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周瑜点将台的历史故事

周瑜点将台的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2021-02-09 17:12:12

① 荆州历史上有什么很出名的人物。

蒋琬,马良(三国)
孙叔敖(楚国名相)

② 以荆州历史和奥运精神写一段台词

大家好,荆州的父老乡亲们,大家是否看到我身后这千年屹立的城墙,是的内,它就是荆州古城墙容,当年就是因为关羽而被人们所记住,而今天,他将再一次被世人所关注,因为今天,2008北京奥运会的火炬将会传达到荆州,而这城门,将是传递奥运圣火的第一站。
额,后面还可以加,看你纸要100字左右,就不写了

③ 鄱阳湖的传说

位于江西省北部,处南昌、九江两市境内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面积为3583平方公里。它北通长江,南接赣江,地处要冲。又与庐山遥遥相对,湖光山色,浩瀚秀丽,是著名的风景游览区,又是候鸟保护区。湖中有落星石、大孤山等景点,湖岸有周瑜点将台、望湖亭等景点。落星石位于九江市星子县内,与周瑜点将台相近。落星石俗称落星墩,纵横各数丈,状如星斗,鄱阳湖水有涨有落,而此石不没于水,相传此石为坠落的天星,星子县名,由此而来。大孤山,六朝时称“独石”,又因其形如鞋,俗名“鞋山”。位于九江市湖口县以南的鄱阳湖中。
相传古时有一年青渔郎,姓胡名春,在鄱阳湖中网到一盒,内贮明珠一颗,便欣然回家。路中有一绿衣少女,啼哭悲切,问其故,说是丢失明珠,渔郎胡春当即奉还,少女拜谢而去。他日,渔郎打渔时忽逢狂风暴雨,刹时天昏地暗,正在危险之时,有绿衣少女手执明珠,为渔郎导航,转危为安。此少女是瑶池玉女,名叫大姑,因触犯天规,贬于鄱阳湖,独居碧波之间。两人由爱慕结成佳偶。渔霸盛泰见大姑美貌似花,顿起歹念,但无法得手。另一方面玉帝知大姑与胡春结为夫妇,乃派遣天兵天将捉拿大姑,渔霸盛泰也趁机加害胡春。当大姑被劫持于空中时,见胡春被盛泰击伤,且欲置之死地。大姑无奈,即将所穿之鞋踢下,化作峭壁,将盛泰镇压于湖底。此鞋即成为山,所以,大孤山实为大姑山。
大孤山三面绝壁,屹立中流,周长500米,仅西北角有一石穴,可泊舟船。山上原建有天后宫、梳妆台等,现已毁。登山远眺,四周碧水,白帆片片,无限蓝天,充满诗情画意。周瑜点将台位于九江市星子县境内的鄱阳湖畔。相传三国时,东吴都督周瑜守柴桑(今九江市),此处是操练水军的点将指挥之处。台高约7米。为花岗石砌成,台下有扶门通道,台上有双层房檐木结构城楼。鄱阳湖候鸟保护区位于鄱阳湖南面的望湖亭附近。由于鄱阳湖水质未受污染,加以鱼类丰富,为越冬各种鸟类的天堂。保护区内严禁捕猎,违者重处。保护区内各种候鸟能“和平共处”。最名贵的属国家一级保护的丹顶鹤,尤为重要。在保护区之东设有大湖池候鸟观赏区,专为旅游爱好者开辟。

④ 庐山有什么相关的故事和传说

1. 传说一,在周武王时候,有一位万辅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 骑着白色驴子,入山炼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庐。人们把这座“人去庐存”的山,称为庐山。“成仙”的先生名辅,所以又称为辅山。

2. 传说二,早在周初(大约公元前十七十六世纪),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庐山学道求仙。周天子屡次请他出山相助,匡俗也屡次回避,潜入深山之中。后来,匡俗其人无影无踪。人们美化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



(4)周瑜点将台的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1. 匡俗,据周景式《庐山记》记载,字子孝,西周威烈王时(公元前四世纪)人。 "生而神灵"。威烈王幕其才学,屡派使者征请辅佐朝廷,固辞不就,躲避到庐山深谷老林中,求仙学道, "时人敬事之"。

2. 匡俗为殷周之际人。慧远《庐山记》中谓匡俗为殷周之际人,与奚道仙人同游庐山,隐居此地。成仙后"唯庐独存",故将他住处冠之姓氏,叫做"匡庐'或庐",山因名"庐山",或渭越庐君兄弟七人弃官学道山中, "故世谓之庐山"。


⑤ 九江烟水亭历史

烟水亭位于九江市长江南岸的甘棠湖中,相传为三国时名将周瑜的点将台故址。唐代诗人白居易始建亭湖中,取其《琵琶行》诗句 “别时茫茫江浸月”,称“浸月亭”。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九江讲学时,又在湖堤上另建一亭,取“山头水色薄笼烟”诗句,名“烟水亭”。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亭皆毁。至明末,重建烟水亭于浸月亭旧址。甘棠湖中,烟水亭楼台远距世俗红尘。走过九曲小桥,进入洞门,即到四周环水的烟水亭。在粉墙环抱、楼台高耸、绿树浓郁、湖平如镜的环境中。犹如到达世外桃源。亭为水榭式建筑,有船厅、翠照轩、境波楼、纯阳殿等。纯阳殿左壁嵌石碑一方,上刻大草书“寿”字,由“九转炼丹”四字组成,传为吕洞宾手迹。殿内陈列文物,以有东林寺标记的砂钵最引人注目。亭前方丈地,石雕围栏贴水而起,垂柳翠柏点缀其间。两边有石凿“藏剑匣”,相传因为庐山北双剑峰之刃直对九江市,于是人们凿石匣收藏。从烟水亭向南眺望,在湖面波光粼粼、水岸交接的极远处,青黛色的山脉起伏迤逦,此即名闻中外的避暑胜地庐山。在烟水亭远眺,别有一番景色。
唐时,江州司马白居易曾荡舟至此眺望湖光山色,感兴赋诗。北宋时,理学家周敦颐见此岛状如月,遂名“浸月”。后人在岛上建“浸月亭”,寓景于白居易《琵琶行》诗中“别时茫茫江浸月”的诗意,也寄托了后人对白居易、周敦颐两位贤人的怀念。后来,周敦颐的儿子周寿从湖南来到江州为父守墓,见甘棠湖一带“山头不沟薄茏烟”,遂在湖堤建一亭,名为烟水亭。明嘉靖年间,两亭俱废。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九江关督黄腾春于浸月亭故址重建烟水亭,这就是现今烟水亭的由来。明清时期烟水亭建筑屡建屡废,清同治七年(1868)由僧人古怀募捐重建。至清光绪间,烟水亭建筑才形成现在规模。建国后逐年保养维修,并建九曲桥通向湖岸。
浸月岛上的建筑群分为左、中、右三部分。人们习惯上称岛上整个建筑为烟水亭,其实每座建筑各有名称。左为翠照轩、听雨轩、亦亭;右为浸月亭和船厅;中间依次是烟水亭、纯阳殿、五贤阁、观音阁。这三组建筑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形式变化多样,风格协调统一。庭院、天井内花木扶疏、秀石玲珑,清新典雅,让人赏心悦目,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上园林。
烟水亭是历代文人骚客宴游之地。亭内有风格各异的楹联匾额,或叙事绘景,或写意抒情,联由景出,文景交融,游亭观联,雅趣盎然。
旧时,烟水亭是本城民众祭祀先贤的香火之居。五贤阁内纪念的五位贤士和贤吏是:田园诗人陶渊明、江州刺史李渤、江州司马白居易、宋、明理学大师周敦颐、王阳明。现烟水亭各厅室已改作九江文物陈列室,在这里可以看到具有地方特色的出土文物。
据府志记载,“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当过浔阳县令,为九江人办过不少好事。纯阳殿中的吕洞宾塑像早已毁于兵燹,殿后留下一块相传吕道人亲书的“寿”字碑。斗大的“寿”字,一笔九转,寓意“九转成丹”。字体苍古,初看是个“寿”字,细看则为“丹”字。据说这块似“寿”似“丹”的字碑,寄寓了吕洞宾对九江百姓人寿年丰的美好祝愿。
烟水亭石级两旁有藏剑石匣一对,立于亭前石级两旁,有纳峰藏剑之意。据载:九江常遭屠城和匪寇骚扰,按阴阳家之说,皆因郡城面对庐山双剑峰所致。“宋乾道间,郡守唐立方乃辟谯楼前地筑为二城,夹楼矗其上,谓之匣楼,曰:匣实藏剑”。后遭毁。现石凿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为知县陈鼐扩建烟水亭时所凿。
相传浸月岛又是东吴水军都督周瑜的点将台。东汉未,柴桑为东吴属地,吴主孙权的行宫就设于此处。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领83万人马,离开许昌,浩荡南下,追赶刘备,虎视东吴。孙权封周瑜为大都督,命令他率领水军在甘棠湖中日夜操练,迎击曹军。
古时,甘棠湖与长江、鄱阳湖相通,水域宽阔,为东吴的一处水上要塞,当年,湖上战舰云集,雄师队列。雄才大略的周瑜在此挥师点将,联合刘备,大败曹兵于赤壁,在我国古代军事史上,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因此,又名周瑜点将台。烟水亭内有“周瑜战迹陈列馆”,馆中介绍了周瑜的生平,正中一座3米多高的周瑜塑像,携书挎剑,再现了这位儒将的飒爽英姿。
从烟水亭前拾级而下,过桥,迎面有一座方亭,亭前有白石栏杆围就的拜台,这就是三国时周瑜的点将台。1988年5月1日,市文化部门曾在此举行过一次“周瑜点将”的仿古旅游活动:一声铳响,狼烟四起,一队队甲盔鲜明的东吴卫士,从牙旗猎猎的烟水亭内开出。紧接着8个身着汉服的侍女,手执宫灯,也从烟水亭中款款而出,一直走到拜台,分列两旁。在拜台方亭的一侧,一面杏黄色的“周”字大旗,迎风招展,“水军都督”四个大红灯笼高悬两旁。周瑜头着纶巾,腰挎宝剑虎步登场,高唱:“江东地广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古老的浔阳城烟硝迷漫,金戈齐鸣,再现了当年周瑜点将,赤壁麈战的历史画卷

⑥ 荆州发生过哪些有名的历史事件

荆州古城

荆州历史大事楚文王都郢:周平王三十一年(前740),楚君熊通自立为楚武王,东征西讨,最后死于伐随途中。公元前689年,其子熊赀继位,是为文王。是年,楚文王为有利于对弱小诸侯国的兼并,拓展疆域,将都城从丹阳迁至战略要冲郢(即纪南城,位于荆州城北5公里处),并采用板筑法建起高大而坚固的城垣。楚文王继承乃父遗志,尚武强国,很快便灭掉了息、邓、申、夔诸国,扩充了楚国的版图。楚都郢作为楚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长达411年。

一鸣惊人:楚庄王熊旅年不满20就登上了王位,即位三年,不理朝政,淫逸无度,并宣布"有敢谏者死无赦"。朝臣伍参入见庄王说:有一种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您知道这是什么鸟?暗指庄王三年来不理政事,无所作为。庄王回答这个隐语时说,这鸟虽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果然,庄王乃罢去淫乐,亲理朝政,罢免和诛杀了一批奸谗小人,起用忠臣良将,对内平息叛乱,励精图治,对外则大举用兵,以壮国威。在以后的20年间,庄王东征西讨,饮马黄河,观兵周郊,问鼎周室。?之战大胜强晋。庄王之世,兼并诸侯26国,拓地3000余里,威德立于诸侯之间,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量入修赋:公元前548年,楚康王在郢都(纪南城)宣布"量入修赋"的法令,开始了根据土地的收入征收赋税的制度,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土地私有权。这是楚国奴隶制崩溃的开端,标志着封建制度的萌芽。

孙武水淹纪南城:楚昭王十年(前506),吴、楚柏举之战中楚师大败,吴师逼近郢都,楚昭王弃都避难,派将军宋木等坚守纪南城。吴军主将孙武巡视荆门外,发现漳河水势浩荡,故令屯兵高处,一夜之间挖深渠一条,引漳水淹灌纪南城。随着汹涌澎湃的漳水灌入,城中一片汪洋,楚国守军大乱,吴师则乘木筏攻入城内,纪南城遂被吴师占领。这次战役是军事家孙武巧用水攻夺取胜利的典范战例。

吕蒙"白衣渡江"袭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关羽率主力攻樊城,留南郡太守糜芳守荆州,将军傅士仁守公安。刘备力量的发展为孙权所忌,乘关羽远在樊城的机会,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使其放松对东吴的警惕,一面于闰十月命吕蒙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吴军沿江而上,进到寻阳(今广济东北)时,吕蒙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不断清除沿江守军,在说降公安守将傅士仁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太守糜芳开城降吴。吕蒙占据荆州后,抚慰蜀军将士家属,不扰居民,并令陆逊西取夷陵(今宜昌东南)、秭归,以阻刘备增援荆州,切断关羽入川的退路。关羽率军回救荆州未果,十一月西走当阳县麦城,十二月至临沮(远安北)中埋伏被吴军俘杀。

沙市设日本租界: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八日,沙市全发园面馆工人杨兴全在"洋码头"附近被招商局看守殴打致死,激起公愤,民众焚毁海关新屋、英国泵船、招商局及日本领事馆等,掀起反帝怒潮。后遭清政府镇压,江陵县知事刘秉彝将余以仁、李德胜、张太真和更夫周兴全四人以祸首罪名砍头悬挂示众三日。清廷向日本领事馆赔款道歉。八月二十八日,日领事永陇与清政府荆宜施道签订《沙市日本租界十七条》,准许日本人在沙市设租界。

辛亥革命军攻克荆州:为响应武昌首义,1911年10月18日晚,驻宜昌的清军新军中革命党人唐牺支宣布起义并光复宜昌。为减轻清军对武昌的压力,巩固长江上游地区,唐于11月19日兵分四路直逼荆州,战至25日,先后夺取八岭山、万城堤、秘师桥、梅槐桥等外围阵地,进逼荆州城,对清军形成包围之势,并切断清军物资弹药供应。11月26日至12月6日,经过艰苦战斗,各路会攻荆州,并占领草市。7日,湖南西路安抚王正雅、安襄郧荆招讨使季雨霖来援,义军军威更盛。10日清军左副都统恒龄自杀,13日将军连魁投降。16日唐部占领荆州城,在荆州道署设荆宜司令部。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诞生:1930年7月4日,红四军与红六军在公安会师。又先后在公安南平、江陵普济召开两军前委联席会议,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委,孙德清任参谋长。

荆州专署成立:1949年5月下旬,中共湖北省委决定,成立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领江陵、公安、松滋、京山、钟祥、荆门、天门、潜江8县。张海峰任专员。7月,析江陵之沙市建市,属省辖市。同月17日,荆州专署进驻荆州城。1951年5月26日,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改为湖北省人民政府荆州区专员公署,阎钧任专员。

⑦ 10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常遇春
(1330~1369) 字伯仁,号燕衡,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
民族英雄,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明朝开国名将。宋朝南渡时常氏迁来怀远,到常遇春已经是第七世。其父常六六,母高氏。其妻蓝氏生有三子三女。常遇春字伯仁,生于公元1330年(元朝至顺元年)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貌奇体伟,勇力过人,猿臂善射。23岁时,适值元末,朝政日非,天下大乱,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常遇春适此啸聚绿林草泽中,后在和阳归顺了明太祖朱元璋。

相传,常遇春率军队进驻九华山时,适逢天旱无雨,士兵饮水困难。于是,他亲自带领将士在九华山下寻水,忽然在五溪桥南边挖出了六股泉水,解决了部队饮水的困难。这六股泉水泉水是否为常遇春所发现,无从查考。但是常遇春结寨六泉口,大战九华山却是千真万确的。后人有诗可证:偏仄旁山行,溪流咽不呜。何年留古砦,犹复说开平。

据史料记载,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初,朱元璋令常遇春与另一名大将徐达率重兵镇守池州防备。陈友谅统其兵众,部署袭取池州。徐达侦悉陈友谅的行动,令常遇春率精兵万人,设伏于六泉口。陈友谅兵至,全力猛攻池州城,徐达率领守军开城出击,常遇春伏兵掩其后,大破陈友谅军,斩首万余,擒捉三千,陈友谅败走江州(九江)。

这次战役不仅恢复了皖南

军事要地太平县,也使汉军龟缩于武汉不敢再犯。论功行赏常遇春功劳最大。朱元璋夸赞他说:“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

常遇春当年设伏的地方就在今天九华山的大古岭、凤凰岭一带,并在百丈潭前留有诗文:赤汗透征袍,何如孝隐高。结庐亲冢侧,只为报劬劳。

可惜,常遇春只活到40岁,就病死于柳河川。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人美称他为“天下奇男子”。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故六泉口又有“开平寨”之称。当地村民为纪念常遇春智勇过人,还在大古岭下的在百丈潭侧建庙祭祀,当时称将军庙,庙址所在村落因此得名将军村。该庙规模壮观,翘檐飞角,庙内塑有常将军全身像。抗日战争中庙宇为日军焚毁,但村民仍保留“拜将军年”的旧俗。

常遇春
传体貌奇伟,沉毅果敢,长臂善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元至正十五年(1355),参加农民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破集庆(今南京)等地,每战必先,屡立战功,升中翼大元帅。十七年,攻宁国(今属安徽),身中流矢,裹伤再战。此后连克宁国、池州(今安徽贵池)、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城。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他奋勇当先,救出被陈友谅军围困的朱元璋,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进攻张士诚,先取淮东,后占浙西,于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因功升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十月,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25万北上,转战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明洪武二年(1369),率军继续北征,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俘元宗王及将士万余。七月,回师途中,暴病而卒,追封开平王。他英勇善战,统军有方,自谓能以10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为“常十万”。

面涅将军——狄青
狄青,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卒干嘉佑二年(1057年),字汉臣,身长八尺有余约为(1.89米),浓眉大眼,姿态雄伟,胸襟广阔。汾州西河(山西汾阳)人,北宋大将。狄青出身贫寒,从小就胸怀大志,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人京,窜名赤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西北称帝,建立西夏。宋廷择京师卫士从边,狄青入其选,任延州指挥使,当了一名低级军官。在战争中,他骁勇善战,多次充当先锋,率领士兵夺关斩将,先后攻克金汤城,宥州等地,烧毁西夏粮草数万,“收其帐二千三百,牲口五千七百”,并指挥士兵在战略要地桥子谷修城,筑招安、丰林、新寨、大郎诸堡,“皆扼贼要害”。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一马当先,所向披靡,在4年时间里,参加了大小25次战役,身中8箭,但从不畏怯。在一次攻打安远的战斗中,狄青身负重伤,但“闻寇至,即挺起驰赴”,冲锋陷阵,在宋夏战争中,立下了累累战功,声名也随之大振。

薛礼字仁贵(614-683年3月24日),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创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诸方面在军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勋。
艰苦奋斗三十载,家里穷苦志不穷
薛礼,字仁贵,山西绛州龙门人,大业九年(614)生,是南北朝时期名将薛安都的后代,属于河东薛氏家族,但是到他的一辈已经没落,,父亲薛轨早丧,虽自幼家贫,但是习文练武,刻苦努力,天生臂力过人.但是生于乱世之中,未有什么发展,长大务农,娶妻柳氏,生得一副大饭量。到30岁的时候,记载中描写他穷困不得志,希望迁移祖坟,以希望带来好运,他的妻子说:“有本事的人,要善于抓住时机。现在当今皇帝御驾亲征辽东,正是需要猛将的时候,你有这一身的本事,何不从军立个功名?等你富贵还乡,再改葬父母也不晚!”仁贵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告别妻子,去新绛城里找张士贵将军,应征入伍,开始了他驰骋沙场40年的传奇经历。

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汉族,字伯陵,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客家人。抗日名将,时有抗日“战神”之称,一级上将。原名薛仰岳,因生于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乃父起名仰岳以求能效法岳飞成为民族英雄。薛仰岳后改名薛岳,以示不仅仰慕岳飞更将身体力行。

1906年入黄埔陆军小学,1909年加入同盟会,之后入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回粤后曾任孙中山警卫团第一营营长。1922年陈炯明叛乱期间,薛岳曾保护宋庆龄脱险。北伐初期任第一师师长。

吕蒙
吕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将领,仕于东吴的孙权。

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阳。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安史之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连回纥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进犯关中地区,郭子仪正确地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宁。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天下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

蒙恬(?—前210年),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汉族,祖籍齐国,山东人。传说他曾改良过毛笔,是祖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秦琼(571~638)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兵器:四棱金装锏、虎头錾金枪。座驾:黄骠透骨龙。济南五龙潭有其故居。

卫青,中国历史人物。一为西汉军事家卫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他是西汉时期能征惯战,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他对士卒体恤较多,威信很高。另一位卫青(?—?)字明德,松江华亭人。是明代抗倭名将。其子卫子颖。

孙膑是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161cm(周的一尺合今23.1cm)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骗孙膑到魏,用刖刑(即砍去双脚),被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后,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出土残简,有一万一千余字。关于孙膑膑刑其实是错误的,在太史公自序这本书中提到“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讲的是孙膑被砍掉双脚,而不是挖掉膝盖骨。

⑧ 关于庐山的传说

历史传说
有一种传说,早在周初(大约公元前十七十六世纪),也有说在周威烈王时候(即公元前四世纪),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庐山学道求仙。据说匡俗字君孝,有的书称匡裕,字子孝,也有称为匡续的。从中国传统的名与字的联义看,其名为裕,是较为合理的,俗字是误传,俗、续二字罔音,也是传闻之悦。但现在普遍流传的名字是称他匡俗,匡裕很少有人知道了。为了方便,这里依照人们熟悉的称呼。此外,还有称匡俗为庐俗,这种传说乃是因名山而臆想其人,以地名为氏,以氏为姓,倒还符合古代的惯例。至于他确切的姓氏,自然毋庸予以追究,要追究也无从着手。据说,匡俗在庐山寻道求仙的事迹,为朝廷所获悉。于是,周天子屡次请他出山相助,匡俗也屡次回避,潜入深山之中。后来,匡俗其人无影无踪。有人说他成仙去了,这自然是无稽之谈。后来人们美化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并说庐山这一名称,就是这样出现的。因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称匡山,或称为匡庐。到了宋朝,为了避宋太祖赵匡胤脱匡字的讳,而改称康山。
另一种传说,在周武王时候,有一位方辅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 骑着白色驴子,入山炼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庐。人们把这座“人去庐存”的山,称为庐山。“成仙”的先生名辅,所以又称为辅山。但是老子与武王并不同时,这同样是神话故事。
第三种传说,仍然是匡俗先生的故事,但时间较晚,情节也有些不同。说是匡俗的父亲东野王,曾经同都阳令吴芮一道,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东野王不幸中途牺牲。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勋,封东野王的儿子匡俗于邬阳(邬,xiao音肖,邬阳为今都阳县一部分),号越庐君。越庐君匡俗,有兄弟七人,爱好道术,都到都阳湖边大山里学道求仙。这座越庐君兄弟们学道求仙的山,被人们称为庐山。

⑨ 庐山传说的故事

传说,在周武王时候,有一位方辅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骑着白色驴子,入山炼丹专,二人也都“得道属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庐。人们把这座“人去庐存”的山,称为庐山。“成仙”的先生名辅,所以又称为“辅山”。但是老子与武王并不同时,这同样是神话故事。

阅读全文

与周瑜点将台的历史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