洛水),为加强防御,保障国内改革,简公组织军民在东境修筑长城。这是战国时期最早的长城,又称秦东长城。

长城南起今陕西华阴县东南小张村附近,由此趋向东北越过渭河,沿洛河右岸北上,经大荔、蒲城、白水等县,北止于白水县黄龙山南麓。今华阴县城东、蒲城县东南,尚有秦长城遗址。

27、秦出公

秦出公(前388年—前385年),战国初期秦国君主。秦惠公之子。《世本》作秦少主,《吕氏春秋》作秦小主,嬴姓赵氏。在位2年。

史上又名出子,前387年,惠公死,出公即位,时方二岁,由母亲主持朝政,重用宦官与外戚,“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第二年(前385年)左庶长嬴改发动政变,杀出子及其母,迎灵公太子公子赢连回国。

自秦厉共公(前477—前443年在位)之后,到秦出公在位时,大臣专权,数易君主,国政不稳,秦国日衰。

28、秦献公

秦献公(前424年-前362年),《世本》作秦元献公,《越绝书》作秦元王。《史记索隐》记载名师隰,战国时期秦国君主。

秦灵公之子,在位23年。秦献公早年流亡魏国,回国继位后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失地的战争。

秦献公的时期的改革虽然不彻底,但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

29、秦孝公

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越绝书》作秦平王,嬴姓赵氏。《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战国时秦国国君,秦献公之子,在位24年,谥号为孝。

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30、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公元前311年),一称秦惠王,嬴姓,赵氏,名驷,秦孝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

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诛杀卫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并改元为更元元年,成为秦国第一王。秦惠文王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31、秦武王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嬴姓,名荡,秦惠文王之子,又称为秦武烈王、秦悼武王。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前310年—前307年在位。

秦武王重武好战,在位期间,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

秦武王身高体壮,天生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

32、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称秦昭王,嬴姓,秦氏,名则,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早年在燕国做人质。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与其弟争位,遂立。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

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最着名的、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

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当权 ,外戚魏冉为宰相,史称“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魏冉推荐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魏国的河东和南阳、楚国的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昭王听从魏国人范雎的话,夺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拜范雎为宰相,改为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胜赵军。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将。

公元前256年攻陷东周王都洛邑,灭亡了周朝和西周国,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秦昭襄王驾崩一年后,东周国也被其孙秦庄襄王消灭),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秦昭襄王五十五年,昭襄王去世,终年有74岁。

33、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嬴姓,赵氏,名柱,亦称安国君,秦昭襄王次子,秦始皇祖父,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下令大赦罪人,按功表彰先王功臣,优待宗族亲属,拆除王家园囿。秦孝文王于前250年秦颛顼历十月行改元继位之礼,三日后为其父除丧期间去世,葬于寿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其子秦庄襄王继位。

34、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47年),亦称秦庄王,嬴姓,赵氏,本名异人,后改名楚,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之父,战国末期秦国国君。

子楚早年曾在赵国邯郸作质子,后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为秦国国君。其子秦始皇建立秦朝后,追封秦庄襄王为太上皇。

35、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 ,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

至此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9)大秦历史人物关系扩展阅读:

秦国文化:

崇拜

和周人不一样的是,嬴秦人的“上帝”崇拜多为泛神泛示, 以上帝为代表的诸神,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鸟类都是他们的祭拜物。有人以此认为,当时嬴秦的宗教水平只能是处于一个“低层次上”,“世俗性”很强,“综合地反映了秦文化的混合特质,秦族固有的游牧民族多神教和西戎文化是秦文化的基础”,在《汉书·郊祀志》中,把它和东方的齐鲁分为两大宗教体系。

其实在嬴秦这里,所谓的“世俗性”,正是关注自我的表现,这也正是嬴秦宗教崇拜的一大特征,并且处处体现出日常生活情况,和东方诸国体现的“帝王将相”完全不一样。文献记载中,嬴秦人的多神崇拜还是比较简单的,材料也不是很多,也仅是片言只语。

祭祀

畤祭是嬴秦的一种特殊的祭祀方式,只是由于文献记载不多,前人对于其祭祀过程、祭祀时需要些什么、目的是什么等等都不是很了解,所以对畤祭研究得不多。

据《史记》司马贞“索隐”:“畤,止也,言神灵之所依止也。……谓为坛,以祭天也。”明显的,这是嬴秦的一种祭天的仪式,实际上,在周人的祭祀中,也有祭天的仪式,但是很少看到有畤祭的记载。或者就是没有这种祭祀的仪式。

尚黑

秦国人崇尚黑色。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甚至杂役奴仆全都穿着以黑色为主色系的衣服。朝堂之上的大臣们清一色都是黑色衣服。就连朝堂的装修风格也有别于其他国家的金碧辉煌,而是以黑色为主色调。

㈩ 秦朝的历代帝王之间的关系

秦朝只有三位帝王,嬴政、胡亥和子婴。其中嬴政是胡亥的父亲。子婴身世成谜,《史记》说是胡亥兄子,有人据此认为是扶苏的儿子。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即秦二世,亦称二世皇帝,嬴姓,赵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前210年―前207年在位。
胡亥少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后,赵高掌实权,实行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了陈胜、吴广起义,六国旧贵族复国运动。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赵高的心腹阎乐逼迫自杀于望夷宫,时年二十四岁。
子婴(?―前206年),即秦三世,嬴姓,名子婴或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在位46天。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九月,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去秦帝号,立子婴为秦王。五天后,子婴诛杀赵高。同年十月,刘邦率兵入关,在位仅四十六天的子婴投降刘邦,秦朝灭亡。
一个多月后,项羽率军进入咸阳,屠城纵火,杀害子婴。

阅读全文

与大秦历史人物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